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冬眠前的喧譁
入冬後,氣溫並非逐日下降,頃刻間已然寒冷。連日好雨偶見晴光,又旋即陰鬱,水溝蓋、人行道地磚和柏油路如覆薄露,溼氣沉沉。人們換穿耐得住強風的冬裝,青蛙與蛇紛紛躲進隱密的巢穴,世界轉為靜音模式,啞然無語。不只如此,活潑好客的黑板樹,以及時常在枒杈上談笑自若的樹鵲也意興闌珊,懶洋洋地蜷縮於闃然的睡意之中。 我走向室外,猶如進入一座天然冰庫。 出租套房附近,那家平日總有中學生群聚的豆花店,今已靜無人聲,只剩下繫著圍裙的店員獨自留守櫃檯。通澈透明的玻璃窗上,黏貼了冬季限定的新品廣告單,上面以冒著白煙的燒仙草照片搭配文字,看來格外驅寒,冬風湊近取暖,卻吹得我直哆嗦。此時,若不調頭取件外套穿上,大概不消幾分鐘,除了身體打寒顫之外,雙手也得往口袋裡藏了。 比起盛夏,巷子冷清太多,彷彿這是個無人居住的村落,或者是個被惡靈控管的地域,就連常在停車場轉悠的虎斑貓也不知躲到哪裡冬眠。不久前,我在出租套房密集的住宅區漫步時,還鬧鬧騰騰的。滿載家具的搬家卡車停在套房公寓前面,搬進搬出的乒乓聲充斥長巷,完全不像今日如此肅靜寂寥,如同熱帶島嶼無法想像北方國度的弄雪閒情,也如同黑夜無法正視曙光。縱然哀痛時無法懷想平靜,但幸福確實曾經存有,我們不可忘記。 學期末,租屋約滿的學生們正忙著打包、裝箱。套房公寓的樓梯鐵門上貼著電話條,房東忙前顧後,一會兒介紹環境,一會兒又對著電話那頭約時間。此外,我經常聽見某個熟悉嗓音,反覆在長巷裡逡巡,原來是早上才帶人來看過屋子的房仲業務,晚上又來了。 有些房客利用機車多次載送,也有人選擇計程車提供的微型搬家服務。學生們更愛呼朋引伴,一群人喧譁吵鬧,有時為了搬運順序就爭論不休,顯得相當稚氣。 如果這一季鳳凰花是為你而綻放的話,意味著搬家路程更為辛苦漫長。畢業後就地謀職且不打算換房的人,當然樂得清閒,但決定返鄉的遊子就必須勞師動眾了。在學生套房附近,我曾遇見幾張憂心忡忡的臉孔,吐出的話語如同蠶絲連續不斷,緊緊纏繞在孩子身上,好像害怕他們走丟似的。 「同學,這個檯燈是你的嗎?」 出租套房的清掃阿姨追了出來,準備揚長而去的一家三口連忙道謝。或許容易走丟的,並非長不大的孩子,而是因遷徙而被遺漏的物品,尤其在喧鬧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那些。如今,曾經活躍的聲音已消失,早就隨著遷徙季節的背影而離去。 調頭穿好外套的我,又走回冷清長巷。 城市裡的一景一物在寒風中沉睡,完全無力挽留夏日發燒的高溫,以及喧囂的熱度。《淮南子》提及:「百蟲蟄伏,靜居閉戶。」然而我無法冬眠,逕自往城市中心前進,直到整個人完全被寒冷覆蓋。
-
十七歲的自己,妳好嗎
一直惦記著,要問妳一聲:妳好嗎? 我還記得是一個炎熱又鮮明的夏天,清水斷崖下的海水如此蔚藍,妳在夜宿的飯店裡,總記掛著要寫一首詩,來記憶這個美麗的畢業旅行,後來,詩寫好了,妳飛揚的青春,也正式與妳告別了。 請原諒我,我不是這樣一個不知趣的人,非這樣剜妳的傷口不可,只是想藉由提起往事,為妳流淚,為妳曾經咽下的疼痛,輕聲撫慰;也只有事過境遷的今日,我才願意流淚,至於那時候,我要比妳堅強,所以,我不哭,也不願意惹妳哭。 我不願意安慰妳,是因為我比任何人都明白,那些溫言軟語,都只是止痛藥,暫時鎮痛,卻無法連根拔起妳的自苦;我只想告訴妳,生命都是自己找到出路的,妳只有站起來反擊,最要緊的是,我不要妳怯懦,只一概活在別人送妳的溫室裡,失去對抗逆境的力量。 妳蜷在牆角,怨我太殘忍。 妳罵我也好,我還是要告訴妳,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 好了,說完妳,也該談談我了。 我可不是妳想像中的書呆子呦,我堅持要用心生活,去體會人生每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我書寫,我記憶,我感動。 妳知道嗎?前不久是油桐花的季節,滿山滿野都讓這樣雪白的顏色震動了,我甚麼都不記得,只感覺讓美撞了好大一下,暈眩在花海裡;那時候,我第一個就想找妳分享,我猜,妳這個浪漫主義者看了,一定會忘了呼吸,然後胡亂吟幾句詩,回家後,大概也睡不著,忙著寫信告訴我,妳有多震撼,多幸福,能夠看到這麼美的,天使一般的油桐花。 是啊,活著,就會有好事發生,一本好書、一首歌曲,美味的食物,家人和朋友,只要不棄絕生命,生命自己就會活得很漂亮,我知道,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給生命一個機會,妳呢? 我不要以問號作結,不要給妳猶疑的可能,妳要堅定的告訴我,妳會活得很好,就像我一樣。 然後,我將預言,妳一定能看見,潛藏在妳心裡,最美好的祕密花園。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春枝連忙到廚房燒了一壺開水,不一會三個體型高大的兵仔也來了,她戴起斗笠提著水,含笑地對著他們說:「麻煩你們了。」三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小阿嫂不必客氣。」並從他們各自的介紹中,她知道:剛才說話的是老張,也是他們的班長;瘦的是老王,高個子是老林。 一夥人來到春枝家的花生田,整個田疇的花生葉子已被太陽曬得有些枯萎,是俗稱的「過日」,也是花生成熟的徵兆。春枝把開水放在田埂,告訴他們說:「就是這塊花生田,大家慢慢來,不要急著拔,免得拔完後手掌起水泡。田埂上有開水,渴了自己喝,千萬不要客氣。」 「小阿嫂妳放心,我們老家都是種田的,不管是花生、高粱或大小麥,一種就是一大片,少說也有十幾畝。我敢保證妳這一畝多地花生,上午就可以全部拔完,然後先讓它曬一會,下午再來把它挑回去讓妳慢慢摘。這樣好嗎?」老張說。 「謝謝你們,起初以為村公所騙人,想不到你們連長能夠體會我們種田人的辛苦,派你們義務來幫忙,真是太感謝了!」春枝由衷地說。 (五十)
-
相遇在地安門
兩個臭味相投的男人相遇了。 1992年11月陳昇在台灣發行《別讓我哭》專輯,那一年我高中畢業,順利考上東吳大學夜間部中文系(如今回想起來若當時沒想太多的讀下去,也許畢業後也不會繞了那麼多崎嘔。)然而寄人籬下的穿梭在陌生大都市讓我感到徬徨,一星期之後獨自下了決定辦休學回家。這張專輯在寒冷的冬夜溫暖著我,這也是我第一次拿到陳昇的專輯,完完整整的聽了無數遍,然後就毫無懸念愛他到現在。 這張專輯雖然訴說的故事有很多類別,可是從頭聽到尾卻又是那麼的一致性,充滿中國元素的曲調。 〈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一夜〉無非是最響亮的一首,把京劇融入流行樂裡算是先驅吧。那時的我只覺得這歌悲悲的,以為地安門是在黃泉路上的某個門,二十多年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世上真有個地安門。它是北京皇城四道門之一,就在天安門的另一面,俗稱後門,據說當年的慈禧與光緒還有溥儀都是從這道門倉皇的或偷偷的離開皇宮,不過這門早在1954年便已被拆除。 這首歌除了地名是真的以外(百花深處也是真有的一條胡同),故事也是真結合了地安門的傳說。傳說有一對漢族夫妻,丈夫被徵召出征時妻子要為他縫製一雙繡花鞋以保平安,結果事情發生得太倉促鞋來不及送丈夫也戰死了。戰死的丈夫求地府讓他回家看娘子,但他的魂魄只能在夜晚現身,而夜晚的地安門總是關著的,所以他只能夜夜守在地安門外。而他的妻子縫好繡花鞋後天天到地安門等待丈夫,日復一日,即使死了只剩魂魄依然夜夜守在地安門內等待丈夫回來。 2001年11月左小祖咒在北京發行《左小祖咒在地安門》,充滿政治社會寫實的情境,尤其是關於百姓的勞苦疾病,帶著一股滑稽的哀愁。九首歌裡都沒提及地安門,就連封面的背景也是天安門(海外版),那是1994年艾未未的攝影作品,一個女人在天安門廣場前掀開裙子,背後則是毛主席的雙眼盯著看。 左小祖咒選擇用地安門當專輯名稱照他的說法其實也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跑題,因為北京確實有個地安門,可是天安門的名氣那麼大卻鮮少有人知道地安門的存在。一如他的九首歌,明明就是存在的人物與情感卻少有人為他們發聲。 此時此刻,這兩位相差一輪的大叔在這世上還是不相關的陌生人,直到有一天在去宜蘭的路上,車上放著青島朋友送的《左小祖咒在地安門》,整車的人都聽到笑翻了,包括駕駛陳昇。 好奇的陳昇看過歌詞後發現這人不簡單,同時嗅到了彼此擁有相近的異類氣息,於是透過送唱片的朋友幫他邀約2010跨年演唱會嘉賓。「P.S.是的,我在台北。」時間是2009年12月31日及2010年1月1日二場,此後的每一年,佐小都沒缺席。 2016年12月30日我終於踏進了陳昇跨年演唱會,當陳昇宣布接下來的時 間我們就要進入搖滾區了,我在心裡想誰啊?應該是很厲害的人物吧?可他一開口我還真的不習慣這嗓音,若非有字幕可看真不容易聽清楚在唱啥。 不過他一出場我是喜歡的,為了紀念還有這麼多人留在座位聽他唱歌,他像孩子般的從大衣口袋拿出手機對著觀眾席連拍了好些張證明自己的人氣。 雖然嘴巴老抱怨陳昇壞心眼給他排這時段(憋尿後上廁所時間),其實是真心享受這舞台的。這是他的第8年,我的第1年,陳昇的第23年。 這一晚對於這位新認識的朋友,最有印象的就二首歌,〈錢歌〉「不借錢給朋友就會失去朋友失去錢,借錢給朋友又會失去錢失去朋友。」;〈小莉〉「如果我吻你你就微笑,我就吻你……小莉啊,謝謝你借給我錢花……」嗯,感覺一直在提到錢,可別誤會,其實他的歌就是這麼寫實而已。對了,他的名字叫左小祖咒,小莉是他的老婆大人。 「兩個說真話的怪叔叔」是這二位大叔的共通點,不同的是陳昇不管多老都是一個貪玩的孩子而左小則是個天生的苦鬼形象。陳昇是一個徹頭徹尾隨性的人,不管是舞台或服裝處於何種狀況他都能說唱就唱,但左小卻是個必須樂器到位帽子到位才能開口的人。 〈愛情的槍〉陳昇作詞作曲,陳昇、左小祖咒合唱,「殺了誠實吧或者殺了愛情吧,愛情來的時侯你就會背叛你的誠實主義;殺了真理吧或者殺了謊言吧,千萬不要讓他們站在敵對的那一邊。」兩位走調的大叔各自用不同的調吶喊著他們靈魂深處愛的真理。 「我和你沒完沒了」是我參與的跨年演唱會,是陳昇對於他舉辦跨年的執著,也是我對於他衷愛的程度。
-
丹楓映溪
佇立楓木畫架前 是名隱世孤獨的畫家 托缽調色盤 化緣頂級顏料 擅長描摹蘆荻含情羞澀 頻頻塗抹溪潭心事 來時,山色酡紅 蘸染三分醉意 臨別,秋水依依 未聞有人挽留 一盞燈火搖晃夜色 幾聲鶯囀劃破夜的禁忌 古道深徑初探 還來不及讚賞層層楓紅 荻花早已霜白幾許 昨夜西風拂袖而去 滿溪繽紛飛落 每一葉都殷紅了初心
-
二姑媽的養生秘訣
前幾天特別驅車到年已九十八歲的二姑媽家坐一坐。老年人最喜歡人家跟她聊天了,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將近一個世紀的陳年舊事,二姑媽屈指歷數,講個沒完;見老人家這個年歲,雖然兩腳行動有點不便,但耳聰目明,還能暢所欲言,我沾染到她不少喜氣。 二姑媽每天早晨四點鐘,都會到附近的國小走運動場十數圈,數十年如一日。有一天,一位騎單車的年青人不慎從後面碰到二姑媽的雙腳,二姑媽當時臥躺在地上,也住院數十天;年青人愧疚,要賠償二姑媽醫藥費,二姑媽一文不取,選擇原諒,只告訴年青人「以後車子要騎慢一點」。但二姑媽從此就變成雙腳步伐緩慢,走路沒有往昔順暢了。 二姑媽這顆寬闊的心胸,鄰居包括村長也難免會好奇請教二姑媽與媳婦的相處之道。兩位媳婦,對二姑媽更是非常孝敬,婆媳之間相處融洽,從未起口角,遐邇盡知,讓人稱羨。二姑媽的口中,跟人提起的,滿滿盡是媳婦的「優點」。 「我也是由媳婦熬成婆的,媳婦出生的背景、環境、教育、個性……,都和自己親生的子女有所差異,不能以要求自己子女的標準來要求媳婦。我們要儘量看媳婦的優點,少看缺點。」二姑媽侃侃而談:「我們沒有生媳婦一隻手一隻腳,媳婦沒有如公婆的意,公婆也要當作稀鬆平常;媳婦為公婆付出,哪怕僅是一點點,我們都要抱著感恩的心。」 聽家父說,二姑媽成長在貧困的家庭,在當時重男輕女的年代,連我的父親都不能到學校唸書了,何況二姑媽,當然也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父親說,「你二姑媽『雖然不識字,但懂道理』是她做人成功的原因之一。」 這也讓我想起證嚴法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做人要懂理才行得通,懂理但不識字,條條道路行得通;學問高而不懂理,舉足寸步難行。」 有人問起高齡九十八的二姑媽養生秘訣,二姑媽的女兒即我的表妹秀英代答說:「我媽媽不囤積心事,每天過得無憂無慮,我想我媽媽的養生秘訣應該就是她的『體諒他人及一顆單純的善心』吧!」
-
金門在離島問金門
請問一下,金門是? 不是在台北嗎 沒有喔,啊,我知道了 他在桃竹苗裡面 不是喔 應該是住在中彰投喔 才不是呢 我昨天才在雲嘉南碰到 先不要爭了, 阿塱壹又故障了 等一下,等一下 後山又有颱風要來叫嘯 請問一下 到底金門是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卻也不忘邊走邊罵:「夭壽兵仔,袂見笑,真袂見笑喔!」然而,罵歸罵、袂見笑歸袂見笑,這些夭壽兵仔則依舊我行我素,甚至邊洗澡邊嬉鬧,有時竟要扯下對方的內褲或撫摸下體當有趣。無知的孩童們則在旁邊看熱鬧,時而還拍著小手幫他們加油,大人見狀莫不高聲地把他們叫回去,而且還要瞪他們一眼、打他們一下,再罵聲:「夭壽死囡仔,恁會予遐夭壽兵仔教歹去!」 儘管渙散的軍紀為這個民風淳樸的村莊帶來不少困擾,但部隊的長官卻也良心發現。當村民忙著收花生及大小麥時,他們竟透過村公所,如果需要部隊幫忙的話,請把準備收割的時間及希望支援的人數到村公所登記,他們將派遣兵力幫忙。起初村民半信半疑,大家都認為這些兵仔,平時只會立正、稍息,向右轉、向左轉,做些不痛不癢的基本訓練。或是早晚點名高喊:「打倒蘇俄帝國主義,消滅朱毛漢奸,中華民國萬歲,蔣總統萬歲!」的口號,不然就是上山挖挖壕溝,築築碉堡,現在竟然要幫百姓收割,那有這麼好的事。所以到村公所登記的村民並不熱絡,只有少數人手不足的村民,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到村公所登記拔花生。 果然不出幾天,所有到村公所登記的家戶,都得到部隊兵力的支援,把他們該收成的花生全部拔起,並一擔擔地幫他們挑回家。兵仔如此的善行義舉,確實羡煞那些沒有去登記的家戶,於是他們一窩蜂全到村公所辦理登記,包括春枝在內。部隊長官發覺登記者幾乎遍佈全村,而且每棟房子均住有他們的弟兄,於是就命令他們、視房東的需要,直接派人幫他們拔花生。 「小阿嫂,派五位弟兄幫妳拔花生夠不夠?」吃過早飯,連長問春枝說。 「連長,謝謝你,不用那麼多啦!我們家只有兩畝地,三個人就夠了。」春枝笑著說。 連長目視著她,微微地點點頭。卻突然間發現眼前這個小阿嫂,除了有姣好的容貌,亦有一副豐滿的體態,對人更是彬彬有禮,不像村子裡有些婦人那麼粗枝大葉,的確讓他留下深刻的好印象。然而,當春枝發現連長正用一對異樣的眼光看著她時,卻也有些不好意思。因為她是一個有夫之婦啊,任何外來的干擾,都不會影響她對烏番的感情。 「連長,三個就夠了,等一下我帶他們上山去。」春枝重複剛才的語氣地說。 「好、好、好,我等一下挑選三個老家是種田的士兵跟妳去。」連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四十九)
-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馬來西亞參訪之旅
提及馬來西亞,你會想到什麼?地理尺度拉近些,雪蘭莪州巴生市,又會讓你想到什麼? 這裡有一群人,時刻心懷浯根,每年腳踏浯鄉,他們是馬來西亞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他們是金門人。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以下簡稱金青團),與雪蘭莪金門會館(以下簡稱會館)有不解之緣。105年年底之參訪,讓創團團長李聰明先生以及總會長李台山先生,目睹海外馬來西亞金門鄉親的強大凝聚力,且會館青年團成立已屆44年,因此發願發力,於106年4月成立金青團。 106年4/30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以下簡稱總會)成立周年慶,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團與甫成立之金青團初步交流,保持聯繫,因此金青團欣逢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71周年暨青年團成立45周年,受邀至熱情的馬來西亞,由團長周瑋婷及總會代表楊紫玫率團進行參訪交流之旅。 出發前天未亮,總會長偕夫人冒著寒風趕來板橋車站為我們送行,並頻頻叮嚀出外千萬要小心,要互相照顧,讓我們這群第一次遠赴南洋尋親的大孩子,深感溫馨,無形的責任已然在身。 太子城是馬國未來之首都,馬國希望解決吉隆坡交通壅塞問題,故計畫性逐步搬遷行政部門至此,行電子化作業,不發任何一張紙本公文。與之相眺的粉紅清真寺,旅客可借禮拜袍,於內參觀留念,體驗穆斯林禱告時肅穆之感。 馬來西亞國家皇宮氣派雄偉,衛兵馬上英姿讓許多遊客駐足合影。馬哈迪博物館,為前馬哈迪首相之故居,讓遊客一覽首相之起居,想像首相的一日生活。 城市規劃展覽館,聲光效果十足的影片,勾勒出馬來西亞首府吉隆坡2020年的城市規劃與宏圖願景。馬來西亞地標雙子星大樓,為遊客殺底片的聖地,雄偉外觀與消費性十足之內部購物中心,絕對是遊吉隆坡的首選。法國村顧名思義,街道與建築洋溢法國風情。雲頂高原的雲天遊樂場,讓人小試手氣。黑風洞為馬國印度人群居之地,漫步於洞內,景致別有一番天地。 然而行程中的重點,為第二天與第三天與雪蘭莪會館、金浯江會館的交流以及會慶晚宴。「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完美體現在交流的過程中。 交流始自抵達首日,會館青年團的熱情接機。次日晚上與會館及會館青年團餐敘,對方即使隔天會慶,籌備工作繁忙,會館主席呂清便先生與青年團團長楊質煥先生仍堅持與金青團交流,採「梅花座」,讓我們能密切交流,彼此互相認識話家常。 餐後轉戰KTV,雙方點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小酌後,會館青年團以「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及「搖擺哥」快速炒熱氣氛,帶給金青團難以忘懷的夜晚。 第三天,金青團正式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抵達後映入眼簾的是獨棟的4層大樓。會館有小型活動舞台、會議室、各部辦公室乃至陳列金門相關書籍之小型圖書館,1樓及2樓分別出租店面及養燕窩,維持會館財源。 金青團觀賞完會館70周年影片後,與會館青年團短暫座談,雙方聚焦於馬來西亞族群相處、會館成立契機、組織架構及財務運作,彼此充分的交換意見,讓金青團今後有團務運作上的紮實參考。 結束上午的會館參訪行程,金青團與會館青年團一同前往吉膽島。吉膽島是當年金門先賢落番之地,在金浯江會館主席王木財先生的帶領下,一一為團員介紹金門人留下之足跡,「凡是店舖招牌有金字號者,皆為金門人所經營」,副主席所經營的「金振源」雜貨店即為一例。步行約莫10分鐘後,抵達金浯江會館,主席提到,雖然整座島面臨人口外移,島上仍有130位金門鄉親,維持會館之運作。主席身兼島上唯一一所中學-浮羅吉膽中學的家協主席,對於面臨頹圮危機的吉膽中學,登高一呼,號召島上居民一同募捐,具體展現金門先賢同舟共濟的精神。結束參訪後,主席因本業為水產批發,特地招待金青團及會館青年團享用最新鮮的最道地的花蟹、龍虎斑等上等海鮮,全力盡東道主之誼。儘管島小人稀,然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木財主席與眾鄉僑的努力,使德馨遠揚,眾旅台鄉親來馬必訪吉膽島。 晚間,金青團盛裝出席會館成立71周年暨青年團成立45周年會慶。會慶於巴生福建會館舉行,席開130桌,盛大非凡,大會流程毫不拖沓,表演節目精彩絕倫,會館並精心製作上周返金尋根團的回顧影片,且少不了大螢幕上歡迎金青團之字樣與合照。團長周瑋婷及總會代表楊紫玫分別致贈紀念品予會館及會館青年團,雙方團員熱切交流。此外,金青團並與馬六甲金門會館、砂拉越金門會館、柔佛州金同廈會館及金浯江會館團合影,交換名片,為金青團敦睦鄉誼、國際交流寫下里程碑,邁出非凡的一步! 回台後,仍收到會館及會館青年團寒暄之訊息,致謝時,對方以同鄉相稱,謙稱招待不周,然會館與會館青年團招待十分熱切真誠,盛情難卻,此情此景將長在我心,願雙方情誼永固,並深化組織,帶領更多年輕人加入青年團大家庭,共同認識金門。 夜闌人靜,整理5天4夜回憶,逐字記錄此行,除了馬國風情、風景殊勝值得回味外,細細思量,內心澎湃之餘,竟不自覺潸然淚下。雪蘭莪金門會館旁金浯江伍德宮,仍保留當初落番的「苦力間」。苦力間為當初落番之先民(多為勞力密集性工人),初無處可居,遂至宮廟後方的小房間暫住,那斑駁的牆上彷彿訴說著時代的無奈與落番的苦楚。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雖然已逝,然典型在夙昔。會慶追思影片中,楊博士提到:「當踏上金門這塊土地時,我的長子跪下去親吻這塊金門土地。」提醒旅台吾輩,在馬第三代的鄉僑,仍然對於金門具高度認同,我們絕不能落人後,應該常懷浯鄉情!旅台吾輩從浯鄉來,應知浯鄉事,需恆念物力維艱,銘記同鄉涓滴成流、眾志成城,不向命運低頭的硬頸精神,從認識原鄉開始,找回金門人認同,以金門人為榮,以金門人為傲!
-
相見爭如不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已滿頭霜髮銀白、年近七旬之齡的繡花,心底蠢動揣測臆度著,那近五十年不見的伊,待會兒就要出現在眼前的他,還會是年少時那軍裝勁旅般英挺的迷人模樣嗎?五十年漫漫長歲,就那麼一眨眼著,自己竟也已是祖母級的老太婆了。怎麼,就好似才剛剛是昨日的事兒呢! 三個月前,一場狂咳猛嗽不得止歇的騷動裡,醫院檢驗報告竟晴天霹靂無情狠絕的宣告著她,肺癌末期,就只剩半年的存活期。 繡花滿意著自己人生路上的順遂與好命,美滿的婚姻裡,董事長夫人的身分讓她總是錦衣玉食著,三個博士級的兒子也成材成器、光耀門楣著專精於各領域。但,五十年來,繡花底心深處一直有道疑問題、有顆心中石,懸擱不解著。好端端的兩個情投意合的俊男美女,為啥麼突然什麼都沒說清楚著,竟,說變就變的,情海生波?終至人生旅路分道揚鑣呢! 五十年來,他一切都好嗎?該也是兒孫繞膝,祖父級的人了吧。繡花揣想著伊底現況著,又滿心焦惶著他是否會依約前來呢? 端起咖啡杯,啜口拿鐵的繡花,可是鼓足了勇氣在臉書網海的搜尋裡驚喜萬分的找到了伊,聯絡上了那曾經是軍旅帥哥的鐵雄。 藥物控制的療程裡,刻意脂粉唇彩眼妝一番的繡花,瞞著那忙碌的董事長丈夫,靜坐在那高檔的咖啡廳裡,為的是能在踏上死亡歸程前,一償宿願的再見鐵雄一面,並當面問清楚當年為啥麼什麼都沒明白說清楚就人間蒸發似的不告而別? 神思恍臆裡的鏽花,眼神時不時的飄向咖啡廳的入口處。已等了二十分鐘,伊,以前都會提前十分鐘就出現的啊?怎,都超過二十分鐘了竟還不見人影呢?該,不會是,不來了吧? 左思右想裡,又啜了口拿鐵的繡花心想著,五十年,難道也讓人變得不守約了嗎? 「繡--花!」青春年華時那熟悉又充滿磁性的嗓音竟不知何時已竄響在她眼前著。 「妳還是那麼優雅呀。」鐵雄拉開椅座邊向服務生點了杯榛果。 挺胸疊肚、圓滾腫肥且又髮禿齒搖滿臉皺黝斑黑的,眼前這老叟?鐵雄?但,是那聲音,是那嗓門,沒錯呀! 「……海軍的我配不上富家千金的妳,我聽從、接受你父母的安排,遠離妳,好讓妳死心,才能讓妳聽命於妳父母對妳終身大事的安排……。」鐵雄娓娓道來著。 「相見爭如不見,多情何似無情。」--宋代司馬光〈西江月〉;繡花,吟思著……。
-
送別落日
記得李商隱吧! 他說,妳很好,可惜「今天」 因妳而變得有點老 心情不佳時遇見妳,隨意就蹦出 那令人激賞的千古名句啊!【註一】 在妳面前,李白送別友人【註二】 妳似急急催促--天黑路不好走 可知他如何依依不捨啊! 攬鏡自照,■弦感慨 殘陽如血,夜幕將臨 惕勵自己 鼓足餘勇,趕上前去【註三】 何等的魅力啊! 親眼,余光中目睹 西子灣的幾隻貨櫃船 幾乎追撞上妳【註四】 多麼不可思議啊! 洛夫驚見,在象山 妳轟轟向萬丈深谷墜去 連地球都喊痛【註五】 至今仍為妳冷汗淋漓啊! 我對妳也有著特殊的情愫 在沉浮的茫茫人生大海中 關愛的長者指引,正如妳 總讓我認清方向 萍水相逢的恩人 他們溫情如妳,賜予我 短暫卻甜蜜的美好 可不?臨走,妳不忘留下 這絢爛晚霞片片 歸去吧!歸去 去布施妳的大愛 歸去吧!向西,再向西 咦!老母親在微笑 金色彩霞 格外綺麗 註一:參李商隱〈登遊樂原〉。 註二:參李白〈送友人〉。 註三:參〈弦詩中的神性與魔性〉弦序。 註四:參余光中〈西子灣的落日〉。 註五:參洛夫〈日落象山〉。 後記:詩成之時,竟是余光中先生逝世之日(2017年12月14日)。謹敬表哀悼之意,並祈願「西子灣的落日」,安息!
-
【小說連載】烏番叔
時局會變成這樣的確是春枝料想不到的,但軍隊佔住她家、造成她諸多不便,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部隊駐守兩年就會輪調,但走了三十三師,來了九十二師;走了二十七師,來了三十三師;走了九十三師,來了五十八師;走了喜歡吃饅頭的山東老鄉,來了喜歡吃狗肉的老廣,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還屋於民?春枝原先放置在櫸頭的農具,諸如:鋤頭、耙子、三齒、十二齒、粗桶和犁,現在必須改放在牛棚,挖回來的地瓜,也只好堆在廚房裡。甚至有一天她從山上回來而尿急,趕緊關上房門在尿桶上小便,或許因尿急而聲音大了點,她清楚地聽到住在隔壁大廳的某位軍人說:「小阿嫂又在溺尿了。」即使不是當面說,卻也讓她尷尬萬分。但竟也聽到另一位軍人警告他說:「小聲點,讓人家聽見不好。連長特別交代,不能騷擾老百姓。」 住在村裡的軍人,雖然每人左胸前都別了一個寫著:單位、階級、姓名的符號。然而除了他們自己知道外,多數村民都是不識字的,只好以「兵仔」來統稱他們。而讓村中婦女不能接受的是,當她們正在水井旁洗衣時,部分兵仔竟打著赤膊、穿著內褲,端著臉盆、拿著毛巾,打水在水井旁洗澡。 當他們往身上沖水時,薄而寬鬆的內褲,遇水則會緊貼在皮膚上,即使性器官不會露出體外,但烏黑的體毛則隱約可見,莫不讓在場洗衣的婦女們驚惶失措,只好提著尚未洗好的衣服趕快走開。(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