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連載》小辣椒
「謝謝妳的幫忙,改天我請妳吃飯看電影。」 「你不要假好心,」小辣椒故意以不屑的語氣說:「你明明知道我們這個地方較保守,和軍人一起去吃飯看電影會被人說閒話,你還偏偏說要請我吃飯看電影。」 「那有那麼嚴重,嫁給軍人當老婆的金門小姐多得是。」梁參謀意有所指。 「我們不談這些,先算帳才重要。」小辣椒把收據放在他的面前,並一一地向他說明:「豬肉一斤十八塊,一百一十八斤半是二千一百三十三塊。白菜一斤一塊八毛,一百二十斤是二百一十六塊;茄子一斤兩塊三毛,一百斤是兩百三十塊;小黃瓜一斤二塊一毛,一百斤是兩百一十塊;冬瓜一斤一塊五毛,一百八十斤是兩百七十塊。菜錢是九百二十六塊,加上豬肉錢二千一百三十三塊,總共是三千零五十九塊。扣除之前先付我的三千塊,你還要再給我五十九塊。」小辣椒說後抬起頭,「你算算看,對不對?」 「對、對、對,妳小辣椒向來精明,怎麼會算錯。」梁參謀把收據摺好放進上衣口袋,並取出一百塊錢遞給她,「四十一塊不要找了,就做為妳的走路費。」 「梁參謀,你真愛說笑,我小辣椒不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女人。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該找你的錢就必須找你,我怎能貪圖那點小便宜。」說後從小皮包裡取出零錢找他。 「這怎麼好意思,讓妳白忙一場。」梁參謀不疑有她,不好意思地說。 「沒什麼啦,舉手之勞,以後如果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你儘管說,千萬別客氣。」 「我在防衛部管的是慰勞慰問,每逢年節簡直忙得不可開交。有妳小辣椒這個朋友真好,以後像這種事可得請妳多幫忙,免得我浪費時間和金錢,花錢買些爛貨再挨長官罵。」梁參謀坦誠地說。 「只要你梁參謀一句話,我義不容辭啊!」小辣椒心中一陣暗喜,想賺錢不難,必須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頭腦和本事。 5 對於女兒做生意的手法,秋霞似乎有些不認同。 「我說美麗啊,做生意除了童叟無欺外,也要規規矩矩。我看妳每天和那些阿兵哥嘻嘻哈哈的,會被人家笑說是三八。」 「媽,我們現在做的幾乎都是阿兵哥生意,而那些阿兵哥在軍營過的則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他們難得放假出來看場電影或買些東西,甚至順便找女店員聊聊天,紓解一下緊繃的情緒,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行為。尤其在競爭劇烈的街上,誰家的服務態度好,誰家的店員較親切,即使賣的東西稍微貴一點,生意照樣上門。如果店員成天繃著一張苦瓜臉,對那些阿兵哥不理不睬,儘管貨物比人家便宜,也吸引不了顧客上門。我們家的生意有目共睹,它靠的就是我們親切的服務態度。媽,做生意有時也必須靠機會啊,一旦錯過機會,生意絕對不會主動上門來。」
-
有一種溫柔
『一個人在不在乎你,看他回覆你訊息的速度。』這個說法讓許多人心碎。 她要回英國前,他擔心她回去之後會有一陣子需待業,所以給了她一筆錢,她極為感動因而眼眶潤濕了,久久不能言語。 在她回國前一星期內,他陸續傳了四通簡訊給她,「在打包東西嗎?需不需要幫忙?」「有時間出來喝一杯咖啡嗎?」「要不要送妳去機場?雖然只有二十分鐘路程。」最後一天,他傳了最後一通簡訊,「再見了,親愛的。」四通簡訊都未獲回覆,他的心像燃燒過後的灰燼,漸漸地熄滅掉,只剩灰煙在風中飄揚。從前她就常不回簡訊,但那時他們在同一間公司上班,平日天天會見面,所以他挫折的情緒總是很快就過去了。但這次不同,他不確定這一別,是否會再有機會相見,畢竟,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對於她的不回應,他忿恨滿腔,在寂靜的深夜,當一些臆測在內心反覆翻攪時,怨氣就會逐漸擴大,就像深夜的牙痛愈去感覺它就愈痛。也許已到了該放棄的時候,他想。再這樣糾纏下去,他會發狂。放手吧,他向自己吶喊。或許他們緣已盡,過去似有若無的浪漫,就當作交往過程中最美的收藏。於是在她搭飛機離開的那天,他刻意為自己排滿了行程拜訪客戶、和客戶吃飯、去銀行辦事、打籃球……,讓自己忙碌到忘記瞄手錶,才不會去想她的航班時間,不去想機場可能會出現的送機盛況。 她魅力四射,總被一群朋友包圍。 在這個寧靜的島嶼,他們永遠有活動,永遠玩得很瘋。他們有時候會聚在便利商店喝啤酒聊天、在莒光樓看夜景、唱卡拉OK……,揮霍青春毫不吝惜。他只能在一旁觀看,瞭解她下班後的生活透過臉書或聊天時她無意間的透露,因為她從來沒有約他和他們一起出去過。 其實除了一起工作外,他也很想和她共同從事些休閒活動。晚上他也想騎機車載她去兜風、到海邊吹海風。他曾約過她幾次,總被婉拒。事實上,每天下班前,她就會忙著在收機上接發訊息,和朋友連繫下班後聚會的地點,他很難介入她的行程。雖然有些缺憾,不過可以在上班時看到她、偶爾幫助她的工作,已經很滿足了。每次他看到她低垂著頭,長髮馴順地披垂在胸前,恬靜而柔美的模樣不時撞擊他淡漠的心靈。他想她讀得到他洶湧的澎湃聲。 過去她接受他的照顧,但從未表示過感激。她總是咧著嘴笑,讓人摸不著頭緒。 但有時候事情會在你想放棄的時候,出現機轉。她在回去英國一段時日後,開始密集與他聯絡起來,她從臉書發訊息給他;還和他安排了Skype的視訊約會,透過筆電螢幕,與他聊著近況。雖然有時仍沒回他訊息,例如他傳給她說想念她的訊息,她就一個字都沒有回。不過他們確實保持著聯繫。 另外,她顯然未和過去一起玩的那群朋友有過多的連繫,因為他們在臉書上向她呼喚,詢問她的近況、要求用Skype會面,她都未給予過多的回覆。也許隨著她的離去,他們的友誼正自然轉淡中;也許她只是懶得回。相反的,他和她卻持續以高科技產品煨著感情的熱度,即使彼此遠在天邊,卻彷彿近在眼前。 後來他去倫敦旅行,她到機場來接他,兩人見面的剎那,即使彼此都激動不已,但卻只是輕輕相擁,習慣了將對方埋藏在心裡,一但活脫脫地面對面站立,反而尷尬起來。她開車載著他到四處閒逛,充當盡職的導遊,指著許多街道、建物和裝飾,一一講述著它們的意義和歷史。她的話變多了,長髮的髮絲隨著下顎振顫而跳動著,清麗一如以往,只是多了幾分的從容。 旅行過後他們又會回歸到彼此的生活,各自為自己的人生努力。茫茫然的未來,讓他怯於作出承諾。他暗自忖度:過了幾年倘若他們身邊都還沒有出現陪伴者,他會和她談談未來。 雖然他還是不清楚為什麼她有時候不回訊息,但奇妙的是,她的溫柔卻和在血液中流淌了他全身,他能篤定地感受到她在乎他。還好他壓抑住幾次怒氣沒有向她宣洩,他們之間的情感得以在寬容中持續累積。 原來,沉默也是一種溫柔。
-
御賜里名瓊林坊
「御賜里名瓊林坊」,由瓊林里辦公處向金門國家公園爭取補助整修經費,民國九十八年九月鳩工,民國九十九年一月十日完工,歷時四個多月竣成。牌坊外貌宏偉壯觀,質樸典雅,憑添光采。 「御賜里名瓊林坊」,總共有兩座,分別坐落橫跨於瓊義路上,一座在聚落東南方,瓊林往開瑄國小的村外,一座在聚落西南方,瓊林往后沙的村外,相隔約四百多公尺,其中瓊林老街與瓊義路重疊約一百公尺,是瓊林村的心臟所在,在金門戰地軍政時期,這裡曾經是繁華地帶,車水馬龍。 瓊林,原名「平林」。「御賜里名瓊林」一詞,首見明朝熹宗皇帝語,因本鄉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學問純正,特改賜里名為「瓊林」,並頒掛聖旨牌於蔡氏六世樂圃宗祠,匾曰:「御賜里名瓊林。」時為明熹宗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自此流芳百世,流傳千古。 此次引用於新整建牌坊上方,頗為貼切,創意十足,里民同慶,足以萬古流芳矣!「御賜里名瓊林坊」的道路兩側,近年又增建古式圍牆,古色古香。記得早在數年前,環島北路瓊林圓環邊的分隔島上,增立石碑乙塊,其上鐫刻「瓊林」二大紅字及「明天啟五年」字樣,以為紀念,與牌坊亦正好照應。這兩座牌坊,原名「吾愛吾村」,民國八十二年七月,由金門縣農會補助建立,自有農家純樸之風貌。 這兩座牌坊的橫幅均凹雕、浮雕「御賜里名瓊林」一詞,並各雕刻兩副精美的對聯,聯語如下: 東南方牌坊: 陽面(東面): 御恩瓊林寵耀萬年不朽, 文武世家功勳百代長存。 陰面(西面): 三項祖德仁讓信祖業不墜, 十條規約禮詩書子孫永懷。 西南方牌坊: 陽面(東面): 父慈子孝宜耕宜讀以延祖訓, 兄友弟恭須勤須儉而垂家風。 陰面(西面): 瓊苑書琴允文允武效社稷, 林園禮樂維勤維儉振家聲。 這些對聯分別請諸鄉賢精心撰寫,內涵以切合鄉里的歷史文化為要,或導入倫理道德之教化功能,或淨化社會人心氣質;本人也受邀提供拙聯一副,真是榮幸之至! 族叔蔡主賓另有一副氣勢十足的對聯,因為聯語過長,此次無法植入,算是遺珠之筆,為聊供雅賞,特抄錄於下: 一榜五進士文風冠中原吾鄉居二, 九里三提督武略揚嘉義他邑所無。
-
泰國華僑‧清明祭祖
清晨七點整裝出發,車從曼谷向春武里的方向開,車多,速度慢,九點到達福建山莊,走進祭堂,已經有十幾個人先到了,九點半準時公祭。 「公祭開始!全體肅立!一敬香!再敬香!三敬香!敬香茗!敬鮮果!敬香花!敬金箔!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默哀!禮成!」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公祭結束了,我體內的胃液分泌亦增了,感到深深的沈重!轉身步出禮堂,深深地用力吸口氣,再慢慢呼出,望向廣闊的墓園,成群的墓坵,大的、中的、小的、新的、舊的,每一個墓坵裡,都埋著一段楚楚動人的故事。 左邊的大墓,墓前聚著一群人,衣著華美,約十幾人,老、中、小,嘻嘻哈哈的談論著。一位約六、七歲的小孩,向著一位中年婦人問道:「媽!金門在那裡?遠嗎?」婦女平淡的回答:「在中國,很遠!」又問:「您去過嗎?」答:「沒有!」「為什麼?」「媽要工作,沒有時間,等你們長大了,媽不用工作了,才回去看看。」等!等事業穩定了,不用操心了,等著未知何時的將來,去看那只知其名而陌生的故鄉。 中間的墓坵是屬於中型的,新舊摻雜,傳來斷斷續續的交談。一位年青女子的聲音說著:「媽媽!唐山的大媽來信說,寄去的錢收到了,大哥開始工作了,以後不必寄錢了,要保持聯絡。」哦!這墓坵下埋著是位幸運者,還享有齊人之福呢! 另一個沙啞的年老婦女的聲音說著:「你爸走了好多年了,好不容易把你們養大,媽也老了。」唉!這兒埋著一位肩負重擔而尚未達到目的地的人兒,還好,有人勉強接擔而行。 在一群圍燒著金箔的人群中,傳來中年男女的告白:「爸爸!我燒一隻大船給你,你可以回唐山玩。」「媽!我燒一套衣服給妳,是妳喜歡的式樣。」「媽!爸!這裡有三牲、五鮮果、十道菜、甜點,都是您們平時愛吃的,也請唐山的阿公、阿嬤、阿祖一起來吃。」真棒!一群孝順的兒孫,遠在唐山的祖嬤都來了吧? 遠方園角邊一群小型單人墓坵,掃墓的人零零星星,一些舊的墓坵,沒看到停留的人,那才是接受公祭的正主客吧! 安靜點!我彷彿聽到他們幽幽的泣訴。「那年旱災,農作物沒收成,家裡沒得吃,我只好出外做苦工,省吃儉用,把所得寄回去,幾年下來,身體虛弱,生病了。」「日本兵侵佔家鄉,壯丁被拉去當馬伕,我是逃出來的。」「家鄉打仗,無法出海打漁,全家生活無著落,我只好出來。」「我來的時候,爸媽年紀已老了。」「我走的時候,大兒子才一歲,老婆又剛懷孕。」「我結婚三個月就來了。」「唉!幾十年了,我埋骨異鄉,不知他們如何?」可憐!這是一群忠於愛情、無法衣錦還鄉,或屈死於天災人禍,戰敗於病魔的孤單人!他們忍受生離死別,受盡身心痛苦,滿懷悲傷、無奈,訴于誰知? 閉起眼,腦海中浮出一幅圖,在那遙遠的地方的雲深處,四面環海的小島上,山腳下的農夫,仰望著天,藍天的雲,晴空萬里,無風無雨的兆訊,也沒有遠方兒子的信息。 山坡上的村婦,衣著簡樸,正彎著腰拾枯樹枝,不時轉頭望向海的遠方,低嘆著:「出洋的他啊!什麼時候才回來?」 海邊有位老婦,穿著深藍色的布衣褲,手牽著一位約四歲的小男孩,望向遠遠的海岸線,望啊!「阿嬤!您在看什麼?」小男孩問。「我在看有沒有紅頭船回來?」懷著一線絲微的希望,無言,心酸。 碰!碰!的鞭炮聲,喚醒我回到現場,好熱,烈日當中,已經是中午了,走進休息大廳,滿廳人潮,男女老少,俊男美女,活潑的小孩,都是龍的傳人。嘰嘰喳喳,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麼?大部分是以當地的語言交談著,偶而會摻雜一、二句變了調的鄉音。這群五千年文化的種子,在別人的土地上冒出芽,給予陽光給予水,就是不准使用龍的墨蹟。埋頭苦幹加機遇,再確定避風避雨的是高樓大廈或是透風的鐵皮屋。就像不同的種子,種出不一樣的果樹。只有一個共同點,回不去的故家園!那漫長的來時路,經過了天災、炮火,政治紛爭,國界分割,已經面目全非。望不見來時路,這千年優良的種子,落地生根,也只好認他鄉為故鄉了!這些龍的傳人,難得他們保留了傳統的文化,雖然他們回不去,但是他們記得起-清明節!安息吧!埋骨異鄉的先賢們,每年在這淒美的日子,不論你們的魂兒在那裡,請來接受祭拜吧!用我們同胞的愛,讓龍的傳人,記得起,醒得來,也回得去!
-
樹下相逢
島嶼的村莊幾乎都有老村樹,參天一株的,或是兩三棵分散的。這些樹以老榕居多,其次就是刺桐、木棉、茄苳、黃連木、緬梔等。不論是長在村口或是在村中或是村尾,有了老樹,村子就有歷史,有韻味,有風華,就美多了。 曾經,在湖下村,在刺桐樹下掃著地的村婦,雖嘀咕著要時常掃落葉落花,卻也忍不住直說掃去那艷紅的花朵真是捨不得。曾經,那四、五位村童靈活輕巧爬在那杈枒大樹之上,眼神脈脈期待能將他們畫入圖中,那是在西浦頭的事。曾經,在午後小徑村的榕樹下,村人熱情招喚喝茶吃餅,並呼來小孩子陪在旁一起寫生。曾經--許多老樹陪伴了許多時光,教我畫上紙,記在心版。 曾經,2011年的秋冬之交,涼意漸濃,來到碧山村。在村子看古厝,畫古厝,也看老樹,畫老樹。那相近相偎的兩棵黃連木共餐風飲露了許多年光,同看了許多人間的傷悲喜樂,讓我看上了眼,就興奮下筆。 寫生的第二天下午,在樹下遇見了。他遲疑了半晌,然後認出了我。我倆驚訝地叫著對方,畢竟許多年未見面了。 許多年了,那負笈台島的青春歲月。 那時候,南台灣偌大的校園裡,來自島鄉的學子屈指可數,先後期總共就是寥寥七八個人,幾個在外租屋,餘下就住校。因緣際會之下,來自外島的我們就同在一間寢室。這寢室猶如交誼廳,時常各人的同學或友伴會來扯談聚歡,也像是同鄉會,同鄉的學長學弟也多來敘舊說笑。營房改裝的寢室雖是老舊簡陋,但氣氛卻是溫熱的,讓旅外的寂寞能得些慰藉,讓異鄉的遊子減卻了離鄉之苦。 寒風陣陣吹上,黃連木羽狀細葉落下,落在屋頂,落在草地,落在我倆的身上。久別未見今忽見的驚喜,讓兩人生了熱情,仿如細葉紛紛飄盪,塵封往事也件件說來。當兩人上下鋪睡覺的趣事還未說完,忍不住就說起寒夜裡煮麵的事。當說著要排隊洗熱水澡時,卻插進了餐廳那些久吃的菜色。還有著:呼朋引伴逛夜市、進圖書館用功、傍晚運動場跑步、假日的免費電影、摘取宿舍前的青芒果、考試前的苦讀、校園美女的品頭論足、家信的等待、社團活動、聽演講、熬夜寫報告--你一句我一言,我一項你一樁,兩人說得熱切,卻也說得唏噓。 似乎回到從前,讓彼此追憶得津津有味,說得十分熱切。然而那青春年少的日子縹緲如煙了,多年後偶遇的我倆能不唏噓? 真是許多年了,雖是如此,難得的是老友仍能珍惜情誼付出關心。他說常讀我的文章,很高興我曾去他以前住的村子寫生,並剪下我為村子寫的文章,還說喜歡去看展覽,喜歡我的書法和其中的內容。他說得悃誠,聽得我一陣感激一陣羞慚。感激的是多年之後,他仍保有著關懷之心,羞慚的是自己沒他口中說的那麼好。 這樹下相逢,勾起了許多往日情懷,又多得老友一分默默關心。生命在歲月中漂流,生活在平淡裡度過,遇著這麼有情味的事,就容易上了心。
-
健康活著就好
「不好啦。不好啦。校排才五十幾名而已。他讀得很不好啦。」 巧遇一位家長,她如此「悲觀」的皺著眉且神情極其擔慮般的說著她那就讀國中孩子的課業成績。 光是一個年級,就有六百六十幾個孩子的學校,校排排名已在前五十幾名的孩子,該給予的,應是家長的肯定與讚賞來鼓舞這孩子更加信力奮發,怎仍「不滿足」的猛搖著頭、否定這孩子認真後的成果呢? 「孩子的身體健康鍛練與良好品格的養成是最為首要的。至於體制教育的功課分數應在意的,該是那份盡其心力的態度及是否用對讀書方法與要領。你的孩子在健康、品德、課業三項上都是師長們有目共睹所公認讚賞的好學生的呀。對孩子的要求標準就別那麼高吧。…」我對這位媽媽笑言「勸說」著。 可不是嗎? 有個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國二孩子,在一次體育課時突然暈倒。送醫急診竟已是心臟衰竭。一年來以院為家的他等不到心臟的器官捐贈。醫師說,那就得趕緊更置昂貴價額的人工心臟。 接獲這募款訊息的我,略盡棉薄之力的捐款中,心裡對這孩子真真感到無比的不捨與耽慮。 我相信,此時這孩子的媽媽心中深深期冀的,定然是「只要孩子健康的活下來」,而不是一個在功課成績上要很會讀書的資優生。 不是嗎?孩子健康的活著就有無可限量的未來與希望。功課分數不是人生成就「拍板定案」的唯一途徑。 而,遺憾的是,這國二孩子在置換人工心臟後竟仍是回天乏術,告別了人間。 「…健康的活著就好。…」饒夢霞教授在親子互動的講題裡,我曾多次的聆聽她如此的說著她對她女兒這別無所求的「唯一要求」。 而,上述兩個孩子的實例兩相對比後,為人父母者,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期冀下,對孩子多一些肯定與鼓舞的力量之外;孩子能日日光燦活力十足的「健康的活著」,珍貴至重呀。
-
春天送來包裹
春天好好 春天送來一季包裹 打開包裹芬芳洋溢 暖流春光通體舒暢 鳥語叫來詩意盎然 花香引來蟲鳴歡唱 士人傳播書香 農人吆喝下田 工人彎腰幹活 商人叫賣有勁 春天好好好時光 春天做甚麼都好 春天快樂讀書天 春天幸福工作天 春暖花紅人人愛 春天好好好春天
-
《連載》小辣椒
「阿土哥,該我們來算帳了。」 「急什麼,還怕妳小辣椒跑掉啊!」阿土哥雖如此說,但還是趕緊拿來算盤,只見他手指扒拉扒拉快速地撥弄著,口中也跟著念著,「豬肉一斤十六塊錢,一百一十八斤半一千八百九十六塊。白菜一斤一塊五毛錢,一百二十斤一百八十塊;茄子一斤兩塊錢,一百斤兩百塊;小黃瓜一斤一塊八毛錢,一百斤一百八十塊;冬瓜一斤一塊兩毛錢,一百八十斤二百一十六塊。菜錢是七百七十六塊,加上豬肉錢總共是二千六百七十二塊。拿妳二千六就好,七十二塊給妳走路錢。」 「帶骨的豬肉一斤十六塊,那麼沒有帶骨的呢?」小辣椒不解地問。 「瘦肉、腿肉、五花肉,價格都不同。」阿土哥說。 小辣椒想了一下,心裡已有了腹案。於是她打開皮包,如數付清所有的款項。並故意說: 「你給我發票,豬肉和蔬菜要分開寫,我好跟梁參謀算帳。」 「妳小辣椒又不是不知道,我阿土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屠夫。我拿兩張空白收據給妳,妳自己去寫。」 阿土哥如此一說,正中小辣椒的下懷。回到家後,她拿起筆重新算了一下,決定每斤豬肉加兩塊,每斤蔬菜加三毛,如此一來,她一轉手即可賺取三百八十七塊;加上阿土哥給的七十二塊,將近四百五十塊。這筆錢足可買一只兩錢重的金戒指。於是小辣椒眉開眼笑地把品名、數量、單價、總價清清楚楚填寫在發票上,而且字跡工整又清秀,相信梁參謀是不會有意見的。 事隔兩天後,果真,梁參謀笑嘻嘻的來了。 「小辣椒,想不到妳真那麼能幹。這一次無論豬肉或蔬菜,可說都是歷年來最好的一次。豬肉不像以前那麼肥,蔬菜也是新鮮貨,不僅長官滿意,大擔島的官兵簡直高興死了!」 「梁參謀,你是知道的,生意人幾乎都是唯利是圖,如果沒有我親自到市場去挑、去選,那能買到這些新鮮貨。說不定籃上裝的是新鮮品,籃下則是一些腐爛貨。尤其是豬肉,要不是我精挑細選再三要求,那能買到那麼好的肉品。現在總算對你有個交代了。」小辣椒說後,微微地笑笑。
-
沙崗‧高粱‧小女孩
盛夏、深秋,「憶寧」二度回到金門老家,天空依舊湛藍,這是金門特有的景象,白雲輕輕、柔柔的,叫人好想伸手去觸摸!果然,金門是藍天白雲的故鄉。天然的資源讓人心曠神怡,這是金門人的幸福!盛夏,綠油油的高粱田;深秋,黃澄澄的高粱實穗,是金門土地特有的風情,有了它,金門名聲更加響亮,金門居民生活更加富裕,所以,高粱是金門幸福的種子,更是居民的衣食父母,身為金門人,歷經童年那段種植高粱的歲月,從貧脊的時歲到今日人人稱羨的金門人身分,高粱扮演居功厥偉的角色,「憶寧」如是想著。 古寧頭的沙崗,有好幾處是「憶寧」家的田地,那幾畝地稱不上良田,卻是務農維生的父親,一輩子工作的場所,也是一家十口賴以維生的資產,記憶中,幾塊田地依著節氣種植不同的雜糧,花生、玉米、番薯和高粱,種花生、拔花生、撿番薯藤、摘玉米、拔雜草,這些都是童年的記憶,反覆、熟悉又辛苦,但對於年幼的「憶寧」,似乎不是難事,唯獨收割高粱,那是最最辛苦的事,故而記憶更加深刻。 站在古寧頭沙崗的道路旁,望向那一畦畦、一株株排列整齊的高粱株,就像精神抖擻、穿著草綠服的操練士兵,每當秋收季節,黃褐色結實纍纍的高粱實穗隨風搖曳,彷彿跳著金黃色的波浪舞,煞是好看!當「憶寧」看得入神,那高粱田裡綠油油、黃澄澄的阡陌裡,一個高大的身影、幾個孩童陸續走了進來,咦!那不是父親領著孩子秋收的身影嗎?輕揉雙眼,想把虛幻拉回現實,卻一古腦兒跌進時光隧道,那似遠又近、模糊又清晰的記憶,彷彿稻浪起伏的姿態,一波波襲來,「憶寧」又回到了童年時光。 童年一入高粱田,仰望比頭還要高的實穗,彷彿淹沒在金黃色的迷宮中,只能瞧到陽光灑落的一線天,小女孩小小手中握著大大鐮刀,刀兒彎彎,刀鋒銳利,小女孩墊著腳尖,左手握著高粱稈,右手緊緊握住鐮刀木柄,用力、再用力,從高粱稈的中斷斜切割下,一次割不斷,再一次努力,一次一株,小小手掌一次只能握住二至三株,就得低身將割下的高粱擺放田埂上,不似人高馬大、手掌大而厚實的父親,一次可以俐落的割下高粱稈,左手結結實實的握住一大把,小女孩一次次,重複著仰頭、握稈、揮刀;再仰頭、再握稈、再揮刀;蹲身、起身的動作,望著永無止盡的成排高粱,努力的幫著父親收割高粱,頭頸酸痛、鐮刀柄磨破了手皮、葉鞘割傷了手,斗笠下的臉盡是汗水,全身因高粱過敏而發癢,但是,沒有人敢喊累,沒有人敢退卻,這樣的農事,是全家人的責任,也是心底責無旁貸的使命,因為這是一家人活下去的依託。 一壟一壟的高粱割下,天空從一線天慢慢變寬、變大,小女孩從迷宮中再次看到父親,看到兄長和姊妹,一堆堆高粱分散在田埂中,依著個人的能力,將一綑綑高粱抱至田頭和田尾,父親取來草繩,手腳並用,紮紮實實的捆成一綑綑,裝上手推車,小小推車高粱堆上了天,父親再用粗草繩上下、左右、前後緊緊綁牢,馬兒套上鞍轡,父親握起車柄,一組龐然大物在柏油路上奔馳,小女孩緊跟在後,彷彿望見一年的溫飽,小女孩笑了!未脫粒的高粱擺放三合院的深井中,用過午餐,小女孩的父親用大帆布擋住深井的所有出口,一家人排排坐,就在簷廊的花崗石條上,雙手握住一把高粱,將巴掌大的實穗用力往深井的石塊上甩擊,一次、一次、再一次,讓高粱顆粒完全與米穗分離,直到一粒不剩,再更換新的高粱,人多好辦事,一個下午,成堆高粱就通通穗與粒完全分家,堆成小山的高粱顆粒利用麻袋裝起,等待隔天到曬穀場曝曬,收割高粱持續好些天,重複的農事一家人共同參與,雖然辛苦,但心卻是滿足的! 高粱經過收割、脫粒、曝曬、自然風力篩去雜質、裝入麻袋,父親再用布袋針密密實實縫住袋口,堆在廳堂半天高,佔去了大半個大廳,等待政府的收購,換錢、換米過生活,年復一年! 後來,不知何時開始,農家割高粱只取高粱穗的部分,所以收割時都是麻袋跟在身旁,一穗一穗割下後,直接往麻袋裡送,小女孩拖著愈來愈沉的麻袋,內心卻是愈來愈踏實,最後,一袋袋的高粱由父親堆上車,再搖搖晃晃送回住家附近的路旁卸貨,成袋的高粱穗往柏油路上鋪,藉由車子的來回輾壓脫粒,順便曝曬,省去無盡的人力,高粱睡在地上了!父親告訴家人:「高粱穗鋪在馬路上,可以省去很多力氣,可是會造成開車人的不便,金門人厚道,都沒有人抗議呢!」小女孩好開心! 割高粱的季節過去,政府集體收購完畢,終於有了閒暇,小女孩母親取來脫粒過的高粱稈,來到小瓦房的簷廊,開始紮起金門特有的高粱掃把。母親取來適度手握的高粱稈,用紅色塑膠繩用力捆成一大把,彷彿小學課本「團結力量大」課文中說的那一大把筷子,小女孩圍坐在母親的腳邊,看著巧手編、綁、槌、壓,母親幾乎是手腳並用,專注的神情,暴露的手筋,面紅耳赤的模樣,完成了一把把實用又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品,母親也會依著大人和小孩的使用身分,調整掃把柄的長短,讓小女孩灑掃庭院更加順手。 今日,小女孩再度回到熟悉的沙崗,女孩已成中年婦人,哪一塊田地才是自家的?她摸不著頭緒,生活在台北的都市叢林,她也從來弄不清楚東南和西北,先生和孩子管她叫方向白痴,但是,那又如何?阡陌縱橫的沙崗,隱匿其中總有幾塊曾經是自家耕種的土地,它在,永遠都在! 身旁的高粱田,是品種的不同?抑是小女孩長高了?從前的密林,需要仰望的高粱穗,怎麼現今只及腰間呢?原來,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深埋心中的人事物,是無可抹滅的記憶,小女孩、沙崗、高粱的故事,雋永流長!
-
木棉花朗誦詩
是誰,灑下了妳木棉樹的種子? 讓後人乘涼賞花。 是誰,澆灌了妳木棉樹啊? 讓你更加健壯挺拔。 妳堅強的身軀,為人們遮風擋沙。 妳彎曲的臂膀,記載那逝去的年華。 妳寬大的胸懷,不計較時差。 你橙紅的色彩,宣告春的到達。 你搶先一步,把綠葉給甩下。 雖然只是那一剎那! 你還是把絢麗送給愛你的大家。 你的豁達,讓春天更美。 你的勇敢,放出最燦爛的霞。 美麗的木棉花啊! 金門歷代的戰火,真真的把妳捶打。 妳飽嘗了戰爭年代的硝煙彌漫, 也瀏覽了歷代的遍野廝殺! 妳目睹了錚錚鐵骨拼來的幸福, 更享受了金門的經濟繁華。 妳淩駕與高空鮮紅的飄飄灑, 是因為烈士的鮮血渲染了她。 一陣風吹來,飄下了一朵木棉花. 我輕輕的拾起她。 看到她瀟灑坦蕩的面容裏, 好像還有說不完的心裏話。 喝一盅百年坑道醞釀的高粱酒吧, 再嘗一口美味的牧場牛肉粑。 吃一塊特產的風味貢糖吧, 再品一杯名貴的清香高山茶。 燦爛的木棉花! 療愈妳那彈片的疤,揭開妳那神秘的紗。 讓妳高潔傾世的豔麗, 帶給遊客們最美的一次回眸吧! 把妳神奇古老的故事, 繼續講給喜歡金門島旅遊勝地的她。 珍惜身邊的人吧!珍惜眼前的幸福吧! 珍惜妳高雅的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