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季節變化與賞鳥關係
周老師談到在做栗喉蜂虎研究時有一個聯想,栗喉蜂虎住在部隊坑洞裏面,其實也很金門的,金門的坑洞是金門的代表,然後牠們遷移到馬來西亞、東南亞等地,這些是早期的金門番客的僑居地,但栗喉蜂虎比牠們還愛金門,每年都回來金門,回來後又很像以前金門的居民住在坑洞內,所以感覺栗喉蜂虎是非常愛金門的。 栗喉蜂虎進出土洞為保持身上的乾淨,牠們會利用十一時│日正當中的時間進行「沙浴」,為求最大曝曬面積,牠們張大嘴巴,展開翅膀,接受由陽光直接照射的熱力,和地上熱氣上升的熱度,逼出身上的細菌。 牠們也有夜間集體過夜的行為。這能有讓牠們集體過夜的環境,也是影響牠們會來到金門的原因之一,環境中,有苦楝樹或其他樹種可停留,有地勢凹下的避風環境,溪流旁多昆蟲,這就是牠們的人間仙境,最佳的休憩場所。 集體行動的優點是可以互相告知,天敵在哪兒,使其威脅的機會降到最低,有時碰到猛禽的攻擊,整群鳥會造成猛禽錯覺,有如一團很大的生物量在集體飛行,令猛禽不知要捉誰。金門在秋天時,所有的鳥類繁殖過了,亞成鳥跟著飛出巢,開始準備遷移,一群群的行動,如耕過的農田上,電線上形成六線譜的八哥群,油菜田裏的採花賊,高粱、小麥田中的採穗者,休耕的農地裏:::都有為數可觀的集體行動者。 冬天的椋鳥在晚上過夜前,會在同一地區集會,少則一、二百隻,中則五、六百隻,多則上千隻會聚,那過夜的場景,整個熱鬧非凡,有如白天碰到的經歷互相告知樣的吵雜個不停,這也是種集體行為,喜鵲在秋天過後也是可見到一整群的出外集體覓食,花嘴鴨、小鷿鷈、玉頸鴨,:::留鳥會有成群現象,渡冬的鳥類那兒有食物,也是集體覓食,集體準備南遷。 有人提出質疑,三、四千隻的鴨子,飛起來像圍成一道牆一樣,飛起時牠們會不會相撞在一起?據專家所言,好似不曾發生過相撞事件,這是我們低估了鳥類的飛行能力。不同鳥類飛行能力不同,雁鴨科的飛行能力很強,飛行很遠,一碰到狀況,翅膀一張開振翅就可直接往上飛,而鸕鶿就需要助行,有浮力才能起飛,這是不同鳥種間飛行能力的差異性。 金門夏天的天空都是栗喉蜂虎的天空。 金門冬天的天空都是鸕鶿的天空。 周老師認為,我們參加國家公園賞鳥解說員的種子訓練後,希望大家能擁有一台望遠鏡,再拿上一本鳥類圖鑑,以後就一輩子自得其樂,開個車子,走遍金門各處,了解各種鳥的生活作息行為,讓我們的生命面多了個有趣的興趣,豐富人生。若經濟能力許可,建議我們買那打廣告時是放置在魚缸的萊卡望遠鏡,保用三十年,在金門這潮溼的天氣下,才不會用個二、三年就因發霉而要換鏡。且可當傳家之寶,贈與下一代。 要認識鳥,你要到野外看,不是看圖鑑,圖鑑基本上是讓我們對照用,配合好的望遠鏡,會讓你一輩子望不了看過的鳥,依周老師的經驗,他是常去看,看鳥兒在做什麼?鳥類他有什麼行為?再回去翻圖鑑,圖鑑中沒有介紹鳥類的行為。這須靠自己的多看才能學得。而全世界這九千多種鳥類,研究的專家沒幾個,很多靠業餘的賞鳥者慢慢累積鳥類的常識,進而讓人們了解這居住的環境,如「寂靜的春天」書中所傳達的訊息,只因美國早期大量的使用DDT殺蟲劑,而由生物累積作用後,造成鳥兒的對鈣吸收的異常,骨骼變碎、蛋殼變薄,使得生物繁衍失序,蟲兒沒了,鳥兒不叫了,所以才叫寂靜的春天。 這就是因為從事研究鳥類的生態,而了解到我們生活的周遭有了這些問題,後來DDT就被完全禁用,才不會哪天威脅到人類的生活與健康。這是個生態上的大問題,非我們初學者所能體會,假若學會賞鳥後,能因這些陸地上最美麗豐富的顏色,也能使我們的人生增添色彩、提高生活品質,這就已達賞鳥的目的了。(下)
-
「總兵署」走一回
十月十六日,的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配合金門文化藝術節的演出安排,清金門總兵署正式對外開放,應該是早有不少人來造訪過了,但是下午二、三時以後,「街頭薩克斯風手」、「神奇民俗綜藝團」、「秘魯樂團」,加上來參與盛會的人潮,簡直讓總兵署成為當日鎂光燈的焦點。 此地最早曾為明萬曆年間「會元傳臚」許獬(許鐘斗,后湖人,授翰林院編修)讀書所在的「叢青軒」,清以後至民國更有著多重身份演變。清康熙年間,金門總兵陳龍,因為后浦的人丁興旺,所以將總兵署從金門城遷到后浦「叢青軒」;民國以後,此地曾為縣公署、金門防衛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辦公處所,民國八十四年,最後使用的縣警察局遷出之後,開始進行規劃與整修,使得這座台閩地區格局保存最完整的總兵署,可以原貌修護。 走進總兵署,陣陣音樂襲耳,那是地方社團的成果展吧!因為外頭開瑄國小的大鼓正在收拾,準備上車。裡頭的盛況有別於整修期間「謝絕參觀」的景象,我曾因受訪朋友之便入內初探,見學有專精的他們「小心翼翼的修護」戰船、大小兵器、地下的牢房等,他們是今日總兵署風光再現的幕後大功臣。 左手邊各房展示一些相關圖片(尤其一些是水師的)、清朝瓷器,以做歷史演進的見證,另有那吸引眾人目光的「紅眠床」、大紅花轎,我幫三位不認識的遊客照像,那女生要二位男士做出抬轎的樣子,真是奇!右手邊有各種兵器展示。中間最內為總兵及夫人的平民裝扮,一婦人在我背後說「怎麼會那麼像」,我一度以為她曾見過他們呢!雖為蠟像,但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中間為總兵與其他官員、部下會談的情況,亦為蠟像;中間最前為總兵辦案處所。 走入地下牢房,頓時有著不同心境。壁上一個大字「律」代表了這裡頭的精神,一旁有著五種不同程度的刑罰、型具,牢房外有兵把守著,牢房內有受不同待遇的囚犯,內有草蓆,內有反省打坐的人,內有抓木柱「有所為」的犯人,真是名副其實的「衙門」。一人入內,有股陰涼,一旁的小朋友指著其中一蠟像說「他在動」,我不得不定神一看,看不出個所以然,大概小朋友嚇自己的吧!一個爸爸笑著說:「是你自己說要來看的,還怪我!」想來是小朋友怕怕,因為唯妙唯肖的蠟像,讓一些人「不寒而慄」。 裡頭的木綿樹是「百年老樹」,它在寫歷史,它也陪伴不少人年年月月度過,每年盛開的紅花可是令人佇足觀看的。是先有樹的吧!一棵老榕樹長得奇特,樹身且有水泥建築撐著。應該就是相輔相成,在大榕樹的庇蔭下,一排排的椅子上坐著來此一遊的客人,有金門人、有外地人,有住在附近的,有初次造訪的,當然也有來找小時候回憶的吧!大家都來此共襄盛舉,不例外的也來看台上的各種表演。街頭薩克斯風手一首接一首,他在台灣已有不少次的公演紀錄,讓大家在秋日午后來場「音樂饗宴」。 神奇民俗綜藝團帶動全場氣氛,尤其那一個個氣球吸引小朋友的眼神,多想人手一個啊!那些氣球造型獨特,青龍、白虎、風獅爺、刀、劍,彷彿就是與金門有關、與總兵署有關。大人帶著小朋友聚精會神的凝視主持人的問話、暗示、明示,當然,暖場之後開始表演,「頂球」功夫了得的師父,自己丟自己接,然後接受觀眾的挑戰;接著一個球在手上「自轉」、「公轉」,然後二個、三個、四個,頭上、左手、右手、膝上,都有球在轉動著,如此靈活的動作引來觀眾掌聲四起,「脫逃術」是魔術表演中常見的手法,觀眾也參與其中。 簡略的就我所看到的種種做分享,未及詳述的、專門的部份,歡迎有興趣的同好親自來走一回,您肯定會有新發現。今日總兵署回復了它的身份,雖然不是實質,但至少是個呈現,在不少人的努力與掌聲中,它又要再一次寫金門的歷史!
-
黃昏的故鄉
從書本中抬起頭向窗外看時,飛機已經下降到見得到陸地的高度了。這個靠窗的位置倒是巧合下獲得的。由於很晚才到達機場,劃位時,根據櫃台小姐說,已經沒有幾個位子了。我很不喜歡做後段坐位,因為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機艙症,即使我早該習慣搭飛機,還是儘量避開那樣的位子。我要求她給我一個前面點的位子,有些心虛。她說,安全門邊好嗎,靠走道。我無所謂。只有小的時候,對於飛翔以及俯瞰有高度興趣時,會因為沒坐到靠窗座位而吵鬧不休,後來,就算幸運地被分配到靠窗座位,也已經興奮不已。不再盯著窗外,為飄浮在腳下白蓬蓬的雲大呼小叫,或為海上星點般散開的白色浪花瘋狂。 一上飛機,才發現小姐搞錯了,六排A是靠窗的,這點在我還沒走近到看見座位上方標示就可以確認,因為靠走道的位子上,已經坐了一名青年。他的樣子在我走到座位,與他平行而坐後,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顯然並不相當迷人。很快,我沈入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甚至無暇注意空服員的逃生說明:::那美妙如舞的救生衣示範。我老想,椅子下真有一件那樣的膠黃充氣救生衣嗎;發生事故時還有多少人記得要扣上扣環,然後「向下用力拉」。但我明白這一切是必需的,基於人道:一種安撫旅客的人道責任。航空業者有義務表演這些儀式,理直氣壯地催眠旅客,讓他們相信自己沒有被遺棄:我們有緊急措施哪!甜美的空中小姐擺動雙手示意。大家都收到訊號,成功轉換實質的不安全感,進入偽心安狀態。機艙裡,旅客安心地喝著咖啡,自在地讀報上的花邊新聞。所以逃生示範並非全然無用,只不過用處與它原先被預計的不同。 起飛後,很快就進入空中。從前要有意識地猛嚥口水,來防止離地時的暫時性重聽;現在則能邊看書,邊自在地調整狀態。畢竟不再那麼困難,對於猛然的離地這件事。高空是很安靜的地方;飛機本身當然總是發出嗡隆隆的悶響,像所有機器一樣;我指的是飛機外的高空:雲朵幾乎停止飄動,窗景以極優雅的速度向後滑去;像是靜止了,聲音和速度一起。我揣想,出了這個人造金屬籠,外頭的一切是必定是寧靜而美好的。當然,這樣浪漫得不切實際的假想,不會有人樂意證實。所以我拉下塑膠窗板,隔開刺眼的午後陽光,躲回我的小說世界。 雖然沒有戴錶,根據生理時鐘,以及歷年來的經驗,我估計三十分鐘左右我們就開始下降了。空服員過來提醒我拉起窗板。我抱歉地聽命,有點懊惱自己的不專業:::我應當是專業的乘客了,身為金門人。隨意向外看了一眼,是海,沒有漁船,然後繼續看書。又一會兒,再看,腳下已經是陸地了。意外地,我竟然感覺此刻在我底下的土地有些陌生,不過是好的那種,不帶鄉愁的。我以為草已經焦黃,畢竟前幾次回鄉時是那樣的。隨意的濫伐和不經意的火災,在我上次回家時,已經斑駁了那曾經翠綠的仙島,像野蠶啃食過的殘破桑葉。這次不同,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綠林,有樹、有草,被開發的紅色土壤不再,隔著機艙,兒時的記憶浮現。 從前的機場是軍機場,印象中並不那麼寬闊,每回降落,都有種即將衝入樹叢的驚險感受。我很愛那感覺,好像我們闖進的是一個秘密基地,一個世外桃源。金門的機場是沒有塔台導航的,機師必須靠肉眼決定下降的方位,所以起霧的日子就得關閉機場,通常是四月春假前後。現在的新機場雖然加寬了跑道,砍去附近的樹木,看來清爽又現代化,守舊的我並不喜歡;但降落應該還是沿用舊制的,因為一到四月霧季,班機還是經常取消或延誤,有些朋友甚至因此回不了家,明明已經看到金門就在腳底下,飛機繞了兩圈,偏偏又飛回台北,因為霧。我聽了覺得有趣,抱怨從沒搭到那樣的班機,其實真讓我遇上了,不知道是不是還能興致盎然。 降落後,已經是五點。太陽隔著機窗,奮力散著最後的光芒,我當然不愛高熱溫度,此時卻迫不及待想走出去,擁抱家鄉的清新空氣。走出艙外,涼風輕拂,機場的旁邊就是海,這個角度看來,海平面高出機場一些,藍藍的一片,低空上好像有霧一樣的什麼擾動空氣,是蒸氣吧;總之絕不會是髒空氣,在這裡沒有那樣的東西。有些距離的近處,躺著一彎沈靜的、像飽和的藍加點白色顏料的海軍藍,太陽離海面還有段距離,還沒有波動的金光,少了反光,反而安穩而慈祥了起來。我突然感到驕傲,為家鄉。世界上大約沒有多少機場,能擁有這樣美好的海岸景致。小島嶼當然隨處都見得到海,卻也往往因為地小,機場只能停下螺旋威力強大的小型客機,因此場內總是捲著嚇人的狂風,旅客大多在慌亂中快步離開吵鬧的風帶,逃難中的人是不會留意周圍景色的;就是有,也不會是此刻我感覺到的,這令人安心的寬闊的藍。 好多人問,金門有多大,幾小時可以逛完。這些人總期待一個一言以蔽之的回答,我於是不願回答。論面積,金門自然是個叢薾小島,150平方公里能多大,大台北隨意一個縣市就比她大上許多。但在那樣圈圍出來的行政區裡,沒有人會用廣闊來形容。台北有很高很大的建築,很寬很長的道路,卻沒有一片完整的天空,或一個用得到2.0視力的視野,難怪台北人都深度近視,是演化的結果。都市被包裹、切割,一塊塊,七零八落。喇叭、店家音響、行人耳語,嘈雜雜鼎沸著,塞滿了空氣,很是壓迫。再大的土地,也不配稱遼闊。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音量和空間感成反比關係,吵雜的地方給人擁擠的感覺,比方搖頭樂充斥的商街;寧靜的地方則讓土地延伸得很遠、很廣、很大,比方小鳥啾啾的田野,或是,十月下旬太陽落下前的金門小島。
-
季節變化與賞鳥關係
金門的天氣一般在三月份起霧,對於霧的來臨,人們的感覺是來返台金交通上的不方便,碰上霧天,愛鳥的周老師就找到回不去的理由,留下來好好的拍照。起霧時,也即是地區鳥類繁殖期的開始,鳥兒在霧濛濛的環境下開始交配、築巢,之後等待夏天到來,我們就可見到成群的小鳥離巢飛出來。對鳥類而言,起霧的天氣提供了牠們優良的繁殖場所。夏候鳥中如栗喉蜂虎、躁鵑、四聲杜鵑等。在霧茫茫看不到的天氣下,你就用聽的判斷出誰來了,專家們坐在室內一聽,即可判斷出是哪位嬌客到來,這是熟悉的結果,沒有其他法門,多看多聽、多接觸、多觀察投入後,你也會有這等的功力的。 金門季節變化除了留鳥以外,一些夏候鳥在3、4月到金門繁殖下一代出來,到九月時帶來小鳥,甚至沒帶就往南方飛去、因為金門的冬天對他們來講太冷了。除氣溫低外、食物為最主要原因,冬季的金門昆蟲太少了,故夏候鳥往南飛,飛到東南亞去渡冬。 對於冬候鳥們而言,秋天時北方太冷,牠們以金門為遷移過境處,甚至秋、冬季留在金門渡冬,金門等於是牠溫暖的南方,牠們在春、夏季時往更北如大陸、西伯利亞去,但冬季因那邊下雪、植物很少、缺糧下來金門渡冬,像鸕鶿、鷸 科、雁鴉科:::來金渡冬,因金門的食物對牠們來講很多,很豐富。 為何會有金門冬天時,夏候鳥覺得食物不夠而往南飛,而冬候鳥卻來金門渡冬呢?這是因為金門的地理位置特殊是個交會帶,會隨季節變化,成了某些鳥類的繁殖地、渡冬地,這是季節變化所帶來的豐盛鳥類,金門就是有這特色,才能吸引牠們的到來。 隨著季節變化,周老師介紹了幾種鳥類的生活行為,讓我們這些初學者體會鳥的世界。 起霧,待宵花開時,這就是季節在轉換,漂亮的鳥兒栗喉蜂虎來了,三月下旬牠們就來報到,周老師他花了3年多的時間,紀錄栗喉蜂虎在金門的活動,牠們公母外型一樣,個個都是飛行臘手,在飛行中捕捉如蜻蜓、粉蝶、蝴蝶、飛行中的蟲兒,牠們和燕子一樣,為飛行中覓食的,只有在飛速比他慢才會被捉住,牠不捉停下來的昆蟲。 金門的地層中,有一特殊的稱為「金門層」,金門機場附近皆為金門層分佈的地方,金門層內含有不同的岩分,有礦石、沙岩層,像這樣的環境是栗喉蜂虎喜歡挖土洞、繁衍下一代的地方,這樣的環境我們稱之為「惡地」,如機場旁的環保公園,在牠還沒設立公園前,就是大量栗喉蜂虎的繁殖地,如今這挖礦後留下來的惡地環境深受栗喉蜂虎們喜愛,但縣政府一聲令下建起環保公園,雖然鳥會曾抗議,但並無作用力,其實我們應思考,這公園建不建對我們居民來講影響並不大,但對栗喉蜂虎來講,這空間關係著牠的繁殖,消失後,牠來不來才是大問題。 除惡地外,只要是裸露的土牆就可以築洞,如阿兵哥挖的坑道、演習後的壕溝、新開墾還未長植物的土牆,或像挖出的海沙,在受雨淋清洗鹽分待用前,都會是栗喉蜂虎的繁殖洞穴,但這些堆沙很沒安全感,隨時動工就挖走,對牠們來講風險很高。 栗喉蜂虎,歐洲也稱蜂虎,其實他們分佈在舊大陸,像歐洲、非洲、澳洲。美洲是新大陸,就沒有蜂虎分佈,台灣也沒有,全世界大約有二十五種蜂虎,金門大概只有一種,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可能是分佈在歐洲的歐洲蜂虎。金門這一群的數量,每年約有上千隻以上來金門渡冬,繁衍下一代,之後,冬天可能往海南島、東南亞地區去渡冬,隔年上旬再回來。 (上)
-
參加縣運開幕典禮
自己從來不是一個善跑步的人,所以小時候參加運動會,總是以加油者的身份參加,無緣參加開幕典禮,但今年不一樣,校長規定每位老師都得參加縣運會的開幕典禮。 「好衰啊!我可不可以不要去?我想休息!」這是我乍聽到的反應,然而,參加回來,我卻覺得這次參加運動會會成為我一生中難得的經驗,且聽我慢慢說來。 進場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因為之前的工作,讓我常有機會體會,但參賽隊伍進場前的表演,無論是土風舞、元極舞、有氧舞蹈,每一場表演人員都有四、五百人吧!整個表演過程中,讓人覺得數大就是美,整齊就是活力,但人不禁想跟著下場舞動身體一番。 進場過後的活動,最讓人印象深刻,莫過於聖火的傳遞。先由地區兩位優秀的運動員領著聖火跑進場,在場中央宣揚本次運動會理念,接著運動員繞過一個彎道,直跑到司令台的對面,點燃聖火,聖火點燃的剎那,底下驚呼聲不斷,直呼「哇!哇!好美哦!」,瞬時,聖火的火花,繼續燃燒,右側出現「活力金門」,左側出現「健康城市」的煙火字樣,更讓大家耳目一新,為活動掀起了一波高潮。 唱完會歌、國歌、升完會旗,在運動員代表宣誓完之後,又來了一陣煙火,此時,只見司令台的對面,先高亮著兩條水平線,緊接著,萬道金光從這兩條水平線直竄而上,而後又直瀉而下。眼前的景象,恰似兩塊金布幕,隨風飄動,說多靈巧,就有多靈巧,也似金色的流星,眨眼間飛瀉而下,讓天空下起了金色的流星雨,美!美不勝收!接下來又竄出一道又一道的金影,奔跑的模樣,好似九尾狐狸逗弄著自己的尾巴,一條向東,另一條不甘示弱的追上,其他的尾巴也一起來嬉戲,一切顯得那麼的有生命力又和諧,更叫人讚嘆不已!突然,空中開了一朵紅花、接著在未消失的紅花中,又蹦出了一朵綠花,原來在我們的尖叫聲中,其它的煙火早已悄然飛上天際,為我們預備了下個驚喜。紅的、藍的、紫的、綠的、橘的、大朵中開著小朵花,紅中帶紫、紫中帶黃,為漆黑的天空,帶來了無窮的生命力,也在眾人面前顯現了色彩繽紛的流星雨。 最後,活動以雷射燈光照出的跑步選手比賽的藍光,隨著雷射光的移動,彷彿真的就有兩位選手在大家面前賽跑著,努力為了個人和團體的榮譽奮戰著,這樣的場景不僅再次宣揚了這次運動會的理念,也為開幕典禮劃下了完美的句點。據其他老師的說法,今年的運動會真的跟往年大不相同。單就上述項目,就非常的別出心裁,至少就讓看過不少煙火的我,依然深受震撼。然而不少人都說聽不懂鄭進一在唱什麼,他唱什麼,甚至歌名是什麼,我都不太記得,只記得歌名中間有「牧馬侯」等字,而有的長官致詞時,把它講成「牧馬河」,讓我覺得頗為好笑。「這是什麼?」會旗升起時唱的歌,讓大家都有這種感覺。「這首YMCA選的不錯,唱得也不錯!」這是放煙火時,我的感覺,當時,我看到不少人邊看煙火,邊舞動身體,樂在其中。
-
淺談戰史館虎旗——紀念古寧頭大捷五十五周年
古寧頭戰史館大廳中央兩根柱子上掛有三面虎旗,三面虎旗上的出柙猛虎,乍看都一樣,細觀卻不同,不同之處那裡?在虎頭。 過去我也不曾注意。去年七月,金門縣寫作協會總幹事陳秀竹(藍茵)小姐,寫了一本深富濃郁地方色彩的散文集︽滿園飄香浯江溪畔︾。因為我們都曾是軍訓教官的一員,我又癡長她幾歲,她謙稱我為學長,她出書,免不了要寄贈我一冊。我捧著書細讀,在二○七頁上看到:「在陪同全國高中圖書館主任參觀古寧頭戰史館時,一位軍官簡報,特別介紹了因為國軍的英勇表現,而獲頒了三軍陸軍最高榮譽旗,一面下山虎旗,兩面回頭虎旗;他解釋下山虎旗是正面攻擊,回頭虎旗則是左翼及右翼攻擊。」看完這段報導,引起了我的好奇,去年十二月來金門,專程去戰史館印證,確實是三面虎旗的老虎頭各有不同;一面是向前,一面是向左,一面是向右,得向前的是十八師,得向左的是二○一師,得向右的是一一八師。這表示十八師是正面攻擊,二○一師是左翼攻擊,一一八師是右翼攻擊。但這和實際作戰時的情況不符,因為二○一師是擔任后沙至湖下的防禦,是守備部隊,談不上攻擊。擔任攻擊的是十八師及一一八師,十八師從后沙、壟口、東、西一點紅沿海岸線攻擊。一一八師從後盤山、西山、東堡、觀音亭山、湖南、安岐攻擊。還有十四師,從吳厝經過一三二高地向西浦頭、林厝攻擊(為國捐軀的李光前將軍,就是十四師四十二團團長)。如照軍事上的戰術行動來區分,擔任正面攻擊的是一一八師,右翼攻擊的是十八師,左翼攻擊的是十四師。當然,虎旗只含象徵性意義,不必苛求。不過,古寧頭之戰是具有歷史性的戰役,有必要把所知道的做一概述。 因為古寧頭之戰是歷史性戰役,過去這些年來有關它的著述,可謂車載斗量。著述多,難免魯魚亥豖,略有所誤。現僅以古寧頭戰史館來說,館內就有兩個史料值得商榷。 進入館內右邊牆壁上有幅圖表,詳列民國三十八年國軍在金門的指揮系統,其中第二十二兵團所轄單位,青年軍二○一師隸屬線是直轄於二十二兵團,這是錯誤的,二○一師隸屬於二十五軍,由二十五軍軍長沈向奎指揮。關於二○一師隸屬於二十五軍,現有兩個史料可做有力的佐證;一是二○一師擔任后沙至湖下的防禦,是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日晚上九時奉二十五軍絮戰龍字第三五六號命令(二○一師師長鄭果將軍著︽明恥教戰︾─并述民國三十八年金門古寧頭戰役史實第三一頁)。 另一史實是,二十五日凌晨二點,情況發生,鄭果師長從頂堡住地進入師指揮所,半途吉甫車遭砲擊,駕駛兵負傷,他只得步行進入指揮所。進入指揮所後,立即用電話向各團、營長連絡,並下達與陣地共存亡及誓死抵抗的命令,然後將情況向沈向奎軍長報告(曉巖著︽從低潮中奮起︾第八九頁。曉巖原名張蘊琛,作戰時任二○一師六○一團第四連連長,守安岐。後一直追隨鄭果將軍)。 從上列的記述,證明二○一師隸屬於二十五軍。 軍隊在一般情況下,都是按軍、師、團、營、連的編制序列,非特別需要,不逾級指揮。 再一個值得商榷的是俘虜共軍的人數。 民國三十八年的那些年代,生活窮困,物資短缺,攝影器材更是貧乏,許多戰場上的珍貴鏡頭都沒有保留下來,戰史館只得用十二幅油畫來取代。這些出自名家手下的彩筆,真實的把國軍在古寧頭戰場上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犧牲精神表露無遺。在這些油畫裡,有一幅方向先生的大作,題為「我軍清查所俘共軍,總計俘虜九百餘人」。在大廳中央牆壁上簡述古寧頭之戰,也如是記述。俘虜共軍九百餘人的數字是不正確的? 俘虜共軍九百餘人的數字不正確,但究竟俘虜共軍多少呢?可說誰也報不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來!現今在史料上可查考的,有二十二兵團的作戰要報及史學家李守孔教授所記述的七、三四一人(另說七、○五九人)。在正史上有記錄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年鑑︾,該年鑑記載說:「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匪軍俘虜三、七一九人,由『啟興』『海黔』兩輪運抵基隆,其中營長六人,連長五人,指戰員一人」。 雖然史書上有記載,其數字都僅能參考。原因是有的俘虜負傷,而階級職務又較高,具有相當的情報價值(如共軍八十四師二五一團團長劉天祥),是用飛機運回台灣的。還有,有的共軍士兵是原來國軍弟兄,到了金門就反正過來,因是自家人,沒有當俘虜處理。另外,在作戰中不願替共軍當砲灰,掉頭協助國軍作戰的,也沒有把他當俘虜後送。所以俘虜人數實在難以精確。 縱然俘虜的人數難以精確,但年鑑所載三、七一九人仍具有崇高參考價值。因為被俘共軍在昔日台中干城營區(現干城商業區)編組「新生訓練營」,由二○一師負責,據參與工作的同仁們說:「在訓的新生弟兄共三千餘人」。所以俘虜共軍三千餘人是較正確的數字。 中華民國政府,真是一個講人道、夠仁慈的政府;三千餘人的新生弟兄,經過長時間的撫慰、教育,仍有九百餘人「執迷不悟」,政府乃依其志願將之運送回大陸。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的五、七、九、十二月,分四批用登陸艇送到福建的琯頭、馬尾、浙江的大陳,洞頭等地,再換乘當地漁船進入大陸。 進入大陸的共軍人員,完全不得中共當局的諒解,不僅未能妥善照顧,在「戰俘」這一不光榮的名詞下,歷盡滄桑,受盡折磨。直到一九七八(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才獲平反,但所得補償也寥寥無幾。 時光飄逝得真快,古寧頭大捷已經過去了五十五年。當年在一三二高地上和共軍廝殺的十八、九歲年輕小伙子,現今已是視茫茫、髮蒼蒼七十四歲的老人,說不定那天「蒙主寵召」就告別了這個繽紛世界。而古寧頭戰史館,是珍藏「古寧頭戰史」的殿堂,其記載的史料,所敘述的史實,都應該具有正確性、權威性。所以趁古寧頭大捷五十五周年的前夕,把所淺知的一鱗片爪盡情的吐露出來,謹供參考!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古寧頭大捷五十五周年,當年在古寧頭海灘上播撒血汗,至今仍苟活的少數伙伴,自費組團來金參訪;憑弔昔日戰場,奠祭為國捐軀的戰友。並於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八日,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書畫特展,以資紀念。
-
日落馬上
張素霞和楊玲翠拍手叫好,而我卻尷尬萬分、無地自容,這與我在辦公室一板一眼的行事風格是有差異的。我能生氣嗎?我能那麼地沒有風度嗎?若以公務來說,彼此的職務有所差距,必須受到應有的尊重。但今天的場合卻有所不同,年輕人聚在一起,怎能再以職務來分釐,尤其男未婚女未嫁,彼此之間又有一份無名的情誼存在著,何必計較太多,況且,它原本就是一個玩笑,任誰也拉不下那個臉。 「哇塞,真是郎才女貌,讓人不羨慕也難啊!」張素霞有感而發。 「除了郎才女貌外,」楊玲翠退到大廳的門檻前,仔細地打量著,「無論遠看近看,都有一對夫妻臉。」 「要妳們看看誰的臉紅,妳們管那麼多幹什麼!」李小姐雖然聲音大了點,卻掩不住興奮的神情。 但在我的感覺中,她們似乎愈說愈離譜,愈鬧愈不像話,和三位大小姐在一起,只有被她們聯手消遣的份,那有我存在的空間。倘若真的和李小姐是一對情侶,此時被她們戲弄,心裡或許是甜密的,也要感謝她們敲邊鼓,讓我們的愛達到最高昇華。 而今天卻有不一樣的情景,我並無意擺出一副臭面孔來凸顯我的職務,雖然和她們兩人是第一次見面,在短短的時間裡能和她們打成一片也是緣分,然一切動作和語言必須恰如其分,如果有所逾越,萬一有一方不能接受,雖不至於變臉,卻易於把原本歡樂的氣氛弄僵,這是她們這群「死黨」所疏忽的地方。 「生氣了是不是?」李小姐看我面無表情,低聲地問。 「那有,」我勉強地笑笑,「大年初一能分享妳們的歡樂,不僅是我的榮幸,彷彿也讓我年輕了許多。」 「你本來就不老嘛。」張素霞說。 「張素霞,妳會錯他的原意了。」楊玲翠神秘地說。 「什麼意思?」張素霞不解地問。 「他似乎在暗示一個人,要嫁他趁早,免得蹉跎歲月,讓他老去。」楊玲翠意有所指地說。 「妳們的聯想力實在太豐富了,」我好笑又好氣地,「如果我有妳們的一半,那就太好了,相信妳們一個個都會成為我筆下的主角。」話剛說完,卻又後悔起來,我為什麼要以此做話題。 「你筆下的主角?」張素霞沉思了一會,「你又不是作家。」 「當然不是,我那有那麼厲害,」我趕緊否認,「我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比喻。」 李小姐抿著嘴,偷偷地笑著。 在她們的嘻笑中吃完這頓豐盛的午餐,駕駛也把車子開回來了,我也找不到不讓她們到我家玩玩的理由,話既然說出口,就必須信守承諾,這何嘗不是做人的基本原則。當我向李伯母辭行時,她慈祥的臉龐似乎有一份期許,雖然不善於言辭,但卻句句肺腑之言。 「你看這些女孩,一見面就是大吼大叫,整天嘻嘻哈哈的,就沒有把你當客人,你千萬不要見怪啊。」李伯母說。 「伯母,您別客氣,」我禮貌地說:「這種輕鬆歡樂的場面,可說是我歷年僅見的,我很高興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年初一,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尤其吃了一頓您親手烹飪的午餐,讓我畢生難忘,蚵仔煎的美味迄今還在我的口中留香呢。」 「隨時歡迎你來玩,」李伯母興奮而又有些謙虛地說:「阿麗書讀不多,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你要多多指導她。」 「不,她書讀得比我還多,」我坦誠地說:「有時我還要向她請教呢!」(五十)
-
魚狗
台灣的鳥友常以一顆星代表認識五十種鳥類的認証。台灣鳥類有四百多種,如此推算,須有七、八顆星的水準,但周老師認為,你去看鳥,除了認出他是什麼鳥以外,去看有關鳥現在在做什麼東西,而推知鳥在這環境裏面,怎麼生存,了解這些會比認識找出什麼鳥來得有趣,所以老師建議我們開始進入賞鳥這行列,不妨找出較有興趣的鳥種,進而把他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全都弄清楚來得有意義。 以魚狗這鳥類而言,金門有三、四種,而台灣只有一種,從他身上你可發現每種鳥在金門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食物和獨特的棲息地,從這兒也可推論,何以全世界的九千多種鳥類可在地球上各角落相安無事的存活下去。 斑魚狗,擁有獨特的捕食方式,他專吃魚,可在空中定點停留、振翅,若看到水池中的魚兒,就會迅速捕捉,捉到後直接生食吞下,消化能力特別好,其構造會將不能消化的魚骨頭,會透過喉嚨全部吐出,吐出物我們稱之為「死繭」他極為鬆散,一碰就散掉。斑魚狗就只有吃魚,食物來源是魚,所以他的生活環境就只有池塘、水池附近。 靠近山外圓環附近的映碧潭,水源地是太武山,故而水質乾淨,四周有高大的木麻黃樹,而四周池壁為泥地,是斑魚狗喜歡的棲息地,金門幾種的翡翠鳥,這兒都有,如斑翡翠、蒼翡翠,都有在這兒繁殖,連金門可見到的水獺這裏也有,這面積不大的水池,生態資源很豐富,周老師有空來金時,都會往這兒巡視一下他的老朋友們,是否還在這環境上。 斑魚狗因吃魚,故而在水邊土牆挖土洞以繁殖下一代,和栗喉蜂虎一樣的行為生態。在金門的這幾種翡翠中,斑魚狗是比較不會忌諱讓人家知道他的存在的,但他們的警覺性很高,通常在其挖的土洞旁就可瞧見白白的糞便痕跡,這就表示他常常在那兒停留,也表示那兒一定有洞穴,他們挖的洞穴約有四、五十公分深,洞裏有凹槽,讓蛋不會滑動。 至於他是選擇怎樣的土壁來繁衍下一代?斑魚狗,他沒有像戴勝會發出惡臭,也沒有什麼可以抵抗天敵的,故而他要找一塊乾燥最好沒有長植物的土壁,因天敵不是老鼠就是蛇或貓,為防威脅到下一代,所以找一個很陡,沒長植物,無法攀爬的土壁是最安全的棲息地,以繁衍下一代。為方便,他們就可在土洞旁交配,如何分出公母?公的斑魚狗胸部有二條黑色帶子,而母的只有一條,看鳥類圖鑑上就說明的很清楚。 為了安全,成鳥進出土洞,動作很快,瞬間完成,只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亞成鳥,小鳥在肚子餓時,會從洞中探頭,看母鳥叼食回來沒,這是種暴露自己藏身處的危險動作,很容易讓蛇等天敵發現他們。若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鳥類一般為全職媽媽,色澤相同的公母鳥,一起帶出小鳥,在母鳥陪伴在側時,欣賞鳥爸爸示範捕食功夫。一般母鳥經判斷小鳥夠大了,就會要小鳥儘早離巢,學會自理,以避免天敵的攻擊,因久待土洞中,其實是很不安全、危險性高,能早早飛上空,天敵就減少許多。 金門很漂亮的留鳥蒼翡翠,有紅嘴,前胸為白色,故稱白胸翡翠,他因背後到尾的那一片藍色羽毛,故稱為蒼翡翠,他的食物,包括有螃蟹、魚、彈塗魚、昆蟲:::選擇有昆蟲的棲地(繁殖棲地),思考就不一樣,所以蒼翡翠的棲地可以不一定在水池旁,曾經在珠山靶場看到他們挖洞,只要有高的土地,或是像栗喉蜂虎找的環境,有乾燥地,不在水池旁:如散兵挖的坑洞,就是他們捕捉昆蟲餵食下一代的好環境。 食物不同,考量點不同,所以金門的翡翠以蒼翡翠生活範圍最廣,故而他的數量較多,可見度也比較大。像台灣那環境,你可發現大部分的水溝完全水泥化,池塘也水泥化,除水庫外,你少見到水池旁是土地的,故而顯示在調查數據上,台灣的魚狗,這幾年來也是減少很多,為何會少?繁殖棲地的空間被水泥蓋住,土堤減少了,當然他們就另找其他地方生存去。如歐厝聚落前的水池,被整建後吃魚、昆蟲的魚狗們生存的空間被壓縮,利用土堤繁殖所可用空間越來越少,故魚狗數量相對減少。國家公園曾調查過,利用現有的土洞或是挖坑洞,或是在沒有長植物的土堤上,直接挖洞來繁殖下一代的佛法僧目,他們的棲地隨人為的破壞而減少中。 像前面提到的映碧潭,日前整個土堤都長滿植物,換句話說,栗喉蜂虎,一般魚狗,蒼翡翠們就不能利用了,那我們可考慮在每年他們要來繁殖時,清理出乾燥,沒長植物的土堤,那他們就不會跑掉,可以繼續在映碧潭繁殖下一代,這就叫做對棲地的管理,了解那些鳥類行為,協助他們,整理繁殖棲地,以保護生態環境。
-
海棠綴珠一重重
如果說:曾經的寧靜,是為了讓未來的色彩更為繽紛;掌聲前的靜謐,是氣質、自信的自在展現,那麼,我們更相信,凡久伏者必然高飛。 這段日子以來,家鄉熱鬧了。 如綴珠的海棠盛開了。繽紛、美麗、多樣,而且一重重。 一連串,密集如繁花盛開,多的有令人目不暇給的興奮,美的令人有種種的嚮往,一窺而後神遊於心。 不知道您曾遊歷了多少,體會了多少,但那種全民參與的盛會,竟是歷年來少見的光景。 序鼓震天響,烽火連四月 引起國際性話題的展出,已劃出震天價響。 引起全世界的高度注意的話題,取用的是民國三十八年以來國軍撤防台金的碉堡,是陪伴鄉人防禦外侮大型水泥體。 原本基於國情艱難而誕生的巨靈;隨著時勢和緩,在荒煙蔓草中沈睡多年;如今,藝術家在記憶中找到了它們,成為各方藝術家抒發靈感、表現苦悶、提鍊悲情、展現反諷的活體。 是不同素材的巧妙組合。有人說是創新,實驗性質十足、有人說是藝術,藝術本無定見;有人玩味再三,那畢竟是指標性的展出、有人則敬謝不敏,或許這就是多元社會下應兼容的一方。 那年,同樣是由碉堡們反擊出的砲火,帶有仇恨的火藥,穿越台海海峽,撼動了全世界,世界認識了「金門」,這個蕞爾小島。如今,碉堡們,又再度重炮出擊。無論如何,那碉堡內正填裝著藝術成份的火藥,小島發出了聲響,向世界轟出了新視界。頭陣已然打響了,四個月的存放期,依舊供人省會。 緊鑼密鼓又一旬 光輝的十月,藝文的金門││很文化。 碉堡重炮劃出首響,文化節慶狼煙四起。 兩岸參與的十八個個案,展現出高檔的手法,用藝術昇華了戰爭的層次,著實給地區豎立了一個指標,原來戰後可以用如此手法看待,也不得不佩服,竟可呈現如此的多樣性與融合性;而文化藝術節,所展現的活力與通俗性,同樣引起一陣風潮,一陣叫好。 密集性的趕場,只為體會文化的流轉。我們樂於趕赴每一場次。 秋風送爽。十月的晝,挾著秋老虎的餘威,午熱如夏;十月的夜,送來沁涼的晚風,晚涼是秋;十月的心,尾隨各藝術表演團體的手起足落、起身轉身,興奮著。 變臉、森巴、南管、醒獅、雜耍。目不暇給。 那日,午後,在模範大街坐了一個下午。 薩克斯風、異國笛聲、喜悅的人們、雞尾酒、老建築。好不熱鬧。 下午三時後,日頭漸然西行,在模範街的五腳基上,頻回首的留下一道金黃光影。秋風徐來,歌聲悠揚,這是金門嗎?那種氛圍下,不禁自問。放眼長望,南洋傳來的五腳基,在地的模範街,前方的愛爾蘭樂團,這樣的多元文化揉合,就是現時的金門。古蹟活化下,中西合併時,竟能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居民參與中,這條老街重拾昔日風釆。 我願佇留,讓時光停留在當時。 │││薩克斯風手依然獨奏出熟悉的樂章,涼風不斷的送來爽快,日照停留在建築物的二樓,餘暉映照在人們喜悅的臉上,啜一杯醉客啡翔。願時光真能停留。│││ 開啟了 彷彿是不期而遇的偶然,十月的金門,有兩座重要的『館』,開啟。 金門鎮總兵署,走在前頭;社會福利館,緊跟在後。 一座是老店新開,身負三級古蹟的榮耀,有會元許獬與總兵陳龍的時空交會,是台閩地區保存最為完善的清代歷史見證,百餘年的風華再現。五彩幡旗迎風,劃出了陣陣喜悅;人往人來的流動,讚出聲聲的驚奇。中庭的大榕,蔭遮了十月的艷陽,撒落滿庭的清涼,這兒的氛圍,令人流留,歌聲悠揚,人潮流轉,好一個午後。 一座是歷經政黨輪替、一拖再延,甫建竣工,未來將成為地區重要指標性的建築物。將是金門對外迎賓、展演的重鎮。 同樣是值得等待、同樣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六個黃花大姑娘 六個,深處大宅門的黃花大閨女,即將現身露面,顯得羞赧,外界顯得興奮,莫不投以期待的眼光,在將卸去神秘面紗的此刻。 「總量管制」是目前政府給它們的保證。 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 多少的量才是所謂的總量。 多少數據能支持正確的遊客數,一個不會造成負擔的數字;多少的規劃評估能保有其原有純真、自然的美,一個不會徒添的無謂。有一種美是多一份則失真,少一份則無損的渾然天成。 去除武力是一種和平的宣示、善意的表達。有人如是說。但這樣的宣示與表達是不是保證所謂的和平、安全。還是會成為另一個蠶食的正當理由。 我們不是反對開放,然而是希望能維持必要的力量。 這樣的情懷,如同父觀女初出社會般的心情。是應該借一段鄭愁予的詩段:「哎,讓女兒自由地長大罷!(見: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寄以感懷呢?還是應該想起了烈婦許氏初娘。︽金門志︾載清順治十二年,許氏初娘因夫從軍,歸寧娘家,一日娘家為市豪鄭泰所強居,市豪之子顗覦初娘美姿,計害初娘父文衡,初娘:::。哎,如果文衡家中夠強盛的話。 和平已然昭告,解禁正成趨勢。 唯一不願見到的是,強居成了順理成章,覬覦成了傷害之始。 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揮之不去。 到底一杯珍珠奶茶與安全及和平,會不會取得平衡。我們始終不懂。 接下來了呢 洋樓、閩南宅、戰地史蹟、海灘、陽光、在地化::,那一個會是下一次的主角?「碉堡」最近成為大家熱門的話題,然而,依黃老師的研究,「碉堡」是戰地史蹟的一部份。「反戰標語」是精彩的、「坑道」是雄偉的、「軌條砦」是以越四十五度角昂揚向天際的、「紀念性建築」是歷史的群像紀錄。 這些藝術品,是時代下的產物,以在地建築為底,盛產於民國三十八年至六十餘年,是南洋文化、閩南文化、戰役文化三者疊合而成的光景。 坑道是以大地為畫布,鑿出新金門地下光景。軌條砦則以海灘為田,插著支支鐵條,竟成漁蚵附居生長之地,紀錄戰役最好的證明。反戰標語是以幢幢閩南古厝為底,堆砌、訴說著時代反戰的塗鴉。 金門,處處都是藝術館,時空背景加上盛衰榮辱,獨特無他。 驅山走海。每年都有群在地藝術家,忠實的紀錄這在地的美,用最在地的觸覺,呼吸吐納著每一足履下的芳芬,轉化為美麗的精靈,呈現。用他們最在地、最本土的觸摸,閩南古厝的一隅、孤立的洋樓、衰敗的戰史遺址、海邊的奇岩、百年老樹下、拾蛤的人們,::金門那兒最美、那兒最奇,在他們腦海中的未刊稿,思索中的景象,便能見到精彩。 繁花數開、迭起,總靜待有心人營造,畢竟,詩酒趁年華。
-
日落馬山
而忙了一上午的李伯母,卻藉故要我們先吃,這似乎也是許多家庭常見的現象,更是老一輩的父老,展現他們的愛心,留給年輕人一個無拘無束的自主空間。 「經理,你別客氣」張素霞親切地說:「來到這裡,就不是外人了……」她還沒有說完,李小姐搶著說:「不是外人,難道是妳家的人?」 「阿麗,妳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張素霞不好意思地說。 「剛才有一位婦人問妳媽說,煮那麼多菜是不是要請『子婿』。」楊玲翠笑著對李小姐說。 「別胡扯好不好,」李小姐白了她一眼,「又不是初二。」 「妳媽笑得很開心呢。」張素霞補上一句。 「妳倆都把嘴張開,」李小姐夾了一塊蚵仔煎,笑著說:「非把妳們的嘴都堵起來不可。」 「如果真把我們的嘴堵起來,這麼多的菜你倆吃得完嗎?」楊玲翠說。 「怎麼會吃不完,」張素霞未說完先笑,「人家手牽手,南山、北山走了好幾回,肚子正餓著呢。」 「張素霞、楊玲翠,妳們好好給我聽著,」李小姐雖然板著臉,但卻難掩心中的喜悅,「廢話少說,想吃什麼儘管吃,別惹我大年初一也罵人。」 「看妳說在嘴裡,笑在心裡的俏模樣,想叫人家不疼妳也難啊!」楊玲翠笑著說。 「妳們好心點,」李小姐終於忍不住地說:「別亂點鴛鴦譜好不好,」而後,看了我一眼,對著她們說:「妳們到過馬山播音站沒有?」 「沒有。」她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 「這就難怪了。」李小姐神秘地說。 「什麼意思?」張素霞不解地問。 「以後叫經理帶妳們去看看就曉得了。」李小姐得意地笑笑,「哪裡除了風景秀美、林木蒼鬱、草木扶疏,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陸河山以及對岸的漁舟帆影,更有一隻美麗的黃鶯,她不僅音色甜美、羽毛亮麗,還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不知迷倒多少人,可不像我們雙鯉湖的野鴨呢。」 「阿麗,想不到妳的文采竟然那麼地豐沛,好像不是在說話,而是在作文章。」楊玲翠笑著說:「跟誰學的啊?」 「當然是與她朝夕相處的經理囉。」張素霞意有所指地說。 然而,李小姐並沒有因此而閉口,竟繼續地說:「還有武揚台的一朵小花,花蕊雖小,卻芬芳無比,雖無明艷照人,但卻人見人愛。」李小姐竟哼起:「『我要和他帶著小花一起回家,陪他騎著白馬去到那山上的古樹下,同看雨後雲空裡的片片彩霞』,這雖然只是一段歌詞,卻是那位小美人的夢想。」她手舞足蹈地說:「妳們看看,那麼美、那麼綺麗的故事,教人不感動也難啊!」 「阿麗,妳很神呢,」楊玲翠不解地,「說了老半天,講了一個自己知道,別人聽不懂的故事,真讓我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既然摸不著頭緒,妳們就廢話少說,」李小姐用筷子指指她們,「難得我們經理肯賞光,妳們就多為他夾夾菜,免得他餓著肚子回家去。」 「李小姐,妳說完了沒?」我好笑地看著她,「妳的故事不夠精彩,也沒有說服力,所以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我看還是快點吃,別忘了伯母還餓著肚子呢。」 (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