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花蓮
臺灣坐擁豐富的景觀資源,尤其花蓮的好山好水更是國際知名旅遊勝地,不僅吸引兩岸的影像工作者,更讓世界級的電影劇組不遠千里前來取景。比如2016年,奧斯卡金像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電影《沉默》,全片多處就在花蓮取景,許多景點隨即成為爆紅的打卡騰地。
如此看來,花蓮,相對我老家蓮花,顯得更「海」。
花蓮,原住民歌聲嘹亮,舞姿奔放。很陽光。很文藝。
花蓮,還很有宗教韻味。
崇德天主堂位於花蓮秀林鄉崇德部落,通過太魯閣大橋往北約1公里處。崇德天主堂又稱「崇德聖伯納堂」,步上階梯,印入眼簾的是一幅耶穌傳教的壁畫,簡潔的黑色線條講述聖經故事。
我去到花蓮,也去了崇德天主堂參觀。天主堂入口有一對石燈籠,當地高齡老人表示,早期天主堂附近的崇德第六公墓原為「立霧祠」(神社),石燈籠遭人拆除並丟棄。新城天主堂的神父發現,知道這是歷史文物,因此請教友用牛車將石燈籠搬至天主堂。之後安置於入口處,「和洋式」的建築組合讓人耳目一新。
不過,花蓮地震頻率高,對建築物的破壞是相當大。
花蓮地震,這個詞語給人印象深刻。我去到花蓮,儘管沒有遇到地震,但有點擔心地震。
花蓮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線上,歷史上地震較為頻繁。
1920年6月5日12時21分,花蓮海域發生8級地震。
1951年10月22日,花蓮近海又連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震級分別為7.3級和7.1級。
2018年2月4日晚,臺灣花蓮1小時內發生12起地震,其中7起達到4級以上……。
臺灣地質專家指出,2018年2月4日臺灣花蓮的地震是「群震現象」。
每每花蓮發生地震,在福建沿海的我,亦能感知得到震感。
每每感知花蓮地震了,我就會在心裡為花蓮民眾訴禱,祈禱災情儘量少一點,儘量更少一點。
除了地震,受颱風影響最大的也是花蓮。
「颱風是花蓮人共同的成長記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則颱風故事。」颱風來襲,對花蓮造成的無形工商經濟損失,無法以科學資料精確計算出來。位於季風亞洲的花蓮,其位置造就了面對颱風的宿命,看天吃飯的農漁牧業,對於颱風是愛恨交加。缺水時,希望颱風解渴,但平常卻又擔心颱風造成嚴重的農業災害。
相對颱風、地震,我老家蓮花,卻沒有這類災情,偶有水患,亦無傷大體。
我時常想,花蓮風光如此之美,為何要頻頻地震、頻頻颱風呢?上帝對花蓮似乎太苛刻了,在給予其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卻不斷以颱風、地震來破壞。我想不通。但話又說回來,花蓮人民在面對災難之時,頑強的生命力,也是令人震撼,他們在地震倒塌的瓦礫間,他們在颱風吹倒的民房間,重建家園。颱風、地震之後,花蓮依然如此美好綻放。
當然,老家蓮花與花蓮相比最大的特色則是山。
高山,讓蓮花擁有神奇。特別是冬天白雪皚皚時。與羅宵山脈相連的層層疊疊的高山叢林,讓蓮花充滿仙氣。
當然,花蓮與老家蓮花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海。
大海,那麼藍,讓花蓮擁有世界和我的遠方。(下/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