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巨無霸」百香果
報紙上登出台灣果農種出「巨無霸」百香果的新聞,一顆果實竟重達六台斤,令人嘖嘖稱奇。 眼見為憑。年初往宜蘭三星一遊,在安農溪畔就看到一模一樣的百香果,吸引住我的眼球。 當時以為看到的是木瓜,翠綠的外皮,形如木瓜,但好奇為何不是長在樹上?後來看到果園主人掛的牌子,大大地寫著「香蜜百香果」,雖覺不可思議但無可質疑。也許是「好奇寶寶」太多,果園主人還在旁邊種了「標準版」的百香果,兩相對照,一目了然。 台灣水果揚名國際,除了「秀外慧中」的好品質,還有不斷創新的栽培技術,好像種子在台灣走一回,就像經歷了太空旅行,總有驚人的表現。 寶島台灣,「果」然名副其實。
-
深情花東
我在台東.鹿鳴呦呦 有一年我在東河的農場住了一星期。 東河農場曾是種桑養蠶的農場,轉型後經營旅宿。位處台23線的中間點。 我每天開著車進出台23線,經小馬隧道前往台11線的濱海公路,去采風悠遊,看海聽浪,聽人說故事。有時咖啡屋坐著就去掉大半天時光,什麼事也沒做,就又經小馬隧道回到農莊的居所。 投宿的第一個晚上,半夜聽到呦呦呦的叫喚聲,遠遠近近,此起彼落相互呼應。 睡眠向來不好,很晚才睡下,剛要閤眼就聽到呦呦聲,很單調,有的低沈沙啞有的拔高尖銳,呦呦呦吵了一夜。思前想後想不出這是什麼動物的叫聲,隔日一問才知是山羌求偶。 山羌,我把牠當鹿了,是近親。呦呦呦,晴天時叫一整夜,吵得我幾天睡不好。 天陰、下雨,呦呦聲消失了,換成呱呱呱。一隻老青蛙帶著兩隻小青蛙,呱呱呱,一陣一陣應答了一整夜。聲音很近,就在窗下,想必排水溝的涵洞就是牠們的家了。 天天被呦呦呦呱呱呱輪番鬧著,睡眠嚴重不足的我只好晚睡晚起。醒來仍然穿過小馬隧道到海濱去。或遠征到成功、三仙台、長濱,然後趕在天黑之前回來。 有時不經小馬隧道,特地繞到泰源幽谷,為的是看那幾張椅子。那是用鐵條和白水泥形塑成各種形狀的座椅原型,再貼上彩色瓷磚,既是藝術創作,也是實用的椅子。我常常坐一會兒,再到泰源部落轉一圈,然後心滿意足的回農莊。 這時夜幕已經落下,是晚餐時分了。 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沒有呦呦呦,也沒有呱呱呱,只有蟲聲唧唧復唧唧,催我入眠。 我在台東,天氣晴。 長濱巡田水 一路前行,從加路蘭到長濱,就已到台東花蓮的縣界了。 站在「加走灣」(長濱舊名)的瞭望台遠眺,海天一色,萬里晴藍,遠方的三仙台清晰可見,可以感覺空氣的透明澄淨沒有一絲污染,還彷彿有著幽微的香氣,海洋的氣息。 前年在這個路口有一台咖啡車,是個勤懇有禮的長濱青年,原在上海的公司任職,因為父母年老需要照顧,就毅然辭職返鄉。東部偏鄉謀職不易,就先組個咖啡車吧,他家種有一些咖啡樹,豆子自己烘焙,目標是有一天能開個小小咖啡店。 攤車旁邊擺了兩張藤椅,他的父母坐在那裡,看著兒子煮咖啡,看著客人喝咖啡,看著人來車往。微笑不多語,想必心是安祥幸福的。 我點了海鹽咖啡,在地的豆子,在地的傳統柴燒海鹽。 煮咖啡的時候,他不時會回過頭和父母說兩句話。這樣子把父母帶在身邊,緊緊相繫,這情景讓我淚濕。 這次來沒看到他的咖啡車,希望等一下到長濱巡田水能有驚喜的巧遇。 輸入「忠勇村金剛大道」,Papago導航竟然帶著我在阡陌田埂間團團轉,越走越荒僻,越走越無人煙,有點忐忑心慌。重新下指令「金剛大道」,才漸漸的走出迷魂陣。但是這樣的迷航也是挺不錯的,把長濱的田水巡了一大半,千迴百轉繞出來時,眼前就是金剛大道了。 禾苗新插,禾風蕩蕩,梯田高低錯落有致。沒有電線桿,沒有礙眼的建築,放眼望去一片水嫰清華。筆直的金剛大道由近而遠通向天邊,彷彿是通往幸福的天堂路。 是春天,田埂上紅的白的紫的野花到處開著,像繡著花邊鋪著織錦,大地一片絢麗。這情景讓我想起安曇野,日本長野縣北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一個美麗村莊。五月安曇野田水泱泱,也是這樣的景色。 安曇野被稱為日本最富藝術人文氣息的村莊,有著全國密度最高的藝術館美術館,特別多的是繪本美術館。走完立山黑部下山來,在安曇野徜徉幾日,每天就是看山看水看綠野田疇,騎著單車御風而行。或整天泡在博物館繪本館的書香咖啡香裡,那真是生命裡最美好的歇息和享受。 長濱和安曇野有著極相似的氣質,人與景都美麗。 現在的長濱,在山崖在水湄,偶可發現極有特色的小店,小小的咖啡館,小小的餐室,小小的藝術工作平台,藝術家進駐,年輕人返鄉,充滿著青春的熱情和生命力。有他們,我覺得長濱會長長久久,一直美麗下去! 長濱,美麗的山水之鄉。
-
硓(石古)石牆
農曆春節的腳步,有兩種氣候,對於澎湖人最有感。一是立春後的雨水,是耕種,是一年之計在於春。 另一是濃霧,元宵節前的霧,是一年中最濃,密度最頻仍的;尤其是晚間的霧鎖馬公港,讓人聯想到倫敦偵探小說的場景。確實發生了什麼,但連目擊者都不確定了!確實聽到了槍響,但會不會是自己的幻聽,那多問幾次,都如亙古的沈默。 友人傳來一張種花生的照片,我注意到那田地旁一條長長的石片堆作的牆,一大段的高低落差,該是颱風過後的傾倒;也不像,因倒了的老古石牆是可撿起再砌合互卡,又成堅定。那該是地主撿來海邊岩石碎片,硬是做成一道楚河漢界;是怕來日,後代子孫吃了虧,在漫煙雜草叢生後;這田硬生生的,被隔鄰給蠶食耕作了一大部份。 常在澎湖的田野中,看到老古石牆砌得美,灰色的珊瑚礁穿插於土色大地中,和諧於藍天,含蓄於草色翠微碧波中。可我小時見到的牆,都是傾圮的,或斷裂的,高矮落差中,常有人跳躍,翻跨過;操短路,走捷徑,倒也別有一番豪邁與韻致。我們或許都喜慣,也愛看那有序筆直的排排老牆;經久歷時的百年屹立。但很少去探究這牆經過了多少次的重砌;或被便宜行事的,攪和著水泥,扶上過幾次的「補強/牆」。破壞了視覺,也沒留下讓風,可切穿過的細小縫口。 海島固定幾年一次的強颱來襲時,整座牆,應聲全倒。 那時無法耕作,也沒錢請老師傅重砌;只得把田裏的■■石一牛車,一牛車的裝滿,載到到海邊。 那沿著柏油路,跟著牛車,像是走到天涯海角;又卸下珊瑚礁,破碎,傷心又悲壯~我已將你回歸! 不捨,那是先人砌砌琢磨,留下的手跡;是栽種瓜果幼苗,「濟弱扶傾」,遮風庇蔭良田必備的老牆。 那旱田專有的澎湖人,情深意砌,鮮明印刻的一「區」一「區」,霸氣拼搏的海邊喟口;只為留給後代子子孫孫,清楚明白,立判分明的界與圍。
-
送別軍中同袍沛峰
2021年4月2日,清明連假的首日,我與師友在台北士林進行田野調查,中午在店內吃水餃時,聽聞有一列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發生重大事故,有數十人死傷,正在搶救中,心情不免一沉。晚上回家後,在新聞見到列車的助理司機員姓名,感到有些熟悉,想起一位軍中同袍,該不會是他吧?我瀏覽沛峰的臉書,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更新近況,沒多久,他的朋友開始留言詢問狀況,遺憾的是,後來確認在這次事故不幸罹難的,是我認識的沛峰。 那幾天的新聞報導,都是這場傷亡慘重的台鐵事故。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初步調查結果出爐,司機員到最後四秒仍用盡生命捍衛乘客安全,緊急拉剎車、鳴笛,盡忠職守到最後一刻,「司機該做的都有到位」,因此立委提案通過,將司機袁淳修和助理司機員江沛峰入祀忠烈祠。 4月9日,總統蔡英文及交通部長林佳龍來到新北市樹林區的耶穌聖心堂,向沛峰的家屬慰問致意。隔天,我參加了耶穌聖心堂舉行沛峰的追思彌撒,在會場看到沛峰的紀念影片,有他從小到大的人生各階段照片,然而軍中照片只有一張,就是入伍的全連大合照,當過兵的朋友知道那一張照片通常很醜,可惜軍中有管制,很難留下什麼照片。 當年下部隊後,我與沛峰同在裝甲部隊服役。戰鬥部隊的任務繁重,這樣的環境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本性,在全連弟兄之中,我對沛峰的印象很好,因為他的個性老實木訥,做事認真負責,對於上級交付的命令總會盡力達成,不會混水摸魚。退伍後,我與他透過臉書重新取得聯絡,沛峰傳訊息說:「現在是大學復學生,過的很忙碌,電機系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最近過得不錯,有得吃,有得住,有家人,有朋友,也有生命!」他還開玩笑說:「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太樂觀?」本來想找他見面吃飯之類,不過那時候大家都忙,不了了之。我們以為人生很漫長,以後還有機會,沒想到再見面是這個場合。 到了公祭的時候,致祭單位不少,有民意代表、台鐵長官與工會、地方社團、同學友人等隊伍。公祭到了最後,我把握機會走去向沛峰的父母說:「我是他以前的排長,他當年在軍中的表現很好,對他印象深刻,所以特地來送他最後一程。」希望沛峰父母能感受到,他們的兒子做人成功,即使我們都退伍很久了,也沒有忘記他。
-
平安是福
已經不太記得這波疫情起於何時,重點是它會終於何時也無從得知,但它著實對我們的日常產生極大的影響。 近日看到馬來西亞又「封城」的消息,突然興起透過臉書問候遠方親人的念頭,留了幾個字「這波疫情…願大家都平安」,不久,住馬來西亞,在新加坡工作的表弟吐露了心聲「希望疫情趕快過去」,他已一年多沒回家了,回家,對部份人來說卻是條漫漫長路。 反觀國內疫情,也好長一陣子不見好轉,每天下午二時,幾個數字代表的意義讓人心糾結,而不只是「本土」、校正回歸、死亡等數字表面的意涵而已。 我們也已來到:三級警戒、實名制、停課再停課、防疫照顧假、線上教學、線上視訊會議、居家辦公、航班減到個位數、餐飲全部得外帶,還有機場的快篩,當一個一個的縣市傳出確診個案,然後同為離島的連江、澎湖也淪陷了,我們更得謹慎從事,唯有人人都先保護好自己,整個金門島才可能安全。 是的,同島一命,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從目己、家人做起,勤洗手、戴口罩、少移動,尤其在海的另一方的親友,不管在對岸還是臺灣,可能暫時的別離換來彼此的平安,那麼為大局設想是應當的,你我相互提醒,期望親人早日可以團聚,疫情減緩與結束。 守住這一塊淨土,人人平安才是福啊!
-
給918的畢業祝福
你們是一群聰明有主見、活潑有創意的好學生,恭喜你們經過三年的學習與成長,從青澀的小學生蛻變為成熟的高中生,老師相信你們今後也會秉持著開墾918大圳和耕耘番茄園的精神,繼續充滿活力地朝著夢想前進,開創亮麗充實的精采人生,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老師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深深地祝福你們,隨時準備給予你們熱烈的掌聲! 因為疫情的打亂,九年級會考後安排的隔宿露營、戶外教學等全部取消,甚至連畢業典禮都沒有,僅由學務處邀請九年級導師們各寫一段文字給自己班級畢業生,統整剪輯為影片,在畢業當天公布於學校網站首頁,以傳達老師們對學生的祝福。當時居家辦公的我,從電子信箱收到這項委託,這個班級三年來的種種,一一浮現在腦海。 在我十五年的教學生涯中,今年即將畢業的918班是數一數二優秀的班級,不但學業成績呱呱叫,體育競賽也屢創佳績,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多少人考上第一志願,或是大隊接力得到第幾名,反而是九年級教室後走廊的花圃。 在他們七、八年級的時候,對教室走廊旁的花圃並沒有多大興趣,負責澆水的同學還時常忘記,需要一再提醒,至於其中的綠蘿是欣欣向榮還是奄奄一息,並沒多少人注意。不過升上九年級、搬到918教室後,也許因為九年級的活動少、考試多、壓力大,學生們竟對後走廊的花圃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很可能也是他們最佳紓壓的場域。 剛搬來這間教室時,後走廊花圃中雜草叢生,同學們將雜草除去、土壤翻鬆後,也許覺得挖土的感覺非常療癒,每節下課便三五成群地聚在花圃邊一面聊天、一面東挖西挖,日積月累,竟成了有模有樣的「水利工程」--將花圃中的土壤集中堆高為一個又一個的小花臺,上方插枝種植綠油油的薜荔,四周挖掘溝渠,以水桶盛水從左方倒下,水流便順著渠道流過、滋養著一方一方的花台,他們還將生活科技課勞作剩下的木板組合起來,上書「918大圳」,整體看來頗有鄉村田園風的庭園造景,和自然主義裝置藝術的味道,幾乎全班同學都輪流參與、關心著這道工程,陸續完成了兩個漂亮的小花臺、第三個花臺完成了七八成、第四個也粗具規模,他們還在班會中熱烈討論著後續的規劃,可惜由於當時校園中多數的花圃都是無政府的雜亂狀態,基於整體景觀的考量,一天早上,全校所有花圃都被剷成一模一樣光禿禿的土壤,又過幾天,全都種植了一整排一模一樣碧綠修長的薜荔,看起來是整齊劃一,但918大圳的計畫就只好胎死腹中了。 工友經常巡視所有花圃,看到非薜荔的雜草便予以拔除。但本班花圃的左側,由於幾位同學將營養午餐中玉女小番茄的種子埋下,不久竟發芽成株,由於剛開始生得和薜荔相似,躲過了工友的「查緝」,而同學們早就發現了,日日澆水、悉心呵護著它們的成長,等到長成了一望即知「非薜荔」的「異類」,已經相當茂盛,甚至有些青綠圓小的果實躲在葉片下了。拔雜草的工友幾次經過本班花圃,面有難色地徘徊幾番,像是不知是否該拔除的樣子。後來總算放過了,同學們得以放心大膽地經營番茄園。番茄越長越繁盛,從左側不斷往右蔓延,幾乎佔據了一半的花圃;枝條太長太重了、東倒西歪,同學們七手八腳找來免洗筷或連接黏貼起來的吸管來撐著。綠小的果實漸漸長大轉紅了,太熟的甚至掉在土壤上。自此每隔幾天,同學們就要當快樂小園丁,笑吟吟地採摘、清洗、裝盒,大家一起享用豐收的果實! 如今學生即將畢業,不知這方花圃在學弟妹手中,將會是什麼風景?無論如何,創意十足的918大圳和生機蓬勃的番茄園,將永遠留在918的師生心中,這群能以適當方式紓解壓力、懂得團隊合作、思考方式跳脫框架的年輕學子,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我深信且祝福。
-
為刺槍術傳承留下參考座標而努力
刺槍術是我長年眷戀軍旅的主因。退伍之後,請容我這樣說,更覺此後再難有人為它「以身相許」,我乃下定決心「從一而終」為它死生以之。 刺槍術是戰技,冷兵還在戰場上發燒之際,當然是軍隊教戰的重點之一,沙場征戰的能人自然不少;即使到了冷兵漸涼時代,餘緒猶存,標竿仍於各地矗立。尤其是軍隊臥虎藏龍,身心條件俱佳、勤勉好學之人更是多見,只要有良師益友指導鼓勵加上榮譽使命冠冕加持,何愁刺槍術不能更臻高妙! 在我擔任刺槍術主課教官時,屢屢發現可造之材;在競賽的刺激下,更見好手如雲。即使於退伍四處開班行槍之際,也在為期不長的授課中,不乏遇到稍加點撥就能突飛猛進的待造之秀。不論是刺槍術風起雲湧、處處聞殺聲、殺聲且震天的從前,或各處殺聲皆寂寞,只存一隅保種留根的後來,我都希望許多軍人基於戰鬥可能之需要與職責之所在,為自己鍛鍊戰技、也為刺槍術多做耕耘,甚至不為什麼,只因志趣而身體力行且孜孜不倦。 退伍十二年了,刺槍術愈見消沉,雖有星火點點卻不足以燎原,但我仍然堅信不疑:只要有軍隊,就會有刺槍;只要有燈火,必有人向明亮之處走去;只要持續燃起薪火,總有不忘添柴薪傳承的接棒人。這個盼望,我也相信必將到來。 在寂寞的道路上,我不孤獨,因為有不少師長好友一再支持鼓勵加持。走在少人行走的路徑上,我反而更能專注自在的潛修,日日不忘練槍,平時除了經常為刺槍術請命與發聲之外,也在許多有心人的催促、協助下,完成《軍民通用刺槍術教材》、《槍術入門之道:活學活練活用》的編撰與發行。如今,更是突發奇想自拍影片,雖然不具專業技能,只能片段而零碎,倒也能為刺槍術留下數十年苦修的身影。 十餘本《志工手札系列》裡,有不少我為刺槍術請命發聲的紀錄;前述兩本書則是希望能提供部隊或有志者參考之用。至於自拍影片,更盼能以動態的畫面為書佐證,彌補文字、照片描繪之不足。 退伍的生活,反而有更多時間、更加專注的習練與思索,每天無論陰晴風雨,必定以完成修練的功課為重點,再加以盤點思緒寫心得,或錄下一段段動作。凡此,無關休戚、榮辱、成敗、利害,這是我為刺槍術志業奉獻生命的「黃金歲月」,雖然好不辛苦,但我樂在其中,「歡喜做,甘願受」正是我的心情的寫照。
-
窮緊張也沒甚麼不好
我個性緊張,容易操煩。深究我為甚麼那麼容易緊張?其實,多半是因自己生性謹慎,又求好心切的個性所造成的。 以前,總認為:緊張、易操煩是我個性上的劣勢。但年過半百後,我領悟到:任何事情皆有好與壞兩面影響,人格特質亦具有雙面刃效應。闢如從以前到現在,我為了降低易緊張所帶來不好的影響,凡事我皆以提早規劃做為因應。 以讀書而言,從小我就養成每日預習、複習功課的習慣。所以,在考試日期之前,我早已熟讀考試內容。當考前,同學正臨時抱佛腳時,我卻老神在在,從容不迫的應試,反而一點也不緊張。 此外,像退休這事,我在私校任教,因知覺私立學校的退撫機制,不像公立學校的完備,便未雨綢繆,及早規劃及進行個人的儲蓄、保險、退休安養等財務措施。自立自強果然很實在,讓我不必太擔心退休後的生活花費。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是我克服個性上容易緊張、扭轉易操煩的招數。但是,人生多變,有時計劃真的趕不上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我也調整觀念、學習放下事事皆求好的心態,不要太為難自己。 整體而言,因應窮緊張換來我從小到大,學業成績優秀,及目前財務上的自由穩當。心態上的調整改變,也讓我懂得要放鬆,心情亦愈來愈輕鬆。所以,因年輕時緊張的個性,養成我先苦後樂的做事態度,老來適時放鬆,人生況味也倒吃甘蔗。想想窮緊張也沒甚麼不好。
-
暮春の櫻
春分之日,還有緋櫻可觀,且無須驅車遠足,就在所居鬧區的一隅,頗感驚喜。時已暮春,這向晚之櫻姍姍,實屬「疫」外的小確幸。 這是季節變奏曲的尾音,櫻之華在雨水來臨之際依然翩翩回眸,顯見春天的吶喊還沒有結束。 老舍先生曾藉櫻花盛開賦詩贈與日本友人:「十杯清酒千般意,筆墨相期流錦霞。」果然大家風範,一片冰心寄情於花,應了:但見櫻花開,令人思往事。
-
迷失的春風
天未亮我的心是茫然 為何如此的無可奈何 都說情深不要說抱歉 為何如此的情深意重 多少年的人海漂流著 想要日夜有妳的陪伴 分隔兩地的愛恨情仇 只要簡單的幸福快樂 難道非得要生離死別 才知道誰是妳的最愛 明明白白就是我愛你 千山萬水要跟你一起 愁容滿面是因為在意 千言萬語是我的真情 孤獨浪子回頭的記憶 難道你無法體會濃情 已經多久的情不自禁 難道你總是漠不關心 永遠會不會只是傳奇 故事的結局誰來決定 我們的緣分會不會是結束 無怨無悔的等待 我們的未來是不是有結果 無法形容的天真 海誓山盟是不是天長地久 回頭一看是無言 為何我的愛情是夢幻泡影 回憶是妳的溫柔 躲不過妳的柔情似水 深深的愛著你說永遠 逃不開妳的堅固柔情 濃濃的我想你到永恆 想要忘記又無法做到 前生的糾纏今生來還 想要放棄又於心不忍 到底妳我是不是戀人 請你告訴我誰是真心一輩子的愛無法自拔 請你想想我無怨無悔一輩子的情不會從頭
-
「療傷止痛」廿七帖
11.有時候甚至是明知道愛錯人,卻還是奮不顧身的愛下去,只為了給對方一次完美的回憶,或是給自己一個完美的回憶。為了未來一個虛幻的東西,可以犧牲眼前的一切。有沒有一個折衷的辦法,在創造未來的回憶同時,也兼顧當下的快樂?因為,回憶未必會發生,而當下,總是立刻兌現。 12.傷害也是愛的一部分。似乎這句話很難下嚥,但你要不要試著咀嚼一下?愛情中深刻的感覺,往往是從傷害中來。因為每一次的傷害,都是獨特的。而愛情中的快樂,似乎都很熟悉。活著,不就是要追求獨特的經驗嗎?當愛情結束,要求雙方態度優雅,互道祝福,似乎是苛求,所謂「好聚好散」,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下,彷彿只要不大打出手、惡言相向,就勉強能算得上是「好聚好散」了。分手了就分手了,頂多不要變成仇人就好,做什麼好朋友?情何以堪?誰說「長痛不如短痛」?如果可以選擇,寧願長痛而不要短痛,也許拉長了痛苦的時間,會因為漸漸麻痺而忘了痛苦的感覺。 13.當冷熱交會,會流淚的永遠是熱的那一方,你愛的人以相同程度愛回你,這是愛情課題裡面最難的一門學問。不管是男人或女人,會不會到了一個年紀,或經歷過某些挫敗後,就再也不能興高采烈的去愛?衝動沒有了,只剩下揣測、計算、評估、旁敲側擊。愛情本來是工藝課,現在變成數學題。 14.我們的心完整嗎?能像一座獨立的島嶼可以讓漂流的魯賓遜安住下來?當我們陷落的時候,當逆境排山倒海而來的時候,我們是受陷在負面的情境中,掙扎痛苦;還是願意勇敢地站起來,將念頭轉向光明,然後停止嘆息,敞開來,迎接著,也許是一場悲劇,也許是美好的未來。如果你願意給自己每天五分鐘的幸福時間,給自己一點感動,將幸福的標準放低些,不要太貪求,那麼,一個陌生的微笑,一首動人的歌,一段祝福的想念,都可以成為你幸福的理由。有一百個理由可以讓你憂鬱厭世,而這一百個理由的反面,是不是也有另外一百個可以讓你樂觀下去的理由?所以無論如何,請你,一定要幸福。幸福是怎樣來的?很多人的想法須再斟酌;幸福不是因為自我滿足的事物,而是懷有可敬的目標在努力……,幸福之門關閉的另一邊,會打開另一邊;但是我們往往佇候關閉的門前太久,看不到早已為我們打開的。 15.我們要在有麻煩時還能享受人生,要在曖昧的狀態下還願意愛別人。一段感情能結束在一件美好的事物上,是福氣。很多戀人,連最後一個美好回憶都數不出來。 16.愛不完全是快樂,愛也有焦慮、空虛、奉獻、和割捨,所以有人愛過幾次,就不敢愛了。失望太多,不敢再期待。 17.如此難得,何必因為那偶爾憶起的思念,破壞那一刻的回憶?想念一個人,不一定要看見他的模樣,不一定要聽到他的聲音,因為兩人在一起後,也許又是另一回事。不要說我太愛幻想,但想像中的一切,往往比現實再美好一些;想念中的那個人,也比真的他再溫暖一點。或許思念好像非常遙遠,但是卻偏偏比現實更親近一點。思念很近,電話線的那一頭,卻好像很遠,還是不打電話比較好。 18.愛情不在的那一刻,或許失意且悲傷,或許心痛,但我們仍毅然決然、彼此都很灑脫,就算只是堅強的偽裝,但那至少很漂亮吧! 19.等待愛情來臨之前的空窗期,應該好好打理自己,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也請記得:人生中,有些事情,不是盡一切力量去努力,就一定會心想事成的。.願意等待,是一種美德,時間,不一定會給出答案,它要我們自己去覺悟。 20.忘不掉有什麼關係?那就記得吧。人生是累積的,為什麼要把過去的痛苦忘得一乾二淨才能重新開始快樂呢?何苦這樣勉強自己?就帶著舊回憶去創造新回憶吧。就帶著一點點過去的酸楚,來品嘗未來人生的甜美唄。 21.生命不能彩排,愛情也無法重來。人的一生,不一定會出現與你攜手共度一輩子的人,但若不同的階段都能有個人陪伴著你,似乎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啊。 22.失去,也是一種篤定。就算擁有的時光,是那麼短暫,能夠無怨無悔的為一個人付出,就是幸福。如果說愛情的蒼涼是一種宿命,也許會比較自在。 23.世間上,最美的愛戀,是為一個人付出時的勇敢。即使因此被傷得體無完膚,也無悔無怨。 24.快刀斬亂麻,並非適用於每個人的處事風格。有些愛情的品種,只是用漸漸凋零。既然愛過,就不要在乎多花那一點時間--不是被動的等待對方回心轉意,而是主動地讓自己死心。這個覺醒的過程,也許漫長,卻讓自己變得十分冷靜,不會再為了一個不值得繼續愛下去的人痛苦傷心。天下最大的傷悲,並不是失去一個不愛你的人。不要再苦苦逼迫對方留下來,也不必追問任何不愛的理由,當對方執意分手,就讓愛隨風而逝。她得到她想要的,而你也得到了自由。也許,她會後悔,但你不必對她的決定負責;而你,卻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啊!所有不幸福的人生,都是被自己耽誤的。 25.戀情的保養品,也就是回憶。當回憶過去某段戀情時,想得比較多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結果只有一個,但過程多采多姿。結果未必盡如人意,但過程總是美好的。特別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果的銳利慢慢模糊,而過程的美好卻日漸清楚。時間是寬厚的,它總是修掉生命中不順的稜角,最後在美好的事物上聚焦。情人變心之後,把過去的誓言,拿來重複一遍又一遍,並不能挽回什麼,既無法破壞對方和新歡之間的感情,也難以令其對舊情增加留戀,只不過更加顯露自己的不甘心,在醜化曾經有過的美好戀情之餘,也讓外人看到雙方更多不堪的窘境。 26.單方面地,苦苦挽留一段感情,頂多只能安慰自己,不會成全幸福。 27.關於「剎那即永恆」的傳說,也許每個人都聽得太多遍,只有自己經歷過了,才知道,愛情裡所謂的「永遠」,竟是「無言」。於是我們世故了、智慧了,努力把握今天,不再相信諾言。人生是每天兩小時的電影,不再有一下子三百集的連續劇。情感,不能累積,而失去,也不再惋惜。(下)
-
廚房
廚房的記憶,可能是人在居家環境中最有意識的一環。三十多歲成家立業,一生經過的總不會只一個廚房,我的童年有二個廚房,成人立業以後的目前為止,也有過二個廚房。 出生時,我們一大家子住在村庄裡傳統的燕尾三合院,印象裡,廚房與浴室相連,長型浴缸貼著土耳其藍色為主交雜的馬賽克磁磚,碎裂潮流,每到傍晚時刻,我常跟姑姑或姐姐在浴缸裡洗澡玩水,伴隨著廚房灶炕裡的熱度,飯菜翻動聲與香氣,兒時的黃昏氣氛美好甜蜜。 廚房的流理台,也貼著三公分大小的正方形白磁磚,是那個時代的樣式,當時我瘦瘦小小的,估計還沒上幼稚園,是三個孩子裡個子最小的,但也不知道怎麼的,有一日午後,我睡醒沒有找著大人,走進廚房裡,站在流理台旁,手臂就那麼挨著剛煮好的一壺熱水,瞬間起了個大水泡,大約是整個手臂的寬度。 像是無聲的記憶,小時候不大懂哭,雖平常也愛哭,恍恍的走到奶奶身旁,大人看了驚呼,仔細擦藥,還好沒留下什麼傷疤,後來也甚少進廚房了。 再有記憶,已經是上幼稚園時,爸爸自建的透天厝,前面留了一塊空地,院子與廚房還在蓋著,放學跑回家時,看見媽媽在前面空地的礫石堆上置了一個臨時爐灶,穿著圍裙炒菜。 後來蓋了獨立廚房,是新式瓦斯爐,爸爸念舊,自己砌了紅磚大灶,架上生鐵黑鍋,再訂製了一套紅木大圓桌,他喜歡一家子齊齊整整坐下來吃飯,吃飯就是生活。媽媽廚藝很好,對煮食也有興趣,只要有鼎灶,就能變出食譜上的每道菜,媽媽很會做珍珠丸子、粉蒸肉這類功夫菜,我從小對傅培梅這一類大師並不陌生,小時候常看的食譜是精裝本,印刷精美,亮面的雪桐紙光滑鮮明,每道菜色都講究擺盤,逢年過節回家人多時,媽媽常常是幾桌幾桌的邊煮著上菜,我在一旁等菜上鍋前的試吃,媽媽總會用一小匙裝著準備裝盤的滷豬腳或燉湯要我試味道,我露出的饞臉是對她滿頭汗濕的回報。 廚房既是獨立的,下雨或冬天總是麻煩,當時沒有從家裡接了雨廊,雨天懶得再撐傘,總是一群人呼呼叫從院子奔跑過去。金門的冬天總是要凍手指的冷,縮著脖子走到廚房的這段路,鍛鍊著吃飯的意志,幸好媽媽很會燉湯,一坐下,喝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湯、豬尾湯,三溫暖般衝擊著身心。 在廚房裡還有一件小事,深深記在腦海裡。從小我的氣管不好,每到冬天都要咳喘不停,有時候媽媽蒸煮了一碗燕窩,或是冰糖雪梨,下課時再偷偷把我叫到廚房,端出一碗不知道挑揀多久的燕窩來,要我趕緊喝了,小時不懂父母心,只覺燕窩裡加了冰糖甜口潤澤。 第三間廚房,是在台北工作後,自住的小房間裡,靠近陽台的一個簡易型料理腹地,自己住時鮮少煮食,那時候,以為自己是不會煮飯的,我在私人科技企業工作,早出晚歸,若能熱一回食物,已是奢望,常常下班買了樓下二十四小時的超市速食或夜市小吃。廚房裡的流理臺是綠白配色裝潢,有時候迎著陽台的採光鮮明如畫,冬日裡,我常擺了一塊日式四方桌,窩著喝茶,廚房是木地板,看著原本的主人在裝潢時大概就沒打算要開伙吧! 有一次,我看著電視烹飪節目,三分鐘熱度的買材料,學阿基師用電鍋做了蔬食燉飯,在家也從沒幫媽媽打過手,想當然做出了一鍋黏糊糊的非飯非粥,那天下午,正好金門弟弟來找我,看到了正想勸我整鍋倒掉,先生當時還是男朋友,硬著頭皮拿湯匙舀了一匙吃下,跟我說了句,結婚後,還是我來煮飯吧。 接著準備結婚,那一年忙著婚禮,也忙著規劃裝潢先生家一間老屋作為新房,那是公公婆婆結婚時的住房,後來他們搬了幾次家,這時原本打算拆掉整間的舊式裝潢,可當我看到廚房的六角紅磚,莫名喜愛,也不喜歡再多花錢,告訴他我想將廚房的六角紅磚留著,牆壁也不用特別漆,就水泥面的仿清水模。新屋落成時,我最喜歡的居然是廚房,那四十年以上的紅磚,特別溫馨無拘。 我從一開始總割傷了手掌心到瓦斯爐能三爐齊開的游刃有餘,能熬雞湯、生米煮飯、爆炒煸炸,父母也漸漸放下了對我不沾陽春水的擔憂,而我也慢慢體察,為家人煮食的心情,當家做主的責任感。 一方廚房,有我單獨在沉靜午後的剝蝦挑泥,有家人相聚時團團拌炒的熱鬧非凡,是庸俗日常,也是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