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晨光中的校園
晨光照射教室裡每張 往日蒼白的臉龐 影子安穩於桌面平躺 上課鈴聲未響,校園 所有的一切安安靜靜 知識與睡眠在這裡 隨時光增長 窗外的操場還留有昨夜 星星滴落的淚珠 在群峰環繞的 夢與現實中 眷戀蓊鬱的風景 球框下隱隱傳來 腳步聲 預言年少的騷動 即將深入山中 輕拍朝露,滌淨塵埃 讓世界清澈地醒來
-
無國界的平安夜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 車過薩爾察赫河的鐵橋,駛入距離薩爾茨堡不遠的歐本多夫(Oberndorf),奧地利朋友說這個小鎮是聖誕歌曲「平安夜」的誕生地,值得我們逗留一會。 我們走進一間小教堂,應該是我看過最小的,前方有一個小祭壇,幾排座位,頂多容納不到30人。原來故事起源於1818年12月23日,小鎮的聖尼古拉教堂牧師約瑟夫?摩爾(Joseph Mohr)想將兩年前以德文寫的詩譜成曲,但教堂的風琴壞了,祇好雪天走了3公里,拜訪在教堂司琴的老師的法蘭茲?格魯伯(Franz Gruber),於是在兩人的合作下完成了曲譜,且在聖誕夜彌撒以吉他演奏。 摩爾寫這首「平安夜」時,正值社會動盪不安,經濟蕭條。隔年他離開小鎮,轉到別的教區傳教,在56歲那年的12月逝世。「平安夜」的手稿被一個管風琴的修繕技師發現,自此成為唱詩班的歌曲,且迅速在奧地利與德國的各大城市廣泛流傳,博得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讚賞。 19世紀末歐本多夫氾濫成災,聖尼古拉教堂被洪水沖毀。直到1937年,人們在教堂的原址興建了小教堂,用來紀念這首歌的誕生;教堂旁邊又蓋了一間博物館,展示有關「平安夜」的歷史文物。這條歌曲不止是奧地利的國寶,也成為無國界的共同音樂語言,全球翻唱的版本超過40種,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甚至將他歸入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每逢大雪紛飛的聖誕夜,世界各地的教堂都會在閃爍的燭光中傳出「平安夜」的歌聲,雖然它是讚頌「救世主」耶穌的誕生,但詞曲搭配和諧,韻律優美,不論是否為教徒聽了都會感動。尤其在一年將盡,人們放下世俗的煩憂,浸沉在祥和的美樂,以獲致心靈的平靜。 1914年8月,比法邊境的一處戰場,疲憊的士兵聽到「平安夜」的歌聲,自發地放下步槍,走出壕溝,互道聖誕快樂,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搬上電影銀幕,發人深省。1919年,經歷過聖誕夜休戰的德國軍人理查‧席爾曼(Richard Schirrmann)創辦了德國青年旅館協會,他企望能為不同國籍有思想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合適的聚會場所,增進相互了解,這就是青年旅館的濫觴。 1999年,一個木十字架設置在有「和平城市」之稱的伊佩爾(Ieper/Ypres)郊外,用以紀念1914年的聖誕節休戰,上面刻著:「1914年與身穿卡其色軍服的好友們共渡聖誕節休戰,儘管相距85年,仍不會被我們遺忘」。這個比利時城市曾經飽受拿破崙戰爭和一次大戰的蹂躪,如今,他們珍惜著這段不可思議的友誼,令人感佩。 2014年的歐戰百年,英國在倫敦塔外面遍植88萬多朵鮮紅的罌粟花,來悼念戰爭中陣亡的軍人,地方超市也在聖誕節前,推出以休戰為主題的廣告,提醒世人反思這個節日的意義。可笑地,1975年美軍在越戰始亂終棄,倉皇大撤退時,美軍電台反覆播放的歌曲竟是平‧克勞斯比唱的「白色聖誕」,這是窮兵黷武者的下場。 然而,戰爭是不會選擇日子的,1944年的平安夜,美軍390轟炸大隊給德國送來一份「聖誕大禮」。自英國起飛的B-17機群越過英倫海峽,在法蘭克福附近投下大量炸彈,摧毀城市和生命。1989年的聖誕節前,美國假「正義之師」之名,出兵入侵巴拿馬,拔除眼中釘,造成3千多名無辜的平民死亡。 歐本多夫是我旅行時匆匆路過的奧地利小鎮,「平安夜」的故事成為我日後的回憶。這條歌是無國界的大愛心聲,傳遍紛亂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時,喚起了人類對和平的憧憬。
-
一根智慧白髮
某日在電梯中,同事問我近來是否太累,我甚是訝異,最近與往常並無不同,為何如此問? 同事說見我頭上多了一根白髮,我笑笑說這是從小就有,天生自帶。原來那日並未將頭髮盤起,難怪同事立馬就發現我頭上的那根銀絲。 還記得小時候有次洗完頭髮,對著鏡子擺弄了許久,忽然從鏡子裡發現頭上有一個閃光,原本以為是陽光照射到鏡子的反光,但是仔細一看卻發現原來是頭上的一根白髮,我哭鬧著跑去找母親,抽泣地問為什麼自己小小年紀就有白髮。 母親會心一笑說道,傻孩子你不知道有些人天生多一根白髮是聰明的象徵嗎? 直到長大後才明白,母親那是安慰我的話語,但我依然選擇相信這個美麗的謊言。 好朋友納悶為何我不把這根白髮拔掉,我總是回答說這是智慧髮根,如何拔得?
-
百味雜陳農村樂
清晨天剛亮魚肚白,鄰居老伯達達達的歐兜拜引擎聲伴隨著一陣煙味揚長而去,屬於偏鄉小農村的一日之始從馬達聲煙味揭開序幕;左鄰右舍的菜飯香魚腥味也陸續傳出,早齋多年對於大清早的魚腥味特別敏感,種田的老農夫婦已經習慣早上吃飽飽才有力氣拚半天一天;前庭後院的雞鴨豬鵝貓狗前呼後擁相繼吵嚷,陣陣刺鼻的尿屎味也加入了;隨著耕耘機的出現,翻土的大機器引來白鷺鷥呼朋引伴覓食,泥土的特有香味充斥整個村子,秧苗新綠,放眼望去好不神清氣爽淡淡草香撲鼻叫人著迷。 宗教信仰長駐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香煙繚繞,空氣中的異味已讓沈香檀香取代了,長此以往四季輪流更替,飽穗的稻田芳香誘人,大豐收從老農夫婦的笑臉中展漏無遺,柚花香最是迷人,辛苦忙碌的臭汗水味拋置腦後,稻香花香草綠滿足的笑逐顏開年年好收成。 寒冬至、家家戶戶藥補食補大雜燴,當歸四物十全大補湯、燒酒雞、薑母鴨香味四溢飄香環繞整個村落都在補冬禦寒;冬日暖陽庭院裡被子枕頭寢俱盡出籠行日光浴,吸飽了陽光的被子蓋起來特有的太陽香味最助眠;青菜蘿蔔盛產期,這裡一片那裡一片遍地是蔬菜蘿蔔乾,別有一番菜香撲鼻至;年節神明聖誕、粽子年糕紅龜粿家家戶戶忙得不可開交,糯米香洋溢好不飽足喜樂。 專屬於小農村的香味臭味異味天天飄揚,年年歲歲皆如此,慶幸長年蟄居與之為鄰,可以榮幸加入行列,生活中的大小確幸盡在不言中……。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而且婆仔還會畫『化骨符』,一旦有魚刺卡在喉嚨而去找她,婆仔會拿來半碗溫開水,用食指在碗裡畫,畫好後讓患者飲下,回家後不知不覺魚刺就不見了。這些雖然都是沒有醫學根據的療法,但它的神奇卻也教人不得不信服。萬枝仔,孫子還小,你千萬不要把他帶到山上四處去遊走,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對海山和麗姍都不好交代。」明如再次提醒他說。 「記得海山小的時候,我也是經常把他帶到山上,並沒有發生什麼狀況。」(二一○)
-
妻履道中
迎接新生充滿希望和喜悅,等待死亡卻是無比絕望與憂傷。人的一生中,無法為自己迎接新生而感到歡喜,卻有可能在等待死亡中充滿痛苦。自從醫生確診我的內人得了末期肺腺癌之後,其實她就已開始在等待死亡了。 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過後,她被送進安寧病房,完全陷入昏迷中,不能言語但意識清楚,她今生的道路終於走到盡頭,兩行熱淚由眼尾汩汩流出。當她嚥下最後一口氣,護理師仍將氧氣罩讓她戴上,遵照遺囑送她回家。 她從半空中,俯瞰嘉南平原的阡陌良田。一眼看盡嘉南大圳、中圳、小圳縱橫交錯的脈絡,如蜘蛛網般的盤踞在廣袤的原野中。一條美麗的曾文溪,把嘉南平原劃分成溪北和溪南兩個部分。溪北原屬南瀛地區,有一條五分線的的鐵軌,東西貫穿過嘉南平原,正值三月小陽春,鐵路兩旁的良田大都種了水稻,也有插上甘蔗的,甚至有一壟一壟的甘藷田,但有一共同景象,就是農作物都長出翠綠的嫩葉,充滿著生機。 此刻,她的靈魂正悠惚悠惚飄盪而過,瞥見一甲子之前的自己,被放置在田埂的搖籃裡,靜靜的仰望著藍天白雲,那時她才兩歲,父親是台糖的員工,每天早出晚歸,到五公里外的蕭壟糖廠上班,他們家有幾分薄田就在嘉南大圳和台糖五分線鐵路旁,農事都由母親打理。春天的大地是鮮綠色的,順著小鐵道與大水圳兩旁的土堤路,長滿翠綠色的青草,好一幅芳草碧連天的景象。再過片刻間,時序已到隆冬,蔗田裡的甘蔗開滿蘆葦般的白花,採收季節農民手腳俐落的掠倒、去葉、砍節、捆裝。五分線小火車定時來裝載甘蔗,然後七恰─七恰向糖廠駛去。 她五歲那年,母親帶她回山裡的外婆家,在車站偶遇一出家師父,跟她母親說:「這孩子有佛緣,不宜結婚。」當時年紀小,大家都沒當一回事。外婆家的山村裡有許多老樹,老人們都認為,每個人都有一棵屬於自己的生命樹,他們的靈魂都藏在老樹的根部,直到人之將死,靈魂必會從樹的根部跑出來,向世界告別。她總是賴著外婆帶她去找尋自己的樹與靈魂,外婆只是慈祥的摸著她的頭說:「靈魂自然會來找妳。」 一轉瞬她已高商畢業,她姨婆的兒子在府城開了一家紡織公司,她被安排去當會計。青春像關不住的流光,穿梭在每個閃亮的日子裡,有一天,公司有出版社來辦書展,她看上一套庭園草花,可帶回家預覽,因此認識出版社主管而墮入愛河,23歲便結婚了。 過二年喜獲麟兒,再二年得一千金,幸福正圍繞著他們,不料愛兒四歲時,常發燒不退,南部醫院診斷為白血病,折騰一個多月,才到台大醫院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奮戰五個多月,一條可愛而幼嫩的小生命仍然走了,夫婦悲痛逾恆,都以宗教和參加公益社團來止痛療傷,她更拜師學易經,想探究生命的奧秘。她最有感的兩個卦是履和謙卦。 履卦卦義為「履虎尾,不咥人,亨。」 謙為謙卑、敬慎之義。其卦象山在地下,高而不踰越。乃唯一無凶相之卦。 人生好比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他們謙卑地活著,勉力行善,讓生命中一波波襲來的厄運減到最低傷害。但後天的轉運,敵不過命中注定,她眼睜睜的看著一幕幕過往的人生,充滿酸甜苦辣、淚水多於歡笑。最後她回到當下,看到自己的身軀正躺在客廳的木板床上,親人們都跪在她的身旁,口中念著─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她想起易經老師講過的一句話:哭著來,笑著去,心中完全釋然了,眼前出現一團金黃色的毫光;耳中聽到:妳的病完全好了,就安心地隨著佛菩薩去修行吧! 因此,她含笑離去,走向另一條道路─全然遵循自然的正道。意識清晰的念著:道循自然生萬物,人歸塵土了生死。
-
【拾穗集】萬聖節之風景
溫哥華一戶人家萬聖節的院子布置。 萬聖節前,在社區見到不少人家已將住家布置得鬼氣盈門。有住家陽台裝飾著蜘蛛網,掛著隨風飛舞的鬼魅;有住家在門口擺放幾個橙紅色大南瓜,南瓜上鏤空刻著恐怖的五官;有的人家將院子布置成一個墳場,豎立著數個寫著RIP的墓碑(Rest in Peace安息吧),並以一串「飄」圍繞著墓園;有住家院子放置一具充氣的大骷髏人偶,全身黑色衣帽,雪白臉龐露出兩顆猙獰紅色眼睛,兩手如鷹爪般撲向觀看者,像似從神燈出來的巨大精靈俯視著群眾。 對西人來說,萬聖節是與鬼大開玩笑的日子,除了住家布置得鬼影幢幢,陰森恐怖外,舉行的化妝派對,也是費盡巧思極具創意。且善用各種化妝術,裝扮得逼真傳神。將臉上化妝成有血盆大口、噁心的爛瘡、刀疤、僵屍的獠牙等等。服裝道具一樣挖空心思,好像不嚇唬人,就不像在過一個特別的節日。
-
初識南展館
在晨曦時分,諦聽親密的濤聲,這感覺是幸福的。 若是海的週遭和披著綠樹的山巒、鳥歌、藍天、雲彩、回憶能融合在一起,便組成一個絕妙的連結;若是那陽光還能放射玫瑰的光彩,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幅奇異的美景。誰若是有福氣,誰就能獲得心靈的愉悅。 在我旅遊的地方當中,曾經閱覽許多美景或偶得靈思至,但只有位在恆春鎮後壁湖碼頭旁的南展館才讓我感到寓教於樂的體驗。 自二○○五年八月底起,這座核三廠內占地六公頃的南展館,就建在三支風力發電的風車底下。據我所知,過去少有旅行家提起它,如今卻成為恆春旅遊的新據點。 館內除了多元化電力相關展示外,還有鄉土植物區、商展區、遊戲區等。印象深刻的是,有數個大型海水水族箱,標示著稀奇的海魚、水母等,美不勝收,彷彿置身於小小海生館。還有一座3D立體電影院、大型銀幕介紹台電努力復育南灣海底珊瑚,以及核三廠的介紹等。 離開時,想起了蘇軾〈題西林壁〉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啊,比起當日先抵達屏鵝公路旁的南灣海域和金沙灣,或後壁湖港口搭乘遊艇出海及大啖海鮮的記憶,這裡的海似乎更藍,也顯得比鄰近的恆春景點靜謐些,也浪漫些,但同南灣一樣秀麗。這裡沒有浮潛、衝浪等活動,也無餐飲店林立,遊客少了許多,但更多的是大自然中青翠的山巒、草地和大海的幽靜。 對喜歡陶醉於大自然的我,特別喜歡在這裡的無聲勝有聲的環境中沉思默想;而可貴的閒逸滋味是旅人的最大享受,尤以看到各類能源特性的解說,也使我耳目一新。直到暮色蒼茫,才依依不捨地踏上歸途。 (稿費捐贈大同之家)
-
葡之聯想
美麗的聯綿詞 雙聲唇語音兩字帶給人們 無限遐想 你是否是匍匐前行 卻在兵荒馬亂中遺忘 偽裝草帽的兵卒 抑是纖細出塵 不知魏晉演替的 赤霞仙子 你刻劃忠貞牌坊 為世間女子舞上 一曲清風 可惜俗人只知曉 撩撥萃取你那 晶瑩剔透的胴體 無關乎道德 只貪婪於最俗氣的 腹中之欲
-
名 將
揚鞭斷流山河動 蕭曹衛霍社稷功 亂世移鼎風雲會 麒麟閣上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