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自然界的鳥類親情
有天大清早在學校外的街口當導護老師。佇立的位置是在某間民房騎樓下,頭頂上偶爾傳來啁啾聒噪的鳥叫聲,頓時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抬頭時看見了個塊土層疊的燕巢,巢上正有四隻雛鳥張著黃色尖喙,痴痴地望著遠方的天空。在短暫的靜息過後,雛鳥們彷彿望見了什麼,紛紛開始鼓譟起來。突然一道黑影掠過,只見那成燕將鳥嘴往那雛鳥嘴內一送,即迅速地往外折返而去,原來是送食物來了。如此來回多趟,不得閒的鳥爸爸和媽媽倒也不偏私,輪流地哺餵著牠們的鳥寶寶們。 見此景況,卻讓我想起了唐詩人白居易所寫的一首《燕詩示劉叟》。詩內文提及:「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千來往,猶恐巢中饑。」鳥雙親擔心孩子們給餓著了,不辭辛勞的終日奔波,孺慕之情著實讓人感動。又詩裡的所敘寫的:「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又顯得太過哀戚。鳥雙親在餵食照顧雛燕們個把月後,就會開始教導牠們飛行。一旦孩子們能夠振翅高飛,也該是離巢的時刻來臨了。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只是詩人感情太過豐富,因景生情所抒發出的心中過度感懷罷了!或許鳥爸爸鳥媽媽們,只冀望這些孩子們能夠學習獨立,再讓生命繼續無止境的繁衍下去。認為太過親情的挽留牽絆,卻反而不利於成長。 多年前校園內的圍牆邊,矗立著一棵高達十多公尺的闊葉樹。由於枝繁葉茂,隱蔽性良好,不知何時引來了一對藍鵲的築巢駐足。初時人鳥間相安無事,孩童們也頗喜歡那嘴腳暈紅、眼睛呈虹彩黃色、頸胸黧黑,翅背皆藍的雄赳大鳥。只是平靜日子過沒多久,或許正逢育雛期,護巢和護雛性極強的藍鵲,卻開始焦躁不安且頻頻出現攻擊性行為。 較令人詫異的,牠們似乎專挑大人攻擊,對較矮小的國小學童,卻是興味索然。就因曾耳聞有幾起被啄傷事件,那陣子出入校園時,大家都特別提高警覺。記得有次我剛停好車,正要往大門口走去時,猛然間一陣短促的呼嘯聲響起。我機警的低下了頭,瞬間感受到一股涼風掃過頭頂,就只差那麼幾吋之遙,我可能就要留下傷痕的印記了。接下來的日子,我只得順從他人的建議,頭上戴頂帽子然後彎腰佝身,誠惶誠恐的慢步而行。 由於台灣藍鵲屬保育鳥類,學校在教導孩童「就地保育」的觀念同時,也不宜做出任何移巢趨離的動作。順道也向孩子們闡述鳥類護子的偉大情操,就如同我們父母們疼惜子女的心情一樣。直到巢中的雛鳥蛻變為羽翼豐盈的成鳥,並隨著鳥雙親離巢高飛後,學校方面才聘請工人鋸掉半截樹幹,也才消弭了老師們的不安。只是這段特別的經歷,還真叫人難以忘懷。 其實無論是家燕或藍鵲,又或者是自然界中的其他鳥類,愛子之心就如同芸芸眾生的我們,是那麼的真切且再自然不過的。所以親情與生俱來,不因物種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能浸淫於親情的氛圍裡,感受到親情的照拂,就是生命裡得到的最大恩寵。在此同時,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能懂得感恩和反哺,不也正是我們該有的作為和回報,不是嗎?
-
淒情納蘭
不僅沒有禮貌,也沒有多少文化教養和做人修養,就只有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行徑。還好,容若對這椿婚姻原本就沒抱大的希望。因為,他和涵瑛的三年婚姻生活,是他這一生永遠難以忘懷的。在他心裏:「那種心靈與肉身化而為一、銷魂蝕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婚姻經驗他已有過,那樣的深情,不會因生死的界限而淡漠或斷絕。顧貞觀形容他的情形是:『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是最真切的。對愛妻永恆深情是他源源不絕的創作源泉,而失去知己的苦澀,使他有靈魂被掏空的虛幻迷茫。」和秀淳生活的日子裏,容若痛楚之情彷佛赤足走在遍地冰雪的荒郊裏。在容若看來,秀淳不僅愚蠢跋扈,而且心地不善良,習慣又古怪。這樣的一個女子,居然會是他共度餘生的伴侶,這更讓他增加對涵瑛的懷念之情。涵瑛在世時,兩人是何等的知心知意,簡直是親密得如同一人。所有的苦樂,都能坦然分享。彼此是那樣相互疼惜,就怕心愛的人吃苦,恨不得自己去代對方承受。相較於涵瑛的知心知意,容若與秀淳之間始終像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人。因此,數不清有多少個無眠的長宵,一身孤獨的容若獨自在夜色中漫步,往事總是海濤般陣陣湧來。涵瑛的身影、涵瑛的音容笑貌全都在他的思維中清楚呈現。特別是當思念耐不住時,他總不知不覺地走到東邊的側院,那個涵瑛一家曾經住過的地方。往事歷歷,竟如夢如幻。一闕〈采桑子〉,再次表達了他對涵瑛的無限思念:「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容若對涵瑛的思念多深,正表現出他對秀淳的不滿與絕望有多深。在〈點絳唇〉:「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庚郎未老,何事傷心早?素壁斜暉,竹影橫窗埽。空房悄,鳥啼欲曉,又下西樓了。」的詞作裏,他以「下弦」喻新續的秀淳,以「上弦」喻早先的涵瑛,下弦當然比初弦差得遠,容若這個傷心的「庚郎」自然只有夜夜空房獨眠。
-
來自星星的語言
幼兒大多在兩歲以前開始講話,學說話之前他們仔細聆聽、觀察大人的言行舉止,銘記在心,時候一到,自然而然開口說話,兩歲以後再不說話,有必要請教醫師是否語言發展遲緩了。如果家中有與之年齡接近相若的兄姐,孩子開口說話會提前好幾個月,否則會相對較緩說話。 小孫兒剛滿十八足月,還不會說出隻字片語,唯一讓人聽懂的是「抱~抱~抱~抱…」,其他的音調沒人懂他的意思。 不過他仍整天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自得其樂,我們稱之為外星語。有時候發現大人在觀察他唧唧咕咕,他還會羞澀的扭捏,甚至出手打人以解其糗。 聖經詩篇127篇第三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誠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順利得到子女的! 以前政府提倡節育,甚麼一個孩子不算少、兩個孩子恰恰好。政策過於貫徹,現在人口呈現負成長、社會走入高齡化,社會生產力大幅滑落,這大概是始作俑者推行節育政策所始料未及的。如今改弦易轍獎勵生育談何容易! 人口是國家構成要素之一,亦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台灣的人口負成長、老化,恐怕不是短時間所能扭轉的。 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一個家庭有了孩子的歡聲笑語,家中氣氛為之歡愉、融洽。孩子是家人間的潤滑劑,有了孩子生活相對圓滿幸福。想不通的是有人居然把幼兒拋在家中而去沉迷網咖,心態如此不成熟的人,憑甚麼生養兒女! 年輕時大家都為家庭經濟而忙碌著,希望子女數愈少愈好,以免照顧培養不來。等孩子成長離家自立後,總盼望兒孫多回來相聚,後悔年輕時沒多生兩個,讓冷清的家裡熱鬧些。 我最近特地添購一部單眼數位相機,為的就是記錄小孫子的成長點點滴滴。看他現在的容貌,像極我兒我女幼年時的形影,看著看著彷彿又把我帶回年輕時的情境,好像又年輕三十歲。 看著孫子的形體、智慧一天天成長,是我目前的生活重心,也是最大的安慰
-
《感恩人系列》寄宿的日子
中和金門新村抽籤的日子終於到來,千分之五的抽中機率,如此渺茫的機會,自己對這事就沒有往心底擱,只是當晚和女兒窩在沙發上,母女倆幻想我們的新居,當榜單公告,我倆依偎著滑動手機畫面,仔仔細細核對每一筆資料,期待又雀躍的心,隨著滑動的手,慢慢的被澆熄,不屬於自己的幸運,本該心平氣和不受任何牽動,可是女兒卻故意來騷動我的心,頻頻哀嘆房子飛了,期待又落空的心情因她讓我在心湖激起小小的漣漪。 環顧我的家,小小斗室卻也溫馨,飄洋過海來到異鄉,與外子胼手胝足起造的家,一住就是20年過去,從孩子還童稚之時,一晃眼大學畢業,我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台北居大不易,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不管大小和新舊,那都是踏實的根。女兒不然,她正要步入社會,有年輕人的夢想和期待,另一個她可以營造的房子,她是滿心期待,我也只能聽她嘰嘰哇哇在耳邊說個不停。 一晚外子不動如山的整理他的會議資料,完全漠視我們的心情,彷彿和我們處在不同的空間。當我和女兒仍停留在名落孫山的情境裡,他冷不防的嘲諷:「妳們真是癡人作夢,腳踏實地比較重要啦!」原來他還是有注意到我們!是的,腳踏實地比較重要,我怎麼和女兒一起起鬨啊!於是,心境一轉,記憶又回到了過去,回到我比女兒還年輕的時候,那段寄宿的日子,那些該感謝的人,又回來了,話匣子一打開,我的故事女兒靜靜聽來,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一年,高中畢業,從島鄉來到北臺灣,準備三專聯考的前夕,寄宿在姨媽的家中,姨媽在金門砲戰後舉家遷台,異地生活本就困頓,好不容易在異鄉有個窩居的的地方,自是狹隘擁擠,對於窮親戚的叨擾,當然心中不願口難開,住了幾天,感受到不受歡迎的氛圍,寄人籬下的窘迫,對我而言,極度的難堪和受傷。 求助就讀大四的姊姊,姊姊也愛莫能助,因為她也是寄宿在學校的宿舍。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姐姐提議我到「佘伯伯」家借住。 「佘伯伯」,年紀和父親相仿,是一位在金門服役的外省籍老兵,因為二姐在軍中工作的關係而結緣。在我就讀國中時,偶然機會姊姊軍中同袍前來家中用餐,「佘伯伯」見我甚是投緣,眾人慫恿我讓她當乾女兒,父母不置可否,我心中也沒有定見,所以沒有任何的儀式,一聲「乾爸」從未開口叫過,但是伯伯卻認定了我,在金門期間,對我關心有加,退伍離金後,也留下了電話和連絡方式,囑咐到臺灣一定要去找他。但是靦腆的鄉下人,總是因為貧窮人家的骨氣,不想造成他人無謂的觀感,所以我們不曾再連絡。 姊姊的提議讓我掙扎了一整晚,但在窮途末路時,也只能鼓起勇氣打電話,住在土城的佘伯伯滿心歡喜,毫不猶豫的要我立即前往。姊姊陪我來到佘伯伯家,位在土城的一處眷村一樓,佘伯母同樣熱烈歡迎,還有他們的三位女兒,大女兒和我同年紀相仿,稍微小一些,也正準備考三專,所以我成了大姊。佘伯伯家窗明几淨,簡單卻溫馨,給了我很大的溫暖。佘伯母把我當女兒般疼愛,雖然她自己已經有三個女兒,也興許是因為佘伯伯的關係,她愛屋及烏吧!佘伯母白天張羅我們的三餐,晚上還得到工廠上夜班,佘伯伯靠著退休金生活,家境雖不寬裕,但比起我們金門的家應該是好很多。 佘伯伯一家好心的收留,待我如親人一般,讓我沒有寄人籬下的自卑感,但是白吃白住的感覺還是讓我很不安,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幫忙整理家裡或洗碗等雜務,但是伯母總是搶著做,她常說:「自己女兒都沒做,怎好意思讓妳來做呢?妳們專心讀書就好啦!」從家事中我看到外省人疼愛小孩和金門人的不同,心中好生羨慕。佘伯伯待我如親生,除了免費供我吃住,連零用錢也和他女兒一視同仁,當然我是婉拒的,無功不受祿呀! 有了安定的住所,有了遮風避雨的屏障,我終於可以好好的讀書,衝刺我的三專聯考,兩個月的時間過去,考試也告了一段落,大學夜間部也放榜了,有了佘伯伯一家人的幫助,三專也考出了亮麗的成績,但礙於家中經濟,最後決定選擇大學夜間部就讀,希望自食其力完成學業,開學後,搬離土城,住進學校的宿舍,偶用電話和佘伯伯一家人連絡,卻甚少再登門叨擾,電話那頭,佘伯伯常常說他的財產也會給我一份,嚇得我慢慢不敢連絡,久了,也就斷了音訊。 直到多年以後,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則消息,香港富商在台灣與愛子重逢,原來,民國38年海峽兩岸分隔,佘伯伯隨國軍來台,便與家人分離了,佘爺爺從大陸輾轉到香港經商致富,終於在晚年又和佘伯伯重逢,我好開心,但是有了富商爺爺,我更不敢高攀了,只能默默的關心和祝福,此刻,佘伯伯如果還在人間,應該超過90高齡了吧!不論如何,他們一家人的恩情我是欠下了,今生無以為報,希望妹妹們都好,我生命中的恩人,我沒有忘記你們。 女兒靜靜的聽著,我瞄見她微潤的的眼眶,我知道,有些許的感動在心中滋長。
-
遊子身上衣
媽媽有三個姓─李、陳、吳,對此,大家都很好奇。這三個姓正藏著她幼年時的坎坷命運。媽媽本姓吳,生於金門水頭,大約在六歲時過給陳姓的人家做養女,這戶人家主人在南洋經商,家中無子嗣,女主人收養媽媽做伴。後來女主人想跟著去南洋找丈夫,嫌她累贅,有一天將她的頭浸在水缸裏,想就此割斷纏累,幸好鄰居看到,從鬼門關前將她搶了回來。送回水頭。九歲時,爺爺因為做豆腐生意,需要人手幫忙,就從水頭領了媽媽做童養媳,幫忙打雜工作。小時候我對媽媽姓陳也很迷惑,明明舅舅姓吳,媽媽卻姓陳,現在明白,原來媽媽生來命運多舛,從小就多受磨難,難怪在經歷風浪時,常顯出她剛強的一面。 媽媽在十九歲時與父親完婚。當時家中一貧如洗。爺爺只能用一小片紅紙做為結婚禮物,告訴他們要「長志氣」。從此展開了他們竭力奮鬥,茹苦含莘地養育六個兒女的人生。當時生活清苦,在生孩子後,就要下床工作,無法像現在好好休息,坐月子。但媽媽並不會因此就不生育,還一路拉拔了我們六個姊妹兄弟。為了養育兒女,媽媽農事,家事兩頭忙。早起晚睡,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早晚要忙著飼養豬、牛、雞、鴨;日間則要在田間勞動,種菜、地瓜、玉米、高粱、花生、小麥、大麥,忙個不停。雖然媽媽手腳俐落,處理事情果斷敏捷,各種事情到她手中,總能快速完成;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總不得閒。此外,還要應付各種繁雜的人情世故,從沒見她有閒暇的時候。 在那個金門駐軍很多的年代,村外就有一個砲兵連,一個步兵連。家裏就此做了雜貨及洗衣服的生意。媽媽沒上過學,但為了和阿兵哥可以溝通,也自己一點一滴在和阿兵哥談話的過程中學會了講些國語。對於來買東西的阿兵哥,媽媽總以自己的小孩真情相待,讓這些雖然抽中「金馬獎」又飽受砲彈威脅的離鄉孩子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媽媽的記性也很好,各種商品,不但記得擺放的位置,也把價格記得牢牢,偶爾幫忙看店時,老找不到要賣的東西,也搞不清價格,只要問一下媽媽,絕對沒問題。 雖然媽媽不識字,但在生活各面都達於禮。她總是教導我們對人要處處有禮;出門時,只要遇到人,一定要以禮相待,合適的稱呼人,雖然我總是搞不清楚這麼複雜的關係及稱呼,但媽媽總是教導不誨。雖然家境拮据,但只要親友來家,媽媽一定叫我們奉茶,同時親手準備點心;或海蚵麵線,或肉絲麵線,或家中能煮出來的東西。媽媽總是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如果我們和別人發生爭吵,媽媽一定不問原因,先修理自己的孩子;從此我們就學會了與人儘力和平相處。 每逢過年過節時,家裏總要加菜一番。看著媽媽在廚房裏忙進忙出的樣子,就覺得自己的胃開始幸福起來了。各式各樣應景的糕點,我們總要找機會偷嚐一下,媽媽從不禁止我們,知道我們正在成長,總是吃不飽足。花樣繁多的各種油炸物,炸海蚵,炸地瓜,炸芋頭,炸魚,炸蝦,炸雞肉…,她總是趁熱時就叫我們品嚐。在讀中學時,每到冬至,媽媽還會為我們準備一份補冬的燉鴨,那濃濃的中藥味裏,藏著的是媽媽深情的用心,以及對兒女化不開的關懷。 媽媽的蚵仔煎,廚藝更是一流。每年冬天海蚵盛產時,不管天氣有多寒冷,媽媽總要根據潮水,在天未亮時就去海邊拾取海蚵。回來時就趕緊剝海蚵,用最新鮮的海產給我們這些小蘿蔔頭加菜,補充營養。媽媽的蚵仔煎用的材料是地瓜粉,那是在盛夏太陽最毒辣時,親手用地瓜加工,曬太陽預備好的。以前在大太陽下去曬地瓜粉時,我們總嫌麻煩。但媽媽為兒女所預備的,心裏卻沒有麻煩這兩個字。在台灣多年後,帶孩子回家過年,媽媽一定親手做蚵仔煎給她寶貝的孫子享用。在吃過阿嬤的味道後,孩子在外面吃蚵仔煎,看著端上桌的菜,總是面露疑色,很難相信那也叫蚵仔煎。 高中畢業後,就在台灣求學,工作,成家,養育後代。一個在外的遊子,總是思念著媽媽的味道。媽媽所給我們的身教言教,就像一件她親手密密縫的純白,潔淨的細麻衣,使我們不至於赤身露體,無法見人;生活行動,行事為人也能得體。在經歷世態炎涼時,更顯得冬暖夏涼,何時、何處皆受用。 雖然媽媽命裏多勞苦,一生坎坷,但上蒼卻以六個孩子的孝心做為一份完整的禮物來回報。而媽媽所留給我們的,使我們長大成熟的教導,正是媽媽給我們這些兒女千金難買,最大的福份。
-
種菜﹑吃菜記
讀國中時,我聽煮飯的阿姨常說空心菜很好種、插枝便會長,有一天看到阿姨切下的空心菜根鬚要丟棄,便討來試種。 住在城市裡,家屋四周都是柏油馬路,只好挑了頂樓廢棄的水塔,那上面的過濾池鋪有細沙石或可一試;四月的時候種下,早也看晚也瞧,沒幾天果真冒出新芽,真開心好像是締造了新生命。 隔壁的阿益還在讀幼稚園但很精靈,告訴我可以用尿水澆灌施肥,聽了覺得有道理便爬上去解下褲頭尿了,三、五天後,果然清瘦的梗葉像服了大力丸一樣變得肥壯起來,但加碼了一個禮拜之後突然全部萎倒,問了才知尿液含有鹽分,空心菜都快被我鹹死了。 接著改進方式,先尿到玻璃罐裡,準備加水稀釋,阿益這個猴死囝仔卻躲著瞪眼偷瞧又怪聲怪叫,看他一付可愛清秀的模樣,火氣剛升上,唉,算了,把罐子遞過去要他也貢獻一些童子尿出來,他照做了。 之後發現尿液若日曬一、兩天,施肥效果更好,只是放在陽台上要旋緊瓶蓋,否則阿摩尼亞會薰臭四溢。 有一天表現的機會終於來到了。吃晚飯時,家人喊著青菜不夠吃,我毛遂自薦跑去頂樓的秘密菜園,現摘一大把肥碩油綠的空心菜,阿姨當場熱炒端上桌,大家喜出望外正嚼得津津有味,只見爸爸的臉色有點怪異說:「是很鮮嫩,不過…,怎麼感覺有一種奇怪的氣味?」想了想:「啊,我下午放學後才剛澆肥!」登時空氣凝結…所有人張著口,罵的罵、笑岔的笑岔成一團。
-
淒情納蘭
容若因寒疾而錯失科考機會,他的師傅徐幹學看他功名、感情兩失意,不忍心見他日益憔悴而好言勸他放下眼光,接受「雖是小家碧玉,人才倒真出眾」的秀兒時,容若很不以然地認為:「師傅是為我好,希望我能順命,過上正常日子。其實我並非跟誰硬拗,也不道學,只不過有一點自己的原則。我認為『真』字非常重要,無論治學、寫作還是做人,都應本著真誠。說出來保不定師傅要笑。就說男歡女愛,如果沒有真情在先,就算真能產生點歡愛,也是很淺薄、很短暫的,那不是我想要的。」這就是納蘭容若的婚戀觀。這麼一個深具詩人「求真」特質的寫詞之人,「真誠」二字不僅是他治學、寫作、做人的根本,更是他對感情、對婚姻的基本態度。對於秀兒,他和她是完全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既沒有真情,能談什麼婚姻?更何況,涵瑛的名字、涵瑛的身影、涵瑛的一顰一笑,從孩童時期就已填滿了他的內心深處。在容若心裏,這一輩子除了涵瑛,是再也容不下任何一位女子了。因為,這一位能與他心魂相許、心靈相契合的女子,在他心中的位置早已是無人可取代了。 涵瑛不幸早逝,容若時時刻刻都渴望著能聽到涵瑛的聲音。心中,總是如此的呼喚著涵瑛:「沒有你的人間何等無味!能寫封信來,告訴我你在另個世界可過得好?可有依靠?我想你想得心碎片片,大夥卻逼著我續弦,我絕不忍心那樣做,我要等著跟你做來生知己呢!」人死,陰陽兩相隔。見不到涵瑛的身影、聽不到涵瑛的聲音,容若只有寄情於詩詞作品,表達對她的思念。一闕《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終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裏。清淚盡,紙灰起。」依然不足以表達他內心的思念之情。悲淒難忍之下,他反復看了又看涵瑛生前所寫的鴛鴦小字,於是又見一首《臨江仙》的詞作在他筆下完成:「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多年後,在皇家賜婚的逼迫下,仍抱持著不願續弦的容若知道,續弦已成定局,自己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如此安排時,當晚在長宵無眠的悲涼情境下,回憶少年時期兩人都有男女之情,也都認為將來必定相屬時,涵瑛竟任他用柳條蘸著花葉的漿,在她裙上畫梨花。如今,兩人是陰陽兩隔。而他,也只能以一闕《虞美人》的詞作,表達對涵瑛無盡的思念情懷:「曲欄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容若新婚的女子──官秀淳,是一等公瓜爾佳氏之女。從典型的滿洲奕世簪纓的貴族家庭裏出來的這位女孩,穿戴考究,卻是愚蠢跋扈,習慣古怪。(三)
-
好狗嘟嘟
我呱呱墜地那年,舅舅朋友送他一隻小犬,既具有狗媽媽狼犬的靈敏基因,又擁有犬父土狗般的堅韌忠誠,全身毛茸茸的,在陽光下黃色的長毛蓬鬆得有如一頭金毛獅犬,深得全家人的喜愛,一致贊成取名為「嘟嘟」。 嘟嘟成長得比我快,四個月大已經可以當我的小坐騎了。當我趴在地上爬的時候,相較於我的小小身軀,嘟嘟有如一頭龐然大物。當我搖搖擺擺學步時,嘟嘟已經與我親暱得有如兄弟一般,跟前跟後不時的擺動牠的尾巴,用牠的嘴舌來磨蹭我的身軀,我非常興奮,毫不客氣的把牠當作我的大玩伴。 初來乍到的嘟嘟,在舅舅的調教下,幾天的工夫就學會「坐下、立正、趴下、翻滾、睡覺、握手」幾個動作,只要家人下達指令,牠都可以做的正確標準。哥哥最喜歡耍一耍牠,下達一個連續動作的指令,看牠應接不暇的可愛模樣,讓家人都笑翻了天。 嘟嘟有敏捷矯健的身手,有一流的嗅覺功夫,悟性靈性絕佳。舅舅家中來往的親人數十人中,初次和嘟嘟會面,牠會汪汪兩聲打個招呼,之後再度來訪,無論時間隔多久牠仍會記得。遠居南台灣的阿姨久久才回娘家一趟,帶來素未謀面的小表弟和小表妹,嘟嘟不但沒吠叫,連數年前來金一次的姨丈現身時,嘟嘟依然有印象,還起身迎接呢!嘟嘟的超強辨識力真是令人懾服! 儘管嘟嘟和其他家人都熟悉親暱,但是每逢舅舅休假返金,嘟嘟和舅舅之間的互動情況,讓我知道在牠心目中誰才是真正的主人,只見嘟嘟不停的繞著舅舅轉來轉去、不曾片刻停歇,時而撒嬌依偎、時而輕盈的跳越,興奮之情有如孩子企頸長望久別的父親一般。 有一次,舅舅家廚房的紗窗被溝鼠咬破,溜進來大溝鼠的體味引來嘟嘟的注意,只見牠忙前轉後想盡辦法要抓鼠,可惜受限於先天條件,只能對著鼠輩藏匿處狂叫,徒勞而無功,那種滿地急的模樣,表露想要捕鼠的十足誠意,讓誰見了都想摸摸牠的頭,說一聲:「好狗嘟嘟」。 當我入學時,嘟嘟已經步入中年,神態不若年輕時活潑、看起來穩重多了。常常見其在冬陽下,輕鬆而慵懶的躺臥在前廊地上。有時我會搬來一張矮凳坐在牠身旁,這時牠會更靠近、示意要我幫牠抓抓寄生蟲。眼窩、耳廓、腳掌,這些是牠不容易搔到癢處的地方,也是寄生蟲最多之處,見牠舒緩享受的樣子,我願意利用時間為牠服務。 每天晨間和傍晚兩個時段是嘟嘟最自由的時刻,此時牠可以不受拘束、輕快的邁開步伐外出活動,假如外出的時間過長,只要一聲呼喚,牠會很快現身,不過,也有意外發生的時候。有一天,嘟嘟吃了人家毒鼠的食物,一身狼狽的回到家中,只見牠雙腿發軟站不穩,接著趴在地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著。急得外婆連忙抓了幾顆土雞蛋,打破雞蛋、撈起蛋黃,把蛋清直接灌入嘟嘟的口中,只見嘟嘟吐出一地的髒物,慢慢從鬼門關走了回來。 此後,每天放學我會趕緊寫完家課,等嘟嘟活動時間一到,我樂於牽起愛的索鍊,帶著好狗嘟嘟前往附近綠地,陪牠一起奔跑、一同徜徉,共度一段美好時光。
-
「餵」詩記
你相信餵學生「寫詩」會上癮嗎? 「老師,放學後要留下來嗎?」幾雙童稚的眼睛露出渴盼,祈求讓他們留下來。這幾隻已被我迷昏的小麻雀,迷戀那本詩集久久沒有移動腳步! 「嗯……好吧!」忙碌一天,好不容易喘口氣,不料,他們不死心的「盧」到現在,只好答應! 「耶」歡呼聲中黑色的記事本已攤開,這是他們的詩集,也是我的誘餌。身子雖疲憊,內心卻因誘導策略成功雀躍不已! 這得歸功金門當兵,窮極無聊時撕下饅頭屑浸泡高粱酒,餵醉廣場漫天飛舞的麻雀。果真,原本活蹦亂跳啄食高粱粒,漸漸步伐蹣跚,最終不支倒地,睡了舒服長覺後,拍拍翅膀飛上空。 為讓學生放學後不再迷戀電玩遊戲,決定重施故技,讓他們陶醉詩海。一天,批改聯絡簿時,一團毛茸茸怪東西掉出來: 〈無法〉 或許 你看到了這泡芙 心中有些不捨吃 但不吃 三日後將成為黴菌的家 「這是我放學後發現書包裡沒吃的早餐,看著它美麗的顏色捨不得吃,但是,隨後一想,發霉了就只剩下一團黑綠黴菌,多噁心呀!」 原來是,家欣為捨不得吃下肚的早餐惋惜,將黑汙噁心的菌絲繪得繽紛。情緒扭轉得真快,真是天下掉下來的「麻雀」。 有了第一隻,接下來自投羅網的麻雀呢? 搔破頭皮時,不經意看見窗彥均的創作:兩片紅、藍三角形圖片下,由幾根吃完雪糕的竹片塗上紅綠白黑後撐起一座城堡,他取名字叫「希臘神旅館」,說是搭給希臘諸神住。 心想,不被雷公打死就算幸運,但想想,能編織綺麗的神話故事自圓其說,真是有夠瞎掰的。 詩人的基本條件有了! 撕下饅頭屑(拿出家欣的詩),在他面前搧搧,詩香飄溢(吞下肚)後,果然一揮而就: 〈下課、上課〉 下課,你會看到幾條龍衝出去 但,上課時 你會看到幾條蟲爬進來 「下課鐘才剛響起,男生都興高采烈從前門衝出,上課鐘催了好久,才無精打采從後門晃進!」彥均眼神振奮說:「原本以為所有事物都是醜小鴨,但,寫過詩後才發現,他們都是天鵝!」 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會呈現不同樣貌。透過寫詩,體會這一層。 學生的好心情像花香改變教室氣氛,連我也看到陽光: 〈掃把〉 鬃刷朝天伸展 好個陽光 溫暖的曬著 平日看到凌亂掃具總會升起無名火。現在,看這依舊參差錯落的掃把,陽光從後陽台灑落,鬃毛上沾滿金黃色亮光。 寫詩,讓我忽略汙垢,看見美麗。 原來,邊撕饅頭屑「餵養」麻雀,不覺中往自己嘴塞,難怪,身體晃盪有乘船在湖心轉呀轉的感覺。 三人的詩社取名為〈三方流動〉,象徵三人的詩像箭飛射。 「老師,翊芸剛剛偷瞄我們好久……」順著手指方向,翊芸神秘兮兮的眼神看這看那的,手卻不停塗抹! 另一隻麻雀自動上門了。 不知不覺中已欺近三人身旁,朗聲念出: 〈老師!老師!跑呀跑!〉 「『老師!好啦!』 老師跑向電腦桌 『這裡要這樣……』老師說完,跑向自己的桌前 來來回回 老師!跑呀跑!」 三行詩句勾勒慌亂的影像,底下的插圖,還幫我忙碌身影加上滑板和輪子。真夠寫實的,竟敢拿我當模特兒,沒大沒小的有夠白目,當然是寫詩的不世之才。 「新詩社名稱呢?」才要吞進肚的煎餃差點哽住喉頭,還沒吃完下一顆餃子,絞盡腦汁想好的名稱又不能用了! 「那就叫……」拿起煎餃盒子往垃圾桶扔去。 「〈四海遊龍〉呀!」三個小毛頭笑著齊聲說! 新詩社名稱就這麼簡單成型,唉!還真色香味俱全! 珆瑄忙腳亂查字典模樣,被拉進〈五條通〉;走廊上尖叫的宣廷被壓來當〈六馬行空〉,教室裡的詩社,隨著人員的加入,一路發展到六人了,臉貼緊課本的襄君,硬是被叫進來寫詩發洩。 麻雀家族日益壯大,整天圍繞我桌旁討「饅頭」吃! 放學後一堆小頭又圍著我,非要給個富有詩畫意境的新詩名,讓我改不下作業簿:「你們真搞得我七葷八素的,人員增加速度太快,又不是老鼠會……」 「耶!有了」眾人尖叫歡呼:「詩社就叫〈七葷〉好了!」 又一陣尖叫,不等我回過神身旁的麻雀又冒出:「那〈八素〉呢?」 「找校長呀!」 歡呼聲後,七手八腳搶走詩集往校長室「飛」去! 「我呢?怎麼沒等我?」腦袋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 人呢?麻雀呢? 空蕩蕩的教室留下獵人,獵物呢?都跑去尋找新獵物,還……去「誘食」校長哩! 寫詩,不僅會上癮,還會自動「呷好逗相報」哩! 唉!真懷念金門餵養麻雀的日子……
-
淒情納蘭
涵瑛的靈柩停放雙林禪寺的一年多裡,容若不忍心生前就膽小的涵瑛一個人孤魂似地在寺廟裏,堅持要搬去禪寺為她守靈。雙林禪寺內古林參天,寂靜的禪寺中更讓他的思維無時無刻都是對涵瑛的思念。他創作的第一闕「悼亡」詞作,就在這個時候出現。歷代以悼亡為主題的詞牌,容若覺得沒有一個足夠形容他此刻悲愴淒惻的心情,於是他自創了一曲〈青衫濕遍·悼亡〉的詞作:「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青衫濕遍、柔腸寸斷,恐怕還是不足以形容納蘭容若失去知己愛妻涵瑛的痛楚之情。 悼亡之作外,守靈期間許多漫漫無眠的長夜,容若只能透過詞作表達想見涵瑛的熾烈渴望。一闕〈望江南·宿雙林禪寺有感〉:「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憔悴去,此恨有誰知,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淒迷,未夢已先疑」的詞作,彷佛還無法完全表達他滿懷渴望見到涵瑛的憂思。他要把涵瑛那早已清晰刻在他心中的模樣給畫出,他要把那個嬌美穎慧、風姿楚楚的涵瑛活生生地呼喚到眼前來。擺出顏料、畫紙,用他滿懷的柔情提起筆,他要把這個他日思夜想的恩愛女子畫出生命來。只是,才勾勒出面貌的輪廓,奪眶而出的淚水瞬間便模糊了他的視線。而淚水,早已滴濕了整張畫紙。禪寺內,這空屋竟荒涼得如被遺忘的深山之穀,只有窗外的淅淅雨聲,伴著獨自哀哀垂泣的容若。就在這樣孤獨、荒涼的氛圍下,容若有感而發地寫出了另一闕令人讀之腸斷的傳世之作──〈南鄉子·為亡婦題照〉:「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毀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涵瑛走後的三年歲月裏,父母親友要他續弦的聲音不斷。容若不僅堅持拒絕,還抱著「終身不娶」的決心。雖然,早在涵瑛嫁進納蘭府之前,容若父母深怕癡情的容若會因涵瑛而真的終身不娶,安排了一位叫顏秀兒的女子在他屋內,打算做他的偏房,容若還是堅持反對。秀兒,出身葉赫的小戶人家,是個美貌動人、聰明伶俐,性格爽朗又宜室宜家的小家碧玉。可是,容若不僅沒有絲毫的心動,甚至還相當生氣:「覺得他的人格、感情,甚至身體,都受到極大的侮辱。父母把他當成一頭配種的公牛嗎?用這種近於欺騙的方式來愚弄他,到底把他納蘭容若當成什麼人?他早已不是小孩子,而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堂堂男子漢,雖然身上有痼疾,人格和尊嚴卻是十分健全,絕不允許人傷害的,哪怕是親生父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