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傳說》清明嘸轉厝嘸祖
中國人掃墓大部份都訂在清明節,惟「客家人」掃墓,卻是每年元宵節過完的第二天至清明節前,若問年輕輩的客籍人士,為何他們的掃墓如此與眾不同呢?答案多數是「莫宰羊」,原來所謂「客家人」,按字義就是做客他鄉者,據考證:他們原鄉在中原,五胡亂華時期為避戰禍,乃紛紛南遷至廣東、福建,甚至四川等地,乃是十足的作客他鄉故名。他們掃墓如此與眾不同,實則有原因地,中國人最重視農曆過年,在外遊子不論客居何地,都會想方設法回家過節,享用哪餐團圓飯,而「客家人」正是如此,由於大陸幅員遼闊,散居各省份回一趟家是多麼不容易啊,恰好過完年緊接著是元宵節,因此他們才想到不如將清明節掃墓,提前於元宵節翌日進行,既可省去二度返鄉的勞頓,更能話別祖先,順代祈求庇佑在外遊子平安順利,此乃權宜變通的好辦法,根結點還是慎終追遠,不忘本:::::。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現今工商社會,一切向錢看,生活步調跟著加快,人情變薄、變淡、變冷漠,左右鄰居互不相識,兄弟分家果真「一人一家代,公嬤隨人栽」,祖先有人供拜還好,不拜的比比皆是,他們推說:因家裡未設神明廳。他們又說:因為出國留洋或工作,改信奉天主教,是上帝叫他不准拿香。如此說若成理,狗屎應可變美食,其一拿上帝作不拜祖先的擋箭牌,上帝應辦他冒瀆神明之罪。其二上帝好像講過「神愛世人」這句話,倘若強辯所謂「世人」是指活人,而祖先是已經往生的死人,所以不用拜,哪就昧著良心說話,若世上沒有祖先他們哪些「死人」,哪有世上你這個「活人」呢?除非::::喔,祂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嘛!從石頭裡繃出來的,若是如此神奇,做人實在太可惜啦!上帝應換他去做::::。
澎湖「黑水溝」的水,黑如墨汁,它的陰「深」,發起漩渦的狠勁,曾奪去多少離鄉背井先民的命,當年倘若家鄉有飯吃,又有誰肯拋妻離子,放下高堂父母來和「黑水溝」單挑,較量一下輸贏,打贏了頭關也先別得意,抵達了台灣考驗才要登場,山地裡的瘴氣僥倖躲過,原住民的哪把「出草」番刀,何時落下尚不可知,平地裡討生活也大不易啊!人多勢眾的漳、泉人,「幹」起架來刀子可不長眼,「孤鳥插人群」生存之道、狗腿、靠勢、出賣尊嚴::好不容易終獲一處棲身,存活下來的感覺真好,這除了要感謝一路護持庇祐蘇、池、溫等諸姓王爺靈顯關照,更要感謝家鄉祖宗的保祐::時序進入「春分」節氣,望眼嘉南平原坵坵土豆,長出翠綠的新芽,想起家鄉的麥子即將成熟,但不知今年雨水足否!看天吃飯是鄉人慣有的「宿命」,但不知俺爸、安娘身體康健否,距離「清明」的日子不遠了,是該束裝返鄉,給歷代先人上墳掛紙了,離鄉數載,目前雖無功成名就,且返鄉一趟所費不貲,驚險挑戰「黑水溝」的戲碼還得重演,帶上安娘多年乞來的「平安符」上身,就什麼都不怕了,登上歲數頗大的老漁船,原來早已擠滿了各鄉社的鄉親,共同的「腔口」原在,大夥心裡想同一個問題,做同一件事,旅途不再孤單,故鄉啊!您等著::。
看著先民「六亡、三在、一回頭」!與老天爺搏命,勇敢出鄉關,圖的無非想掙錢,改善家裡環境,但「頭頂別人天,腳踩別人地」的異鄉,謀生大不易啊!即便事業,功名有所成,內心所想第一要務還是榮歸故里,蔭妻、蔭子、蔭祖宗、鄉賢「開台進士」鄭用錫,為清朝台灣高中進士第一人,他認定「他鄉非故鄉」,故功成首件要務是返鄉祭祖、蓋宗祠榮顯祖德庇祐::所謂:「水有源、樹有根」。有祖先可供祭拜的人是幸福的,「清明節」的腳步逼近,在外遊子想必已聽到家鄉祖靈的聲聲呼喚,如同太武山海印寺的哪座大鐘,袛要輕輕撞擊、低沈、悠長帶著感情的磁性,環繞著浯江島嶼,經由料羅灣碼頭,循著鄭成功發兵復台的船隊路線進發,抵達台灣寶島後,鐘聲全無肅殺之氣,是慈祥、溫暖、柔和、有如安娘的容顏般,輕聲的呼喚著:「轉咱厝掛墓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