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19野菜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們開始流行吃野菜。有一天,春雨過後,我和內人到附近的野地裡採野菜。剛走上河堤,就看到四、五個阿巴桑,手上各拿著一個大塑膠袋,邊走邊採路邊的昭和草。他們起得早,都已滿載而歸。那天,我們採了龍葵、苦賈菜和昭和草,各裝滿一塑膠袋。
春季三、四月間,正是採野菜的好時節。一到夏天,就只能採枝梢的嫩芽。野菜既新鮮,又沒有農藥,只要調理得法,保證不亞於任何一種園蔬。
那天中午,我們吃了一頓野菜大餐。我和內人固然大快朵頤,沒想到兩個新新人類也連說好吃。頃刻間,吃得盤乾碗淨。
日據末期,糧食嚴重不足,日本人編過一本《台灣野生食用植物》,倡導用野菜「救荒」。我曾經有過這本書,現已不知哪裡去了。
野菜?野菜?
中日兩國雖然都用漢字,但語意不盡相同。舉例來說,日本人稱蔬菜為「野菜」,字面一樣,字義卻不相同。類似的例子甚多,例如:「大丈夫」是沒問題的意思,「法螺」是吹牛的意思,「床」是地板的意思,「老婆」是老太婆的意思,「調度」是用具的意思,「出頭」是檢舉的意思,「男裝」是女扮男裝的意思……。有本《小心!日語單字的陷阱》,教人學日文不能望文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