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做人要講理,不要為了小孩子的事而傷了鄰居的和氣。我家海山推了妳家永興一把,讓他跌到擦傷頭皮,是我們的不對,我剛才不也打給妳看了嗎?難道這樣還不夠?如果萬枝真的是匪諜,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但孩子是無辜的,希望妳能留一點口德,不要跟妳兒子一般見識,說他是小匪諜!」春蘭不屑地說。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大人是匪諜,小孩當然是小匪諜,而妳嘛,不就是道道地地的匪諜婆嗎?可說是匪諜世家啊!」玫瑰嫂挖苦她說。 「妳不要欺人太甚!」春蘭怒聲地說。 「妳不要那麼大聲,也不要生氣,妳可要知道,出賣國家的匪諜,就像落水狗一樣,可是人人喊打的唷!」玫瑰嫂以一對詭譎的眼神看著她說。 「妳不要愈說愈離譜!那是會遭到老天爺懲罰的。」 「遭到懲罰的絕對是出賣國家的人,因為他是叛徒!」 「喜歡造謠生事的人,又能好到哪裡去!」春蘭不甘示弱地說。(二十三)
-
江南水弄堂&上海灘旅遊記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古運河畔楓橋古鎮,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為「寒山寺」。香火鼎盛的寒山寺經過五次的祝融燒毀,如今寺廟的原貌約著建於清朝,寺中的大雄寶殿也是。 寺中雖不大卻四處掛著石牌,這也算是寒山寺的特點之一。畢竟寒山寺太過有名,讓那些曾到此一遊的文人墨客都忍不住手癢;連佛光山星雲大師遊寒山寺時也有留下字跡碑文。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因唐代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膾炙人口,讓寒山寺因此聲名遠播。 踏上寒山寺古剎路徑思古幽情,看見古運河上「江村橋」和另一頭這裡看不到的「楓橋」;江、楓兩橋間古樸意味的河道,試著體會當年「張繼」寫《楓橋夜泊》時的詩興和愁意。 「上海十大風景名勝」: 1、東方明珠塔 2、上海外灘 3、豫園和城隍廟 4、南京路步行街 5、朱家角古鎮和大觀園 6、上海迪士尼度假區 7、上海野生動物園 8、古猗園 9、松江醉白池10、嘉定孔廟和匯龍潭。 「東方明珠塔」,登上璀璨的東方明珠塔,領略傾城的上海灘夜景風采。上海有很多知名大樓,造型獨特的東方明珠塔卓然秀立於陸家嘴地區現代化建築樓群,與隔江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交相輝映,展現了國際大都市的壯觀景色,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標。經常在大陸的現代電視劇看到此地標壯秀美景,今天終於可以臨場一窺其風貌了,那絢麗的燈光夜景真是美呆了! 聽說登上259公尺全透明懸空觀光廊,看著底下川流不息的車流,不遠處的浩瀚黃浦江從制高點欣賞全景無死角的十里洋場,白天及夜晚風光各有千秋,塔內還有多種類型的餐廳酒吧可供選擇。唉!等下回來此自由行時,才可能有機會登樓觀賞這十里洋場了。 「上海城隍廟、豫園商城」 上海城隍廟始建於明永樂元年,由原霍光行祠改建而成。此後歷經多次擴建,於清朝道光初年達到鼎盛。城隍廟、豫園商城的建築都很古典、很豪華,看起來很有歷史風味,即使是間藥局也很古典氣派,連「星巴克」到蘇杭、上海地區都改頭換面,變得很中國化,很古典。這裡絕對是所有觀光客不會錯過的地方;俗云:「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力。 這裡的小吃琳瑯滿目,各式各樣都會讓人想嘗試吃吃,但是價格不便宜。有名的上海生煎包還好,一般湯包一顆人民幣二十元,蟹黃湯包一顆四十元(折合台幣約190元,還要排隊近半個小時才買到);有名的南翔饅頭店「用吸管喝湯包」,吸個二三口後就剩下一層皮和微肉屑,口感也沒有多少特色(真的好貴)。 「海底撈火鍋」,這是我們這一趟行程裡,大家聚在一起用餐的最後,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餐。 幾天下來,大家由不認識(除彰化的小團體外)到能相互說說笑笑,也算是難得的緣分能同團共遊。 「海底撈」火鍋餐廳台灣也有,這家餐廳很有特色,因為生意好,所以特別為等候的客人做如為女性顧客準備的免費美甲和手護;免費皮鞋擦拭清理服務;部分門店設有兒童遊戲室,並有專人陪護;四川特色國粹變臉表演……。每桌都有四種湯底,清淡、麻辣隨你煮,大家開開心心的吃完火鍋,導遊讓我們去逛逛老街購物後,就集合搭車前往機場結束這一趟江南、上海遊行程了。雖說只短短幾天相處共遊,回到台灣時,大家仍是有幾分依依不捨相互道別!(下)
-
巴伐利亞啤酒節
在美國唸書時開車去過辛辛那堤的第五街,那裡的德裔居民總是大張旗鼓迎接為期3天的啤酒節,猶記得路邊熱賣白鐵製的小水桶,遊客盛滿啤酒到處趴趴走,邊走邊喝,不少人醉倒路上。 然而,正港的啤酒節(Oktoberfest)是在德國巴伐利亞的慕尼黑(M?椐nchen),這個狂歡的節慶始於1810年10月12日,當時巴伐利亞王子娶泰瑞莎公主為妻,為慶祝婚禮,特地在廣場舉行馬術比賽,並邀請城裡的人民飲酒同歡,從此這個傳統節日一直延續下去,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連續舉行兩週,無不盡興歡騰。 1995年德國為了推展觀光,選在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的季節擴大舉行節慶,使之成為國際性的嘉年華會,從此每年湧進數百萬遊客躬逢其盛。那年我和朋友從法國南部飛來慕尼黑,趕上開幕日,因附近的旅館都客滿,僅能訂房在郊區,往返需要轉兩次地鐵。 當天上午我們在元帥堂下車,隨著人潮移往萬頭攢動的路德維希大街。慕尼黑在8世紀是僧侶們的聚居地,因此遵照習俗,遊行隊伍由一位僧侶打扮的美少女騎馬領頭,她一手執啤酒杯,另一手捧大麵包,緊跟著的是市長和酒廠老闆乘坐的馬車,以及身穿傳統服飾的男女,迤邐6公里,最後浩浩蕩蕩來到泰瑞莎廣場。 節慶的高潮是正午時刻,先是禮炮12響,接著鼓樂齊鳴。市長作完簡短致辭後,立即手持木槌將水龍頭敲進一個啤酒木桶,高喊「Ozapftist」,在歡呼聲中完成年度的酒桶開啟典禮。細數泰瑞莎廣場上搭建的啤酒屋,共有10間之多,每間佔地兩千多平方公尺,附設演奏的舞台,長桌和板凳不計其數。 巴伐利亞人來此都是盛裝,穿著白襯衫和有吊帶的鹿皮短褲,遊客也會隨興戴一頂羊皮氈帽,入境隨俗。啤酒是德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國內酒廠上千,釀造工藝進步,講究口味純正,從生啤到黑啤,品牌超過5千個。每年的啤酒消耗量驚人,根據觀光局的統計,光是啤酒節期間就喝掉6百萬公升的酒。 啤酒屋的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到近午夜11點半,但在夜幕低垂後前往,比較能感受到那裡的狂歡氣氛。食物僅有烤雞、豬腳和香腸等三種選擇,啤酒杯的容量一律是一公升。穿著佃兜裙(dirndl)的年輕女服務生忙碌地穿梭全場,她們似乎平日有練過啞鈴,兩手各緊握4個冒泡的大酒杯,吹著哨子開路。 德國人的面容嚴肅,平日不苟言笑,但置身啤酒屋就顯得熱情奔放。鄰桌的客人來自東德,也是第一次來慕尼黑,他們很健談,說幾年前柏林圍牆倒下,終於能夠開懷暢飲。整晚樂隊不停地吹奏樂曲,在酒精的催化之下,許多男女開始在桌上跳起舞來,這時候最怕上廁所,除非記清楚標誌,否則很難找到原來的座位。 泰瑞莎廣場也是臨時的遊樂場,夜裡燈光炫麗,沒酒量的人可以去玩旋轉木馬或逛攤位。我們見好就收,趕到車站發現人潮洶湧,等了幾班車總算擠上地鐵返回旅館。午夜後,巴伐利亞光榮堂前的草坡剩下一群不勝酒力的男女,倒地就睡,等待天明時「揀屍」。 慕尼黑除了啤酒節,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一場流產的「啤酒館政變」。1923年11月9日晚,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領導的「納粹黨」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宣佈要推翻一戰後的威瑪政府,他的追隨者在統帥堂和警察發生衝突,槍戰導致4名警察和16名遊行者死亡。事後希特勒因叛國罪被判監5年,不久獲釋,最終成為挑起二戰的罪魁禍首。 巴伐利亞啤酒節是舉世「醉瘋狂」的活動,除此,巴登-符騰堡邦的汽車工業城市──斯圖加特(Stuttgart)也有規模不小的節慶。啤酒可降低人際關係的表面張力,與三兩好友共飲,的確是一件快事。然而,在台北不出國,也能享受德國啤酒節的歡樂,不過想見識到慕尼黑的大場面,其他的地方也祇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
相遇的那一天起
軍校舉辦校外聯誼,當日團康活動與祥妹不期而遇,聯誼結束,面臨的是一連串的善後工作。 爾後在晚點結束時,總是想起她,她讓原本心浮氣躁的心一點一點歸於平靜。我思索若能追到她,將可以擺脫被學長斥責後的落寞,於是我展開追求,但祥爸認為祥妹是高中生,應該專心求學,不應該談戀愛。 不幸的是,她高中畢業參加大學聯考失利,祥爸認為一切都是談戀愛所害,堅持要我與祥妹分手,讓她安心準備重考。軍校同學認為我不能因祥爸的分手令就退縮,必須證明我對愛情的忠誠。 戀愛初期,祥爸會撕掉我的信,因此我不密封信,讓他看吧!記得在父親節前夕,我寫信給祥妹說:「天下的爸爸都是一樣的,都渴望子女成龍成鳳,若妳沒考上大學,如何讓祥爸放心……」,祥爸看完此信,他沒有撕掉那封信,而是將信放置在祥妹的書桌上,這是他第一次沒撕我的信。 直到祥妹大學畢業,祥爸對我說:「你們可以結婚了!」經此事後,我體認到愛情或婚姻,或許有人認為有了它,無論面臨風雨、焦灼、折磨的事,都會不存在。其實不然,這些事依然存在,但若能保持初衷,一同面對困難與挫折,才能讓婚姻與愛情延續不墜。
-
後代子孫
我的曾祖是個讀書人,他幫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尚謙、尚惠、德修,一看就知是將儒家修身、治國放在生活中。我一直覺得自己身上有祖先的遺傳,因為我也酷愛四書,將它奉做為人處事的學習準則。 朋友中,有一位姓劉的,他告訴我,他們家族是漢帝劉邦的後代,他們是不能和姓王的通婚,因為王莽篡漢。 學生中有一位姓李的,她告訴他們家的家譜有李白先生。觀看這位同學,平時行事很有自己的想法,提筆寫作常有靈巧的思維,果真有乃祖之風。 一位朋友,據說是董仲舒先生的後代,也就是有「目不窺園」成語留下的名人,他重要的代表作品是《春秋繁露》,是漢朝的學者。這位朋友的兄弟姐妹皆列公職,也是勤勤勉勉用心學業的一族。 一位老師據說是杜甫先生的後代,這位老師為人親切,具有愛心,教學嚴謹就像杜子美的格律詩,也像詩聖對天下人有悲憫之情。 一行禪師說,我們是「與先人同行」的。我們的身上流有先人的血液,所以先人並未離我們而去。也就是說:你不只是你,我也不只是我。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玫瑰嫂,話可不能這麼講,大人的事怎麼能牽扯到小孩?更何況我家萬枝是冤枉的,是遭人陷害的,或許過幾天就可以回來了。」春蘭委屈地說。 「回來?」玫瑰嫂不屑地,「我看沒有那麼簡單吧!匪諜一旦成案,那是要被殺頭的!萬枝可能回不來了。」 「不,他只是幫人張貼幾張標語而已,並不是出賣國家的匪諜,是被冤枉的。」春蘭解釋著說。 「張貼反動標語顛覆政府,跟出賣國家又有何兩樣?如果是冤枉的,早就放出來了,怎麼一關就是好幾個月?」玫瑰嫂反問她說。 「村莊所有的人都知道,萬枝是一個大字識不了幾個的種田人,他怎麼會知道幫人張貼幾張標語,就是出賣國家、顛覆政府!玫瑰嫂,妳就不要誇大其詞,或是落井下石,這樣就太不厚道了。」春蘭不客氣地說。 「我誇大其詞也好,落井下石也罷,萬枝因匪諜案被抓去關卻是不爭的事實,全村人又有誰不知道的。妳倒說說看,我冤枉妳了嗎?我家永興說你們家海山是小匪諜,也沒有什麼不對啊,怎麼可以把他推倒在地,讓他頭破血流。如果妳不好好管教、管教,不要怪我不客氣!」玫瑰嫂警告她說。 (二十二)
-
江南水弄堂&上海灘旅遊記
在小學國語課裡看過蘇州水塘古運河的圖片後,內心就一直有所嚮往,告訴自己長大後一定要去見識充滿古韻盎然的蘇州水塘風光。沒想到「它」並沒位列我出國之旅的首次,而是延宕至三十幾年後方一窺其貌(之前因尚未開放大陸觀光旅遊;後因家庭忙碌)。我們這一團含領隊共29人,團員有來自彰化、台南和高雄,結緣共往江南水都遊。 江南無錫、杭州、上海遊;幾天行程裡到過蠡湖太湖漁夫島、清明橋、水弄堂、寒山寺、蘇州博物館、煙雨樓(烟雨樓)、月河古鎮、西湖風景區、南宋官窯博物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城隍廟商圈、搭船夜遊黃浦江……。 「無錫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樞,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亦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 無錫的古運河、南長街、清明橋……構成一幅絕美歷史景物,也構成了玉帛溫潤的江南「水弄堂」。古舊的宅院,數盞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深巷幽幽, 彷彿歷史的餘音遊走在我們微風的衣襬間。夜景比日景更迷人,無錫這座城市真的很有古韻風味!我們漫步在這條臨河的仿古街上,恍若正步入歷史年代裡的商店街。 「蠡湖」又名五里湖,相傳春秋時期范蠡和西施隱居於此時曾泛舟湖上,後人為了紀念范蠡,改稱五里湖為「蠡湖」。當導遊領著我們到蠡湖時,望見成排古色古香裝點的載客遊湖船隻時,很興奮!這就是書本圖片裡看到的,而且比我想像的還大,有的可載客近三百人。 蠡湖以「春之媚、夏之秀、秋之韻、冬之凝」四季林木佈景置園,絢麗多姿的庭園,庭台樓閣亦充滿中國古韻,與臨近的山、水、植物相映襯,構成如詩如畫的綺麗美景。但,臨近處又有個巨大的現代「摩天輪」和現代高樓建築,這似乎和蠡湖風光不協調。若乘坐摩天輪居高臨下遍賞湖光水色,這倒是不錯! 「煙雨樓」,很詩情畫意的名稱!煙雨樓是因唐代詩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從唐代起,就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成為江南著名的旅游勝地。清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煙雨樓毀於戰火。中華民國7年(公元1918年),重建主樓,形成現在的格局。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築,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 宋代詩人蘇東坡三過嘉興留下了「聞道南湖曲,芙蓉似錦張,如何一夜雨,空見水茫茫」的詩句;清代學者朱彝尊對南湖情有獨鍾,一連寫下一百首鴛鴦湖棹歌,把南湖的風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以遊山玩水著稱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駐南湖,共寫下了十四首詩。另有吳潛、方回、張岱、錢謙益……等文人都曾慕名而來,自古對煙雨樓淒迷景象吟詠不絕。 在歷代裡,煙雨樓這裡也譜出不少戀曲,甚至哀怨感人的。有一首動聽的「再上煙雨樓」歌詞:「當年獨上煙雨樓/淒淒細雨相思愁/寸腸斷/更聲漏/暗自傷懷淚空流/今日又見煙雨樓/月光如水曲聲柔/歌依然情難舊/天長地久難相守 /啊……啊……/煙雨樓上醉方休 千杯難把春光留/疏雨後/空進酒/離愁別恨庭前柳」。內容句句令人感傷肺腑! 可惜我們今天來除了有陽光,天色還有點灰濛濛;既無風也無雨,遠望還見成排高樓聳立,實在很難能感受那種「淒淒細雨」紛飛的淒迷美境。看來只有上樓望柳,冥想古代細雨濛濛的煙雨樓美景了。 「西湖十景」,西湖周圍的十個有代表性的景點,是指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以及柳浪聞鶯。 「蘇堤春曉」為南宋時西湖十景之首。 是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杭州擔任知州時,用疏浚西湖挖出來的淤泥構築堤防,長達2.8公里的蘇堤,總計有6座拱橋,並且堤上以一株柳樹、一株桃花的方式植栽,鋪陳出春天來臨時桃紅柳綠的詩畫美景。 杭州人為了紀念蘇東坡對西湖的貢獻,就把這道美麗的堤防喚作蘇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濃妝總相宜」。這是蘇軾在杭州擔任通判時寫下讚美西湖景色的最佳詩篇,西湖從此也有了「西子湖」的美稱。 西湖確實幅員遼闊又秀麗,尤其若能多停留些時間,搭乘古色古香裝備的船舶好好暢遊一番,那真是不虛此行!可惜了!我們是隨團的觀光客,總是受每一景點的時間限制著,若大的西湖美景,我們也只能以如蜻蜓點水的方式遊歷。祈願再見西湖時能暢遊其間。(上)
-
遲到的喜事
遲來的秋雨,把校園中夜間才可以看到開花的穗花棋盤,打落在沾有泥濘地磚上,大家前幾天還穿著短袖薄衫,而今因氣候的異常,有些人也未來得及加上長袖外套,而深深能感覺到酷暑已過去了。 隨著時間的變化,閞學後,學校的上課鐘聲又再度的響起於耳邊,大夥兒放快著腳步,一窩蜂的擠進了教室,有些人還不停的滑著手機,也有些人嘴邊還含著吸管正吸著手搖杯的飲料,進入教室以後,先是放下沉重的背包然後又趴著睡了起來,坐在後門的那個同學,總有個習慣,不停的一直探頭探腦向外觀看,當起班上的報馬仔,看老師快到時就通風報信的告訴大家說:「老師來啦!」大家便安靜下來,等待老師的進教室上課。 這學期大家都已升上大四了,但是還是有些同學不改上課老愛遲到早退的習慣。 開始那新進學校教美妝學的老師,總覺得這個學校裡同學怎麼到了大四,還這麼不守規矩?也曾經警戒過同學,如果在這樣下去,這學期一定會當人,而大家都在想美妝學老師總有一天會「順應民情」她不會再嘮叨下去的。經過了數個月後,她還是不改認真上課的態度,必竟她自己唸書時是出於名校而且成績非常優異畢業的,她當然不可能縱容學生任何的不守規矩的行為。 但最近說也奇怪,向來最討厭遲到早退又不請假的美妝學的老師,居然近來上課時也變得很會遲到?而且就連在進修部品學兼優的靜美姨也請假沒來上課,這下子可讓大家都感到十分的譁然,有人猜測著說:「美妝老師一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由希望改革,變成了絕望,最後只好自己退讓了,所以她現在就只有把課程進度趕完,就默默不語的下課了。」也有些擔心害怕的同學會說:「那她會不會是一隻不會叫卻很會咬人的大貓?她搞不好根本就是一隻虎視眈眈獵物的大花豹,意思是說欲摛故縱啦!」大家聽完後,依然還是處在議論紛紛的日子裡,都沒有任何的結果。 可是為什麼那靜美姨最近也常常和美妝老師一樣同時請假和遲到呢?這真是讓大家感到十分的迷惑。 直到十月份雙十節過後,靜美姨突然間穿著一身大紅色改良式的大紅旗袍來到了學校,臉上還化著一臉大濃妝,頭上還插著幾朵很喜氣的小紅花,她帶著喜糖和喜餅,來到班上並請同學們吃喜糖和喜餅,她一臉嬌羞的和美妝學老師一起走進了教室,可是靜美姨旁邊為什麼又跟著一位大家不認識的男士呢?那又是誰呀?原來靜美姨已經年過半百,卻在雙十節那天,初次結婚,她因為內心一直有著傳統又保守心態,害怕大家會取笑她,所以一直要美妝老師保密,不能讓大家知道,所以她最近都常常請假和遲到,大家聽到後都感到十分的驚訝!而那位身著西裝筆挺的男士,原來是靜美姨的新婚夫婿呀! 後來美妝老師也告訴了大家,這門姻緣,是美妝學老師作媒牽的紅線的,男方是一位在內地開化粧品工廠的老闆,因為前妻過世多年,一直想再續絃,但都沒有遇到合適的對像,就在美妝學老師的介紹之下,靜美姨終於有了一個美好的歸宿。 為了辦這場婚事,美妝學老師不僅是靜美姨的媒人也是她婚禮的顧問,所以美妝學老師才會因忙著靜美姨的婚事,有時趕不上定點定時的公車來到學校,所以上課才會遲到。 這時,大家內心裡才將這幾個月的疑惑打開來了,班長還打趣的對靜美姨說:「靜美姨呀!搞了半天原來是妳的花嫁人生在遲到了吖!……我們還以為你是想學我們一樣也不守規矩了咧!……」這一番話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 不過那一天,大家都感到到很開心,大家也都祝福著靜美姨,這必竟是靜美姨人生中遲到的喜事。
-
鹽水泡飯 ──看老枝伯仔的一點感想
不常去金門。偶而去,必定會去新市,看看陳長慶先生;瘦弱的身軀,花白的頭髮,臉龐上經常戴著白色大口罩,像是位大夫,實則是病人,病人的眼,卻炯炯有神,像兩道光,閃亮著金門地區一個著名風景。 有時他在,有時不在。不在的時候,難免遺憾,想到景區總有打烊休息的時候;可是心裡總會嘀咕:身體應該無恙吧?另外,我一直不確定他認不認識我?但再通靈的景區何須認識到每一位到此一遊的旅人,也就不以為意了。 近日,看到陳長慶先生有了新作──老枝伯仔,竟寬慰許多;那至少代表身體在某種程度上還算康健。另外更深沉地啟發是,在如此高齡又加罹病的身軀下,仍筆耕不輟,就像個在暗夜間穿著反光背心的警語或標竿,警惕、鼓勵著那些在寂寞幽冥又看不到終點的文學道路上,想要放棄、懈怠或偷懶的人們。 老枝伯仔,是連載小說。每天在報上披露的文字不多。最近的是描寫主角在禁閉中的情形:「這碗米飯沒有菜餚可佐餐也就算了,但他們卻故意拌上鹽水,以致吃起來既苦又澀……。」 糙米飯加鹽水,就是鹽水泡飯。那沉澱在腦底超過50年的畫面,又清晰浮了上來。那是在嘉義的鄉下,幾位工人用腳和著加水的黏稠黃泥,泥中攪拌著剁短稻稈,那是砌牆的材料。近午時分,用餐了,我沒回家,趣味盎然地端視著工人們拿出鐵製的便當。便當裡滿滿的白飯。對。就是滿滿的白飯,沒有丁點佐餐的菜餚。 一位工頭模樣的人,從褲腰縫中,慎重地掏出了一個小紙包,像今天包裝藥丸的紙包。他小心的層層打開,就出現了粒粒晶瑩的鹽。是鹽,不是糖,外觀相同。但小小的年紀,不知為何已會判斷甜鹹的不同。然後,像是某種宗教儀式,鹽像某種聖品,倒入便當,加白開水,攪拌……,像碗麵,吸呼呼吸之間,就完成了午餐。有的沒有鹽,白飯加茶水,也是一頓。 寫到此時,我抬頭問與我同世代的妻子。你知道鹽水泡飯嗎?她的答案,更讓我吃驚。她說常吃啊!幾乎每個早餐,都是如此。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貧困,孩子們似乎也因而早慧早熟,知道食物短缺不能挑食;知道食物珍貴不能浪費;知道愈是貧困愈要努力。 如今,偶而也吃鹽水泡飯。做法有些不同:白米煮成稀飯,加一小湯匙鹽,微涼後慢慢飲用;那是感冒時沒有食慾的良藥。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假如當初他把貼標語的錢交予她貼補家用時,她能以非分之財不可得來加以阻止,想必今天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但為時已晚矣。 而萬枝是否能逃過這個劫數,誰也不得而知,萬一被抓去關個三年五載,除了必須扛起這個家,還得像守活寡似的,難免要承受心靈上的寂寞。或許,想太多也無濟於事,凡事天注定,俗語不是說:「時到時擔當」嗎?一切就聽天由命吧! 某天,林萬枝的兒子海山在學校跟同學吵架,而且還推了人家一把,讓他倒地擦傷額頭,他的母親玫瑰嫂怒氣沖沖地帶著她的兒子前來興師問罪。 「春蘭啊,自從你們家萬枝當了匪諜被抓去關,兒子沒有父親管教,妳這個做母親的應該好好管管才對啊,怎麼能放任妳家海山在學校欺負人。妳看看,妳們家海山把我們家永興推倒在地,不但額頭破皮,也流了很多血。如果不給我一個交代,我們就走著瞧!」玫瑰嫂氣憤地說。 「玫瑰嫂,對不起,我沒有把海山管好,我現在就打給妳看!」春蘭把一旁的海山拉了過來,不分青紅皂白就猛力打了他兩記耳光,並高聲罵道:「你這個死囡仔,怎麼可以把人家推倒在地!」 海山伸手撫著臉頰,「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委屈地說:「他為什麼罵我是小匪諜!」 「你爸爸是匪諜,被憲兵抓去關,全村的人沒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家永興說你是小匪諜,難道說錯了?」玫瑰嫂替兒子辯解著說。(二十一)
-
風獅爺與我
那是一個寧靜的夜晚,老師交代完下星期要繳交的作業,便下了課。而我拖著疲憊的身子,打了個深深的呵欠,往停車場走去。 游泳館旁最近弄了一個風獅爺的銅像,學校先前還辦了個打卡活動,我好奇的佇立在祂面前,仔細地端詳著,而風獅爺,只是無聲地笑著。 「還挺可愛的。」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但睡意已蓋過我對風獅爺的好奇心,於是輕輕地摸了祂一下後,便轉頭準備回家。 「同學、同學、請等一下。」一陣陌生且低沉的叫喊向我襲來,我回頭望了望,咦?沒有人,究竟是誰呼喊著我? 「同學,我在這裡,你剛剛看的這裡。」我再度回頭轉向游泳館旁邊,竟然看到原本靜默的風獅爺,此時活起來一般,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開懷而笑的看著我。 我往後退了幾步,額頭上冒了幾滴冷汗,瞬間慘白的臉孔,驚訝全寫在臉上,而此時風獅爺突然從牆壁中走出來,站立在我的面前。 「你別害怕,經你剛剛一摸,才得以使我活了起來,風獅爺主神有交代,唯有找到正確的傳人時,我才能露出真面目。」 我疑惑的看著祂,緩緩地問道:「那為什麼會是我呢?」 風獅爺笑而不答,伸出祂的獅掌點向我,一道光從月娘那打下,待我回神過來時,只看見玻璃牆反射的自己,也變成了一尊風獅爺。 「現在就讓我帶著你去了解一切的前因後果吧!」兩團潔白的雲霧在我倆的腳下,就這樣,我隨著金大風獅爺,展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由於東北季風旺盛,金門居民紛紛設立鎮風的辟邪物來鎮豐驅邪,而其中最多的就是風獅爺。金大風獅爺,姑且就先這麼稱呼祂吧!向我慢慢地介紹著。 「你對風獅爺有什麼想法?」金大風獅爺這樣問著我,此時,腦海裡突然浮現小時候爸爸跟我說的故事。 金門因為曾經歷經了古寧頭大捷與八二三砲戰,因此島上戰死、冤死的亡魂不在少數,時常傳出撞鬼與見鬼的事件,每到夜晚降臨,老一輩的總是警告著小孩別亂跑,不然就不知道會被帶去哪裡了。 這一天,黃家的大長孫-黃明成與左右鄰居的小孩相約好要一起去古寧頭探險,那時已接近晚上十點多,黃家的人都早已入睡,明成一個翻身來到大廳,躡手躡腳地往大門走去。 嘎滋嘎滋,木門悄悄的被推開,外頭靜寂的可怕,一群小毛頭已蹲在自己的跟前,黃明成打起一把火光,點燃每個小孩手上拿的燈籠,一群人便整齊的排好隊,往他們的目的地走去。 一路上只有偶爾的交談聲,與時而高、時而低的蛙鳴或蟲叫,北風啪啪啪地打在殘破的屋樑,像是虎視眈眈的怪獸,正注視著他們。 「明成哥,我覺得好冷,現在不是夏天嗎?怎麼覺得涼意特別重?」綽號丫頭的許小妹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不安地說道。 明成撇撇嘴,不在乎的回應:「你想多了啦!我才不相信有什麼牛蛇鬼怪能出現,都是迷信。」 丫頭會這麼擔心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他們來到的地方,是當初死最多人的林厝地帶,擔心的眼神打轉著,緊緊地跟在明成後頭。 走著走著,小孩們經過一個墳,殘破又雜草叢生,墓碑上的字隱約的閃著青色的光,在黑暗中若隱若現。 刷刷刷。丫頭緊張地回了回頭,趕緊停下腳步,拉著明成的衣角:「哥哥……張家兄弟與洪家兄弟都不見了!」 一聽到人不見,明成也頓時慌張了起來,但為了安撫丫頭,他也強作鎮靜:「別慌,他們一定是頑皮要躲起來要嚇我們,回頭走,去找他們。」 黃明成緊緊牽起丫頭的手,往原路走回去,只是在路上,卻看到了令人不安的景象。 張家兄弟與洪家兄弟的燈籠掉落在路上,不僅火已熄滅,燈籠的外觀也被破壞,丫頭捏著明成的手,整個人快要嚇哭了。 「哥哥,他們會不會被冤鬼抓走了?我們快點回去村裡跟大人求救好不好,不要待在這可怕的地方了。」 「說什麼啊,我帶你們出來的,就有責任把你們帶回去!」雖然自己心裡也感覺不安,但還是堅定的說著。 又經過了剛剛路過的墳墓,丫頭不斷的探頭探腦,只想找到張家與洪家兄弟的一點蹤跡,卻在注視墳墓的正前方時,發出了一聲淒厲的慘叫。 「啊啊啊!」只見四個小孩的身子懸飄在墳墓前,一個張牙舞爪的猙獰大臉凶狠的瞪著兩人,似乎要離他們越來越近。 黃明成緊握著丫頭的手,額頭冒著冷汗,漸漸的往後退,手中的火把也隨即掉落地面,四周一片暗黑,只有丫頭低沉的哭聲與靠近他們的腳步聲。 「該怎麼辦?」此時,明成的腳踢到一塊堅實的石塊,往後邊一看,是尊毫不起眼的風獅爺。 說也奇怪,月光在此刻剛好照映在那尊風獅爺身上,只見祂從小小的身子,慢慢擴展成比人還高的巨大雕像,全身散發著如同烈陽的聚光,十分的雄壯威武。 恐怖的猙獰大臉被刺烈的光照的急急往後退,待風獅爺舉起那威猛的獅掌向它擊去時,隨即是一聲哀號,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四個小孩也平安無事的坐在地上。 「你們還好嗎?」丫頭與黃明成趕忙靠過去問,但張家兄弟和洪家兄弟卻像睡了一場覺般,什麼都不記得。 轉頭看原本風獅爺的所在,卻已經無任何痕跡,但安靜的夜晚中,遠方彷彿傳來了一絲低沉的獅吼聲。 「也許冥冥之中,風獅爺的守護一直都在吧?」黃明成點點頭,肯定的想著。 「所以……你會選擇在夜晚出現,也是這個原因嗎?」金大風獅爺點點頭。 摸摸自己的胸膛,風獅爺感性的看著遠方:「金門大學雖然只有20歲,但金門的歷史已是悠久,我選擇來到這,是希望守護金門大學不僅能夠越來越進步,也能保有傳統的金門精神。」 金大風獅爺伸出祂的獅掌,而我也伸出:「金大的未來,我們都要一起努力。」在與金大風獅爺彼此注視的那一刻,我知道了未來的方向與使命,心裡也更加的踏實。 場景一轉,我又站立在金大風獅爺的前面,揉了揉眼睛,祂只是安靜的刻印的牆壁上,笑而不動。 我與祂揮揮手告別,想著與祂的奇幻相遇。
-
突然理解人生短暫
最近一些大師都相繼逝世,留給世人無限感慨。 像李敖大師享年83歲;一代詩魔洛夫享年91歲;還有說著「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武俠泰斗金庸都相繼殞落。 這些在某個領域都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抵不過歲月這條長河,終將塵歸塵土歸土回到大自然,人的一生不過百來年,能活到一百歲的人瑞也是屈指可數。 小時候總盼望長大,長大了卻盼望回到童年,好似人生永遠都不活在當下,總想著以後我要環遊世界,等到「以後」的「以後」不知何年何月,能否還有「以後」真是未知數呢? 有了年紀,開始會深刻感嘆時間的流逝,人的形體總被時間拖著走,隨時間的流逝消失而年老色衰,時間是一把無情的劍,我們得學會早點體悟認清當下,活著的每一刻都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學習保持心情愉快,學習讓自己覺得滿意,凡事不可太苛求,得學會隨遇而安,莫有害人之心,因為人生真的好短,冤冤相報何時了,何必呢? 人一出生就註定得邁向死亡無法回頭,但腦中的回憶卻可以帶我們回到過去,回到小時候,那泛黃的久遠,有些事情或許已經遺忘,有些事情卻記憶猶新,現在我腦中只想貯存記憶裡的美好,唯有帶著這份溫馨,才有正能量讓我們邁向下一個明天。 有一首流行歌曲不是寫到:「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真的,人生好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