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靈魂必需品
夜的寂靜抹上一層的黑,淡淡的靜靜的。 在夜裡將自己抽離現實,那靈魂已隨著風飄,風吹著海的浪,在這一瞬似乎很高昂,然而在抽離現實的上空裡,卻也僅不過是不足道的泡沫一團罷了。 人生有很多現實需要追求與滿足,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然而你的靈魂需要什麼?讓自己能得到滿足。 人生有很多疲憊需要放下與遺忘,當飛機衝上雲霄的那一刻,閉上眼,去體會抽離一切的感受,去遺忘那些難過與傷心。 去旅行吧!讓自己短暫的離開這樣的空間與時間,關閉所有的電子用品與煩躁;忘掉所有工作的事、家事與俗務。 你的靈魂需要被洗滌,在紛紛擾擾的塵世裡打滾後,在撕扯之後。 我們都該好好的學習遺忘,遺忘那些讓你放不下的、割捨不了的念想。 偶爾喜歡一個人,即使不離開這片土地,短暫的一個人與自己相處,與自己的靈魂進行對話,或是什麼也不說的,讓自己放空一整個下午,讓午后的微風吹過,斜陽走過,然後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緒,再繼續走回現實。 去旅行的時候最喜歡去看小工藝品,小小的很精巧可人,每一個小物件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靜靜的療癒著每一個人,即使是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裡都能發著光。最後雖然都會因為不需要或是無處擺放,而打消了購買的念頭,但短暫的接觸即已足夠。 每一個人都是短暫的過客,在這大千世界裡來來去去,看著大格局似乎少了你也是可以,往細處看又似乎需要你一些些,但世界哪一天沒了你,唯有最親近的人才能懂,那究竟是失去了什麼。 活在當下,認真的對待每一天,說起來似乎簡單又容易,寫起來也不難,但真正要實行這件事卻是大不易了。 往回看那些光陰的故事,那些走過的路、摔過的傷、忍受過的痛,那些真心的朋友、那些個無憂無慮哈哈大笑的日子、那些一起打打鬧鬧互相扶助的時光,那些個在旅程中扶你一把、替你暖心的朋友。 在這條漫漫人生長路中,也是有打滾了許久疲憊的時刻,偶爾真的不需要太過刻意的打起精神,何不試試將自己的靈魂抽離進行洗滌與沉澱,再回到塵世間。太過疲憊的時刻,何不放鬆一下自己,有的時候真的不需要太過逞強。 什麼又是靈魂的必需品?偶爾的放聲大笑、放開自己、忘卻塵囂,暫停追逐那些或許真不屬於自己的一切,作自己真正想作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療癒一下自己又有何不可? 親愛的,我的靈魂出走了,在恢復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會恢復的,然後,又能打起精神,迎接美好的一天。
-
用花想你
一朵花會枯萎 無數的花就不算凋謝 輕易放過的緣份是露水 綰在心的想念就是印記的積累 你的情意烙在我心裡 自你離去 我便把你的影子投在花裡 一攏一順都是柔情的傳遞 繭了手卻滿了心底 溝了的臉皮 不是滄桑涼意 是想你時的嘴角嫣然堆積 不論你在哪裡 我都會用花想你 在花香裡 尋你的氣息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或是他壓抑的性是靠著在田裡勞動來消耗?而此時彼此都已年老,萬枝仔這個夭壽填海難道就不能選擇原諒她,讓她住進他新蓋的樓房,把孫子從城裡接回來,兩人過著含飴弄孫的幸福時光。但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他非常在意她和張老師在一起,始終認為她是一個袂見笑、既討契兄又偷生囝的臭查某,而孩子則是無辜的,所以對海建可以包容,對她卻恨之入骨。若想改變他對她的想法,不再以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語來羞辱她,或許是緣木求魚。 然而,儘管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對她不諒解,可是她對人生並沒有絕望,等海建學成歸國後,如果他在台灣就業又結婚,她就離開這座小島遷到台灣去,跟兒媳在一起生活。萬一海建交了一個美國番仔女朋友,準備在美國結婚定居,說不定兒媳也會要她遷到美國去,到時她必須重新學英文,才能與媳婦溝通,不能像孩子們見到美國番仔就說OK。 總而言之,不管將來到台灣或去美國,只要離開萬枝仔這隻死老猴就好,到時他一定會想念她,再也不會罵她是袂見笑討契兄的臭查某!尤其是「討契兄」、「臭查某」及「袂見笑」,前前後後被他罵了幾十年,難道不會厭倦,還想繼續罵,一直罵到進棺材才停止。這隻夭壽袂好的死老猴,假如來生還是夫妻,只要她碰到像張老師這種文質彬彬、性功能又強的男人,她一定會再次討契兄來報復他,讓林萬枝這個夭壽填海,頭上永遠戴綠帽子! (一八三)
-
立山黑部、童話仙境合掌村之旅
一趟旅行裡美景盡收眼底,讓你狂抓鏡頭,按下數百張的旅遊景點,算是不虛此行了。這次參加日本立山黑部國家公園及童話仙境合掌村……等之旅行,本以為重點只在於這二個景點,但北陸三寶之一的「上高地」及河童橋吊橋一帶,宛如人間仙境之美,可是被日本人視為神降地(神明居住的地方、神的故鄉)。 日本人為了保護這神之故鄉可是不遺餘力,外車無法進入上高地,即使自駕也要停在停車場搭巴士進來。上高地自然景觀也因此沒有被破壞,是個山明水秀,陽光赤焰,空氣清新,令人感覺很幽靜舒服的地方。還有受大自然侵蝕,而形成斷崖絕壁兩側山壁陡峭的「惠那峽谷」,又有秋冬的紅葉點綴青山,倒映於深谷流水中,陽光直射水面形成光柱,在船隻行走時捲起的水花映得晶亮,亦是難得一見的旖旎麗景,乘船沿岸而遊真是飽滿眼福! 「黑部立山」有日本阿爾卑斯山脈美稱。想登上黑部得通過「六段式登山工具」、阿爾卑斯山脈連峰(電纜車)、美女平(高原巴士)、室堂(隧道巴士)、大觀峰(空中纜車)、黑部平(黑部地下纜車)、黑部湖(徒步)、黑部水壩(關電隧道電氣巴士)、扇澤駅。橫越標高差距2400公尺的富山與長野縣之間。貫穿北阿爾卑斯山脈的「立山黑部登山路線」,將通到2500公尺高的高原地帶,是連接富山縣和長野縣的路線。 我們趕在黑部立山封山的倒數第二天上山,而聽說在我們隔天要上山的團體,因風雪大纜車無法行駛提前封山,要等到明年的四月份才能再度開山,看來我們是很幸運的。在山上用餐時窗外飄起雪花,我們的精神都亢奮起來了,用完餐後趕緊衝出外面賞雪。 雪忽大忽小,倒是風有時強烈得幾乎把人吹倒,間又下了小雨,冷到有些人狂奔回休息區,拔掉手套按門的手指都快被凍僵了。零下二度的氣溫讓好些手機動作停擺,只能將它放在口袋裡靠暖暖包溫熱,才能配合你搶鏡頭,拍下美美的雪白頂峰和漫妙飄零的雪花。大自然美景令人心動不已!山下郁郁蔥蔥,山中遍山楓葉,山頂白雪皚皚,色彩鮮明令人讚歎! 金澤「兼六園」是日本三大庭園之一,可說是聚集了日本所有庭院之美;美輪美奐的造景是日本庭院的象徵。金澤也是日本金箔工藝製造最盛的地方,無論是在建築物、傳統工藝品、繪畫、或現代裝潢當中,時至今日金箔透過各種形式和管道嶄露頭角。 在這裡還有一項特殊的「金箔冰淇淋」,金光閃閃的不只噱頭十足,冰淇淋的奶味濃郁也很棒!但價格不便宜,裹上整片金箔的一支日幣八百或一千元(台幣約290),貼碎片的一支五百五十元,但因為稀奇又好吃,所以大多的遊客都會想品嚐。 「白川鄉合掌村」外型酷似童話薑餅屋的合掌屋,是當地居民為了抵抗嚴寒的天氣而建造出來的建築。1995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白川鄉的荻町合掌集落及鄰近的神山全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米其林評鑑三星景點。合掌屋的起源來自於日本飛驒地區因冬季氣候嚴寒,古時多為穴居,在出口處以茅草和篙等當地特有植物,建成有如兩手合成的三角形狀的合掌遮頂。 來到合掌村彷彿進入另一個時光隧道,走過吊橋印入眼簾的是一片純樸寧靜的茅廬天地,山青水秀,楓紅映襯,清澈的小溪流有成群漂亮的大鯉魚和鮭魚悠遊著。可愛的合掌茅屋就如廣告裡所寫的,是個美麗的童話仙境,尤其是在冬春交替時節,一棟棟的合掌屋披上亮白雪衣,整體成了美麗的銀色村落,太令人著迷嚮往了。 我們去的時間有點短促,又已屆黃昏停車場關閉時刻,無法進屋盡情飽覽,有些遺憾!離開前天色有點昏暗了,有幾間茅屋亮起了燈光,和天邊璀璨的晚霞輝映著,哇!這又是另一幕令人興奮的一景,怎能不搶拍這一刻轉瞬即逝的美境。 我們第一天晚餐是在加賀溫泉飯店裡吃會席料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造型可愛特殊的碟子陸續上桌,每人一組(約近二十菜樣),真的把肚子和眼睛都吃得很飽足─歐伊西ㄋㄟ!這是一家處於郊區有年代的溫泉飯店,飽飯後休息一下,再去大澡堂裡泡個溫泉,哈!疲憊盡失,身心舒暢! 第三天晚上我們住在名古屋天空塔王子飯店(飄浮半空的船舶);這在名古屋是家著名的大飯店,在火車站附近,從31層至36層,因為居高臨下視野遼闊,將璀璨的霓虹夜色盡攬眼底,和加賀溫泉飯店牆外寧靜美麗的路燈夜景,形成對比性氣氛。 這一趟旅行無論是在食宿方面,或景點安排堪稱是很滿意的行程,尤其是我們有一位風趣幽默親和力,常識飽滿又活力十足的帥哥導遊;在暢遊金澤「兼六園」時,因為天氣寒冷,大家就來個跳高拍照PK,每一組都想找他合拍,還要有不同的POSE;畢竟年輕有差,我看他不但不累,還越跳越帶勁! 其實在這一次行程裡還其他好幾個景點也都不錯!尤其是在「牧歌之里花園牧場」,牧場很大還要坐遊園火車,這裡好多個角度都是亮眼的美景照,那像血染的楓紅更叫人狂拍不止! 這美好的旅行終將結束,三十幾位團員來自不同地方,幾天的相處同遊也彼此熟識了,分別總也依依!台灣雖然不大,但何日再見得看緣份了,彼此微笑道別,為這趟旅行緣份畫下美好句點。
-
讀先正兄返鄉憶師友文有感─談金門的面像
先正兄,姓王。見過數面,或許是見面的場所過於喧嘩,不宜交談;也或許是人老如樹老,根深幹粗,風吹不搖、地動不移,各有固見定識,又時間倉促,皆未深談;但總覺得先正兄溫文儒雅,謙謙君子人也,話不多內韻強,是士子、是居士;讓人印象深刻。 近閱先正兄返鄉一文。開頭即說:一九六七年八月下旬某日,李德生表哥請好友來中和舍下,護送少年先正返鄉,俺娘在山莊門前拭淚送別,說無力教導怠惰小兒,囑我回鄉後,要專心課內書,重新出發。 文中的中和,當是客居。文中的母親揮淚,當是不捨稚子的離別,也顯見對教育的重視。而返鄉之鄉,當指金門。當年的金門,是外島,是前線,是有幾分危險,又枯寂的荒蕪小島;是大多台灣居民懼之避之,彷似西出無故人的邊關,是馬革裹屍或是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戰場。然而,有慣例就有例外;就像一體有陰陽兩面。危險,帶來了封閉與戒嚴;枯寂,趕走了誘惑及繽紛;有苦窯的形象也是閉關修行的聖地;是戰地前線也是躲避紛擾的淨土。 最近,我認識一位眷村長大的先生,姓程;從商有成,微凸的肚腩,藏不住話語。總愛自我介紹,是金門國中畢業,顯示與眾不同的突出,但這確也讓人訝異,台灣的學子,怎會到金門讀書,違背常理啊!他徐徐解釋:因當年小小的年紀就不學好,別人的書包放著書本,他的書包卻藏著匕首刀械,像黑社會的小流氓,遲早出事,不是被殺就是殺人;家中大人想方設法地把他弄到了金門,說是小留學生,別人是去美國,你去金門;說書讀不好其次,至少金門安全;結果小留學生真的安安全全的讀完了書,關於成績如何?或許只有他那屆畢業的同學、師長,才有答案,至少這段外島求學的經歷,像是他光輝的人生履歷之一。 金門不止安全,而且還像塊淨土。那是我的親身經驗,民國七十幾年,擔任台灣北部某一小單位的主官;期間一位戰士的父母來訪,對象竟然是我,原因奇特。穿著樸實的家長,幾乎下跪似地請求:把他們的孩子送往金門。別人都是希望把孩子從戰地調回台灣,那有主動要求往外島送的。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因為吸強力膠,吸了強力膠後,就變成了一個瘋子,只有金門可以救他。「可是,這孩子在部隊表現正常,而且沒聽說吸毒啊!」家長有些失望,我也有些吃驚。望著他們落寞離去的身影,都已是三十餘年前的光景了;可是卻從未在腦中消逝。 這些,都是金門未曾現身的身影或是已遺忘的故事。如今,金門還在以她獨特的身材寫她的儷影。
-
天地若有情
總想傾一生之念 念無窮無盡的念 在水湄等侯 在天地靜待 實現? 或許是一扇封閉很久的鐵窗 期盼? 或停留在紛紛擾擾的人世中 但求全心盡念的祈 在冥冥內緊握絲絲毫毫的可能 天地若有情則必有知 知 在可能之後 或得一生所念的實現 終 悟道 終 修心
-
緩
總是靜不下來的心 在勞保年金計算方程式中 找到歇息理由 錢,繼續單薄 爺爺選擇月領方式 讓時間磨出悠長的生活 退休之後 如何自被歲月追趕的生活中 抽離繁忙與庸碌的糾纏 如何把半天過成兩天 是後半生必須揣摩的 智慧 爺爺瞇著眼 臥在眼角的魚尾紋 被笑聲抹平了 慢半拍的生活 讓爺爺有更豐裕的時間 觀察路的方向 調整踏進風中的 鞋痕之角度 慢半拍的生活 讓爺爺知道被捏在掌中的後半生 可以比手上的枴杖還長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如今她依然念念不忘和張老師在床上繾綣纏綿的時刻,張老師無論內在、外表或性功能,豈是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能跟他相比的。雖然和張老師在一起時,只短短的幾個月,可是每次赤裸著身軀在床上嬉戲,總是讓她高潮連連、回味無窮,讓她真正體會到性愛的樂趣。因此和張老師在一起的那段時光,她的身心感到無比的快慰,縱然現在受到萬枝仔那個夭壽填海的羞辱,她也無怨無悔。 反觀他,除了年輕時和她溫存過外,想必從被抓去關起到現在為止,就未曾和女性有親密的接觸和性行為,難道他是臨懷不亂的聖人?(一八二)
-
從一張海報說起
在蔚藍的天空下,山后民俗文化村前,一位父親騎著腳踏車馳騁在鄉間小道上,身後載著寶貝女兒,幸福的小手拿著風車迎著風燦爛地笑著,天邊尚有一只隨風飛揚的風箏……。這幅畫面吸引人不自覺地駐足觀賞,看著看著,心思飄向遙遠的時光,回到那有阿爸羽翼保護的無憂童年。是的,這是一張海報,是兩岸三地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海報,標題是: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 五年前,為設計這張表達世人感念父親一生劬勞的音樂海報及節目單,一群人挑燈夜戰,不眠不休的歷經好幾個晝夜,直到最後就只剩美姿與美編繼續奮戰到底,讓我不得不佩服她們那一份堅持追求完美的精神,她們真真是淋漓盡致的發揚了金門戰鬥精神。說實在話,一個音樂會的成功,彰顯音樂會特質的海報和節目單也佔有一份功勞,因此不能不投入心力、精力於其上呀!看著一群群鄉親因著這張海報走入音樂廳與我們共同讚頌父親如山高、似海深般的恩情,歌頌著偉大的親情,締造溫馨的社會氛圍,真要衷心感謝海報設計者,她們為團隊留下不朽的畫頁,也見證自己的心血結晶,點點滴滴堪回味。 說到「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這場音樂會,他的誕生源於一場兩岸三地合唱團不期而遇的聚會。話說2015年春天,當肅元老師從新聞媒體獲知「劉醫師從復興空難浩劫重生、歷險歸來」的當下,隨即招募圓■合唱團子弟兵返鄉為劉醫師慶生。同時間,一水之隔的廈門市鳳凰花合唱團亦推派數十位代表跨海前來關懷致意,再加上金門縣合唱團,可說是齊聚了兩岸三地合唱界之精英於一堂,大家齊來為劉大醫師慶生、道喜! 餐會中,大家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特別是鳳凰花林靜團長與肅元老師才初次見面,就因共同的理念而醞釀出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構想,於是金門縣合唱團、鳳凰花合唱團以及圓■合唱團成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種子團隊,橫跨兩岸三地,恰似鐵三角般形成屹立不搖的穩固磐石。 構想一出來之後,肅元老師隨即派我擔任這場音樂會兩岸三地的聯絡人。我想素來知人善任的老師應該是看重我曾經是金門縣合唱團的總幹事,較熟稔各團之間的聯繫與互動的工作,且我是他的子弟兵,可藉機委以重任,加以磨練。「有事弟子服其勞」,此乃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我不敢推辭,於是籌辦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重責大任就這樣幸運的落在我身上了。十分慶幸的是,當年在大家有志一同的戮力合作之下,歌聲蕩漾在兩岸三地間,隨著時光快速流轉,如今已飛越了五個年頭,即將邁入第六個年頭了,除了慨嘆時光飛逝,更讓人對肅元老師這份鍥而不捨的毅力、堅強的心智油然升起讚嘆、佩服之情! 老師著實值得後輩們效法與學習,策劃第一屆感恩音樂會真的是萬事起頭難,所幸有老師在旁指點,不時給我們加油打氣。猶記得音樂會前,老師積極召開了不止3至5次的籌備會議,不時耳提面命,叮嚀這囑咐那的,各方細節小項都鉅細靡遺考慮周全,老師這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8月8日是父親節,所以,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必得在8月8日之前舉行,由於炙熱的8月正逢暑假期間,要團員們排出共同練唱及演出的時間,是有不少困難度的,老師還為此親自登門拜會了廈門市青少年宮,力請鳳凰花合唱團排除萬難,共同來促成音樂會如期舉行,老師這份真誠證實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嘉言,林團長感動之餘,說服團員們無論如何都要一起來襄助這一場跨越兩岸三地的音樂盛事,於是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就在肅元老師的精神感召之下,由兩岸三地一群愛唱歌的朋友辦開來了! 「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這場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帶給人心靈上莫大的感動與快慰,當耳中傳來一聲聲:「阮阿爸教阮來做風吹,伊講你敢知咱人生親像風吹按呢飛,……無通忘記線的起頭彼雙手……」,為人子女的內心是激昂澎湃的,合唱的歌聲道出了子女們對阿爸深深的謝意,而為人父母的也在歌聲中得到最大的尊榮。初辦第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沒想到得到眾人熱烈的迴響,這真是給我們極大的鼓勵啊! 但當我們進入第二年度的籌備會時,再度為音樂會的海報標題絞盡腦汁,不知如何將主題鮮明地呈現出來。一群人正在細細琢磨的當兒,肅元老師一語點醒我們,老師說:「就以第一屆、第二屆……延續下去呀!」老師不愧是智者,是我們永遠的老師啊!於是第二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金廈情牽~阿爸ㄟ風吹於焉再次誕生,海報依然以山后民俗文化村為背景,景前一雙父親的大手牽著孩子的小手往前方走去,體現了巍然屹立如山的父親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父親是孩子們的領航員,他一雙舵手導引著亦步亦趨的孩子們走向未來。第二屆海報依然獲得眾人的好評,到了第三屆音樂會,因為老師先前的叮嚀猶在耳,海報仍延續著第一屆海報的精神,但畫面出現了一個長大的女孩,梳著馬尾,與父親各自騎著大、小鐵馬,在晚霞滿天的高粱田間小徑上悠閒的踩踏著,女孩飄逸的髮梢與遠方飛揚的風箏,並滿天飛翔的鳥群相映成趣。這張呈現父親與子女親情的海報依然引人遐思,吸引人攜老扶幼地走入音樂會殿堂。事後令我感到佩服的是,這幾屆海報各自出於不同的美編手中,竟像連續劇般的無縫銜接出現,這應是說明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理吧?不得不讓人嘖嘖稱奇呢! 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海報引發人們對父親恩情的感念,也讓我懷想起肅元老師當年對我如父般的呵護與照顧。當年老師初為人師,胸懷偉大的理想與教育理念,滿腔熱忱的來到金寧中心(現今的金鼎國小)擔任我小二的導師,他從班上挑選了音質較佳的3位男生及3位女生,教他們唱世界名曲─舒伯特的《野玫瑰》。老師此舉可媲美孔子的因材施教,他不僅實踐了他寓樂於教的教育理念,也為學生開啟了音樂殿堂之門,提升了一群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們的生活水平。 我很幸運的是班上那3位女生中的一位,想當年,我可是得老師厚愛哩!四月迎城隍廟會是金門歷年的大事,也是當年鄉下孩子最嚮往的民俗慶典活動,多盼望城裡有親戚可以去拜訪,然後受邀為座上賓去參與慶典活動啊!沒想到老師遂了我這多年的心願,他為了要讓我看「四月十二迎城隍」的盛況,竟然幫我請了3天假,讓我住在他家呢!記得當年時髦的老師(老師是走在時代尖端的老師,穿著相當講究哩!)就是用腳踏車載著我去看熱鬧的,當年的腳踏車等同於現在的轎車,對鄉下小孩來說,能夠受到老師如此的照顧,真是莫大的恩寵啊!如今當我拾起歷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的海報再次觀賞時,潛藏於內心深處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油然升起。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的恩情我永記在心! 掐指算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已風風光光的歷經五屆的燦爛繽紛,如今依然有諸多團隊引頸期盼明年受到邀約呢!感恩音樂會因為有更多團隊的參與,將一屆比一屆精彩,表演的內涵也會更多元豐富。我們感謝贊助單位的慷慨相挺、行政單位的大力支援、參與團隊的無悔付出、熱情觀眾的加油打氣,以及肅元老師幕後堅定的推手,讓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年年持續的推展下去,讓愛照亮大地、溫馨滿人間!
-
【城市銘記】 航海馬戲團
行旅台東,在舊火車站旁的鐵花村,聽得馬路市集傳來音樂聲,夜晚的天氣還很悶很熱,卻也忍不住連忙趨前去觀賞。 原來是「航海馬戲團」的表演,有團員吹響迪吉里度(Didgeridoo),這澳洲原住民的吹管,努力伸長自己的身子,鳴放來自大地曠野的呼喚;有紮紅色頭巾、像印度弄蛇人的團員,吹著橫笛曲子蜿蜒的嬝繞,雖沒有隨之起舞的眼鏡蛇,但我彷若看到火光中閃動著阿拉丁小精靈的影子;那位黝黑皮膚的團員,點燃一根長棍子,仰起頭有如吞冰棒似的,把跳著熱舞的火焰塞進嘴裡,群眾都發出讚嘆聲,圍坐在地上觀看的小孩子,更是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隨後,一位講華語的女孩拿著海報出場,介紹自己是馬來西亞的華人,說他們這些團員是來自九個國家的人民,基於維護海洋生態的共同理念組成,駕駛三艘無動力的帆船,航行於大海,沿途停靠海港,表演節目宣揚,也藉這個機會募集船上生活所需的物資。 行旅,途中除了追美,與美麗事物同框打卡之外,對我,總想加入其他的元素。原本就嚮往東海岸太平洋的濤聲、冉冉上升的熱氣球,讓我感受到生命裡的熱情,而今觀賞這航海馬戲團的演出,畫面雖然不是唯美,但卻洋溢追尋理想的熱情,激勵人們勇於實踐夢想。 也許,他們募集的不只是金錢、物質,還包括追尋夢想的勇氣與冒險心吧!於是,我掏出一點錢放進打賞箱,暗自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