副刊文學
-
父親的音樂教室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已屆父親逝世十周年,在過往的三千多個日子裡,透過文字紀錄使父親的生平事略重現世人眼前,博得各界讚揚與好評。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回味無窮的記憶,則是父親當年在家中指導學生的音樂教室,那悠揚飄然的音樂以及溫馨美好的畫面,每每於午夜夢迴之際歷歷如繪。 〈那把低音提琴〉 那是三十幾年前記憶中的畫面,每逢周六下午學生陸續抵達家中上課,他們都是主修父親低音提琴課程的受業弟子,分別來自國立藝專與中國文化學院。程度依序是:初學級、進階級、高階級,有男學生也有女學生。每次在上課前我總是充當助理,在書房內將與我年紀相當卻比我高大的低音提琴,仔細整理與擦拭,再將它移駕至客廳準備上課用。父親曾為我講解:「在西方交響樂團中,低音提琴因其低沉渾厚有力的音色構成交響樂各聲部圓融和諧,是缺一不可的重要弦樂器」。 初學級的第一堂課由拉空弦開始 (父親稱其為「鋸木頭」),由右手持弓認識音符,並在弦上水平來回滑動,左手則扶穩琴柄兼及熟悉把位而上下移動,如此單調低沉的共鳴,機械式的動作,正考驗著學生的學習耐性與堅持。進階級教學著重於視譜能力與音色的美感,高階級則強化背譜並熟記世界名曲的演奏與詮釋。 父親的低音提琴曾隨同他於民國五十至六十年代,應邀出席無數次歷史性音樂會在台北市中山堂盛大演出,同時也在琴與弓游走的流金歲月,為台灣交響樂壇培育低音提琴的幼苗,欣見他們成長茁壯蓬勃發展,它成為學生們口中的「大師兄」。日後,受業學生們先後任職於「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以及「國家交響樂團」,擔綱低音提琴首席,還有負笈留學揚名國外的女高足,父親在樂壇與學界享有「台灣低音提琴之父」的美譽。 〈音樂教室琴聲悠揚〉 那時每月兩次的周日音樂教室是父親展現多元教學的風範,學生以校外青年愛樂者為主,課堂上總是洋溢著熱鬧無比的歡樂氣息。低音提琴、大提琴、小提琴、鋼琴等課程學生依序上場,父親定期會引導學生們來一場即興協奏,情境宛如小型室內樂,除可培養彼此的合奏默契,進而能強化各種曲目的臨場演出經驗。此情此景深獲左鄰右舍以及樓下鄰居們鼓掌叫好,「安可」聲連連穿牆而來,因為他們又一次聆賞著悠揚美好的音樂。所有老鄰居都對我說:「我們都很期待老教授的假日音樂教室,可免費欣賞美好的音樂飄揚我家,提升音樂欣賞力,真是一場豐富藝文饗宴,有幸福的感覺,謝謝!」。 〈父親的居家良伴〉 猶憶昔時陪伴父親日常作息的良伴包括:長壽香煙、龍井清茶、音樂貓咪以及足下木屐。 ▓長壽香煙 父親早期的生活習慣是不抽煙,只因在我出生十個月,母親懷雙胞胎不幸難產去世,遺留僅七個月的早產兒弟弟。父親收拾傷悲勇敢面對家破人亡的慘痛,並誓言獨力養育我們兄弟長大,從此他必須身兼數職,才能維持我們的褓姆費,及弟弟的醫療費用。父親遭逢家變卻從未向親友訴苦,他的過人毅力與善盡為人父之天職,深獲周遭友人的敬佩與不捨,但是在四十年代台灣地區一般軍公教人員待遇偏低生活清苦,實在也無人能伸出援手。此時,香煙就成了父親舒解心理壓力思考未來的良伴,然而他的抽煙習慣與眾不同,尤其在著書與作曲的夜闌人靜時刻,他的煙是點著而不抽,僅僅凝視著一縷裊裊輕煙緩緩上升,人在其中卻早已跌入沉思,最終香煙灰燼完整落在地上。如此一根接一根,一包又一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煙不離手的寫照,已然成為他在音樂界的招牌形象。 ▓龍井清茶 父親的書桌上固定擺著一個煙灰缸與一只瓷茶杯,喝茶的習慣在閒話家常時聽父親說是由蒙古籍的學弟所建議,原因是他當年獨自住在學校宿舍,生活起居簡約不重飲食也不常吃水果。某次與學弟聚會,學弟見他嘴唇破裂甚表關切,學弟對他說:「師哥,在蒙古地區因蔬果種植不易,歷朝歷代以來塞外民族通過與南邊漢民族定期互市所換茶磚,成為牧民地區日常三餐飲食必備的奶茶,不分老少早已養成咀嚼泡開的茶葉從中攝取葉綠素與維生素C,所以在大漠南北普遍沒有營養不均的問題,您不妨試試。」,父親接受學弟熱心建議,從此養成茶不離口的習慣,並經城中區衡陽街老牌茶行店家專業推薦,選用入口溫和較不傷胃的龍井清茶,作為數十年悠悠歲月四季皆宜的最佳飲品。 ▓音樂貓咪 家住與台北市一水之隔的永和時期,住處是沿大馬路而建的一長排四樓公寓,樓下則全是各類店家齊聚生活機能完備,行人熙來攘往好不熱鬧。父親午餐時間固定在不遠處一家湖南小館用餐,有時碰到朋友或學生來訪,也會在該餐館小聚淺酌,是餐館的常年老主顧與店家互動良好。不知何時起,父親在用餐時經常會看見一隻虎斑貓咪在飯館內遊蕩,經問過店家得知是外來的貓兒。偶爾當貓咪靠近餐桌父親會丟出一個雞頭請牠享用,日子一久,貓咪竟成了父親午餐時段的固定餐友。四月初學校放春假,某日,父親用餐後照例沿樓下商店騎樓信步緩行走回家,待登上四樓開門準備入內休息時,突然聽到身後有貓咪的叫聲,一回頭,赫然發現那隻虎斑貓咪竟尾隨他上了四樓,父親粲然微笑讓貓咪進入屋內,從而牠成為我們的家貓。 虎斑貓咪的日常作息經過觀察有三大特性:其一,牠以雞頭為主食,其他食物較不受青睞。每當父親帶回貓咪主食,將雞頭放置報紙上,輕呼:貓咪啊「雞頭、雞頭」,牠一聽到呼喚會立刻從後陽台欄杆坐處跳下,身形突然由靜態轉為動態,瞬間快速通過廚房跑進客廳,竄到父親腳下享用牠的午餐。其二,牠會在炎炎夏日午後,獨自走進浴室跳進浴缸內泡冷水,邊游泳還邊撈襪子口中喵喵作響,彷彿在高歌《夏天裡過海洋》狀至悠閑愉快。其三,牠是成年公貓體形壯碩有半夜出門約會,清晨再打道回府的習慣,偶爾會發現牠一身髒亂略帶傷痕,顯然昨夜在外與同類大幹一場。如此貓科動物行為,讓我們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周末或周日家中的音樂教室熱鬧歡欣,每當有學生開始上課拉琴時,貓咪會跳上沙發椅背安靜的坐下觀看,有時對某一段旋律似乎頗為欣賞,牠會搖頭晃腦狀至陶醉。起初,父親與學生們都不以為意,然而經過數月之觀察,他們最後確認這隻虎斑貓咪是愛樂者,懂得欣賞悅耳的聲音。從此,老師家中有一隻可愛的音樂貓咪此款趣聞,不脛而走迅速傳遍校園,每逢寒、暑假時期總有一些學生慕名而至,專程來與虎斑音樂貓咪拍照合影留念,歷經數屆傳為佳話。 ▓足下木屐 民國三十六年四月一日(台灣光復第二年)父親從上海乘船抵達台灣定居。來台後獲聘於「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交響樂團」擔任團員 (日後台灣省政府成立,改稱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並同時在泰北中學女生部任教音樂與國文。當時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台灣同胞不分男女老少,身著和服足下一雙木屐輕快步伐伴著喀喀作響穿街走巷。如此生動活潑畫面儼然一幅街頭交響曲,仙樂飄飄處處聞,駐足觀賞極視聽之娛令人莞爾。(上)
-
空軍基地的回憶
七○年代後期出生的孩子,對桃園國際機場前身的空軍基地,大多已沒有概念了。他們看到的是現代化便捷、繁忙的民航機場。但是在七○年代以前,它確是一座設施完備,機種先進的軍用機場,除了是我空軍頭等戰力集結地,更是週邊眷村民眾的活動場所。 桃園軍用機場應稱做「桃園空軍基地」,「機場」一詞只涵蓋飛機起降場所,甚至只有一條跑道的簡易機場也可稱之。而「基地」的概念卻是完備得多。首先它是空軍聯隊所在地,有戰鬥、偵察、照相、修補、油料、防砲、軍醫、警衛等各軍事單位,是以作戰任務為主的戰術單位,也是保護台北中樞重要軍事要地。 基地週邊,保留了在籍百姓住房與田地,可以實施農作。但是飛行跑道、油庫、機棚等重點場所,仍是屬於禁區。然而許多設施如軍醫院、中正堂、游泳池、籃球場、軍犬訓練中心是不對眷村人設限,只要佩帶識別證就可進出。四、五○年代,執勤的警衛班,甚至熟悉到孩子是哪個村,哪一家的人,因此進出幾乎沒有限制,在村童成長過程中,有基地作活動場所,玩出的花樣,比到桃園大廟旁商圈來得更有趣。 頭一次看到模型飛機表演,是在民國50年814空軍節。村裡孩童及婦女,騎腳踏車或步行前往基地。在清空的飛行跑道上,由老外操縱的模型機,發出隆隆聲響,在空中繞行,對當時尚未風行的模型機表演,都感到驚奇,目不轉睛的的看它做著特技,動作之靈巧不輸戰機。果然以後在「筧橋英烈傳」電影中,許多特技動作,都是由模型機作出來,效果十分逼真。 週六的下午,村子裡的男童,一吆喝就是七、八人,騎著單車往基地衝去。也不管烈日下雨,分組完就鬥起牛來。基地球場設備極佳,籃網也常換新,當球正中紅心,一聲「涮!」的聲音聽來實在過癮。口渴了打開一旁水龍頭仰頭就灌,順便也沖淋頭髮,真是酣暢痛快。至今我仍記得自來水中鐵鏽味道,當時卻從不在乎喝生水,也沒人因此生病,多少的年少時光就在此消磨。 中正堂的晚會,眷村人在開演前陸續進入。早年三軍話劇隊常在此演出,劇情多是除奸、抓匪等情節,由軍中劇作家編寫的愛國劇。猶記一幕壞人拿著刀子追殺好人情節,因為激烈又入戲,竟在我腦海中封存近五十年,可見其影響力之大。至於歌舞、相聲、民俗、魔術看了更不下數十場。有一場台上變出十數道菜,及一大罈酒的魔術,讓我記憶深刻。當然中正堂內仍是以演電影居多,黃梅調電影幾乎都是在這段時期看的。 軍犬訓練中心最靠近村子,與油庫相望,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中心內建有一大鋼檻屋,內有德國狼犬數隻,威猛壯實,由一士官餵養訓練。外面場地建有高低柵欄、長橋、板牆、假人樁等設施。我們常躲在崗哨內看著士官訓犬,用口令及小棍引導軍犬動作。軍犬動作甚是便捷,翻、撲、跳、躍、奔、跑均動靜有序,口令一停即蹲坐不動,等待下個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們一身發亮皮毛,炯炯有神眼睛,及外伸的大紅舌頭。 若干月後,軍犬分發基地機堡、油庫等地執勤,空出場地,我異想天開的將家裡土狗「瑪沙」帶至現場,比照士官動作,趕它上了第一關「長橋」練膽。土狗瑪沙巍巍顫顫前進,尾巴夾在後腿之間,眼神似在求饒,表情十分委屈,不知我帶它來這裡幹嘛?果然它趁我不注意,不顧死活的跳下來往村子奔回,怎麼叫喊它再也不回頭,於是我的「訓犬夢」就此夭折。 經歷過RF101、F104、F100偵察機、U-2黑貓等風雲年代,民國68年,基地改建為國際民航機場正式啟用,聯隊遷至花蓮。95年眷村全數拆遷至陸光新城,基地機堡消失,戰機不再凌空,眷村樂園在記憶中也逐漸消失。傷感的是,若干年後,青少年輩已不知這裡曾有過軍用機場,真是滄海桑田,物換星移,道不盡一段讓人難忘的經歷啊!
-
許願
我沒許願 昨晚 我巧遇好多好多的流星 約莫三十顆 不 該有五十顆 但我沒有許下任何偉大的願望 我不確定願望會不會實現 我怕願望與人對撞 我…… 流星變疏了 我突然抓住最後一顆流星許願 果然靈驗 牠沒有在我夢境中再來咬我的腳指頭 我設陷超過六十天未捕獲到的 那隻老鼠 昨夜 牠只是從廚餘桶叼走了幾根雞骨頭 藏在冰箱後
-
城市的記憶
它不過是位於東南的一個小城市,日復一日,人們重複著自己的生活,雖是一成不變,但其中的韻律卻耐人尋味。也很少聽見這裡的人們抱怨如此單一的生活,工作、學習、家庭、休息,人們每天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一樣的事情,但往往卻樂在其中。善良與安逸,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代名詞,而這座城市也成為了不少人心中嚮往的地方。 在我的記憶中,在這座城市,人們的性格就與其它城市與眾不同。他們的善良與樂觀和骨子裡的氣質是其它城市不可比擬的,遇上再困難的事情,人們也會泡上一壺茶,呷一口,長歎一聲,一切就煙消雲散了。這座城市的人,似乎都把人生看做茶一般,苦澀之後必是甘甜,與其不斷的去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去品嘗人生這一杯茶其中的韻律所在。 古往今來,無數人想得到如這座城市般的安然自得,卻往往無果而終。我想他們怕是不懂如何品味人生這杯茶罷了。品茶在於「啜」一字,大口快喝,必覺全然無味,甚至燙傷舌蕾;小口慢品,才能感悟其中的真諦。這座城市的人,雖然乏味單一,但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屬於平凡的魅力。 廈門,這座城市的名字。理解它的人,足以知道這兩個字的分量。歷史上,這座城市遭受過許多苦難,但無論何時何事,這座城市的記憶裡只有這善良與安逸。我為何能受這座城市感動,其原由也不過如此罷了。(作者為銘傳大學金門校區學生)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衷心地希望萬一這兩個字不會在她身上發生,更冀望老天爺能保佑,讓她盡快地度過這道生不如死的關卡。別讓她的身心承受太多的苦難,精神因此而崩裂,成為這個純樸村落的第一個神經病,每天瘋瘋癲癲地四處遊蕩,成為令人鄙視的瘋子,或是人人喊叫的「肖金花」。 歷經心靈和精神上的風霜雨雪,經過夜以繼日的苦苦等待,該來的月事則遲遲不見蹤影,叫她如何不擔心,叫她如何睡得著覺!因此她的頭部經常嗡嗡地作響,甚而劇烈地疼痛。經過無數天痛苦的折磨後,身心已承受不了如此的磨難,於是她頭痛、發燒、胸悶,四肢無力地病倒在床上,竟連翻身也想吐。 母親以為是一般的感冒,就近到小舖買了「檸檬精」讓她服用。在一包無效又加一包,以及檸檬精無效換「五分珠」的狀況下,連續服用三天後高燒始稍退。(三十三)
-
傅子貞談葉華成 ──關於金門高粱酒第一人
周新春在做高粱酒時,金門那時,煙廠一個,出的煙叫「莒光煙」,酒廠一個叫「九龍江」。九龍江的酒有二種,一種是貼「藍標」的、二尾龍的;一種是貼「黃標」頭的、二尾龍的。九龍江的酒,那時候,軍管時代,人比較不敢弄假的,都是循規蹈矩真正在做的,那時候的酒也很好喝啦。啊你娘我鬼唉,有一次供應處的處長,若是買酒批酒,都是整批來交給他們的。供應處的處長提六瓶(矸)來送我,我把六矸推到眠床下(放到床下),有一次我拿東西時,不小心打破了一瓶,吼,歸內(整個房內)是香共共(香噴噴)的酒味。 啊這酒不是說葉華成做的。葉華成和我睡在對面房,在學校時,他在裡面當老師,我在裡面當幹事。那時金門中學在陳坑啊。我住中房,他住前房。也就是說,他一開始在酒廠當技術課長,後來到福建省裡面,去幫主席做翻譯。後來教育科長幫他介紹到金門中學當英文老師。我那時在金門中學,他女兒那時才剛開始讀初中,再下面那幾個小的都還很小。他們能知道多少? 我講,葉華成這人,有一種習慣性。座談也好,比如打籃球比賽也好,他的膨風言語難免隨時都會聽到。他的才是真有,最不幸的是,遇到經濟危機。娶二個某(老婆),一個老母。二個某不曉得生幾個孩子,當時,做老師一個月是沒多少。又要養一家,還有二個老婆,還要培養孩子讀書。 他和我在北投復興中學,他如果沒有我,他真是一個月度不到半個月。怎樣講一個月過不了半個月呢,我們兩個去那兒管學生,派我們兩個帶學生去復興中學、管學生。啊靠爸,他一到這禮拜六,落袋裡沒半仙。他就會來跟我講:「今日是禮拜六,我得找時間去巡(尋)一些親戚朋友,看能否搜淡薄仔錢來過生活,我學生無法度顧,啊拜託拜託。這些學生連連綴綴(全部)讓你倒照顧」,我就講「好啦好啦!」。 然後,一個他,一個他老婆,還有不曉得幾個小子(小孩),到到仔(湊一湊)一掛作陣去,那車費不曉得要多少?客氣的是講說去拜訪親友,但到時的意思是講說你都知道我來這「落難」的。靠爸,人家要請他一頓,還要出車錢讓他回來,再拿淡薄仔借他。雖然說有淡薄仔借他,但是日子在過很快。寅吃卯糧,這禮拜頂過、渡過,下禮拜又擱再「這路」(這樣子),每個禮拜都在這路。到了後來,他去台北「美麗島」去教補習班,那時候才賺一些存著,那時才稍微可以伸直(鬆口氣)。然後,又在他家教補習班,這樣一來,經濟收入就比較多了。 他有教一些初中、一些高中,也有一些大學的。所以他那補習班「五路下西川」,很多人去找他。有一次,我後來去,我離開學校了,他就跟我講「老兄弟呀,你以前來我沒辦法請你,我跟你說實在的。如果是這陣(現在),你有閒,你注你來。沒關系,住這兒也沒關系。」但是,我看他在這幾年裡面,老得很快。後來,是前年或不是,就過世了。要講起來,他還是很健壯的。 他年齡比我還大,當初,跟他打籃球,也是跑全場的。說起來都是教職員隊的主角,我們這教職員隊怎麼打的咧?金門中學籃球代表隊,是打軍民聯合比賽冠軍隊,結果這個冠軍隊是全縣第一的哦,沒想到輸給我們這個教職員隊,然後,從高三的打下來,高三的照講少年仔很多咧,一班四、五十個,隨便叫七個就好,高三打輸我們,高三的把他贏起來,打初中一年級,看他們沒有,打算說校隊都把他們贏了,沒想到輸給初中一年級的小兵。回想起來是真趣味。 葉華成去教書後就沒有再回過酒廠。到了八二三的時候,當時住高雄,教育廳批復金中的教務主任的來文,將金門中學的師生,分去台灣二十幾間(學校),二十六間的樣子,省立的高中,復興中學當時復興中學的校長的意願要求啊,只有二十名(接受二十名金門學生)。啊為什麼我弄了四十五名過去呢?因為這些學生攏我在管,啊那時候可憐呆,去到那裡,有些派去南部、有些派去東部。啊東部沒親沒戚,啊南部也沒親沒戚,去到那兒,有什麼事情,要去哪裡討救兵啊?不用說那些學生驚(害怕),咱們金門人都在北部,桃園啦,中和、永和、三重,這些地方比較有金門籍的。如果來這些地方,大家都方便,也比較安心。 到了火車站,明天早上準備上火車了,通知說,你們到了火車站後,派去哪裡的,幾點幾點在哪裡等火車。我頭先到,站在火車站的對面,後來一隊一隊的就帶著學生過來了,那些學生每一個都認識我,就先關心一句:「傅老師,啊你是派去哪裡啊?」,我說:「台北復興中學」。他們一聽台北復興中學,大家歡喜得靠爸,說:「我想要跟您去」。這時只是兩三個(學生)而已。我就說:「好啊!你如果要來,卡緊的,不然時間快到了、要上車了。」 你娘我鬼的,一句話出去,「泡」(摻雜、加入)二十五個過來,到後來,葉華成啊,他是老師啊,還揹了些東西、走得慢,還在後頭。一來到,就問「傅也,啊你派去哪裡啊?」,我說北投復興中學。他就說,「我可以跟你去袂?」,我說:要去就走哦。我為什麼會說要去就走呢?因為他是老鳥啊,一四界遛通通,都熟悉。當時,我台灣還沒有去過,我說你來來來,如果要做什麼事也可以相照應。那時候如果不是碰到我,他一個人自己跑到南部作了賊鬼囉(指落單)。 哦,自八二三的四十七年,到三年前(2003年)過世,葉華成都住在台灣。這樣說來,他在酒廠的時間最多三、四年。所以講他第一個做高粱酒的說不通。他還沒進去(酒廠),人家酒廠已經在製高粱酒了,所以他去才讓他做技術課長。他可能也說自身對這個也有研究,既然有研究,就讓他去做技術課長。不是說整個一盤菜攏是你去想出來的。 外面有人一直說,政府把他家(金門酒廠或金城酒廠)吃去,台灣的雜誌寫的,說他家本來頗有家產,後來胡璉將他家的酒廠吃去?沒啦,他家有個番薯廠啦(金門口語,反語)!無啦,無廠啦。他老爸以前是在上海還是在哪裡做生意,他老爸管店內,當時讓他去做外交(外面業務)、去外面,那時候是在上海,還是南洋,可能不是上海是南洋,去跟那些阿度啊打交道。葉華成英語會那麼老(lao4,流利),就是常常接近這些阿度啊,所以他不是一般的英語可以講,而且一些阿度啊的「僻話」(偏僻話)他都會。這些為什麼我會知道呢?因為他如果有閒的時候,常常跟我「侃罷」(閒聊),就無所不談。一屋子裡就你我二個同事,金門去的。 金門城那棟六落的大厝,那本來就是伊厝的(他們家),有人說那厝就是他們自己私人的酒廠,後來國軍來了,一紙命令就把那接管過去。沒啦。他有一間酒廠,我從來沒聽他說過一句。像他二五一十,他愛講研究製做酒的方法,是從英文研究的,這他曾和我當面談過。他研究做高粱酒的方法,是從英文來的,他英文通,他都是從那兒去研究的。但是,你研究,你用英文研究、我用現場研究,你研究你一齣、我研究我一套。是誰比較好,也沒人知道。但如果說是他去製作的,或是創始人,那是笑死人。他跟我同事實在是太久了。我是四十五年進去(金門中學)的,他還比我晚。我去金門中學時,他還沒有去。他是晚我一年進去的。所以我確定金門高粱酒最先做的不是葉華成。 (後記):從傅老的敘述中,他認為老同事葉華成並非所謂的「金門高粱酒第一人」,他們家也沒有什麼酒廠(也許有私釀,但規模稱不上酒廠)。他認為鼓吹葉華成為金門高粱酒第一人的,是肇始於地區某位老師之手,他是葉的親戚(此部分未免爭議故予以省略)。誠如本文開頭所說,界定創始人或第一人的榮冠,必須先理清「金酒」的定義所指。在胡璉司令官之前,金門早已有高粱酒(或稱蘆穗酒)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廣義的金門高粱酒第一人絕非葉華成。然而,如果專指目前的金門高粱酒廠,則或許還有爭議空間。但不管您的看法如何,在傅老的描述裡,在那個拮据的大時代背景下,葉華成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生存身影和其他人是並無二致的。(下)
-
學歷史的用處
西方著名史家馬克.布洛克曾在《史家的技藝》一書中提到他的孩子問他一個問題:「告訴我,爸爸,歷史有什麼用?」他也以整本書來闡明了歷史的作用與功能。近幾年,出版了不少歷史的書籍,有專業學者嘔心瀝血寫的學術著作,也有業餘史家采風補史的精采論述,更有不少人將歷史當成小說或電影的背景,書寫與拍攝許多好看的作品,還有一些標榜實用歷史的書籍,以歷史為證,當成人生經驗的重要瑰寶,以上種種都相當程度辯駁了歷史無用論的說法,還有證實不少人學歷史,或受歷史的影響,所獲得的功用足以影響了我們整個人生。 近來,翻閱一本有趣的書籍,是這幾年來相當紅的補教名師呂捷的著作,書名叫《哥教的不是歷史,是人性:呂捷親授,如何做一隻成功的魯蛇》。魯蛇是網路上的流行語,取自於英文的loser,而這本書便是要告訴我們,當魯蛇並不可恥,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中、西魯蛇人物(例如韓信、劉邦、劉備、拿破崙、哥倫布等人),他們都曾失敗過,但也從失敗獲取教訓,進而成就他們的大業。 談完了歷史上的例子,呂捷開始用自己的人生史來當作實證,從他的不愉快的童年,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幾乎是自我放逐(棄)的人生,如何被他的母親用一滴眼淚驚醒他,喚起他認真、努力,最終考上大學走向不一樣的人生。但他也提醒我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正當學業、事業都一帆風順時,還是會遇到許多使我們挫折的事情,如果沒有從逆境中找出方法,就不會有今日的他。 然後,他歸納了不少當一個成功魯蛇的心法,例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歸納來說,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創造自己的價值,增加自己的人脈與人緣,也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以及如何設定目標,學會處理衝突與挫折。 最後,他仍一貫的保持著站在老師的立場,給許多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建議,也對現在網路酸風潮與霸凌等現象感到憂心,認為要重拾人的善良本性,找回自己的心,這才是重要的事情,那也是歷史長期以來教導給我們的精華,不能或忘。 閱畢這本書,心中五味雜陳,不僅回應不少內心的疑問,也讓我對歷史多了一分溫情與敬意(史學大師錢穆曾說的話),不管學什麼,都一定有用處的,重點在於我們怎麼讓它發揮到人生之中。歷史,承載著幾千年來人們的智慧結晶,那些都被書籍記錄下來,也被後世的人們所傳頌,而每個人也有不同的際遇,歷史正好是提供那些古聖仙賢的最佳妙方。雖然歷史不見得會百分之百重演,但人性在許多地方則是從未變過,我們在人生路上不可能都一路順遂,也不會都處在谷底,但當我們順遂時,要潛龍勿用,小心謹慎;當我們失敗時,要努力找出問題,盡力去解決,這也是呂捷告訴我們的魯蛇哲學,有人在問,學歷史有什麼用?我們便可抬頭挺胸的跟他說,學歷史不存在有沒有用的疑問,而是你會不會用。
-
敵 人
分秒進逼著 無聲無息地 突然變得有「遠」見 眼眶凹陷眼皮下垂眼袋腫脹 忽而乾澀 忽而向魚尾紋汩汩流出淚水 鼻翼兩側出現溝紋向下開發至嘴角 甚麼時候頭髮被人撒下麵粉 牙齒鬆動疼痛拔除 在假牙和植牙間跟孔方兄拉鋸 太陽穴的兩側出現花花斑塊 側彎的脊椎與椎間盤突出不能抬頭挺胸 髖關節膝關節裡裝了兩個氣象台 細碎無力的步伐踩在傴僂身影的夕陽裡 逢人就問我家在哪裡 數十年前 昂藏七呎神采奕奕的有為青年 竟被它偷襲成一具殘破不堪的軀體 如風中殘燭 咱彼此無冤無仇 為何竟狠下此毒手
-
粉紅色
是充滿棉花糖的童年 滿嘴黏 是開心教主Hello Kitty 掩不住嘴的樣子 是一身卡通裝的頑皮豹 是自戀的芭比娃娃 隨時換衣 四處解衣 是馬卡龍的微笑:甜膩膩 是愛麗絲夢境 飄下瓣瓣玫瑰 是水果酒的香味 招來忍不住索吻的蝶 是風鈴草搖落天堂的記憶 是洛可可式裝飾 浪漫又纖巧 是春神的旋律 盛開潔淨的花 是貼心的情人節禮物:一輛粉色系的凱迪拉克 是熱情的紅色昇華了 墜入塞納河畔的香頌愛情 是走出藍色憂鬱後的幸福感覺 是瑪莉羅蘭桑的畫:洋溢曼妙的女性唯美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趁著父母親飯後又上山耕作時,她端了一大臉盆清水,朝自己的下身一遍遍不斷地清洗。她絕不能讓那隻惡魔的精夜殘存在自己的體內,身體遭受蹂躪已屬悲哀,如果不幸再懷下他的孽種,除了會在這個純樸的村落引起更大的風暴,也是她災難的開始。屆時,當她遭受父母的責罵,或是受到村人指指點點而無地自容時,也許將會以激烈的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以免一輩子遭受人家的譏諷。 她已連續好幾天沒有睡好覺,那隻惡魔「不許喊叫,不許反抗,要不,我就掐死妳!」的聲音,一遍遍不停地在她耳際繚繞。每到夜晚躺在床上更是昏昏沉沉、惡夢連連,她的精神已到了即將崩潰的地步。可是,每天仍然得打起精神,做家事或協助農事,內心的苦痛和煎熬,就猶如啞巴吃黃蓮有口難言。 原本極為討厭的月事,此時多麼希望能夠快點到來,她必須以此來斷定自己是否不幸懷下惡魔的孽種。但願她心中那畝純淨的良田只是遭到汙染而已,勢必不會讓惡魔播下的種籽萌芽。但萬一、萬一、萬一……,她害怕的竟然不是一萬而是萬一。(三十二)
-
傅子貞談葉華成──關於金門高粱酒第一人
金門高粱酒是金門的命脈,在未來一段時期,它的重要性應該仍然無可取代。甚至,在極力鼓吹文化金門的背景下,金門高粱酒也必將從單純的酒品逐漸內化為具有更深層次文化內涵及意象的金門元素。而當今能夠代表金門的諸多元素裡,金門高粱酒位列前茅是毋庸置疑的。但,誰是金門高粱酒的「第一人」或「鼻祖」,則素有爭議。 從廣告行銷來講,以文化包裝或連結商品、用故事加深傳播效果,確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探究某種商品的發現或起源,了解誰是「創始人」或「鼻祖」,在何種機緣或情境下,發明或促成了該商品,就變成了商品正名與市場區隔的利器。在這個大原則下,不唯金酒,即便貢糖、麵線、一條根……等特產,都需要有故事、有創始緣由以為傳播行銷之用。 然而,既是故事有時就不能過於當真,對待廣告傳播內容畢竟不能等同於學術研究史料。探究「金門高粱酒創始人」或「金酒鼻祖」這個頭銜究竟誰屬?得先弄清楚定義域。也就是「金門高粱酒」或「金酒」這二個詞到底是「泛指」或是「特指」?如果是前者,那麼葉華成肯定就不是「金門高粱酒創始人」或「金酒鼻祖」;但如果「金門高粱酒」或「金酒」所指是胡璉授意籌建的「九龍江酒廠」(後為金城酒廠),演變至今的「金門酒廠」所產製的金門高粱酒而言,那麼葉華成的「創始人」或「鼻祖」之說,或許還有可以討論的空間。 可是,矛盾就在因為目前的「金門高粱酒」已經把地名「金門」包在一個品牌之內了,對其他不論在「葉華成」之前或之後、也是在金門產製的高粱酒就產生了排他作用。亦即,因為品牌的放大效用,有意無意地「遮住」了一些可能的事實。但是,即便葉華成卸下「金門高粱第一人」或「金酒鼻祖」的頭銜,也並不妨礙他仍然是一位富有生動色彩的人物。 2005年8月24日晚,我與鄉籍書畫家王宏武(阿豪)專程到中興路拜訪傅子貞老師,就金門土地被侵占及金門高粱酒第一人究竟是否為葉華成等問題請教他。以傅老師和葉華成的熟識程度,個人以為傅老師的觀點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即便傅老記憶所及也未必全然精確)。因為交談都是以金門話進行的,訪談的內容較長,涉及到金門土地、金酒問題,甚至命理相術等。在此,僅摘錄傅老談及葉華成的段落供有興趣者參考。為了不要摻雜個人意見,斟酌再三,覺得以傅子貞老師第一人稱口述的形式呈現為佳。甚至連口述當中的口頭禪,綴語,敘述腔調也儘可能原樣呈現。 以下為傅子貞老師談及老同事(兼老友)葉華成的錄音內容,(讀者請自動用金門話閱讀): 水在(前縣長陳水在)要去舊金城用不曉得幾千萬,要去把葉華成的故居改成紀念館,為什麼要去修它呢?我的老師郭堯齡跟我講,他說你如果遇到縣長,要跟他講,講你這個案子(註:指葉華成紀念館)若是這樣辦下去啊,會錯誤百出啊。你這消息的來源不實,會被笑。落尾 (後來) 我的老師才將(周新春)那本書,就是說他做金門高粱酒怎樣做、怎樣製造的,把那本送去給縣長看。縣長一看就講,看您咧,葉華成還沒去酒廠,人家酒廠就已經在營業,在製酒,怎麼會說這酒是你一手做出來的? 葉華成當初在金門中學的時候,我睡中間房,他睡前間房。他家的人多,子女多,會吵。偶爾有空閒的時候,都會閃到我房間內,我們無所不談,每項我都知道。他的角色是什麼角色呢?他是當時擔任酒廠技術課課長,這也是後手接前手,不是講高粱酒是他(筆搞弄)一手搞出來的!後面這樣的傳言是錯誤的。 事實上,葉華成自己去也有研究,對,研究高粱酒的製法,對,他有去研究,但是金門的高粱酒並不是講他最先去研究的,你還未去酒廠,人家的酒廠不知已經出了幾萬支了,這我們都知道。後來,他為什麼會離開酒廠?聽說是這樣的,葉華成心肝也是真大,那時酒糟剩很多,他腦筋也很好。伊講,啊您娘我鬼,飼豬飼料用真多,就用酒糟給它們吃,整個酒廠的酒糟都由他去控制、去設法。啊嗒你得靠爸,一般的人民自己也有養豬,也想說買酒糟來吃,抑或是他裡面的同事,他們厝內也有養豬,也在想這空咧(打這個主意),想說拿些酒糟給豬吃。等於說上下交徵利,你想要統治(控制),下面就沒有,下面沒有,就會有意見。 後來不曉得怎樣■■■(弄弄弄),■到上頭去了,上頭的人一想這樣不妥當,才將葉華成的職務解除,解除了後,啊靠爸刷無頭路(就沒了頭路),也很艱苦,那時候,金門有一個顧問團,美軍顧問團,美援攏是外國仔,他們時常來省政府,啊靠爸省政府裡面沒一個翻譯也不行,那誰可以來翻譯呢?葉華成,就去請他過來,英翻中、中翻英都可以。所以他省政府也經常走動。 後來講,那是任務客串,有老外才叫你來,沒老外就不叫你來,這樣也不是辦法,平常時的米要去哪裡拿?所以省政府教育科科長訓示,他說,金門中學確定有英語老師要去當校長,你去裡面(指金門中學)教英文。因為他英文很懂,所以他所教的都是高中的英文,不是初中。這(緣由)是這樣來的。 (啊有影)他在教英文真的很好,發音好,文法好,比別人是贏真多。後來,有一次有個從印尼來的,他說也是從英文學校畢業的、做過什麼英文編輯,這是他填的資料,說他英文多博,啊既然博就請他去金門中學教英文,啊這個教是教什麼呢?教初中。初中教了二年。高中是後面比較高的所在,啊老師下課若要下來、上課要上去,就要從初中的門口經過,這個南洋來的,他姓鄭,名叫鄭(宜生?),跟學生講,你今年讀到二年級,拼音完全不會,不然就是拼錯、拼不準。你讀二年,還比不上我教你二個月。啊你娘我鬼啊,千巧萬巧,這句話講的時候,葉華成剛好站在教室門口聽到,聽到他(鄭)說的「他教的才成,別人教的不成。」就不服氣。 後來,有一次阿多仔(老外)來,人家趕快來叫英文老師去翻譯,第一個就叫葉華成去,第二個這個姓鄭的走到教務門口處,剛好校長跟阿多啊(老外)在講話,就被(葉華成)擛(招手)進去,就介紹說這是我們學校的英文老師,英文是博士博。老外一聽你英文是博士博,就跟他無所不談,講到這個姓鄭的答復不出來。因為老外他們各州,好像我們各省在讀國語,發音差很多。 後來,有個楊天一(?),他是專家,也曾經被請去跟老外講話,一出來艱苦得靠爸,交代葉華成說「拜託,饒命,以後最好不要叫我去」。所以,什麼空頭(事情)我在金門中學我無所不知。 葉華成是周新春廠長的部下。嗯。他是周下面的技術課長。有人講葉華成是第一個研製金門高粱酒的。沒,錯了。葉華成沒進酒廠,人家高粱酒已經淋甲旋林得(喝得團團轉)。我跟你講,彼時陣(那時候)軍方若是打得通,事情就好辦。周新春在做廠長,他難免會破病(生病),生病就要去醫院,啊醫院內是些什麼呢?內科的主任、政戰部的主任、院長,這三個是主要的角色。落來你就知道,如果喝二杯,就會講「廠長,你酒頭嘛拿點來。」別說灌上一瓶,那時經常用塑膠桶灌上一壺一桶的。然後那些醫官、處長什麼的,才又倒來給我。這是第一任廠長。 第二任酒廠廠長叫什麼我一時忘了名字。那個更加識(聰明)。那時馬安瀾是司令官。後來,他在酒廠的年齡到了要退休了。要是退了就沒錢可領了,於是他就跟我的家內(妻子)講,說他希望司令官可以派一個「顧問」、掛一個顧問給他,顧問是有錢的,讓他每個月加減吃。後來,這件事情我的太太跟司令官報告。司令官「准」他。既然准他,當然就免講了。你在裡頭做顧問,裡面的人都是你的部下。如果說三不五時有客人來,免講我(別說我),說拜託你去幫我灌一壺酒來。唉,上次拿來的酒喝完沒,喝完我再去灌一壺。這個就很聰明了。(上)
-
發現生活的美
清晨,在空中飄浮的霧漸漸散了,東方的天空更加的明亮,煦麗初升的太陽,猶如七彩虹般的溫和,有著引人入勝的天然景觀。我站在寬闊的三樓陽台上,望著蔚藍的天空,清新的天氣,令人心曠神怡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有如迎賓般的在空中伸枝展葉、變化萬千,令人驚嘆不已!風兒總是那麼的輕柔,真是令人舒暢無比,那些美麗的花朵隨風搖曳著,陣陣的花香,隨著清風向我的鼻子撲來,我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暢快。我走向種滿花草樹木的花園中,看著花兒在陽光的照射下,有如亮晶晶的一顆顆美珍珠,閃著閃著,散發出耀眼的光芒,真是好看極了!經過霧珠的滋潤,它們顯得格外青翠可愛,那溫馨的畫面心裡總是甜蜜快樂的。 回想起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正是家家戶戶最溫馨的日子,大街小巷為了迎接聖誕節,都到莒光湖畔分享愛的公益。我們全家也一起分享著,而這天正好是我們全家人搬新家的好日子,一家人好開心的緊緊抱在一起又跳又樂,一起忙裡忙外的,開始為這個家好好的變裝一翻,好讓這個家更溫馨、更和諧。而三樓那一大片空地,成了我們全家人一起種植各種蔬果、花兒、小榕樹的好地方,整個世界開始充滿了神秘感,光輝照遍整片家園,許多的昆蟲、蜜蜂、花蝴蝶、小鳥兒們以及那一些回娘家的小燕子,大夥兒成群結隊的在花園裡採花蜜、跳著舞蹈、唱著美妙的歌曲,像隊伍一樣的整齊畫面,好熱鬧又溫馨。家裡開始成了過年過節、三五成群的親朋好友一起來參觀及收藏的好去處,大家都陶醉在美麗花果旁流連忘返。 我不自覺的散發出一種時尚甜蜜的感覺,花園始終跟著我有很深厚的感情,令人心醉神迷。沒想到空中自然之美如此的寶貝,只要花一開,一整間房子都聞得到那陣陣的香味,連我種花的心都覺得好有成就感。每次來到樓上,從各種角度都能透出絕美的姿態,像極了一道光輝燦爛的彩虹,來觀賞的親朋好友,都嘖嘖稱奇,好有那大自然渾然天成般的藝術品味。 每一種花草的用途都很廣,大家更是喜歡用來玩賞及栽培,花草樹木本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每一種花,都有足以代表的花語,只要我們多運用一些巧思,便可以在自己的庭園中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一家人的心血,在情感上都能有生活情趣又滿足既理想的家園,因為花草的美麗總是吸引愛花的人。只要有心培育,花果永遠是我們的心肝寶貝,相信愛花的孩子是不會變壞的,種花的人更可以讓性情更溫和更平靜,那小小的一盆花栽,帶給全家人無數個美好的希望,在色彩繽紛的自然環境裡,五顏六色的花花世界中,只要抬頭一看,眼前一片光明,清香的味道,心情頓時豁然開朗了起來,心靈上獲得最美的一刻,真是令人開心的不得了!所有得到的成果,永永遠遠都存在我們的心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