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浦邊的池塘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1,392
字型大小:

《詩‧大雅‧常武》:「率彼淮浦」,傳:「浦,涯也」。又《風土記》:「大水有小口別通曰浦」。那年返回浦邊,鄉親送我《美哉浦邊導覽手冊》(浦邊社區發展協會,九十五年版),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序文提及「本村以位居淡水溝入海處之旁而得名」,由此見,本村既位於「水濱」,又處「大河流的小叉口」,真是村如其名。
浦邊既是瀕臨水邊,自然而然是不折不扣的「水鄉」(多池之鄉),在金門一百六十幾個自然村中,浦邊擁有的池塘數量應可名列前茅,且大都集中在浦邊與劉澳之間,星羅棋布、鱗次櫛比,池池相連到海邊,這些大小不一的池塘就在兒時住家(蔡永耀洋樓)的右前右後方,朝夕相鄰二十年,這份人池間的「濃情密意」,無法割捨,也難以忘懷!
所謂「池塘」,「池」是地上積水的大坑。「塘」有隄岸、池子之意,水在其中,外以築土周圍而成。古時圓的叫「池」,方的叫「塘」,今無分別,又稱「池溏」。一般而言,池塘是比湖泊小的水體,小得不須使用船隻而採竹筏渡過或可讓人在不被水全淹的情況下安全涉過,甚至池水淺得陽光能夠直達池底。池塘又有水塘、海塘、荷塘、魚塘……之分,而吾輩也不管池中有魚無魚、是淡是鹹,一律只管它叫「魚池」,俗稱「窟仔」。
浦邊池塘,今昔有別,母親小時與我兒時以至今時,數十年間由於歷經整建、疏濬,時移世易而有幾次變異。母親年逾九旬,雖然有時「隨講隨袂記」,但對陳年往事,卻歷歷如繪、記憶猶新。那天跟她聊起浦邊的池塘,不僅收穫滿載,也恍然大悟,原來浦邊的池塘在母親這一代之前是有「名稱」的,只是池岸未掛上「名牌」,而被吾輩誤為「無名魚池」。
母親出生浦邊「下垓仔」,為何氏八柱之人,自幼跟隨外公長輩稱呼這些池塘,何應松同學與家母同樣是八柱人,他們家門前有一池塘,俗稱「腳桶仔池」,因有鴨鵝群聚,且是清洗跤桶、粗桶、尿桶之處,故而池水汙穢;再過來是「通嬸婆仔」家門前的池塘,人稱「門口池」;而余彩真(晚我一屆)家門前的是「四口家池」(今已填平),何振耀同學即屬四口家後人;何浦國校洋樓校舍前方的池塘較大,俗稱「八柱大池」,隸屬「八柱」管轄;在我住家後方有條馬路直通劉澳,約略二百公尺,馬路兩側都是池塘,右側一池,鴨鵝較少,水質較清,善心人士設有「石坊洗衣處」,母親與妹妹常在此洗衣,人稱「洗衫池」;靠近劉澳村莊的池塘,俗稱「劉澳池」,除此之外,還有幾池仍未知名?
為求慎重起見,後向何應松同學查證無誤,且知兩村之間的池塘應全隸屬浦邊所有。愚見以為:浦邊池塘若能一一命名,也是美事一樁,不論是沿襲舊名或是另徵新名,而後設立「池塘名牌」,並附加池塘淵源解說,以提升本村的歷史地位與觀光價值。
另有「鹽坵」一處,顧名思義是產鹽之所在,母親回憶小時趁著大流(漲大潮)小流之際持著瓦片、缸甕片承接海水,曬乾後即得海鹽,換言之,母親年少見過鹽埕,浦邊人吃鹽不假外求,迨至民國四十八年,鑑於鹽坵具有軍事與經濟價值,駐軍連長葉作霖和章菊生先後整建圍堤成「湖」,為表彰其功,將位於海邊之一座落星塔(水尾塔)易名「葉章塔」,而浦邊人所稱的鹽坵也成「葉章湖」,是浦邊面積最大的海塘。兒時遠眺葉章塔,可望而不可即,一方面池岸雜草叢生,深怕水蛇出沒;一方面擔心軍事轄區,有誤闖之嫌,未曾走近參觀。
浦邊池塘為數眾多,接連成帶,具有經濟價值與民生用途,兒時目睹「八柱大池」捕撈作業,漁獲量滿坑滿谷,八柱人喜笑顏開,烏魚、鮘魚,「一尾上少斤外重」,三舅及鄰居都會分享我家。就讀何浦國校時,一間「現代化公廁」設立於何氏家廟校舍與洋樓校舍之間,方便兩邊學童如廁,公廁鄰近大池,值日生洗廁所都是從大池提水沖洗或提水澆花,民間則利用池水灌溉洗衣,記得兒時吾家種植一片「加茉菜」,全賴洗衣池的池水澆灌。
浦邊池塘也是一處「遊樂場所」,大人捕大魚,小孩池邊捉小魚和蝌蚪,無聊時與同學「打水漂」較量一番,當年沒有游泳池、救生圈,吾輩小孩都是利用這些池塘學「狗爬式游泳」。父親曾帶我至葉章湖教我泅水,以籃球充當救生圈,我也曾到洗衣池游泳,池塘對浦邊小孩來說也是戲水玩樂的好地方。
記得吾家後面馬路斜坡旁的一處窪地,有一毫不起眼的袖珍型天然池塘,約莫五米見方,時日一久,池中竟然有魚,父親那日興致來潮,帶我以「竭澤而漁」的方式舀盡池水,而後抓小魚取樂,未隔幾年,此處便被垃圾泥土掩埋,小池從此消失。父親也曾以竹竿紗網自製漁具,再以炒熟米糠作餌,天色微亮,自往池邊以「願者上鉤」的方式捕回一些小魚小蝦取悅我們兄妹,浦邊故事訴說不完,池塘也是我記憶極深的一環。
浦邊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厚的聚落,也是一個風光旖旎、詩情畫意的村莊,池光水色,如詩如畫,來到池岸湖畔,清風習習,心曠神怡;見那波光粼粼、碧綠蕩漾,令人沉醉,樂而忘返。每次返鄉,必來這片一望無垠的池塘,重溫舊夢,回味再三!佇立觀賞,不捨離去。我何其有幸,在此度過童年及青少年階段,經常有人問我:「你金門哪裡?」我常回答「浦邊」,以浦邊做為我在金門的家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