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雨落時分
每當下雨時,很容易在騎樓看到不少人躲雨,有些人平心靜氣,有些人則是一臉焦慮、不知所措。 通常,選擇躲雨的人,會努力尋找站立的空間,盡可能靠後,不要讓自己被雨淋到。相較之下,有準備雨具的行人,就顯得意氣風發,他們刻意站在躲雨者的面前,帥氣張開大傘,昂首闊步在雨中前進,雨傘的各類顏色,變成滂沱雨勢中的鮮艷點綴。 撐傘者的炫耀心態,對那些躲雨者而言,的確能發揮一定程度的刺激效果,躲雨者仰望天色,心裡滿懷期待,希望老天爺可以作美。有的年輕人,很快的做出決定,他們不想再等待,直接衝出去,模樣痛快多了,雖然全身被淋濕,但畢竟是自己的選擇,他們甩甩頭髮,多了份自信。儘管,頭髮在雨水中濕成一團,衣服被狂雨敲得劈啪響,但他們享受當下,還張嘴迎接,這就是年青生命的活力,也是熱情的展現。在他們眼中,當下最重要,不需要顧慮淋雨所帶來的後遺症。有些女孩,在男孩的鼓勵之下,也跟著衝出去淋雨,兩人以手遮雨,相互關懷嘻鬧,反而更增長了對彼此的情愫。 至於一些服裝齊整的人士,就顯得拘謹多了,他們未必討厭淋雨,不過,因為身份地位上的限制,反而無法像那些花漾男女,可以無拘無束的活動。畢竟自己是職場的高階主管,旗下帶領許多人馬,如果被拍到狼狽的模樣,豈不丟臉?於是,他們裝模作樣,拿出手機,假裝在看外文新聞或是抽煙等待,以示瀟灑。不過,無論他們如何掩飾,總是藏不住,他們內心的掙扎、矛盾。有些衣著華麗的女性,同樣待在騎樓內,她們選擇不衝出去淋雨的理由,和那些西裝筆挺的男士差不多,形象優先,她們平時都是雍容華貴的貴婦,怎可因為一場大雨,而損及自己細心維持的形象?她們情願發呆,或者,看著雨勢無法收拾,就索興踏入店面,優雅的挑選商品,用空間、金錢來換取時間,等待雨停。 莎士比亞有句經典名言:「To be, or not to be.」意思就是做,或者不做。人經常面臨到這類抉擇的情境,像是突來的大雨,便是很好的測試。我站在高樓,從窗外觀察那些行人的決策,事實上,也在考驗自己,如果那一天,碰到了這般大雨,我又會如何選擇呢?或者,我會隨著情境的不同,而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淋雨,或者不淋雨,都會帶來相異的結局,但是,只要自己感到值得,那就足夠了。
-
永遠在一起
一轉眼,幾年過去了,但有些「聯結」卻一直都在,這世界就是這麼的奇妙! 蘇蘭老師,應該有不少人對她有記憶吧!她是從台灣來到金門的老師,想是陳為學校長引薦而來,我與她有數面之緣,也上過她幾次課,在國教輔導團、在文化局,似乎講題都與「電影教學」有關,而有一次是在盧所長家,談的是我前所未聞的「聽見花開的聲音」,最後一次就比較傷感了,那是在金門大學理工所的階梯教室裡。 最後一次見她,是她生病之後,應該是病情比較嚴重了,她脫口而出:「要是有一天,我的網頁不見了,那表示我已經不在了。」有學員說「這樣說太感傷了」,她換個說法:要是有一天我的網頁『不再更新』了,那表示我已經不在了。聽來不太習慣,對一個充滿熱情與活力的她,是已然接受了吧!課程中,她手上的電影宣傳卡一張一張送給有發表意見的人,我是沒有回答任何問題的人,老師請我選一張,我選了「永遠在一起」,這有點像是老師的「心願」,那一場次還有一位老師叫「洪蘭」。再幾個月後,從金門日報得知她已離開的消息。 「永遠在一起」被我放在玻璃櫥櫃裡,偶爾打開櫃子會看到它,看到長長的梯子站了一個人,但還不曾仔細的去好好看它,只是心中記得有這麼一回事。這一次到了台北,在參加完會議後來到台北地下街,逛啊逛,逛到了「影片區」,映入眼簾的是「它」,當然我買回家了,後來也抽空看了一遍,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分段看,現在總算再從頭到尾看了一次。 「永遠在一起」,在生命最後三個月,他將解答八個沒人能回答的問題,實現心中所有夢想。十二歲的山姆是白血病患者,在第三次發病後就決定停止上學,也不再進入醫院,每天由護士送「血小板」來家裡,並且觀察病情的發展。「菲利」是以輪椅代替雙腳的「同學」,雙方家長為他們請了專門的老師,每天都進行這年齡的孩子該有的學習活動,老師鼓勵他們盡力的列出願望的清單,然後想辦法一步步實現心中的夢想。 他們挑戰了:「生吞蠕動的蟲」的金氏紀錄,可惜一條都沒成功,他們也看恐怖片、抽菸、喝酒、追女生,嘗嘗當青少年的滋味。山姆喜歡爬「下行」的手扶梯(我想可能是因為「由下往上爬」可能有「走不盡」的感覺),父親為他圓「搭飛船」的夢;他們親身體驗生命的「從有到無」,他們為生命寫「影片書」,他們不畏病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活出光彩。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看完了「永遠在一起」,知道有些過程無法避免,有些問題仍是「無解」,但如山姆所說「如果每次想到我都很傷心,那要怎麼好好地記得我呢?」所以,「生命」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揮灑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有所「選擇」。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然而若依習俗,男方到女方家下聘後,女方卻必須就帽子、領帶、衣料、袖釦、領夾、皮帶或鞋襪……等物品,挑選六件或十二件回贈給新郎;聘金亦不能全數皆收,總得留下雙數還聘,以示對男方的尊重。可是黃家不知是不懂而疏忽,或是故意讓男方難堪,非僅沒有準備任何物品贈予新郎,甚至三萬六千元聘金分文不留全數照收。 即使李婆婆看不過去出面交涉並曉以大義,甚且毫不客氣地告訴女方說,她從年輕做媒做到老,不曾見過如此失禮之情事,希望能為男方留點顏面,往後都是親家,理應好來好去。但黃家則堅決不從,並說是黃小紅親自交代的;而她到底安的是什麼心?李婆婆一頭霧水,萬富則是無所謂尊重不尊重,大錢都花了,那些小東西又值幾文錢呢?唯一希望的是能盡快地把黃小紅娶進門,讓他壓抑近四十年的性慾能得到紓解,也好為人丁單薄的王家多生幾個子女,以達到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一三三)
-
《大膽島對中共政權的心理作戰》我在廈門港外大膽島
某一天,我正在循例巡視全島時,和某據點一位士兵聊天;他告訴我說:「昨晚站衛兵執勤時,聽到廈門雲頂岩喊話站播音員喊話,說大陸上每年可生產五百多萬輛腳踏車。」我問他:「你認為這數目是多還是少?」他說:「很多!」我又問他:「你知道中國大陸目前有多少人口?」他說:「聽他們廣播有十億人口。」我再問:「如果十億人口減掉老幼殘障一半,剩五億青壯,每人平均配購一輛自行車,須要多少年?」他算了一下說:「一百年。」我說:「人可以排一百年的隊買一輛腳踏車嗎!一輛腳踏車可騎一百年嗎?」他伸了伸舌頭說:「不可能!」我告訴他說,這是謊話,在欺騙他們自己人聽,你會上當嗎?他說:「不會。」 我問他:「你讀書時騎的腳踏車,是我國生產的還是自外國進口的舶來品。」他說:「我們自己製造的品牌,有捷安特,揚名國際,大量外銷。其次有順風和伍順兩種品牌,我都騎過。」我又問他:「如果中國大陸每年將生產之五百萬輛腳踏車全部銷往臺灣,以目前兩千萬人也減掉一半,以一千萬人計算,只須兩年,每個人都可以買到一輛,是多還是少!這兩種不同之供求關係,和市場需求如何調和,非常明顯。」他默然了。 當年在金門,民眾可以收看到隔海對岸廈門地區中共之電視節目,但因受管制而效果不普遍。但軍中實施「莒光日」之政治教育電視教學後,在中華電視臺每週定時播出一個電視政治教育單元後;國防部重視金門地區軍民娛樂及莒光日政治教育,斥資在金門太武山頂「毋忘在莒」勒石旁建立電視轉播站。在施工期間,引起對岸共軍注意,利用單日砲擊時間,砲擊正在施工之電視轉播站。經國防部研究後,發佈一則在金門建築電視轉播站之新聞,登載於各大報紙後,共軍始停止砲擊該地區。 大膽島距廈門之鼓浪嶼及白石炮台和港灣較近,戰略地位重要,因此在島上南山設一喊話站,喇叭設於北山,面對廈門地區展開心理作戰喊話,以破解并揭發廈門雲頂岩共黨喊話站之謊言。另設一個簡易空飄站,以一臺製氫機,自行製作氫氣,每日順風時,將宣傳品小型紙質傳單,裝於小型氣球內,充滿氫氣後空飄送於對岸。 共黨也利用海、空飄及砲彈,對金門地區實施實物傳單等宣傳品和宣傳手段;如每逢年節,也利用小型木船,裝些大陸名酒、傳統食品及農產品和宣傳品,海漂至金門,被金門防衛部展示於莒光樓內,供中外人士參觀,把共黨統治下的貧窮落後公開,反而讓共黨自暴其短,共產黨為自己做了自暴其短反宣傳。金門防衛司令部承國防部之命,通令金門和馬祖地區軍民,只准撿拾共黨之宣傳品,嚴令不准看內容,真的不懂群眾心理,你越不准他看,他偏要看!等於鼓勵他偷看,豈不是「掩耳盜鈴」!收到的是反效果。我每次向國防部反應,這種作法違背群眾心理,但國防部不採納。 待我到大膽島後,大膽改革,將每一據點內牆壁上所刻寫「獨立作戰,自力更生;堅持到底,死裡求生。」誓詞之旁,另闢一欄,一邊公佈中共利用砲擊,或空、海飄之宣傳品,另一邊公佈我政府對大陸之心戰宣傳品,揭開他故作神祕的面紗,兩相對比,優劣立見;原來戰地軍民只看到共黨之傳單,如今兩相比較,官兵共同認知,原來我們比大陸自由民主而進步。這種做法是心理作戰上的化守勢作戰之鞏固心防工作,轉化為攻勢作戰之攻擊作戰手段,兩相兼顧。 金門防衛司令官兼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家馴中將,偕政治部主任兼戰地政務委員會秘書長林榮祖少將,率領一批幕僚群,來大膽島巡視;當他看到各據點內,敵我心戰宣傳品并列公佈,大吃一驚!問我是誰的主意?為何違背層峰命令;我反問司令官?既要求戰地軍民要撿拾敵人宣傳品上繳,又嚴格規定不准他們看,是不是自相矛盾?你越不准他看,他不看內容,怎麼知道是敵人宣傳品;不准他看,等於鼓勵他一定要看。他只看到敵人宣傳品,未看到我們對敵宣傳品,心理上有了偏差,等於在替敵人宣傳。我今天把它攤開來,將敵我雙方心戰宣傳品并列,讓大家自行比較一下,消除它的神秘性,可優劣立見;請司令官問問士兵們的看法! 司令官聽後,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再問據點內士兵過去有沒有偷看!士兵們都笑了。再問他們對這樣公佈雙方心戰傳單看法時,他們的回答是,過去只看到對岸宣傳品無法比較,現在對比之下我們一切都優於對岸。 司令官對林榮祖主任說:「大膽島這種做法,雖然違背上級禁令,但值得參考;你可建議國防部修正它,我們也可以在防區比照大膽島的做法試驗一下。」不久後,金門全防區也比照大膽島之作法;同時也獲得國防部之認同。在心理作戰上,心防固然重要,因為層次不同,想法、看法、做法也各異,所以脫離了群眾路線。 譬如金門地區對大陸實施謀略宣傳之心理作戰,有光華無線廣播電臺一座,大膽島、烈嶼島、古寧頭、馬山四個有線減話站,及數十個對內播音站,大型空飄站一所,由國防部駐金門心理作戰大隊,在金防部督導下,執行對大陸作戰任務。空飄一個高空氣球,能以戴重四百磅物資和宣傳品,對整個大陸地區實施空飄實物及傳單宣傳品,使共產政權窮於應付;曾派軍機攔截而成果有限;地區涵蓋整個中國,可遠至新疆以西之共產國家,遠及沙烏地阿拉伯及印度等地區。因為印度曾於一九六二年,將大型空飄汽球和實物證據,運往設在美國紐約之聯合國總部,控告中華民國侵犯印度領空;沙烏地阿拉伯也在沙漠中撿到汽球和實物宣傳品,證明為我們的東西。 至於為何飄至兩國,經研究後,因為定時裝置可能受高空氣候影響而失效;因之整個中國含亞洲地區,都在高空氣球作戰範圍內。二○○八年六月,本人經汪啟一將軍推介,接受香港鳳凰衛視訪問時,曾公開此已超三十多年已解密之國防極機密往事。以一個畢生從事反對共產暴政之一個無名小卒來說,未向生命繳白卷,而毋忝所生。因之也向有共同理念之同胞,致以最高敬意! 往事不堪回首,但願炎黃子孫和世界人類,拋棄爾虞我詐,不再自相殘殺,共同和諧,建設一個鳥語花香之「香格里拉」「烏托邦」「世界和平地球村」共享宇宙和平繁榮,如何?
-
空飄氣球出來了追!
清明節前夕,松山機場國內線大廳出現了壅擠的人潮,一群急者返家掃墓的異鄉遊客,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裡,他們提者大包小包的行李,或全家、或個人,借由這快速的交通工具,回到故鄉緬懷他的先人。跟他在金門的親朋好友相聚。我也跟著這股人流,一起進入這個漩渦。 當飛機來到澎湖上空時,心裡的情緒慢慢被勾了起來。對照者機艙裡的乘客,讓人百感交集。尤其機艙裡的影像,讓人不敢卒睹,一眼望去:乘客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盡是一些頭髮斑白的中年男士,再摻雜著少部分的女性,以及稀疏的小孩。以年齡來分析:這些人,就像空飄氣球一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間,分別飄到這個地方來,如今藉由這特殊的節日,回到他生長的地方,去盡他的孝道,找回故鄉的記憶。 憶起5、60年代時,位於青嶼山的空飄氣球基地,一眼望去,那山下一片欣欣向榮的農作物,勤勞的人們,加上從青嶼山上飄下來的氣球,總是把大地點綴得充滿了生機。想想!空飄氣球幾乎伴隨著我大部分的童年,是我兒時的玩具。每當農忙時,只要空飄氣球開始施放。追空飄氣球,更是我可以偷懶的藉口。「從小我就很嚮往高空,很羨慕那空飄氣球,可以飛得高、飛得遠,飛離那陸地,跨過那大海。」放牛之餘更瘋狂,最喜歡的就是追空飄氣球了。只要氣球一飛上來,馬上判斷出這氣球會不會掉下來。如果不是那種一飛衝天的,會左右搖擺的,代表有瑕疵或氫氣不足,就一定會掉下來。看到後,就放手去追,直追到手才罷休。 喜歡追到時「得到」的那種快感。而當抓不到時,又可以把身上的腎上腺素飆到老高。那種血脈賁張,不達目的,永不休止的感覺,至今難忘。「尤其更愛學那氣球一樣,飄到遠方,看看外面的世界,發現心中王國。」每一回我都追得渾然忘我,以抒解心中的不平。回想過程中,踏過無數的田埂,也踩死了無數的農作物,就只為了那平平無奇的氣球,為何!自己也說不上來。 忽然,有一天,我夢想當一個空飄氣球的時間到了,我盲目的跟著人流,上了一艘碩大無比的大船,離開了陸地。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跨過了大海,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開始追尋,開始築夢。原以為只要離開,從此就海闊天空的想法,受到了嚴酷的考驗。雜事、正事,凡事都得自己來,其實一點都不浪漫,與想像更是天差地別。曾經一度想當個逃兵,再度逃回故鄉的懷抱。想到資源困頓的小島,生活不富裕的雙親……。繼續在異鄉奮鬥,或許,他就是我的宿命。 這一天,我又來到了青嶼山的氣球空飄基地前。我望者祖先的孤墳,山依然在,地也依然在。只是:爹娘不見了,青色的山脈不見了,井然有序的田埂不見了,滿山遍野的人不見了。整個山脈被無情的雜草給占領,只剩下依稀可辨的山形和樹影。我嘗試辨認空飄氣球基地,找尋昔日那氣球的飄出口。如今只剩下雜亂的野草與高聳的木麻黃。它不見了!全部都不見了……。現今!只剩下祖先的孤墳跟墳上隨風飄逸的墳紙,供世人憑弔。哀哉! 忽然,「在天地忽明忽暗間,遠處的山口,又開始在放空飄氣球了,有大有小的一個接一個的往大陸飄,我看到了其中有一個大氣球,正在左右搖擺者。一旁放牛的我,牛繩一丟,追!追!追!我追了很遠,追到了那個大氣球,我死命的拉住,想把它給拉下來,但是力量不夠。這頑固的大氣球卻把我帶到高空,在田野間一直飄、一直飄。慌亂中,我看見我們家的牛,牠正在偷吃隔壁伯伯家地瓜田裡的地瓜。哇!慘了,一時的我相當緊張,急得我大叫……。 狐疑中:「耶!奇怪?我不是出外工作好多年了嗎?小孩都好大了。怎麼還在這裡追氣球?」 一聲:「機長廣播、機長廣播,我們即將通過一段亂流,請繫好安全帶」這個聲音把我從雜夢中驚醒!定睛一看:喔!原來我不是拉著氣球而是搭者飛機在天上飛啦,而牛也沒有偷吃伯伯家的地瓜,「好家在」! 我忙攝住心神,往機上查看。嗯!沒錯:機上都是一些頭髮斑白的返鄉掃墓遊客,我跟他們一樣,都是掃完墓正要返回工作崗位的一群。「嗯!原來是個夢。」 回想起,曾經幾度在失敗的邊緣中突圍,雖然滿身是傷,總是能夠渡過險關,化險為夷。而家庭生活環境的改善,更是我當個空飄氣球最大的原動力,也許,滿機的遊客都跟我一樣的,大家都在追一個夢,一個「幸福」的夢。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些人也跟我一樣,又要再當一個空飄氣球,再飄一次。只是這回飛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剛好是從各地飛回我的故鄉。 期待這一天能夠快速的到來。而我呢!這回一定要仔細算好氫氣量。
-
傳遞
作為廣東高教界赴台交流團的一員,我啟程去臺灣。登機時,我看到團隊中有一張陌生的面孔。他看上去六十多歲,西裝革履,雙手都提著行李,頭頂著烈日,緩緩地登上飛機舷梯。見狀,我連忙走到他跟前,說:「我來幫您提一件行李吧。」他卻禮貌地謝絕了。 下飛機之後,我和他交換了名片。我這時才知道,他姓王名春源,是臺灣科協的副主席,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擔任該校客座教授,也曾擔任過臺灣兩所大學的校長,還是金門大學創校委員會的委員。而此時,他的身分是大陸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的院長。 無疑,王老師屬於我們團隊中的年長者,但他一點也沒有拖累像我這樣的年輕人,相反,每到一處,他總是熱情地張羅,盡心盡力地為我們服務。用餐時,我們把新上的菜轉到他面前,請他「剪綵」,他卻為身旁的「團員」一一夾菜。有一天在酒店用早餐,我跟王老師比鄰而坐。王老師看到我落座,向我推薦臺灣豆漿,並馬上起身,為我倒來了滿滿一杯豆漿,令我百感交集,羞愧之至。 結束海峽兩岸(粵台)高等教育論壇之後,我們去中港加工區參訪,受到了熱情的接待。我們能去那裡參訪,倚仗王老師的「關係」。他的一位得意門生,在中港加工區管理部工作。要不然,我們連那裡的門都摸不著。而我們行程的最後一站--金門大學,不用說,全托王老師的福了。王老師是該校的創校委員,在金門工作了五個春秋,對金門大學的歷史如數家珍,對那裡的一草一木都無比熟稔。他向我們介紹金門大學的辦學歷程與成就,帶我們參觀校園,令我們如沐春風。 更有福氣的,應該是東莞理工學院粵台產業科技學院的幾百名學子了。每天早上,在熹微的晨光中,他們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清掃馬路,受到了他服務理念的強烈感召。 此次臺灣之行,我受惠于王老師,卻無以為報,使我倍感慚愧。我唯有盡力去關心、幫助身邊的人,才能減輕我內心的不安。這,或許是王老師希望看到的吧。
-
【小說連載】島嶼天青
萬富訂婚的前夕,當添丁嫂依傳統習俗為他打理好一切時,卻也善意地建議,認為女方主要的是聘金,其他諸如戒指、手鐲、項鍊……等金飾品均為擺擺樣子,因此沒有必要擺放太多,萬一女方一時疏忽遺失或遭竊,到時勢必扯不清。 可是她的建言則不為萬富接受,他在意的仍然是黃小紅的感受,何況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不管訂婚或結婚,理應竭盡所能為另一半設想。既然她爭的是面子,就應該投其所好,把面子做給她,一旦婚後替他生個一男半女來傳宗接代,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況且,這些金飾品結婚後還是要回歸男方,遺失或遭竊只是添丁嫂個人的想法而已。只要妥善保管,豈會遺失;以金門的純樸與治安,遭竊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故而,萬富不為所動,仍舊堅持己見,照自己的意思進行。 訂婚那天,李婆婆帶著事先準備好的:聘金、布料、金器,及金紙、禮香、喜燭、禮炮,芋頭、五榖、生鐵、火炭……等聘禮親赴黃家訂婚。當黃小紅的母親把聘禮一一擺放在供桌上時,前來觀禮的親朋好友莫不讚嘆連連。 想不到沒有父母幫他作主的萬富,竟然能把訂婚聘禮準備得那麼週到和體面,的確令人刮目相看,將來一旦黃家小姐嫁過去,絕對會得到更多的疼惜。雖然兩人年紀相差十七歲,但新郎身體強壯,新娘年輕漂亮,並不影響日後生兒育女。他們除了來分享喜氣、吃囍糖,也同時獻上祝福。(一三二)
-
拈花種菜樂無窮
大自然,是人類最親近的朋友,常與大自然為伍,生活必然也會增添很多的樂趣。 從小生長在農村,生活清寒貧困,天天得協作農事,常一身汗涔涔,滿身泥汙。讀國中時,一天日正當中,飢腸轆轆,四肢乏力在田裡刨地瓜簽的慘痛經驗,讓我發下重誓,這輩子一定不以農事為業,要努力讀書,才能脫離這以泥為伍的生活。長大後,果然如願,執起教鞭,做起作育英才的工作,農耕鋤具終於與我漸行漸遠。 不知從何時開始,開始在自家庭院陽台蓄盆養花,上賣場買盆、買土、買鏟、買澆水器,逛市場常為花留連駐足。開始在陽台上佈置花草家園,從初始的兩盆,一直繁衍生子延孫,現在數數照顧的盆數,已不下半百盆。每次赴台,逛早市、花市,最難平靜心中那股怨尤,望著那花團錦簇的花海,棵棵生氣盎然,儀態萬千,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花啊草啊,宛若美女環伺,盆盆皆可愛,卻帶不回一株一盆,心中的怨恨,讓我幾乎視逛花市為畏途。 平時下班返家,料理晚餐,祭好五臟廟後,外頭天色已漆黑一片,只能依著朦朧燈光對盆灑水,算是盡到照顧養護之責。只有假日有空,才能修剪殘枝枯葉,拔草施肥,甚至換盆添土,常常一忙大半天,常不知時間之消逝,怡然自得,樂在其中。 有了種花經驗,畢竟仍只是停留在欣賞的境界。如何邁入實用階段,讓我興起了種菜的念頭。老姐退休後,買了一塊農地,雖然離她家有段距離,要去農作,必須以車代步,但她不以為苦,每天都到田裡鋤草、澆水、捉蟲。瞧她一身長袖衣褲、頭戴帽,腳穿靴,肩上再荷根鋤頭,宛如鄉村農婦,但她忙得不亦樂乎。夏天,我分享到香脆甜美的番石榴;春天,採得滿桶紅艷的桑葚,釀了桑葚汁,也做了桑葚果醬;四季更有新鮮的蔬菜可食。勞動了身軀,也滿足了味蕾,更饜足了口腹之慾。下田操作農事,何樂不為呢? 有了種菜的念頭,首先要有地,不再只是盆幾個而已。機會總是給予準備好的人,日前屋後搭了遮光罩,原本爹不疼、娘不愛的後院空間,牆角的廢土上終年長著雜草,這回我的靈機一動,就拿來種菜吧!石磚地哪來泥和土?只好騎車四處打野祭,從路邊荒田裡挖回來一桶一桶的田土,下鋪厚紙皮,田土混上買來的培養土,再混上自己製作的蔬果酵素,四周用磚塊圍起來,成了兩尺見方的露天菜圃。 萬事皆備,只欠東風,這回上街買種籽。問了一家西藥房,原本以為兼售蔬果種籽,顧店老奶奶褪下老花眼鏡,放下手邊縫補衣裳,腳步蹎跛走到店門口,指著對面一家不甚起眼的店鋪說:「那家才有賣蔬菜種籽。」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種籽,若沒有標上名目,即使神農氏再世,恐怕也難分辨是瓜是果是菜。買了適合當季播種的小白菜和,我喜孜孜的趕回家撒種籽。一陣手忙腳亂後,看著幾天耕耘的成果,當晚竟做了個滿園菜葉扶疏的美夢。 人生總有不如意,事情要有曲折,才有轉機。一早,開門探視菜苗,一股臭氣撲面而來,一群群小飛蠅漫舞菜圃,仔細端詳,菜圃內幾道爪痕,一條銀色大便,半掩半蓋在土堆中。天啊!是何方畜牲擇此當牠的如廁之所?根據經驗推測,應該是哪家的貓兒,看這兒土壤鬆軟,易於出恭,擇此當牠的流動廁所了。看著多日心血毀於一旦,心中怒氣衝冠,立馬上市場,買了數百元鐵絲圍籬,回家圈圍,只差沒立個「隨意在此大小便,罰款600元」的警示牌。 幾天好日子,眼看著青菜一棵棵綠葉繁長茂盛,心中不覺竊喜。但……,好戲還在後頭,第五日,發現圃中又有貓屎一堆,原本長成的青菜,被踐踏、爪耙一片凌亂,心中怒火更是高漲竄升,無法言喻。小小圍籬不及一尺之高,對擅於飛簷走壁的貓兒,原本就不構成威脅,只怪我低估了貓兒應守的風度。人貓大戰至此,已不是孔方兄、錢老爺可裁決對錯的事,而是關乎地盤屬誰,尊嚴存在的問題了。 繼續花了數百元買鐵圍籬,連頂上也加圈圍蓋了,成了密網通風的菜房,這回連蒼蠅也飛不進一隻,更甭談蝴蝶來產卵生蟲了。但想像常與事實有落差,人常想應該怎樣,事實常不如所想。幾日後,發現菜葉上開始有斑斑坑洞,甚至有些菜葉被啃得只剩葉梗一支,一隻綠蟲四腳朝天直挺挺在泥地,一動也不動,心想難不成吃太多,撐死了?答案還沒尋著,一眨眼,蟲不見了,腦中更是茫然,莫非牠會飛天遁地?找啊找,原來牠又上葉啃吃牠的早餐了。當下尋來免洗筷一雙,夾走綠蟲,大辣辣放在炎炎太陽底下,讓牠來個全身日光浴,以贖之前的貪吃之罪。 隔天,又見蟲一隻,同孿生的種,看來要吃到自己種的青菜,還得繼續每天捉蟲蟲。忙完了人貓戰爭,接下來……,人蟲大戰才要開打呢!
-
寫在《就是愛唱歌》出版之前
五月的一個近午時分,特地拜訪了金門才子──陳長慶先生,心想許久未親炙賢者,一身盡是俗氣了,若能聽陳先生一席話,想必如入「芝蘭之室」,馨香滿身呢!另方面我也想藉此感謝陳先生在我寫作路上的提攜,自從他為我第一本書《一曲鄉音情未了》寫序、鼓勵我之後,我持續筆耕,如今即將出版第三本書《就是愛唱歌》了,我想他一定很高興知道他當年的勉勵帶給我多大的寫作動力。 果然,「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陳先生除了贈我好書,且給我許多金玉良言,讓我受益良多,不虛此行。他鼓勵我每天要勤於筆耕,即便是一天寫三、五百個字,但日積月累,積沙成塔,成績一定相當可觀。是啊!學貴有恆,寫作也是,就像馬拉松跑者,參賽前得經年累月、風雨無阻的訓練再訓練,若非如此,如何跑完全程得好成績呢?陳先生且鼓勵我為自己的新書寫序,他說由作者自己寫出創作的心路歷程,最是傳神感人,也是最貼切不過的。這番勉勵讓我躍躍欲試,提筆為自己第三本書寫序。感謝陳先生,他不只是一位作家,且是熱情提攜後進、鼓勵人向上的教育專家呢! 其實,從出版第一本書到第三本書,要感謝的人不只陳先生,還有卓維老師,她亦是鼓舞我寫作的強大後盾。卓維老師看了我第二本書《我的開心農場》之後,好幾次都讚譽有加的說我有顯著的進步。雖然自知在寫作路上我尚處於爬行的嬰兒階段,但受到讚美之後,更有寫作的興致,勇敢向前行了。此外,還有一群關心我的親友、讀者,會在文章見報的當下捎來鼓舞的讚美聲音;甚而在安仁診所擔任志工,或在下鄉巡迴醫療時,也會聽聞到求診者對我的稱許,他們竟然知道我這號小人物,讓我好詫異、好感動!我總是心懷感激,誠摯的請求「多多指教」,畢竟旁觀者清,一句指導語,足以導引我再次向上提昇的方向。 讀者的支持提供我寫作的動力,而金門日報歷屆主編的青睞,更是莫大的鼓勵。若不是他們大方地肯定我,刊登我的文章,我如何有勇氣繼續寫呢?每每看到自己的文章披露在報上,感激、喜悅之情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從報紙上的文章轉為可以捧在手上翻閱的精美的書本,我還得感謝金門縣文化局大力補助地方文獻出版計畫,因為他們的慷慨,我的書得以一本本通過審核,付梓刊印。 感謝的人道不盡,楊肅元老師──我的小二導師、前國大代表、金廈海運董事長,不但經常對我的文章讚譽有加,還大量訂購我的書本贈予有心人,給了我實質上的肯定與鼓勵,讓我分外感動!我的親家母──黃美齡老師,更是我寫作上的良師益友,她再忙、再累,總樂意抽出時間先閱讀我的新作,然後提出建言。我們同是四年級生,所以她對我所寫的回憶文章頗有感觸,她說,雖然沒我們學不來年輕人的寫作技巧,但是用我們的筆記錄我們所走過的年代,可以讓年輕人看到前人是怎樣認真生活的;她甚且說,將來金門人會感念我為他們寫下歷史的。這樣重大的期許我實在不敢當,我只是回顧過往,用我的筆以感恩的心寫下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罷了。 總括來說,《就是愛唱歌》是歷經前後四年的耕耘、淬煉所凝聚而成的心血結晶,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利用零碎時間將一段段難忘的往事編織而成的一篇篇散文。融入了親情的慰藉、鄉土的芬芳、歌詠人生的讚歌,以及熱情投入歌唱天地所展現的亮麗歲月。除了佩服自己敲打了數十萬字的能耐(我打字很慢),更感謝親友們、金門日報主編們所給予的支持鼓勵,當然更感謝文化局在出版品上的大力護持,讓我再次將篇章集結成書。這份喜悅,對我來說,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啊!千言萬語道不盡,唯有感恩!
-
午後雷雨棧道心
雷雨過後,陽光乍露,木棧道盡是淋落的松針,一副殘敗景色,在黑白拖的碾壓,多了殘涼闃寂。望眼濕漉漉的草色,清晰如春盎,幾隻白鷺鷥悠閒迎著徐風啄食,耳邊響起唧唧夢魂,甦醒的仲夏,木麻黃也吃驚的撒落鬚髮。 風起卻也悶鬱,連日來趕集的午後雷陣雨,似乎要把詩人印記,扎實拓印,在鑼鼓喧天的河岸,一艘艘振奮的龍舟競渡裡,我們似乎莫名地被政治漩渦觸及。若古今中外詩人沒有憂國憂民的悵惘,何以會有慷慨悲歌,激濁揚清的詞語,教化人心,不可忘本。焉知覆巢之下無完卵,無家尚可寄宿,無國則難以安居。當同處一艘船,不問尊卑、地域、黨派,生命共同體就此連接烙印,當我們身處寶島臺灣,又何必相煎撻伐、至死方休。 無論政治是多麼齷齪、骯髒,但能群聚在這塊土地的人,基本上就是一種福緣,難得共業,一起胼手胝足開創基業,不問先來後到,管妳閩、客、原民、外省與新住民,都是臺灣的寶。 佛家云:放下屠刀,聽似簡單,卻難以落實政治。不幸的是這樣的政治魔咒卻讓野心政客與狂熱者趨之若鶩,掀動漣漪而後快。到底是病入膏肓,長久以來顏色決定一切,愛台與買台,本土與外來政權的著墨,讓曾經為這多難島嶼付出青春歲月的老榮民,怎一個於心何忍,悲嘆不忍卒睹。 當我們不能要求上帝擘畫為香格里拉的夢土,又何以忍心讓那勞苦功高的長者背負著如此原罪。當懵懂心靈,走過烽火,挨過饑寒,忍受孤寂,一生歲月無私奉獻給美麗寶島,誰還能厚顏無恥咆哮。老榮民沒有任何罪愆,原兇盡是啃蝕碩果的政治與政客,當執政黨蔡總統呼應國民黨洪主席,「放下仇隙、停止內耗、中止撕裂」,希望這不是誑語,而是徹頭徹尾終結藍綠惡鬥的自覺運動。 風聲、雨聲,人心夢,午後雷雨後,岑寂的木棧道少了雜沓的遊客,卻多了雨過天晴的景致,誰說詩人都愛傷春悲秋。聆聽鼕鼕濺起的水花,洗滌夢魂,「國殤」雖悲,卻是指引遠離惡魔犬吠亂政的諍言,不分族群、黨派,還給榮民一個最崇敬的尊嚴。終其一生一心為國、為臺灣,無私奉獻,只因心靈裡始終常存青天白日滿地紅,一場又一場血的硬仗,讓中華魂得以鑄造,重建美麗之島為自由與民主的模範,睥睨寰宇。衷心祈禱天祐中華、天祐臺灣,臺灣人常云:吃果子拜樹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