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貓屎之亂
「貓不是會埋便便嗎?」「是嗎?」怪怪!浪貓居然爬到我家遮陽棚上撇大條,而且天天來報到。 自從發現那坨屎,老伴每天小心翼翼越過女兒牆清貓屎,我則心驚膽顫在一旁默禱別踩空。 都市的水泥叢林,牠找不到砂土吧!所以才這樣造次。不必替牠找理由,反正一定要斬斷禍源,於是兩老開始向浪貓宣戰,即日起開打。 第一招「噴殺蟲劑」。貓屎清理完畢,四周噴殺蟲劑,一天噴五、六次,加強濃烈氣味,逼牠聞臭而逃。這招果然管用,連著兩天沒蹤跡,正得意對症下藥,謝天謝地,不料,第三天開始又故態復萌,看來牠已習慣,知道這味道沒傷害。 兩老對坐無言,無奈啊!但總不能乖乖天天清貓屎。 第二招「守株待兔」。夜幕低垂兩人開始輪流值班,隔著落地窗靜候,一發現有動靜即刻開窗恫嚇,心想這招浪貓必定逃之夭夭。誰知「知易行難」啊!理論與實務並沒有相輔相成,完全不搭嘎,因為兩老已日薄西山,身不由己,熬夜難矣,只得棄械投降,早早睡覺去,清晨起來看到遮陽棚上那坨屎,只能無奈面對。 金風吹掃熱氣蒸騰的夏日,帶來秋高氣爽,正是出遊好時節,怎料天天貓屎來亂套,打算好的輕旅行被迫取消。如何是好呢?惱人!浪貓啊!行行好,別來折騰了。 某天,老伴忽然想到貓不是怕水嗎?那就來個水攻。於是接水管,裝上噴水器,並且調整好角度,每晚就寢前打開水龍頭,瞬間扇形拋物線的水柱灑落在遮陽棚上,在昏醺的月夜下閃著點點亮光,成了意外的詩意。這個第三招似乎奏效,連著幾天好光景,兩人拍手叫好,樂得管不著什麼節約用水。 偏偏好景不常,浪貓大概找不到更好的解放所在,又來了,牠居然不怕水,真是傷腦筋。請教谷哥大師,原來貓會游泳,環境改變,習性改變使然。這招「打落水貓」又破功,兩老束手無策。 每天又得與貓屎見面,清理的工作成了肩頭重擔,耗時耗力,苦不堪言。兩老相對,絞盡腦汁,如何弭平貓屎之亂?厭煩、無奈前仆後繼,輪番來擾,這種日子讓人感覺被凌遲,生活毫無樂趣可言。 聖誕節快到了,老伴每年都把院子裡的那棵黑檀木妝點成應景的聖誕樹,看著五彩繽紛的聖誕燈在夜裡閃閃爍爍發亮,我忽然靈光乍現,或許這變換多端的燈光可以遏止浪貓,於是「燈火通明」出招,為了強化效果,陽台還增加照明,希望強光誤導浪貓視覺判斷而知難而退。 出乎意料,浪貓也許習慣成自然,久而久之,這條方便之路牠矇眼都可到達。唉!事情總是這樣,期待越高,失望也越大,或者是「莫非定律」作祟,雙手一攤,這招宣告失敗。 日子不斷向前推進,這惱人的習題堆積得更加難解。 某日,一位老鄰居陳先生來訪,他說:「家裡剛好有捕獸籠,剛搬到郊區別墅,有時野貓會侵入覓食,用這籠子抓過,非常有效,逮到後帶到山區放生。」 隔日他就送來了。兩老如獲至寶,開始討論置放地點,老伴屋前屋後仔細勘查,選定電桿旁的巷口,確定這處就是浪貓攀爬的入口。落日餘暉,暮色漸漸,我煎了條香噴噴的魚當餌,一切準備就緒,期待今晚浪貓光顧。 夜裡兩老不敢貪睡,瞇眼靜聽是否有貓咪掙扎的叫聲,時間一分一秒消逝,已過子時依然靜謐,正當失望之際,窗外傳來貓叫聲,片刻夾雜衝撞鐵籠的躁動聲,老伴起身拿著手電筒出門看究竟,果不其然浪貓不敵這招「天羅地網」,終於乖乖就擒。 幾個月來的貓屎之亂,宛如一齣官兵捉賊的戲碼,曲終貓去,在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記。 「貓不是會埋便便嗎?」「是嗎?」兩老相視而笑,彷彿大夢初醒般,頓時開悟「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
【新英格蘭賞楓】秋懷
紅葉疊紅葉 楓紅滿山野 萬物靜似水 天地予君歇 楓紅滿山巔 美景碧連天 憂愁今何在 忘懷山水間
-
話說眼鏡
近視日益加深後,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找眼鏡,戴著戴著不禁和它日久生情,認為鏡片的發明真是太了不起了,可以讓我在搞壞視力後免於不便。 上課若沒戴眼鏡,便覺彷彿霧裡看花,高大筆挺的老師好比廣寒仙子般飄逸……嚇得我每每背脊像掉入一水池的液態氮中。寫作業時,紙上文字不斷的遠離我,還回眸一笑說:「你可以再靠近一點。」鼻頭快到紙面時才猛然發現快一臉撞上。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有一天鏡架歪了,急忙把鏡框推正,硬氣的死撐著用,只是鏡框在一陣使用之後又鬆了。這次它也很硬氣,鏡框解體,鏡片自然裝不進,定睛一看,原來螺絲被轉出來了,正當要伸手把螺絲旋緊時,它竟在眼前掉下,在地上彈得煙消雲散……在幻想中聽見它大笑道:「活該!誰教你不重視我!哇哈哈哈!」。 後來,眼睛在經歷朦朧世界的不便後,才令我體悟到:眼前所見的輝煌,一定有更基本的事物在支撐著,即使小如一顆螺絲,一個鏡架,一副眼鏡,最底層微小的,往往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
-
收集發票小確幸
從國小開始,奶奶因為老花眼的關係,總是會請我幫忙對她收集來的發票,每當對到後三碼以上相符時,我就知道中獎了,奶奶總是眉開眼笑的再對一次,當再三確定中獎時,奶奶總是會誇我,並拿出零食當做分紅獎勵我,從小我便愛上收集發票的愛好。 隨著發票的型態轉變,從原本的傳統發票,變成電子發票,再到現在的雲端載具發票,我不放過任何一個收集發票的機會,路上有別人不要的發票,也會檢起來攤平收好。當單數月的25日,就是我最期待的發票開獎日,不管是對紙本發票,或者是查詢雲端發票中獎情形,都會讓我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不過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中獎的訊息,不管中獎金額大小,總是能讓人有整天的好心情,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這個小小的愛好,我會一直持續下去,等到當我有老花眼看不清楚時,再麻煩孫子或孫女來幫我對獎吧!
-
【武俠小說連載】雙鳳玨
「大娘呢?」 韓綾一回頭見到是他,答道:「大娘到四嬸婆那裡借鹽去了。」 曹九根在門邊拉了張矮凳坐了下來,看著韓綾伸頭吹著灶裡柴火,脖子上似乎隱現一條紅絲縧,心中一動。 不多時曹母借了鹽回來,見了他照樣免不了囉嗦了一頓。這晚鍋裡炒了兩盤野菜,煮了鍋粥,配上三個粗糧饅頭,算是一餐。 鄉下地方不比鎮上,無事可做,早早便上炕睡覺去了。韓綾與曹母同睡一床。 曹九根睜眼躺到半夜,悄悄起身,躡步走到曹母與韓綾床邊,聽得曹母鼾聲大作,兩人鼻息綿長,便取出預備好的小剪刀,輕輕地拉出韓綾頸上的紅絲縧,觸手一摸,溫潤平滑,再借燭光一看,認得是塊玉,於是一剪剪斷了絲縧,拿了那玉玦便走。 隔日一早,韓綾起身但覺得胸口異狀,一摸之下那玉玦已不翼而飛,只留下一段絲縧。韓綾嚷了起來,曹母抓了棍子找兒子,連個鬼影也沒見到。 曹九根摸到這塊玉玦後,天沒亮就離了家,興沖沖逕往縣城來。任丘縣城也就只兩家當舖,其中一家門上貼著告示:「返鄉省親,十一月十八日重新開張」,找到第二家,又見該家當舖門口以白紙貼著「嚴制」二字,敢情是老店主駕鶴西歸。 「運氣真差,連當個東西都沒門。」急著翻本,沒辦法,帶了玉玦就往李天豹的賭場去,至少能質押換點錢當賭本。(四一)
-
飛天風獅爺--當奇異鳥九九遇上風獅爺
一 風獅爺一大早起來,搖一搖頭,抖一抖身上的披風,伸了一下懶腰,打了一個哈欠,說道:「每天這樣站著,站得這麼久,挺累的。」 「怎麼?大塊頭,你累了。」突然聽到這個聲音,風獅爺抬頭一看,發現是一隻小鳥兒。 「小兄弟,你從哪兒來?我怎麼都沒有看過你。」風獅爺怔怔的望著他,一隻五彩的小鳥兒:「你要幹甚麼?」 「我叫九九,是天生一個旅行家。我喜歡旅行。」 「我也喜歡旅行,但是我去不了。」 小鳥聽到了很高興,以為見到了知音,就說:「你想旅行嗎?很好啊!風獅爺,我可以帶你去。」 「天空任鳥飛,你有的是翅膀。」風獅爺沮喪地說:「我根本沒有翅膀,飛動不了,怎能旅行呢?」 「你也可以有翅膀啊!」九九鳥興奮的說:「你可以做飛天風獅爺啊!」 「我哪來的翅膀呢?」 道理:對於堅守崗位的人,你要給他希望。 二 風獅爺沒有翅膀,但是九九是一隻奇異鳥,為了滿足風獅爺的願望,讓他可以自由飛行,就突發奇想,想要幫他安裝翅膀。 九九鳥想來想去,到底安裝什麼翅膀好呢?他想到飛來的時候,在海岸歇腳,停在軌條砦上,突然福至心靈,就利用魔法術為風獅爺安裝了一雙軌條砦翅膀。 他覺得軌條砦在海邊長期守護著海疆也是挺辛苦的,任由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每天只是堅守崗位,任勞任怨。他相信軌條砦一定也想旅行,想出去看看世界。 道理:只要肯想辦法,世界上沒有甚麼事是不可能的。 三 九九鳥為了風獅爺安裝軌條砦翅膀,既堅固又有力,就告訴風獅爺說:「你試著飛飛看。」 風獅爺鼓起勇氣,試飛了幾次都失敗,神情很沮喪的說:「我做不到。我飛不起來。」 「你不能怕失敗,怎麼就說飛不起來呢?再試試看。」九九鳥張開一只利嘴,很坦誠的說:「風獅爺哥哥,我當初學飛行的時候,跟你一個樣,也常常從空中摔下來,我也不是天生就會飛翔的。」 風獅爺經過幾番努力,這回從屋頂上一躍而起振飛起來,跌得滿地打滾:「對不起,我做不到。」 「做甚麼事不能放棄,也不能怕失敗,更不能半途而廢,」九九鳥說:「成功就藏在困難裡頭,誰能堅持到底,誰就有甜果子吃。」 風獅爺受到鼓舞,鍥而不捨的努力,漸漸掌握了飛行要領。九九鳥又在旁示範,說:「你不能緊張,身體要儘量放輕鬆,讓他乘著空氣自由滑行。」 風獅爺終於飛起來了,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像小鳥一樣上下低昂起伏。這種經驗風獅爺從來沒有過,真是大開眼界,高興得合不攏嘴。 他覺得有生以來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快樂過。軌條砦也發出歡呼聲:「我終於脫離苦海,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了。」 道理:凡事不要怕失敗。只有嘗試做那些荒唐事的人,才能成就不可能的事。 四 風獅爺很興奮,整個跳起來翻了一個觔斗,笑道:「寶貝九九,我的奇異鳥。你真是我的貴人,要不是有你的幫助,我今天還是一個井底之蛙,一直守望在村口,一動也不動了,任由風吹、日曬、雨打。」 九九鳥說:「這也不能全怪你,因為我們一開始站的位置就不一樣。」他昂起頭來對著風獅爺說:「如果我一開始就跟你說,這個天空有多大,世界有多美,你一定不相信,說我吹牛。」 九九鳥說中了風獅爺的心事,讓他漲紅了臉,覺得很不好意思,心想:「我當初確是這樣錯怪了他。」 道理:彼此站的高度不一樣,見解就有歧異。他若沒有那個高度,你就很難用你的道理去說服別人的。 五 風獅爺有了翅膀之後,學了飛翔的本事,他整個心態完全不一樣了,看法也不同了。以前他只站立在地上看,只有平視,只見識到眼前與周邊的景物,眼界只有這麼一丁點,他就以為世界只有這麼大。 自從他學會了飛翔之後,他頓時成為一個好奇風獅爺,整天就插翅到處去飛去闖,探索這個神奇天地。 他現在站的位置不一樣了,眼界一下子寬廣了,他發覺這個世界有無限大,一時半刻也飛不到,即使想探索也探索不完。他覺得這個世界跟他以前認知的完全不同。他發現以前有些想法與看法都是錯的。 他想:「假如沒有九九鳥開了我的眼界,我還自以為是呢!」想到這兒,他既感謝,又慚愧。 道理:人生不能自我設限,否則一步也走不出去。 六 風獅爺能飛翔,這不是要笑掉人家的大牙嗎?風獅爺不僅能飛,而且安裝軌條砦的飛,這比天方夜譚還天方夜譚,講給人家聽人家都不會相信的。但是,風獅爺就真的能飛,插著軌條砦飛行。 世界上就有一種先見之人,常有一種奇思妙想,夢人家不敢做的夢,做人家不敢做的事,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常被人家看成是瘋子。世界上就有這類奇思妙想的瘋子,他們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標,即使跌得頭破血流在所不惜,也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等到他們把事情做成功了,引導了世界風潮,大家才豎起大拇指,有如大夢初醒。這就像風獅爺飛天一樣,不能故步自封,應化不可能為可能,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成為人家追摹與風誦的偶像。 道理:化不可能為可能,這是創業家與發明家成功的法則。 七 奇異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拜訪了金門這一座小島,無意中認識了風獅爺與軌條砦,這就是緣分。 因為奇異鳥的緣故,拉了風獅爺一把,改變了風獅爺的命運,讓他從此脫胎換骨,能夠飛天,到處去旅行。 他同時認識了死守崗位的軌條砦,把他的僵化轉為一種活化功能。只要改變一個想法一個觀念,就能化無用為有用,不僅利人,而且利己。 這樣的人生奇遇,可遇而不可求。這就是機緣。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隨時可能扮演奇異鳥的角色,隨時可能因一句話,給人一個啟示;或者一個動作的幫助,改變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道理:人生,有時要作為別人的貴人,改變別人的命運。 (PS﹒這是兒童繪本的文本,徵求繪手合作付諸實現)
-
在料羅灣海岸,緬懷海戰英雄
每天騎車在前往上班的路上,都會在遠遠處就看到寫著「海軍九二台海勝利紀念碑」,但我從未深究這個紀念碑到底之於海軍有何重大意義,才會矗立在同仁們上下班都會經過之處。 那天,要來金門旅遊,剛好查察網路才發現,原來九二台海戰役是海軍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而且是眾志成城,以寡擊眾,殲滅敵人,贏得勝利的戰役,但卻有一些沱江艦官兵在這場戰役中重傷及犧牲寶貴的性命,才能保衛國家周全,不讓外敵入侵。 瞭解到他們當年九月一日到九月二日的海上戰場就是位於金門縣的料羅灣,所以我這趟金門之行,多了一個必須到訪之處,就是料羅灣,為的就是要在這個港灣緬懷六十多年前,為國家犧牲的官兵。 經過長途跋涉,谷歌幫我找路,終於來到料羅灣,一片平靜的海面與沙灘,還有遊玩的人群,已經看不出六十多年前這片海域曾經發生那麼轟轟烈烈,攸關國家存亡的戰役,但我還是在料羅灣海岸閉眼合十,面向海上天上,向海戰英雄表達個人的崇敬之意,並祈願祂們在天之靈,保佑海軍官兵執行演訓工作順利平安,我們國家國泰民安,生活幸福快樂。
-
【武俠小說連載】雙鳳玨
「開!長三一對,吃小賠大!」某日任丘縣城一個小賭場裡,座頭莊家一聲喊,四座賭客們有的歡呼,有的垂頭喪氣,直呼倒霉。曹九根今天在縣城又輸光了錢,口中詈罵不止。 「真他娘的晦氣,今天是遇上了掃把星當值不是?把把都是輸,真要老子當了褲子不成?」 莊家是個小眼寬鼻的光頭癩痢,一嘴的黃牙,臉上滿是痘疤。他手裡洗著天九牌,得意地說:「九根兒啊,我的大爺,這天要上當舖也可別當了褲子,小心凍掉了鳥。」四周賭客大笑。 「再借點吧,豹爺!」曹九根涎著臉,低聲下氣的求著。 莊家李天豹道:「借?您老連本帶利還欠了我多少?您倒是給算算。」 「也就那一點……」。 「那一點?三十兩叫那一點?這點錢擱別的大爺身上叫一點,擱你身上能叫一點嗎?你一個月能掙多少?沒錢還學人來場子裡當大爺?要不是看在咱倆多年交情,早攆了你。」「來來來,下好離手了啊!」李天豹砌好天九牌,賭客摸起自己手上的牌,瞇眼斜看。 「開!天牌一對,通殺!」李天豹將手上骨牌往賭桌上一拍,笑得合不攏嘴,把桌上賭注都兜到了面前。 曹九根自覺無趣,忿忿地離了賭桌。提了掛在門板上的棉衣,開門縮著頭,冒了風雪走出去。「背,一個個都瞧我不起,等著看吧……」他自言自語,一面走在濕濘的泥土路上,一面想著怎麼弄點錢來翻本。 回到家後,沒見到曹母,只看見韓綾蹲在灶間吹火。(四○)
-
父子緣
農曆年前,父親因為首度輕微中風而住院,除了行動上稍有不便之外,一切都還可與常人一樣,卻哪裡知道就這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當中,已經第三度住進忠孝醫院。而這次竟然在加護病房中待好幾天,嚴重到語言表達困難、無法自行吞嚥口水、咳痰,進食需由鼻胃管中倒入液體流質的食物。我每次到醫院陪伴在側時,見到其模樣,內心猶如刀割,千般的不捨,只想祈求上蒼能夠身代其苦,能夠再睹老父昔日講古說今的風采,能夠再與老父對茗暢談中國歷代風雲韻事。 心目中,就像楊宗憲那首歌的歌名一樣--爸爸像座山;從小,到現在五十多歲了,對父親除了畏懼、尊敬與佩服之外,其實還包含著為其在母親之前的孺弱而抱不平,為其一輩子所受的委屈而同情憐憫。 何其不幸,也何其有幸,身為家中的長子,所承擔的磨難必然遠較所有的弟妹為多,但是接受到父親的關愛、教導的也是最多;記憶中,還只四、五歲的時候,我不但已能認識千把來字,而且也可以用書法臨摹;父親雖然一兩個月才回家一趟,但是會抽空講述他所讀過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歷史演義的情節讓我聽,或者旁徵博引的教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我似懂非懂的小小心靈中卻都興趣盎然,所以在後來成長過程中,小學六年、軍校期間,無論是談講中國歷史、作文、書法、畫畫等,不但都是全學年裡的強者,即便是學業也都維持名列前茅,以致到後來扎實的國學基礎及文學底子,也都是深受父親當年的教化而來,甚至影響到我後來的一雙子女在文學上的不凡能力。 成家之後,為了繼承老父恢復建立「書香世家」的心願,即便是自己無法控制的浪蕩個性,仍以堅持顧好兒女的教育為前提,這也是來自於老父的影響;記得子傑當兵前後,我們偶爾有機會祖孫三代共聚一堂,泡壺茶,從盤古開天、封神榜、春秋戰國、三國志、隋唐演義、七俠五義、水滸傳等聊它個天南地北,那是個何等溫馨的天倫畫面,如今,恐怕也只有留待追憶了。 父親的一生,雖然談不上成就,但卻是安本份,努力工作,絕不做無謂的幻想或者超越自己能力的投資,每晚為賺取微薄的加班費而搥琺瑯至深夜,且對自己的省吃儉用到近乎刻薄(這點他的孫子子傑倒像了百分之百),當時開羅證章工廠的所有師傅、徒弟們對父親都是既敬且佩,而福州腔的「永生哥」名號在證章界也是響叮噹的,那種說一是一,不賒不欠的鐵漢性格,坦白說,是我三輩子也學不來的。偶爾,「強盜發了善心」,在自我檢討的時候,常百思不得其解,那樣的老爸何以生下我這樣的兒子,而我這樣的兒子又能生出各方面都那麼像爺爺的孫子,這也許該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一枝禿筆實在寫不盡現在的複雜心情,好幾年前,我就很想為父親撰寫回憶錄,因為從他孩提時期的家鄉軼事、從軍過程、初來台的輝煌奮鬥事蹟,與母親的戀愛韻事、開羅時期的故事等,我幾乎都耳熟能詳;但想歸想,由於自己平時有很繁重的文字工作,閒暇時巴不得離文字越遠越好,再加上個性疏懶,以至於「父親回憶錄」有可能成為我一輩子的空想。 但是無論海枯石爛,父親絕對是我心中、眼中最完美、最偉大的父親,您將來不管到了什麼地方,兒子永遠敬愛您、懷念您、祝福您,但是兒子更期盼現在的您能夠更勇敢、更堅強。
-
話說黃慶源博士百岳氣韻創作展── 以傳統筆墨揮灑著時代全新的感動
金門縣文化局於10/15-11/13舉行「百岳氣韻-黃慶源創作展」,為金門民眾帶來峰巒氣韻,意游群山雄嶺之開闊。 黃慶源教授,是台藝大博士畫家,首次應邀蒞臨金門展示胸懷之美。他亦是少數曾攀爬過百岳的英雄好漢,毅力之堅強令人敬佩,況且還是位才氣橫溢的藝術創作者,搜盡天下奇峰畫稿的精神氣魄,閱歷廣博,其畫作呈現氣韻與氣勢之磅礡,令人佩服!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創作著的精糧,太過安逸則喪失創作能量,越挫越勇,西方的梵谷就是最好的例子。此皆來自生活中的歷練,也是畫家必修的重要課程。 官大不見得學問大是俗諺也是常態,廣納善言精益求精,藝術家重視氣節與人品,即使畫得不怎麼樣,那也可以拙補巧。翻開畫史不勝枚舉,尤其是「文人畫家」。「工匠」則千篇一律,熟練不費心思,以一做百,以量取勝。對岸每年油畫村輸出量驚人,大皆以模仿名作為主。話說黃慶源博士創作,來自台灣常民生活情境與個人攀爬過百岳的汗水融入山靈的滋潤感召與呼應,可謂「大師級」?吾師李奇茂不帶寫生簿,其人物與動物畫作一氣呵成,以精鍊的觀察思考融匯方式,替代定位寫生熟手繪,成就其心象與氣韻,感人至深!同樣黃慶源博士創作,也是多面向思考,非單向、固定不動,猶如在畫靜物畫般,老老實實,看什麼、畫甚麼,故而黃慶源博士每件畫作,靈動感很強,百看不厭,越是細看,越是令人震撼。想想每幅畫作要費多少心思啊!張張畫作皆是新的創思,非一般看一知百型個展,難得的是畫法畫韻求變、求新,有大色塊有細中細的點睛之妙,多看兩三回細究,才能看懂畫中氣韻奧妙之所在,及四時節氣的巧妙變化,宛如在讀篇博士論文般,其畫作心象與心韻融合而為一,使墨彩與線條意蘊之靈動,呈現出氣韻生動,賞心悅目之圖像。 近代名家黃賓虹說:「唐畫如麴,宋畫如酒,元畫以下,漸次加水,直至近日已經有水無酒,清而無味」,陳陳相因;至高劍父提倡師法自然,才有嶺南畫派的形成。 黃慶源博士折衷中外,融合古今,非一味服從自然,是自己主見,經心靈提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博採精研,不論常民的民俗活動或大山大水、偏鄉窮壤、大街小巷,揮灑多面向的光芒。 黃慶源博士常自勉,「用最堅強的意志走入傳統,學習傳統;用最堅定的信心,走出傳統,突破傳統」。吾師台藝大前校長黃光男,誇其藝術美學「思理為妙神與物造」,其視覺語言具有相當獨特的個人風格;另外吾師蘇峰男教授也提及莊周「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見地,也深遠影響黃慶源創作思維。勤學苦練,謙虛向上,不躁進急功,刻苦自勵,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會藝術的道路就是一條永無止境的攀登高峰,從具象到無象之體悟,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戰,攻頂到達自我的巔峰。黃慶源背起行囊,跋山涉水遠征座座名山,虛懷若谷,勤勉自強,刻苦研習,吞吐古今。其繪畫形式不論以具象或抽象表現方式,以形寫神,達到形神兼備,皆體現在其山水畫作中。題材寬廣無比,入法脫法,推陳出新,寫盡自然絢麗,氣韻靈動,自然脫塵,觀者無不澎湃動容。其畫是歡樂的、熱情的、豪邁奔放的,歌頌玉山、大霸尖山、雪山、長白山、崑崙山、黃山、天山、長江、黃河、灕江等等,兩岸名山大川,無不入畫,雄渾百態,氣象萬千。 李登輝總統曾誇黃慶源為「嘉義六腳鄉才子」,果真不負所望。精勤之下,攀登百岳,同時也拿到藝術巔峰的博士學位,怎不令人敬佩其精勤氣魄與膽識。現今主持「墨君堂藝苑」及「長遠畫藝學會」,門人眾多。 感謝文化局,居然能邀請到泰斗級大師來到離島展出一個月,讓愛好藝文者不必千里迢迢跑到台灣看展,同時也感恩黃慶源博士辛苦而熱心來到這偏遠小島展出,讓我們能跳脫島嶼視野,看見大師級創作展,以提升我們地區藝文創作水準。日後建議文化局多多邀請大師級來展,相互切磋,讓地區創作者水平漸次提升,藝文氣息日漸滋長,觀眾不再冷清。陳縣長期望縣民以畫會友,為金門文化奠居,誠乃金門之幸!親愛的鄉親們,不要錯過這次的機會喔!
-
從「陳長慶小說中的歷史語境」談起
做為林秀蓉教授〈浯島發聲‧邊緣顯影:陳長慶小說中的歷史語境〉這篇論文的特約討論人,提出個人的淺見,本篇論文具有以下八個特點: 一、地域文化聚焦: 文章專注於探討金門地區作家陳長慶的小說,特別是其作品中對金門特定歷史語境的描繪和反映,體現了對金門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重視,緊扣了「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精神。 二、歷史與文學的交織: 回應長慶老師的:「蘸著血與淚為苦難的金門書寫」這句話,就是以「新歷史小說」方式書寫的具體表現,正是「新歷史主義」所關注的歷史文本化和文化闡釋的特性。〈浯島發聲‧邊緣顯影:陳長慶小說中的歷史語境〉就是試圖通過「新歷史主義」的批評視角,來分析陳長慶如何將歷史場景與小說敘事相結合,探討了小說語言與歷史語言的交融與互滲,來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更為豐富和多元的歷史理解角度。 三、邊緣與中心的對話: 文章提出了「邊緣顯影」的概念,分析了陳長慶作品中的邊緣人物如何在歷史的大背景下顯現其獨特性,以及這些邊緣人物如何與主流歷史對話。 四、反英雄敘事傾向: 文章指出陳長慶的小說傾向於反英雄的書寫,關注被歷史洪流淹沒的小人物,從而揭示出這些人物背後的人性光輝和社會意義。 五、深刻的歷史意識: 文章展現了作者對後殖民語境下歷史意識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在探討戒嚴時期的記憶、老兵的離散敘事以及金門鄉僑的身體符號等面向。 六、跨學科研究方法: 文章結合了文學批評、歷史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體現了跨學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七、實證研究與文本分析: 文章不僅引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實證研究,還對陳長慶的小說文本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使得論點更加紮實和有說服力。 八、現實關懷與批判精神: 文章在分析文學作品的同時,也體現了論文發表人(林教授)對現實社會問題的關懷和批判,尤其是對權力結構、性別政治和社會不平等的反思。讓人聯想到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以及長慶老師小說中《將軍與蓬萊米》中的某將軍色瞇瞇的舉止、《春桃》裡的苦命春桃、〈民公共客車〉中遭遇白色恐怖的阿順與〈孫麻子〉中孫麻子跋扈的模樣,一一呈現於腦海中。 綜觀;林教授發表的這篇論文,對於金門文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豐富了臺灣文學鄉土寫實領域的研究,深具學術價值。文章的獨特風格和學術價值,成為研究陳長慶小說及其歷史語境的重要文獻,整體而言是一篇很棒的文章。 2020年7月18日在「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台南場」的新書發表會時,台大台文所前所長黃美娥教授致辭時亦曾表示:「我覺得在這裡面當中,其實每一篇都是您的鄰居、您的朋友,有好多好多都是金門在地的人,然後那些人的故事,……是透過您的眼睛、你的感情的情感當中,把這麼多人一個一個網羅到您的作品裡面來……。中間其實您常常會用一種感傷、一種惋惜寫出他們生命當中許多的故事。所以我覺得在裡頭有一種珍惜,有一種悲憫,然後有一種同感的共構,就在金門的這個土地當中發生,然後透過你的筆把它寫下來。所以,我覺得您是金門的本地人物當中,在地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發言者。」如此看來;陳長慶小說中的歷史語境真的值得大家繼續加以關注,「新歷史主義」確實提供了我們新的評論視野。在我送林教授到機場的途中,她提出了「專為陳長慶辦一場研討會」的想法,若真能實現,我想應該會有更多的學者,應用各種不同的理論去探討,甚至產生一個新的理論出來。這也許是讓金門文學更能推展出去的積極作法,就讓文學為「浯島發聲」,而不只是在「邊緣顯影」吧!(下)
-
第八張學生證
算命先生說過,我八字命中帶著劫財,從小到大時常遺失隨身物品,舉凡水壺、車票、雨傘等等不勝枚舉。這個狀況在念大學時,達到了人生巔峰,搞丟過七張學生證。 可能是頻繁進出系辦、宿舍,以及搭捷運的關係,我的每張學生證,和我的緣分都堅持不到一年。重辦學生證的流程頗為繁瑣,但整個SOP我都快背起來了,慘烈程度可見一斑。當我終於撐到了大四下學期,到註冊組蓋上離校印章,想說這第八張學生證,可以安享天年時,待回到台中老家,竟發現它又不見了。 因為已經離校,不可能再去補辦,大學四年的回憶就跟著學生證,又丟失了八分之一。離校過了一個月後,接到系辦電話,以為是什麼手續沒有跑完,結果是有民眾撿到我的證件。 學生證上面有校名、系名,所以民眾才打電話到系辦公室,想確認我的住址,寄還給我。一個禮拜後,我的最後一張學生證,乘著掛號的白色信封,身穿氣泡紙,安然無恙地回到了我的手上。 每當回想這段奇遇時,我都會默祝那位善心人士一生平安,並且相信即使劫煞無常,人間真情依舊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