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點燈
冷颼的天,挨家挨戶都緊閉門窗,捲起鐵門,原本熱鬧的街,頓時間都靜謐了起來。路燈熄了,天色沉了,整座城市陷入一片漆黑。好久沒有這樣子的氛圍了; 寒流報到,冷鋒橫掃,落雪紛飛,寒氣凌人。 一家一家點起了燈,喧騰在此宣告止息。這般畫面,好像不曾在我居住的城市發生,靜悄悄的,彷彿童話世界裡,受盡風寒的小女孩,正在街道上找尋家的燈火與溫暖。 我總喜歡那種夜裡,萬籟俱寂,靜得連一丁點兒聲音都沒有的感受,自己於此,可以遨遊自在的想像。兒時,望見遠方低矮房子,沒有阻礙,空氣裡有著荒蕪,小樹密林層層座落遠方,間雜幾戶房舍,都點起了昏黃的油燈; 油燈照亮著屋內,可以清楚望見人影; 當時,我常想像著,屋內的他們,究竟在忙些什麼? 後來,慢慢長大,好奇心逐次地被社會給吞噬了,眼睛閉了沒有感覺,拉開視覺也只有混雜,打通嗅覺卻是烏煙瘴氣傳來的刺鼻。不知不覺地,我回想起往昔,單純裡的美好,簡單裡的輕盈; 日子總要過,生命總要繼續,每每在受盡窒息的片刻,那種騃童的美好,就會輕巧巧地飄忽於眼前,我不斷地抓緊那欲走還留的當下,努力拼湊小時候的自己,是如何的頑皮、如何的撒嬌,又如何地備受寵愛--對一個成年的人而言,那種感覺是何其的奢侈。 在我腦海裡,永遠有一盞燈,照著自己; 心裡的那盞燈,也帶著我勾起鄰居老伯伯坐在藤椅上,什麼事也不必做,什麼夢想未來人生的道理也不必去思考; 昏黃的燈下,他顯得逍遙自在,也在老態龍鍾裡有著慈祥的感覺。每當我看到這種老屋裡的燈,又在血派中湧起了淡淡的愁,也許是時代的遞嬗吧,水銀的燈管、五顏六色的燈飾、新型的LED燈,再加上閃閃爍爍偶爾混雜著燈紅酒綠的杯觥交錯,興然地帶走了沈悶年代的落寞。現在,當我再看到那昏黃的燈散煥著沈沈的長影時,就只剩歷史滄桑又斑駁的感覺了。 在這座城市,放眼望去,越來越炫麗了。我家還依舊有一盞黯然的老燈,昏黃色澤的光暈,點在樓梯間; 點亮的時刻,大約在晚間;有一回,我問母親,為什麼不把燈給熄了?那時候,我們都在自己的房間,壓根兒也不會到樓梯間走動,點著燈,多浪費呀!母親說,點一盞燈,就等著父親回來吧!我突然明白了,那一盞燈,不是照著家裡,不是照著黑暗,而是照著父親返家的路。此後,我永遠不再問這種笨問題,只要我從房間的門縫裡,瞥見縫隙的微光,我就知道,父親已經平安踏入家門了。 也許就是母親這樣地告訴我,才讓我知道一盞小小的燈,對我們而言是多麼重要; 從那一刻開始,我便開始學會觀察每一戶人家,是不是在哪片天花板、或哪個難以尋覓的地方,都窩藏著一盞小燈; 也因著這樣的關係,我對於這種燈炮式的小燈,連結了某一種特殊的情感。 時間悠悠忽忽地走,我到外地讀書,久久回家一次,家的感覺,若即若離,也逐漸忘掉那一盞微光的記憶了。近日,全台灣籠罩在一片風雪中,每個人又瑟瑟縮縮地蜷於家裡,又點起了不同的燈飾、燈形、燈火,我又想到家裡的那一盞,想到小時候總愛遠眺遠方尋找燈的感覺,也慢慢想到,母親說的-父親與燈,我才真切感受到,家是如此溫暖而美好。
-
「狗」善與失智長者溝通
--可穩定失智病患情緒 澳洲政府在2008年於規劃國家失智症長期照護計畫中,竟然將「狗醫生」納入體系中,認為「狗醫生」可輔助醫護人員的治療,可有效改善在失智症照護機構中的長者,「狗醫生」可以穩定失智病患情緒,進一步地減少情緒過度波動所引起的行為障礙。 「狗醫生」的魔力療效究竟何在?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老化研究中心透過系統性地分析與大規模的歸納研究,「竟然」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狗比一般人更善於失智症長者溝通」,原因是,失智症老人的「語言溝通能力」因病況而退化殆盡,但是,家屬與專業醫護人員,這些「一般正常人」卻太依賴「語言溝通」,於是,家屬與失智病患雞同鴨講,兩敗俱傷。 「狗」當然不會說話,就算狗會說話人類也聽不懂,但「狗狗」卻是「肢體語言」的溝通高手,「狗狗」眼神凝視人類與快速地搖尾巴簡單地說著「我很高興」,「狗狗」如果尾巴下垂夾在兩腿之間直覺地說著「我很害怕」,對於失智症病人言,也許「一般正常人」的家屬囉囉唆唆說了半天,失智老人卻一點都不聽不懂,反之, 「狗狗」熱情地搖著尾巴, 老人一看就懂,不言而喻,儘管,家屬與狗的溝通的動機,都只是想簡單地對老人說「我愛你……」。 這些失智症老人雖然「語言溝通能力」逐漸喪失,但是,僅存「人類物種」最本能的「肢體語言」溝通能力卻依然健在,也許「肢體語言」是失智症老人僅存的有效溝通技能與工具,是病患賴以探索世界的唯一溝通橋樑,而這也是家屬與醫護人員最欠缺的,我們因為「長大」而遺忘的本能技巧,勿忘,失之求諸野。 在筆者神經科的門診中,常見的失智症老人的情緒與行為障礙,往往是來自於家屬與老人「溝通失靈」,失智症老人因為記憶力退化,往往因忘記了錢包究竟放哪而懷疑外傭偷竊,但是,卻無法以言語來清晰描述放置與尋找的過程與細節,於是照顧失智症的家屬往往因無法理解老人的描述而只好忽略不管,失智症老人常常因為與親人「溝通失靈」深感憤怒,而甚至採取了以暴力攻擊外傭的意外事件,因為有暴力事件,病患因此被送醫治療,我們神經科醫師就因此開了更強與更多的「鎮定劑」,於是乎,肇因於家屬與老人間的「溝通失靈」卻是以老人服用更多更強的鎮定藥品而收場,付出的代價竟是由老人來默默承受,因為藥物的增加,病患的肢體一天比一天更僵硬,因為藥物的增強,長者的認知能力益形下降眼神呆滯. 因此, 當失智症老人對望那張滿臉無辜的狗臉,撫摸著狗狗金黃色的毛髮,狗狗高興善良的吐舌頭,失智症老人因老化與照護者溝通不良,那種自覺無助不容於人世的感傷,滿腹冤屈卻無人能懂的憤怒,再多的壓力似乎也因感受到「狗醫生」溫柔的陪伴,而將隨風而去。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某天在山上遇見添丁嫂,她關心地問:「你和黃小姐的婚期定了沒有?」 「可能在年底吧。」萬富不確定地說。 「冬至已經過了,年底只剩下一個多月,我看你一點動靜也沒有,你不急啊!」 「急有什麼用呢?」萬富無奈地,「我急人家不急呀!」 「你應該叫李婆婆去說啊!既然已經訂了婚,又決定年底結婚,豬舍裡的豬也養那麼大了,你還要拖到幾時、等什麼時候?」 「小紅準備開一家撞球店,最近正在籌設,可能比較忙。」萬富解釋著說。 「開撞球店?」添丁嫂不解地,「你們家田地那麼多,你又缺少幫手,怎麼不叫她在家幫忙,而要去開撞球店呢?」 「她說種田辛苦,開撞球店賺錢比較容易,等有一天事業有成後,還準備搬到城裡住。」 「你們真有這種打算?」 「一切由她作主,看樣子將來我是管不了她的。」 「不是誰管誰的問題,而是夫妻要相互尊重。倘若將來真放下那麼一大片肥沃的田地不耕種,而婦唱夫隨跑到城裡開撞球店,那怎麼對得起你們家祖龕裡的老祖宗。」添丁嫂不認同地說。 「有時候我也在想,像我這種年紀,去討一個比自己小十七歲的年輕老婆,不知適不適合?而且她外向、時髦,經常濃妝艷抹、穿著新潮,又交了一大堆朋友,如果婚後不能改變,到時不知如何才好。」萬富憂慮地說。 (一四三)
-
孔雀東南飛
對街的年輕媽媽來我家學做酒釀和眷村泡菜。她從河南嫁來台灣七年多,生下一對兒女,非常聰慧可愛。先生是機場的修護人員,夫妻鶼鰈情深,常利用假日到香港或台灣各地旅遊,也常帶兒女返鄉探親旅遊,在兩岸婚姻上,可以說是幸福的一對。 民國76年台灣開放老兵大陸探親以來,大陸嫁來台灣的新娘總計約有四十多萬人,以年齡層可以分老、中、青三代,由於異地婚姻,除少數十分美滿的組合外,怨偶應不在少數。 探親開放初期的兩地婚約是較為美滿的,國民黨老兵在台沒有娶妻或原配已亡故的,返回家鄉多會帶一個老伴回台,以照顧其晚年生活。這些大陸籍配偶,多是伴侶已棄世或離異婦女。老兵多年的積蓄,當年足以在家鄉給新伴買棟房子安家。而親切的鄉音、熟悉的家鄉口味,為老兵晚年帶來安慰,這一群新嫁娘的賢淑,也常見於報刊,甚至有老兵過世,他的老同袍接續娶進門,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解決了社會老人照護問題。 兩岸突破隔闔,為數不少的台灣中青代,因為離婚或因收入有限未能成家的男士,也前往大陸尋找春天,帶回了各省大陸新娘。除了部份是外省第二代子弟回父母的家鄉找伴外,其他絕大多數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於是飄洋過海的新娘,飛到中國版圖東南海上的台灣。在不懂閩南語及本地風俗的他鄉,開始養兒育女。 其中較好的嫁入了有土有房的財主家,除了受傳統風俗的約束外,倒也不愁吃穿。辛苦的是,部份進入原本就收入不高的弱勢家庭,帶兒女、謀工作,開始了另一番艱苦日子,常有還不如待在家鄉吃苦尚有依靠的感歎。這種結合,放在哪兒都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的愁悶,但是在異鄉的辛苦,往往不能讓家人知道,以免他們擔憂、傷心。其中的辛酸只有當事人最明白,但也只能硬撐下去。 一位由浙江嫁給腿有殘疾的配偶,對著大陸十歲兒子依依不捨的攔阻時說道:媽媽也要找一個家,媽媽是風箏,風箏線在你手上牽著,你只要拉線,媽媽就會回到你身邊。 廣西一位時髦女子嫁給離異又帶三個男孩的丈夫,每天都在他們父子之間糾葛中,多年下來失眠幾罹患憂鬱症,後悔的說:當時我只要忍耐一下我前夫的外遇,也不會吃這十幾年的苦頭。 尚屬年輕的山東大妞嫁給老兵,只有父母知道。兒子結婚時,不好帶老頭會見親友,找了一個年齡相當同事充當老公,花了不少錢,一切只為了面子。 雲南鄉下二十出頭姑娘,趕上開放探親第一批老兵返鄉。下了決心嫁來台灣,只為離開磺區的家鄉。二十多年過去,「老老公」已屆八十高齡,她像照顧老父親一般,出入急診是家常便飯,可是愈往以後日子該怎麼過呢? 從陝西鄉下嫁給眷村第二代的新娘,為著沒有房子,拚命掙錢,只在初來時返回家鄉一次後就再也沒有回去,堅毅個性壓過了思鄉情緒,最後不再思鄉。 昆明來的一位大姐因前夫政治錯誤跟了四人幫被關,離婚後女兒尚小改嫁台灣老兵,心中一輩子虧欠女兒。女兒缺了父母親的愛,個性寡歡憂鬱,成了精神病人,大姐邁入晚年也沒法心安。 西安一位配偶,每次風光的返回家鄉,電話中親朋好友都托買台灣時髦產品,又不好意思收錢,只有苦在心裡,因為他老公連加班才賺五萬多元,個中滋味能向誰訴呢? 這些陸配,學歷不高,家庭不富,一心想到富裕寶島改善經濟,但與心裡所想差別太大,不是那麼如願。一、二十年下來,家鄉早已改頭換面,經濟起飛甚至超過台灣,她們在台的工作不出餐廳、賣場、直銷、電子廠作業員、大樓清潔工、醫院24小時看護工等。也有帶家鄉產品或做吃食在此創業,當然也歷經不為人知的辛苦,這次選擇,飛的太遠太久,生下兒女後,再也飛不回去了。 近年來,台灣年輕人進入大陸工作的不在少數,因為緣分娶了新娘返回台灣,這又是另一類型兩岸聯姻。基本上雙方因工作結識,有感情基礎、工作穩定,經濟條件較好,兩岸都買房子輪流停留,可以說不是像早年如水往低處流般的追求生活條件的改善而結合,只要情愛不變,幸福是可預期的,在我同學、朋友群中,下一代娶了對岸新娘的不在少數,屬於美滿的結合。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傑出長篇敘事詩。本文引用作篇名,不作任何比擬。孔雀是鳥類之后,豔麗出眾,如同大陸配偶在家鄉一樣嬌貴都是父母家人的掌心肉,因緣際會來到東南一隅的台灣,如同孔雀東南飛般的尋找一生幸福,四十萬的新嫁娘有的照顧老兵,也有生下台灣之子,為台灣經濟貢獻一己之力,台灣人是否更應疼惜她們,使其早日把異鄉當作家鄉。 我預計把紅遍兩岸的台灣鳳梨酥做法教給對街的的河南姑娘,當她能品嘗出鳳梨酥甘美香酥滋味時,已經真正融入了本地社會。
-
烈嶼與水頭海邊銀白帶的緣由
首先,根據筆者昔日的兒時回憶中,對於大金與小金其實一直是充滿想像,那時我幻想過它們是一對兄弟檔,由於某些原因或者做錯事情遭到天神的處罰或審判,結果下場就是被迫要分離或者分裂,於是就逐漸裂開成了今日的模樣。而烈嶼的本名原來叫做「裂嶼」,傳說中烈嶼和水頭這一帶看起來像是經過拼湊連結在一起的,後來是因宋帝昺的因素,才使得大金與小金從此由水頭處裂開,所以才有今日的名稱或說法,那是有段傳說故事的: 話說,在宋朝末年,曾經有位叫做宋帝昺的人物;那他原本是可以當上皇帝的,也就說他天生就具有一種皇帝命兒。然而,天命所歸,上天特賦予他三支令箭,箭頭上還刻有某人的名字,並跟宋帝昺說道:「您必須在某年某月的某時,要提著手邊的令箭朝向北方射去,這樣一來就可藉此殺掉當權者取而代之。」甚至上天還教導他裁剪紙人,放於水缸等類似做法的方式,以備將來萬一有戰事發生的不時之需。等到一段時間後,這些紙人就會變成活生生的千萬大軍,任其驅策,以其席捲天下。因此,宋帝昺便整天跟著兄嫂兩人,拚命的裁剪紙人,好等待時機來臨。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果真親眼目睹到這些小紙人們早已剪滿數十排水缸那麼多。因此,這一天他的兄嫂還特別吩咐宋帝昺還是早點休息較好,等時間到了再把他喚醒過來,因而他安然的進入夢鄉。 當他入睡之時,兄嫂兩人便開始計算時間,只是不知算了多久,反而覺得自己是愈算愈糊塗,沒想到竟然算錯了時辰,也就是他們兩人竟然把辰時算到了卯時前,結果好巧不巧的,此時宋帝昺也剛好於朦朧中被喚醒過來,當然也搞不清楚狀況如何,卻只見手中亦不知何時已多了把弩弓。但是,他自己完全不加思索,就滿弦拉弓去了,造成三箭齊發的結果,得到答案是弓箭射中了天子坐的龍椅,而那時敵人的天子也還沒有上早朝,等於是箭皆虛發、功虧一簣;更沒想到的是,這回也讓自己露出馬腳來了,因為此時射出來的弓箭上正好有他的名字,所以之後他成了敵人眼中首要被通緝的對象。 沒有多久,元朝大軍一路南下便把他們的住所給包圍住了,而宋帝昺與兄嫂兩人見到此種狀況,就就趕緊慌忙從水缸中要將紙人給舀出。假設他們兩人當初是直接把水缸打破,那麼只要紙人一落地,就可以全部變為千萬大軍,並任其驅策。但是,誰知兩人弄巧成拙也罷,就說:「若因此就要打破水缸太可惜了,那還不如拿鱟殼將紙人舀出較好。」沒想到,這些紙人被他們這樣用鱟殼一搖一舀之際,造成紙人全部被糊破了,且最慘的是就連一兵一卒也沒有剩下,到了此種地步,已無法可想了,只好走為上策,祈求不被抓到。 後來,他們一路往南邊方向遁逃,就逃到金門的「裂嶼」這一帶,元朝大軍們也傾刻追至,此時他們已被逼到了麒麟山上,無路可逃了。結果,就在此危機之時,宋帝昺突然對兄嫂說道:「我已無法再跑了,你們自己快跑吧!不用等我了。」當時宋帝昺因眼看後面有追兵和山頭兩邊的大海,隨即喃喃自語的說:「這山頭若能分裂成兩邊就太好了。」只是這句話才一說出口,立刻引起一陣天搖地動,沒想到這山勢卻因此而裂開,此時元代大軍所站的地方即為裂嶼,慢慢地漂離了大金門,宋帝昺所站的地方即為今日的水頭海邊。至於他的兄嫂倆則恰巧站於中央的位置上,很不幸的慘遭落海喪生的命運,並隨著被波浪漂向大陸那邊,嫂嫂那裹小腳的帛因而散開來,並隨波逐流,而帛布便在大海中化成一條細細綿長的白帶,係望在水頭的上水和下水之間。故若有人在天亮之時,站在水頭海邊,則眼目所及,會發現一條閃閃發亮的銀白帶,據說就是宋帝昺他兄嫂金環腳帛。
-
蟑螂屋
爸爸為了退休以後的生活,用著手邊的一些錢加上一點退休金買了一間在台北市大樓的房子,房子不大約莫二十二坪,價錢也還好,雖然光線格局不是很理想,三房一廳有陽台冷氣及一些簡約的傢俱,想說以後可以靠租金當點收入,不過有一點很可怕的是--這其實是一間蟑螂屋。 為什麼會把一間蟑螂屋以上百萬的金額買下我還是想不懂,姑且不論先前拖了半年房租不繳又要求仲介費的房客是怎麼樣的人,畢竟我也不認識,不好評斷。不過為了要出租給別人,要先整理清潔讓人有租的意願前提下,我來到屋齡十年的「新家」。 一進門,衣物垃圾凌亂的灑了一地不說,還可以看到幾隻游走在其中的大蟑螂,一種陳霉的悶味直湧而來,兩座牆壁倒塌了大半,門窗倒是有些卡住沒有什麼大礙。 我和媽媽分工,整理房間,地上滿是垃圾不說,還有魚骨頭食物的殘渣及天女散花似的老鼠屎,一種腥酸的惡臭讓人直皺眉。地上半截煙屁股旁是一塊塊不知道由什麼組成的黑色污漬,浴室水不通外,馬桶內有房客自離開後就沒沖掉的排泄物在水中浮游,奇怪的是竟然還有廚房用具在一旁。洗刷滿是塵垢的過濾網後,打開冷氣沒有涼意只是更悶熱的難受,心中也蠻佩服先前房客能住那麼久,感覺待久活像在慢性自殺似的。 媽媽說房客的先生死掉後有要求房東減價,後來竟然不付房租還要求仲介費,聽說她是賣早餐維生的,我不禁打個哆嗦的想像外頭的早餐清潔度;開玩笑的說他先生大概就是被她活活氣死或者累死的……。 洗洗擦擦油漆粉刷後,原本的傢俱也不敢用的能丟就丟,看著比較不像鬼屋的蟑螂屋,開始要招租,結果不時還是有蟑螂出沒外,有一次在帶房客來參觀房子時,屋內竟然水管爆掉大漏水!爸爸開始考慮是否要再請人整修,本來想要花最少金錢獲取最大利益,竟然還是必須從頭開始。行事曆上劃掉了一個又一個日期,房子一天一天的空著,就這樣,整個八月就要這樣過去了。
-
大暑
雨,滂沱 大暑,我是熾烈的戰馬 涉澤,越川,翻嶺 長鬃血汗的,奔馳 忽的一聲響雷,劈下 風火雷電的歲月,多麼撼動 力與美的身影,嘶鳴向天 雨斜,急驟,那晶瑩剔透的水珠 彈跳,暑熱騰騰發散的味覺 我在 , 飲食人間煙火
-
處暑
即時關掉了 窗外的蟬鳴 而世界,寧靜 一條換日線 更新了它的門牌 褪色的綠框 釋放了夏日的溫度 西斜的昏黃 苗條到只剩紅雲的齧痕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萬富,我來了。」黃小紅一進屋,就興奮地嚷著,見到萬富,更是親切地拉起他的手一起走進右廂房,並順勢在他的臉頰親了一下,「萬富,我好想你喲!」 萬富不好意思地傻笑著,可是她真的想他嗎?當然想,而想的絕對不是她面前的萬富,是五百張花綠綠的百元大鈔,是他多年來節衣縮食、辛勤耕作的血汗錢。 「五萬元我已經準備好了。」萬富說。 「真的?」黃小紅又在他的頰上猛烈地一吻,並發出一聲清脆的「啾」聲,然後雙手環過他的腰,緊緊地把他抱住,甚至還故意地碰觸他的下體,「萬富,你讓我太感動了,我好想現在就成為你的妻,心甘情願地在床上服侍你,只要你精力充足,為你生十個兒女我也願意。」 精力十足的萬富,豈能忍受她如此的挑逗,生理上隨即有強烈的反應,可是正當他伸手想撫摸她高聳豐滿又迷人的酥胸時,黃小紅立即伸手制止,並低聲地說:「萬富,來日方長,這種事不要急於一時,萬一被江上尉他們看到,多難為情啊!反正我們不久就要結婚了,到了那一天,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我一定全心全意來配合你,直到你完完全全滿意為止。萬富,你現在先把錢拿給我,免得他們在車上等太久,對人家不好意思。要記得,來日方長啊!」說後又在他的臉頰「啾」了一下,然後輕輕地把他推開。 萬富用手輕抹了一下被黃小紅親過的臉頰,內心的興奮和滿足不言可喻,有一個漂亮的老婆真好,讓他有未飲先醉、飄飄欲仙之感,如此的情境,豈是金錢可以買得到。 於是他打開抽屜,取出事先準備好的鈔票,親手交給黃小紅,而當她接過那疊百元大鈔,非僅不正眼看他一下,頭也不回,就逕自坐上江上尉的吉普車離去。 而離去,是否還會歸來?此時仍然陶醉在黃小紅甜蜜香吻下的萬富可曾想過?「我們不久就要結婚了,到了那一天,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我一定全心全意來配合你,直到你完完全全滿意為止。」這句話言猶在耳,但是否能實現,還是將成為一句美麗的謊言,除了黃小紅外,誰也不得而知……。 然而,當黃小紅拿走了五萬元後,就未曾再出現萬富面前。在他的想法裡,未婚妻或許正忙於籌備開店的事宜,一定忙得不可開交,所以才沒有來找他。反正不久就要把她娶回家了,故而並沒有過問她的行蹤,每天依然早出晚歸,辛勤耕耘,過著他的農耕生活。(一四二)
-
【歷史傳奇】穿越的縣丞
有一天原住民弟兄朱萬醒來,看到一封清朝的文書,名曰「鳳山縣丞致鄉親書」。其內容是:各位鄉親好,我是兩百多年前清朝的鳳山縣丞吳性誠,一想到我在知鳳山任內建立的阿緱書院,就有很多話想與鄉親分享。最近我住這一區,發明超強網路搜尋軟體,連陽間的資訊也看得到,也有了簡易時空機和文言對白話的翻譯機,加上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文字工作者,使我可以穿越時空來寫信給鄉親。 即使只是知縣小官,致鄉親書通常不用自我介紹,因為我在1815年擔任鳳山縣丞時建阿緱書院。整整有200年的「時差」,我還是簡單說一下,我是清朝嘉慶年間人士,字樸庵,湖北黃安人。有幸循川楚的制度,捐了縣丞的官之後,來到閩南來等候派職。嘉慶十七年(1812)我擔任澎湖通判,嘉慶二十年(1815)起任職鳳山縣丞,鳳山縣地區最早的書院位於興隆庄舊城(今左營舊城)城北文廟左側的屏山書院,是康熙49年(1710)的知縣宋永清興建,屬義學性質。不料在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時,遭到破壞。過兩年,欽差大臣福康安發現舊城殘破不堪,奏請皇上准予將縣城遷移到下埤頭街(今鳳山區),稱作鳳山新城。這時大家都很想建新的書院,所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當官的人當然不能少捐,所以我也捐200金,在新邑陂頭街署的東邊,找張廷欽來負責督辦工程,等蓋好了叫阿緱書院,(那時有阿緱城,不叫阿緱書院叫什麼?)後來有人看到我們題的匾額題字:「鳳儀」,才改名字叫「鳳儀書院」。 身為知縣,建書院的目的是為了提振文風,也是與地方士紳取得共識之後,才倡建書院。由地方官員與紳民共同籌措資金,並對此工程的效益寄與厚望。書院落成時,奮社把歷年累積的四千餘元,捐出當書院的經費。這些對我而言,不是歷史,而是剛剛發生過的事,在我們這裡,時間是通用的,沒有歷史這回事,所以有時間都是自己的,只要你願意,每件事都可以加上ING。因此,我當然還記得,這所書院初期的建築設計的風格,前面的空間是講堂,用來授課。這三十七間屋子,包含義倉九間和聖蹟庫一間。 鄉親們也知道,這是「現存全台規模最大書院」,但是,鄉親們似乎都忘記書院是做什麼用的,書院主要是用來作教育下一代、活絡學術思想與活動、珍藏有價值書籍。但是,我看到的鄉親們把書院用來當作遊樂場所。已經看不到讀書的孩童、青少年,更幾乎沒有看到學術活動。有人可以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嗎?有一位部落客寫說「鳳儀書院內是個好拍好玩的地方,還可以寓教於樂」這話沒錯,可是下一句「來這裡就是要放開的玩樂阿!不用讀書~開心遊玩XD」這話就只對一半啦,因為身為創辦人之一的我,第一個不答應,放開的玩樂和開心遊玩我不反對,但是「不用讀書」我可不贊成。 先不論建造所費資源,當時為了維持這新書院,可以說費盡心機、苦心孤詣呀。屏山書院在1787年莊大田攻陷舊城後,這新書院「爰以奮社舊捐之貲與建院所賸者,合置息產,歲收其入,開用書院經費,並拾字工貲。」好不容易我們的書院規模宏大,共有「屋36間;頭門5間,大堂1座,大堂前閩童廊號10間,座位400號,大堂後穿心亭1座,亭左粵童廊號240號,亭後閱卷廳事1間,左右官房各3間,廚房1間。供歲、科童試。」 張廷欽寫的〈鳳儀書院木碑〉說:「邑舊治有屏山書院,延山長以課生童。置產,歲得息金二百餘,供脩脯,官司之。兵燹之後,變為邱墟。嗣縣署移建於茲,未遑修舉。」我們前人因應了多少的天時地利人和,200年前,才能興建這書院。而且史書記載「嘉慶19年(1814年)候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建。光緒17年(1891年)舉人盧德祥重修。」這是少數舊址猶存之書院,不僅我們費很大力氣興建,這書院會舊會壞會被無理知人占用,之後你們又多次費心整修。這好不容易才恢復的場所,不能被定為古蹟之後,就只往觀光和商業的用途發展呀! 應該用來讓人讀書,發展學術的書院,現在只傳授一門學問,就是各種藝術的實際操作,真是太可惜。 當然,不是說這不重要,而是不能忽略其他一樣重要的學問,例如,宋朝朱熹夫子說的「道統之傳」。談到道統,我知道在你們這時代不流行,但是,這是華夏文化的根本呀!我們如果連自己的根本都忘記了,一昧地只追求流行,那麼,就變成四不像,已經失去自己,又不是完全的別人,這,難道就是諸位鄉親要的嗎? 道統是從周代的三禮《儀禮》、《禮記》、《周禮》而來。《儀禮》記述有關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禮儀制度。這些都是先人生活中的樂事。《禮記》也有很多的樂的內容,例如〈樂記〉;《周禮》的內容含器用、衣冠、官制、軍制、田制、稅制、禮制等國家政治制度,器用、衣冠都是樂範圍。官制、軍制、禮制也有音樂的部分。這些經由傳「道統」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朱熹等人傳到我明清文人,我們建立書院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來傳道統的,可是現在呢? 書院還在,甚至整修得比原來壯觀,但是除了宋朝朱熹,有誰還心心念念「道統之傳」呢?先不說「道統之傳」了,恐怕聽過「道統」二字的鄉親都寥寥可數呀!若連鄉親自己都沒聽過,又如何奢談傳給下一代呢?這樣有再多的教書夫子、讀書學童公仔,和這一大落像遊樂園一般,商業化的書院有何意義? 我知道市長本人,有去台南孔廟分靈,迎回「孔子」,但,興學不是作作樣子,重點是文風呀,要真正鼓勵大家,由其是學童能愛讀書,熱愛自己的文化呀。 孔子最不喜歡徒具形式而沒有內容的虛文,在陽貨篇曾記錄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亦即孔子說:「禮啊,禮啊,難道衹是紙張在說話嗎?樂啊,樂啊,難道衹是鐘鼓在發音嗎?」如果他來提醒鄉親們,就會說,書院啊,書院,難道只是一棟建築物和幾個公仔,擺個樣子,只做一些商業行為嗎? 請注意,我不是反對公仔和遊樂,是建議書院要更強烈引導人民與子弟讀書。至少可以教人知道什麼是道統。可以設計類似網路遊戲,在入書院遊玩之前,先解任務,每位遊客先扮演書童,上一課朱夫子的「道統之傳」,尤其台灣子弟,生長在閩學為主流的學術圈,豈可不知朱子學的「道統之傳」。因此,在成年之前都要先來此上一課。了解有切身之要的自己的文化。 千萬不要以為儒學的「道統之傳」是別人的,我們來提醒鄉親,是千真萬確我們自己的,不要以為某些政治人物呼喊儒學,那麼儒學就是他的,這麼優美高尚的儒學,是誰實踐就是誰的。呼喊的人沒有去實踐,反而,強權迫害,那麼儒學不是他的。反之,小人物、小老百姓們或許連儒學是何旨意都不明確知曉,卻在大環境文化的薰陶下,安份守己不知不覺就實踐了儒學精要,那儒學就真的是我們的。 我知道,當知縣不容易,後來我轉去彰化任職,那時稻米貴,強盜很多,為了人民百姓吃一個飽,我日夜奔波,去找稻米、設粥廠,人民免於流亡。貧窮的讀書人,我常常資助他們。在職期間並改建文昌祠、書院、學署等等。我在人間已經跑完我這一棒,已經可以在此享清福,但是,為了人民真正的福祉,讓書院發揮真正應該發揮的效用,我不惜千古之聲,在此呼籲:華夏的子民,台灣是儒學正宗的傳人,不要忘記,更不要放棄。 鄉親們,我不厭其煩地說,我來意圖喚醒周圍過著儒學式生活卻又不自知的親友。儒學傳到台島雖是一小島,卻是正統無疑,這一說非暗示其他區域儒學非正統,有許多人悲觀的以為「儒學快被消滅」。台灣行政區域的情況,是儒學被隱藏在城市與鄉間無人聞問,連居民們自己也不自知。這是台灣文化部官員的麻木呀。儒學在歷代被污名化是實情,但在明白人心中它永遠清純珍貴,在殷實的人們行為中,一再被實踐的。如果說要在台灣復興儒學,一點也不需要,鄉親們已經是,而且一直是儒學家族互助式的存在,好思想永遠閃亮有益世道人心。清純、熱情是此間人民的特色,目前是待喚醒的是自我認知,使此善良優美的文化持續主流。 有些地區說復興儒學,似乎要使儒學成其大,如果它不能幫助人民過上安生日子,復興它做什麼?應該反過來講,人們因為過有道德的生活,個人和家族自然興盛。有很多人非常羨慕台灣,因為我們沒有經過破四舊的摧毀,偏安之下,繼承到更完整的儒學文化,實踐了「道統之傳」。 當然,在虛擬的網路時代,大家要把這篇封信當成虛擬的故事也無妨,但請相信我是很認真在寫的。想我一生都在台灣為官,忍不住跳出向鄉親進言,希望鄉親們明鑑,好好再多思想,做正確的自我認同,至少在書院多開幾班兒童讀經班,繼續傳承自己的文化。這樣我就可以時常含笑感激鄉親了。 朱萬看完這封信,去圖書館找資料查證,發現信中所言諸多事實,而且,阿緱或雅緱是平埔族阿緱社民所居之地,阿緱是原住民語的音譯,原寫作「阿猴」。所以,他推論夢到這封信是在提醒,要注意原住民與漢民族文化的傳承,他決定要與族人商討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