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西窗隨筆王爺廟埕
叫喊聲、嘻笑聲、吵鬧聲此起彼落。在王爺廟埕,囝仔兩兩猜拳,贏的、輸的各為一「國」。每一國佔有廟埕前的一面牆為基地,玩起「救國」(又稱「救兵」)來。兩方依序出兵,後出者可追趕前者;若被趕上抓到便要成為對方的俘虜。 情況非常危急,圓目仔這邊只剩他一人,其餘的伙伴都給對方抓了。他的同夥們從對方的牆一個個手拉著手一字排開,形成一長列。像是釘在牆上的人串,忽西忽東的移動,焦急等待救援。圓目仔必須突破對方層層的攔截、封鎖、拍觸到伙伴,伙伴們便可得救………。 這是多年前,東門王爺廟前廣場的事了。那時廟埕是孩子尋找玩伴、嬉戲玩耍的場所。 皮膚曬得烏亮、個子比同伴高出半個頭的黑番仔是這夥玩伴的頭頭。他頭腦靈活、點子特多;而且驍勇善戰、膽量過人。為何說「驍勇善戰」?在那個有點草莽的年代,他很會打架,即便塊頭比他高大的孩子都被撂倒。他知道如何扭按對方的手臂,使對手痛楚難忍求饒;也懂得攔腰緊緊抱住對方,下巴使力頂住對方胸口扳倒對手。那時,各個角落的囝仔各有玩耍的地盤,黑番仔儼然是王爺廟埕孩子嬉戲玩耍不受外來囝仔侵擾的保證,附近角落的孩子都震懾於他的名號。 黑番仔除了驍勇能戰,也懂得「組織群眾」。那時,整個社會籠罩在一片戰鬥氛圍裡。孩子也似懂非懂的聽說最高當局擁有五顆星的官階,也聽說全世界擁有五顆星的將領、領導人寥寥沒幾人。黑番仔這麼厲害的角色,當然也是五顆星的囉!其他的囝仔則有四顆星、三顆星………不等。 囝仔擁有幾顆星是要憑實力的。當時廟埕附近時常蓋防空洞、整修被對岸砲彈損壞炸垮的房子,常會運來一大堆白色的細海沙作為建材。孩子們在沙堆上透過類似摔跤的方式比武,誰能夠所向披靡,扳倒一堆人,就能掙到四顆星的頭銜。 昔日物質匱乏,孩子的零食幾乎是自家做的糕餅。當某個孩子拿著從家裡帶來的糕餅在吃,大夥看到了,霎時,給我「呷一嘴」聲此起彼落。你咬一口的,我咬一口的,糕餅一下子就被瓜分完了。時常帶糕餅給大夥同伴吃者,也有升官的機會,可升個半顆或一顆星的。 王爺廟前有家「糊紙店」是輝仔家的,輝仔不但有雙巧手,更有一對看過很快就心領神會的眼睛。他從小跟著老爸四處幫人紮紙燈籠、舞獅的獅頭、舞龍的龍頭龍身;也紮糊紙房子、紙車子、紙電視機………等冥器,讓「做功德」的人,燒給另一世界的親人。 農曆七月,正值孩子放暑假。廟埕的孩子除了到浯江溪抓抓小魚、廢棄池塘泡水游泳,再就是到輝仔家的紙紮店看糊紙。 輝仔熟練的將竹片修整、去節、剖成細條。然後將細竹條彎成所要的造型,銜接處以棉紙條紮纏固牢,黏以漿糊。完成竹骨架後,敷貼以各色色紙,再加裝飾。生動的花燈、栩栩如生的紙人物便一一展現眼前。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王爺廟埕的孩子也仿大人的普渡桌,在埕邊一角設置供桌,玩起囝仔的普渡桌來。供桌上需有一尊普渡公,這項艱難的工作,自然落到輝仔的肩上。 相傳普渡公是由觀音菩薩化身的,為了鎮懾鬼魂,臉上有數處隆起的肉瘤,面目猙獰恐怖。因此,臉部的製作頗為費工,必須用棉紙一層層敷貼在已事先做好的水泥臉模上,等乾了撕下,便是一張普渡公的面具;接著加以彩繪、裝飾、戴上有絨球及亮片的頭冠,最後,將完成的頭部安置到軀體座上。普渡公通常採坐姿姿態,胸前、肩上、手臂及腿上都貼有金箔做成的鎧甲,兩腳蹬著長靴,一前一後;兩手也各有姿態。 印象中,依稀還記得輝仔製作的普渡公,青面獠牙、嘴巴噴出兩串火舌。背部插著類似平劇武將的五面小旗子,造型威風生動,臉部森嚴,一副兇惡威嚴,讓人不寒而慄!更具創意的是頭與身體的結合是活動的,每當微風陣陣吹來,普渡公也頻」 供桌上除了擺放罐頭食品,孩子們還特地從浯江溪畔剷來草坪,鋪在供桌上,並放置小屋舍、小涼亭、小橋來造景。捉到的小烏龜也放在供桌供人觀賞。 午夜,是普渡桌最具高潮的時刻。囝仔都聚攏到普渡桌來,大夥輪流擲筊,爭取來年「做頭」,負責來年普渡桌的籌畫安排。一般相信做頭可帶來好運,大夥無不卯足全力,努力爭取。擲出「聖杯」者可連續再擲,因此,頻頻酬謝,請普渡公再給聖杯成全。所謂的聖杯也就是擲出的筊杯成一仰一俯的。最後,擲出最多聖杯者可得到做頭的殊榮。 燒金紙的火光,閃耀在每張熱情歡樂的囝仔臉上、歡笑叫嚷聲浪,隨著擲出聖杯而不斷湧現,現場激昂熱烈到產生來年做頭的人。 每趟回到家鄉,都會到昔日常去的地方走走看看:王爺廟埕、街路、觀音亭、石坊下、衙門口以及浯江溪畔,像是拜訪暌違多年的老朋友。每次拜訪,都有一種滿足的感覺,我不知道是甚麼原因! 歲月匆匆,多少年頭就這樣轉瞬間過去了,想我王爺廟埕上兒時的玩伴,你們可好?
-
●如是我聞一棚戲仔
金城西門外以前是一片墳地,金城國中和金門高中的校舍都是建立在墳場清理過後的土地上的。光前路的外武廟前方約五十公尺處,還留有一座大墳墓,花崗岩的墓碑厚約十五公分,長約三公尺半,高約一公尺半,墓桌也如墓碑的大小,碑旁的墓柱,左手方的因闢路而被剷除,右手邊的仍是十分的完好,白灰加糯米舂糖漿的墓背,堅硬如石,長寬各約三公尺半見方,墓旁的右方有一棵高大而茂密的野桑樹緊臨著幾戶早已無人居住的空屋。墓主人從碑石上的文字看,很清楚的裡面埋的是一對許姓夫婦,據說早年這一帶人煙還很稀少的時候,傍晚每當人們從這裡走過,總會聽到一陣樂聲悠揚的南管戲之演奏,入夜以後甚至還能隱約的聽到唱曲聲,以及戲子搬演故事的吆喝打鬥聲。 每一次晚間打從這裡經過的時候,總會讓人好奇的多看它兩眼,很想豎耳細聽,是否真的有戲子在裡面演戲。只因現在這一帶已非郊外,城區到處燈火輝煌,即使是半夜一兩點經過,一點陰森的感覺也沒有了。聽住在這附近老一輩的人說,墓主人許先生長年在外營商,雖然家道富有,卻冷落了苦守家門的嬌妻,妻子在家便以看戲唱曲來排解與夫婿相思之苦,主人也以努力經營商務為家人掙得好生活為念。時光荏苒,夫妻兩終竟蹉跎了青春好年華,有一年主人出外經商回家後,發現自己的愛妻已非如昔日般的如花似玉了,然後看看自己也已是額紋深陷青絲不再的人了。他感嘆人生短促,決定把在外打拚的事業交給好友去經營,然後好好的回來陪陪他的愛妻,以彌補多年來的虧欠之情。孰知他的愛妻與他相處不了多久就病死了。主人非常悔恨自己沒能早日與愛妻相聚,所以很難過,為了不讓愛妻到地府之中太過寂寥,便在墓壙裡搭了一座美輪美奐的戲台子,裡面擺滿了各種演戲的道具和樂器,並且紮了好多的戲子與樂師的紙人放在裡面,當墓壙營造完成以後,主人也因為傷心過度的逝世了。家人就將他們倆合葬在一起,這一座墳墓後人就一直稱做一棚戲仔墓。
-
羊母奶的滋味
「娘邊的女兒,肉邊的菜,肉邊的菜最好吃,娘邊的女兒最幸福。」這是名作家琦君的外公所說的一句話,很淺白但很貼切,以前讀時只覺得很有道理,但沒有特別的感覺,但在母親離去之後,這句話卻重重的敲在我的心頭上,既心酸又感傷! 今天和公司的年輕孩子閒聊,彼此談到對地瓜的喜好,花樣年華的少女臉上綻放滿足的笑靨,那是一種純粹、率真、十足幸福的臉龐!突然她拿起行動電話撥通了!「媽咪!你幫我炸地瓜好不好?人家突然好想吃地瓜哦!」她嗲聲嗲氣的撒嬌著,「好!那我下班就回去吃,謝謝媽咪!」我雖然聽不到電話那頭的允諾,但是羨慕之心卻溢滿心頭! 女孩對地瓜的鍾情是純粹的喜愛,而我對地瓜的癡情是夾雜著童年成長的情懷,它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此刻突然憶起「羊母奶」的滋味,那是和母親共同DIY的童年韶光,這段回想喚起我一陣陣甜蜜的夢,以及一聲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童年時,家中飼養著各種家禽和家畜,這些家禽和家畜是貧窮歲月的大功臣,一來可以幫忙農事;二來貼補家用;三來祭祖敬神;四來滋補身體,可以說是農家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家家戶戶用心用情的照顧著牠們,更祈求老天和神明共同保護、庇祐,祈求六畜興旺、人畜共榮! 根據母親的說法:每逢「大條年」(有閏月的年份),天災和疫情特別多,家禽和家畜也特別容易生病,為了祈求老天的幫忙和照拂,各種祭拜的儀式也特別多,準備的牲禮和供品也不盡相同!「羊母奶」顧名思義就是羊媽媽的奶,那是一種用地瓜粉、太白粉、地瓜泥、赤砂糖按照比例和出的麵糰,由母親教導孩子們搓揉出一粒一粒有如母奶形狀的小麵糰,然後在大灶上燒上一鍋滾燙的水,一顆顆「羊母奶」丟下鍋,它們就在鍋中跳舞翻滾,直到全部浮出水面,呈現晶瑩剔透的透明狀,母親就用漏勺盛在碗中,端到羊圈前,燃香對著蒼天喃喃祈求,我望著羊圈中的羊兒安然自得的低頭吃草,一點也沒有受到我們的干擾,那應該是對主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吧!希望有我們的祝福,牠們真的可以平安健康的成長!馨香即將燃盡,我們開始燃燒起金紙,旺盛的火焰代表神明接收了我們請託的旨意,儀式便宣告完成。 孩子們將一碗碗「羊母奶」端回屋裡,母親將煮好的甜湯注入碗中,大夥圍在方桌前,吃著與神明共享的「羊母奶」,那種滑溜、香甜的滋味,加上Q勁十足的口感,以及帶有祝福的意味,讓人吃了有無比的滿足和幸福!我更喜愛全家人圍在竹米簍旁的歡樂時光,因為它留駐了所有的美好和歡笑! 有一天,我想起了母親,憶起了「羊母奶」,心頭痛苦難忍。於是呼喚一雙女兒前來,一起DIY起「羊母奶」,此刻不是為了祭拜,也不是為了滿足口腹的慾望,而是為了重溫舊夢,望著女兒搓揉出各種形狀的藝術品,我細細述說著「羊母奶」和外婆的故事,此時,我的母親無法與我同在,內心雖然感傷,但我在孩子的心中又留下了另一個故事,這是傳承的喜悅,我讓女兒保有「娘邊女兒的幸福」,這是義務也是職責,有了轉念,我與孩子共度了美妙的時光!
-
●長篇小說連載歹命人生
頭家頓了一下又說:「如果將來家裡有什麼收成需要賣的話,也可以直接擺在我的店門口賣,我絕對不會收取你們半毛錢佣金。」 婉玉看看身旁的志宏,內心既驚又喜,想不到頭家是想雇用他們,而不是來趕他們走。 「頭家,我叫婉玉,弟弟叫志宏,」婉玉禮貌地自我介紹,而後向他點頭致謝,「謝謝您的好意,不過我得回家問問我阿母。」 「妳真懂事,」頭家慈祥地笑笑,「如果阿母答應的話,你們隨時都可以來幫忙。」 「謝謝您。」婉玉又一次地向他點頭致謝。 頭家走後,婉玉從芋頭堆裡挑選了幾個芋頭和一些芋婆,放在空籃裡,志宏不解地問: 「姐,妳留這些做什麼?」 「我們經常佔用人家的騎樓,理應對頭家有點表示,這也是阿母常教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婉玉解釋著說。 志宏點點頭,認同她的說法。 「你看到沒?」婉玉指著前面的店屋說:「那家的騎樓明明空蕩蕩的,就是不讓人家擺,有一次還和一個賣海蚵的婦人吵了起來。」 「阿母常說:有量才有福。」志宏轉頭看了身後的雜貨店一眼,而後對婉玉說:「妳看他們店裡,幾乎擺滿了採買的大籮筐,生意好得不得了,真應了阿母那句話。」 「阿母雖然不識字,但知道的道理卻不少,我們不得不佩服她。」婉玉說。 採買車陸續地開走了,有攤位的菜販,或臨時來擺攤的小販,不管賣完或有剩,幾乎都往回家的路途走。頓時,原本熱絡的早市,已變得有點冷清。 婉玉把預先放在籮筐裡的芋頭,倒入那只小吊籃裡,並刻意地將芋頭和芋婆穿插交叉,以求均衡美觀。於是她提著那籃芋頭,步履輕盈地走進雜貨店。 「頭家、頭家娘,這幾個『歹芋』,送給你們煮鹹粥啦!」婉玉雙手把籃子遞給頭家娘後,歉疚地說:「阮阿母說,經常佔用你們的騎樓賣蕃薯芋,讓你們出入不方便,真歹勢、也真感謝啦!」 「妳阿母真客氣,這點小事請她不要放在心上啦!」頭家娘雖然接過了籃子,但卻從抽屜裡取出鈔票,「你們辛辛苦苦種的芋頭,我們應當花錢買才對,怎麼能讓你們送。」說後,順手拿了十塊錢要遞給婉玉。 「頭家娘,您不必客氣啦!」婉玉推辭著,「這幾個歹芋都是我們自家種的,值不了幾塊錢,請您不要嫌棄,務必要收下,回家才好對我阿母交代。」 「這些芋頭都是價錢較高的芋頭和芋婆,你們捨不得賣,卻拿來送我們煮,真是過意不去啦!」頭家娘依然客氣地說。 頭家含笑地從櫃檯走出來,他拿了一個大型的紙袋,走到前面的貨物架上,從鹹魚箱裡抓起一大把鹹帶魚,少說也有五六條,裝進紙袋裡,順手遞給婉玉說: 「好,妳送的芋頭我們收下,這幾條『鹹白魚』妳就帶回家煮。昨天的船剛運來的,很新鮮,放點「蒜仔」下去煮,味道不錯。」 「頭家,這樣不好意思啦!」婉玉不敢伸手接。 「戇囝仔,」頭家娘笑笑,代她接過紙袋,並把那袋鹹白魚,幫她放進籃子裡,交給她說:「俗話說:禮尚往來,我們收下妳的,妳收下我們的,這樣才有意思。」 「可是芋頭是我們自家種植的,值不了多少錢,而鹹白魚卻是你們從台灣進口來的,它是很貴的!」婉玉看了一下籃子,「不然這樣好了,我拿一條回去煮就好,其他的還給你們賣。」
-
壯遊
國一的暑假,和家人搭上了飛往金門的班機,快樂和興奮在空氣中沸騰,轉眼間,我們便踏上了金門這塊土地,準備展開這段令人期待的旅遊。 金門大約只有一個台北市大,沿途都可以看見戰爭所遺留的痕跡,充滿一股濃濃的戰地氣息。不同於台北的繁華,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寧靜、純樸的感覺,遠離了都市的塵囂,心也放慢腳步,我要仔細探訪這獨特的地方。 我們造訪了很多地方,像太武山、慈湖、翟山坑道、戰史館等………,欣賞了許多美景,也體驗了不少新事物,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參觀四合院,那裡的主人熱情的招待我們,然而,廣場中傳來陣陣的喧嘩聲,引起我的注意,湊近一看,只見幾個老人家和婦人拿著板凳圍成一個圈,正在剝著海蚵,手中雖忙碌,但心情卻是悠閒的,她們開心的聊著,旁邊則圍繞了許多小孩在玩鬧嬉戲,多麼溫馨的畫面啊,心中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這不正是最平凡,單純的生活?生活在高科技的現代,我們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得到越多,快樂卻不見得越多,反而有更多的不滿足和抱怨,這樣的我們並不快樂。 這趟金門之旅,帶給我的並不只是遊玩,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往後,每當我對事物不滿而抱怨時,腦海就會浮現那婦人們辛勤知足的笑臉,而我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我們在追求的不就是那簡單的快樂嗎?這真是一趟滿載而歸的旅程。
-
●長篇小說連載歹命人生
「等你們長大再說。」美枝有所顧慮地,「這裡不比家裡,天未亮就必須出門,又要走那麼遠的路;尤其是共匪的砲彈,早也打、晚也打,打個沒完,萬一運氣不好在路上碰到,沒有大人照料,教我怎麼能放心!」 「阿母,共匪的砲彈固然可怕,但古人不是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嗎?只要有阿母的祈福,相信我們會平安無事的。何況我們早已學會了應變,除了能判斷砲聲的遠近外,臥倒後雙手握拳支撐著胸部和翻滾到低窪處,也曾經歷經過。阿母,您儘管放心吧!老天爺會保佑我們的。」婉玉辯解著說。 「好吧,讓你們試試看也好!反正這個擔子遲早要交到你們手上的,除非你們用功讀書,不再踏入『做穡』這個行業,否則的話,為了生活,想跑也跑不掉。這點,似乎也是你們應有的體認。」美枝有感而發地說。 炎陽雖已高掛在天際,微微的山風卻輕輕地吹著他們母子的面龐,儘管這條小路蜿蜒崎嶇,就如同坎坷的人生歲月一樣,但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不管未來的路途有多麼地遙遠難行,他們都必須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地走完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第六章 婉玉賣芋頭賣出了心得,姐弟倆索性把蕃薯也挑到市場賣。做穡人吃怕了蕃薯,生意人卻吃怕了戰備米,蕃薯的最大消費者,幾乎都是生意人。因為島上的戰備米,都是駐軍推陳換新、存放很久的米糧。煮乾飯還好,倘若煮稀飯的話,它會有酸酸澀澀的感覺,因此,有錢的生意人,就買些含有澱粉和糖分的蕃薯,和大米調和,煮成蕃薯稀飯,吃起來有不一樣的口感。 然而,賣蕃薯和賣芋頭卻有不一樣的方式,芋頭的消費群較多,只要沒有種植的人家或駐軍的採買都有買的可能,而蕃薯則較為普遍,種植的面積也較廣,多數農家除了做為主食外,其次級品則餵養家畜或家禽,真正挑到市場賣的並不多。雖然價錢不及芋頭的一半,但能以它換取一點銀兩來改善貧窮的家庭生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項。 婉玉賣的蕃薯,都是經過美枝挑選過的,除了表皮光滑與重量外,還不能有蟲噬或「臭香」的劣質品。甚至挖回來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水」蕃薯煮起來才會鬆、會甜。如此地講究品質,當然他們所賣的產品,勢必會受到顧客的喜愛。尤其每當他們姐弟要出門時,美枝總是千交代、萬交代: 「這些粗俗的農產品,都是我們自家種植的,一旦有人買,除了斤兩要秤足外,價錢也不要跟人家斤斤計較。自己斟酌情形,如果購買的數量多的話,差個五毛一塊的也無所謂。賣到最後,剩點人家挑選過的次級品,只要有人出價願意買,就半賣半送把它賣掉,大家歡喜就好!」 街上的商家都忙於做生意,婉玉並沒有把蕃薯像芋頭一樣,倒在地上讓人挑選,而是和志宏輪流,一個挑著兩小籮筐蕃薯,一個則拿著「吊籃」和「秤仔」,到每家「店頭」兜售。 「頭家,買蕃薯啦!阮的蕃薯已經消水過,絕對無半塊臭香的,若無鬆、無甜毋免錢!」 久而久之,婉玉誠懇的態度,甜美又親切的聲音,加上特別挑選的農產品,已在這個小鎮博得好聲名,更讓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街上的商家,幾乎無人不識這對小姐弟的。 有一天,他們又在騎樓下擺攤賣芋頭,雜貨店頭家突然走到他們身旁,婉玉一怔,以為頭家不讓他們擺,要把他們趕走,想不到頭家竟是那麼和靄又誠懇地對她說: 「小妹,你們姐弟倆不必那麼辛苦,挑著蕃薯四處賣,或在這裡擺攤賣芋頭,乾脆來我店裡幫忙算了。我這裡每天有二十幾個單位的採買在這裡買雜貨,人手實在不夠,經常忙得團團轉。妳可以幫我照單取貨和點貨,妳弟弟可以幫我送貨到採買車上。工作不會太笨重,不過早上要早一點起床,一旦採買車走了、散市了,你們就可以回家。我每月每人給你們二百元,不知你們有沒有這個意願?」
-
●浯江詩選燒烤蕃薯的滋味
寒冷的北風吹響了號角 全身的細胞都武裝起來 一場天九牌決定勝負 今晚的燒酒錢該誰買單 且先放下蕃薯 芋頭 大柴頭升火 慢慢將它煨烤 來 來 來 香 香 香 燒 燒 燒 免客氣 尾牙 蕃薯大家的 這一攤算我請客 免小利
-
陽光‧七月‧彩雲南(之二)──大觀公園‧西山龍門
夜晚的楚雄市,其實是寧靜而舒適的。枝葉扶疏、綠蔭濃密的行人步道上,路面寬暢平坦外,還有陣陣微風迎面而來。楚雄市民,大概睡得較早。我們行經而過的商店,有許多早已大門深鎖,一點兒亮光都沒有。因此,整條大馬路除了我們這些遊客外,只有少數幾處賣宵夜的小販,還有偶而穿梭而過的大、小車輛。 順著寬大的道路,我們一路來到市區中的一處天橋。才登上天橋沒幾步,一陣陣的歌聲、鼓聲,便隱約地在耳畔響起。大伙兒突然滿懷興奮之情,不約而同地加快了前進的腳步。原來,天橋另一頭不遠的地方,有一處佔地不很大的公園綠地,有許多人正熱鬧地在旁邊一小塊空曠地面,唱著歌兒、跳著舞。雖然微弱的燈光,無從看清他們的長相。不過,從服裝及嘹亮的歌聲和舞蹈表演,我們很清楚的了解——這是當地的彝族朋友,正表演著他們拿手的歌唱與舞蹈。 許多人還是情不自禁地,拿起隨身攜帶的相機、攝影機,為寂靜的楚雄夜晚,留下一些美麗、熱鬧的鏡頭。只是,當我們越往人群集中時,感覺身邊的人越看越陌生似的。我望望四周,除了同團的隊友外,好像都沒有如同我們一樣的遊客。「在遙遠的邊地為客,想想還是小心為上。」我心裡這麼想,同隊中有人也覺得身邊的陌生人愈來愈多,必須提早離開,大伙兒便急忙從人群中抽身而出。沒想到,不過才兩、三天的相處,我們居然也同時培養了極大的默契。大陸旅遊,大家共同的理念就是「安全第一」。 再度踏上天橋,「建立友善城市」幾個大紅的簡體字,就高掛在我們行經的橋欄上。想到雲南是大陸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這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數五分之一的楚雄市,種族相處又極為融洽的地方,也許我們真是太多慮了。 繞回原來平坦而涼爽的人行道,寬敞的大馬路上人、車更少了。楚雄寧靜而美麗的夜晚,又在我們四周圍繞。彝族男男女女嘹亮的歌聲,則與我們漸離漸遠。不過才晚上九點左右,街道兩側的商店、住家,似乎全都進入夢鄉了。微風輕拂,涼意無限。走在楚雄寂靜而寬暢的大道,感覺自己就像擁有了整個城市般。可以恣意地任憑心之所向,隨意翱翔。沒有世俗的紛擾,與「萬化冥合」的感覺,這個時候彷彿就在我心深處,逐漸浮現了出來。一股向所未有的舒適,一種毫無羈絆的解脫,似乎真的讓我忘卻了自己和家人,此時此刻是——身在遙遠的邊地異鄉、在遙遠的彩雲之南。 一趟閒適的夜遊,心情是舒坦而愉快的。回飯店後,原本打算早早就寢,為明日的另一個行程養足精神。不想,我們恰巧遇到有人在飯店舉行喜宴。餐後,歌唱的節目幾乎唱到半夜。飯店內,隔音效果相當不好,吵雜的樂聲在寂靜的夜裡,真讓人有徹夜難眠的感覺。好不容易才閉上雙眼,不多久便又被陣陣擾人清夢的歌聲吵醒。看來,這場喜宴真是樂了當地居民,卻苦了遠道而來的我們。 楚雄七月的陽光,一大早依然亮麗奪目。被吵了幾乎一整晚,還好我們的精神沒太大的影響。在楚雄,我們唯一的旅遊景點,是參觀具有彝族特色的——太陽曆廣場。 佔地五百餘畝的太陽曆廣場,位於楚雄龍川江北中山窪,是一個多功能的綜合性文化園,也是一座以「人類與自然」為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園區,以彝族十月太陽曆廣場為主景,周圍六座風格各異的彝家村寨為輔景。園內,主要的參觀景點,有葫蘆海、葫蘆長廊、火把廣場、迎賓廣場等。我們在遊覽車上,經過面積看起來不太大的葫蘆海後,就隨著車子的行駛,直接進入園區內的主景所在地。之後,便在解說員的帶領下,一邊欣賞廣場四周的建築,與遠遠近近的自然美景,一邊了解屬於彝族特有的曆法——古老的十月太陽曆。 陽光,在蔚藍的天空上,散放著耀眼卻柔和的亮光。早晨的太陽曆廣場,空氣一片清新宜人。為我們做介紹的解說員,是一位彝族的阿詩瑪。年輕開朗的阿詩瑪,一身豔麗多彩的彝族裝扮——紅、黃、藍、白、綠、橘、黑,如美麗的七彩拼圖,組成獨具民族特色的服飾。她那嘹亮高亢的聲調,與一口可愛的「彝族國語」,最是讓人印象深刻。首先,我們在四周一小段林木繁茂的紅磚石階上,一邊慢慢的向上攀登、一邊悠閒的走走看看,一路朝著太陽曆廣場的方向前進。 紅磚階梯中段處,右邊有一小塊介紹太陽曆的解說牌,就在綠意盎然的樹叢旁。阿詩瑪指著上面的文字告訴我們,彝族十月太陽曆,是源於遠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它是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羌戎氏族部落的虎圖騰的名號。至今,這個歷經了萬年以上的曆法,仍由其後裔之一的「彝族」所延續。從上面記載的文字,可以了解這個古老的彝族十月太陽曆,是將一年分五季,即「銅、木、水、火、土」。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十個月,終了另加五天的「過年日」。每隔三年,第四年的過年日是六天。如此,平均每年是365.25天。 十月太陽曆,也叫「十獸曆」。我們在解說牌上,同時看到了代表十月的各種獸類。從一月到十月,依序是:黑虎、水獺、鱷魚、蟒蛇、穿山甲、麂子、岩羊、猿猴、黑豹、四腳蛇。阿詩瑪特別強調,這個彝族的曆法,根據北斗、太陽來定冬夏、明寒暑,一年內各季節劃分得十分精準。因此,有些民俗研究者,將這種「整齊、準確、簡明、易記」的彝曆,又稱譽為「文明的十月太陽曆」。據研究,這個彝族先民所創造的精湛曆法,季節居然準確到一天都不差,真是令我們頗感驚訝。 當我們登上第一階段,為數五、六十階的紅磚階梯後,走到了紅磚石階的盡頭,就是太陽曆廣場了。如護城河的小河溝,圍繞著整座莊嚴宏偉的太陽曆廣場。清澈的水流,映著河溝上的幾處白色拱橋,與旁邊幾尊白色的動物石雕,相映成趣。遠處,幾朵白雲在藍天上輕飄,與紅磚道上的兩旁綠樹,譜成一幅寧靜而迷人的大自然美景。 鮮花群樹圍繞中的太陽曆廣場,中間一大片紅磚色牆面,配上層層白色欄杆的巨大圓形建築,高高矗立在蔚藍的天空中,顯得既雄偉又莊嚴神聖。代表彝族的虎圖騰,在這裡好像化身為一處大型的藝術雕刻。我們在正中央的紅磚浮雕前,看到了攀躍在大圓球上的一隻大黑虎。精細的雕工,將黑虎仰視天空、張口怒吼的威武氣勢,展露無遺。我們站在紅磚道上,仰望眼前高高矗立在豔陽下的太陽曆廣場,宛如城牆般高聳而雄偉的紅磚牆上,一大片精美的浮雕再度吸引眾人的聚焦。這些形象清新、美麗的藝術紅磚牆,是雲南的少數民族運用各種浮雕、塑像的表現形式,將彝族人民的圖騰崇拜、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和豐富多樣的民風民俗,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據估計,整座太陽曆廣場浮雕群,有七千多的人物浮雕、一千八百多隻動物浮雕,是雲南最大的藝術浮雕群。 佔地寬廣的太陽曆廣場,其實是一座高達三層的圓形雕塑廣場。第一層是展覽廳、報告廳,第二層是歌舞表演廳、休閒廳,第三層就是十月太陽曆雕塑廣場。因此,要登上最高的一層,必須再爬上好幾十階的階梯。 不過,一想到登高望遠,美麗的景色就可以一覽無遺,每個人的腳力,突然像增加了不少神力似的,居然無視於眼前一階比一階高的階梯。等大伙兒登上最高一層時,眾人的視野突豁然開朗了起來。眼睛,更是為之一亮。原來,太陽曆廣場寬廣的頂層,有十根高低不等、粗細不一的神柱。每一根神柱都有著不同的意義與代表。阿詩瑪用她那可愛的「彝族國語」告訴們,這是按照古代彝族先民——「立竿測日影」觀測太陽運動定季節的原理而建造的。我們隨著阿詩瑪的介紹,一起圍繞著這些紅磚色、高高聳立眼前的巨大神柱,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從祖先神柱、天神柱、火神柱、羊神柱、鷹神柱,繞到龍神柱、葫蘆神柱、竹神柱、太陽神柱、虎神柱等。一方面欣賞神柱上面,各種各具意義的圖騰浮雕藝術,一方面更以一顆不亞於彝族人的虔誠之心,瞻仰這些代表彝族先民所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我們在每一根大小不等、高低不齊的紅磚色神柱前,細細觀看。同時,把代表彝族各種不同意義的圖騰浮雕,用相機留下了歷史的記錄。其間,位居中央、也是最高的一根神柱,最為特別。因為,神柱頂端有一個巨大圓球,是由三位彝族少女雙手所撐起。球的表層,清楚可見一排銅製的火型浮雕。火,正是彝族人的崇拜物。紅磚色的巨大神柱,與上面迎著朝陽、閃爍著一身亮光的少女雕像,及高高撐起的巨大圓球,在蔚藍的晴空下、在四周一片寬闊的大地中,出奇的讓人有神聖、莊嚴與敬畏的感覺。 阿詩瑪耐心地,為我們一一介紹。之後,她又興致高昂地,教大家跳起彝族的舞蹈。由於舞步簡單,許多人居然都高興地跳動了起來。於是,在阿詩瑪的帶動唱下,大伙兒的爽朗的笑聲,交織著阿詩瑪嘹亮的歌聲,一起洋溢在寬闊的太陽曆廣場上。晴朗的天空下,亮麗的嬌陽在晨光中,散放著柔和而溫馨的清光。遼闊的大自然,在四周圍繞著。突然,一股莫名的感動、一種前所未有的特殊感覺,襲上心頭。沒想到,在這遙遠的邊地,我們彷彿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快樂族,拋開了凡俗的種種紛擾,在這個一時被世人遺忘的天地裡,手舞足蹈地感受著——「天地與我同在」、「自然與我為伍」的悠閒與自適。 微風陣陣,輕輕從四面八方吹了過來。當我們居高臨下,俯視整個文化園區時,遠近景物真是「尺寸千里」,盡在我們的衽席之下。入園時經過的葫蘆海,這個時候就像是一處小小的葫蘆狀小湖泊,靜靜地臥躺在的綠樹叢林中。遼闊大地,四周一處處的彝族村寨,也清楚地在眼前。可惜的是,涼意宜人的微風中,居然帶有些許燃燒垃圾的味道,令人頗有美中不足的遺憾。 離開太陽曆廣場,我們也和楚雄暫時揮手告別。下面,便又是一段漫長的旅程。由於阿詩瑪李不帶下面的行程,後面的景點便由美麗領隊權充導遊。楚雄之後,整整經過兩個小時以上的車程,才慢慢進入點蒼山下、一片平疇綠野的美麗城市——大理。 (四之四)
-
●北樓詩抄樹自語──荒屋系列之一
我原在僻遠的山野 種子被不經意的的鳥兒啄食 牠隨意的拉一把屎尿 在厝頂的裂縫,在牆堵的間隙 就這樣 我被帶進村莊 此後 我吸收了日月精華 軀體一眠大一寸的往上伸展 根盤也日復一日的往下鑽探 幾度風雨後 嘿 我的 綠葉可就要覆蓋整座屋宇 鬚根更是盤據了整個廳堂 在這 樑摧屋毀 殘垣斷壁 的新天地裡 我成日撐起灰綠的傘蓋 又是招朋引伴 又是呼風喚雨 把新居裝扮得如同山野
-
絲瓜
銀行與地政測量局緊鄰的圍籬內,荒蕪土地占滿凌亂野草,草芒夾鎖的下水道長年乾涸,只有在雨季來臨,才會充滿溼意的水流潺潺。平日,貓狗輪流於此休憩,總為一襲陽光刺繡的金縷衣爭鬥不止。圍籬上的雀鳥捨藍天裡溫暖棉雲,相互競足,逐不出個所以然,便吱吱喳喳吵不停。 秋來,風還在酷暑裡打滾,慵懶金烏便賴窩西邊,伸不直腰;吐著長長蛇信的瓜藤早已翻過圍籬,攀上鐵皮遮雨棚納涼。這不曾人工施肥的貧瘠土地,卻在貓狗雀鳥的自然堆肥下美沃,臥一株特殊絲瓜,從圍籬騰空五尺,迅速落腳並茁壯。絲瓜觸鬚以日進一尺之勢,在微雨迷濛中漫佈開來,散灑的綠色爪印牢牢抓越所經之處;碩大葉片,青翠抖擻,鮮黃花瓣處處綻放;踐踏在金屬皮上的鐵蹄,濺不出火花,卻繁茂如夏。 不消數日,蟻群攀行於蕊心之間,紅色細鍊鎖幾許衰萎花朵。無意傳種而出的幾條嫩綠瓜實,零落橫躺,沐北風,浴秋雨,飲漲纖細身子,瞬間豐腴。人說秋瓜性寒,宜加嫩薑烹煮。望著這一條條生鮮美食,心在期待中澎脹,哪怕是蒂頭催黃,捨不得的掛念在收成與等候間徘徊。偶來兩隻野鴿凌空驟降,踩住藤莖顧盼自啄,啄不出所為何來?頑駑北風遂趁機推擺葉片,掌幾下誘人肥臀,嚇得鴿子振翅,掠影而去。 等待成熟的日子,得失在拿捏不定的心理。為一條碩大果實付出寶貴時間,換來大而不實、絲韌如繩,無法咀嚼下嚥的怪玩意兒。或該是沃土的緣故,新生瓜果,又一條條嫩綠綠地掛滿棚頂;失望後的希望再現,讓人倍加珍惜,於是時時守盼之情,猶如時鐘裡的布榖鳥,定時在窗口探頭。 希望畢竟只是希望,未曾實現的利得,幾曾握實在手中。不知何人多事,在年終大掃除時,將它及旁生雜草連根刨起;無根的花葉,垂首,嘆氣搖擺在看不到的未來。殘留的莖,攔腰飄掠在半空,兩三處自力茁壯的嫩葉勉力掙起門面,鮮黃色花片猶招搖身形,緊含著曾經留下的水分及養料,日子停留在須臾的假象裡;活力已無,失去根的東西,連結不了明天;咶噪不休的麻雀,三三兩兩踩跺在上頭,遍尋不出所以然,又彼此嚷嚷看到的真相,徵象在滿地衰敗中,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