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滿
「今年夏天第一聲蟬鳴開始引吭高歌之際,我們發現原本喜歡在院子裡溜達的黑貓不復蹤跡,以致於左鄰右舍刻意置放的廚餘,隔天依然原封不動還在那裡,不像以往都有大黑貓前來享用!」鄰居大嬸昨天在聊天的時候提到這件小插曲。 雖然那隻大黑貓不知道從何而來?不過記憶中牠好像有些歲數了,因為鄰居的小孫女誕生之前,牠就已經在院子裡逛來逛去,如今小孩子即將就讀幼稚園,所以貓咪的年紀應該也有四、五歲了。 當然在鄉下隨處都可以看到野貓閒逛的畫面,不過大家對於牠的身影特別深刻,因為牠喜歡吃家裡剩下的廚餘,而不是盡職的捕抓宿敵老鼠來過日子,以致於憑著足夠的廚餘當作食物,牠就已經長得極為健壯而且擁有一身黑亮的毛髮呢! 大黑貓既不是自己捕食老鼠當作餐飯,也不是很好命的享用超市的寵物罐頭,而是將廚餘當主要食物的飲食習慣,也許是現代貓咪生存的特色之一,所以不再繼續上演《貓捉老鼠》的主要戲碼,充其量只是用來客串和舒緩筋骨的本質罷了。 不過談到貓吃廚餘的習性,不禁想起以前有人提及奇妙《食物鏈》的關係,因為即使貓咪吃不完魚骨頭等廚餘,卻被螞蟻們看作最為豐富的大餐;至於螞蟻都吃不完的食物,有時候卻是其它更下一個食物鏈生物的佳餚,甚至到最後都可以全部分解而回歸大自然。 因此人們的眼睛所看到的表面意象,也許並不是所有事物的終極內涵與主要層面,如果用另外的層次切入來分析,通常有一些足以讓人驚嘆的意外發現。 假使人們以有容乃大的心態看世界,也許可以轉變許多事物存在之本質,進而能夠達到更舒坦與豁達之境界。日前朋友分享了一則故事,雖然情節平實卻很令人感動,而且和貓食的食物鏈小故事有類似的生活哲理。 其內容敘述一位老師,用兩個空罐子當主體,然後把生命中諸多緩急輕重的事情,以小白球、砂石、細沙以及咖啡等當作比喻,陸續置放在咖啡罐的過程,彷彿天方夜譚一般用層層剝開故事內涵的方式,傳達了極具奧妙人生,而頗富為精采之哲理故事。 當我們順著故事軌跡走下去之際,除了覺得咖啡罐真是神奇之外,更在不知不覺之中發現,生命的真諦竟然如此深奧! 因為原本認為已經裝滿小白球、而且沒有空隙的罐子裡,竟然還可以容納小石子,甚至更細小的沙粒,最後還可以倒入咖啡等液體型態的物質。 小白球、砂石、細沙和咖啡的意象,彷彿是人們各種欲望的縮影,也可比喻成心中的理想與願望;所以看似填滿整個方寸的意念,好像再也裝不進任何一種情愫,可是抱持著一顆寬容的心,卻仍然能夠涵蓋更多的心情。 因此老師似乎要孩子們知道,人們平生所追求生命的意義,到頭來究竟是為了甚麼?在庸庸碌碌而無法停下腳步的過程中,人生得與失的基本價值,應該如何精確的評量才好? 故事所蘊含的隱喻和結局,並沒有像國內教育《制式化》那樣,反而是一連串的問題,都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所以任由學生們自由發揮想像力,並且作出具有獨創性的詮釋。 這樣的教育思維與方式,老師可能會得到多樣性的答案,而學生們也多了一些抉擇;因此體會生命的不同面向之餘,更把娑婆塵世各種因緣,妝點了更為多元化與無比之絢麗。 當然故事的內涵,彷彿說明生命的節奏,也許可以是隨緣自在的歡喜人生,也可能宛如無頭蒼蠅般的迷茫,或者是在自怨自艾當中過一生。 也許其主要之關鍵,就在於每一個人心胸大小之別,尤其更能顯示出豁達與小器之區分吧! 不過普羅大眾的生命型態,是不是有了太多同樣性?在小白球到咖啡的形體中,已經呈現了差異性的特質,只是在人們主觀意識中,總會先入為主的予以認定罷了。 也許老師同時更希望,孩子們都能夠真正了解,當面臨挫折而綁住心靈之際,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找出紓解之道?甚至避免在迷濛的逆境中消失自我,就好像人們所丟棄的廚餘,卻是很多生物可以當作美食佳餚的道理一般,那是人生當中一種很有趣的思考方向。 於是當人們自省而思索的時候,是否曾經探究《人生滿了沒》的思維境界呢?或是經常被物欲和外在的煩惱留在內心世界?還是失去了反省的能力而覺得無所謂? 也許當我們更深入探討這些議題時,將會發現在諸多生命的情境裡,人們不要一味的填滿空靈的心胸,才能夠避免被外表的面向所迷惑而失去判斷能力,反而希望能用清澈而感性的方式,來找到真摯、聰慧與空靈的自我,那麼也許不虛此生擁有這麼棒的旅程了,不是嗎?
-
失怙
旅途顛簸的勞累使我絲毫沒有感覺已是金風送爽的季節,期盼與久違的父親見面,讓我頓時忘記數天暈船的不適。輪船的鳴笛聲喚醒了我,原來我已身處異鄉了,我就要見到朝思暮想的慈父了。我離開祖母的懷抱,起身好奇的四處張望,這就是碼頭嗎?我那離家多年的父親還記得我嗎?我依稀記得四歲時他身穿深藍色的長衫一襲、手提簡單的行囊離家的時刻,我死命的抓住他的衣襬,哭得有如永別一般,久久不肯鬆手。現在,他穿著一襲淡藍色短衫擠在岸邊人群中,看起來更消瘦了。縱然如此,我還是一眼就能輕易認出。我怯生生的望著他,不敢確信眼前伸出一雙溫暖大手的他是否就是我依然熟悉的父親?是的,沒錯,就是他。時間可以暫時阻斷分別兩地的親情,但是它無法抹滅心心相連的血脈。 初到新加坡的父親,經人介紹開啟當伙計的生活,每天早出晚歸、焚膏繼晷的不負頭家所託,很快的,二年之後生活一安定下來,責任心重的慈父心繫重洋外的家人,急於告假返鄉把寡母和妻小接到身旁。自從心靈有了依託,他工作得更起勁了。 在新加坡的時候,每天我早早起床,等在樓梯口,看到穿好短衫的父親拿起簿記本,邁開步伐準備出門時,就央求他帶我一起上工,堆滿慈祥笑容的父親不忍拒絕,開心的我便沿著街道一路蹦蹦跳跳,拉著父親的大手,感覺特別幸福。每回路過印度阿三警衛的身旁,我總是畏畏縮縮躲在父親身後,深怕一個不小心,被滿是強烈咖哩味的大手握住。等到街角早餐店的「五腳氣」用過廣式早餐後,我才依依不捨的向慈父道別,有時還跟他約定好下工之後,記得幫我買盒巧克力甜甜嘴,每天在華燈初上時分我早早就靠在窗邊拉長脖子靜靜等待,可總是直到深夜,才見到那疲憊的身影。 幸福的日子總是來得急流失也快,命運之神老愛開起殘酷的玩笑,短短一年多的光景,我從備受呵護照顧的天堂般生活,掉落到孤苦零丁、小小年紀就要一肩挑起家庭重擔的境地。八歲,我讀了兩年私塾,正處於求知若渴的年紀,整天抱著一本三字經,沉浸其中而怡然自得,讀書識字對我而言是一種享受。怎知三十八歲正值壯年的父親,就要和病魔展開生死交戰,這一戰,注定我們一家將失去天倫之歡。而揮灑於童稚歡顏中的幸福,轉眼間,竟已遙不可及。 早年經歷喪夫之痛、含辛茹苦把獨子養大的阿嬤,強忍著悲痛,踽著一雙裹腳的三寸金蓮,危危顛顛的,草率的辦完簡單的喪禮,然後匆匆帶著一雙幼囝仔,重返金門后浦老家。一家老小四口坐在搖晃的船艙裡,默默無語,我望著遠處不著邊際的起伏波濤,內心茫然,一股深深的孤寂油然而生,初冬冷冽的東北季風已在耳畔呼呼作響。 後記:記一段母親幼年失怙的際遇。80年代,母親協同親友重遊兒時舊地,早已物換星移、情景全非,不復兒時記憶,不變的是她記憶深處的孺慕之情。
-
到曠野放空高歌
如今已是一季燦爛的夏,懷想那段到曠野放空高歌的日子已近三個月;當時耕耘機忙碌一陣,才剛整好田地,村人看到我站在田埂上,孜孜矻矻的割雜草,和用長竿掛著濾網舀起雜草的種子之際,總是停下他們車行的腳步,為我鼓勵打氣一番。等到插秧機才插完稻秧,他們也不吝做農耕的經驗傳承。 剛要種田插秧的那段整地日子,忙碌一個多月,每次上田,看到辛苦的老農身影,我就更加的勉勵自己,他們多已七十多歲,還再從事除草、施肥和噴藥的工作,我才五十出頭,理應更有信心把農事做好才對。當時的心緒如蔚藍的天,春日的和風不時帶著涼爽,吹進我的心坎,讓我不覺得從事農作的勞累。 他們說,你不知道有一塊田可以出來踩踏走走是多美好的一件事,有一、二臨田的老農對我表示肯定,還說,有不少在都市年輕人已逐漸轉行務農,我知道這只是他們從報紙電視媒體所聽聞極少數的例子,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從事難以賺錢的農作,他們會到工廠行號賺錢比較實在,而作農的金錢資本心力投入下去,還得祈請上蒼保佑「風調雨順」才行。 陶淵明所撰「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寫著他歸隱田園後的耕讀生活,表現出閒適自得,「俯仰終宇宙」的人生情懷,彷彿也是寫著退休之後的我尚須努力學習的境界。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做完農事,利用時間多讀自己鍾愛的書,這種閒情的心靈是最難得的精神享受,又有誰喜歡終年勞碌?但在傳統的鄉下,閒得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則被譏為「米蟲」(俗稱吃閒米)一族,那種被村人異樣的眼光掃過,心中有苦說不清!若只知閒談聊天,不用心認真的找一點事兒做做,那真是度日如年。當我也學著陶淵明享受一點雅事,總引起村人的好奇,退休後作些什麼事?直到今年停了十多年的休耕,開始作農,關心我的村人們總算鬆口氣說:「退休種種田是很好的事情,不然要做甚麼呢?」 是啊,拿起鋤頭圓鍬漫步田園,讓夏日傍晚的清風拂面,讓夕陽的彩霞映照我的臉,心中湧現著村人溫暖的問候,然後一面騎著單車,一面聽著電晶體收音機傳來的幾首歌聲,是單純人生的至樂,也自認是不錯的生活方式。這好像也為我的未來描繪著充實而有意義的藍圖,值得我好好邁開步伐努力走下去。
-
人生如戲
偌大的廠房裏滴滴答答的車縫聲此起彼落的,一堆堆皮包像小山一樣疊著,組長在現場走動著,指揮著每位作業員該做的事,日光燈照得每個人看起來油亮亮的,老舊的空調設備發出嘎嘎的吼聲。 修電車的師傅小林正低著頭修理老是斷線的機台,阿娥走過來叫了一聲:「小林,等一下過來。」 小林抬頭用斜眼看著她,似笑非笑的說:「要我過去可以啦!不過晚上要請我看電影。」阿娥眼珠子轉動著,白他一眼:「討厭。」 一會兒小林過來幫阿娥修機台,小聲的對阿娥說:「晚上等我的電話,有話對妳說。」 阿娥:「是不是你老婆的事?」 小林沉默了一下:「還是晚上再說吧!」 小林望著裝著冒出熱氣的玻璃杯,緩緩的說:「昨天我那個女人又生了一個孩子,可那絕不是我的,不知道是誰的野種,那個男人一定不要她了,她才會想要回來。」 阿娥聽了,眼淚一直在眼眶裏打轉:「你不是一直說要跟你太太離婚嗎?你知道我等你十年了嗎?我已經快三十五歲了,你到底要我等到什麼時候?我真的想要擁有我們的孩子呀!」小林只是低著頭喝著他眼前的柳橙汁。 「卡,今天的戲拍到這裏。」導演拍拍男女主角的肩膀說:「你們演得很自然,真情流露,很好,不虧是銀幕情侶,默契這麼好。」 夜半兩人纏綿繾綣過後,那個演阿娥的女人對著演小林的男人說:「你不是說要跟你太太離婚嗎?你知道我等你十年了嗎?我已經快三十五歲了,你要我等到什麼時候?我真的想要擁有我們的孩子呀!」飾演小林的男人只是默默的低頭看著自己的腳指頭。
-
《連載》小辣椒
「黃大千,憑你的聰穎和努力,我知道你一定會通過的。年輕人就是要懂得奮發向上,將來才有前途。」王美麗高興地說。 「如果沒有妳的拉拔和鼓勵,或許我今天仍然是一個農夫,那有機會進入公家機關。」黃大千由衷地說。 「不,我只是盡朋友之責而已,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努力的成果。」王美麗不敢貪功。 「固然自己的努力很重要,但是在這個以軍領政的時代,誰的關係好,誰的後台硬,誰就佔上風。無論是任用也好,升遷也罷,都是如出一轍的。誰膽敢不服氣?」 「你終於看到社會的真面目了,認真說來這種現象早已見怪不怪。奉迎拍馬的人幾乎每個單位都有,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更是大有人在。少數沒有格調的長官往往會抓住部屬的弱點,故意放出升遷或出缺的風聲,好讓那些想升官或佔缺的部屬心癢癢。然後找機會向他們釋出善意,謂某某缺準備由他來佔,或是準備升他擔任某職務,再假借請客或送禮之由,請他們先付帳或代購、代墊。而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不但沒佔上缺,官也沒升成。長官不主動把帳款歸還,部屬豈敢向他要,只好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誰教自己想升官想昏了頭,卻又鬼迷心竅想佔缺。金門人太純樸、太善良了,最後才會落得官財兩空。這就是戰地政務體制下,某些單位的官場文化。」 「原以為公家機關較單純,想不到竟有這種情事。」黃大千感到有些訝異。 「也不是每個單位都這樣,端看主管個人的品德和修養。雖然你已通過普檢但普考並非易事,想跨越這道關卡必須經過一番努力,俗語不是說,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以你目前的認真和勤奮,或許很快即可水到渠成。我對你有信心。」 「妳的鼓勵就是我邁向成功的原動力。王美麗,我不知該如何感謝妳才好。」 「不要把感謝兩字掛在嘴上。雖然我們的相識是一種偶然,但似乎也是一種緣分,彼此間都應該珍惜。」 「我能領會到妳對我的關照,即便我們的年齡相仿,可是妳已在社會上歷練多年,無論為人處世與人脈關係或是家庭環境,我遠遠不如妳。在我的感受裡,妳就像是姊姊對弟弟般的疼愛,尤其我們非親非故,而妳卻始終以一顆誠摯之心來待我,太讓我感動了。」
-
古著情
我六歲時搬來這兒,從永和鎮住到了新北市永和區,這兒沒有古色古香的老街,但有許多伴我成長的老店,大新街上的服裝材料行即是其一。這店如今還維持著買毛線、送課程的優良傳統,每天都有不少婦女在此聚會,織毛衣是其次,主要是閒聊,誰家添了幾隻貓,誰家兒子丟了官,內容比八卦雜誌還精彩。 媽媽是編織達人,除了替全家人置裝外,還替陳奶奶織毛衣賺點外快。陳奶奶十分派頭,平日只穿旗袍搭手工毛衣,除了工資外,還常打賞一些稀有的禮盒,例如保衛爾、金獅水蜜桃等。媽說這些罐頭都是進口貨,舶來品專門店才買得到,但我覺得這些東西都很難吃,希望下次陳奶奶送我們「蘋果麵包」,媽媽笑我不識好歹。 媽媽對服裝十分考究,織毛衣所得,多數花在治裝上。她不但嚴選布料,內裡、拉練、花邊、紐扣也都精挑細選,再依據日本《裝苑》雜誌上的款式找林桑訂做。林桑是有五十年經驗的老裁縫,他說:「只要衣服合身,妳就是魔豆。」媽媽深信不疑,四十年來一直是他的忠實客戶。林桑有門絕活,能一眼定奪女人的三圍,至於男人的尺寸則有點偏差,天份是很神奇的事,沒有興趣的事,完全勉強不來。 林桑告訴我,服裝測量,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他有一位同行,姓仇,和國民政府一同播遷來台,仇師傅一輩子沒拿過剪刀,光靠一捲布尺替人量尺寸,就賺了兩棟房子養老。我不太相信,光憑這點本事,就能混到兩棟房子養老?他笑我真是個大外行。從前公務員,需穿著青年裝或中山裝,仇師傅光是公家生意就接到手軟。那年代,身材像金溥聰的官員不多,一般公務員多略有些小腹或駝背,必需依靠測量師明察秋毫,用心校正,才能裁製出令人稱心如意的服裝。 林桑還說,他有位劉姓同行,因為擅長洋裁,當上了大學教授。劉教授不僅擅長服裝,還精通「拜占庭黃金刺繡法」。儘管林桑說得嘴角全泡,在我心目中的「刺繡第一達人」,還是豫溪街的王媽媽,看她用電動縫紉機在制服上繡學號,很詫異世上竟有這等奇人奇事。自幼,我的制服都接收自左鄰右舍,王媽媽要我自己拆除前任主人的姓名,拆一個字,要一個多小時,有時不小心把衣服剪出一個小洞,氣得直跳腳,為了環保真的很花時間吶! 林桑懷舊。他保存了以嘴為動力的噴水壺、以木炭為熱源的熨斗,甚至幾十年來登記客人身材尺寸的測量簿。我從小比別人豐腴些,媽媽三番兩次提議做母女裝,我死也不肯,就怕他把我的三圍,登記在本子上。這些古董測量簿證明了我的遠見,讓人知道我國小五年級就二十四腰那還得了? 我自以為對服裝冷靜,沒想出社會不久,竟一度染上崇尚名牌的惡習。第一次拿到年終,我買了一件香奈兒外套,同事見狀大聲驚呼,硬要我把外套脫下借她試穿,又說月底要參加同學會,外套能不能借她騷包一下?我雖有些不捨,但車馬衣裘與朋友共,只好忍痛借出。日後,她嫁入豪門,而我仍身在毫門,她不忘當年一衣之恩,常贈衣與我。我問她:「這些衣服好好的,為什麼不要了呢?」她說:「可是版型已經變了。」版型?人發財後毛病變得真多。 媽媽年過六十後,體重搏扶搖而直上。有一天,她宣布要把舊衫捐給慈善團體,我趕忙阻止,提前繼承她的「文化財」。其中一件是白色的蓬蓬裙,她洋洋得意回味:「這是和妳爸爸相親時訂做的,二十四腰,留著沒用,還是送人吧。」我連忙阻止:「留著!留著!等我減肥成功還能穿。」還有一件黑色高叉旗袍,腰際閃閃的水鑽,像天邊的星芒,這是她結婚二十周年訂做的。我不自量力硬要試穿,沒想到胸部太鬆,而腰部太緊,真是氣死人!幸虧林桑還沒退休,找他修改修改,我也是個魔豆吧!
-
幸福的畫面
偏僻的小學,靠近海邊,舉目四望多是低矮的建築和寬敞的校園。幼稚園教室門口外 五十公尺 處,正是幼兒部的遊樂場。每到放學時間,家長來接小娃了,親師交流的當時,小娃們迫不及待、七手八腳套上鞋子,眼神專注的盯著遊樂園,匆匆一聲:「老師再見!」頭也不回的一溜的先跑向目的地。 很多孩子們到遊樂場來報到,草皮、翹翹板、溜滑梯、單槓幾樣器材,大家輪流著玩。緊接著是媽媽們也一個個來到遊樂場邊陪伴等待,盯著孩子的安全,看著他們盡情抒發身上未完的活力。孩子們玩得起勁,在一旁的媽媽們也經驗交流的不亦樂乎,聊得更起勁著。 夕陽西下,天色漸暗,小孩們打著赤腳,兩手抓著鞋子,一身的汗水,臉上偶爾沾上的泥痕,大家互道著:「明天再來玩哦!拜拜!」 只聽得巡邏的警衛追喊著:「哦!等等,這是誰的餐盒袋?」 「還有,還有,誰的水壺忘了帶?那是誰的書包?」原來小孩們只顧著玩,媽媽們也聊的忘著了! 有的媽媽騎著腳踏車,前後載著一雙兒女,親子搭著話,在夕陽餘暉裡,迎著風,輕快踩著踏板回家。有的媽媽騎著機車,規矩的戴上安全帽,孩子快樂的跳上車,往另個藍天綠地繼續散步去。大多數的媽媽們跟我一樣,慢慢跟在那興奮雀躍的像小鳥、又跳又笑的孩子後頭,腦海裡轉換了心情,盤算著晚餐的菜色,是忙碌的開始。 只要是沒有下雨的日子,不管是迷人的春暖花開、溽暑悶熱的夏季裡、舒緩清涼的秋晚,還是寒風凜冽的冬季下午,一群快樂的小孩,盡職又滿足的媽媽,在校門口分道揚鑣,再見聲此起彼落。 因為父母親教育理念的不同,更因為環境的偏僻與經濟的落差,孩子們不像都市孩子得在起跑點勇猛盲目追逐,而趕著上各種才藝班;雖然他們不會念ABC,還不會寫ㄅㄆㄇ,但他們有一段比別人精采又美麗、快樂的童年;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幅夕陽伴我歸,親子樂無窮的幸福畫面牢牢鑲在記憶中。
-
金門大雨
今日,風強雨壯,陣陣強風伴著粒粒分明的雨滴,兩者交錯,在這灰色的春日,舞出一曲金門獨特的雨風舞。時強時落的風,將雨吹得七零八落,水滴前後搖擺、左右搖動,像極了一條眼鏡蛇,來回穿梭、來回吐信。出身台北的我,不曾見過。 今日早晨,整個人縮在暖暖的被窩裡,剛睜開的眼睛看透過窗戶,看到的是陰暗、灰濛的景象,本該喊醒我的陽光,不知為何?消失在我的眼前。 走出室內,看到連地的陰雲、伴著飄逸的雨花,突然心中來了點興致,想找個桌子,邊吃早餐、邊欣賞這個難以想像的舞。 看著看著、想著想著,思緒不知何時開始飄遠,想到了,故鄉的雨。 台北春天,連綿不斷的雨,三天三日不曾斷絕,連日的雨,將各式的牛鬼蛇神,都驚的不敢出現,而在金門,每到雨後,漫天遍野的飛蟻,晚上的燈光,光線都照不出來。 台北的雨,細雨潤潤、滋養著萬物,這時千葉萬花,各種顏色綻放,百花撩亂。而這時遠在金門的我,現在眼前看到食指大小的雨滴,隨著風落下,將腳底下的紅土弄的泥濘不堪,束縛著我看到美麗花朵。 吃完早餐後,漫步在雨中,水滴從衣間的毛孔滲入,打在肩頭的雨水、濺在眼鏡的水花,走過這幕水簾,整個人就像融入水裡般,全身溼答答的,狼狽不堪。 滿腹愁思,隨著雨水溶入身體。
-
起床下蛋囉
今晨兩點多,我被一陣豪大的雷雨聲嚇醒,起床關窗如廁後,再上床勉強睡去,所以睡眠品質並不理想。今早妻下床時,我還在睡大頭覺,之後七點多,在臥室換完上班衣服的妻,倚在我身旁說:「趕快起床下蛋囉!」我朦朧的睡意頓時消失無蹤,還躺在床上閉眼的我靜靜的聆聽妻子的聲音:「我看到一篇文章說,要當一位作家,每天都要早起,摒除一切雜物,利用早上最清醒的晨光,坐在書桌前動筆寫稿,日日有作品產生,這不就像雞母每天都會下蛋一樣嗎?」這樣說也對啦! 提早退休的第一年,每天睡得並不安穩。有時過了十二點晚上還睡不著,早上六七點起床都不可能,十點過後依然睡得不醒人事,因果循環,幾乎日夜顛倒,痛苦不堪。 在妻的鼓勵下,提振精神,每天總要我做點什麼成績來,例如,每天上午早起欣賞晨光雨露,到屋後空地種菜澆水施肥拔草,十點過後到書房讀幾頁書,讀讀自己訂了近二十年的兩份報紙,一早不就打發了?而中午飯後,休息片刻後,逛逛網路部落格和玩玩臉書,整理家中雜物,拖拖地板,靜下心來,書寫生活的記錄,傍晚,四五點之後,陽光褪去酷熱,騎騎單車逛村道,或到居家不遠的田間小徑散步慢跑,欣賞暮色彩霞和田園風光……,這樣每天都像在過上班的規律生活,身子也比較不會老化。 剛開始的確有些不習慣,沒有同事共處的孤獨感隨時襲來,自己寂寞了,無人聞問。除非外出採購民生必需品,否則幾乎都宅在家,成為一家之主,除了安靜過活的老父母、外傭之外,家中鮮少聽到人聲。在無人打擾的歲月中,自然而然的想起近五十年的點滴往事,雖然往事並不燦爛輝煌,但在往事中尋求慰藉,隨筆記下,成為生活中的習慣,也讓妻子肯定,放心讓我宅在家。如今經過幾年,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多少寫些字,不求品質和多寡。就如牽手所言,每天都要像母雞下蛋一樣;也期待多年後,自己能成為金雞母,天天下金蛋,賣得好價錢,提升生活品質,買些真的雞蛋來補補身子,過過幾年不再寒酸的日子。
-
蟬兒又要唱了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還有蟬的歌唱,比蛙聲更悅耳。 記得童年讀私塾時,放學後,便和鄰居的孩子,到林間捕蟬,但碰到樹枝,蟬就飛往另棵樹,我們在林中追逐遊戲,無憂無慮的童年,多麼甜蜜愜意! 想到童年,更思念母親!她對我的管教雖然嚴,但只要指定的書背熟,不會苛求我去外面玩,可是絕不可與玩伴打架、弄髒衣服,母親重視整潔。 父親在外地教私塾,在山區,熊家寨距家三十多里。私塾除端午、中秋、農曆年,平時是不放假的,更沒有例假日,那時故鄉沒有交通工具,出門以步代車,父親很少回家。母親除了料理家事,還肩起嚴父之責,倍嘗辛勞,但毫無怨言。 母親也唸過幾年私塾,她督促我,每星期背熟一篇古文,認為國學的基礎好,對其它功課,也有益。 在武昌讀高中時,剛剛離開母親那段時間,好想念故鄉的母親,而母親更關心在異鄉的兒子,經常給我信,詢問在校的生活狀況,每到寒暑假,我好高興,可回家和我的母親團聚了。 童年時,母親常講些做人做事理論,那時尚不能深切領悟,直到六十一年退伍,步入社會,才體會到母親當年的訓誨,真是「金玉良言」! 今天是五月十日,星期五,母親節前夕,以此短文、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
《連載》小辣椒
「在妳的想法裡,可能以為我經常跟那些大官或阿兵哥在一起,會迷戀他們的官位而跟他們走,成為老少配或是做人家的姨太太;抑或是被那些花言巧語的台灣兵騙走,玩過後再甩開,然後淚流滿面地再回到這座島嶼。是這樣嗎?」 小妹點點頭笑笑。 「小妹,妳放心,我沒有那麼笨。我跟那些大官混在一起,是利用他們的關係替鄉親服務;跟那些小兵打成一片,是利用他們來照顧我們的生意。妳是親眼看到的,為什麼別人要不到太武輪的船票我們要得到?為什麼別人的生意始終沒有我們的好?這就是我們的本事。」小辣椒得意地說。 「美麗姊,我想除了本事外,還必須有一張漂亮的面孔,一副火辣的身材,才能吸引男人。如果是一個醜八怪,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是枉然啊!」 「妳說的不無道理,不管是男或女,似乎都有這種通病。就好比妳理想中的男朋友,除了人品外,總不會是一個麻臉或瘸子吧。」 「美麗姊,妳真是名副其實的美麗,當然,小辣椒亦非浪得虛名,讓人好羨慕啊!」 「妳生來也是一副美人胎啊!」小辣椒誇讚她說。 「若與妳相比,那真是東坡與西坡,差多。」 「何以見得?」小辣椒笑著說。 「美麗姊,妳是既紅又辣的小辣椒,而我若非菜椒就是青椒。故而,此椒豈能比那椒,東坡焉能比西坡,當然差多。」小妹幽默地說。 「小妹,想不到妳知道的典故還真不少,三年國中沒白唸啊!竟能一出口便成章,簡直太令我佩服了。」 「比起美麗姊,差多囉!」 「別忘了,我只讀過小學,若要跟妳這個國中生相比,那才差多呢!」 如此地妳一言我一語,兩人談得多麼盡興啊!由此,似乎也可以看出小辣椒對這塊土地的眷注,以及打破某些好事之徒者的眼鏡。然而,講歸講、說歸說,若以小辣椒各方面的條件而言,是否真能貫徹始終則是一個未知數。一旦遭受金錢的迷惑,一旦受到巧言或現實因素的引誘,誰又能保證她不會自毀諾言呢?或許,只有讓無情的歲月來證明一切。 16 「皇天不負苦心人」雖然只是一句激勵人心的話,但對於自小失學又順利地通過普通檢定考試的黃大千來說,更有非凡的意義。儘管它只是參加普考的資格考,與取得正式公務員之路仍有一段距離,然如果沒有跨越這個門檻,路途勢必更遙遠。即使無關升遷,仍難掩內心的興奮,於是他趕緊把這則喜訊告訴王美麗。
-
酒是穿腸毒藥啊
楓葉漸漸映紅大地的深秋清晨,我在半夢半醒間溫柔的轉身擁抱棉被,繼續神遊在夢中的霧色。精靈的翅膀在陽光穿透薄霧下燦亮亮地發著光,沿路上兩排櫻花開得滿枝。我的夢還沒醒,電話鈴聲將我拉回現實生活,大約四點半,母親打來了電話,隔著電話線,聲音顫抖,描述父親的突發狀況,我的父親不愛工作,喜歡酗酒,向來有酒仙的稱號。 說酒仙是一種尊稱,很年輕的時候,我的朋友同事中,還有人直接稱他為酒鬼。父親幾年前中風後,按時追蹤病情並且聽從醫師指示服藥,一切控制得還不錯,除了步伐比較緩慢,身體還算硬朗,平白無故,為什麼忽然送了急診?我的背脊發涼,直冷到指尖。去醫院探望父親的時候,他陷入昏迷,醫師明白的解釋著檢查報告,說他肝臟長了十公分以上的腫瘤,相當不樂觀。造成這種結果的,多半與長期酗酒有關,醫師問問我與母親:「他有喝酒習慣嗎?」我與母親點點頭,相當沮喪。我覺得自己像是羽毛未豐盈便急欲展翅飛翔的鳥,總擔憂會墜落,只是終於墜落的,是我的父親。 我真的好想問:酒到底多好喝?這就是會讓人冒生命危險的穿腸毒藥啊。 當我仍在校園求學的時候,從國小一路開始,背誦唐詩是必經階段,不論早晨或下午的國文課,讀到唐詩便會認識詩人的生活背景,聽說詩人都愛喝酒,喝完酒便能隨興寫下一首詩。李白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一首首名留千古的好詩,造福了後代子孫,包括我,為了背誦好那些詩文,常常睡眠不足地熬夜著,不必偽裝也能扮演好貓熊角色。 聽說李白是因為撈月而落了水,背後的推手是酒,因為喝酒喝得醉茫茫,乘坐舟船上,瞥見那方倒映水面的明月,才會異想天開想撈起。詩人從此寫入歷史,帶著他一生的傳奇。這些故事其實很浪漫,那個年代,沒有必須加滿汽油可以當交通工具的車輛,自然沒有酒駕問題,沒有酒駕,就不會連累到無辜的人。在酒駕取締還不盛行的年代,我周遭就有酒後三巡仍想開車的朋友,來得及,我會阻止他,然而多半是來不及。曾有一個朋友,因為這樣而重傷住院,據說他是撞到行道樹而受傷,我暗自慶幸,還好,不是撞到人。 這幾天有一則頭條新聞,那一位台大女醫師,遭遇酒駕行駛莫名其妙被撞飛,起初呈現腦死狀態,急救她的,是她的老師;我在網路上閱讀到她的老師說:「孩子,我盡力了。」我讀著讀著,心,擴大了疼痛,眼淚開始優雅地流淌,知道女醫師遇到難關了。我覺得很惆悵。然後,過了幾天,她家人放棄急救,器捐遺愛人間,她終究沒能平安度過這個劫難,倒是再次喚醒酒駕問題,遺憾的是,為什麼總是得付出寶貴人命才能換來一次覺醒,這代價,不覺得太慘烈了嗎? 這是一個燈紅酒綠交通發達的時代,政府溫婉地勸阻酒駕,駕駛人依舊我行我素,因為法令太過於不痛不癢了,撞死女醫師的肇事嫌犯,以三萬元交保,不會吧!三萬元?我冷靜看著螢幕內的新聞,忽然從心底感到悲哀。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酒駕的危險,可是卻都明知故犯,將自己推向萬惡深淵;酒,魅力指數有多大呢?真的讓人即使置身萬劫不復也無所謂? 在所不惜? 女醫師活著的時候,放棄名利雙收的前途,將自己奉獻在照顧弱勢病人身上,這樣的好醫師,實在不多了。她生命或許短暫,但是她的善良與精神,也讓自己寫入偉大的一頁。媒體大幅度報導她生前的事蹟,透過記者轉述,可以近一步知道她、認識她,卻也是向她說再會、面臨死別的一天。這就是酒駕帶來的悲劇,太多的傷害;太多的痛心疾首,為什麼還是有人想要酒駕呢? 前些日子去眼科回診,聊到眼睛疲勞,我說我打字打得吃力了,眼科醫師問我:「妳是部落格格主嗎?」我停頓兩秒,搖頭,不是,我是打字寫文章和新詩,眼科醫師眼睛一亮:「文章發表在哪裡,有空去拜讀,散文、新詩耶,等級好高喔。」 我愣住,笑了出來,我等級不高,只是一個熱愛文學的女孩。我喜歡用文字紀錄生活點點滴滴;用詩寫下歲月無聲的容顏;在沒有喝酒的狀況下。 當夏天的艷陽向我舉兵進攻而來,汗水是永不停歇的生活模式,我要用一支筆,寫下動人的心情;寫下一首首好詩。 不需要喝酒,我,一樣可以寫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