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拾穗集】 小木偶的鼻子變長了
義大利旅行見到有幾家商店櫥窗,放著木偶當作擺飾,這圖是羅馬商家擺放一具騎著三輪車的木偶。很多人童年都讀過「小木偶奇遇記」。這故事於1881年由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在義大利出版。 話說有位木匠因沒有孩子非常寂寞,因此,自己就創作製造了一具木偶來陪伴。木偶製作完成後,木匠非常喜歡,不過,感嘆地說:「你若是真的,該多好!」當晚木匠做了個夢,夢見一位仙女感念木匠平日做了不少玩具帶給孩童歡樂,決定幫助木匠實現願望。便以仙女棒在小木偶身上輕輕一點,小木偶便站了起來,活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小木偶與木匠及外在環境互動的故事。其中,最為特殊的是每當小木偶說謊話,鼻子就會變長。 相信這是一個義大利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童話,才會將故事中的主角小木偶皮諾丘(Pinocchio),製成一具具木偶擺飾於大街小巷的櫥窗裡。
-
紀念孫立人將軍逝世二十九週年
大軍長征出中南 仁安羌外凱歌傳 堪嗟世事如流水 空見蘆花送歸帆 四時無奈雪霜侵 玉階凝露塞煙塵 橫笛秋風孤戍月 世間再無孫立人
-
衣服下的秘密
自小就不太打扮,總是沉浸在故事中的美好與想像,還有零嘴跟美食,活像餓死鬼投胎,常常正餐中間都會去柑仔店找玩具零嘴等,滿足自己無聊的午後。 有時出席正式場合,多半都是去家庭美髮,換上洋裝,那頭髮也像辛杜瑞拉,過了時間就又打回原形。 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的到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受了漫畫言情的影響,免不了會有些粉紅泡泡產生。但是,事與願違的是同性之間相處都不是很熟捻,更何況異性?且從小在父母的保護下,不太在外過夜,除了後來住校求學時,那時意外地生份,好在同寢室的同學有人主動熱情地認識,不然我可能還是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因為就讀的學校,寒暑假要到醫院實習,除了週末或過年,幾乎都在學校度過,自然與師長同學不可免得要交流相處互相學習。 然而,因為戀愛可是不好動的我,採取飲食上的控制,年少無知的情況下,幸好營養師跟醫師協助,不然身體可能又要大亂了。 隨著年紀增長,至今還是不會搭配跟打扮,但是,曾為了情傷胡亂聽人意見,買了書以外的飾品、保養品外就是現在房間的衣服了,那時,只為了對方多看一眼,卻不知道自己的不成熟還有對方的心思,至今想想除了勞財傷心外,身體也壞了大半,時光也蹉跎在藥物諮商中,那些朋友師長的相勸沒能聽進去,直到後來醒悟時,才發現會在你身邊的就在你身邊,緣分無須強求! 環顧房間除了衣櫃的衣服還有壞掉行李箱裡裝的衣物跟箱子內的,有些根本穿不下穿不到,根本不知道為何那時買了或要了這麼多身外之物?丟去不合宜不適合自己的之外,雖然肖想中年的我是否可能再恢復腰身,但是可能很難吧!麻煩的是外套洋裝那類比較高價格的,勤儉慣的父母捨不得丟,於是怪在我頭上,去留成了一個問題,想捐給公益團體一般又不太會要大衣或者洋裝,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在爸爸的主導下,把一箱不適合這年齡的衣物回收換取點數,雖沒多少,可是看單位腦子動得快,把可賣的不論書籍娃娃衣物等再低價賣出,這也是另類產業吧? 爸爸說,慢慢地整理丟棄,真正需要的衣物不多,希望有天自己能真的看開捨清一切!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然在睡夢中,他卻夢見那些面目猙獰的情治人員,讓他躺在一條長板凳上,臉部朝天,然後壓住他的頭部,從他的鼻孔灌進辣椒水;他又夢見他們猛力地握住他的手,撬開他的手指甲,然後放進裝滿冰水的盆子裡浸泡。受到這種非人性的凌虐,簡直讓他生不如死、生不如死啊!而這無非就是他此生最大的夢魘;當然,還有春蘭那個臭查某討契兄的醜事,更讓他嚥不下這口窩囊氣。仔細想想,這輩子為什麼會那麼「衰潲」,才會娶到春蘭這個袂見笑的臭查某……。 第九章 當老枝伯仔的樓房竣工後,在台灣讀大學的海建,當其學業告一段落時,也傳來考取中山獎學金赴美留學的喜訊,讓全家人高興萬分。 中山獎學金是以考試的方式選拔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資助他們出國留學,作為「為黨國儲才」。中山獎學金是由中國國民黨設立,在全國百姓經濟狀況普遍不好的情境下,資金豐厚的中山獎學金,給青年學子提供了一個出國留學的大好機會。而且在黨國一體時,一待他們學成歸國,國民黨也會以「歸國學人」的名義,積極地提拔,讓他們朝政界或學界發展。林海建也是島鄉考取中山獎學金赴美深造的第一人,將來前途無量。(一七九)
-
候鳥回歸
白色,上下翻飛的羽翼,黃色小身軀,用力讓自己的身體試圖擺脫細細金屬桿的束縛。 它們是一群以LED和墊子控制模組的候鳥意象,可能在夜晚時也能以光影變化來意味表現一群候鳥急迫的趕路心緒,和思念。 這一群出現在一處路邊的草坪上空,以金屬與塑料製作的振翅飛翔候鳥,由藝術家盂施普以抽象的創意形塑候鳥遷徙過冬的南歸意象,不禁令人想起離家的遊子嚮往溫暖的家鄉。 這讓我想起實際狀況中的候鳥,牠們又如何呢? 年輕的時候,我去金門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留鳥戴勝。遺憾的是,後來我從事山鳥觀察記錄寫作長達二十多年,也未曾再有機會光臨金門去好好觀察戴勝,如今數十年又過去,金門的候鳥印象已逐漸消失在我的寫作紀錄,和記憶中了,就好像遊子似的候鳥,天涯海角的漂泊流浪後,也會遺忘一些家鄉的影像吧? 而金門,這小小的離島,卻是候鳥的定期停歇站,牠們不同的季節光臨,再按照牠們不同的時候離開,但一年四季中總會在金門不同的地方見到不同的候鳥影子。在沒有戰爭干擾的情況下,金門一直在春季有小麥,秋季和冬季有高粱,潮間帶有魚,蝦和蛤等等可作為食物來維持候鳥的生活所需,所以,有人說金門擁有豐富的食物資源,是各種鳥類的天堂,包括環頸山雉,駐足的戴勝和藍尾食蜂鳥……等等,而栗喉蜂虎,據說是僅在金門可見的夏季候鳥精靈。根據一些資料顯示。如果是在夏天拜訪金門,那麼說一定有機會,觀察到可愛的夏日小精靈,栗喉蜂虎!栗喉蜂虎是在夏天訪問金門的迷人多彩候鳥。牠們通常會在4月至8月在金門築巢繁殖,並在冬天來臨時飛往其他地方避冬。如果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常見候鳥有里海燕鷗、黑頭鷗、小白鷺、以及環頸野雉、烏鴉、蒼鷺、斑鳩、長尾伯勞、戴勝、東方知更鳥等,可見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地方,都能欣賞到不同的鳥類,為金門這國家公園帶來精彩的風景。甚至在冬季和春季的黎明和日落時分,更是觀察戴勝、黑領八哥、白喉翠鳥、斑翠鳥的最佳時刻。 記得以前去金門時,見到難得的戴勝時,心裡升起如有機會在金門做長期鳥類觀察紀錄的心思,可惜因為工作等等世俗因素而至今未能如願。 而在台灣,在遷移季節的高峰期,10月至隔年2月是台灣觀鳥的最佳時間。這一時期始於成群的灰面鷲和赤腹鷹,往往成千上萬隻出現在台灣南部的天空。隨後,許多不同的陸上鳥類和水禽也會抵達西部濕地。根據調查,台灣約有550種鳥類,其中三分之二是遷徙的候鳥。當隨著冬季的臨近,這些候鳥會沿著兩條主要路線向南移動:一條從日本北部、薩哈林島或千島群島開始,然後通過沖繩南下到達台灣,另一條則是從西伯利亞出發,經過中國東北、韓國和日本到達中國東南部或台灣,無論走哪條路線,候鳥都會經過台灣。 在台灣,已知有13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中,有8個保護野生鳥類。不過,在1970年代,保護鳥類是發達國家的一個問題,台灣的鳥類環境也遭受到殘酷的開發破壞,許多野生鳥類棲息地遭到破壞,也沒有人關注,農民尤其不喜歡鳥類,他們認為鳥類會破壞農作物,但有許多候鳥不過是季節性的侵擾吃食農作物罷了。 1988年,在香港進行的國際鳥類種群普查中發現,黑面琵鷺不到300隻,在黑面琵鷺越冬的少數國家地區中,台灣是迄今為出現黑面琵鷺最多的地方,但這樣的發現卻喚醒了台灣觀鳥者對台灣候鳥的關注與意義,以及提醒人們保護候鳥的作用。來台灣越冬的黑面琵鷺,主要是棲息在台南縣的七股潟湖地區曾文河河口,後來更因地方石化工廠開發的發展對稀有候鳥鳥類具有潛在災難性影響,故也引發了拯救黑面琵鷺及其棲息地的運動。可見,稀有的候鳥對環保生態的意義,有著無比省思的作用。 黑面琵鷺在1992年被台灣列為瀕危物種,緊隨其後的是一起三隻黑面琵鷺在1992年遭到獵捕,從此讓保護鳥類棲息地成為受到關注的一種社會運動。2002年,黑面琵鷺庇護所成立了,還建立了一個保護、管理和研究中心。根據2006年國際黑面琵鷺的普查顯示,來台灣過冬的黑面琵鷺數量已從1990年的294例,穩步上升到2006年的826例,另外還有99種其他鳥類,52種魚類,5種哺乳動物,2種爬行動物和2種兩棲動物也受到了這保護區的保護。 但在台灣,候鳥不僅僅是黑面琵鷺,還有度冬期的濱鷸、東方環頭鴴、金斑鴴、灰斑鴴、大白鷺、蒼鷺、青足白鷸、小水鴨,其他如黑臉鴴、黃尾鴝、尾白腹鶇等都是相當值得觀察的國際保育鳥類物種;如在春季過境前期,這時期有許多度冬候鳥開始北返離開臺灣,踏上返回繁殖地的歸途,而春季過返境先鋒部隊的身影也在此時出現如鷹斑鷸、小環頭鴴、小辮鴴,家燕等等;春季過境期出現的候鳥有灰面鷲、蒙古鴴、鐵嘴鴴、尖尾鷸、小青足鷸、小滸鷸、黃足鷸、翻石鷸、反嘴鷸、黑腹燕鷗、黃鶺鴒、黑臉鵐,鷹鵑、筒鳥、黃頭鷺、燕鴴等,非常值得注意觀察;至於夏候鳥有黃足鷸、翻石鷸、黃頭鷺、小燕鷗、鳳頭燕鷗、東方環頸部鴴、鐵嘴鴴、金斑鴴、高蹺鴴、鷹斑鷸、青足鷸、黃足鷸等等,這時是欣賞水岸候鳥的最佳時候;而秋季過境期的候鳥有小環頸鴴、蒙佔鴴、濱鷸、雲雀鷸、中杓鷸、尖尾鷸、稺鷸、小青足鷸、滸鷸、和知名的紅尾伯勞;至於所謂的秋季過境後過期的候鳥有灰面鷲、極北柳鶯、黃鶺鴒、赤喉鷚、家極燕、黃尾鴝、藍磯鶇、藍尾鴝、花雀、灰斑鶲、灰椋鳥等,也是台灣候鳥最常出現的時候。 在這佔台灣總野鳥種類中的三分之一候鳥中,絕多數的候鳥是人們叫不出名字的,人們一見到鳥,往往只能口口聲聲喊:「是鳥耶!有鳥呢」至於叫什麼名字,有時連電視新聞主播都極其欠缺這方面的知識,更別提學校教育了,這也是自然生態、環境生態在過去與今日依然受到漠視的原因。儘管,今日在這方面有些進步,但看看一般人對鳥類的認識,就能窺知一二了,因為鳥類,甚至是候鳥就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周遭,公園,郊外,河川,農地,以及屋頂陽台上,但人們又所知多少?舉個例子,在三十年前報刊中最風行的生態文章和鳥類觀察文章,如今也早被輕忽了,甚至不再被提起,它就如同許多候鳥在人們的眼前經過或駐足,卻如同視而不見般,一再被忽略。 那一群出現在城市一角,靜靜非在一處路邊的草坪上空,由藝術家盂施普採用金屬與塑料製作的振翅飛翔候鳥,以抽象的創意形塑候鳥遷徙過冬的南歸意象為主的裝置藝術,候鳥,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創意設計的用心,以及遊子的歸心似箭的內在心緒?它們或許在夜間能發光,光影的表達飛翔的變化,然而又有多少人會駐足,多看一眼? 候鳥,在浪跡的過程中,通常會停留若干個地方歇腳,或尋食,這很像人的流浪軌跡,不過,候鳥每年都會循著過去的軌跡來來去去,但總會回歸老家,但人呢? 我在說候鳥,還是生態呢? 有時,我只想成為那細細金屬桿上的白翅黃身的意象候鳥,在草皮上,在風中,在城市的一角,擺擺姿勢,如同一種想像的飛行,想像天涯海角,想像原地翻飛,怎樣都行的幻想,讓記憶變成遠方異地。
-
駝背阿公助妻復健
駝背阿公每天清晨推車到市場賣菜。數年前他推一輛破舊板車,大概輪子容易被卡住,看來推得相當吃力。最近一、兩年,可能存了點錢,買了一輛嶄新推車做生意。由於只見阿公推車賣菜,不知他有老婆。最近半年阿公除早晨、中午推車賣菜外;晚餐後,也推車出來,不過車上沒菜籃,而放了張有靠背的小椅子,他老婆手握助行器坐於其上。一車兩用:吃飯的傢伙兼敞篷四輪花轎。他偕其妻出來散心並做些運動。阿公大約四十公斤,皮膚黝黑;其妻約六、七十公斤,四方臉,皮膚甚白,似乎多半時間待在室內。夫妻倆皆七十餘歲。阿公推車輕柔和緩,十分謹慎;儘量保持車的平穩,不讓椅子晃動。他們走不遠,僅走五分鐘到附近土地公廟前廣場,讓老婆下車拄助行器練習走路,人不運動何以安眠?走一段時間後他們便坐在廣場兩側的花園矮牆上促膝而談;兩人心心相印,情切切、意綿綿,半言癡相對;待一、兩小時便折返。總是背對街,不易受外界干擾,較易確保單獨相處的隱私權。花前月下浪漫有情調,互訴衷情更增添恩愛氣氛。阿公很愛他老婆,撒錢不手軟,有時看他推車回家,車上放著從知名藝術蛋糕店買的五、六百元蛋糕。在阿公心中,金山、銀山哪比得上美人一笑? 前幾天又看到阿公帶其妻出來散心,但她未坐推車而是坐在全新的輕便輪椅上。當其妻下椅扶助行器練走,阿公推著輪椅尾隨護駕。雖僅匆匆一瞥,卻已能感覺出他們的笑容如同陽光一般燦爛。那輪椅可能得花三、四千元,不過比較安全。推車上的小椅子沒把手,車若東搖西晃,老伴有摔出車外之虞。走下坡路,椅子若比車下衝得快,讓太座受驚,那還了得。若在推車上裝安全帶,把人椅都綁在車把上,那樣別人看了可能會覺得有點像古時將犯人五花大綁的囚車。阿公不會沒想過,其他的錢可省,這種錢不能省。由捨得買新輪椅一事可看出他對其妻多麼情深義重!推車有三、四十公斤加上其太座的重量,推起來想必相當吃力;這種輕便輪椅沒多重,而且有扶手,十分安全。由此看來,買輪椅是極窩心又明智的決定:一來可一起輕裝出門,二來其妻較有安全感,三來自己也不至於太辛苦。 少年夫妻老來伴,一方不便於行,另一方深情扶持;你儂我儂猶如不可分割的共生體。今日看到阿公之妻拄助行器在街口走動;她終於能獨自外出,阿公無需在旁看護。復健之難不在體能,而在克服難以接受、適應的心理障礙:半年前還好好的,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唉!因此阿公的愛心、耐心、陪伴與關懷乃一支助其妻戰勝病魔的啦啦勁旅。
-
幸福滋味
在眾人眼中,我是個平凡四十歲輕熟女,雖不乏追求者,卻無法順利走入婚禮殿堂,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是個「黃金單剩女」。 某次聚會,與生命中的他巧遇,平凡無比相貌,在他眼中卻散發出淡淡清香與幽雅。於是,彼此相愛且相知相惜。 那天,我們一起到山上看風景,倚著欄杆眺望遠方,他溫柔且細心解說:「那是我們開車上山入口!」「那是山峰交界處!」隨著他手的方向,將美麗景色印入眼簾。此刻,他指著前方微笑說道:「那片田地相當美麗,以後退休要種田,享受平淡生活,下午騎三輪車載妳下班」。 「好呀,但你要帥帥的來喔!」我緩緩抬頭微笑回應。 「妳呀,如此溫柔又嬌滴滴,真想將妳揉入心房!」他緊抱著我說。 「要金屋藏嬌,在右心房一輩子喔!」我嬌羞回應。 雖然這段感情無疾而終,但這段日子,深深體會幸福滋味,真正的幸福是「放入心中,回味無窮」。
-
與煙癮對談
吃飽閒著沒事,搭免費公車出外遊蕩,在一個馬路邊設的休閒亭中閒坐休息。 一位年齡約比我大的老頭子,咳嗽一聲,順手從口袋摸出一支香煙,打火機「啪」一聲即刻煙霧瀰漫。我趕快拿出口罩戴上,以防吸他的二手煙受害。 老頭子輕鬆地說:「老一輩說:『飯後一根煙,快樂如神仙』,你看我剛才咳嗽,煙一抽,咳嗽也沒有了。」我說:「你一天大概抽多少支煙?」 老頭子說:「一包,就夠了。」 我說:「量太少了,應該一天抽三包才夠。」 老頭子奇怪地說:「為什麼要抽三包?」 我說:「三包通大道;斷氣解千愁。」 老頭子說:「為什麼要這樣呢?」 我說:「斷了氣什麼都放下了,那比神仙還快樂得多呢!」(稿費贈金門縣大同之家) ▓警語:不吸菸,你可以擁有更多!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老枝伯仔想著想著,嘴角泛起一絲燦爛的微笑。甚而還有一個與他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天才小子,雖然並非他所生,但他的父欄裡清楚寫著林萬枝三個字,而且和海山一樣叫他阿爸,受到他的照顧,不知情的人絕對會說他是老枝伯仔的親生兒子,將來一旦在社會上有成就,他亦功不可沒啊!所以他的心血並沒有白費。 然而一直在他心頭糾結的,莫非是春蘭那個袂見笑的臭查某,趁著他坐牢期間去討契兄。而且她的契兄公,竟然是當年利用他去幫他們張貼顛覆政府反動標語的張永福,被抓時為了信守承諾而沒有說出他的名字,讓自己被凌虐及判重刑。而這段期間,他非僅不懂得感恩圖報照顧他的妻小,反而勾搭他的妻子成姦又生子,這個人面獸心的王八蛋,真是死有餘辜啊!每當想起,莫不緊緊地牽動著老枝伯仔的神經線,讓他激憤不已、難於釋懷。 當宴席結束送走客人後,老枝伯仔已不勝酒力,勝國仔和海山攙扶著有些醉意的老枝伯仔回家,但他的酒品相當好,雖然腳步有些不穩,但沿途不說酒話,不起酒肖,一進房間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一七八)
-
海邊的阿兜仔廟婆
立冬午後。車子設定導航路線,前往彰化縣大城鄉山腳村的萬安宮,拜訪「阿兜仔廟婆」羅美智。典型農家聚落,空曠田野中座落著院埕,水泥瓦厝更顯孤單。即將秋收、黃金萬頃稻浪,於東北季風加持下前呼後擁,麻雀成群不停的啄食,忽上忽下,農婦忙著點燃沖天炮嚇嚇鳥兒,看來效果不彰,但也只能如此。正在收割的割稻機,轟隆隆地唱著豐收曲,一群白鷺鷥緊跟在後,一陣驚嚇成群飛起,好像片片移動的白雲,襯著藍天嬉鬧,在強風中不斷的漂移,甚是美麗。 穿巷進弄,緊鄰著濁水溪出海口,北側堤防的萬安宮,屋頂上金色耀眼的壽字映入眼簾,「阿兜仔廟婆」美智早已笑臉相迎熱情招呼。她說:「雖一早已將前廊的茶几桌椅抹得乾淨,午後,經不起六級的東北季風呼嘯狂吹,夾雜著沙塵又將桌椅蒙上一層厚厚風沙。我們坐著寒暄,強風透過擋風玻璃,仍在隙縫中不停的震動、呼號,萬安宮矗立在庄仔,內有戲台、廟埕寬廣。主神供奉著撫順將軍,中小規模的宮廟,建於蜿蜒的濁水溪北側,園內林蔭環繞、小橋流水緩緩,在廟婆美智巧手打理之下,午後陽光照在庭園,襯映出溫暖的光影線條、有股安靜人心的好磁場,因為「阿兜廟婆」的傳奇故事,在莊嚴肅穆中帶著溫暖人情味,讓萬安宮成了網路熱搜出名的宮廟。 美智30年前為愛飄洋過海嫁來台灣,15年前卻因先生驟逝,舉目無親的孤兒寡母,接受宮廟主委的安排,執行廟婆的職務,以廟為家;這樣的故事作為訪談的開始,聽她娓娓道來、感恩知足的表情溢於言表。月薪兩萬元的薪資,加上鄉親們熱情相助,這家送的蔬果還沒吃完,那家又送來青菜,讓她在平淡、無憂中養大兩個兒子,兒子上進貼心,目前都有穩定工作和收入,生活感到滿足。訪談過程中,有信眾來收驚,看她慈眉善目、親切的笑容,讓信眾去掉心中的魔障,熟練輕巧的先把收驚者的衣服放在米盤上面,擺放收驚三法寶「剪刀、文公尺、鏡子」,點香,請示神明,霎時濃煙香霧隨著空氣流動,從虛空中傳導一種力量,屬於天界與凡間溝通的儀式開始啟動,煙霧瀰漫在宮廟供奉的諸界神明,廟婆把收驚者的祈求說給「撫順將軍」聽,然後在收驚者的胸前唸唸有詞:拜請「撫順將軍」來收驚,東無驚、西無驚、無驚無膽嚇、心肝頭按定定、收起起、收離離、凶神惡煞去走千里。阿兜廟婆美智字正腔圓的海口音,來自山腳村鄉親集體努力教學的成果。帶領信眾拿香敬拜,抽籤、解籤詩,美智可是國台語一把罩,連解籤詩都難不倒她,成了彰化縣大城鄉萬安宮的活招牌,許多民眾專程來找她求神問卦,收驚安頓。 回想三十年前,去巴西旅遊時認識了當廚師的台籍男友蔡福教,交往兩年後,他問我:「願不願意跟他一起回台灣?」連台灣在那裡都不知道的美智,因為愛他,決定為愛出走,當下回答:「願意跟你走天涯。」拜別父母,當了台灣媳婦。老公的職業是廚師,回台後在台北開自助餐,先生體力逐漸走下坡,不堪長期負荷,收攤回到大城老家待業,親戚朋友、左右鄰居,看著他去國幾十年之後帶回水某和一雙輪廓分明的兩位小帥哥,一一為他賀喜,但是就業一直不順。某天,有位長輩說:「先生能跟神明溝通,希望他接任萬安宮的廟公,因為年邁廟公即將退休,先生一口答應,離開家鄉在外闖蕩十多年,倦鳥歸巢就想安份過日子,守著妻兒,不問微薄的廟公薪水,只要能守著一家大小、不再漂泊平淡就是幸福。」這位智利俏姑娘,甜甜的酒窩有雙烏溜溜的大眼睛,來自拉丁美洲的熱情血統,很快地與庄內的阿公阿嬤打成一片,她說:「先生擅長吉他樂器演奏,我喜歡唱著拉丁情歌,這樣的組合讓萬安宮廟埕活絡起來;鄉親一有空閑,就來廟埕一起同歡親如一家,日子就在平淡卻很實在的生活中渡過。」廟婆述說她的融入在地經驗。她也加強中文學習訓練,誰知好景不常,15年前老公突然過世,為了扶養二個還在唸小學的兒子,接受主委好意安排,當起廟婆到現在。 大城是靠海的鄉下,來拜拜的多是阿公阿嬤,講國語他們聽不懂,因此鬧出很多笑話,她說:「拿符令」聽成「拿牛奶」,我花了很多時間用西班牙文記下台語發音,有空就找人教我,學了半年多之後漸入佳境,到如今台語腔裡有濃濃的海口音調。這位來自智利的姑娘,已被大城鄉親的愛融化了,屢讚嘆台灣人真的很包容,真有肚量,讓她這異鄉人在患難中,仍有棲身之地養活一家三口機會。原本信奉天主教的她,在台灣當廟婆,透過媒體報導聲名大噪,如何調整心中的信仰?她說:「老公去世後我只能靠自己,我必須獨立堅強做兩個孩子的後盾,廟婆也是一份神聖的工作,我把對天神的敬仰放在心中,相信天神可以理解。全心全意為撫順將軍服務,這位美麗的廟婆,用她的熱情和勤奮回報給鄉親,把大家的信仰中心看顧的一塵不染。自己的生活也彷彿受了保佑,順心很多。我問美智:「自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熱情的鄉親幫妳說媒?或是有熱情粉絲找你約會?」她說:「當然有啊!但是,自從我當了廟婆後,一心一意只想為撫順將軍服務,沒有其他的雜念。」靠著熱情鄉親幫忙募資,終於得以在兩年前帶著二個兒子回智利探親一個月,一解思鄉之情。但我也愛台灣,心繫台灣,捨不得多停留,萬安宮是我的精神堡壘,大城已是我的故鄉,這裡有愛護我、信任我的鄉親,我們親如一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