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仙洲鳥語》賞鳥第一招:辨識鳥種
賞鳥前,你要懂得辨識鳥種,基本的辨識法依許老師的分類,可歸納出下類五種︿一﹀大小、形狀︿二﹀行為姿態、飛行方式︿三﹀顏色、條紋、圖樣︿四﹀特徵、棲息地、時間︿五﹀叫聲。許老師製作了簡報圖片配合講解說明: (一)大小、形狀 常在野外時,你如何向人介紹這是什麼鳥?我看到了什麼鳥?什麼東西?如何說明?:::故而你要知道鳥兒的大小、形狀後,有如介紹人物樣的說出其高、矮、胖、瘦:::這就須找一個對照組來作比較說明,依地區性,可找出常見的鳥種當對照組1、麻雀,大家對他都熟識,顏色、大小都易形容對照。2、白頭翁,金門到處都有,它比麻雀大一點點,而綠繡眼比麻雀小一點,大部分在草叢中活動,太小不易辨識。3、斑頸鳩,金門很多,有的被捉來食用。是金門三種對農作危害較大的鳥種之一,另外兩種是八哥、環頸雉。4、喜鵲,地區最常見也是身長最長的鳥種,所謂身長:::即由嘴尖至尾端的長度。 依地區性許,老師提出這四種常見的鳥種當參照組,找出參考鳥來,說明看到的鳥兒大小,介於什麼鳥之間,只要說明出即可縮小範圍,容易找出鳥種來,再從形狀形容是瘦、胖,介於何種鳥間的體型?找出差異性就比較容易分辨。 另一種辨識法為觀察鳥兒嘴巴、腳爪的形狀,其中以鳥嘴型狀最易分辨,有時你只要描繪出嘴巴形狀,就可知是何種鳥兒,其中又以水鳥最易分辨,因為水鳥為灰灰顏色,90%的水鳥由嘴巴去辨識,是彎?是直?多長?是頭的幾倍?觀察這些要點,也可知其食物範圍。 有人認為觀察鳥腳也是重點,但依許老師經驗中,如水鳥類他們的腳浸入水中,草叢間;不易看出,故對初學者而言,辨識鳥嘴為入門之要,至於其他飛鳥,從嘴巴形狀更易於辨識。 但對體型大小,有時不易分辨,且會造成迷失,錯誤的印象,如影片中的大、中、小白鷺,你如何分辨出?誰大誰小;賞鳥時,透過望遠鏡中看到的鳥兒,大小和實際有些出入,你很難找到同時出現的大、中、小白鷺讓你比較,在不同時間、地點的鳥兒,大小的形容是一大學問,故而能找到旁邊一參考點來形容是最好的比較法,所以解說時,對於鳥兒大小的描繪,不要很有信心的說出絕對有多大多小,那是一件很難的事。 (二)行為、姿態、飛行方式 他在幹什麼?有些鳥兒會有不同的動作出現。例如,在金門的鳥種中,描述如下:邊飛邊作波浪狀飛行前進,且發出啾!啾!的聲音:::只要講出這行為特徵來,你便可知這是鶺鴒的飛行法。 地區鳥兒中,鵟常單獨在空中盤旋,一圈一圈的轉。這由其翅膀,形狀構造看出適合做這樣的飛行方式。曾經,多年前在空大附近,許老師發現很多隻的過境鳥,其特別的地方是這鳥在空中轉了轉了幾圈後,轉的當中,就把水中浮游物撈出吃掉了,而近年來,空大蓋成後,又曾出現過幾次,以後就沒再出現,最近他又曾在海濱處有見到那種鳥的蹤跡。是何種鳥,許老師認為那不重要,名字只是個代號,意義不大。 地區在冬天出現的鳥中,有種站立時以45~50度腳站立,動作是走幾步就停下來,反覆如此,保持這姿態至永遠。也有的飛行時波浪狀、打轉、直線形前進、不盤旋,快速飛行,定點型、翅膀拍動方式是往上、往下、上下平均、有否超過基準線的拍動法?費力否?輕鬆的利用氣流飛行?:::這些都是辨識的依據。 (上)
-
《老照片.說故事》古剎耀光
民國六十一年秋,嚴副總統家淦先生匾贈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由金防部司令官侯程達中將主持揭匾儀式,各界人士,十方大德應邀參加盛典,在軍事管制期間,有此冠蓋雲集的集會,對海印寺而言,殊為難得少見。 海印寺係建自宋代的古剎,有倒影塔、玉几巖、蘸月池、蟹眼泉、古石室、石門關、萬年神龜、鄭延平觀兵奕棋處、風動石及「毋忘在莒」勒石、「靜觀」、「其介如石」等名勝古蹟,聖哲名題,靈山耀光,神佑浯島,誠是仙山佛地。 參加揭匾典禮者,除金防部副司令官、張其黑主任等軍方將領外,地方人士有政委會陳卓凡委員,各單位首長王秉垣、李金塔、許丕華、盧錫銘、石炳炎、許績永、顏西林、傅永成、張奇才等,海印寺主持釋月悟法師、靈濟寺主持釋惟德法師親自在場迎賓,本照片為揭匾後司令官侯程達贈香火禮敬,由月悟法師接受。 解嚴後,太武山已對外開放,現在已是登山愛好者每天健身的好去處,自是「如潮人氣增靈氣,鼎盛佛火延香火」。
-
感觸
日前,在金門日報網站上看見一位作者寫了一篇︽返鄉︾,寫得情真意切,看得出是用「心」在寫的。文章的內容,我一看,感觸不斷從心中湧起。 大一那年,寒假一到,我沒多做停留,期末考結束的隔天便飛回金門,要我多待一天,那是不可能的。心很急,迫不及待要回家! 金門的冬天是很冷,可是我很喜歡,那時我們兄妹們三人相約金門機場,三人一塊回家,我還特地請遠嫁台南的表姐買了一桶肯德基讓我帶回家。一到家,便瞧見一大堆人,當時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進香團──人真的很多,這麼大的陣容讓我感覺到很不好意思!畢竟,只是回家,這麼多的人來「迎接」我們,反倒讓我害臊。然後少不了一番寒暄,父母與鄰居很「熱情」的看著我們,一直瞧著我們,想瞧出有何改變。 回去以後,日子還是一如往常,很平淡的過;然後,一個月的時間,我胖了五公斤,依依不捨的離開家,讀書去了。一回到學校,大學的導師看到我,都說我變得很有「福氣」:::。 第二次回家是大一下的暑假,返家的興奮感已漸漸減少。可能已經習慣長期待在台南讀書,過慣了一個人的獨立生活。然後度過漫長的暑假,整個人快發霉了,是我懶,沒有打工,活該。本來,我打算要中秋節之前離開,但父母說希望我過完中秋節再走,月圓人團圓,我留下來了。但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反倒讓我度過一個不甚快樂的中秋。 大二的寒假,我在台南玩了幾日才回來,機票是好不容易訂到的,還勞駕朋友載我去機場取票。這年的冬天,很冷很冷,冷得我衣服一直加;回家三日後,我原本還算光滑的額頭,全被痘痘佔據,可以說,我長這麼大了,還沒見過這麼多的青春痘!也許是氣候的劇變,才讓我的痘痘可惡的快速成長!這次回來,總覺得沒什麼過年的氣氛,很安靜,不過我向來喜歡安靜的生活。 這一次,我提前好幾日,飛去了台南。當初那份難過與不捨,實在已經變淡了。 我大二的導師說,很佩服我的獨立,放眼班上,恐怕也只有我一學期回家一次。但是,這也不能算是了不起的事,因為這是離島學子的宿命吧!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一學期回家一次的。所以我還請老師千萬別佩服我,她的讚美,我受之有愧。 這次暑假,我默默的回來,連父母也不知道。可是感覺很輕鬆,再也沒有一大堆人等著我。我向來習慣等人,可從不讓人等的,讓人等,我還真的很不習慣。 待大三的寒假,我想我會留在台南準備考試,至少還能讀個書;至於暑假嘛,必須留在台南實習了。 離鄉,開始時,的確會感到難過;但日子一久,會知道,要讓自己不難過的方法是,融入當地的生活,找尋自己所要的快樂! 這便是我兩年來,離鄉又返鄉的感觸啊!
-
金門我們共同的記憶
包先生此行為了配合我們的日期,也將公司未完成工作帶到金門來,他要找家有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網咖,用他的手提電腦連線至公司,熬夜將工作完成,金門有全天營業的網咖嗎?並不清楚。倒是我在五月份某個拍賣網站上認識一位住山外何先生,只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興趣,收集軍郵戳封,通過幾次電話後瞭解他家正經營著網路咖啡,電話先向何先生詢問營業時間,只到十二點,然而何先生一再表示要我們先過去,時間不是問題:::,騎車來到山外,街道行人稀少,大部分商家都已經打烊歇息。 第一次見面的何先生,搬出珍藏多年軍郵戳封與我們分享,而年輕又已經當上阿嬤的何大姐則是冷飲、貢糖、點心不斷的送上來,當包先生埋頭工作,我們就在一旁天南地北的聊著,從金門到廈門從政治到房地產到最近配發的端午節家戶配酒:::,政治理念、理財想法不盡相同那都沒關係,互相批評指正才能更進步。 愉快的談話中,時間也過得特別快,午夜十二點半包先生工作完成,當起身告辭詢問費用多少時,何先生他們居然說不用,何大姐還一再強調,到金門需要機場接送不要客氣,電話通知他們:::。真不好意思耽誤了他們一家人的休息時間,更感謝何大姐與兩位何先生的盛情招待,再次的感受到金門人好客與熱情。 二十日清晨六點多,我們已經走在金門南面一大片沙灘上,大退潮的沙灘,海水離海岸線很遠,視野因此就變得更加開闊,一眼望去是來回好幾公里路程,目的是為了看幾處封閉舊據點。基地指揮官帶領下,五人優閒的聊天散步前往,在一段海灘上看見了盡是對岸漂來的各式廢棄物,指揮官說這裡就常淨灘,但垃圾還是不斷的隨浪漂來,當時閃過一個念頭,廈門市副市長不是到訪金門嗎,縣政府是否也應該安排個時間讓他來這裡看看。基地指揮官隨手撿起一個打著「溫州」字樣的塑膠浮標,垃圾確實是來自大陸,而金門政府確也只能束手無策的替對岸的垃圾作善後工作,找時間發動居民、義工再次來淨灘。 午後參觀幾處金東舊據點與駕訓隊後,再次來到溪邊灣,在那一大片空曠地面上,工人們正揮汗做著停車場工程,這裡又規劃成什麼觀光景點?不清楚。包先生領路沿著後方樹林間小路,走了數百公尺來到了四哨,那距離北碇最近的哨所,土梯已經變寬成了水泥階梯,除了舊崗哨與一片草地外,其他都已經不是當年班據點的模樣,現在有著排據點的規模。當年四哨全班就窩在一處狹窄砲陣地內,中間是門戰防砲,兩側就是睡覺的通舖。 回想著七一年霧季匪大型三帆船,濃霧中無聲無息就出現在四哨前,把大家都嚇一跳,長官一通電話:「×分鐘之內,七哨五零機槍變換陣地到四哨:::」,從四哨崗哨前望著七哨,真是好長的一段距離,槍、預備槍管、彈藥、腳架:::,幾十公斤武器、彈藥扛上肩,跑過一大片砂灘,爬上高地,回憶起當年服役真的是克苦耐勞,做信用的。 循著昔日黃土高原走往二哨方向,二哨還在嗎?在四哨與溪邊灣之間樹林內還看見幾個據點,兩個廢棄據點被蔓生雜草掩沒,只有外觀輪廓依稀可辨,另一個哨所在海岸邊,現在是海巡單位使用中,但那不是二哨,二哨印象中是在一處高地上,二哨應該是那兩個廢棄據點之一,靠海岸那一個,三哨就是另外一個。三哨,連上同袍刻意不想提起的哨,每當有新進來金人員報到,都會有疑問,連長早晚點名時,點過二哨就跳四哨,三哨?不要問,連上沒有三哨:::老兵們就這麼搪塞而過。 當在碧山靶場看著雷霆演習的完結篇,那是在殺雞警猴,敵前逃亡的下場,是一種警告。而當我進入三哨看到的是,人員匆促離去,軍服、內務箱、照片:::都來不及帶走,當扛出所有遺物,就在哨所前放把火全部燒光,然後要我們忘了有三哨,至今難忘。 午後順著南向北,一一走訪碧山靶場、寒舍花、山后,傍晚在山西長榮商店嚐了大名鼎鼎的山西拌麵,這也是在近幾年網路上看見其他網友貼文章才知道有這家店,20年前沒聽說過,當時我們這些不常放假的土包子,一放假出門總是到山外僑聲戲院或中正堂找張椅子睡覺補眠,沒有機會跑到其他地方。當天除了少數幾桌店面生意外,廚房桌上是排滿便當紙盒,老板正忙著打包,原來外送才是大客源,聽包先生說著當八十四年時,這裡就已經可以打電話叫外送,還能送到內洋營來,這跑了三分之一的金東守備區的路程,他們的生意真是做得夠大夠遠。 突然而來的午後雷陣雨,就將我們困在長榮商店直到雨勢稍歇,匆匆起程。途中又再度被困於下莊數十分鐘,見雨勢沒有減緩的跡象,上小店買了四件簡易雨衣,趕回到夏興基地,那一晚大夥聊著不同年代對於金門共同的印象,直到午夜。 二十一日一早四人兩部機車來到沙美,先到市場內吃早餐,是有名肉包與包餛飩「我也第一次聽說」,隨後轉往沙美國中旁尋找下基地時營部連的駐地,只見一片荒蕪,連輪廓都分辨不出是草叢還是建築物,再繞到金沙水庫旁找尋洋山營營部的駐地也是無所獲,只隱約可見這裡曾經是有條路。(中)
-
《老照片.說故事》洋溢情,新婚樂
時光的巨匠鋸割生命的年輪,一根一根年歲的釘子插入記憶的心版,我們常常找也找不到逝去的斑紋,影影綽綽所經歷的濃情山水,段段流落了的歷史景致。翻起照片、照片是記憶的索引。 這一對衣飾光鮮的新人,今夕何夕?將共攜手走向未來同賞暮靄。結婚這個人生大事把兩人推向溫柔與關懷,還有那種不慍不火的感情。 在那曝光翻湧的畫面裡,讓人耽溺在極原始的快樂與回味,新娘的整個臉被結婚的熱鬧景象薰得一片暖紅靦腆,少女的嬌羞與掩不住的興奮情懷,在整個醉人的氣息中擺蕩開來,頭頂的大紅花朵、流蘇式的布蓋頭巾,絲絨鏤空的旗袍,是民國三十年代當時最時尚的新娘打扮,新郎的自信有著護衛和英雄的丰采。 時年新郎二十七、新娘年方十八。 結婚、將使你步入迥異以往的經歷,走入人生另段旅程,這種表徵的方式是愛情與幸福的真實和牢靠,宣示和誓言。
-
《金門囝仔懷想曲》麻辣新娘
十年前的七月七日,高中同學阿貞結婚我去當伴娘。 男方家看的時辰是要在早上九點前娶親,因此那天早上我不到六點就腫著大眼泡站在她家門口按門鈴。 阿貞頂著滿頭的髮捲和剛打上粉底的白臉來開門,看到她,我立即(嚇)醒了! 美容師果然厲害會「化腐朽為神奇」(人家是技藝精湛啦!),不到一個小時阿貞就真的變得不是人了(是美若天仙、判若兩人啦!)。 七點多阿貞的「哥兒們」阿勝來了,阿勝是阿貞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前一天才特別從金門過來要參加婚禮的;他一來就對笑得「豪氣奔放」的阿貞訓以:「終於可以嫁掉了是很高興沒錯!但暗爽就好,別笑得太大聲」。 九點前順利地完成娶親的程序,行完該行的禮後,婚宴要到晚上才舉行,不到十點,一群人大眼瞪小眼的便不知幹啥才好。 有人提議來桌麻將吧 !一吆喝馬上就湊了兩桌。 我不會打麻將,就跑去補眠。一覺醒來,看到新郎阿志脫了西裝襯衫領帶,穿著網狀背心內衣在「廝殺」,新娘不遑多讓地頂著頭紗也跟著「下海」;果然是個「拚命新娘」。 或許應了「娶某前,生子後」之說,兩人的手氣旺得不得了!下午五點半左右我催她該去餐廳了,她仍對著牌友嚷著:「來呀!來呀!別走啊!」一付十足賭徒模樣,還好那些人都是至親好友,才不至於「家醜外揚」,丟臉死了! 到餐廳時我嚇了一跳:阿貞的前男友大頭站在門口笑容滿面,他左胸口掛著「招待」的牌子;收禮金的那位小姐有些面熟:是阿貞的「前情敵」也就是阿志的前女友欣欣│├這對夫妻「化敵為友」的能力太、太、太令人佩服了。 喜宴上,新郎被特別從金門趕來喝喜酒的「換帖七兄弟」灌得大醉,新娘子自是「代夫出征」打遍全場,讓所有賓客讚(驚)嘆!她的「結拜四姐妹」(包括我在內)只好全都裝矜持、扮淑女地撇清:我們個性絕對是和她不一樣的││我們都還沒嫁,總要留一些給別人探聽吧! 婚宴結束新郎的弟弟開車載新郎新娘回家,可是他自己也喝了不少;一路蛇行開錯路就上了高速公路;新娘子索性撩起露肩大禮服的膨膨裙,脫了高跟鞋,把小叔趕到後座,自己坐上駕駛座飆起車來了。 偏偏,才下了交流道進入市區就遇上了酒檢。 當警察看到一臉濃妝,一身大紅禮服的新娘子歪歪斜斜地下車來接受酒測時,全都嚇了一跳。 阿貞,大概是全國唯一一個因為酒駕被警察開罰單的新娘子吧! 後記:這是真人實事,但應文中主角要求,人物名字採用化名,如果被知「內情」的鄉親好友們給「對號入座」上了,請您在此關起門來「暗笑」就好,可不要出去告訴太多人喲! 喔!順便告訴你:後來,阿勝結婚時收禮金的也是欣欣,啊?││沒事,原來她是新娘子的堂妹啦!再後來,我陪老公去喝他同事的喜酒,婚禮上又看到欣欣,別急!別急!這回,她是新娘子本人啦! 世界果真是小小又妙妙!
-
金門我們共同的記憶
為了趁早,六月十九日早上八點,今年第二度踏上金門這塊土地,為了打鐵趁熱,顧不得天候因素說來就來,兩個月前時間匆促沒去成的地方,在一片荒草密林中沒找到的據點,這次將金門地圖上影印放大後,標示出正確位置,準備再來一趟。 四月之行,有收穫也有失望,但並不絕望,相信一定還有舊據點在蔓草堆中,等待老兵們去發現,靠著當年記憶還摸索不到回家的路時,我只是缺少一位識途者帶領。 此行除了我和一位同梯與王先生外,另外還有一位熱心的戰友,這一位從未見過面的包先生,在看過我寫的文字後,主動來信連絡,提出願意陪我再走一趟金東,包先生服役期間因為業務需要,常在金東各據點走動,對於據點就如自己家那般的熟悉。當他對於我文字中所提過舊據點,還能補充說明做了更詳細介紹後,我知道只要有他同行,回憶一定會是滿載而歸。 然而包先生因工作的關係常年居住在國外,當我把時間敲定在十九日│二十一日時,包先生只說了一句:「我這邊儘量配合」。就這樣,他千里迢迢的轉了三次飛機,十九日一早來到金門機場與我們會合。 梯次相差數百那不是問題,到金時間相隔十餘年那不是距離,如包先生所說:「金門把我們從不同時空聯繫在一起,這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啊」! 會合後先到機場附近看了幾個據點,真難得一個還有衛兵守著,另一個也有海巡看著,突然在路旁看見一片戰車工具蓋被拆下來當燒肉用的擋風板,真為這一部戰車感到悲哀,都已經鞠躬盡瘁了還要落得如此下場。 接著來到八二三戰史館,踏進戰史館前,包先生對於那門ㄠ五五榴砲管顏色非常有意見,怎麼會是這種顏色? 進入體驗那震撼劇場,我對那種震撼並沒什麼特別感覺,與親自經歷過的九二一還差上一截,倒是看見有兩位小朋友在劇場地上賣力的演出,比震撼劇場更有看頭,繞行參觀戰史館一週,剛踏出大門,溫度差異下眼鏡都起霧了,我們不是來霧裡看花,當擦亮鏡片,我們的目光還是停留在那砲管顏色上。 來到南雄育樂中心,映入眼簾是那兩顆鮮紅奪目的鳳凰花,一旁的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也就只能當個配角,那荒廢的南雄戲院遺址與石雕,連擔任跑龍套都將被嫌礙眼。 進入座椅整齊的戲院內,四周掛滿著是先烈們用血換來的登步徽章,多少登步好漢們以它為榮,多少的辛苦訓練是被它的傳承所牽引著,第一排座位上斜躺著一面大國旗,顏色足以與鳳凰花相比擬時,只可惜現在國旗都只能躺在角落裡。 只隔兩個月,再次來到七哨,去翻閱那本放在崗哨內的簽名簿,是否有其他戰友簽名,結果大失所望,連動都沒有人動過,上頭還是只有我的名字,而看完之後即刻也有了大收穫,與我同行的三位戰友全都簽名了,真是多謝捧場。 復國墩除了草又長高,欽月殿完成了,天氣更熱了,歐巴桑採收少量的石花,漁港多了幾條舢舨停靠外,看不出其他有什麼改變。 中午從復國墩出發,在包先生帶領下沿著帽將要被雜草掩沒小路,在樹林中找到了我之前沒有找到的據點,當第一眼看見時內心產生些許激動,總算找到了,在據點前看著四週建築物,與記憶中的有些出入,在新的崗哨前看見有塊整建誌,原來在七五年左右已經整建過了,至少位置沒錯,至少哨所也還在,能夠看見據點現在的模樣,我也該心滿意足。 來到內洋沿著海灘往北走,就能看見那當年挖得夠久夠深的戰壕,如今已經被隨著潮來浪往的海砂填平,只留下些許工程遺跡,想著當時頂著寒風,到這裡趕工程的畫面:::,走完整面狗嶼灣,繼續向北一一走訪內洋排戰鬥場、內洋營、田埔連:::,天色漸晚直奔慈堤看夕陽。 晚上,於金城餐廳用餐時,座位面向門外的王先生突然起身往外奔去,我的第一直覺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機車被偷了嗎,我們也都隨後趕出來看個究竟。 原來王先生他看見了充滿傳奇的金城豆花伯伯,正推著手推車高喊著「豆花」,年紀高齡的豆花伯伯,只是耳朵重聽了,身體還很硬朗,伯伯還怕我們不信,就用雙手蹬在他的小手推車上,露了一手挺腰動作,我們四個人趕忙前後保護著,急忙說著:我們相信,我們相信:::。 只買了四包豆花,隨後聽伯伯說起陳年往事數十分鐘,從小到老,從大陸到金門,從某人到某事:::,豆花伯伯記憶真好,許多超過五、六十年的往事,他還能如數家珍。夜色中路上車輛不多,我們四人站在路旁圍著伯伯當聽眾,一旁有位機車騎士經過,特別停下來告訴我們,他是個傳奇人物:::。 當伯伯提到他最思念的母親時,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在的語氣,期盼再見偉大慈母的眼神,伯伯說:當年離家前,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母親對他說了八個字,讓他一生受用,不敢忘記。當伯伯準備唸出這八個字時,我筆已經準備好拿在手上了,我想記下來,是那八個字能讓伯伯終身難忘?「道德、品德、守法、勤勞」當伯伯一個字一個字緩慢的念出來時,那是一種慎重的語氣,隨後並將這八個字送給了我們,伯伯指出現在許多人有道德而沒有品德,會守法但是不勤勞,真是一語道破一般人的通病,對話中見天色已晚,握著伯伯滿是老人斑瘦小的手道再見,請伯伯早點回家休息。 回到夏興基地,盥洗時感覺背後一陣刺痛,發現除了手臂被烈日曬得紅通通的,還留下被樹枝與瓊麻刮傷的痕跡,連背部有道傷痕,這些微的皮肉傷與今天的收穫相較下,真是值得,非常值得。
-
幸與不幸
一大早,坐著我的電動代步車,開到城裡買早餐,回程的路上,因為車速很慢,於是悠閒的邊行邊看風景,看天上的飛鳥,看沿途盛開的花朵,自得其樂。忽然,在路邊眾多白色的野草花叢中,發現了三朵紫紅色的小花。也許是萬白叢中幾點紅,所以特別醒目吧!由於一時的驚艷和好奇,我下車前去看看。原來在雜草間有三棵不同於附近這些野花的花株,吃力的從草叢中竄出來,辛苦的生長著。兩棵已開著小花,一棵還沒有,只有幾片葉子。不知是基於愛憐還是貪念,我拔起了兩棵,準備帶回家栽種。心想,如果移栽不成,還有一棵候補。 到家以後,急急呼喚老公和兒子來欣賞花朵和幫忙栽種。沒想到他們雖然也很喜歡這兩棵花株,但對我取得的方式卻有微詞。老公說:「亂拔路邊的花木,會被警察抓去關起來。」於是我強調絕不是環保局美化市容栽種的,因為那是一片雜草地。兒子說:「也有可能是有人特意栽種的。」我說:「即使如此,也是不愛它的人遺棄的,我好好的照顧它,讓它長大並繁衍子孫,也不算做壞事。」雖然口中一再強辯,心裡總還是覺得不妥,下不為例。兒子又說:「如果花兒也會說話,這兩棵一定會說:『真是倒楣!好端端的,怎麼就被連根拔起,未來是生是死尚不可知!嗚!嗚!嗚!』那一棵留下的花,也許幸災樂禍的說:『誰叫你們愛現!開得那麼花姿招展的,才會被拔走。誰知道你們的命運會如何?也許下午就進了垃圾筒。嘿!嘿!嘿!』」我忍不住好笑的敲敲兒子的頭說:「才不會!我一定會好好照料它們。」於是,我們將它們種在美麗的花盆裏,每天澆水,細心照護。果然,花株毫無受損的繼續生長著,花苞也陸陸續續的綻開了。 過了數日,我再度進城購物,出門前心想一定要看看那棵候補的花株,現在長得如何了。家裡這兩棵可是很漂亮呢!當我路過那片草地時,赫然發現已被環保工人用除草機夷為平地,只剩禿禿的草根了。看到如此光景,真是使我懊惱不已。如果當時三棵一起拔走,這棵較小的花株不也生長的好好的嗎? 回到家,跟兒子談到此事,兒子說:「這怎麼說呢!真是各有各的命!當初留下的花也許覺得自己命好沒被拔走,卻沒想到數日後竟被腰斬。被拔走的兩棵覺得前途茫茫,不知是生是死,卻被悉心照料,活得更好更久。」人的幸與不幸不也是如此嗎?
-
《咱的俗語話》俗語中的「妝」
不管男女老少,不想在別人面前丟醜,總是想辦法打扮得宜。特別是處在這人與人雖然接觸頻繁,卻都忙於各自的事,少有平日交情的社會,見面時的形象變得十分重要,上下打量一番,你是什麼層級的人物,往往就在人心中烙下了成見,若是不像個樣,日後想改變這惡感,可能要花上加倍的時間與精力,就如此看,俗語中「三分人,七分妝。」即是說人的外表,百分之三十是天生的長相,另外百分之七十要靠打扮。可是值得注意的警語,想讓人一開始就欣賞你,打扮自己,是不能輕忽的。 說打扮為的是滿足自我尊榮的心理,或者有其道理:「神愛扛,人愛妝。」神明在過年過節時,喜歡被抬出去巡視,人也喜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心情才會好。「樹有樹皮,人有面皮」,穿著粗劣、蓬頭垢面,與錦衣華服的人站在一起,內心不覺得不如人,而感覺羞愧的,畢竟很少。有人說有善良的內心,自然可以表現優雅的丰姿,其實未必如此,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外在美與內在美並重才對,「人愛妝」,人喜歡打扮得美美的,自己與悅己者看了都高興,這是人之常情,是得體的事,也是對人的禮貌。 在俗語中,有一些關於打扮的經驗,如今看來很有趣,大約早期鄉村社會,大家自然簡樸,甚少化妝打扮,互相又熟悉,一天有個人突然在外表上修飾一下,就成為惹人注意的焦點,與街頭巷尾的八卦話題了,「一日剃頭,三日衰滫」是指別人一理了頭髮,就倒楣三天。是不是因為容易被人指指點點,才說倒楣呢?我想以下這個俗語較讓現代人接受:「一日剃頭,三日緣投。」是說一理了頭髮,就漂亮三天。另有句話:「噱頭噱在頭上,蹩腳蹩在腳上」,可見髮型多麼的重要。我們也可以引申它的意思,說是修飾自己的儀容,男的就英俊瀟灑,女的就花容月貌,這也就難怪人人趕時髦,理髮廳、化妝品、時裝業、鞋店…等生意,顧客盈門,絡繹不絕了。 「一白遮三醜。」這個觀念讓女子覺得皮膚白皙就是美,所以想盡辦法要美白。化妝品業者更宣傳著,若是皮膚白淨無暇,保持膚色透明有光澤,不要暗沈不要有斑,晶瑩剔透,那麼濃妝淡抹總相宜,甚至不化妝也很好看。所以各種美白的化妝品、保養液都熱賣,還有雷射美白的,即使花費較大,也仍趨之若鶩,可見人對美的追求是很熱心的。另有俗語說:「二十四妝,赤崁糖。」是講皮膚黑,再如何打扮都沒用。對一些膚色較深的女性來說,恐怕是不小的打擊,其實現在較進步的觀念,是希望皮膚兼具「健、美、白」,雖然仍不否認白皙的美觀,但是健康和美麗無瑕疵,也是重點,「美人不同面,皆悅於目」。何必每項都要與標準一樣,擁有些個性美,也許「情人眼裡出西施。」有人反而覺得是九天仙女下凡塵哩! 至於打扮要做什麼?俗語說:「男妝必嫖,女妝必嬲。」是講男性如果裝扮必定是去嫖妓,女性如果打扮則必定去風騷去了。這未免也極端了些,然而之所以有這話,還是與傳統社會環境有關,那時民風較保守,不喜歡華麗,也或許是物質條件沒現在這麼富裕,加上需要特別打扮的場合也少,才認為無緣無故打扮必有問題。若是有人妝扮過頭,就會給人批評:「嘿某物人喔,妝甲若妖精咧!」然而,雖說是以偏概全的話,仍反映部分事實,出入妓院的浪蕩子,和招蜂引蝶的女子,打扮較入時,引人側目,想來也是事實吧!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今日男女平等,職業和婚姻的機會均等,然而這兩件事仍是人生大事,應該仍是正確的。打扮自己,是改善別人印象的重要方法,運用在追求職業和婚姻,也就理所當然了。在︽職場教戰:面試衣著要點︾:『「針對你想要的任務選擇穿著,而不是現有的工作範圍打扮」,形象顧問法蘭克說:「從衣櫥取出衣服前,先問問自己,這是主管所想見到的嗎?」』面試時的服裝,同學識、談吐、禮貌:::等一樣重要。介紹舞會的文章︽索女裝身激殺技︾有言:「熱鬧派對中能令妳增添自信心兼成為眾人焦點,奪目華衣絕不可缺少。Party wear 除了顏色鮮艷奪目、閃耀金銀布料外,不經意流露線條美感的穿著,也許就是妳當天花枝招展的戰衣。」由此可見,「佛要金裝,人要衣裝。」終究是正確的。 打扮也要付出代價,即使有些不便,仍是被忍受的。例如已經有點啤酒肚,為了美觀,硬是將肚子擠進西裝褲,再用皮帶勒緊,雖然不舒服,但是看起來帥氣,人顯得精神、能幹,也就值得了。女孩子為顯出曼妙的身材,即使天氣很冷,仍然穿很少,不怕因此而感冒。正是:「愛水不驚流鼻水」。因為俗語這樣講:「有妝有差,無妝瘦偪巴!」意思是形容人有妝無妝實在差很多,若有化妝,整個人會看起來會較「椪皮」,較水,若沒有抹粉點胭脂,整個人看起來就會烏乾瘦!又有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能博得別人的欣賞與認同,受些苦也就不算什麼了!
-
《地方傳說》無金不成銀墓誌作見證
二、訂正志書的錯訛和民間的誤傳 墓誌銘因為是活人為死人歌功頌德,難免會有誇大溢美之詞,但對死者的籍貫派系、生卒時間、死亡原因、家族婚姻、墓葬地點等卻是真事實錄,可以說是研究歷史人物的第一手資料,這對於一些志書(包括正史)某些錯誤的記載,可以起到「正史」的作用。北宋同安人蘇頌(官至丞相、科學家)一世祖蘇益,許多誌書和譜牒資料都記載他生於乾符二年(公元八七五年),乾符中(八七四─八七九)為隰州刺史。二○○一年四月十日,筆者見到兩塊北宋崇寧三年(一一○四年)︽故太夫人蘇氏墓誌銘︾,按誌文所記世系推算,蘇夫人(一○一三─一一○三)是蘇頌的「姑婆」,也是黃琮(莆田人,元符三年以進士知同安縣事)的岳母。其中還說到;「夫人蘇氏,其先光之固始人,四世祖益,唐廣明中(八八○─八八一)破黃巢賊有功」、「國朝(一一○二─一一○六)贈隰州刺史,其後為泉州人」。由此可知,誌書所載蘇益出生時間有誤,因為五歲的蘇益不可能有破黃巢戰功,他的生卒時間應是公元八五六年至九四九年,而「隰州刺史」是逝後於崇寧朝贈封。歷史上有些名人之死是個謎,誌書的記載也是語焉不詳。二○○四年四月二十日︽廈門晚報︾披露了順治皇帝被鄭成功大炮擊斃於廈門思明港的軼聞,但還需要其他史料佐證。后金大汗努爾哈赤(即清太祖)之死也有不同說法。︽辭海︾載他「次年(一六二六年)進攻寧遠(今遼寧省興城縣),被袁崇煥擊敗,受傷,不久死去。」但石獅市博物館徵集到的一塊明代墓誌銘卻揭開了他的具體死因。據李國宏館長介紹,這塊墓誌銘是明代兵部尚書黃克纘(石獅人)天啟年間為其堂兄所作。誌文記述,努爾哈赤率兵攻打東北遼陽時,黃克纘請堂侄黃調煥招調十四名懂得鑄造呂宋銅炮的同安人到北京製造三十門大炮(其中一門重達三千斤),嗣後又募集三十名同安炮手到奉集堡參加守衛。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率十三萬人進攻寧遠,明朝守將袁崇煥不肯投降,以寡敵眾浴血奮戰,同安人鑄造並操縱的「西洋巨炮」終於擊傷努爾哈赤,不久身亡。墓誌銘證實了努爾哈赤的死因,又為明代同安的科技成就增補了史料。明末魯王朱以海之死則是一樁冤案,︽明史︾三王傳及三藩紀事記載魯王居金門不為鄭成功所禮而被沉於海。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在舊金城東炸山下發現魯王真塚,出土了︽皇明監國魯王壙誌︾,墓誌記載:「王素有哮疾,壬寅(一六六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魯王死謎解開,「成功沉王」真相大白,糾正了史書的謬誤。與魯王有關的一名抗清將領鄭彩,因迎魯王入閩被封建國公,在金、廈兩島配合鄭成功抗清。但史書文獻 記載鄭彩是鄭成功族兄,連皇帝也說他是南安石井人。據廈門鄭成功紀念館副研究員何丙仲介紹,一九九三年廈門杏林區在遷移「明封驃騎將軍雲台鄭公暨夫人王氏墓」時,發現︽大參戎鄭公墓誌銘︾。墓主鄭德是建國公鄭彩的「五服功弟」,生前在家鄉高浦為建國公鄭彩料理家事非常得力,因而獲蔭為「參將」,由此證明鄭彩及其族弟鄭聯都是同安高浦人(古名鶴浦,現屬集美區杏林鎮),恢復了他們的「籍貫」。 民間傳說中往往有不少是張冠李戴或是「以鵝傳鴨母」(即以訛傳訛)。如很長一段時間,民間都說蔡復一夫人是同安西門驛路李春芳的女兒。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我在馬巷坪邊曹永耀醫生家中抄錄︽明累封夫人清憲蔡先生元配慈節李氏墓誌︾時,發現誌文說到:「夫人出銀同望族李姓,祖嘉靖庚戌進士潮州守東明公諱春芳,父象明公諱璋為吳江尉」;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在汀溪前格慈相山被盜出土的︽皇明徵仕郎上林菀監錄事吳江縣主簿象明李君暨配慎慈劉孺人合葬墓誌銘︾也記載,李璋(一五六四年五月六日──一六○一年八月十七日)「女三,長適封員外郎樂至令蔡公用明子復一」,而李璋夫人「劉孺人者,邑故憲副劉公存德女,與今憲副公夢松同出」。這就說明:蔡復一夫人李氏(一五八二年六月十二日──一六五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是潮州令李春芳孫女、吳江縣尉李璋長女、廣東副使劉存德外孫女,這些人際關係也就一清二楚了。 當然,隨著朝代的更迭,墓地的遷移,有的墓誌銘也給後人帶來疑惑。二○○四年三月,泉州紫帽山金坑發現了鄭成功祖父象庭公的墓地,而金門金城鎮夏墅又有皇明石井鄭氏祖墳,引起了文史界的爭議。金門鄭氏宗親總幹事鄭藩派先生根據一九五九年七月金門山前發現的永曆三十年鄭經記述的︽皇明石井鄭氏祖墳誌銘︾分析,誌銘記載「四世祖象庭公葬南安三十三都金坑山」是原葬。但鄭成功部將黃梧謀叛後挖掘鄭成功祖墳,鄭經通過關係找到八具骸骨暫寄廈門,後移葬於金門浯江山。因此,鄭成功祖墳南安是先葬,金門是遷葬。可以這樣說,祇要有墓誌銘,研究歷史人物遇到的難題便可迎刃而解,因為作為歷史文物的墓誌銘,它的「補史」和「正史」的功能是永恆的。 甲申年蒲月 於銅魚城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