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當然,他們以一些毫無人性的嚴刑手段迫使嫌疑人就範,似乎過份了一點。然若不如此,卻無法一網打盡,萬一有了漏網之魚,則是前功盡棄。儘管情治人員被批評為冷酷無情,甚至五親不認的冷血動物,可是他們個個都是經過情報訓練的忠貞之士,既忠黨又愛國,為國除害更是他們的重責大任。尤其是潛伏在復興基地的匪諜,如果不一一加以肅清,日後勢必是一種禍害,所以他們都有一個默契,寧願錯抓一百個,也不能漏掉一個,致使他們不得不動用私刑。 認真說來,他們這種毫無人性的作法,並非是與嫌疑犯有何恩怨而加以報復,純粹是為了這座島嶼的安全,絕不讓匪諜有潛伏擴大組織的空間。因此只要抓到而不承認,灌水、灌辣椒水、指刑、拔指甲、吊掛、鞭打、掌摑……等等,都是他們常用的逼供手法。即使有部分因承受不了皮肉的疼痛而承認或胡說一番,最後形成無法彌補的冤案,甚至牽連無辜,果真如此,亦只有自認倒楣了。因為在這個非常時期,執法者始終認為他們的作法是對的,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對於一個自稱民主國家的中華民國而言,無非是一種極其荒謬與諷刺的荒唐事。 林萬枝經過拷打後傷口又潑灑鹽水,然後再歷經灌辣椒水的折磨,復又吃著糙米飯拌鹽水,只短短的幾天,不僅精神疲憊,原本瘦弱的身體,看來也更加地消瘦。每逢夜晚躺在麥稈上,蓋上那床老舊發霉的棉被,妻子春蘭的身影總會浮現在他的腦海。如今他被關在這間不見天日的房間裡,不知何日始能把他釋放,恢復他的自由身。現在田裡的工作,家裡的瑣事,都必須由她自己一個人來擔負,而且還要照顧幼小的孩子,晚上又沒有人來陪伴,凡此,並非是一個年輕女人能克服的。 雖然他幫張永福張貼標語,所得的酬勞全交由她貼補家用,但並不知道會犯法,一旦被釋放回家,春蘭是否會原諒她呢? (十四)
-
和囒奎俾音船主──蕭顯傳
1980年代以來,荷蘭政府於阿姆斯特丹東港區兩個人工島(KNSM-eiland和Java-eiland)進行重建河岸之計畫,將過去的舊碼頭用地和閒置的港口倉庫重新規劃成為新的生活和工作場域,在開發這些區域時,代表地區特色的歷史建築得到了保留,如港口倉庫、工業建築及港區辦公樓,對他們進行了改造,恢復了原有建築特色,形成了一個具有文化氣氛的綜合生活區,已成為全球水岸城市規劃及開發的典範,台灣政府公務部門也多次派人前往考察。 KNSM是荷文Koninklijke Nederlandsche Stoomboot-Maatschappij的縮寫,就是荷蘭皇家輪船公司(Royal Dutch Steamboat Shipping company),在華人也稱為奎卑(俾)音輪船公司。是一家在阿姆斯特丹註冊,但其總部位於荷蘭東印度群島的巴達維亞(現稱雅加達)的航運公司,也是19世紀到20世紀中期荷蘭最重要的船舶公司之一,它主要營運著荷屬東印度(現印度尼西亞)諸島之間的海上航路,1914年,奎卑(俾)音輪船公司在新加坡的哥烈碼頭(Collyer Quay)大道2-2號開設辦事處,並於1916年開通檳城和新加坡的航線到中國港口,共有92艘船隻,連接50條航線。 看到爪哇島(Java-eiland)很可能會被誤解成印尼的爪哇島,但的確和十八世紀起成為荷蘭殖民地的印尼有關連,當年的殖民時代從印尼運過來的咖啡就會先被送到這裡來處理。1902年,奎卑(俾)音輪船公司與SMN、RL公司一起新開了爪哇-中國-日本航線的Koninklijke Java China Paketvaart Lijnen公司,華人稱為渣華輪船公司,往來日本、上海、廈門、香港、雅加達、萬隆、泗水等地方的輪船航線,當時渣華輪船公司在香港北角設立辦事處,接待不少荷蘭殖民地(如印尼、爪哇等地)的華僑往返,至今香港北角仍有一條叫做渣華道(Java Road)的路。 堂曾祖父蕭顯傳生於1883年(清光緒九年),在1901年18歲時前往新加坡從事航運行業,當時新加坡已是世界重要的轉口貿易自由港。1914年,奎卑(俾)音輪船公司在新加坡的哥烈碼頭(Collyer Quay)大道2-2號開設辦事處,堂曾祖父是奎卑(俾)音輪船公司的員工。1925年已成奎卑(俾)音輪船公司股東之一,透過鄉紳陳景蘭在新加波源順街240號開設之成源匯莊及成源信局,匯龍銀近萬元,由曾祖父蕭顯回監造,蓋了門牌東蕭村14號的五腳基洋樓。 堂曾祖父蕭顯傳留有一書扎(如圖左),書寫「民國十四年歲次乙丑置時(閏四月),蕭顯傳四十參,現任和囒奎俾音船主職,由石叻坡(新加坡)寄項託家兄蕭顯回起洋樓於東蕭」。荷蘭國在《明史》中,稱為和囒,《清史稿》同樣稱和蘭,在《海錄》稱為荷囒,在明朝末年開始與中國交往,最早中國人稱之為紅毛鬼、紅毛番。明萬曆三十二年,浯嶼把總沈有容從金門料羅出發,在澎湖留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為台灣現存年代最早的石碑,碑題「紅毛番」指的就是荷蘭人。 奎卑(俾)音輪船公司設在新加坡的哥烈碼頭(Collyer Quay),當時只有散裝輪(沒有貨櫃輪),碼頭不敷使用,新加坡河道又窄小,只能仰賴駁船運載船員及貨物(如下圖,原畫藏於荷蘭海事博物館,取材自維基百科)。在駁船業興盛的年代,河邊有著眾多地緣、血緣與業緣合一的鄉團。這些鄉團被稱為估俚間(苦力間),是早期移民捍衛地盤、照顧南來新客的地方,同時也奉祀分香自原鄉村落的神祇,作為心靈的寄託之所。以金門人為例,在新加坡河畔,至少出現34間所屬的駁船業估俚間,以及一間名為金浯江(浯江公會前身)的總會館(江柏煒教授發表於金門日報之《新加坡紅燈碼頭》一文)。 碼頭旁直落亞逸街(源順街)是九八行的集中地,廟宇、會館、報館、出版社、印刷館、民信局等都是在這條街。堂曾祖父蕭顯傳總是透過陳景蘭在落亞逸街(源順街)240號開設之成源匯莊及成源信局把家書及款項寄回金門給曾祖父蕭顯回。民國26年日本侵占金門時。千培堂叔公、千祥堂叔公、千南堂叔公三兄弟離開金門赴新加坡發展,也是在奎卑(俾)音輪船公司開大船(蒸汽輪船),才華出眾頗受賞識。1941年,當時奎卑(俾)音輪船公司的船隊已發展到146艘船隻,日本發動了對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侵略戰爭,奎卑(俾)音輪船公司共損失了98艘船隻,堂曾祖父蕭顯傳大兒子清舟(堂叔公)及千培堂叔公、 千祥堂叔公、千南堂叔公三兄弟也在戰爭中遭遇不測。 二戰後的印尼民族獨立運動,奎卑(俾)音輪船公司的船隻被新印尼政府扣留充公,KNSM(荷蘭皇家輪船公司)也走入歷史,僅存阿姆斯特丹東港區還有一KNSM島留下名字。而堂曾祖父蕭顯傳匯龍銀近萬元,蓋的門牌東蕭村14號的五腳基洋樓,屋興建後堂曾祖父僅短暫回鄉,房屋交由曾祖父蕭顯回代管,一直無人居住,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退守金門,進駐並設為野戰醫院至民國四十七年,民國四十八年至民國六十五年改為軍方沙美特約茶室,是全金門唯一的一幢洋樓式八三一,目前內部已坍塌。寫下「夜涼如水時,突聽得工參甲跟她說:『明年此時,我們已輪調回台了。』她則吐了一個煙圈說:『你們是東南西北的輪調,我是東西南北的淪落。在這炮聲隆隆的戰地,我們也算得同是天涯淪落人了』。」「掐指一算,已過去半個甲子有多。東蕭那棟洋樓好像還在,只是人與桂花兩渺茫。而千古不變的,唯有亂世人生亂世情,由潯陽江頭到太武山下,歷久彌新。」的戰地文學詩人、當年的草綠青年─謝輝煌先生也已於去年辭世,洋樓也已頹圮,這些歷史或將變成遙遠的傳說。 (稿費捐家扶中心)
-
【憲官憶往】 長官,我快渴死了……
前天,賀一航走了!又讓我想起一樁憲兵往事。 士校出身的賀一航在傘兵特種部隊待了八年,最後晉升到士官長。記得在洪仲丘事件之後,他感慨的說:「我們訓練士兵時,可以『操人』,但絕對不可以『整人』。」他對整死洪仲丘的幹部的行徑感到非常痛心。 可恨我們當年在憲校預官班有幾個分隊長就是以整人為樂的。這些人是我們前一期的學長,比我們早入伍一年。他們以「學弟們下部隊以後不要讓士官兵瞧不起」及「延續預官傳統」為由,除了把我們操得半死之外,也極盡凌虐之能事。 不知道是誰教他們的,差不多整個六週的入伍訓期間都不准我們喝水,這在全世界的軍事史上恐怕是一個創舉。盛夏七月,不給喝水能鬧出人命!為了要活下去,我們只好利用上廁所的時候偷偷的猛灌自來水。有一次我們出完操中場休息時,看到地上有一個窟窿,裡面的水還算清澈,因此可以看見水裡面有一隻青蛙。同學們可顧不得那麼多了!紛紛趴下去狂飲那喝了可能會拉肚子的生水。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黃姓分隊長手段最為殘酷。此屁孩專愛在同學們睡覺以後挖人起來進行秋後算帳;甚麼倒掛金鉤、搭鵲橋、伏地挺身等滿清十大酷刑樣樣來。被整得最慘的就是一位後來擔任某縣文化局局長的同學。這位同學在結訓時告訴我們:「就算是給我一百萬,我也不肯再經歷一次這樣的入伍訓。」 有一天,我們要到憲校後山打野外(野戰訓練)。臨出發前,黃分隊長要我們把水壺裝滿水。到了山上,在我們大汗淋漓的操完單兵攻擊後,他把我們集合起來。之後,他叫我們拿出水壺,再叫我們把水壺蓋打開。此時,同學們心裡一陣狂喜!以為他良心發現了,還知道別人的小孩已經快要渴死了! 正沉浸在滿心期待的喜悅當中的我們,突然聽到一聲口令:「把水倒掉!」在一片錯愕當中,已經被他的淫威嚇到傻的同學們只好乖乖的趕快倒光水壺裡面的水,沒有人敢吭一聲。此時,警官學校送來接受入伍訓的大一新生正坐在樹蔭下,手裡拿著從阿婆那邊買來的冰可樂啜飲者。同學們看到這一幕以後,不禁悲從中來。 幾年前同學們聚會時還聊起這段往事。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他日若能再遇到這位黃姓分隊長,我們真想問他:「你是否有受過甚麼刺激,否則一個知識青年為何要如此作賤自己?」每天被烈日曝曬、體力大量透支,又被無厘頭的禁止喝水的入伍訓期間,是我生平最苦的日子。
-
海之歌
浪花仰喉 吟唱同一音律千年 萬年的反復 不斷的呼喚! 妳 熟悉的 被圈禁 思情的心境 如浪潮 時而高吭賁張 時而似水柔波 寄託雲兒與風兒 傳遞 我的心 妳是心靈知音 是我 仰喉吟唱 日呼夜喚的 愛
-
勿忘我
女生不能留言給男生 勿忘我 語重心長的老師如是告誡 怕多年以後 男生真要來兌現承諾 勿忘我 懵懂青春的真摯 勿忘我 親愛的同窗同桌 春夏秋冬三十回 無知年少的畢業紀念冊 誰還留著 誰還記得那些慘綠情事 青澀的照片 生澀的文字 全都是 青春的印記 勿忘我 藍紫色的燦爛容顏 勿忘我 紅色單車的追風少年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當然,倒楣的是他林萬枝,因為他是當場被捉到的現行犯,又是人贓俱獲,由不得他狡辯;倘若不承認犯行而被刑求,也是應該,因為只有嚴刑始能逼供,這也是那些土匪情治人員常用我的伎倆。只要對案情有所幫助,只要不打死人,不管用什麼招數來凌虐嫌疑犯,他們都視為理所當然,法律對他們也抱著寬容的態度,致使他們有恃無恐。也因此而增加許許多多的冤案,受到傷害者,幾乎都是一些無辜的平民百姓。 但若以林萬枝的行為而言,即使他是不知情的無辜者,可是拿人酬勞替人張貼顛覆政府的反動標語確實不該。尤其當兩岸軍事對峙時,站在國家民族立場,可說是漢賊不兩立。一旦有共產黨徒潛伏在這座小島,從事各種顛覆政府的活動,如果不立即清除,萬一讓他們壯大組織,勢必對政府反攻大陸的政策形成負面的影響。若以國家的立場與愛國的情操而言,即便林萬枝不清楚標語的內容,只是貪圖五塊錢酬勞而已,但他的行為已屬違法;說嚴重一點便是背叛國家民族,必須接受軍法的制裁。當他被抓而不供出主謀,遭受情治人員刑求逼供亦屬正常,豈能怨他們手下不留情。(十三)
-
金門戰鬥營
當年資訊不發達,學生時代對於金門的認知,只是從學校老師那邊略知大概,僅僅知道那兒是個離島,四面環海,屬於福建省版圖內的一個小島。政府撤退到臺灣後,金門便成為最前線的離島戰地,因此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那兒是一處管制區,駐紮了國軍官兵,禁止一般人民自由出入。當時有男兒要當兵服役的家庭,真怕抽到「金馬獎」。他們求神問卜,都以「別抽到金門、馬祖」為首要目標。因為當初交通不方便,金馬又是軍事重地,一去就得等個兩年或三年,要等到兵役期限結束,才得以退伍返家。 遙想起民國六十年代,有幸加入經國先生所創辦的救國團行列,偶而會在週末下午參加一日夜的郊外野遊活動。那時候坐著軍用的帆布篷大卡車,由兩位阿兵哥負責駕駛,載大夥兒上山下海。在歡笑聲中,我們迎向大自然的懷抱,遠離塵囂,讓年輕的歲月活力四射,生命旅程不留白。 猶記得那一年的夏季,救國團舉辦了為期兩星期的金門暑期戰鬥營。得知此消息,我就在第一時間報了名。報名之後,還要再經過國防部審核過關才算數。因為當時的金門尚未開放一般人民自由出入,島內還處於「砲宣彈,單打雙不打」的緊張氣氛中。 名字能夠出現在活動名單中,我感到非常幸運,每日翹首等待那一天早點來臨。出發前,所有學員必須參加上級長官及教官們為我們精心安排的行前安全講習訓練,學員的一舉一動均要完全遵守戰地規範準則。 活動第一天出發前,要先到高雄金馬賓館報到,等隊伍移師到13號軍用碼頭後,再依序上船。我們搭乘軍艦登陸艇,一路乘風破浪,搖來晃去。天黑了,一輪明月高掛天空,可是過了好幾個小時,再到甲板上,抬頭望去,月亮依然在那邊,時間好似未曾往前走,只好再回到船艙裡。 我想休息一下,看看能否閉目養神,沒想到,大多數學員經不起暈船折磨,陸續開始出現嘔吐情況。而此時驚悚的是,不知怎麼了,船艙竟然進水!海水在船艙內流過來,流過去,大家嚇得花容失色,驚叫聲不絕於耳。且因為害怕有意外發生,非常恐慌。有人開始禱告,求上帝保佑;也有人念佛號,請求諸天仙佛、萬仙菩薩庇佑撥轉。 聽說是經過黑水溝,艦艇碰到礁岩,才會一直搖過來、晃過去。經歷如此顛簸的風浪,嘔吐聲此起彼落,令我坐立難安。受到當時集體的情境感染下,想要正常地自由走動,已經不大可能了。當我感到頭昏目眩之際,說時遲那時快,站在我後面一位男生「嘔」一聲,不偏不倚,將他五臟六腑的廢物連膽汁傾巢而出,如火山爆發般的噴泉往我背部直射過來,射得我毛骨悚然,全身發麻。幸好,當時我身上穿了一件專為此行而買的紅色防水風衣,否則一定更加狼狽不堪吧。難怪組長直呼:「妳真有先見之明,還事先穿了雨衣!」 由於船上空氣充滿酸腐臭味,遍地躺著橫七豎八的青年男女,最後幾乎無一倖免。吐完,肚子空空如也。餓了,走到廚房,看見好幾位阿兵哥伙夫,揮汗正為整船的學員們,賣力用雙手拿著如圓鍬般的大鍋鏟,在超大型的鐵鍋中翻來覆去地炒菜。在此行中,總共吃了三餐得來不易的愛心餐點,大夥兒排隊分配菜飯,吃得津津有味。歷經一晝夜的航行,終於平安抵達目的地──金門軍用碼頭。 抵達營區,便開始安排寢室。寢室是大通鋪的上下床位。放好行李後,每人都領取了活動期間所要使用的東西,有臉盆、鋼杯、軍服……。接下來,就要到大澡堂洗戰鬥澡囉! 因為只有兩個浴室,所以男女各分一班,大夥兒共用一間大澡堂,是人生的初體驗。由於人多,熱水不足以供應,正中央大池子裡是溫水的出口處,我們各拿一個水瓢,輪流進入浴室,很快速地草草沖洗完畢。更衣後,再拿起盥洗用具,回寢室放床鋪底下。稍事休息後,就到餐廳吃大鍋飯。兩個星期的時間,朝夕共同在一起軍事化的團體生活,各隊必須分工合作、榮譽與共。 當天晚餐過後,大夥兒整隊,由於當天剛好碰上單日打砲彈的日子,當防空警報聲響起,我們要跑向防空洞、壕溝躲起來。我們所好奇的「砲宣彈,單打雙不打」在行前課程中,方知它的緣由。民國47年8月23日在金馬地區以及中國的東岸發生了一場戰役,也就是「八二三砲戰」的開端。而稱為「砲戰」的由來則是:中方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相互隔海砲擊,做為主要的戰術行動。 長官說:「當時,首先由解放軍發起,我方國軍隨後才開始反擊。初期,對方是以攻擊島上的軍事目標為主,後期則利用封鎖海運線的方式來圍困金門。剛開始,我國的國軍由於事發突然,來不及防備,幸好隨著戰爭的持續,慢慢恢復了戰鬥力。也得到美國的海軍護航,維持了金門的補給線,開始砲彈的反擊。十月份宣布『單打雙不打』之後,雙方才逐漸減少了攻勢。而振奮民心的是,一直到最後,我軍都堅定地守衛著金門。」 長官接著又向學員們解釋:「雙日一定不打,而單日也不一定會打。」島上的老百姓,長期處於砲火連天的日子中。島上的老百姓家中均要準備一份日曆,人人都牢記而不忘──今天是幾號。 如果有喪葬喜慶或其他的大活動,也必須選擇雙日舉辦,因為這個日子比任何黃道吉辰都還要更吉祥。當時的日曆支配著島上所有人家的日常生活,老百姓久而久之都習以為常了。無論如何,日子還是要過下去。一直到了民國67年的12月15日,雙方才全面停戰並終止「砲宣彈」的射擊。而後,砲宣彈的射擊、隨風飄過來的宣傳單及物品,以及二十年歲月種種戰地情景,逐漸成為歷史的記憶! 我有幸能參與單打雙不打的戰地生活──兩個禮拜的軍事化課程。每日晨起盥洗完畢,由大隊長(軍士官)領軍,在大操場集合,各隊搭乘軍用卡車前往各景點要地。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路口雖未設置紅綠燈,但司機每逢十字路口,一定都會停下來,左看右也看,過一會兒再啟動、通過,很有默契。 中午,大家會回營區用餐,休息後再出發,每天馬不停蹄地按照安排的計畫一起行動。我們參觀了許多景點。具有金門戰地風情的莒光樓,是金門戰地的精神象徵;八二三戰史館,讓大家瞭解八二三的歷史;古寧頭戰史館,訴說著三天兩夜彼此激烈對戰的戰役;馬山喊話站的望遠鏡,可以眺望大陸江山領土;老房子古厝的滄桑感,來自於歷經的戰場歲月。此外,翟山坑道那鬼斧神工的海上運補坑道、太武山、「毋忘在莒」勒石,我們也都一一參訪。 此行讓我們更瞭解金門扮演了幾十年的戰地生活角色,有十萬大軍駐守前線,留下了戰地遺跡和歷史人文,成為臺灣海峽兩岸軍事角力的戰場。戰備時期,軍民同胞共同建設了許多戰地建設,例如散佈於田野間的反空降樁、位於馬路中央或其他位置的反空降堡、戰備車轍道,以及氣勢很驚人的地下戰備坑道……都證明了戰地生活的歷史軌跡。 軍事化的訓練,日以繼夜的種種活動,雖然辛苦,但是如此難以忘懷的受訓,真的是永銘心中,難以忘懷。最後一天離別時候到了,結業式晚會大家都顯得依依不捨。此行收穫滿行囊,又受到大隊長、官士兵們兩星期的照顧,大夥兒早已培養出革命般的感情。 活動接近尾聲,準備要揮手道別了。我們搭乘軍艦登陸艇,在晚風中濃霧籠罩的碼頭啟航。再見,金門。一群來自各地的朋友,很高興認識你們。我也期待自己有機會能再回到金門,重溫舊夢。
-
山青水長:深小百二歲
雙甲子小學 新北市深坑區深坑國民小學(以下簡稱深小)。深坑區位於臺北盆地東南、北二都的中間,而深小又在深坑區的中心地帶,因此交通便捷。深小創於1899年(清末和日治年代),全校學童一千名,占全區總人口的4%。 拙作誠非「大觀」之作,惟夾敘夾議,不誇張,亦不過度渲染,又由於全文訴諸作者耳聞目見,希望讀來真切,並促進校際合作、觀摩之宏效。 自然景觀 拙作題名「山青水長」的因素:(一)、新北市深坑區周圍多山,屬雪山之南港丘陵地,其高度由三十公尺至五百公尺不等,景美溪流貫其中;(二)、深小校歌歌詞最前面四字「山青水長」。「深」字有水,係時時沛然,處處土「坑」。山林覆蓋,且水質甘甜,乃深(雪)山,好水研磨黃豆,然後製成馳名中外的豆腐。深坑還擁有其它縣市沒有的古蹟(厝),深坑區超過百年歷史的建物有深小大禮堂、黃氏興順居、黃氏永安居、陳秋菊古厝、深坑集順廟等。 獨特學程 鑑於多元自然景觀,郭雄軍校長特發行「戶外學習護照」,內容含小農夫體驗、小廚神手藝、溪畔單車遊俠、深坑文化大使、山林步道挑戰、小書創作展覽、小記者主播。其獎項分認證、獎狀、畢業成果展。上揭學習與生活結合,打造學童綺麗的金色童年。 最近兩年榮譽榜 (一)榮獲教育部2018年戶外教學國小組金牌標竿獎(臺閩第一名) (二)榮獲教育部2018年國小附幼組教學卓越獎金質獎 (三)簡茉莉主任、范佐雙客家語教學志工及溫送珍企業家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李主委於2018年蒞校頒發推廣客家語有功獎狀 (四)榮獲教育部2019年校園空間活化大獎金采獎 120週年校慶活動 五月四日(星期六)上午晴朗,校慶大會在深小操場隆重舉行,由郭校長主持,全體師生才藝表演精湛,不斷獲貴賓、家長掌聲鼓勵。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頒發感謝狀予范振修(范仲淹文史館主委、中壢汽車客運公司董事長),范佐雙(深小客家語教學志工)捐書義舉。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頒發感謝狀予黃金豐等四十名高賢共捐款臻兩百萬新臺幣。校長頒發感謝狀予校慶籌備會幹部,傑出校友及志工等。 展望未來 深小走過雙甲子,做為深坑區唯一的公立小學,各項殊榮自然成為「簪纓」(深坑古名)的共同記憶,殷殷期盼深小的學童慶祝校慶的同時,在成長的生命「深」處,能「有趣、有效、有感」精進。聆聽黑幼龍先生演講專題「誰摺我的降落傘」之後,讓筆者感篆、回憶五百天來,在深小順利推廣客家話,真正幕後功臣,除了樂善好施的企業家溫送珍、范振修鼎助之外,就是郭雄軍校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博士),簡茉莉主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碩士),還有八名富愛心和耐心老師默默付出。 《SKES 120週年校慶專輯:素養導向課程暨戶外教學方案(深坑小遊俠)》是一本好圖書,已向國家圖書館申請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Number,ISBN),洵屬可貴,惟未向國家圖書館申領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並刊錄於該書中,俾符合國際出版規定與圖書館的經營。目錄(Catalog)是圖書館學術語,與目次(Contents)兩者殊異,下次該書改版,須精確使用「目次」。 深坑國小不考慮臺灣常用的「禮義廉恥」或「親愛精誠」做為校歌歌詞,卻援用「山青水長」,係彰顯深坑區地理環境的特色,是實至名歸的選擇,嗣後憑添民眾嚮往的景點。深小大禮堂,象徵薪火相傳。如果您未曾造訪,不妨來看看、親近親近它一平凡而令人留連不捨的建築設計。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林萬枝沒有理會他,只拚命地掙扎著,想掙脫被他們綑綁的手腳,但卻不能如願。甚至高個子士兵用手緊緊地壓著他的雙腳,矮個子卻壓著他的手,非僅讓他動彈不得,也絲毫沒有反抗的餘地。只見軍官取來那瓶如同血液的辣椒水,並不是倒進他的嘴巴,而是壓著他的頭,灌進他的鼻孔裡。剎時一聲痛楚的哀嚎聲劃破天際,林萬枝使出全身力氣不斷地掙扎,氣管也因為受到刺激而不停地咳嗽,眼睛也因被辣椒水噴到不僅疼痛也張不開。這些人面獸心的王八蛋,竟然用這種殘忍毫無人道的手段來凌遲他,讓他生不如死。 林萬枝已難於忍受身心的痛楚和內心的激動,竟然開口就是:「我幹恁祖公十八代咧!我駛恁祖嬤咧!我幹恁老母卡好咧!恁會絕囝絕孫、死袂出世!恁這死爸死母無人通教示的婊子囝,恁會得到報應,會予鬼抓去牽馬!恁這婊子囝、婊子囝……。」 雖然林萬枝以辱罵來抒發內心的痛楚和激動的情緒,但這些專門凌虐嫌疑犯的情治人員,會任由他辱罵而不還手嗎?那是不可能的。 「給我掌嘴!」軍官命令身旁的士兵說。 高個子士兵毫不客氣地就甩了他一巴掌,剛才被灌辣椒水已是萬般痛苦的林萬枝,現在這一巴掌更是打得他昏頭轉向。原本還想罵他們幾句以消心頭氣,但即使能消氣,卻會增加自己的皮肉痛,因為這些土匪絕對不會輕易地饒過他。除非他說出貼反動標語是受張永福的指使,一旦張永福承認是他所為,始能減少他的皮肉痛,要不,這件事或許沒有那麼快就平息。(十二)
-
新的漣漪
漣漪之所以美,大約美在它的稍縱即逝,一如青春無法留住。青春無法重來,只要有水氣,新的漣漪卻可以不斷出現──但僅限睜開眼睛的人才得以捕捉。這尊午寐的小沙彌,明明在旁邊,倒反硬生生錯過了。
-
穿雨縫
萬點齊落穿其縫 趕車急行似衝鋒 鐵馬單傘正神武 忽聞路人笑我瘋
-
不老系列─捏陶藝
藝術,像一條深邃的鴻溝,無從探底,深不可測。看那精湛的藝術大師,大筆一揮,精采絕倫,鋒芒萬丈。大字不識的父親,那份閒情逸致不知深藏何方。晚餐後,偶而會用筷子順著桌面上的湯汁畫龍點睛,自我陶醉。瞬間,彎彎曲曲的線條,勾勒出的花卉、鳥類、獅龍虎豹,唯妙唯肖,別有風味。但,醞釀中的大拼盤,敵不過母親的天龍抹布,擦擦兩下,龍頭飛了,花兒謝了,留下乾淨平整的桌面,也留下父親溫馨得意的笑容。 樂齡課程─捏陶,如何將一塊濕濕涼涼的陶土,捏製成精緻的、繁華的陶藝品,這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從創作到完成,其中的細膩、訣竅與創新,蘊藏著深沉的功力。沒有老師的指導,沒有一點一滴的做中學,無法想像栩栩如生的藝術品,怎會讓人愛不釋手,目不暇給。 第一堂課,用陶土捏一間房子,稱之「起厝」。陶藝大師王明宗從概念創作和構圖,長、寬、厚、薄的比例,陶土的濕度和柔軟度,隙縫的連接,組合拼裝的技巧,自然的色澤和神韻,處處呈現著藝術家的思維和內涵。老師面對這群可愛學員,深怕下手太猛,無法回頭,一再叮嚀,創作可以觸類旁通,仔細推敲,千萬不可心急或隨心所欲,慢工可以出細活,拿捏分寸,一步一腳印,直到概略雛形完成。 陶藝教室裡,肅靜的氣氛,專注凝神。老師示範後,學員們若有所思,創作思緒如潮水般洶湧,新鮮的嘗試,暗藏著興奮。穿好圍裙,捲起衣袖,澆水、搓揉,才氣直線上升,拉開捏陶序幕,準備大展身手。而我的陶土,也揉得鬆鬆軟軟,不知如何「起厝」,只想拿來蒸饅頭。 學員們的興致很高,發揮所長,各顯神通,捏出來的「厝」,結構鞏固,四平八穩,屋的形狀古樸高雅,可以當作傳家寶,傳承好幾代,若排列整齊也是最美的小小民俗文化村。而我的「厝」,屋身的長度,像萬里長城萬里長,屋頂的面積,可以組成一個籃球場。這間「厝」的架勢,不需莫納颱風來襲,只要東北季風一吹,必然瓦解。老師看了看,過程是對,不知哪裡不對,想笑卻笑不出來,思索良久,無從修起,看來這間四不像的「厝」,連三隻小豬都不想入住。 有志者事竟成,把屋頂拆了,把屋身揉了,再加點水,重新和泥,重新再蓋。先捏座屋身,再捏塊屋頂,小心謹慎拼裝組合,「厝」的樣子成型了。兩邊屋角尖形燕尾,屋瓦再加些無厘頭的擋煞裝飾,老師眼睛一亮,嗯!不錯,有創意。學員們一看,哪像「厝」簡直就是一間「大廟」,哄然一聲,大夥笑得花枝亂顫,眼淚直流,嚴肅的氣氛變得輕鬆活潑,非常熱鬧。 第2節課,用陶土捏風獅爺,大大的嘴巴,圓圓的肚子,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下更意氣風發,感覺非常內行。老師巡視全場,個個捏出的風獅爺,身強馬壯,左右對稱,成功在望就在眼前,忽然仔細觀看,我的風獅爺,眉毛變蚯蚓,圓圓的眼睛像彈珠,不高的山丘是鼻子,浩瀚的嘴巴像大海,風衣變裙子,頭髮變馬尾,左看看右看看,咦!那也安哩,離風獅爺的造型越來越遠,心驚之餘,也只能悄悄安慰自己,既捏之則安之,雖然面相和身材很難好看起來,卻是我生活中最寶貴的捏陶經驗。 原來歡聲和淚影是這樣堆砌而成,人生難得幾回笑,笑聲令人感動、健康、有希望。小小一塊黏土,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全身充滿活力,深淺不同的體驗,是人間稀有的氣度。謝謝明宗老師不但教我們捏陶,還可以捏出許多笑聲,是非成敗總是空,開心雲集最實在。冷氣團下降,天氣很冷,然,捏陶教室卻非常溫暖。(稿費贈金門縣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