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建縣推手林乃斌其人其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國興。
點閱率:1,919
字型大小:

林乃斌(1882-1957)乳名錫福,字劍芝,學名邦垣,又字建基,號健癡,別號石谷、更生叟、前清廩膳生,曾獲五品軍功,後浦東門人,性聰穎,過目不忘,年十七入泮,二十一補廩,清末官立學堂被任為監督,於時清政不綱,外患日迫,革命思潮澎湃海內外,斌於學生都能導以民族大義。辛亥之秋,與黃卓漢、林燕貽,在金組織同盟會,群推為會長,同盟會改為國民黨後,復任主席。
金門舊屬同安,民初又隸思明,每有訟事,隔海投訴,島民苦惱之,乃斌呼籲鄉僑,聯名向福建巡按使,呈請設治,民國四年,獲准成立,乃斌與有力焉。十年纂修縣志,恭請福州劉敬主編,而蒐羅文獻、參酌損益,乃斌之力為多。二十六年抗日戰起,避難僑寓星洲,流離瑣屑,備嘗艱辛,而愛國懷鄉,終未去懷,四十六年十月卒,年七十六。
林乃斌原名邦垣,依昭穆字行係為國字,因避高祖國寶公名諱,遵先人遺訓以邦字代之。清季以今名人,中國同盟會民國光復後改名乃斌,乳名錫福、字劍芝,南來新加坡後諧音改字建基,號健癡,別號石谷,光緒八年壬午年四月三十日生,年十七應戊戌(光緒24年、1898年)歲試游長泰庠,壬寅(光緒28年、1902年)科試以一等第三名補廩舉報優行,未幾科舉罷廢,倡設學堂,甲辰(光緒30年、1904年)年蒙興泉永分巡道委令會同金門分縣籌辦官立兩等小學堂,成立旋由分丞聘充高級主任教員,嗣任公立供辰小學堂長。
辛亥十月革命軍興縣丞陳國衡聞風逃遁,地方紛亂,各界擁金門營都司饒肇昌臨時兼理民政代行縣丞職務,即召集各界各鄉會議組織臨時地方治安維持會,林乃斌被舉為會長,後被選任為樂群公益社及書報社社長、政俗協進會會長;中國同盟會後改國民黨,任金門分部正部長。民國初年金門屬思明府轄,乃斌又被舉為福建省議會初選當選人,旋以金門全部當選人與廈門發生選舉訴訟,乃斌因棄權不赴複選,嗣被金島紳耆舉為請設縣治代表,遂領銜呈請省民政長汪聲玲設立金門縣案,經議決照准。適省政府改組擱置,遂函達此星洲金門會館,內外並進。(按黃良檀之子黃安基以金門會館總理名義,偕同副總理陳芳歲、地方仕紳林乃斌等123 人,先後呈請改治,經福建省巡按使許世英咨陳內務部。)民國三年,巡按使許世英到任始查照前案,諮部實行,派左樹爕為設治委員會,四年元旦成立縣治,所有設縣一切文件皆由林乃斌一手造成,故有金門建縣推手之稱。
民國四年,辦理國內公債,在金成績最優,蒙部給五等愛國獎章,五年被舉為教育會副會長,旋任正會長,並歷充縣立高等主任教員,私立古崗小學校校長。民國十年當局奉令修《金門縣志》,由縣知事聘充採訪員兼任協纂,十一年任勸學所所長。越年六月海軍入金,迨十月因故辭職,十四年春復任教育局局長,至十八年春辭職赴廈門任廈門市公安局諮議,旋兼任思明縣政府縣長韓福海秘書,十九年一月應金門縣商會之聘充總務主任,「即坐辦兼秘書」。至二十一年秋,舊曆七月二十日與縣黨部指委許清瑞(永春縣人)發生訴訟,因其向商會借款不遂移怒,及年終滿旋即辭退。
二十二年任金門縣政府縣長簡及鋒秘書兼一科科長,數月,隨同縣長卸事。二十四年七月任金門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一年一任,連任二屆,二十五年兼任縣志局總修纂,並在故居隔壁設塾授課(按係金城王氏宗祠後現婦友髮行)。縣志係民國十年修竣,此次續修由民國十年續修至二十五年止,二十六年五月於是出洋南來,是年十月二十六日舊曆九月二十三日金門失陷矣。
林乃斌元配洪氏閨名貝娘,係舉人洪作舟次孫女、監生選鄉公長女,年二十二出歸,長林乃斌二歲,女德溫良孝順,甚得舅姑歡,年二十五歿,林氏非常悲傷。繼娶陳氏萱娘福州人,係陳子成公次女;後又娶王氏綠雲東沙人,生子本立、次本宜幼殤。
勸學所於民國四年設立,置所長一員,勸學員二人,書記、所丁各一名,全年經費五百元,由縣署劃撥肉捐附加貳百元、菸酒捐附加二百元,渡頭小船捐一百元充之。辦事處初設武廟東廡,十四年改設教育局,所長由縣委任呈報省教育廳備案。許贊虞民國四年任,林乃斌民國十一年十二月任。
教育局民國十四年設立,置局長一員,視學一員,書記局丁各一名,即以勸學所原定經費移充,十八年一月改局為科,凡教育事項由縣政府行之,越數月回復局制擴充組織經費參百元,由教育經費管理處支用,至二十二年將局取消歸縣府第三科專責辦理。局長由省教育廳委任之,林乃斌民國十四年三月任。
有關光緒二十六年林乃斌以辦理海防案保衛九春,獎加五品軍功頂戴銜,其家屬已捐出軍功牌狀給金門縣文化局典藏,詳見金門日報九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刊載,全文如下:
欽命頭品頂戴尚書銜提督福建全省水師軍門節制各鎮統領靖海親兵各營世襲雲騎尉斐凌阿巴圖魯楊 為獎勵事照得本軍門整頓營伍辦理海防,凡有在事出力員弁兵勇人等自應論功擇尤獎賞,以示鼓勵,茲查得文生林邦垣整團保衛九春不辭,堪以賞給五品軍功頂戴,除彙咨外,為此牌給該員遵照收執,務當實力圖功倍加奮勉,毋員獎勸須至牌者。
本人係福建省漳州府長泰縣人年一十九歲,曾祖父文湘、祖父章梅、章楩,父資華、資杰。 右牌仰五品頂戴文生林邦垣准此。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廾七日給。提督軍門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夏,林豪與林資杰、陳佐材及楊都試、許贊虞、林乃斌、楊濟銘等金門士紳多人,請於副將劉賢斌、縣丞俞同愷捐廉為倡,並各量力輸助,集資五百元,購石續修建位於後浦同安渡頭的金門石橋,並以餘款在渡頭增築路亭一座,稱「共濟亭」,為過客休憩之所,既免病涉又可肩息,民眾皆稱便,此橋稱共濟橋。由此可見熱心公益的林乃斌參與眾多的公共事務。
附記:
學堂
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在後浦西門。光緒三十年冬縣丞李受祿奉文籌設學堂,詳情由興泉永道延年諭給紳董楊都試、林乃斌、許維舟會同辦理。議就浯江書院改設小學堂一所,以書院原有租息及新籌豬捐各款充作經費,遂於乙巳年春開辦,由書院董事輪年經理,然因距縣太遠,縣丞任輕不負學務,敷衍數年迄無成績,及民國四年,縣治成立另行呈請立案,由勸學所專責會同校長辦理,內附設國民學校。
仙井泉
仙井泉在古崗湖南鬼磨山石壁中,清廩生林乃斌仙井泉記,民國十年,(乃斌任私立古崗學校校長)地方士紳林乃斌作〈仙井泉記〉,當中記載了在古崗湖南面濱海之處,有座形勢奇特的鬼磨山,山上隱藏了一口罕為人知的「仙井泉」,他說:「 浯洲四泉之外,有仙井泉焉,在古崗湖之南。有山屹峙,怪石攢簇、或俯或仰、若墜若裂,形勢奇特,名曰鬼磨山」,高且百仞,登巔遠矚,水天一色,茫無際涯,而回顧則太武巍峨,盤礡村落,歷歷可數,行十餘武,石壁峻削、背山面海,壁間獨露一孔,旁無罅隙,大可容拳,以手探之,深可沒臂,其下為沙礫,填塞莫能窮其所至,泉由孔出,雖無噴湧之勢,而涓涓細流,大旱不涸,誠一奇也。試之,味清冽而醇,入咽猶甘寶,天地之造設,非人工所能經營,土人稱之為仙井。信哉!惜僻處海隅,詞客遊蹤罕至其地,致晦而不彰,先進盧牧洲先生亦未曾識然,較諸蟹眼、龍井、將軍、華巖四泉亦伯仲間耳,何其有幸,有不幸耶,嗚呼!士君子之不遇於時,亦猶是爾,可勝慨哉!予友盧君德資告予往觀,信然因為之記,民國十年冬月。
不過,民國三十八年以後,金門海岸地帶列為管制禁區,該區域多處設有軍事據點,早期金門地區飲用水源不足,駐防部隊還曾牽引水管取用泉水。民國八十年後,該地駐防部隊逐步縮編裁撤後,山徑荒廢,「仙井泉」也就消失在多數人的記憶之中。直至104年5月古崗居民森堡君透過耆老記憶及協助,才又讓「仙井泉」重現。
倒影塔
在太武山海印巖斜對,相傳塔影之所及遊魚屏跡,為太武山十二勝之一,民國初年崩壞,二十五年九月重建……,塔頂正面有文峰聳秀刻石四字。係座落「延平郡王奕棋處」石寶頂,塔七級,八角型,高五點七六公尺,塔制也是葫蘆,民國七年地震,塔傾圮,二十五年林乃斌等人倡募重建,鄉人響應。民國九十三年李炷烽縣長任內復重建完成。太武山之有倒影塔,不知建自何時,其可知者當為明初葉物。據志載:山有十二勝景,塔占其一;塔影倒海,游魚屏跡。明代鄉先正,多有記詠,則明中葉有塔矣。山距海七,八里而遙,塔在山之巔,並影及於海上,或云「塔影朝陽」,故名「倒影」,是則奇矣。顧余謂數百年魏然長存,繁人心之仰止,作航海之標準,所關尤鉅,非僅以勝名也。民國五、六年間,大風地震,塔亦就圯。丙子秋,鄉人士倡募經營,即舊址而重建之日。甚至頂凡七級,高丈八(五·七六公尺)有奇,儼若中流砥柱,洋洋乎大觀也。董其事者蔡嘉種、許維舟、林乃斌、王廷植、林燕貽、何肅牆、陳智澤、王金城、蔡曉東、陳慶珪、張雲瑤。輸以貲者陳廷箋一百八十元、黃慶昌一百八十元、王金城一百元、陳清吉一百元、吳光枰五十元、張延四十元、何肅牆二十元、林希白五十七元、林聖州皆有造於斯塔。工暨俊,乃記其顛末如此。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夏月,里人林乃斌識,陳慶珪書。(註林乃斌撰此文後南渡星洲)
林乃斌嗜好煙土,吳鼎仁老師曾於100年6月11日在金門日報副刊浯江夜話登載一篇「文人無行?」這是從日本帶回民國七年鉛字印刷摺頁文件中,以「金門地棍林乃斌即劍芝劣跡」描述林擔任訴師時一些惡行,本文不再贅敘,林外號稱「一口劍」,善訟、學問、文筆及口才一流,毀譽參半,為清末及民國時期金門的聞人。
二十六年金門淪陷,林乃斌與家人南渡新加坡,兄弟叔姪流離海外,林乃斌將其父林資杰所書林氏舊譜重編,壬午(1942)年二月十五日星島陷落,改名昭南島,他說:「此間則機炮警心,遁居地洞,甚至家譜及先大父遺先徵詩一卷暨所擬文章與歷年詩文存稿等件,悉毀於兵燹泥塗之中,良足悲慨」。晚年生活情景是聽春雨於小樓,賞秋月於庭院,夏納桐蔭之涼,冬唫梅花之香,藉一管之毛錐,遣四時佳興,朝之焚香掃地,夕則抱甕灌園,出與漁樵野者釣游訪勝,閑話桑麻,入與二三親舊篝燈煮茗,嘯臥煙霞,以薑蔬之生活,度垂暮之光陰,乃斌與陳景蘭品茗喝茶,談論家鄉時事,後林家與陳結為親家,與許允之往來論詩談文,兼及會館事務,許允之為林乃斌學生,四十五年林乃斌為詩及專文悼念南洋工商補校林則楊校長,四十六年逝後許多詩文及收藏交由許允之保存。乃斌逝後菲律賓僑領林策勳為其立傳收錄於《金門縣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