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無盡的追思
寡母和唯一胞兄離開我們已經各十八和三十一載之久,他倆從我出生至他們往生前,皆無不無時無刻的關心與指導我的一切事情,如:健康、事業及婚姻等,當我晚年才結婚及進入公立學校任教時,寡母還在世,而培養我就讀大學的胞兄卻早因車禍不幸去世,因此他就無法跟我一起分享此兩件事! 慈母腹中懷我只差二星期就滿十個月時,父親卻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往生,所以我自從呱呱墜地後,便是一位遺腹子;在「母兼父職」寡母教導下,讓我就像各學程同學及一般小孩一樣守規矩、尊敬師長,並平平安安地長大,後來我懂事後才知道自己沒有父親,我很感謝寡母一生付出極大的心力愛護、栽培我! 我懂事後,我才知道具有傳統「從一而終」婦德及從不求於人的堅強個性的寡母,她居然一手撐起整個家庭六人的家庭生計,並咬緊牙關跟鄰居以交換工作方式完成家裡農事,並利用農閒時節到台糖蔗田做小工賺些微薄薪資貼補家用,她還會在飯盒裡藏幾小根甘蔗給我享用! 寡母也在空房養一頭肉豬,豬飼料是免費的家中廚餘及田裡種的甘薯葉及甘藷!我們三姊弟註冊時,她便將此頭豬賣給豬販應付,不夠的部分她將一年二穫全家吃剩的稻穀及一穫黃豆賣給中盤商。她一輩子就如此勞碌辛苦工作,粗茶淡飯過一生,幾乎從未享過福,如:未化妝、少穿好衣、少吃美食及少出外旅遊等! 老年時,因為她從年輕至老操勞過度,加上營養不良,導致全身是病,往往求醫無效,當我看到她痛苦哀嚎的情景,當時我的內心在想如果自己能代替她的病痛該有多好!但我所能做到的,僅是以我最大的能力替她延醫醫治,並從旁服侍、安慰她而已。 晚年她重度中風,我在每星期兩天假日及星期三較空時,騎車50公里回家,幫她擦身體、拍背及擦藥,至今,當我每想起此一幕景象,便會令我潸然淚下! 胞兄盡到「長兄如父」情意,他一生用勞力辛苦所賺得的錢供我讀完大學,並幫我找職業及其他勞力之事;閩南語俗諺說:「食人一口,還人一斗」,有一天,當時未婚的我想將田產全部過戶給他,以報答他對我的恩情,他卻認為他對我是他該盡的手足之情而不接受! 三十年前,胞兄不幸在車禍中往生,留下寡母、嫂嫂、四位就學中姪兒及我,我便敬養寡母及盡自己最大力量協助嫂嫂及姪兒們,讓在天之靈的他能夠無所牽掛!親友及鄰居經常在我的面前稱讚他的為人,我告訴他們:「你們所講內容跟我所想完全一樣!」小時我生重病時,他騎機車載我到東港就醫,不小心騎到路洞,我倆一起摔到,至今此情此景仍讓我懷念他對我的愛護之心而感恩不已! 夜闌人靜,每憶起寡母和胞兄一生對我無私照顧,我因公事忙碌及經濟拮据無法好好報答你們,內心深感無限歉意與不安,但願來世我們再做母子及手足!
-
懷念的外婆便當
家裡的兩個女兒在臨近的公司上班,中午得留在公司用餐,但公司沒自辦伙食,因此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大多會選擇外食。 我的兩個女兒也曾叫過幾次外賣,但不是嫌菜味油膩,就是食材不夠新鮮,忍耐了幾次,又回過頭來央求我幫她們準備隔日的便當。 其實剛開始我也有些為難,然並非心疼得增加菜錢,而是怕她們重複吃同樣的菜色兩次,久了就會厭煩。思索一番後,我想到了個變通的方法,那就是主菜不變,但青菜之類的副菜,我會多炒個一樣,專門拿來裝便當用,而且不會炒得太熟,就算隔天微波來吃,依然是清脆可口。 曾有一天,大女兒喜孜孜的告訴我,說她有位同事分吃過她的便當後,誇讚我做的便當美味極了,詢問是否能幫她同事多做一個,還轉答說會付餐費給我。我笑著拒絕,委婉的向她解釋說我會有壓力,倒不如以後多準備些菜量,讓她與同事共享就好了。 說起親手做的便當美味,我還真比不上已作古多年的外婆。 早年家裡兄弟姐妹多,求學期間要帶便當的也同時會有好幾個。即使當年家境不豐,家裡沒能天天大魚大肉,但外婆總有辦法將簡單的食材,運用其高超的廚藝,做出美味的便當菜餚。 每天,當我帶著家裡為我特別買來的鋁製大便當盒到學校,總是不到中午,我就巴望著能早點吃到外婆的愛心便當。便當裡沒有華麗的滷雞腿、炸排骨,常見的菜色僅是獨家醃製的蘿蔔乾炒蛋、乾炒豆干絲、澎湖特有的鹹魚乾、酸黃瓜,但卻樣樣美味,讓我食指大動,非把整盒便當裡飯菜吃個精光不可。 現在,我偶爾還會學著外婆的烹煮方式,嘗試做出那幾道記憶裡令人垂涎的家常菜。只是從老媽那兒帶回醃製過的菜脯和酸黃瓜,感覺總少了份醇香,即使拌炒的食材依舊相同,卻仍然無法還原那外婆特有的做菜味道。 或許多年後,孩子們都不在身邊了,而在他們的記憶裡,我也有能令孩子們懷念的拿手好菜。將來,也許孩子們很難複製我的獨門手藝,就如同我無法找回外婆那道道令人吮指的美味。但那份對親人的眷戀和感恩,我相信卻是永遠存在的。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明如啊,我和勝國仔自小一起長大,你們夫妻就像我的親人一樣,彼此相互瞭解、相互照顧,無所不談,你們也站在好朋友的立場,經常地勸導我。坦白說,我並非是一個不通情理的人,也能體會到你們的心意,但我林萬枝卻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雖然張永福那個王八蛋已經死了,讓我報不了奪妻之仇,可是一個手掌拍不響,春蘭不知羞恥、不安於室,也必須負一半的責任,這莫非就是我不能原諒她的地方。 雖然我對她恨之入骨,但並沒有嚴格地禁止兒媳們跟她來往,可說是睜一眼、閉一眼,畢竟海山和海建都是她懷胎十月所生。但兒媳們似乎也能瞭解我的心境,以及深知我對他們母親憎恨的程度,所以並不敢明目張膽地在我面前提起她或去看她。 儘管人生這齣戲即將散場,但各人造的業障各人去承擔,如果當年春蘭不去討契兄,縱然沒有海建的博士頭銜來光耀門楣,想必也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二一二)
-
分享菜與幸福
俗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做了善事,我們雖不期望有甚麼回報,但是喜歡幫助別人或分送幸福與愛這件事,在我祖父母的年代就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當時祖母在村裡開設雜貨店,就常常讓人家賒帳,而且半年收帳時遇到財務轉不過來的鄉親,總也是笑笑而過,平常賣不完的蔬菜,最後總是半買半送,讓某些低收入的村民感念在心,最後祖母收了雜貨店,和祖父及一群子女租佃三甲地耕作。 爸爸說以前的店,是「無店不賒,無賒不成店」,祖母的雜貨店真的是被吃倒的,但她也沒甚麼怨言。 到我父親的六兄弟分家時,我們已擁有自耕地六分田,父親種田,母親做家庭裁縫,慢慢拼湊他們的事業版圖,漸漸走入農業機械化,家庭有更多盈餘。 父親除了種稻子以外,總會在田邊一角,或是在河堤邊種許多季節蔬果,那是土地的剩餘價值,有一種撿到便宜的感覺。 我們世居鄉下,早就有一種泥土味,包含說話的態度神情和思考,純樸應該是最好的寫照。 現在的人離開田園生活已久,久居都市叢林,常有一股喘不過來的氣,不妨到郊外的鄉間走一走。所以油菜花開時,偶而邀集幾位同事來踏青賞花,還可以摘一把回家現煮。 在河畔和田埂之間立起細長的水泥柱和竹竿,再架上更細的鐵條和細竹棒,克難式的瓜棚於焉完成,從早春絲瓜、苦瓜、南瓜、蒲瓜等育苗後,一同移植到瓜棚下,讓他們攀爬,想像一季的翠綠,黃的、白的花,招引蜂蟲飛舞,防治病蟲害,用的是在保特瓶上塗抹醒目的黏著劑,為了食用安全,父親鮮少使用農藥。 初夏時,苦瓜和絲瓜率先登場,今年又將是豐收的一季,問父親怎又多種好幾株南瓜和蒲瓜,他說:「分送的範圍就更寬了!」多到分送給同事,有人腦筋動得快,建議我在群組裡可以販賣給大家團購,我說也不是甚麼大規模經營,偶而給大家嚐個甜頭,彼此都沒有壓力多好。 父親每日清早上菜園摘菜,傍晚去澆菜並整理菜園,初夏也是長豆類和小黃瓜成熟的時節,因為黃瓜產量多,又不噴藥,大約從採收到其生命結束有一個月,盛產時我會做醬瓜,三公斤黃瓜,切成半公分厚度的圓塊,準備一碗糖、薄鹽醬油、半碗醋,煮開融化後,放入黃瓜燙個半熟,三上三下,最後撈起瓜,待醬汁冷卻之後,兩者再浸泡一起,隔餐即可享用,因為不鹹,可以大口大口吃。 因為做太多,總要分送親友,母親常掛在嘴裡的是「有量才有福」。 二期稻收割以後,我們的田地一部分灑種油麻菜籽,一大部分種菜,鄰人中也有借地種菜的,我才知道有一種口感吃起來爽脆的─翡翠高麗菜,其它有一畦畦的芥菜、花椰、大頭菜、高麗菜等,灑在田地裡的是蚵仔白菜、芥蘭、茼蒿、蘿蔔等。 當農夫最期盼的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是作物大豐收時,往往「穀賤傷農」,價格大崩盤,最後不如讓它們當綠肥滋潤下一期作物。 我就遇過幾次這樣傷心的事,一分地的高麗菜,一顆顆堅實的菜砍下來,分裝在竹簍裡,載到街上的菜攤批發出去,得到的是一小疊薄薄的鈔票,從此以後,乾脆全改為稻作,還有保證收購價格。 還有一回,冬季裡種下許多蔬菜,一畦高麗菜太慢種了,眼看隔天要請人耕田了,田裡還有五十顆尖頭的高麗菜,原本打算叫親友來砍回去算了,我們還是不習慣轉送給陌生人,後來媽媽裁決,那些菜都來曬高麗菜乾好了。 我一人砍了那些菜,在冷風的庭院裡切了兩小時菜葉,平鋪在地,冬春之交陽光不豔,曬了幾天好似未乾,加鹽巴搓揉,就找幾個玻璃瓶分裝起來,分送好幾位親友,還交代要冷藏存放。不料經過一段時日,那些菜乾都生菰(發霉),不得不處理掉,有一種「火燒菇寮全無望」的無奈,發願下回絕不再做傻事了,人家是「生吃都不夠了,還曬乾!」我們是沒曬乾,放著發霉。 記得小時候,村莊裡有位高學歷的流浪者,據說書讀得太多,腦筋讀壞了,成天在村裡四處走動,常常天黑就走到我家來了,喊著我阿公的名:「伯仔!」我阿公總會請他和我們一同吃飯,路上撿的細玻璃片說是鑽石,要送我阿公,我阿公也欣然笑納。 偶而有祖輩的友人來訪,感念老人家昔日幫過他甚麼忙,想來今日我們分贈人家一些菜蔬,也只是延續那一分愛,不為利益的付出和贈與,其收穫往往也是金錢難以衡量的,這美好的習慣,我會繼續傳揚下去。
-
嘗廉價美食有感
在桃園中華路近統領百貨東北角,大約下午四點後,有一大型手推車販售蒸餃及小籠包。一籠七個蒸餃或小籠包均賣三十元;小籠包有普通餐館賣的一倍半到兩倍大,超便宜。夫妻倆合作生意;先生管接單及包裝,其妻負責添加醬料及收錢。正因便宜,常大排長龍,尤其在學生放學時段。手腳要快,否則顧客會因不願久等而離去。只見小販頭髮快速而規律地飛揚墜落,如同隨著韻律起伏的交響樂團指揮之髮。常受其勤奮謀生所感動,不自覺地買下一籠小籠包;醬料調配適當,十分可口,油然而生的敬意更增添一份特別的香甜在心頭。就份量言,以其當正餐,一人能吃飽。 另在建國國小對面有家車輪餅店,下午兩點開門,一顆只要十元。由於午後散步必經此處,常買一顆做飯後點心。其餅雖比他攤略小,可是餡多;薄薄一層皮,裡面全是餡。薄利多銷,生意興隆,常需排隊等候,到手的餅總是溫熱的。服務員須接單、顧爐、交貨、收錢;雖忙得不可開交,但笑口常開,帶給顧客陽光好心情。打開紙袋將餅取出,邊走邊嘗,一口咬下去,熱濃餡泥滿滿。首選是紅豆,其次是蘿蔔絲,再來是奶油,因為它們比較乾,不像花生、巧克力,其內湯水容易滴到褲子上,一時難以擦乾淨。 後火車站附近有一超市,筆者午後散步亦經該處,常有出清蔬菜販售:各種蔬菜都是一包十元。常買些不常吃的蔬菜,用來晚上加菜。買過芋頭、冬瓜、青椒、玉米、筊白筍、青花菜、胡蘿蔔。芋頭最好還是買新鮮的,新鮮與不新鮮味道差很多。冬瓜煮湯最棒,可吸取鍋內各種滋味的精華。一包青椒內含四顆,又大又光鮮;有一次,我嫌它們仍不夠新鮮,又去他店花十元買兩顆非出清品,結果兩顆內面都有炭疽病斑,實不如出清品。青椒、玉米均汁液飽滿,咬下去有爆漿的快感,新鮮度破表;尤其是白玉米,可謂名副其實的牛奶水果玉米。在其他地方買蒜很頭痛,一斤九十到一百三之間,只買兩整顆,也要五十塊,小販還嫌買得太少。最近一連下一星期雨,溼氣重,第一顆尚未吃完,第二顆業已完全霉爛。這家店一小包蒜瓣賣三十元,看來也有半斤重,上週買下一包;外表清爽乾燥,應不會於短期內發霉。蒜煮熟後,入口即化,有提神醒腦之效。買絲瓜得先摸一摸,覺得還軟再買;買菇得先聞一聞,沒餿味才買。否則買回去也是扔掉。 永和市場有幾家水果店,輪流出清水果。老闆說生意不好做,半賣半送。事實上也是如此。做生意靠賣相;當賣相差到一定程度,即使內部仍可食用,再便宜也沒人要,不如早日出清。木瓜三個五十;百香果一粒一元;橘子一斤九元,鳳梨釋迦五個一百。人體需要各種營養,不在其廉價時買,更待何時?人到老年比較注重養生,偏愛安神去燥的水果,如香蕉、木瓜、釋迦、葡萄等。我尤其欣賞木瓜、釋迦的自然甜。今日以百元買了五個鳳梨釋迦,第一口便吃出淡淡的鳳梨味。能達到享受食物原味的境界靠嘗試、靠練習、也靠鑑賞功力。 在品嘗廉價美食之餘,除感恩外,常伴隨著意想不到的體悟。例如由食物的價廉物美體會到老闆夫婦的勤於打拚,從而激發自己正面的能量。又有老闆提及半賣半送,可見他了解唯有整個社區機能完善,個人才有幸福可言。基於有心回饋鄉親,以半買半送的方式讓他們能以廉價買到平日價格偏高的食品,攝得所需營養,因而間接維護了社區的健康。社區繁榮,民眾有購買力,商人才能賺錢。所以從長遠看,助人其實也是助己。依此看來,味外的體悟有時更有助於見識與正能量的提升。
-
【畫話小語】事事如意
秋風起,秋意濃,紅紅燈籠滿樹掛,滿山遍野的柿樹層層盡染,紅綠相呼應,此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黃澄澄的柿子,隨風搖曳著,樹枝壓的低垂頭,在陽光下露出了甜美誘人的笑臉,甜甜的味道更是吸引,鳥兒總會成群結隊的來觀賞,尋求幸福甜美的果實。 秋天裡靜靜的望著,她有著萬般的姿態,更有多種的表情,所有的心動,與柿相遇,同時也捕捉了最美的景緻,柿子紅了!
-
變 遷
細漢的時 這區地土 有土有落葉通好掖 一大片青青的田地 一欉一欉的樹仔 是樂園 如今 這仐角勢 有車有人出出入入 幾若條點仔膠路 真濟棟的紅毛塗鞏鋼筋 是居所 家家戶戶佇遮生活 大人囡仔佇遮活動 鳥隻有所在做岫無 蟲兒有軟土會使翸無 變的是家園 遷的是身影 (稿費贈家扶中心)
-
祖孫三代的快樂
女兒的快樂是 減肥 敷臉 成績好 我的快樂是 讀書 寫稿 不用上班 媽媽的快樂是 煮飯 拜拜 大家身體健康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相傳每個小孩的『本命』和『八字』都不同,尤其山上到處都是墳墓,難免會有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或是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嬰靈鬼怪,也是俗稱的魔神仔,祂們經常會出來『討食』。大人因為八字較重,魔神仔不敢侵犯他們,但小孩子的八字較輕,如果不幸遇到,會遭受祂們的戲弄而生病。可是一物剋一物,透過婆仔的拌時,能夠知道是在那一個方向遇到的,只要備順盒金請出金花婆姊,便可壓制祂們。」明如滔滔不絕地說。 「我怎麼不知道這些。」 「通常去求神問卜的,幾乎都是我們女人家的事,你當然不知道。不信的話,你不妨去問問春蘭。」明如笑著說。 「笑話!打死我也不會去問那個臭查某。」老枝伯仔不屑地說。 「你怎麼到現在還食古不化?事情都已過去那麼久了,孫子也這麼大了,聽說海建也拿到博士學位了,不久即將回國,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呢?該饒人則饒人,人家兒子是博士,你卻偏偏罵她臭查某,難道不會過份一點?」明如責問他說。 「明如啊,一碼歸一碼,豈能混為一談。我始終認為孩子是無辜的,所以對海山與海建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偏心。甚至海山並沒有因與海建係同母異父而不予照顧,他們像親兄弟一般地和睦相處,不管海建讀大學或出國留學,兄嫂無不全力給予支助,才能讓他順利地完成學業,可說功不可沒啊! 即使我感激春蘭在我坐牢時把海山養大,但她千不該、萬不該,就是不該去討契兄,讓我們父子承受精神與心靈的雙重苦難,對於這樣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實在讓我痛心疾首啊!(二一一)
-
一探妙香真面目
就讓時間倒轉回到十五年前,在小金門旅部當兵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回憶。那就是夜幕低垂時,弟兄們會背起那耳熟能詳的電話號碼。撥打電話後耐心等待,等著品嘗一盤好吃酥脆的鍋貼。 老闆常常就會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後,騎著摩托車把食物送到部隊門口。在當兵的一年半的時間裡,從來都不知道這間店身在何處。我們都把它叫做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妙香。這間店很神奇,聽說在后頭,憑藉這樣的線索的獨自前往一窺廬山真面目。騎著電動車慢慢的上了龍蟠山的小坡往后頭的方向前進。想一探這間神奇神祕又好吃的美味妙香。那時當兵一個月的薪餉大概只有新台幣5137元。把錢省吃儉用省下來,就為了訂這一盤盤好吃的宵夜。即便是退伍後回到了台灣。還是忘不了小金門妙香的宵夜。 經過了兩邊高大的防風林,慢慢進入了一個小村落。小村很純樸很安靜,甚至沒有什麼雜音,而我的聲音,驚擾到了村莊的寧靜,電線桿下兩隻狗看到電動車,兩眼瞪著呆滯卻沒吠叫聲,想必是還在思索這傢伙毀了晨曦的寧靜,他是誰? 車子進了兩個人肩寬的巷子,裡面見到了妙香復古的老式招牌,真正的美味就在眼前,有一種古墓奇兵發現寶藏的興奮。 停下了車子徐徐的進了店裡,牆上的大鐘滴答滴答,現在才早上十點鐘,老闆娘在廚房張羅著今天所要使用的食材--滷味,一張桌上面放了七、八樣的滷味有香腸、豆乾、麵筋、腱子肉,非常多的東西。還在廚房忙著的老闆娘聽到了外面有人聲,探出頭來問我:誰啊?現在還很早喔!還沒開始賣。我跟老闆娘說明,我曾經在小金門當兵,希望能夠回憶以前的美味。妳的美味啊,回台灣之後還是依舊難忘。老闆娘一聽則是笑了笑。然後跟我說,我幫你煮些水餃切點滷味,好嗎?一大盤的滷味老闆娘巧思的擺盤,就這樣呈現在桌前。靜靜地坐在那享受著豐富的回憶。我跟老闆娘說,妳的滷味要再灑上一點點你們家的辣椒油更好吃。老闆娘說:你真是內行人。吃著吃著,老闆娘在廚房隔著吧檯的小窗,跟我說起了妙香的故事。 清晨,老闆開車去東林街上採買食材。而她在家準備中午的滷味。當時幫我們送餐的年輕小夥,如今也奉獻給家鄉,留在小金東林當警察。我說:哇!時間過得好快喔。十五年沒想到一轉眼就過了。 老闆娘笑著說,對啊!這間店已經從上一代傳到他們手上,代代相傳。我說:妙香這個店名很好記。她說,這個名字在早期國民政府還沒有解嚴的時候,妙香被說有胭脂味,我回問說:名字還要起個陽剛味的喔!老闆娘在廚房笑了,她說原本的妙香政府覺得跟特種行業的名字很像,尤其是「妙」這個字,所以後來就改過了名字。過沒多久解嚴之後就把名字改回妙香。 原來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名字,要留著,她是有故事的。老闆娘笑著說這兩個字啊,可是她的公公婆婆留下來給他們的,她原本是東林人嫁到后頭來。她說,我在山的另一邊呢?妙香有著溫暖的故事。吃著吃著滷味,水餃也煮好了。在桌上,熱呼呼的水餃,冒著輕輕的白煙,餃子還是一樣的飽滿,一口咬下去,湯汁慢慢的流出,肉紮實餡多,這是他們家餃子的特色。說到肉餡,老闆娘滿是得意,說道:這是我先生調製的餡料,老闆娘那嘴角洋溢著,是幸福地甜甜的笑容。 除此之外,他們家的壓箱寶就是鍋貼了,如果水餃滷味滿分,那鍋貼~抱歉,就是米其林級的。可惜!飲恨,老闆這樣跟我說:實在很抱歉,因為還在準備中午的食材。要煮一盤鍋貼必須用大鐵鍋,然後煎出一盤金黃酥脆的樣子。我應答道:對啊,你們家的鍋貼真的特別,在台灣都吃不到,那一整盤圓圓的,看著那底盤的麵花,都捨不得吃呢?酥脆中帶有肉香,這是你們家鍋貼的特色。她笑一笑說:對啊,我們的鍋貼就是這樣費工,有些客人不了解,還說為什麼一下子要買這麼多,一下鍋澆上麵糊水,一個鐵鍋就是這麼多顆。我揣想著,不懂的人就是不懂吧!懂的人,會捨不得這美好的回憶。吃著吃著跟老闆娘聊著聊著,老闆就這樣回來了,搬著一箱箱的飲料,還有很多新鮮的蔬果。 飽餐後,和妙香道別。這是我回憶中的回憶,甜美中的甜美,非常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