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人生一杯茶
「人生就像是一杯茶」,為什麼說人生就像是一杯茶?而不是一杯酒或是一杯水呢?那是因為一杯水淡而無味,一杯酒是豪情,一杯茶則是閒情。 泡茶時,當滾水沖在茶葉的瞬間,茶葉彷彿會跳舞一般,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就如同佛家所說的人生眾生相,有人個性沉潛,有人爭著出頭,但到了最後一刻,所有的茶葉全部都沉到茶壺的水底下,這即是人生最好的寫照。高低起伏的人生,到了最後總是要歸於平靜。 在這要談一則「鬥茶」的趣事,有幾個經常聚在一起泡茶品茗的好友,大家輪流提供茶葉泡茶讓大家共同來品茗,眾人為了面子問題,紛紛拿出一次比一次更貴的好茶,有的人提供產量稀少的春茶,有的人拿出一斤伍仟茶葉,那個人說他的茶是一斤一萬,於是無形中越喝越貴,越喝越高檔,無止境的一直比上去,後來有一個人去一般商店買了一包普通茶葉,很認真的泡了起來,大家一致都說讚,好喝,從沒喝過怎麼好喝的茶,有人就開始評論說:這茶一定很貴,可能一斤要三萬才買得到,此時提供茶葉的這個人說:「其實,這只是很普通的茶葉,所以喝茶不必一味的追高,喝茶當下的感覺才是最重要的」。 飲茶是享受心情寧靜的清幽和怡然,是一種身心的過濾和洗滌。那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呢?第一是泡茶者的心境,當下的心情是否愉悅?情緒是否平靜?有了以上元素才能泡出一杯好茶。第二才是茶葉本身,至於茶葉好壞的定義則是見仁見智,何謂好茶?個人認為只要是第一泡就能喝的就是好茶,因為它沒有農藥殘留,就是好茶。第三是水質,水質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水不能變成酒,但沒有好水就釀造不出好酒,相同的道理,沒有好水也泡不出好茶。第四是茶具,茶具還是以瓷器較為理想。第五是時間的拿捏,時間的掌握必須洽到好處,每一泡的時間各有所不同。 有人說第二泡的茶最好喝,一點都沒錯!其原理如同金門高粱酒的二鍋頭一樣,甘冽、香、醇,因為第一鍋太烈,第三鍋口感稍嫌太淡。第二泡茶之所以好喝又安全,是因為第一泡茶有洗茶的作用,可洗掉部份的農藥殘留與雜質,所以第二泡茶當然口感較好,爾後的三泡四泡隨者茶質本身,就越來越來淡。 品茗宜慢不宜快,自然享有幾分禪意,所謂:「獨行獨坐無拘束,得寬懷處且寬懷」。當一個人神清氣爽,淡泊名利,寧神靜心,波瀾不驚時,就可以手持一杯茶水,笑看人生百態,不以順境而喜,不以逆境而憂,全寄情於於一壺禪意,人生啊!像一杯茶。
-
千里也要飛來─栗喉蜂虎
收到島嶼邀約的春吶,稍晚 準備一身絢麗的服裝與神秘 如蒙面俠蘇落的眼罩,費時 每年的華會怎可爽約 纏綿的光點在腦中閃爍已久 如島嶼的路線早在GPS上設定 不知預定的旅社是否安全清爽 也擔心登記的名字有些筆誤 幸還有栗色的領帶可以辨識 約定的承諾總要兌現 沒有任何事可以阻擋 千里也要飛來 我僅是隻如精靈的候鳥 與蜂與虎無關 註: 一、有夏日精靈美譽的栗喉蜂虎,略過了海上許多土地與島嶼,獨鍾情於浯島;在初夏後紛紛蒞臨。 二、栗喉蜂虎美麗又稀少的身影,常為賞鳥人士所驚豔,成為吸引人潮的觀光景點。惟因繁殖棲地的縮減與人為的干擾(含拍攝時太過靠近、踐踏巢區)及流浪貓犬的肆虐,其在島上繁殖的族群已有銳減趨勢,謹誌以為詩。
-
《連載》小辣椒
「媽說得一點也沒錯。其實單身也沒什麼不好,以我們家現在的經濟環境而言,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母女倆可以逍遙自在地過一生,並不一定要嫁人去換取一張長期飯票。」 「如果真不嫁,人家會笑妳是老姑婆啊!」 「我們是為自己而活,又不是為別人。笑就讓人家去笑吧,笑久了勢必會自討沒趣,也就不感到好笑了。」 「妳的想法的確跟別人不一樣,俗語不是說:『姻緣天註定』嗎,這輩子要跟誰吃飯似乎早已註定。凡事不能強求,就順其自然吧!」 小辣椒微微地點點頭,同意母親的說法。 「怎麼好久沒有見到黃大千了?」秋霞突然問。 「可能忙著準備參加普考吧。」 「這個孩子看起來還蠻老實的。」 「媽的看法沒錯。但是在我的感覺裡,自卑感太重。」 「可能和他的家庭有關。想當年媽帶著妳來到這個陌生的城鎮討生活,我何曾沒有自卑感?但是經過我們多年來的努力,有了經濟基礎後也就慢慢地建立了信心;而人一旦有了自信心,自卑感就極其自然地消失。黃大千只要通過普考,就不會那麼自卑了。」 「媽,妳真厲害呢,竟然樣樣通、樣樣懂,分析得蠻有道理的。」 「妳以為媽老了,不中用啦,是不是?」 「這是妳自己說的喲,我可沒說。」小辣椒笑著,「其實黃大千這個人還蠻爭氣的,他的工作表現也得到許多人的肯定,如果真能通過普考,將來一定會有前途。」 「妳不是認識很多政府官員嗎,像這種懂得奮發向上的年輕人,如果有機會,應該向他們推薦、推薦。」秋霞囑咐著說。 「我已經幫他很多忙了,倘若不是我,他現在可能還在舅舅家裡種田。」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如果沒有一點人事關係,走到哪裡都行不通。」秋霞有感而發地說。
-
古井風情畫
近年來金門處處大興土木,或新建或翻修,一片欣欣向榮,空前未有。近日裡回娘家,也發現我家門前的那一口井,經過鄉村整建後,終於重見天日,不但保持原有的樣貌,甚且超越了昔日的風采。這一切的一切皆展現了金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讓我們驚艷於脫胎換骨後的新家園,在心隨境轉之下,這番新景象的確帶給人無比的欣喜與雀躍。 經過整修過後的水井,四周鋪上水泥地,且凸起一道約5公分高的「小圍牆」框住水井四周,井圈、井口重新塑造,十分美麗有特色,還安置一個透氣、嶄新、古銅材質的蓋子覆蓋其上,平時都上鎖,以策安全。雖然如今家家戶戶都使用自來水,少有人再去使用水井的水,但主導鄉村整建的當事者獨具慧眼,懂得懷古惜今的保留住此一古井,不但留住了過往的歷史文化,也讓人得以飲水思源、緬懷過去。 大哥憶往情深的訴說當年先父挖掘這一口井的歷歷往事,他說,早先我家門前是沒有水井的,汲水得遠赴下堡東的另一口井,先父心疼家人得大老遠的去取水,既費時又勞苦,且諸多不便,所以就在自家門前、自己的土地上開挖了這一口井。大哥說挖井是相當辛苦的工作,父親獨自一人擔綱開挖的大工程,一鋤一鑿的深入地底下,祖母、母親、伯母隨後亦加入挖井的行列,她們負責將挖開的泥土用水桶自井中一一提上來。就這樣日以繼夜不停地挖,挖到極深,才見到水泉湧冒上來。聽及此,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敬意,眼前似睹見 先父揮著汗在幽暗的地坑中除土,一桶桶土石在祖母、母親及伯母的手中流轉著。在那個科技不甚發達的年代裡,開挖水井是件多麼危險的工程啊!極有可能因坍方而釀成不幸,但為了方便大家取水,父親還是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去開鑿生命泉源,這份犧牲、奉獻的膽識與魄力令人不由得要豎起大拇指,稱頌不已。 這口水井,深則深矣,倒是出奇無比的甘甜,和下堡東的舊井相較之下,大家都選擇來此取水了。回想小時候,每逢清晨或是黃昏時分,大家避開豔陽的曝曬,紛紛來此取水,真是熱鬧極了!可謂「一口井養活一方人」,下堡東的鄉親們全靠它了。由於都是宗族親人,所以顯得格外親切,總是藉著汲水的當下聯絡感情,彼此寒暄話著家常,或是討論熱門的話題,即便是一些芝麻小事情,也能藉著「東家長、西家短」的,傳遍於千里之外。而「你幫我汲水,我幫你挑水」,互相幫忙的溫馨畫面也經常可見,在在皆顯現出一片和諧的村民互動模式。夏天,夕陽西下時,來井旁打水最是愜意,每當晚風陣陣送爽,帶來透心的清涼意,真真讓人無比舒暢,較之當今的冷氣房有過之而無不及呢!真是舒爽宜人啊! 在沒有轆轤之前,到井邊打水還真是件苦差事,非得費一番力氣才能把水打上來,對於欠缺「力道」的人來說,這可真令人傷透腦筋啊!難怪當年,在憑媒妁之言的年代裡,一些婚姻大事都因此而受到波及,只要媒人一說是「嫁到盤山」,準無好結果,究其原因,完全是被這困難度頗高的「打水」問題給嚇壞了,因為盤山水井是金門數一數二的深,就因它而辜負了一些好姻緣,即便是天註定的良緣,也要先來個約法三章──嫁過去之後可是不幫忙挑水的哦!不過,話是這麼說,待兄弟分家產,自立門戶之後,一個個媳婦兒上山下海,無所不能,挑起水來還能飛奔前進,勇猛無比呢,如此神勇讓人莫不為之瞠目結舌,佩服之至! 有了轆轤之後,就省力多了。轆轤即俗稱的「加落」,運用定滑輪原理在井口兩旁豎立兩根柱子,兩柱子間架一支橫槓,上穿一具轆轤吊在井口上方,繩子穿過轆轤,兩端各繫上水桶,一上一下,節省了打水的時間和人力,幾乎是省掉一半的力氣,還可兩人同時操作轆轤,那就只須原來四分之一的力量就夠了,為此,叫我深深感恩發明轆轤的人──周朝史佚,他實在是太聰明了,利用槓桿和滑車的原理製成了省力的汲水器具,造福人類,真是功德無量啊! 設若使用「加落」,得先站上井沿,將繩索穿過「加落」,這非得小心謹慎不可,否則一失足準成千古恨,所以,「加落」一安裝好,村人們總是一個接一個的來打水,省卻換裝水桶與繩索的功夫,充分顯露互助合作的精神。 古寧頭沙崗地區的田地則使用「吊烏」取水灌溉居多。「吊烏」即所謂的「桔槔」,這是古代汲水灌溉用的簡單機械,用一條橫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掛著汲水的木桶,一端掛著重物,像槓桿似的,打水時,手握細竹竿,拉下或提上非常便捷,加上粗幹下端垂有石塊的重量,還可節省汲水的力量,以此灌溉農作物,省時省力又方便。國中時候,常聽家住古寧頭的同學們談起「吊烏」的傳奇故事:八二三炮戰時,中共派遣偵察機飛到金門上空,看到一根根水泥柱豎著的「吊烏」,還以為是防空高射砲呢,所以,原本要以飛機轟炸金門,因而改為遠距離攻擊,讓金門有驚無險的逃過一劫,這「吊烏」實在是功不可沒啊!如今雖然已功成身退,但在歷史長河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水乃生命之源,不可一日無他,天天都得汲取,因而有關汲水的趣事,時有所聞。一般來說,小孩的力量往往不足以負荷一桶水的重量,所以,汲水時,往往將繩索依附在井沿,喘口氣,再繼續賣力往上提,久而久之,繩子因再三磨擦井沿,終究帶來了斷裂的命運,於是水桶就隨著斷裂的繩索藏身水底,功成身退的逍遙遊去了。這時無辜的小孩哭喪著臉,央求大人來井邊撈水桶,通常是用極長的繩子綁住鐵鉤深入水井,幸運的話很快就撈上來,否則,可得費上一段時日,甚或毫無指望。這類戲碼經常上演,大家都湊熱鬧的來此觀望,說不定還會意外撈到失蹤數月的自家水桶呢。 小時候我也幫忙打水、挑水,記得小五那年暑假,因大嫂生產而開始了我挑水的生涯,我個子小,卻愛逞能,學著大人們一肩挑起兩大桶水,一只大水缸需要四擔水才能裝滿,每天至少得挑滿兩大缸水,再加上一些洗澡用水,如今想來,真是匪夷所思,小個兒的我哪來的這股能耐啊?當年就因為每天、每天的挑,才練出「力大無窮」的本事,雖然累,倒也不覺得苦,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如今再也沒本錢穿迷你裙了,學生總是幽默的笑話我:「老師您身後跟著一群小白兔喔!」猛一聽,還意會不過來,待知曉緣由之後只好聳肩一笑,自我解嘲說:「那可是我一番歷練的光榮成果啊!」 水井的水真是體貼人入微呢!它具有冬暖夏涼的功用,所以一到夏天,常會發現一些媽媽乾脆就在井邊幫小孩子洗澡了,不但省卻提水回家的功夫,還為大自然留下一幅純真唯美的母子圖,讓人感動!到了冬天,水井的水卻是出奇的溫暖,溫度恰到好處,記得小時候起床一觸摸到冰冷的水,哪想洗臉啊?這時母親就會提來溫暖的井水,讓我們開開心心的洗把臉,上學去了。 有些人家把水井開在自家庭院,同學老翟家的水井就是如此,其井之深度約雙手臂展開的長度,平時汲水快速又方便,叫我羨慕不已!靈慧的她們,夏天裡若想吃冰涼的西瓜,就用繩索綁住竹籃,把西瓜放進竹籃裡,再將竹籃置放於水井中,幾個時辰之後,就有冰涼香甜的西瓜可資享用了,真是聰明絕頂啊! 水井也是人們心靈的補給站,村婦們在井邊邊洗衣服邊聊天,生活的苦楚藉著聊天抒發淨盡,不但緩解了身心的勞累,待衣服洗好之後也換了好心情,重新出發。難怪有了自來水之後,還是有人會選擇在井邊洗衣服,大夥兒洗洗刷刷,談談笑笑,不亦快哉! 一口深井養活了百家人,也豐富了人的想像,不知是不是武俠小說看多了,每當我望進水井,總會幻想著水井內別有洞天府地,儼然另一桃花源;或揣想可能暗藏著不為人知的玄機、不可說的秘密;甚或想像裡面藏著千年水怪,護守著無價寶藏…。映照天光的水井總提供我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為我的童年添加了無窮的幻想樂趣。 然而這水井偶而也鬧個小脾氣,並非乖乖牌的任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泉源止息,人們就得再次深入水井,再次挖掘,直到挖出水源方休。這依然是件浩大的工程,當年為了生活,為了安身立命的水資源所付出的心血、代價,豈是我輩得以想像、體會得盡的! 水井的水也不都是時時清澈的,往往在大家大量取水過後,就會出現混濁現象,所以聰明的大人將打好的井水存放家中,靜待沈澱,隔日再用。或在入夜之後,大家不用水時,丟進適量的漂白劑到井裡消毒以改變水質。因為金門當年得水不易,能有一口井讓人享用,已屬萬幸,所以,即便它混濁不清了,大家依然珍愛著它,老一輩的人也許就因走過缺水的困頓歲月,所以更加知曉這一點一滴的水得來不易,而養成了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即便如今家家戶戶皆有了方便的自來水,他們依然節約用度,總是再次的將水回收並多加利用,例如用洗澡水沖洗馬桶,甚或澆花、澆菜、洗衣、拖地…等,或用洗米水來洗碗,更是清潔溜溜又安全,若逢雨季也會用水桶接住雨水並善加利用。是的,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啊!若人人皆能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就不至於「讓最後一滴水變成眼淚」了! 如今每當我來到家門前觀望這一口深具歷史意義的古井,當下總會升起思古之幽情,念及先人為水資源的拚命付出,想到當政者百思千慮地解決金門供水問題:海水淡化、抽取地下水、從廈門引進水源…等等,我輩能不知福、惜福嗎?必當知福惜福、再造福!
-
●生態筆記說佛法的鳥~八哥
八哥,地區的稱呼:「迦陵」在佛經上牠們是一群會說佛法的鳥。我想原因無它,因為一隻從小被養大的八哥,很容易就學會一兩句「人話」。光光這一點,就會讓人誤以為牠們是絕頂聰明的鳥類。八哥會不會說佛法我並不知道,但群聚在一起的八哥相當的吵,這一點可以從到處林立的夜棲地發現。每當傍晚的時候,很多八哥會聚集在一起,或是竹林、或是高大的樹林,成百上千的八哥聚成一個大團體。 金門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八哥這種物種,而且相較台灣的八哥多數是來自泰國的外來種鳥類,金門的八哥則大多數是原生種。我會這樣說的原因有二:一者,我常聽老一輩的長者說,位於金城鎮公所後方的山溝,稱為「迦陵溝」;其次,有關迦陵這種鳥類在「白露」這個節氣的當天,會找個山洞躲起來的傳說,至今仍然流傳著。 但是,今天的野外八哥的族群相當的大,並且常常在高粱、小麥成熟時,成了農業的「鳥害」。或許因為八哥的食性甚廣,農作物、馬路上其他動物的屍體等,相較其它鳥種,八哥的競爭力強大多了。身為群居性的八哥,因為團結成了地區的強勢鳥種,並且壓縮了其它鳥類的生存空間。但這並不是八哥的錯,因為人類創造了較適合牠們的環境。被破壞的野地,牠們天敵減少了、食物豐富了,所以成就了牠們。 雖然八哥的外型並不討喜,但認真觀察牠們團體,還是會發現牠們其實還蠻會耍寶。彼此之間像永遠吵不完架的情侶或兄弟,互相追來逐去,有時還會幾隻連手教訓一隻可憐蟲。而馬路上的八哥,則顯得懶散些,每當車子接近時,才不情願的晃著晃著離開眼前的美食。但怎樣,你看到馬路上的鳥屍體中就不會有八哥,顯然要想懶散些還得要有真本領。
-
寺之二帖
1、海印寺裡的桑葚 鐘樓看著鼓樓三百多年 一棵觸目驚心的桑葚看著我 那年的春天掛在海印寺 明朝的瓦礫,民國的天空 唐人牧馬躍馬中原的影子 朱熹找不到白鹿洞書院回家的路 明人延平郡王只用一盤殘局 抵抗海風拒絕我的前進 舉棋不定的遠方 留下許多已被清朝遺忘的貞節牌坊 而近處進士府第的燈籠已滅 雞啼未明的浯島 海印寺的暮鼓晨鐘終於敲醒了太武山 那年的春天,那年紅透半天的桑葚 2、榖雨 寺裡除了菩薩喃喃的自語 竹林裡除了蚊子和我爭吵的聲音 一場榖雨驚醒了歲月 而時間剛走過大雄寶殿 我的淚卻留在人間
-
《連載》小辣椒
「我同意妳的想法,感情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千千萬萬不要被情所困。不是媽自私,我還是比較喜歡妳嫁給金門人。大多數金門青年都很純樸,其家庭背景稍為打聽就清清楚楚。只要規規矩矩不好高騖遠或好逸惡勞就好,我們又不貪圖人家什麼。」 「媽,妳放心,我們就靜觀其變吧!這件事我會自己處理的,即便沒有結果,我也不會像一般失戀者那樣,準備去上吊或哭得死去活來。果真如此,也太沒出息了。只要副營長的家人有一點意見,我就馬上跟他分手,天下男人多得是,想娶我的男人一大堆,並不是非嫁給他不可!將來如果沒有滿意的對象,我就終身不嫁,甚至皈依佛門也在所不惜。」 「我知道妳是一個既樂觀又懂事的孩子,對人生也有一番體悟。但是自古就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以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俗語。其實眼光也不必太高,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只要規規矩矩不好高騖遠或好逸惡勞就好。像我們這種身分,如果真成為豪門媳婦,必須受到許多限制,甚至連講話都得小心翼翼,又何能過自己想過的愜意日子。」
-
孤雛記痕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失去父親的撫育與庇護,年幼的我們在裹著小腳阿嬤的呵護下,一路顛顛簸簸地從新加坡帶著悲涼與無奈的心情返回久違的故里,依親不成,天倫夢碎,兩代寡母裹揹著一雙稚幼的弱小孤兒,早已無言問天,無淚悲慟,腦海裡日夜思量的是我們要活下去,要活下去,然而在失去經濟支柱之後,放眼天外,何處是生路?這一對稚幼的弱小孤兒是兩代寡母求生的唯一希望,該如何填飽孤雛咕嚕的饑腸以面對艱鉅的現實生活? 就在我開始稍懂人事之後,知道家道維艱,每天一醒來就小心翼翼的在太陽還未上升之前,一手拎著「小吊籃」一手握著小鋤頭,頂著冬日裡寒風立束的酸痛,逡巡在別人剛採收完的地瓜田野間,試圖沿著田畝裡鬆軟的溝渠中掊出幾條小番薯根;炎炎夏日當空,當人們的小孩享受著大榕樹下陣陣涼風輕拂的時候,我的小小腦海中所盤計著的是那戶人家的花生園裡的草叢中能漏拔幾株花生藤;菜園裡還有幾株人家不要的還能食用的剩葉殘菜。有時,在飢餓難耐、口乾舌燥之際,忍不住偷偷拿出一顆掊到的小番薯,在衣襬間搓擦幾下,然後用力啃了幾口,此時內心的滿足,已不必是宴席上山珍海味的狼吞虎嚥,我聞到了真正的泥土味,也真正的嚐到了「生番薯」的家鄉味,我完全沒感覺到生吃的「臭青」味。嚼在嘴角裡的食物都是香香甜甜的,嚥下的口水偶爾難免會有要嘔「臭青」氣,但是仍有回甘的喜悅。 離開家鄉之前,我們是一個還算是小康之戶的人家,母親來自一戶殷實商人家,外祖父送給母親的嫁妝還算端得出檯面,因此在日子難過之時,阿嬤和母親開始變賣身邊值錢的頭面飾品。家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位不速之客,頭上戴著一頂稍顯灰舊的氈帽,肩上背著一個兩面開口的布袋子,這位掮客他和主事的阿嬤你來我往舌戰一番之後,往往可以把高品質的骨董壓低價碼以最實惠價錢買進。記得有一次,阿嬤為了能把一塊凝脂白玉賣得好價錢,她用刷子將玉石刷洗乾淨,放在靠巷口的窗邊晾乾,不一會兒功夫轉眼就不見了,阿嬤足足傷心難過了好半年,因為這一塊好玉足夠我們一家四口生活三個月。 靠著賤賣飾品與骨董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眼見箱底下那幾項值錢的寶兒都漸漸的不見了,啃骨頭吃老本總不是個辦法,阿嬤和我開始思索一個薄利多銷的小營生,每天我們把剝好了花生仁以熱水浸泡,用手指褪去薄皮,然後熬煮燉爛成可口的「花生湯」,讓弟弟挑了一肩小擔子沿街叫賣。初時,弟弟老老實實地彎著街越著巷叫賣起花生湯來,未曾鬆懈,也不敢偷懶,賺的一分一毫都拿回家。久了,因為看到同儕們在空地上玩過五關、擲陀螺,個個玩得逸興橫飛的,只有他獨自守著那一擔花生湯,蹲在牆角下眼巴巴的望著他人快樂的份兒,漸漸的一股玩興的年少輕狂之性便從他的心底蹦活了,也開始加入玩伴的陣營裡玩得不知何天何地了,加之血氣方剛,在遊戲間的爭執與義氣輕忽之下,口角中整擔花生湯被推倒了,家人的心血隨著那甜甜的湯水流入了溝道,這項買賣也因此就作了罷。 漸漸日子越發過得煎熬了,於是弟弟在十八歲的那一年,阿嬤與母親強忍著萬般無奈與不捨的悲情,目送著弟弟的背影隨夥與鄉人踏著先人的足跡,一起「落番」前往新加坡開拓自己的人生。我則在長輩的安排下完成婚姻大事,原本以為成家之後可以照顧娘家兩位老人,讓他們生活好過一點。沒想到碰到日據時代,良人為了躲避日本人的兵伕徵召,來不及話別就匆匆搭船「下南洋」去逃生路。這一去,不想竟是天人永隔,良人音訊自此杳然,是生是死,蒼天無語相告,惡水無瀾相傳。 人生的生離死別,是無奈也得耐是痛苦也得吞,在生命漸趨老化與消失時,終究它是一段緣分,還是一段磨鍊?然而「好好的活下去……」就是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吧!
-
太武山之早起
「該起床了。」一隻手從床的下鋪伸上來,搖了搖我的身子。 「迦町,再不起來,就要遲到了。」那人看我沒有絲毫的動靜,黑黑瘦瘦的手就突然的由掌變拳往我身上搥,還不時的敲敲床板發出聲響,讓我不能安心的睡眠。 「一定是毓駁,那個吵死人的傢伙。」我心中想說「好啦,拜託,五分鐘就好了,再給我五分鐘,別吵我睡覺。」耳邊聽著不斷從床板傳上來的碰碰聲,感覺那聲音愈來愈多,不只聲音變大頻率也慢慢加快,應該是有一些閒雜人等隨意的加入這敲打的行列。雖然我恨不的將那隻手一腳踢下,卻以不禁開口求饒,以免等下慘遭五、六個大漢的圍攻。 「起來啦!起來啦!起來起來,起來啦。」另一個聲音響起,這次是從床的側板發出來的聲音,不用轉過身都知道,從聲音聽來,這時一定有顆大頭撐在側床板的頂部,想要嚇我。 被煩的無可奈何的我,終於起來了。心不甘情不願離開我誘人的木板床,開著冷氣、冷的要死的房間,哪個地方比的上溫溫暖暖的被窩,又哪個地方比的上柔軟膨鬆的枕頭舒服。被吵醒、煩醒,剛起床的我全身痠軟無力,可是心裡不甘心讓他們毀了我完美的睡眠,不想白白的放過他們。 只好「欸,別再鬧了啦。你們知不知道吵死了,你們。」我有氣無力的罵道。能過過嘴癮,總比什麼也不做來的好,雖然這感覺只是無奈的喊叫。 「這麼早把我叫起來,到底要幹麻?」身體恢復過來的我有點抱怨的說。 「說好要去爬太武山,你自己跑去睡覺的。」沒想到是理虧的是我,只好乖乖的被訓了一頓。 「那現在是幾點了?」雖然外頭有光線,但又沒有很明亮,我不太確定時間。 「四點啊。」 義,也就是嚇我的人,看好戲般的回答。 「才四點!我記得我昨晚三點半才睡,你們既然四點就叫我起床,太武山又沒有這麼早開。」我歇斯底里的說。 「你知道幾點開嗎?不知道對吧!還不趕快下來查,你這個懶豬。」 義諷刺的說。 「要查不會自己去查喔!又不是我提議的,你這個發起人總該做點功課吧。」我毫不猶豫的反嗆回去。「而且這麼早就把我吵醒,是不是想害我沒力的從太武山頂滾下去。」被那懶豬刺激到的我繼續「發狂」。 「喔。好啦,我自己去查。」他裝無辜的說,還擺出一臉無辜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在欺負他,但看到這樣子,我也懶得繼續了。 「埃,網路上說太武山全天候、全時間開放,是不是應該準備出門了。」過了大概半小時,時間到了四點四十分, 義突然大聲喊叫的說。 「那就出門吧。」我回答後,就默默的收拾東西準備出發。 我們到了宿舍前,兩人一台摩托車,帶上了安全帽,就出發前去太武山。太陽還未全亮,灰灰的顏色侵染上了整個世界,一行人出發,感覺我們是要去討伐魔王的勇者,在這灰暗的世界。 昨晚房間的百葉窗沒有鎖緊,百葉窗的傾斜讓外頭的陽光可以鑽進窗與窗之間的細縫,在宿舍的磁磚上印出一條條黃橙色的光痕,而冷氣的運作聲還在嗡嗡作響,冰冷的溫度配上精美的採光,讓整個寢室成了一幅圖畫,有些灰藍憂鬱的風格卻又帶點光明的黃澄,人物在此演繹出歡樂的氣氛,一人惱怒、一人搞笑、一人慫恿,還有兩人在旁邊看戲,整個場面有點衝突,卻又是愉悅的氛圍。
-
擁抱自己的特質
小星:「媽,主管要我工作到這禮拜。」 媽媽:「什麼!不是做得好好的嗎?」 小星:「主管說我太內向了。 媽媽:「太內向是一種錯嗎?」 小星無奈的說:「時間快到了,我得去上班了」 小星雖然表面很平靜,但是其實他心裡很難過,從小小星就在「你太安靜了,活潑一點好嗎?為什麼你都不發表意見,難道你都沒有想法嗎?你是男生耶,怎麼比女生還要害羞呢?」的話裡長大。長久以來,內向的人背負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偏見,他們被認為是害羞、孤僻、不善交際、不擅表達意見。而重視行動、速度、競爭和魄力等外向性格的優勢,成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讓性格內向者承受了莫大的壓力。 現實世界裡是一個推崇外向的世界,難道內向是一種錯,內向就應該受歧視,內向的人注定無法成功。內向的人活在外向的世界,使他們變得自卑,缺乏信心,以為自己是無可救藥的人,種種指責讓他們變成個性上有毛病的一群。於是內向者試著改變,但無論如何努力的嚐試,也無法具有外向的特質,不理解在其他人感覺興奮的環境中,自己卻感覺壓力太大,所以就開始認為自己是不是哪裡有問題? 當外向被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健康發展的自然結果,內向的個性就成了「讓人敬而遠之的另類」了。在某種程度上,性格內向者未能實現應有的社會生活。他們命中注定承受孤獨和不快樂。於是他們必須在生活中發展而外的應對技能,因為他們會承受很大的「改變自己,迎合社會」的壓力,要像這世界上其他人那樣的行動。性格內向者每天幾乎是從清醒那一刻開始,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對外在世界做出反應並且順從外界的要求。 在外向的世界裡,性格內向者的缺點總是被放大,卻沒人注意到他們也有其優點,例如性格內向者雖然不擅表達卻擅於傾聽、內向者決策縝密,採取行動前時常在內心咀嚼想法,想過一遍才會採取行動、內向者很專注,可以維持一段時期的專心致志把工作做好。內向者事實上可能是我們絕佳的觀察者及詮釋者,例如【梅岡城故事】的作者哈波‧李,藉由文字、訴說的故事改變了這個世界。當然,最知名的內向者人士是電腦人才,他們因為功課好及不擅長社交而被嘲弄,在同學們都在參加派對的時候,他們卻都在寫軟體,他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最終使他們成為尖端的電腦專家。只要看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和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便可明白,內向的人可以把他們獨特的性格轉變為成功的契機。 在小星認識了這幾位偉大的內向者之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小星也認識了自己。一旦認識了自己,了解自己的特質,就有了選擇。你可以每天跟自己對抗,企圖變得跟其他人一樣;你也可以選擇擁抱自己的特質。一個人真正的快樂,就在於他願意成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