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順口溜
過新年,真熱鬧 鑼鼓喧天,放鞭炮 穿新衣,戴新帽 小孩樂的蹦蹦跳跳 大人哈哈笑 今年銀行存款 一定湧人潮 馬兒為您背鈔票 笑哈哈,哈哈笑 人人的心花兒 迎著春光怒放 打油詩 喜氣洋洋迎新年,士農工商賺大錢。五穀豐收倉滿滿,六畜壯碩心甜甜。人人心田花兒放,個個臉上展笑顏。馬到成功萬民樂,千言萬語道不完。
-
《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淑女腳剛踏入大門,只見一位年紀和自己相近的婦女在院子裡洗著衣服,看到淑女進門即刻站了起來和淑女打招呼,一張憨實的臉,一時之間不知怎麼稱呼。淑女一見心想這位應該就是二伯父的兒媳了,就問她:「我是淑女,我來看二伯和二姆兩位老人家。」 「噢!噢!快進裡面來。」她放下手邊洗的衣服招呼淑女進屋,自己也轉過身去叫人:「娘,有客人來了。」 「是什麼人啊?」裡面問的聲音。 「我不是客人啦!」淑女回答:「二姆啊,我是淑女,是從蓮河來的,榮福的老婆淑女,您還記得嗎?」 「是淑女啊!你回來啦?淑女啊!」 「是啦,二姆您身體好嗎?」淑女牽著二姆坐了下來後,對她的兩個女兒說:「叫二姆婆。」再看著另外那位問二姆:「這位應該是四嬸吧!叫四嬸!」女兒都一一照著母親教的做了。 老人家告訴兒媳:「這位是你三嫂,以前跟你提過的,一直都住在蓮河的那位三嫂。」然後告訴淑女:「她居小,你就叫她名字,叫她標治就可以了。」 「三嫂!這是你的一對女兒?都這麼大了!」這是兩位同姒第一次見面,彼此比較生疏。
-
竹圍內外
在我們田地的末端有個大竹圍,存在約略半世紀以上的光景,竹圍內始終只住著三、四戶人家,儼然成一個小型的社會,只依賴一條小路和外界溝通,竹圍的四周都是田地,秋天時稻浪翻騰,長長的修竹也搖得嘎嘎作響,在夜裡如同鬼泣神號一樣。 我同學明福一直住到考取二專才搬離竹圍內,但是他家的老舊家具仍然存放在舊厝裡,他父親也常回到竹圍附近的田地裡幹活,孩子們假日偶爾回竹圍內的舊厝,就像度假的心情。 幼年時代,父親就訓練我們兄弟上田幹粗活,插秧時捧秧苗,割完稻後幫忙堆草埔,等過了一季,大部分的草都熬成熟爛腐敗之後,父親挑到田地裡,我們再一堆堆灑在田地裡使之均勻。工作結束後,我愛溜進竹圍內,其中三合院前有大水塘,綠水間的魚兒就像演員串場般地來回穿梭不息,但終究不離水池,出口處總是堵得緊緊的,魚苗也休想游出去吧!阿標伯從少年時代就是一位出色的廚師,常出外為人辦桌,平日也務農,他見我去玩,總說要烹條魚給我吃,叫我晚些回去,但我始終未曾在他家用過餐。 ……標伯的女兒以後嫁給你好嗎? ……不要,她那麼小,又長得那麼醜! ……以後長大就變漂亮了,怕你不敢娶她。 我們工作總在黃昏中結束,父親是最會算計時間的人,能做完的農事,決不拖延到隔日,但孩子們最愛喊累,總是想著早些回家吃媽媽烹調的熱騰騰的飯菜。 ……明天再繼續做啦,反正我們也不上學。 ……天還看得見,就剩下這些,今天不做完,明天你們還叫得動嗎? 心裡頭稱不願意,還是要撐著做完。竹圍內的標伯見狀就出來看我們工作,對我們迎風笑。 ……鐵雄這些兒子最勤快了,將來都會有出息的,不像我那幾個,喊破喉嚨才不情願的出來。 父親總是陪著笑,他那時便不多言,我們疲憊的陰霾因為標伯的幾句話一掃而空,竹圍內又傳出來幾句話。 ……工作做完了趕緊回去,孩子們肚子都餓了。 這是針對父親說的,我們可是一句話也不吭聲。 竹圍被夾雜在田地的中央,和我家相隔約兩百公尺,中間尚未蓋工廠之前,我總愛上二樓陽台眺望遠方,那對一個少年而言是莫大的憧憬,竹圍再過去是八張犁,再不遠就是都市了,我們居高臨下,可以看到市內的許多房子,中間夾雜青翠的竹林和農田,我總以一望無垠的心境來形容這種情景,那在一個小孩的眼光裡便夠寬闊壯麗,尤其未曾遠航的舟子,他的眼界裡,即使是一個小港口也可以看成大深澳! 蒼翠的竹圍雖說半世紀甚至更久遠的歷史,但確實築成年代早已不可考,瓦厝在叢密的竹圍內一絲也看不清,修竹長得幾丈高誰也不知道,目視約有三、四層樓高,密密麻麻地在外界看來便帶點神秘的色彩。竹林是一圈防風林,也是住戶精神的城堡。 這個大竹圍曾引起我們村莊的大團結,在民國五十年代後期,某年發生大火,當濃煙從竹圍內冒出來的時候,探詢的人群便一波波湧向竹圍。 ……感緊回去你家拿水桶來,多帶幾個! ……快點去多叫幾個人來。 ……上游的河道堵口拿掉,讓水流進水溝內。 於是熱心幫忙的,也有看熱鬧的小孩,一下子齊湧向竹圍外,漫天的火勢在翠竹叢中交織成不可一世的威嚴。 ……快呀!快要延燒到厝了。 大家齊心協力,一個水桶接一個水桶往竹叢潑水。 ……消防車怎麼還不來呢? ……去叫了呀!也許還在半路上,我們這裡路草壞(偏遠),交通又不好。 大家終於放下水桶,我們看著長長的水管如蛇般的身軀,噴出巨量水柱,竹叢烈火終不再逞強,煙塵逐漸消沉。這次火災沒有人員財物傷亡損失,只是大片竹圍從此就要缺一塊翠綠蒼勁,多麼不協調的景觀! 追究原因,是竹圍內某婦人燒一些廢棄物,天乾物燥,引發竹葉起火燃燒。 ……算了,竹子再種就有了。 標伯是個講究完美的人,如同他整理的庭園和半圓形的綠水池那般美感,以及他煮上桌的佳餚冷盤上的拼花,這圈竹圍經過些許時日,當灰燼褪去,標伯又在缺口補植竹苗,數月光景,又見往昔風采。 這世界真美妙,在本地開拓的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幾個大竹圍,裡面住著幾戶人家,原本是一種防盜的屏障,自成一個小型社會,或帶些神秘色彩,在竹圍外的我,總會想起標伯對他孩子的威嚴以及對我的寬宏親切。 我吃過他的料理,讚賞過他美麗的池塘和庭院,也在池塘失火時湊上熱鬧,也許讓他遺憾的是,那往後的十年,我一直未曾和他女兒說過一句話,他遇見我的時候總不免催我……你什麼時候要娶我女兒呀?
-
生活札記
運動 我很愛運動。研究生最近難得衝動一次,從彰師大直奔台中中興大學,就是為了打桌球,是說和中興校隊打球真的讓我收穫不少,不過我的正手依舊,但是反手還是有進步的空間。而中興系際盃的對手陣容真是強勁,一上場就是體保生跟校隊還有系桌們的互相廝殺,拜託!一上場就對拉,誰受得了!這星期看了幾場好球賽,也練練筋骨,真的很不錯。真的很難割捨掉對運動的熱愛,跑步、籃球、羽球,超愛NBA,這會許也受到表哥的影響吧!也或許讀到一所體育超強的大學,當然也要感謝運動基因優良的爸媽,金門真的很適合運動,哈哈! 這學期老人我也參加系學會的系運,說真的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單打點每場都遇到男生,雖然讓三分,但是還是些微的差距無法打進決賽,說真的輸球後,會激發人想更加進步。下個目標:體能練好、拉球、削球我要學一下,正手切球也是,最好多學會幾種發球,哈哈,看來要好好學學了。運動真的能紓解壓力跟擁有愉快的心情。 學生 擁有這個身分,真的很珍惜。研究生聯合自治委員會最後一次聚餐,雖然成員沒有全部到齊,但是,我們仍珍惜的大家在一起的日子。從第一次社員大會,眾多系所中原本都不認識的我們當上了幹部,第一次研聯會大會、為了開會採購兼聊天、還有研究生旅遊的慶功宴─難忘阿里山一日遊,那可是我第一次帶車康跟團康,第一次旅遊企畫書,直到這學期交接的慶功宴。研聯會真的給我很多回憶,認識很多的人。 其實研究生有的要念兩年有的三年才能畢業,並不是說延畢而是有些系規定年數就是要念三年。最後一次聚餐中,阿學也跟我們分享,他的工作經驗。其實這幾天再跟之前學長聊天也有聊到,當學生真的很幸福,至少我們比較沒有壓力,職場生活體驗談的對話,讓我收益不少。有人說女生可以不要讀那麼高的學歷,但是我覺得讀書是種快樂,雖然有時候是會抱怨說作業很多諸如此類的,但是還是說歸說說完之後繼續努力,研究所真的跟大學很不同,而我也很開心在彰師大認識很多朋友。〈加油加油!〉
-
庸人自擾之?
一年容易又春風,告別凜冽北風狂嘯後,正是春風輕拂,炮竹一聲響,人間除舊歲之際,更是諸多遊子返鄉團圓之季揚,但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世事難料,為何?因為,春釐乍臨,大地萬物崢嶸,尋常百姓,家家戶戶慶團圓,然而,此時此刻,卻有人礙於身繫保鄉衛民之職責或尚未求取功名,必須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或似落難書生有家歸不得之窘境,這是古人云之忠孝難兩全,即盡忠者,難盡孝,盡孝者,難盡忠,而盡孝者,則必須容忍不盡孝者之自私無情、事不關己及不負責任或散漫行為;更是對於中國傳統書生刻板印象之寫照,即男兒立志出鄉關,不求取功名,絕不返鄉! 如今,午夜欄杆,再次細嚼歷史扉頁,不禁捫心自問,盡忠職守如何?不盡忠職守又如何?取得功名如何?不求取功名又如何?為何?一定要有那忠肝義膽之豪情?為何?又一定要有那傲骨凌霄漢,俠心伴我行之壯志?為何?就不能簡單留在家鄉,日日夜夜,守護先人篳路藍縷創建之古厝,歲歲年年,耕種先人艱辛墾植之田園,快快樂樂,過著日出而作與日入而息之自給生活,無憂無慮,陪伴著雙親終老?為何?就一定要遠離家園?為何?返鄉就一定要花鉅額交通費?為何?回家就一定要住宿旅館?愚顛的我,真的不知,草莽的我,著實不懂,難道,這就是庸人自擾之?
-
店長變督工
在去年(一○二)十月二日晚上,我曾經寫一篇「柑仔店甘苦談」的小文章,主要的是訴說,在金城南門珠浦南路所經營的雜貨店,由蒸蒸日上,而事隔三十年後,到爾今的蕭條狀況,可說是句句真實。 最近,在我們雜貨店的左側不遠處,有兩個家族,家勢勃發、興旺,將古厝拆掉,要起造「五樓大廈」,兩家營造廠的工作人員,都忙著綁鋼筋、灌漿、接水電,……小店距工地只有一百多步遠,有時候,我乾脆把木門虛掩,自動跑去「工地」做工,有疑問時,也向工作人員提出一些小問題,本來我是店長,這下可好,搖身一變,好像是變成了「義務督工」似的,想一想,這種情形,自己也覺得非常有趣。
-
(輔導長)
修正了以後 只能躲入思想的巷內 說說唱唱的街頭巷尾 我不知如何說服自己的靈魂? 我是革命軍人 常看黨外報章雜誌 像偷窺的春天 像花叢裡 突然飛出一隻蝴蝶
-
《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榮才啊!你這個傻孩子,這個傻孩子!」大伯不語了,許久之後他才問一句:「榮才不是一直都比較軟弱嗎?怎麼也會做這種事?」 「大伯,榮才到蓮河以後,只待了一段短時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常往南安、水頭那邊跑,也去參加那個叫什麼團的。」淑女湊近大伯耳邊說:「鹽場那件事他也參加,這是過後馬力叔偷偷告訴我的。」 「這個傻孩子,這個傻孩子,唉,怎會那麼不懂事啊!」 過了一會兒,淑女才開口說:「大伯,我有件事想和您參詳一下。」 「什麼事你說。」 「是這樣的,當初和榮福結婚時,我爸爸和榮福及幾位長輩說好的,以後我們是黃、張兩家雙邊顧,可是現在榮福只留下這兩個女兒。我想以後就讓這個大的招贅,留在我娘家那邊,至於這邊,我想抱一個男孩子來養,讓他姓黃,以後就照顧西黃這邊,我的這個打算不知大伯你的看法怎樣。」 「這樣很好啊!」大伯毫不考慮的說:「你作這個打算是對的,我沒有意見,不過我想再跟二叔講一下,他總是長輩,應該也不會有意見的!」 大伯稱的二叔,就是住在屋頂全蓋著筒瓦屋裡,淑女所稱的二伯。經過這幾年,「頂屋」原本所住的人最多,但如今四嬸一家人下南洋去了,大伯父和大伯母過世了,人丁少了;「下厝」原本只有榮福、榮才兩兄弟和父母同住,如今四個人都已不在人世,卻多了淑女母女三人,算人數也少了;唯有這座「祖公厝」這幾年人丁增加不少,首先是二伯那位瘦瘦高高、排行老四的兒子在榮福婚後不久也結了婚,並連續兩年都生了一個男孩子,在日本佔領金門之前,老四為了一家生計也下南洋謀生去了;住在西廂房的老二也在兩年前生了一個男孩。這些年,這棟「祖公厝」可說是人丁興旺。(七十九)
-
三個字
最近電視上推出某電信公司的廣告……它主述家人之間的相處,天天生活在一起,夫妻之間,親子關係,兄弟姊妹之間,彼此互相照顧,關心,綜然有時會有些磨擦,但還是默默的關心彼此,但是連最簡單的一句表達的話卻是說不出口,有些甚至一輩子都沒說過,總是認為不好意思,總認為對方知道啦……就這樣過了一輩子,這句話就是簡單的三個字「我愛你」。 我是個48歲的半老男人,有兩個小孩還在就學,都很認真乖巧,我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家庭雖然過得並不富裕,但也幸福快樂滿足,無奈命運作弄人,今年年初卻不幸中風,右半側身體偏癱,只好過著長期復健的生活,無奈經濟重心頓時落在我太太身上,看著她辛苦工作賺那一個月不到2萬塊的薪水,又要照顧唸幼稚園大班的兒子,家裡的裡裡外外依然是整理的井然有序,我卻一點忙也幫不上,雖然心疼她,但是我卻因那噁心,醜陋的「男性沙文主義」作祟,連個感謝的話都說不出口,都認為這些是她應該做的,偶爾我還因為不順心的事亂發脾氣,嫌東嫌西的,有時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還真是過份不知足,或許這個社會有許多和我一樣的人,都是那些心態。 當我由電視上看到某電信的這個廣告,心裡頓時大夢初醒,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對你不離不棄,毫無怨言的在默默付出的是誰?從生病以來一直在身邊照顧你的是誰?因為緣分使然才有幸成為一家人,因為彼此之間的相知相許才願意默默付出,我的心裡瞭解,但卻說不出口,但是現在我要說,老婆,妳在我生病後對我不離不棄,把家裡裡外外整理的井然有序,雖然我目前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我會認真做復健,讓自己身體盡快好起來,今生有幸和妳結夫妻,若有來生我能再尋覓到妳,換我照顧妳,謝謝妳,讓我對妳說一句「我愛妳」。
-
浯島浯民
金門是一個民風淳樸、人情味特濃的好地方,打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深深地感受到這一股濃得化不開的人情魅力;雖然歷經炮火歲月的淬煉,但它更是激發了我們堅強的鬥志,時時散發出那股「不怕苦、不怕難」的大無畏的金門精神;雖然先天環境不足,但先民們刻苦耐勞,遠赴南洋打拼,如今枝繁葉茂,四海之內都有金門人,所以年年的世界金門日,總會帶來這一齣音樂劇──《金門先生》「排山倒海」般的震撼! 金門是老人家心中的福地,雖歷經戰火,依然屹立不搖,冥冥中似有上天的庇護,也是軍民一心,共同守護的明證。在三、四十年代裡,也許軍民共同經歷過戰爭的洗禮,一起走過苦難的歲月,所以培養出同甘共苦、共體時艱的戰鬥情感,寫下了一頁頁輝煌、燦爛的歷史! 記憶中的童年,軍人常常是借住於民房,我家左前方的嬸婆家住的是軍方醫務室,左邊祠堂裡住的就是「三民主義巡迴講習班」的教官們。他們一個個優秀又帥氣,因為互動頻繁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誠所謂的「軍愛民、民敬軍」,軍民一家親,一片和諧、其樂融融。 在那醫藥不甚發達的歲月裡,浯島鄉民總是發自內心,真誠地崇拜這一群犧牲奉獻的醫療團隊。即便是家無存糧、貧乏拮据,大家還是把家中僅有的農產品,如:母雞剛產下,捧在手中還溫熱的土雞蛋、煮熟曬乾的花生、自家種的有機蔬果,或過年過節的應景食品:年糕、發粿、粽子、糕點…等,贈予心目中的華陀、活菩薩,以表達無盡的謝意,真正是所謂「禮輕情意重」啊!這一份心意,在在反映出我可愛的浯島鄉民那份濃濃的人情味,和純真善良、樸實無華的一面來。 後來金門設立了「金門縣衛生院」,院內醫護人員們,莫不是全金門人所尊敬仰賴的,尤其是助產士,由於她們對產婦多所體恤與幫忙,總是讓人銘感五內,所以,即便是多年後相遇,曾受助產士幫助的產婦們依然記憶深刻,這時常會聽聞到她們轉身對子女說:「這位阿姨就是當年幫你接生的護士阿姨哦!」,她們莫不是希望孩子們知所感恩。金門人就是這樣,永遠懷著一份感恩的心來面對周遭的人事物。 「金門縣衛生院」後來更名為「縣立金門醫院」,多年後則隸屬於衛生署,再次更名為「署立金門醫院」,直至今日,因醫院所隸屬的單位更換,遂命名為「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隨著時代巨輪的更迭、進步與繁榮,私立醫療院所如雨後春筍般地散布在浯島各個角落,尤其是金城地區的民生路、民權路上,一家家的診所星羅棋布般的推展開來,放眼望去、煞是壯觀,不但帶給了居民無比的方便,也讓大家吸取了諸多醫療資訊,過更健康的生活。然而,金城除外,依然有不少的小聚落、小村莊迫切需要醫療團隊的服務,所以,醫療院所的下鄉服務,的確帶給許多不良於行或外出不便的老人家無比的方便,他們一個個更是將下鄉的醫護人員如活菩薩般地景仰著,時時刻刻難以或忘,金門鄉親就是這麼的重情重義,感恩圖報! 而鄰里之間就像一個大家庭般的守望相助,不分彼此,舉凡婚喪喜慶,莫不是全村總動員,盡心盡力,合力來完成彼此心中的大事,因為大家擁有相同的共識:一家的事,就是全宗族的事。特別是喪事,若能幫往生者風風光光地辦好這件人生最後的大事,那可是全村的榮耀啊!所以鄉親們總是不舍晝夜的主動前來幫忙,充分展露出金門人特有的情義! 在金門大家庭裡生活,特具一份溫馨、甜蜜的感受,彼此的互動,就像進出廚房般的熱絡有加,常常是他家烹煮的鮮美菜餚必有我分享的福份,而我家種的時新蔬果也一定是與鄰居來分享,大家互贈有無,也相互切磋手藝,酸甜苦辣、煎煮炒炸樣樣都學一手,再加上頻繁的拜拜、祭祖…等,因而個個皆練就了一身本事,所以,金門家庭煮婦可說個個都是烹飪高手,不但掌握了丈夫的胃,全家老小的胃也都能「一網打盡」,照顧得服服貼貼。民以食為天,大家隨時隨地見面的問候語以「吃飽沒?」居多,即便是非吃飯時間見面,依然寒暄著:「吃飽沒?」這句話似已成了樸實農村生活中最佳、最實在的一句問候語了。 金門鄉親樂與人分享的熱情是有名的,例如過年過節時,我收到左鄰右舍、親朋好友所饋贈的糕點、粽子往往是比自己做的還要來得多,這份濃郁的熱情,常常讓我感動莫名、溫馨滿懷!金門人是「施比受更有福」的實踐者,人人都懂得分享的快樂。就因為彼此相互關照,坦誠相對,完全不必花心思去琢磨、揣測對方的心思,所以大家生活得無憂無慮,天塌下來都可以高枕無憂呢!難怪浯島金門是大家票選生活滿意度最高的島嶼。 說到早期年代青年男女的婚事,可說全憑媒妁之言來完成婚姻大事的,所以大都是婚後才來培養感情,但倒也良緣頻傳。在重男輕女的守舊觀念之下,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們少有受教育的機會。雖然女子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婚後卻能謹守禮教,明事理、識大體,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她們皆以做為一位賢妻良母為職責、以培養優秀的下一代為己任,承先啟後,綿延不息。 慢慢的民風漸開,受教育的青年男女,心靈上、情感上也有了些許的突破,走在時代尖端的先進青年,不再寄望於媒妁之言,總想自己去尋覓心中的理想伴侶,攜手共度一生,然而,金門地方太小,民風保守,觀念依然封閉,只要男女兩人走在一塊兒,就被認定是一對了,人們用金剛索把他們兩人緊緊的、牢牢的綁在一塊兒。那時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不成功,便成仁。」所以青年男女為了愛惜自身羽毛,總是小心翼翼、步步為營,深怕萬一戀愛不成功,就要犧牲成仁了。男子還好,頂多博得個「花心大蘿蔔」的美名,女孩子可就慘了,「水性楊花」的汙名難除,男女的命運真是大不同啊!男子可以多方嚐試,女生就得嚴守戒律,從一而終,這就是傳統世代的宿命。 浯島子民在純樸的環境中成長,單純可愛外加憨厚老實,自然孕育出一副純真無邪的「地瓜臉」標誌,俗話說:「傻人有傻福」,所以金門人不論走在任何一個處所,皆惹人疼愛,也難怪當年就讀第三士校的金門子弟,因其忠貞不二,刻苦耐勞,而獲得兩位先總統蔣公的青睞,選為貼身侍衛,成功地為金門人製作了一則活生生的廣告,使世人皆知:金門人的忠誠信實與勤奮打拼的精神是一流的。這就是金門人的驕傲! 先民們所處的時代,可說是千百倍於現今的困頓,土壤貧瘠、雨量稀少,往往乾旱成災。在如此靠天吃飯、謀生不易的環境之下,不少人只好遠渡重洋,另謀發展。我們可以體會那離鄉背井、胼手胝足的艱辛歲月,而先民們終究不負家鄉父老妻小的期盼,在外創業成功,光宗耀祖,大筆的外匯不斷寄回家鄉,讓家人過舒適的生活,還蓋洋房、造橋、鋪路、建校…,為的是要培育更優秀的下一代。此佳德懿行為我們後代子孫樹立了最佳的典範,如今年年都舉辦世界金門日,意義十分重大,它號召四海之內的金門人齊聚一堂,讓代代子孫得以飲水思源、感恩圖報,知道世界的某一角落裡有著祖先的遺跡。這未嘗不也是金門人的另一種驕傲! 現今的金門島展現出進步、繁榮的另一番風貌,這背後的推力,金門酒廠實在是功不可沒。拜金酒所賜,全民得以享有免費公車、家戶配酒、老人年金、生育補助費等,學生尚可享有免費營養午餐、交通券、圖書禮券…等。這一座人人稱羨的福利島,猶如海上仙洲,令人嚮往,因此近幾年來人口激增、房價高漲,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地方。緊接著金烈大橋即將興建,金廈大橋也指日可待,這將加速金門的繁榮,老一輩的我們即將成為金門戰地歷史的見證人了。 過去,雖然我們沒有優裕、富足的生活條件,但我們知足,所以永保快樂的心境,也因我們的知足,所以我們不虞匱乏。雖然,我們歷經了困頓,走過艱辛的歲月,但這一段成長的日子把我們磨練得更堅強、更茁壯!因為嚐過「辛」、吃過「苦」,所以我們知福、惜福,懂得感恩,也格外的珍惜所擁有的一切,那是我們的福報、是苦盡甘來的甜蜜豐收啊!金門是塊福地,有道是:「福地福人居」,期盼所有金門人以生活在金門島為榮、以身為金門人為傲,攜手並肩走向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