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洪作舟舉人與泗湖
其次是珠山社,舊稱山仔兜,洪作舟舉人先妣是東門的王氏肴娘,惜王氏得年僅二十一歲便亡故,葬於泗湖村郊;繼妣薛氏治娘,是山仔兜人,因為這層關係,山仔兜的部分紀錄非常詳實,整理臚列如下:謝氏吉娘,東山外人;山仔兜生員薛宏經妻。年二十四守節,卒年六十七(生員洪作舟採)。黃氏珠娘,後浦人;山仔兜薛允烈妻。合巹七月,而允烈外出臺灣,久不歸。氏女紅自給,毫無怨言。二十六歲,夫歿,節孝兼盡。年四十九,不藥而終(以下生員洪作舟採)。董氏敬娘,鼓岡湖人;山仔兜薛繼挺妻。年二十二,挺歿;養姑撫子,備歷艱辛。卒年七十九。許氏涼娘,董林人;山仔兜薛允請妻。年二十而寡;撫八月孤,備歷艱辛。卒年三十九。楊氏情娘,湖下人;山仔兜薛繼品妻。年二十四守節,撫孤。卒年九十六。許氏,官裏人;山仔兜薛允眾妻。年二十餘而寡;無子,乃養夫姪為己子。卒年五十餘。李氏涼娘,古寧頭人;適山仔兜薛立桃。年二十六而寡;遺腹七月,守節。五十八歲卒(生員洪作舟採)。楊氏甘娘,湖下人;山仔兜薛允霞妻。年二十八守節撫孤。現年六十五(以下生員洪作舟採)。許氏慶娘,後湖許梯女;適山仔兜薛永熾。年二十六而寡。現年七十三(生員洪作舟採)。洪氏妹娘,後浦人,珠山鄉薛夢麟妻,夢麟在叻病故,聞訃,絕粒數日,不死,旋自縊,年三十五。(廩生洪作舟述) 洪作舟舉人原先居住在泗湖村為三落雙護龍,現編門牌為2-4號,為何會移居「後浦」,這其中有一段典故。已故的泗湖伯歐天來常提起,以及葉長茂先生也提起這故事,當年洪作舟年方二十六歲考中秀才,村中熱鬧異常,喜有人才備出,因此大小事務無不徵詢洪秀才意見,才拿定主意。後來也請洪作舟擔任「地保」一職,話說有一年泗湖村與隔壁村後湖村因細故引起一些衝突,最後導致有人傷亡,事情鬧大了,官府進入調查,兩村村民不時提出意見及洪秀才陪同進出官府,讓洪秀才深受困擾,連教授生徒也受影響,更遑論為赴省城的鄉試做準備。洪秀才這才鐵了心遷移至後浦北門,原先三落故居則交由摯友葉先生保管。 第三是後浦地區,金門中正國小退休教師洪繼仙說:「傅家與洪家有姻親關係」,洪作舟為何會選北門做為定居地,主要是其父親國學生洪瑞珍(諱清泉、字懷玉、號係湖)娶北門傅幼娘為妻,從小洪作舟與母親回娘家,對於北門情感特殊,外甥想出來在此創業授課蒙童,更獲得母舅的支持,因此便把現北門一處空地讓售予洪作舟蓋起一落二櫸頭大厝。故居現為珠浦北路五巷26號;有關《金門志》中後浦範疇較廣,洪作舟採訪如下:後浦地區翁氏,後浦翁順女、王國彩妻。年二十六守節,撫孤三錫成立。孫鍾秀,軍功五品翎頂;鍾俊,湄州營把總;森田,邑庠生。氏卒,年七十三。同治七年,舉人林豪、生員洪作舟等具報請旌。邱氏,後浦北門人;布政司理問聯奎季女、總鎮聯恩姪女。適總鎮文應舉長孫外委其珍;年二十五孀守。同治甲子年卒,年四十一(以下生員洪作舟採)。許氏,後浦北門人;提督邱良功之弟永勝妻,二十二歲,夫故,守節年八十九。李氏,後浦人;提督李光顯次女、文應舉長子鎮標外委成錦之妻。二十六歲,夫故。撫孤其琨,官金門額外。氏現年七十七(以下生員洪作舟採)。陳氏,副將陳飛鳳次女、順德協副將陳景峰妹;適文應舉次子金門鎮標外委成輔。年二十七,夫故。撫孤其珍,官金門外委。氏現年七十一。邱氏,後浦人;提督良功姪女,適文應舉季子把總成佐。年二十九守節。現年六十八。(下)
-
虎頭山下
於虎頭山下 向至聖先師敬禮 仿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宏偉 讓讀書人領悟閱讀樂趣 也學會了謙卑 蹲臥於陽光中的虎頭山 威猛。山林步道平坦悠靜 松鼠自蓊鬱林梢跳出 俏皮問候你的生活
-
坐看天空
逐漸識得 那些匆匆翻過的每一天 在你平躺的世界裡,多麼寧靜 不只我的眼睛看著你 世界也張大眼睛 望著你 那些還未釐清的頭緒 在這個屋子裡 只是佔據方寸之地 有限的桌椅 有限的朝露、餘暉 滿是迷茫與困惑 或許是歷經多次苦難之後 第一次,感知剎那間 自由可貴 放逐的思想 更接近無邪的真相 接近唯一可選擇的 真實憑據 以相信的眼神 載入世界初始化 讓自己更接近 閃亮來自一顆天堂的星星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上屋頂可得小心一點,這棟古厝少說也有百年歷史,別破洞沒補好又踩破人家的瓦片,到時候對小阿嫂就不好交代了。」老王憂慮地說。 「你放心,想當年俺在老家也做過泥匠。爬上屋頂補幾個破洞不成問題啦!」老林信心滿滿地說。 「謝謝你們的幫忙。說真的,我一個女人家,即使空手也不敢爬到屋頂上去,別說是提著洋灰上屋頂去修補。」春枝說。 「小阿嫂妳放心,只要連長同意,這件事就包在俺身上。」老林拍著胸脯說。 春枝再怎麼想也想不到,住在她家的兵仔,不僅幫她拔花生,甚至還要幫她修房子。即使他們的進住造成她諸多的不便,以及剛從大陸撤退來時的種種行徑,讓百姓起了很大的反感。但如以他們目前的作為,似乎也能讓百姓改變之前對他們的觀感。雖然協助百姓拔花生是全面性的,可說每個家戶都受惠,並非獨厚她家。儘管現在修的是她家的房子,可是並非她的要求,而是兵仔主動提起,甚而經過連長的同意。況且,目前房子由他們佔住,倘若下雨漏水造成他們的困擾亦不干她的事,現在良心發現幫她修補一下似乎也是應該的。誰教他們要強佔民房? 連長姓孫,是一個年輕的優秀軍官,長得英挺帥氣、待人誠懇,早晚點名對部屬訓話也是簡單扼要從不囉嗦。當老張向他報告要叫老林替房東阿嫂修補屋頂時,他二話不說馬上答應。因為整棟房子幾乎都由連上弟兄們在使用,倘若遇到天雨而屋頂漏水,只會增加弟兄們的困擾。而且部隊不知何日始能換防,如果不未雨綢繆,萬一遇到強風驟雨,倒楣的還是自己的弟兄。假若房子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或許弟兄們在短時間內想找一個棲身之所都有困難,萬一有人被瓦礫壓到而受傷或死亡,那不僅更糟糕也是一件不能彌補的憾事。 「張班長,你叫林雄先拿張梯子上去看看需要什麼材料,如果我們剩下的半包洋灰不夠,我再想辦法請營部補給官幫忙。(五十三)
-
洪作舟舉人與泗湖
洪作舟(1826-1898),譜名朝會,諱天乞,字汝繹,號晴川,官名作舟,咸豐辛亥元(1851)年入泮,光緒壬午科(1882)中試舉人,軍功六品頂戴。生於清道光六年丙戌年八月初四日午時(1826),卒於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十月初八日午時,享壽七十三歲;妣王氏肴娘,東門人,生道光九年己丑年(1829)八月十四日辰時,卒道光三十年庚戌年八月二十六日午時(1850),得年二十一歲,葬在泗湖,生一女名純娘。繼妣薛氏治娘,山仔兜人,生道光己丑年二月初九日申時,卒於光緒庚寅年(1890)三月初六日未時,享壽六十二歲,葬於后半山與祖媽合葬,生四男二女,又妣蘇甘娘,廈門人,生光緒乙亥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卯時(1875),卒於光緒丙午年七月初四日未時,得年三十二歲,葬於廈門外清,生有二女幼亡。生四子長廷棻、次廷銓、三廷爵、四廷璽,三女長女純娘、次女瓊榮、三女瓊瑤。洪作舟卒葬在后豐港與賢厝村三板橋田埂。 洪作舟是二十六歲中秀才,五十六歲中舉人,鄭孝胥榜,文魁匾額長為115公分、高為60公分,高掛在珠浦北路洪家,內容是福建提督學政崑岡為壬午科鄉試中式第九十九名洪作舟立,按清季職官表附人物誌所載:崑岡(1836年-1907年),愛新覺羅氏,字筱峰,清朝宗室,光緒年間重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和碩豫通親王多鐸七世孫。咸豐八年(1858年)中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壬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國子監司業、詹事、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福建學政、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工部尚書等職,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病逝,諡文達。福建學政是自光緒五年八月初一至光緒八年七月三十一日止,由戶部右侍郎任福建學政,任內改戶部左侍郎。 洪作舟自中秀才以後,即開始設帳授徒,先後在泗湖村、後浦北門教授私塾,中舉後曾於光緒中期至廈門鼓浪嶼任某富商西席三載,期間娶廈門人蘇甘娘為妣,由其照顧在廈生活起居。 《金門縣志》記載洪作舟有二筆:洪作舟,後浦人,號晴川,壬午科鄭孝胥榜(上見金門縣志卷十二文舉表)。另一筆是洪作舟字晴川,後浦北門人。光緒壬午科(1882)篆隸俱工,又善繪事,花卉翎毛,栩栩如活,飲譽當時(上見縣志卷十二、人物志技藝)。 依據後浦北門洪氏家譜記載開基金門是由二郎公(1633-1699)約清初相傳是自福建晉江湖林(英林)移來,先在后園落腳,後移前泗湖,再移後浦北門;家譜是始於洪作舟中舉後始編,十世維編公重修,九六年著手重修,一百零一年完成。洪氏昭穆字行訂為「朝廷世壽,侯伯公卿,爾維立志,乃克有成。」現已傳世至第十三世卿字輩。 洪氏家族在科舉考試表現亮眼,四世儀軒公,諱註,名禮記,國學生,自少往台灣營商,住彰化鹿港;生有七子,其中第四子瑞溪公,諱清渠,字懷濟,歲貢生。第五子瑞珍公,諱清泉,號像湖,國學生,在台營商。第六子瑞香,諱清英,字懷業,台灣府彰化縣郡庠生。清麟公長子第六世朝用公,諱作楫,字汝為,台灣府嘉義縣郡庠生。瑞溪公長子第六世朝俊公,字汝孝,台灣府彰化縣郡庠生。瑞珍公次子第六世朝宗公,字汝海,官章作孚,乙酉歲貢生。瑞珍公長子即本文主角洪作舟,朝會公,諱天乞,字汝繹,號晴川,官章作舟,咸豐辛亥年入泮,同治年間補廩生,光緒八年壬午科舉人,家族中科舉功名最高者。洪氏家族中一家成衣冠者有八人,可說金門洪氏中表現最亮眼的一家,大部分都在台灣府取得功名。 洪氏家族中另一個特色是善於營商,例如:第四世亨公往淡水營生,子春公往漳州石碼營商;第五世儀軒公、應愿公往台灣彰化鹿港營商,振志公往淡水經商,瑞珠公與長份公則往海外前進暹羅(今泰國)營商,瑞淵公則前住安南(今越南),因此才能在泗湖蓋起三落雙護龍大厝,顯示其經濟實力非同小可,自第六世起則往南洋發展,發揮金門人打拚的精神如六世金生公自少往吉連丹營商,六世朝錦公往三寶壟營,第七世廷茂公、安薯公昆仲往實叻營商,第八世世昌公在印尼雅加達、世明公在南洋峇眼營商,世猛公在印尼雅加達展,壽桐公及壽仁公在新加坡發展。 《金門志》續修是林豪由澎湖返金後開始,洪作舟舉人與《金門志》有很大的關聯,一方面提倡刻印《金門志》,此次監修有欽加總兵銜賞戴花翎福建金門等處地方協鎮加三級劉松亭、金門糧捕海防分縣郭炳章、金門糧捕海防分縣恆銳、金門水師協鎮中軍都司世襲雲騎尉周餘慶、候選道黃禮鏞(字序東、英坑人、經商長崎泰昌號)、同知銜張廷贊、俊秀張漂、俊秀李炭、俊秀張應、俊秀黃良安、俊秀呂重、俊秀蔡騫、州同銜王寶光。捐刻印有記名總兵特授金門協鎮王國才、署理浙江溫州總鎮特授乍浦協鎮盧成金、即補參將、特授福寧鎮標遊擊蕭邦佑、貤封武功將軍薛師弼、同知銜林可遠、候選布政理問許士芬、監生黃國華、俊秀呂世渥。另一方面擔任《金門志》的分校工作,負責採訪工作,特別是節孝列女傳篇部份,博採詳實,洪作舟參與部分容後再介紹。此次《金門志》編志團隊如下:總輯舉人林豪,總訂舉人內閣中書傅炳鍠。分校有協鎮內幕軍功七品鄭成均、長泰學增生林章楩、同安學廩生候補訓導鄭紀南、同安學生員許耀焜、同安學生員洪作舟、同安學生員許春時、長泰學拔貢生林資熙、同安學生員林雲章、同安學生員許邦翰等,此皆縣籍仕紳精英。 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後浦城隍廟重新翻修完成,楊媽愛任城隍廟董事兼總理,金門協鎮王國才捐銀二十圓,壬午舉人洪作舟捐銀四圓,李清接捐銀六十圓,金門分縣萬鵬捐銀六大圓,大鵬分縣吳榮森捐銀七兩,許陶觀捐銀四十圓,金門都閫府韓汝紳董許揚洲、洪作舟、林豪、林章楩、許春時、翁慶元、許榮森、許邦彥、黃一夔、許邦翰、許燿焜、王森田、呂化鯤、林雲章、許玉峰、顏有家、呂贊周、薛學海、黃一鶚等二十餘人仝豎「捐題翻蓋芳名」石,共二碑,今碑猶立於廟前金爐後方,其中芳名錄有洪作舟捐銀四圓的紀錄。 倡建共濟橋,《金門縣志交通篇》:共濟橋在後浦港同安渡頭,為同廈漳碼商舶往來孔道,舊無橋樑,潮退渡船不能靠岸,行人時病涉焉。清光緒庚辰六年(西元1880年),紳士林章楩、林豪、許揚洲、薛師儀、洪作舟、許耀焜等倡募鉅貲,造石橋於渡口,長凡一百九十丈,督造者為楊祖惠(即楊媽愛)、吳良鳳,董事有薛師弼、林章楩、許邦翰、林豪、洪作舟、許耀焜、許揚洲、許春時、林雲章仝立石洪鍚三書,光緒柒年葭月。此亦金邑之鉅工也。 倡建節孝祠,清光緒十二年閏二月十二日盧總戎成金、林孝廉豪、洪孝廉作舟暨林雲章、許贊商、林資杰、許克家、許朝紳、林慰萱諸茂才等倡建並向南洋各埠梓友中之為富紳巨賈者,實繁有徒,且素稱好善慷慨樂施。若勸捐事必易濟。至於事成之後,除開費榜列之外,合將提捐勒石以垂不朽,若有捐至三百元之數者,擬請地方官送一尚義可風匾額以資獎。金門之孝節祠自前明鼎革之后,遺址遂湮,而地方有司咸以孝節之祠宇無存,無以慰貞魂,又無以歷風俗,因共捐廉俸,並延本處之耆,以董其成,互相勸捐,為之重建。民國48年版新金門志土地志載節孝祠在後浦育嬰堂後,清光緒壬辰18年(1892)縣丞萬鵬督紳倡建叢祠。祠於民國八年新文化運動被損毀,今廢。節孝祠大門有石刻對聯「兩間正氣存妻道,一代青名重女宗」即為舉人洪作舟所書。 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第十三碑「馬永壽德政去思碑」,乃清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金門地方士民為分知縣丞馬永壽所立;馬氏於同治二年、同治四年兩度署理金門縣丞,聽斷廉明、清除積弊,移風易俗、興利養民,政績斐然、建樹卓著,士民感懷其斯而立碑頌德。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由治生洪作舟譔文並隸,本碑可看出洪作舟書法之美,特別是隸書部分,用筆簡化了所謂隸體的「一波三折」,強調橫平豎直,追求古樸的趣味,值得一提是洪作舟中舉後,名聲如日中天,里人求書者眾多,潤筆費不少,故留傳在地區的墨寶頗多,有關洪作舟書法藝術部分請參看吳鼎仁老師所著《金門古書畫藝術》一書,本文不另敘述。 筆者從光緒版的《金門志》依地緣關係理出頭緒,首先是泗湖祖籍地部分,洪作舟擔任採訪員就博採前泗湖地區的節孝人物如下:陳氏果娘,前泗湖洪密妻,年二十二守節,卒年三十六。陳氏甘娘,前泗湖洪拔妻,年二十六守節,卒年七十九。翁氏謹娘,前泗湖洪茹生妻,二十四守節,現年六十五歲。(上)
-
一 日
曙光似勾 深入甜美的夢境拉起 無法阻擋奔逃的年輪 緩緩浮升的意志 揮別昨日有稜有角的一天 卻不小心煽動了沉積思緒中的幾粒沙泥 原來做夢 才能全身而退 天晴,順風 天雨,徐行 俯身潛入日常街景 線排、靠右、紅燈要停 一顆顆蘿蔔魚貫入座 看似屬於自己的坑 樓層高聳廊長,堆疊起無數迷宮左右 空間晦明不清,創造出集體迴遊景象 長年不規律的重訓 多次不符合的期望 終於熟練了換氣 PM2.5濃度高 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 抬頭有時會發現一些小生物 看它明知跌撞飛不出去 又一次次自己去撞牆壁 我應該表示同情嗎 妳看我又是什麼表情 讓瓷杯岸緣經過浪花沖刷 讓一心二葉自適舒展雙肩 漬印上層層茶香的澀 我將 漠然清醒或抑喧鬧沉迷 忘了緊閉的窗,滲進僅存的黃昏 夜晚捎來歸心的信息 給愛麗絲的音樂亦由遠方飄進 慘了!我家的垃圾還沒整理 回家脫衣抖下沾黏的沙塵 這些就是我所知的今日 零碎而完整 而明日,跟昨天的今日一樣 又是新的一日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不、不,我不抽、我不抽。」春枝連忙搖著手說。 「聽說妳丈夫在南洋啊?」老王吐出一口煙霧問。 「在印尼。」春枝據實說。 「去多久了?」老林問。 「好幾年了。」春枝含糊地答。 「怎麼丟下妳一個人,自己到南洋去?」老張不解地問。 「我們金門人到南洋的人很多,幾乎都是去賺錢。」 「他回來過沒有?」老張又問。 「可能明年就會回來。」春枝隨便說說。 「回來還要再去嗎?」老張再問。 「回來修好房子就不去了。」春枝依然隨便說說。 「房子是該修了,有好幾個地方都會漏水。」老王說。 「沒辦法啊!只有等我丈夫回來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喔,對了,我們築碉堡時不是還剩下半包洋灰嗎?應該向連長報告一下,找一天我爬上屋頂去修補,反正房子我們在住,碰到下雨天漏水就很麻煩。」老林說。 「老林說得對,先把破洞修補一下,以免下雨時外頭下大雨裡面下小雨。我回去就向連長報告,一定不會有問題。」老張說。(五十二)
-
【小說連載】烏番叔
三人同時笑笑,先後走進花生田,春枝也捲起褲管跟著下田。雖然拔花生的速度比不上三個正值壯年的兵仔,但身為主人的她,仍然彎著腰,右手朝著花生藤的中間,把結實纍纍的花生一棵棵拔起,再在腳部拍動一下,讓附在花生上的沙土掉落,然後依序放在田畦上讓太陽曬。儘管拔花生只要有力氣就可以,毋須什麼技巧和花樣,可是一旦腰彎久了,仍然會有腰痠背痛的現象。即使工作時感覺不出來,但到了晚上倒在床上疲憊的徵兆馬上浮現,縱使年輕體力好,也必須休息一個晚上才能恢復。 不久,四個人分工合作已把花生拔掉五分之二,汗水也從他們的額頭滴下,悶熱的天氣更讓他們汗流浹背,草綠色的軍用內衣濕了一大半。春枝走上田埂,提著水壺拿著碗,柔聲地說:「來、來、來,大家休息一會喝杯茶。」 「小阿嫂,妳放著、放著,我們自己來。」老林說。 他們各自倒了一杯水,就地坐在田埂上。老張掏出香煙,遞給老林和老王各一支,並轉頭問春枝:「小阿嫂,妳抽煙嗎?」(五十一)
-
屎礐仔嘴│唸戀金門
東周化學是我任職的公司,公司董事長陳永東先生同我都是金門出生的出外人,陳永東先生事業有成,對金門故鄉的藝文活動常熱心參贊,除對金門國樂團在國家音樂廳的公演多次贊助外,公司辦公室也懸掛滿蒐購自金門故鄉知名書畫家吳鼎仁的字畫,讓公司有濃濃的金門風格,以解出外人的思鄉之情,對於其中一幅掛置於行政大樓二樓的「茅廁為西風所破」,我特別有感懷。 茅廁也就是金門人說的「屎礐」,它是當年唯一正式合格的廁所,遍及各村莊角落,金門地力不肥,農作物的養分仰賴這些屎尿,未離鄉時,我家住在金沙鎮東蕭村,當時「沙美特約茶室─831」就在村裡,軍人絡繹於途,人聲鼎沸,家人把原有簡陋的屎礐修建成上面有瓦蓋頂,方便時不致日曬雨淋的「高級屎礐」,希望屎礐生意興隆。村裡軍人如織,就成為憲兵執行軍紀糾察的重點地區,當時金東師憲兵隊是在沙美一條小巷子內的張文帝洋樓,憲兵軍紀糾察隊以兩人一組,標齊對正,動作完全一致,發出特有的鐵片聲走路到東蕭村,阿兵哥連「服裝不整」這種小事都會被登記,可能受罰禁足或關禁閉,所以來村莊的阿兵哥就是會自動要躲憲兵。記得有次憲兵走進村子時,有一阿兵哥跑著躲進我家那有蓋頂隱蔽的「高級屎礐」,憲兵跟著急走去抓人,被那阿兵哥推入屎礐,人就逃跑了,那時我還找了一根竹竿,幫忙一起把這位深陷糞坑的憲兵救起。在當時高呼反攻大陸的軍管年代,作文寫「打倒萬惡共匪、解救水深火熱的苦難同胞」就可得高分,日行一善「解救深陷糞坑的憲兵」的事兒是無法寫入作文。 有瓦蓋頂的「高級屎礐」近悅遠來,阿兵哥絡繹不絕,生意興隆很快就坑滿,母親就要經常挑著滿而不溢,好似有表面張力兩桶粗桶,一路挑到田裡。小學三年級我也從半桶屎開始挑起,常搖搖晃晃噴滿臉,到學校請益李賢岱導師為什麼會這樣,導師說「挑屎的擺動就如鐘擺,半桶屎雖離臉就遠,但擺長也較長(重心在下方),重要是要粗桶擺動方向要配合反方向作用力,這樣擺幅就不會越來越大,噴滿臉,你現在只是『半桶屎啊』。」 民國102年(馬英九總統當政)行政院主計處公佈國民幸福指數,其中以住家有沒有馬桶,和馬桶數量來做幸福評比,反對黨人士批評說,這是「拍馬屁」。行政院主計處用抽水馬桶數量來做幸福評比,一定有學理依據,有經過那屎尿歷歷在目,蛆蛆萬頭攢動,方圓百尺,氣味十足的屎礐年代,對應到現在滿室韾香的抽水馬桶化妝室,天差地遠,判若兩樣,絕對可做為幸福指數評比。 吳鼎仁老師畫上書寫「古廁群已荒廢不用,早時卻為農村重要之設備,以應三急」「今有西式抽水馬桶,人不急就忘懷拋荒」。十八歲出金門鄉關,至今已34載,每當到廁所報到時,還會想起早期金門的屎礐,戀戀金門。 (稿酬捐贈金門家扶中心)
-
「一筆化三千」的典故與由來
話說,昔日有某位懷孕的婦人,要回娘家參與一年一度的大拜拜。由於娘家的父親是個員外,可說既富有又熱情。 通常大拜拜的時候一定會安排演歌仔戲等娛樂節目,且是從晚上演到天亮。結果這名婦人竟挺著一身大肚子跑去看戲了,看得很晚了,卻怎麼也沒料到戲才剛開演一半時,肚子便開始疼,那表示即將要生產,於是她趕緊回到娘家,但已經來不及了,就到一間宮廟後面,此廟旁正巧有一口古井,故這名婦人再也忍不住就在那邊生產,生下一名小男孩。 由於這孩子剛出生就嚎啕大哭,因此其他還在那兒看戲的人便聽見有小孩在哭,就立即圍了過來,看到該名婦人早已在那邊生下孩子來了。那時圍觀的民眾都知道此古井就是個好風水,但眼見這名婦人顯然她已嫁出去了,卻在這邊生下小孩,於是就有民眾抱怨說這古井邊的好風水反而讓外人給捷足先登去了,他原意是要將該名婦人與小孩給活活打死的,但是也有民眾求情說:「再怎麼說也是兩條寶貴性命呀!故不能將把他們打死。」後來眾人開會決定叫該名婦人的父親把婦人和小孩帶回去。而以前的員外都很努力能幹又勤奮,故員外後來把婦人和小孩帶回去之後就沒事了。 幾年以後,那名孩子長大了,頭腦很好,會寫詩書,四書五經精通,讀了很多書。我們不是有句俗語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為了考取狀元,這孩子就上京殿試。 當時上京殿試的有兩名考生,一位來自江西省,另一位則是從福建來的這名孩子。並依當時的皇帝指示,兩人必須在十分鐘內寫出三千個字的測試,來做為錄取的資格。來自江西省的這名考生早就有備而來,不但雙手萬能,腳還會磨墨,簡直是個天才。相對來說這名福建人卻只能夠一手寫字、一手磨墨,這樣的人又怎麼能贏得壯元的頭銜呢?故福建人就在那兒發呆,福建的考生看到江西考生的表現很是驚怕惶恐,很慚愧自己不如人。不過,幸好當時負責監考的監考官是福建人,那麼既是福建人一定挺福建人不是嗎?應該互相照顧的吧!於是該名監考官就提醒這位福建考生說:「就看您之前讀過那些書?並說出『三字文』中『孔大人、孔乙己、化三千……』的句子。」 結果該名福建考生經監考官這麼一提醒就恍然大悟,突然開竅般,故就以「一筆化三千」的答案繳卷了。 時間到了,皇上一看江西考生確實如期完成,且字寫得漂亮又整齊,以前所未有的超快速率完稿,實在了得。而相對的福建考生才寫五個字,這時皇帝就說:「這是什麼情形呀!才寫五個字就要做狀元?」這時後監考官就進來站著對他說:「皇上請問您錄取人才是要錄取頭腦比較好的還是只有寫字好看的?」接著又說:「官員們做事情是靠頭腦的,可不是什麼字寫好看就可以的。」沒料到監考官的話打動了皇上的心,皇上說:「他『一筆化三千』三秒鐘就解決了,而你們三千字寫了那麼久,由此可見福建舉子較靈活不會呆板。」於是錄取福建考生為狀元,至於江西考生就成了榜眼。 這件事情之後,江西那邊的人就對福建這邊的人不滿,故奏明皇帝說他們江西人要交賦稅,福建人為何沒交?之後,福建的高官表明「奏明皇上,我們福建的百姓都吃樹芼,樹芼本身鹹又澀」。福建官員之後就通知福州人十日內不可以賣地瓜,只能賣樹芼,福建官員找了一、二塊很漂亮的樹芼進貢皇上,皇上吃了後說這東西怎麼可以吃?再加上先前派去查訪的官員也報告說市場見到的都是樹芼為佐證,且福建官員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的說著:「我在這兒享著榮華富貴,而家鄉的老娘,在福建天天吃這樹芼,真是不孝啊!」皇上受了他聲淚俱下的申訴,就免了福建的稅收。 古早時,凡是取得殿試中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者,通常都會舉辦擎旗遊街的活動,這時福建考生手裡拿的旗子是三角旗,上面寫道:「一筆打天下」,至於江西考生則寫道:「江西一遍鐵。」由於鐵最怕火爐,所以福建考生又寫上「福建火爐烈」,沒想到江西考生亦不甘示弱寫上「真金不怕火」。兩人雖然勢均力敵,但是福建考生仍稍占上風。於是江西人心中有不滿,為了報復對方,便聘請風水師前來破壞風水。 該名風水師就暗中去調查這名福建狀元的祖墳,但一時之間遍尋不著,就像福建當地人打聽有關他的消息,才給他打聽到原來這名福建考生就是當初在那間廟宇的古井旁出生的。風水師看了一下古井風水叫「鮕鮘神穴」,才知道那名福建考生其實是鮕鮘神轉世而來的,所以才聰明絕頂。 後來,該名風水師便把這些事情告知江西榜眼,並跟他說:「鮕鮘午睡時元氣就會跑出,而鮕鮘最喜歡吃紅柿。於是江西榜眼就決定每天中午後到古井喂鮕鮘吃紅柿,鮕鮘日日吃紅柿成了習慣。 有一日,江西榜眼就把鐵球故意燒得紅如柿子般,而那時的鮕鮘大概以為鐵球就是紅柿,便一口氣吃了下去,結果被活活的燒死,後來狀元也因病而亡。 該名福建狀元死後,跑去向閻羅王告陰狀,表明自己其實是被某位風水師和江西榜眼給害死的,要閻羅王替他主持公道,閻羅王只對狀元回說:「您的歲數到今日已盡。」但狀元不服,說自己明明就是被風水師跟江西榜眼給害死的。閻羅王就說:「這點您放心,該名風水師和江西榜眼作惡多端,遲早有一天會得到報應的。」果不其然,之後風水師和江西榜眼也都相繼離奇死亡。而這「一筆化三千」意思是要人的頭腦要會轉變、靈活應用、反應要快、不要死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