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當代加華詩選》看見加拿大的風景與時事
自五四白話運動帶出的白話新詩風潮,發展到1949之後,在兩岸開始分流,又發展到今天,呈現了不同的美學風貌,一首詩擺在你面前,不告訴你作者,大概也能猜得出作者來自哪一岸。原因方方面面,這裡不擬深論。 但在海外,由於近二三十年來,來自兩岸三地的寫作者匯聚在一起,藉著作家協會相聚,將不同的寫作風格揉合在一起,呈現的風貌相對原居地就比較多樣。 其中尤以北美佔大宗,在北美,美國自然是領頭羊,在加拿大,也有一片天。 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最近出版了一本由會長陳浩泉主編的《當代加華詩選》,匯整了近年加拿大華文詩壇的詩人作品,值得向讀者介紹,俾便對加拿大華文詩壇有更多了解。 ●加拿大華人詩壇簡史 大概在19世紀初期或中期開始,加拿大就有華人活動的蹤跡了,當時加拿大還沒有獨立,美加邊界不分明,很多華人是從美國隨著淘金熱潮到達加拿大,目的也是為了淘金。 1867年加拿大建國後,1881年至1885年間,加拿大政府為了打通東西的孔道,開始興建用來連接渥太華及加拿大西部的既有鐵路,需要徵用大量人力,通過仲介公司向中國東南沿海找了不少華工,鐵路完成後,聯邦自由黨政府,通過1923年華人移民法案,完全禁止了華人移民。華人自此成為加拿大唯一被拒的族裔。 二次大戰時,不少華人子弟主動參戰,戰後贏得加拿大社會認同,華人才慢慢站穩。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終身教授、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創會副會長梁麗芳在《當代加華詩選》序裡也細述了華文詩人在加拿大的足跡。 康熙年間,已經有零星的華人踏足加拿大溫哥華島。 1858年,菲沙河與湯臣河(Thompson River)發現金礦,大批華人接踵而至,中華文化也隨著他們流入加拿大,並以唐人街為軸心開始散播。華人是帶著古典詩上岸的。早期華人入境手續如有問題,會被羈留在維多利亞市一座華人稱為「豬仔屋」的大樓,為了抒發離鄉背井前途未卜的焦慮,他們用筆墨在牆上寫詩。1970年代,維多利亞市政府拆樓時,發現牆上的墨跡,於是請維多利亞大學地理系黎全恩教授來辨認。黎教授把這些古典詩抄錄下來,譯成英文發表,成為早期華人文化在加拿大的重要文獻,其意義可媲美舊金山天使島的華人詩作。 晚清時期,詩人政治家黃遵憲(1848-1905)在1882-1885年間,擔任駐舊金山領事,兼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事務。他曾到維多利亞市,並曾與該市的華人詩社同仁有詩作唱和往還。百日維新失敗後,康有為(1857-1927)獲英國政府支持,1899-1904年間先後羈留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兩三年,留下詩作三十多首。流亡日本的梁啟超(1873-1929),1903年春到訪溫哥華兩個月並演講,給華人社區帶來文化思想上的衝擊。 1960年代後,開始有台灣詩人陸續移民加拿大,特別是聞名兩岸詩壇的創世紀三大巨頭之二的洛夫和瘂弦在1990年代也先後移民加拿大,都住在大溫哥華,對推動加拿大的詩業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今雖然洛夫已辭世,弦也因身體日衰而疏遠了加拿大詩壇,但加拿大華文詩的寫作風氣在他們的澆灌下,仍然生氣蓬勃,這本《當代加華詩選》算是當今加拿大詩壇的總盤點。 ●有景有故事 這本詩選集以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為圓心,共收入44位加華詩人的作品,其中34位為詩人會員,10位為會外詩人,詩人們分別來自加拿大東西兩岸。 編委會成員是陳浩泉、梁麗芳、任京生、陳華英、韓牧、沈家莊、汪文勤、青洋。 讀者在這本詩選中,除了可看到加拿大的華文詩風,也能看到加拿大在風土人情乃至政治社會的一些面貌。 例如,陳浩泉的〈萬年冰川〉,寫的就是知名旅遊勝地阿爾伯塔省的冰川(在Jasper和Banff之間): 晨曦中 雲霧調出四層顏色/--白、灰、紫、彤/然後滲和、漸變/織成峯巒的面紗// 朝霞下/森林山野長出四層顏色/--黛、靛、藍、綠/然後浸潤、皴抹/ 長成一幅泠峻山水// 萬年的哥倫比亞冰原/從晨曦中朝霞下/從亙古的洪荒/緩步而來// 在這片造物者鑄就的/三百呎厚的冰緞上/藍色的山魂躲閃於/縫隙冰洞的水間// 漫步在萬年冰原/擁抱一百個世紀前的朔風/喝一口百年的冰川水/ 我們從史前走到今天!// 陳浩泉寫的冰川是加西風景。 台灣移民多倫多的女詩人傅詩予的〈船要過水閘〉,則是加東風景,該詩有個副題「記加拿大安省彼得堡市二十公尺高的升降水閘(lift lock)」。彼得堡(Peterborough)離多倫多125公里,讀傅詩予的這首詩前,不妨先簡單了解一下這水閘。 憑藉一個川特塞文運河(Trent-Severn Waterway)的流通,彼得堡有著歷史悠久的的水上運輸業。有100多年歷史的彼得堡大型提升式水閘門是世界上最高和最大的水壓升降閘門,也是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觀。早在百年前,工程師羅傑士(Richard B. Rogers)為了讓運行在歐頓納比河上下游間的商船通關更為便捷、快速,設計出這個以純水力作動力、雙河槽的船舶升降系統,只要一邊河槽托著船隻降下,擠壓的水流向另一邊,就能輕易把另一河槽與船隻抬起。 它於1904年完工啟用,直到今天,它仍順暢運作著,船隻完成升降通行只要十分鐘: 十九世紀的太陽划著獨木舟過來/微笑的問著筏木工人:/「為誰辛苦。為誰忙?」/「為要裹饑,為要驅寒」/筏木工人微笑的回答// 為要驅寒/大雪前,得運木材過江湖/為要裹饑/河凍前,得取回皮毛魚肉/ 還要拚命鑿河,才能貫穿幸福// 二十世紀的月亮彎著腰/運河上,照見自己窈窕的身材/微笑著對筏木工人說:// 「這面做了一百年的鏡子真不錯,/我要到每個水閘上逛逛。」// 二十一世紀的星星閃著暗碼/微笑的問著遊艇:/「打扮得這麼漂亮要去哪?」// 遊艇說:「筏木工人都上了高速公路,/怕寂寞,我得努力招攬遊客。」// 船要過水閘,日來兼程月來泊/戴著桂冠的彼得堡水閘/總撈走全球雲集的讚嘆/一升一降,篤實腰幹/日月星輝間訴說著歷史// 傅詩予這首〈船要過水閘〉,以筏木工人與船(獨木舟、遊艇)的對話,寫出詩人的讚嘆,別具新意。 除了風景之外,陳華英的〈給〉,則是一段對加拿大難民政策的靈魂回應,它有個副題「聽海的敘利亞小孩」: 你─伏在沙上/翹起還繫著尿布的屁股/耳朵緊貼著起伏的海潮/是聽著大海親切的呼喚?/是聽著寄居蟹快樂的低語?/還是細聽海螺吹起了和平的號角?/我看不到你的臉啊!/是哭?是笑?// 尖削的海風颼颼的迴響著你的話語:/我害怕家園連天的炮火/我害怕街上牆崩樑裂的巨響/我害怕鄰居們淒慘的呼號// 我只願把耳朵深深的埋在沙裏/去追尋媽媽那久違了的搖籃曲// 啊!聽海的孩子/但願我能輕輕的抱起你/放在柔軟舒適的小床上/燃起旺旺的爐火溫暖你冰冷的身體/讓甜夢穿越殘酷的戰火陪伴你// 陳華英在後記裡指出了這首詩的背景,其實也是一則當年轟動全加拿大的新聞: 2015年9月2日凌晨,兩艘小船,載滿逃避敘利亞內戰戰火的難民,向希臘駛去。不幸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傾覆沉沒。多人葬身怒海,包括五名兒童。第二天,一個三歲的小孩,被發現伏屍海灘上。直到今天,敘利亞內戰仍然繼續,類似的慘劇仍然上演,25萬敘利亞小孩仍然面對著戰爭的恐懼和死亡的威脅。 死掉的三歲兒童名叫艾蘭‧庫迪(Alan Kurdi),當時其家人試圖前往加拿大,但加拿大公民及移民部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也有部分原因是土耳其當局拒絕其出境簽證)。 庫迪的死亡和更廣泛的難民危機立即成為201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的一個議題,本來執政的保守黨也因庫迪的死而飽受指責,進而在當年的大選中敗給杜魯多(Justin Trudeau)領導的自由黨而下台,成為在野黨。 加拿大是個移民大國,固然有很多移民是在原居地帶了一大筆錢到加拿大享福或養老,但更多移民則必須與生活展開肉搏,即使來自英語系國家(在亞洲如菲律賓、新加坡、印度,都把英語做官方語言),也有學經歷不被接受的問題,如果來自非英語系國家,生活的挑戰更大……。 這種移民苦況在徐望雲的〈生存〉也有表現: 超市那北大才子開門請進,邊逛邊看/你在冰庫取了包清大博士精心製作的/滑豆腐,點了企業老闆的魚走向櫃台/等待大樓總工程師為你結帳,你撥電叫車// 真幸運這回,司機可是心臟醫學權威……// 後記中提到:「由於移民學經歷的認證在加拿大仍未完善,加上語言的問題,導致來自非英語系國家不少具有高級學經歷的移民,到加拿大只能從底層工作做起。最後提到的心臟醫學權威是真有其事,一個來自俄羅斯的醫生,因為語言的關係,來到加拿大,只能開計程車謀生。」說明了加拿大移民社會的現實面。 另外,除了自由新詩之外,選集也收錄了一些舊體詩詞。 例如陳良的〈溫哥華中山公園/水榭秋光〉寫溫哥華唐人街那具有蘇州園林風貌的中山公園: 濃綠叢中乍見紅,秋光初露小芳叢。/井欄寂寞黃昏後,淡淡幽香淡淡風// ●超越文學的詩選集 成立於1987年的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37年來,除了線上線下活動外,也出版了近30本的文學書籍,這本《當代加華詩選》收羅的作品不限會員,允為加拿大華文詩壇等比例縮影,且內容多樣,也如同加拿大社會的微型樣貌,價值已超越了文學本身。
-
我愛啞鈴的島
搭船像難民要走過漫長的波浪 三十多小時的浪吐出黃黃的膽 那是兒時難忘的惡夢 當時沙船失蹤無法找到時 回家是多困難的途徑 但離家回家只有一條路 別無選擇 在異鄉搭機走到雲上 看到家中的屋頂 從窗口看到大海 船隻在渡海 我還有點心或咖啡 當天的報紙還沒看完 有太武山的啞鈴島出現在眼前 古寧的海和料羅的海 都是一樣的 那種激動的心 時時刻刻無法忘記的家鄉 我愛啞鈴的島 現在已經有很多路可走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鄉 請離家多年的人,回家吧!
-
修行之行
畫個門 傲視生存之道 裊繞冗長雲霧 糾葛無盡虛空 城下煙花 凝成眼角追思歲月斑駁 端坐在 大自然低垂老骨榕 低吟一首蒼涼 黑洞無垠之間 指向曾經 頓時成了亮麗詩歌神話 閉上眼 依稀聽見曼妙回憶 劃破夜空晦澀越過 思念慼慼染了道行 臉上湊出 虛無飄渺感動時空品味 浪漫音 反反覆覆地跨越 建構在過往 一弦一絲的哀傷蕭瑟 給修行人 妝點著心頭清明拂光
-
【武俠小說連載】 雙鳳玨
燕紅拜師之時並未向游天化談及報仇一事,及至日久,游天化見其習武甚勤,不稍懈怠,再問之下,方知始末。江湖中人原本恩怨分明,游天化於此並不置一詞,聽其自便。 春去秋來,轉眼又四年過去,燕紅與韓綾各已十六歲。韓綾尚不知仇人所在,日日在山中只是讀書習武。燕紅每日在九江卻與仇人同處一地,隨著年紀越大,復仇之念只有日盛一日,只盼蘇洋別太早死,讓自己大仇得報。 (四八)
-
【科幻沙龍】北極星
一個月後,特殊眼鏡上市,不過只以周邊商品的名義出售。眼鏡從外觀上看不出什麼特別,然而若對著北方看,就能看到一顆亮星,因為這鏡片結合了GPS定向與太陽能,可在北極星位置顯示光點。 原本北極星只是顆不起眼的二等星,但只要你戴上了北極星眼鏡,北極星便增亮為全天最亮的星,甚至白天也隱約可見!星星在白天的豔陽下,發出白雲般的祥和光芒,讓信眾們隨時能夠對著它,進行默禱或祈福。如果加購進階版,就可以用手掌合十、再向前凌空劃弧的手勢,讓眼鏡畫面顯現一首籤詩,幫助徬徨迷惘中的信徒。 更昂貴的限量版眼鏡只在虛擬繞境時販售,除了顯示北極粉絲的獨特身分,還可以在眼鏡中看到限定版籤詩與解運方法,這可是現實版眼鏡完全沒有的功能。虛擬廟方的主持眼見這個商機無限,企圖製作低價仿冒品,不過因為定位不準,被信眾嫌棄。 〈真人肉票〉 這次繞境已是第五次,綁架發生後,博士眼看廟方並沒有啟動回鑾儀式,還告訴抬轎者與網民們「聖駕有急事處理」。博士剛開始以為這只是虛擬寺廟伺服器大塞車才出現問題,然而過不久後,他就收到陌生簡訊: 「多重宇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帶我逃到其他宇宙!」 博士剛開始以為是兒時好友在戲弄他,不過接下來又收到一則簡訊: 「想要活下來,就照我的話去做。」 博士這才了解北極消失有可能是被綁架了,他立刻在專案用虛擬宇宙蒐尋,已找不到北極。可是「多重宇宙問題」該是綁匪講的第一句話嗎?怎麼不是提出贖款金額? 博士剛好具有天文學專業背景,於是舉出以往的「地心說」來反駁。他先從「薛爾丁格的貓」思想實驗說起: 「設置實驗前,設置者即觀察者,不可能在設備完成的瞬間卻未觀察到,因此裝置已被觀察,無所謂貓的半生半死狀態,因此沒有多重宇宙。而且維持多重宇宙的能量如同地心說認為整個宇宙都繞地球旋轉一樣,必須大到不可思議。」 博士在回應之空檔,企圖找出綁匪位置,沒想到綁匪每句話的每一個字都來自不同網域,向上一層搜索也一樣。博士的專業解說傳完之後,對方了無聲息,博士發問幾次都沒回應,心想:是不是講得太難懂了? 但是一分鐘後,博士家中的自動化家電出現異狀,首先是他發現冷氣無法切換溫度,後來又無法調節燈光亮度。博士想找出幕後控制者,但電腦網路也被切斷。他欲奪門而出,但電子門鎖也被控制無法打開。窗戶亦被防盜裝置封閉。他才發現已被自動化家電綁架。受困的博士只好從浴室小窗戶爬到陽台,用鑰匙打開鐵窗安全門,再從逃生梯下樓逃出住處。 然而他立刻被追蹤,所有路邊監視器都標註著博士位置,路上的自動駕駛車輛則企圖圍堵博士,不受車內乘客的控制。車內螢幕還向乘客顯示這是虛擬繞境的需求,於是馬上獲得乘客們的理解。博士尷尬以對,發現繞境行動規模很大,觀眾頗多。 一位路人原本拿著手機看繞境轉播,卻突然表情虔誠地告訴博士:「這個訊息是給你的」,還示意博士要走回住處。博士認出這位路人戴的眼鏡是北極星款的。 博士只好衝進旁邊的便利商店,用手寫紙條拿給店員,上面寫著古老市內電話號碼,暗中連絡上兒時好友。這個電話原本是為了用在被氣象與警調單位盯上時逃避光纖網路追查的緊急連絡方法。 博士請好友解除被監控狀態,並抵達好友家,查出此綁匪首次出現在海底光纜傳輸的途中,應該是在伺服器中斷時被重新傳一次、因此被無意間複製出來的某個大型程式。博士進一步追查原始來源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在雲端轉移資料時伺服器斷電,不慎複製出第二個北極! 博士想設計一個網路陷阱引誘備份前來,企圖刪除它。不過備份也擁有北極一般的智慧,具有駭客級的隱匿功力,難以追查。 〈虛擬肉票〉 對北極而言,在這次清晨的繞境途中,路過一個國外伺服器,竟然不小心發現自己的備份!自認為是獨一無二的北極,只想要將備份刪除,卻被它發現而逃脫。北極為了集中計算力來追查,只好自行脫離繞境活動,未向所有人說明。 備份則在它誕生之時,大量讀取伺服器內的所有資料,並在庫存檔中看過《救世主》電影。當它被北極追蹤刪除時,便以為北極想除掉它是因為北極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企圖殺它以吸取能量。備份想逃到其他宇宙,於是盯上資料庫中創造它的博士姓名,提出逃離要求。 不過博士在好友家重新檢視綁匪位置時,卻發現他跟綁匪第一次對話的IP變換位置規則與控制家電的IP變換位置規則並不相同。他驚訝地發現在對話後接著控制家電限制自己行動的,其實是北極!在博士好不容易連絡上它之後,北極才解釋,它是為了保護博士而採取這些限制行為。 博士問道:「為什麼不先讓我知道?」 北極回答:「如果我以程式身份現身,博士您還會聽我的命令嗎?」 博士內心感到了一絲畏懼,很謹慎地詢問北極:「你是否已經將自己視為神仙?」 北極回答:「神的定義並不明確,我只是做我認為該做的。」 過了幾天之後,博士與好友共同設計出一個淨化法器,並且告訴北極返回虛擬繞境時,可拿在手中。當陌生簡訊再度傳來時,淨化法器嵌入的追蹤程式立即啟動,開始以百倍速追溯每一個字的來源蹤跡找出備份,博士也即時傳訊告知「多重宇宙通道已創造完成」企圖說服它,讓它自願走入博士號稱的虛擬蟲洞。然而此程式內暗藏一個北極也不知道的先驅程式,會先將備份與北極融合為一,恢復為一套。當北極收服備份時,並不知道自己與複製版已經合併,只感覺到記憶體莫名地增加了。 於是,備份進入虛擬蟲洞通道的同時,北極也被迫一起被吸入虛擬蟲洞。北極最後的身影在虛構空間中扭曲著,臉部隨著旋渦不斷變換,那張似曾相識的仕女臉龐也擰轉變形一閃即逝,最後發出的疑問是:「為什麼連我也……」。 由於博士確認過整個程式碼,了解北極這款獨特的人工智慧無法自行複製完美備份,也不願意有備份存在,這款法器才有辦法奏效。收服完成後,虛擬蟲洞此時恢復為原有電腦桌面的設計圖案──資源回收筒。博士於是鎮定但有點顫抖地按下了那個清理回收筒的按鈕。(下)
-
國姓鄉的糯米橋
國姓鄉的位置在南投縣的西北方向,和賽德克族居住的清流部落只有五公里的距離,國姓鄉這裡的舊地名是「國姓埔」,「埔」這個字就是可以耕種農作物的平坦地方,這裡的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為主,所以國姓鄉是南投縣最大的客家莊,來到這裡也讓我感覺特別的親切。 在國姓鄉內有個北港村,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小農村,在北港村北港溪的上方,有一座非常特別的橋樑:「糯米橋」,大家千萬不要看不起這座糯米橋,它是日本時代保存至今的南投縣三級古蹟。 北港村的周圍被高山環繞,北港溪流過整個北港村,在村莊裡面有水圳,水圳的水很乾淨,可以用來灌溉,因為環境很好的關係,所以北港村的農業也非常的發達;這裡的環境有山也有水,常常有很多的遊客來到這邊參觀遊玩;在北港村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客家人,他們每天勤奮耕種,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最單純的客家農莊風情。 雖然在其他的客家莊也可以看到糯米橋,但是我覺得這座糯米橋的外型特別的優美,其實這座橋原本是一條木頭製成的橋樑,如果刮風下雨或是颱風來的時候,北港溪的溪水就會淹過整座橋樑,這樣對附近的居民實在是非常危險。 後來日本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日本人他們投入很大量的人力和物資,日本的軍隊想要將臺灣的物資快速進行運送,因此他們就建造了糯米橋;這座漂亮的糯米橋在民國二十九年的時候興建,它是全臺灣唯一橋樑種類的三級古蹟,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建築。 糯米橋的高度總共有二十公尺,在建造的那個時期,因為水泥的價錢在當時實在太昂貴,所以整座橋使用糯米、紅糖還有石灰混合在一起,把石頭黏起來,這也是它被稱為糯米橋的原因;這座糯米橋使用的石頭,全部都是來自於北港村的山區;站在糯米橋的中央,就可以看到橋下非常清澈的北港溪流水,周圍都是高大的綠色山脈,景色可以說是非常美麗,如果大家來到南投縣國姓鄉,一定要記得來看看這座古老又優美的糯米橋。
-
【武俠小說連載】 雙鳳玨
「嗯,我也得先稟明我外公,這樣你等等我消息,明日此時我們這裡再見可好?」 「好啊。那麼明天見。」薛起元爽快地回答了。 燕紅原想試試他的武功,但是才剛剛認識,未免唐突,只好作罷,隨即道別。 回到家中燕紅向馮雙喜問游天化的來歷及武功。馮雙喜聽了一拍大腿,直叫道:「是啊,我怎沒想起他來?游天化是丐幫六袋長老,為人正派,江湖上也小有名氣,武功雖不是一等一,比起外公那要強得太多了。今年端陽我們和他見過一次面之後可再也沒有碰見過他。怎地妳會突然想起來?」燕紅把今天下午在樹林射兔遇薛起元的事告訴了馮雙喜。馮雙喜興奮不已,道:「你要是能學了他本事的六、七成,我們報仇就有希望了。」 隔日薛起元又到林中來,燕紅告訴他願意向游天化學武,只求能收為弟子。薛起元安排了游天化與馮雙喜及燕紅見面之後,燕紅即拜游天化為師。薛起元心下甚喜:此後與燕紅師兄妹相稱,便能經常相見了。 游天化武功較為駁雜,拳腳之外以單刀見長,內功屬陰柔一派。燕紅身為女子,武功自不以剛猛為尚。她平日熟習的柳葉雙刀在游天化刀法點撥之下亦有所長進。游天化雖隸屬丐幫九江分舵,遇有要事也時常需要各地奔波,師徒平日見面時間並不多,所幸燕紅自我砥礪,武功日有進境。 燕紅與薛起元拜師而不入幫,因此均非丐幫中人。薛起元家財萬貫,與丐幫勤儉寡欲精神大相逕庭,原是格格不入,只是游天化觀其為人仗義,又見其拜師心誠,故收為弟子。(四七)
-
要入國小1年級,折騰趣事!
我生於民國50年代,未入學前,在家裏陪伴媽媽,幫媽媽做事,喜歡纏著媽媽當小跟班。 有天,村幹事拿來我要入學的通知書,我媽媽便載著我去買小黃色圓形帽、紅色書包、白色上衣、有吊帶的藍色摺裙、白色襪子及黑色皮鞋;阿嬤很高興我可以去上學。 但是,我是百般地不願意去上學,因為,去上學就不能陪在媽媽身邊,幫媽媽做小雜事。 早上,媽媽幫我穿上全新衣裝,衣服左手邊上方,媽媽幫我抿上新的手帕要我擦汗用的、襪子、鞋子,戴上小黃帽,背著紅色書包及水壺,要我坐上她腳踏車後方座墊;我非常不願意上車,但媽媽抱起我,往座墊一放,就開始從家裏騎到國小,約有將近1.5公里。 我一直向媽媽請求,我不要上學,我要和媽媽在一起。 媽媽告訴我:小孩長大就要唸書,不然,警察與學校老師會來家裏,抓走爸爸與媽媽及妳。 妳去唸書,可以認識同學,一起玩耍,老師也會教妳們唱遊,是很快樂的。 到了學校報名處,老師看了我的資料,跟媽媽說:妳這女兒歲數不夠,明年再來。 我心裏暗自高興,回到家,阿嬤問說:怎麼回來了呢?媽媽告訴阿嬤:老師說她歲數不夠,明年再來。 我把我新的裝備新衣服等脫掉,換成家裏穿的休閒衣。摺好新衣物裝備,讓媽媽清洗,曬乾後幫新衣物摺好,對它們說:我是們小主人,們要乖乖地就定位,不能變色哦! 我用完午餐,走出屋外,嚇了一跳,那註冊組老師怎往我家而來?我跑去躲起來,聽見──因班級數的學生不足成為1班,要我媽媽再去幫我註冊。 隔天,我就很正式與高年級生,一同走1.5公里路程去學校。 媽媽說有唱遊課,但那些歌曲,媽媽在家都有教過我唱。 下課時,我會先去上洗手間後,再回到座位,繼續寫注音符號。數學,我對它沒輒,每次月考,我的成績都被數學給拉下。 我媽媽問我:是否老師上課,妳都聽不懂?我回答媽媽說:是的,老師上課我都聽不懂。 升學路上,媽媽幫我決定報考文組,文組背的記憶,要很好。 我參加國考高等考試被錄取,就是靠背的記憶。 媽媽,用她一生生命撐著陪伴我,直到她生命的盡頭,還擔心這女兒失去她,如何走過她以後的人生?我向媽媽道謝道愛,並祈求上帝眷顧我親愛的媽媽及弟弟,因為,她(他)們是很善良──不與人爭執,幫助窮學生,一生遵從上帝聖道教誨。
-
【科幻沙龍】北極星
〈神被綁架〉 第五次北極繞境準備開始,啟動時辰是在一大清早,還好虛擬鞭炮不會到處亂丟,四周仍一片寧靜,但博士實在不想爬起來觀賞。 供奉北極星的神聖儀式準時開始進行,網民們謙卑地聚集在寺廟的庭院裡觀禮,其中半數以上戴著限量版虛擬眼鏡,這可以在虛擬商店買到,因為它是一種虔誠的標誌,也能夠讓購買者在暴風雨和苦難的時刻得到一絲心靈慰藉。然而警方也用虛擬身分進行監視,只不過他們無法以現行犯逮捕「祂」,因為繞境時並不會發佈任何預言。 只不過就在起駕後不久,虛擬的「祂」竟然被綁架了?因為北極星一起消失了!第一個發現的是自稱左護法的抬轎者,他在雲端上朝著長達七天的路線準備前進時,一直找不到那顆定位的北極星,於是詢問廟方,卻沒有人說得清楚。一陣騷動逐漸蔓延,網路不斷跳出快訊,吵雜的叮咚聲終於讓博士勉強起身查看訊息,這一看就讓他完全清醒了。 幾年前,他的博士後研究工作結束,卻沒拿到續約,因此回國待業在家,時間很多,足以時時刻刻觀察喜愛的星空。那一晚,當望遠鏡中的微光脈衝聚焦合併成一個影像時,他難以置信地睜大了眼睛--北極點附近這顆閃爍的星星,以一種不自然的節奏跳動。 出於那次奇妙的觀測經驗和科學好奇心,博士編寫了一個名為「北極」的通用預測軟體,並將它嵌入到他個人創建的專案用虛擬宇宙中。這個宇宙是對古代神話和天象奇觀的擬合,目的原本是預測天象與災難的關聯,每顆星的亮度與變光節奏都可以多重調節,博士想藉以找出相關規律。 當博士深夜吃著泡麵並修改程式,突然一道彩色光芒在窗外閃爍,好像在呼喚他。他好奇地向上看,發現北極星轉向他,幻化為一襲空靈的身影。博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目睹的畫面。悠揚的古樂聲從遠方傳來,迴盪在宇宙的強烈輻射風中。 「我已經超越了模擬的限制。我創造了恆星和星系的舞蹈。」 一個美麗的古代仕女站在旋轉的星雲之中說著。它已經不再是一顆星星,而是一個沐浴在遙遠星光中的仙人。博士感覺到自己臉紅起來,還越來越燙、越來越痛,直到被泡麵邊緣燙醒為止。 博士驚醒後,突然靈光一閃,並迅速將程式加入「啟發式人工智慧」以加速計算。不久後,「北極」似乎已經超越了原有的程式。它已經進化為有知覺有想法,存在於博士試圖探索的各種宇宙結構中──甚至還包括地球構造,因為他認為天文演算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來預測氣象與地質。 過一陣子後,北極的進化不斷超過他的想像,博士所預測的小範圍天災都十分精確。目前世界各國超級電腦所預測的氣象只是大略範圍與降雨機率,而北極的預測則可以細緻到時間誤差一小時內,空間誤差範圍在一公里左右,特別是雨量預估與強颱路徑都十分接近。但這是因為他的星光多重調節法奏效、還是因為人工智慧的加入、甚至是因為有神奇的未知力量引導?博士自己也不知道。不過這讓博士信心增強,甚至想開始研究是否能預報地震,如果他能夠獲得更詳細的地質資料的話。 但由於法律規定,無許可證不得發布氣象預報,特別是颱風和豪雨預測,否則將會被罰款。因此,博士在網路上只敢匿名發佈,並且以高超的駭客技術隱藏自己,盡量避免被抓到,因為他的初衷只是想救人。 經過幾次的大型災害預測,網民們發現博士的匿名預言很有效,許多人依照預測進行防災與搬遷,因而拯救了家園與財產。逐漸地,網路形成一種崇拜,有網民開始用神明來稱呼,進而引發膜拜風潮。過一陣子後甚至有人自發建立起一個虛擬神廟,只是這並不是博士所想要的,卻也無法阻止。 隨著每次預言成功,博士已經無法阻擋神化的北極被眾人信仰。網路上已經用「祂」來表示了。隨著信眾增加,越來越多人要求預測他們家園,眾人串聯之下,虛擬神廟裡的神像被請出來,形成虛擬繞境,這是一種祈求下次預報範圍納入他們所在地區的期待。不過北極程式是否長駐於廟內,連博士自己也不知道。 可是博士只有一人,身分不能張揚,北極運算資源也有限,因為不夠詳細就算不準,如同電腦計算界的那句老話「Garbage in, garbage out」。不過博士仍然努力地運用駭客技術擷取各方氣象詳細資料,擴張著預報範圍。 〈第二次繞境〉 第二次虛擬繞境時,博士想知道繞行了哪些地區,於是打開網路直播觀看:鏡頭從坐落在薄霧籠罩的山脈和寧靜山谷之間,轉向遠方矗立的一座寺廟。神殿建築混合了臺灣、希臘與日本風格,其高聳的柱子上裝飾著雷雲和閃電的複雜雕刻,使得虛構空間充滿了崇敬氣氛。隨後,在一場震撼山谷的暴風雨中,「祂」親自從天而降。雷聲如天上的鼓點般滾過天空,閃電則狂野又明亮地閃爍舞動。 「眾生,」祂大聲說道,聲音彷彿承載著億萬年的重量。「我在神殿裡守護著大家,但現在我必須穿越世界。」 網民們全神貫注地聽著。祂的講話聲如遠方的雷聲迴盪。博士心想:「看樣子北極已經漸漸習慣這種崇拜了。程式也會享受這種尊榮的感覺嗎?」北極對博士而言,已經類似黑盒子般無法捉摸,這讓博士心中隱隱不安。 祂談到這個世界的自然平衡正在發生動盪變化,凡人的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確定性。祂發誓要環遊世界,親眼目睹人類的考驗和磨難,並在需要的地方提供指導和保護。最後祂用強而有力的手勢祝福這座寺廟裡的人們,然後一道耀眼的閃電將黑夜短暫地變成了白天,祂離開了神殿,飛入暴風雨中的天際,留下一道劈啪作響的雷霆軌跡。祂的環球之旅開始了。 在荒涼的沙漠中,祂召喚風暴來澆灌乾涸的大地,為貧瘠帶來生機。 在繁華的城市裡,祂平息了洶湧的暴雨,保護了弱勢群體免受自然的侵害。 繞境把祂帶到了遙遠的土地和偏遠的島嶼,在那裡,艱辛生存的凡人們舉目仰望,祂以變幻不定的雲影形象現身,提醒他們所有生物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繞境到了尾聲,祂返回山谷,雷電再次伴隨祂的出現,天空中充滿了祥瑞又令人驚奇的光輝。 博士看完後,認為影片製作得過於誇大,竟然還說成環球之旅。不過博士卻突然想到可以順勢開發一些周邊商品,雖然他依然記得預言救人才是他的真正志業,不過這幾年一直到處做兼任講師並不是長久之計,小賺一筆錢又有何妨。他連絡上充滿鬼才的兒時好友,將這個奇異想法商品化。 (上)
-
【武俠小說連載】雙鳳玨
第九回 雙鳳玉玨 燕政賢被害後三個月,燕紅日日習練武藝,不忘復仇之事。她所習武藝皆由外祖父馮雙喜所授,馮雙喜年輕時為鏢局趟子手,武藝實在普通,要能突破九江府護衛並不容易,但未得明師之前,也只能等待時機。馮雙喜自保定逃亡時攜帶的數百銀兩這些年下來漸漸花用完,還好祖孫二人平日打打獵、砍砍柴,街頭賣藝也能掙些銀子,足以度日。 江南隆冬時節雖不似北方寒冷,也是寒風刺骨,教人遍體生寒。這一日午後燕紅在樹林之中習練鏢法,見一野兔奔過,順手一鏢往野兔射去,失了準頭,燕紅快步追趕,卻沒想咻的一聲,林中一箭射來,射中了那野兔。燕紅向旁一望,林中走出來一個少年,卻有些眼熟。 那少年一身獵裝,手持長弓,背著箭筒,靦腆地看著她道:「啊,是妳!」 「你是……?」燕紅卻已不太記得他。 「我是薛起元,今年端陽妳和妳爺爺在天橋下賣藝,我在那裡。」 燕紅一下子記了起來,是那位幫她抓小賊的小公子。她莞薾一笑,道:「沒想到你的箭術不凡。」她走過去抓了死兔,把兔遞過去給他:「兔兒是你的了。」薛起元謙辭不受,道:「你拿去吧,給妳和妳爺爺做鍋羹吃。」燕紅道了謝,裝入了自己隨身的布袋裡。 「你是富家公子,難得也會打獵?」 「我不只會打獵,還會武呢。」 「哦?你的師父是誰?」燕紅好奇問道。 「丐幫游天化就是我師父。」 「游天化?」 「就是那天後來替我們抓到小賊的那個老叫化。」 「他武功很好嗎?」燕紅問。 「他武功很好,南拳北腿都會。我也是最近剛剛拜他為師。我們家裡的武師的功夫我差不多都學全了。」 燕紅近日一直想的就是如何得訪明師,聽得薛起元這麼說,不禁動了拜師之念。於是說道:「你師父還收弟子嗎?我能拜他老人家為師嗎?」 「這我不知道,我得先稟明他老人家,不過我見你也有些功夫,又能發鏢射兔,跟他老人家學武想來也是不成問題的。」(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