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綠石槽
我在清明乘風 緩緩的撩開海霧 靠近妳,靠近這片海洋 只為再看妳一眼 沙灘消蝕 礁石才能安家 在潮浪來去之間 千百年了 春雷從來不驚 驟雨始終無懼 寒夜驚濤 盛夏駭浪 於妳,於前方的后烈嶼 這一切彷如煙雲 東風吹來旅人 玄武岩下的男女老少 驚呼,耽溺,流連 都是為了妳 因為妳是青岐綠石槽
-
以「我」隨筆
人生一世,即便能夠轟轟烈烈,也不會持久,平淡是最後的絕唱,人生的意義,深深蘊含於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我常在想,人的一生追求什麼?雖然這個問題很老套,每個人從小到大一定沒被問過也曾耳聞,最常見的回答,若不是健康或家人的陪伴,就是關於夢想和對世界付諸幫助。 這些也都曾是我的答案,但時光荏苒、經歷過數十個春秋,好像越加不能肯定,我無法想像我會結婚生子,無法想像有一天會臉上佈滿皺紋,更不敢去想年老身體衰弱的畫面。雖然我才二十,但我自認心理狀態已走向中齡、老成,我從不認為這是好事,別人總說我比較冷靜或成熟,但殊不知,我只是將事情看得很淡,寧可不去計較一些小事,亦或我只是因沒想到解決辦法,所以裝作不在意罷了。我認為「老」是個過程,但它被擺在極度遙遠的位置,假裝看不見似的、故意被我忽略;每每看見身體不便或疾病纏身的年邁者,我心裡總會有些發悶和發慌,說不上的感受,我猜可能是本能地,想忽略自身未來可能會成為的模樣,祈願自己成為不需麻煩他人的人。 生命總令人沉思,它短暫、卻又是漫長的,是脆弱、卻也是堅強的,是自己、也是世界賦予的。近期我看了張曼娟的《以我之名》一書,在談作者身為照顧者,照顧自己的爸媽過程,所產生的心路歷程與對自我省思;對這本書我自身的接納和信服度一半一半,因為我認為作者像一朵白玫瑰,平和溫柔的外表下,帶著堅挺牢固的刺,書中話語雖流露看破紅塵之形象,但事實上每件事都被記得清清楚楚,平順的語句看似沒有意旨,屬實卻能讓每位讀者都感受到字句中流露的不滿。這種感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感覺到,像我媽媽就毫不認同,認為是我太過世俗、過度解讀話語,但我並不可能因此就止息這樣想法,因為我相信會有人也與我有同感,且我並不認為作者這樣有任何錯誤。 有些事,不管你在不在意,結果就在那裡。我會認定作者話中另有表露,是因我自身也屬這樣的人;我在閱讀過程中,有時會感到稍稍不自在,當我認真去挖掘那塊心裡的不適,才發現,僅是因我看見了與我相似的人。我挺常用平穩且毫無攻擊性的句子,去隱涉些不公不義的事,又或著將一些霸凌者埋在字裡行間,期待有人能看出其後的意味,這並不是攻擊或公審,只是悄悄地透露,若有人懂,可能代表他也曾有過類似經歷。世上沒有一處的人與事不複雜,便成了人生最大的挑戰,我是這麼堅信著的。 「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老才是。」這算是《以我之名》一書裡,令我深刻的觀念之一。「孩子是國家的主人翁。」「孩子將成國家棟樑。」這些類似的話應該不陌生吧!確實在台灣少子化的趨勢下,年輕世代被看重也有道理在,但少子化的反面現象就是高齡化,老年人越來越多,社會對於長輩的照護、醫療到福利,樣樣都推出新的方案和改變,可見老年這一塊已是無法被忽略的現狀。人都會老,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大多人卻「恐老」,這是多數人不肯去察覺的恐懼。像我前面便提到,我不敢去想我年老的樣子,儘管我才二十歲,但對於「死」卻不避諱,甚至連遺言、後事處理方法,都已跟家人朋友討論過一回,但就唯獨「老」,閉口不談。 人是在何時發現自己老了?當我上大學,只能等每個寒暑假回家才能見到爸媽,每一次見都會覺得他們很熟悉,卻又不太一樣。說真的,外貌的差別不大,真的很難與上一次印象裡的樣貌對比出太大區隔,只能嘴上虧虧他們的身材和傳統思想。但有些時候看到他們早些時期的模樣,像是爸爸抱著我過兩歲生日的照片,那時的他看上去真的很年輕!身材也算緊實,對比之下現今確實老了許多,但為什麼我總會沒有感覺?看了這本書後,我稍微能給出自己個合理的解釋,張曼娟也是在被一個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很老很老時,才驚覺在別人眼中,原來自己父母親已經那麼老了嗎?而我猜我的情況,是因每天都看著他們,早在不知覺間看著他們開始步入中年,但每日的談話和互動持續,一點一滴的改變,是最難被發掘,卻威力最大的考驗。不是子女發覺父母老了的驚慌,而是父母自身、亦或其他人對自身的接納;若某一天照鏡子時發覺,自己多了白髮和皺紋,那該有多驚恐!就算心靈沒老,身體也會隨時間老去。 「你能想像你當阿嬤嗎?」我問媽媽,她很堅定又覺得荒誕的說:「應該叫我阿姨或姊姊?」還提醒我叫我不要太早讓她當阿嬤,我真的是哭笑不得。雖然成為阿嬤並不代表年齡就會大,但以我們家的情況應該會是如此。我媽每天沉迷於韓國的戀愛節目之中,會像個國中女孩一樣,為自己喜愛的「角色」加油和抱不平,這可不是我的刻板印象,而是我國中確實身邊都是這樣的人。我不像我媽能有堅定的喜好,我對事情倒是都看得很淡,包括國中成績單上老師給的評語:「態度中庸且處世中庸。」說實話老師可能少打了一個,性格也屬中庸吧!每次看電視節目我喜歡的角色,都是風評和支持度不高的,我通常會喜歡他們的態度、對自我有獨到的堅持和目標,這都是我崇拜的。記得小時候老師在班上說童話故事,我真的對反派的巫婆情有獨鍾,巫婆有她行動的原因、她有比傻乎乎的主角縝密的規劃,且他是為了自己在做事,而不是像故事中的主角,通常都為了世界和平或是不切實際的愛。 我期待我老後能好好做自己,面對老,人依然得將其看做生命重要的過程。《以我之名》中有作者自問自答,談到為什麼上帝要賦予人類、從出生到老去的歷程呢?從牙牙學語、什麼都不懂的階段,到懂得自理生活和明白人情世故的青壯年,再變成身體能力退化、與死亡接近的年邁者;許多人會稱老了是種「退化」,因為智力和體力的下降,以致生活需要他人的介入照顧。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老了可以想像成是「退回」最初,像是懵懂的嬰兒時期般,對這個世界仍充滿好奇和未知。當年紀大了,生命很自然地,會將人曾吸收的、看過的事,一點一滴地慢慢歸還回世界,可能記憶會隨風飄散在空氣中,腦中會記得的,只剩下一些真正難忘的經歷或畫面,也有人會什麼都不剩,清空所見所聞,也許是一種對人生「有始有終」的展現。 追隨美好、跟隨內心,無論結局如何,無憾人生便無悔歲月。最近聽到和看到太多,對於自我和年老的感觸分享,使我也不得不去觸及這個、埋藏已久的自身未來歷程,也許失去會是種「得」吧!當我老了,像是失去了很多我原有的能力和事物,但未必是壞事,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在提醒,自身已走到生命的尾端,就像出生時接近生命的源頭,人都會走到盡頭。也許,坦然面對是最好的辦法,但這也同時是最難做到的。包括我。
-
愛的迫降
呼叫塔臺請注意! 太空艙準備降落。800英尺、500英尺,100英尺,降落、降落、我將帶著幸福去好人家。女兒傳來這張照片,我隨即回傳訊息後開啟我與女兒的輕鬆對話。 小皮蛋取名為doggie黏人又好動,這名字怎麼像以前生了一窩子女兒然後取名為招弟,是在為下一次的相遇呼喚嗎?這次是招財貓,下次是狗來富嗎? 換貓砂時這小傢伙在一旁也忙得很,女兒乾脆拿起安全帽當金鐘罩讓它安靜一下,否則牠當女兒和牠一起在沙灘玩耍。有了這隻小浪貓我自動升級當阿嬤,我每天嚷著要女兒傳憨孫的照片來讓我這阿嬤開心一下,當阿嬤的感覺還真好。 回想起女兒國中時期有一次帶了隻小浪狗回頂樓,一副滿臉賊樣的要我上去看新發現,一隻瘦小的黑狗活蹦亂跳我當場楞住,但又看到女兒堆滿期待的臉我忍著疑惑,等女兒說道:「牠就一路跟著我啊!我看牠沒項圈又有點跛腳,所以就帶牠回家了。」心軟的我只能配合接下來的劇本走下去。帶到附近動物醫院掃描,一掃到晶片我內心真是放下一顆大石頭,雖然女兒滿臉失落,我還是虛情假意的說:「這是有人家養的狗喔!目前的我們不適合養狗,等我們有能力再養。」離開醫院坐在機車後座的女兒還說:「我以後一定要養狗。」唉!這是哪來的堅定口氣啊!讀書都沒這麼認真過。 女兒放學後依舊常常遇到這隻小杜賓狗,還會特意在附近上演尋尋覓覓尋狗記。遇到了就蹲下來濃情密意一番,結局再來個十八相送,這齣戲在我家斷斷續續上映著。我還在女兒的書包裡發現一罐狗罐頭,我吃味的說著:「怎麼妳都沒買給我呢?」沒料到女兒回我:「妳要吃拿去吃吧!最近都沒看到小黑。」我頓時覺得頭上一隻烏鴉飛過。 我和女兒各自一鼠一貓,在不同的城市中生活著。這2個毛小孩也讓我倆各自曬娃,說不膩的媽媽經。別小看了這一坨坨的小毛怪,它療癒了我生活中的不順遂,重拾生命中的自在喜悅。
-
溫馨浯島烈嶼情
金門探親的倒數第二天,如同上一次因為天候不佳,已經放棄要去小金門的計劃。尋訪官路邊風獅爺時,發現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著牧草,一邊詢問前往風獅爺的路徑,一邊好奇地思考牧草的作用。 穿越過一大片泥濘草地參拜完風獅爺後,剛好有位老人家在門口準備香案,好奇地提出我的疑問。原來適逢農曆4月12日也就是浯島城隍爺巡安祈福繞境的日子,想起稍早在金城買早餐時曾看到浩浩蕩蕩出巡的隊伍。他說是為陪同城隍爺出巡軍將所騎的馬匹準備的。哇!金門人真的好貼心。看到村子廟前有位先生已經準備好供品,寒暄幾句之後他解釋得更詳細了。原來城隍爺出巡有放軍將的儀式,沿途的民眾會準備五節芒亦即牧草和一桶水給軍將所騎的馬匹享用。陳先生說歷年來城隍爺出巡前都會有所謂的「洗路雨」,因此前一晚的傾盆大雨之後應該是不會再有大雨了,頂多是毛毛雨。聽到他的說明後吃下定心丸,火速騎車趕到水頭碼頭搭船前往小金門一償宿願。 抵達時輪船剛好靠岸,正要刷卡進入時,有位長者掏東西時有卡片狀的東西落下,於是提醒他有東西掉了,原來是縣民卡。進入船艙後兩人開始聊起來,原來年過七旬的洪先生在台灣的工作退休後就回到烈嶼,因為家鄉還有點小生意要照顧,太太則留在台灣照顧兩個小孩。得知我第一次來烈嶼,問我想去何處,依稀記得女兒說過有個秘境有很特別的地形和海藻覆蓋,還有個觀景臺有望遠鏡可以清楚看到對岸。「是青岐港的綠石槽和沙溪堡啦!」恰巧他就住那附近,豪氣地說下船後讓我跟著他的車,說是我人生地不熟,他要幫我帶路。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但是盛情難卻之下只得應允。 跟著洪先生的小貨車,第一站他帶我來到烈女廟。介紹過烈女廟的歷史緣由之後,他將捐款交給一位年輕人,原來這間廟是他姪子所管理。之後我們就來到了青岐港,他父親是一名漁夫曾在這裡捕魚。這是他兒時常來遊玩之處,但是長大後因為都在台灣就很少到這裡了。整個海岸沒有任何遊客,當值的是鄉公所的導覽人員洪小姐,她也是在地人但嫁到金門,目前在這裡工作。適逢漲潮,只看到一些消波塊,綠石槽僅隱約可見。熱心的洪小姐馬上跟我導覽起此處特殊的玄武岩地形,真是一堂扎實且專業的地理課。風吹日曬雨淋再加上海浪侵蝕的關係,此處的洋蔥狀風化玄武岩和柱狀玄武岩地形讓海岸線看起來絕對稱得上是海岸動物園喔!她還跟我玩起了猜猜看,有的玄武岩看起來像犀牛,有的像大海龜,有的像手指,甚至有的像是風獅爺喔!全長一公里的玄武岩地形,還有因為地形崩壞而掉落到沙灘上的特殊碉堡景觀,不遠處還能看到復興嶼哦!導覽結束後還獲得一張綠石槽明信片,填完資料後他們說是會寄給一年後的自己。收穫滿滿耶! 以為洪先生已經離去,很感動他竟然一直在入口處等我。接下來他帶我來到有「國境之西」的軍事據點沙溪堡,走上觀景平台時飄起了點點的毛毛雨。洪先生說他每天清晨五點都會散步到此運動,我們來到了涼亭避雨。沿途長滿了生命力極強的團扇仙人掌,正值花季布滿了數不清耀眼吸睛的明黃色的小花,讓人心情豁然開朗。因為他中午與人有約,原本邀請我一起用餐,連忙說不用因為已經麻煩叨擾他過久了。相互留下通訊資料,他還說女兒在金門有任何需要幫忙之處盡量告訴他,下次再來金門時可以好好招待我們。 正值台灣疫情高峰期,採用孤獨一人的跳島式旅行,盡量避開人群。但旅途中與浯島和烈嶼居民萍水相逢的互動交流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也體會到溫馨的濃厚關懷。真是太感恩了,期待再相逢!
-
伽利略的平行時空
嚴格來說我是個科學家,從小到大喜愛鑽研自然科學,不知不覺也走上這條路子。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冬季清晨天上還未亮時就得走路去上學,那時的天空還是繁星點點。當時仰望天際時總會想像這些星星背後的故事,就像古代人一樣對天空有著無限的幻想。「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天上的星星不就是如此嗎?這些星光歷時千萬、上億年才抵達你我的眼裡,我們與那些星體之間不僅僅是空間的距離,更是歷史與時間的隔閡。而說起觀星之術,除了古時地中海的星象家、中國的天官以及充滿神秘色彩的渾天儀之外,不得不提及的還有那物理學之父稱號的「伽利略」。 伽利略生存在1564至1642年間,天主教廷統治下的義大利。雖然他出身於醫生世家的背景,但他卻對物理及數學產生了興趣,為了棄醫轉行與父親鬧得十分不愉快。他十七歲時即觀察到單擺的物理現象,廿二歲就發明液壓秤,更在四十六歲那一年,利用自己發明的望遠鏡觀測到木星和木星身旁的幾顆衛星。看似有極大成就的發明與發現,但卻挑戰了當時教廷的神學觀。試著想想在四百年前一個手臂長的長管子,可以看到數公里之外物體,那時只能叫做「魔術」,對當時的教廷而言根本是「巫術」。根據他對木星的發現,地球應該也只是一顆圍繞著太陽的行星,這樣的「邪說」怎能容得下當時地球是萬物中心的概念呢?當然這也為他惹來大麻煩。有些時候先知不見得能獲得當代人們的認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也承受了當時幾乎全物理學界的質疑。但更令我好奇的是在伽利略的年代,在東方的中國、甚至是當時的金門有甚麼重要的人物或事件值得一提呢? 就說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是在1610年,也就是中國明朝的萬曆38年。查了一下發現此時的金門有個重要的人物正要嶄露頭角,蔡復一於萬曆39年離開了當時的京城-北京,在這之前蔡復一於1595年中進士,在京城任刑部主事。終於在京城待了六年之後展開了他往後十五年的四方征戰,最後站上了他人生的頂峰。此外,1601年許獬二甲的一名,是金門人在科舉制度下考得最好的一個先賢,要知道江南才子唐伯虎也只考了相同的名次。但實在很不幸,許獬卻英年早逝,在1606年竟結束了他絢爛的一生。除此之外,伽利略生活於1564年(明嘉靖43年)至1642年(明崇禎15年),在這之間金門一共出了23個進士,可以說是金門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從未想過相同的時間軸上,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地中海上一個物理學鼻祖竟然可以連結到我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 一個地球、同一個時間,兩個平行空間裡的人各自過著不同凡響的人生,即使是現在何嘗不是如此,而人的視野總是如此的狹隘與短視。在空間上,我們很容易從自己所在的生活狀態與習慣去思索在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人們,他們「該有」的狀態,而這個狀態其實只是心中虛擬出來的。雖然現代的手機技術讓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到遠方不同文化背景人們,和他們一些生活畫面,甚至是他們發表的看法。但太多的資訊湧入,觀看者在不知不覺中也已經進行了剪裁與編輯,並且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與思想基礎所產生的。在此同時造就了現代網路媒體的新世界,爭取被觀看次數與流量成為一名具有影響力、能帶風向的網紅並以此獲利,成了網路媒體的潛規則。因此網路消息的背後如果是有龐大資源的投入,很容易就能營造出一個可能與事實相左而似是而非的環境。網路的空間是真正進入了人造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個人的思想方式與基礎還是屬於自己的嗎? 而在時間軸上,我們更容易陷入以當下的生活條件去思考過往某個時代人們的生活。以許鍾斗(許獬)當年赴京趕考這件事來說,光光用想像的我就覺得是一件需要強大意志力的功課。試著想一想,就路途迢迢這件事,金門到北京何其遠啊!更何況在當時有多少交通工具能選擇?而且一路上多的是荒山遍野,那時可沒有衛星定位可以導引你啊!這趟旅程得花你多少時間呢?你該怎麼安排出發時間、得準備多少盤纏呢?以當時的經濟條件而言,能堅持到底還取得功名之人,我們能不對其成就感到讚佩不已嗎? 即便在不同的時空裡,這些能夠被載入歷史當中,被百代之後的人們還記得的「真」名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我的堅持與根本的生活哲學(信仰)。他們堅持自己所信任的客觀世界,以及堅持自己該付出的努力,甚至是執著於某一個信念。伽利略相信他所熱愛的科學,堅定認為自然的現象是有規則可循,可以被歸納出一定的原理。許鍾斗、蔡復一也都相信努力能夠榮耀家族,遵奉所學之典籍並且付諸實現,讀聖賢書做當作之事。過去的思想價值或許已經不適用於眼前這個時代,就像我們無法用現代的生活去評斷過去的人們,甚至我們也沒資格也無必要去評斷遠方甚至是周遭他人的真實狀況。在閱讀的海洋裡,時間和空間都混成了無垠星空般的遼闊,每一點星光的時空都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深邃。
-
毛球的禮物
毛球是我住在半山腰一個社區裏,鄰家養的貓;我不知道牠的本名,「毛球」是我替牠取的,因為牠長得像一大團灰濛濛的毛線球! 我猜毛球應該是隻混血貓,牠的毛長而且揪結,臉像波斯貓,寬寬扁扁的,像一顆漏氣的皮球,還被人狠踩了一腳,毛色卻是英國短毛貓特有的藍灰色! 我第一次看到牠時,牠正站在不遠處的花叢下,冷冷的打量我,大概是我多半住在山下的娘家,不常回山上,對牠來說,我是個陌生人,瞧牠一臉這個陌生人出現在這裏,是在打什麼壞主意的表情? 而我瞧牠毛色並不漂亮,按理,牠如果是隻養尊處優的寵貓,毛色應該是光亮亮的,不應該這麼暗沉,心裏也在嘀咕:牠是不是被主人棄養的流浪貓呀?我得小心不要被牠黏上了,跟著我回家,我可沒時間養牠! 我慢慢靠近牠,想弄明白牠有什麼企圖?事實上是我對牠很好奇,牠如果打扮起來,應該是隻好看的寵貓,怎麼會被棄養?牠看見我靠近,一蹓煙跑進社區一戶人家的家裏,我才知道牠原來是有人養的家貓。 這以後我回山上住,在社區的中庭花園散步,總會發現牠,跟我隔著一小段距離觀察我,我一靠近牠,牠就跑了。 我喜歡山居生活,空氣清新,遠望層巒疊翠,近看則綠意盎然,各色美麗的花朵,夾雜其中、迎風招展;令人心曠神怡,這是我選擇住在山上的原因,只是偶而住久了,難免感到生活有點單調,這時毛球就可以成為我生活的點綴了。 我買了一支逗貓棒,準備回山上時,可以逗弄毛球;我知道逗貓棒對貓來說,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魅力。 果然,當我拿出逗貓棒,在牠面前晃來晃去,牠剛開始還有些戒心,只是慢慢的靠近來,我伸長手,牠再走前兩步,就可以碰到我手上的逗貓棒球了。 大概是對我已經有點熟悉了,又常見我跟左鄰右舍友善的聊天,那其中想必有牠的主人;牠終於往前走了兩步,看了我一眼,我給了牠一個充滿善意鼓勵的眼神,牠猶豫了一下,終於伸出前爪,去抓逗貓棒前端的七彩雞毛球,我當然不會讓牠那麼容易抓到,我把逗貓棒一下高一下低的擺弄著,牠只好隨棒跳來跳去;就這樣,我們一人一貓,在中庭花園裏,玩得不亦樂乎! 我再回山上時,買了個小皮球給牠玩,牠這回盡情的玩球,我則樂於當牠的桿弟,幫牠撿球,我們娘兒倆,在這幽靜的深山裏,又是玩得不亦樂乎。 現在我回家,只要往中庭花園一坐,牠就會跑到我腳邊,瞇眼磨我的鞋跟,嘴裏咪咪叫,看我會帶給牠什麼禮物?而牠呢,牠不用回報我什麼禮物,因為對我來說,牠本身就是我最棒的禮物。
-
我的吸血鬼媽媽
在開始撰寫這篇文章前,大家看到題目可能略為驚訝,心裡想:「怎麼有孩子說自己的母親是吸血鬼,太不孝了吧!」各位先別動怒,且聽我娓娓道來。 早期的農業社會,家家戶戶鮮少有日光燈這項電子用品,因為那時有些人家裡相當貧困,夜幕降臨之時,能點蠟燭就算不錯了,家境好一點的話會有油燈,可是今天要描述的主角「我的母親」,她剛好身處貧困人家,所以從小家裡就只能點蠟燭生活,那時家母讀書時,都點蠟燭來閱讀,導致她從小就造成了不良的用眼習慣,然而當時年紀小,她根本不知道這樣對眼睛不好,加上那時家裡根本買不起油燈;而到了日光燈開始普及的時候,家母也已經到了進入社會工作的時期了。 在家母進入社會工作後,那時候雖然有日光燈了,可是她的工作有時必須值夜班,導致她用眼過度,那時為了改善家中經濟狀況,她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把每個月辛苦賺到的薪水拿回去孝敬母親,然而因為她拚命工作,加上用眼過度,開始有了近視,此時我的母親也戴上了她人生中第一副眼鏡,後來她到了適婚年齡,在一個機緣巧合下遇見了家父,兩人情投意合,相處融洽便步入禮堂。結婚過後,家母原本以為可以過著比單身之前更輕鬆的生活,然而家父的個性實在不太好相處,工作一旦覺得不順心,便立刻辭職,也因為父親這種個性,導致家母婚後不得不繼續工作,直到後來我出生,父親才改變了這種不安於室的個性。 隨著我逐漸成長,家母也漸漸年老,直到了前陣子,她按照慣例去檢查眼睛,醫生告知她,她的眼睛患了白內障,不動手術會相當危險,我當下聽到立刻請醫生安排手術時間,醫生也立即替母親安排前往臺灣動手術,而母親手術也相當順利,只是醫生同時告知我們,絕對不可以讓母親眼睛曬到太陽,否則有可能復發或引發其他眼疾,因為母親視神經也逐漸退化中,而家母之後生活就彷彿西洋恐怖故事中的「吸血鬼」一樣,不能曬到太陽。 「髮蒼蒼,視茫茫」都是老年之後會遇到的狀況,現在醫學越來越發達,所以才能及時救治視力問題,然而現在許多年輕人,手機及平板電腦不離身,而在105年教育部也統計過學生裸視視力不良率普遍偏高,眼睛是靈魂之窗,倘若我們不從小愛護眼睛,相信到了年老一定會產生許多問題,此時,我們是時候放下手機及平板,走向空曠的大自然,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看看綠色植物,一定不會讓你後悔。
-
讓馬幫你回電子信箱吧
冰島是一個少數可以真的堪稱世界盡頭的地方,地貧人又少,所以那邊的旅遊觀光就佔當地的經濟很大一部份。 最近偶然看到關於冰島的報導,竟然是讓馬幫你回你的電子信箱吧。內容有提到一點,據統計,人在旅遊的時候每天會回覆一到四則有關工作的信息。這明顯會讓在度假的遊客沒辦法完全的放鬆心情,享受度假。於是冰島觀光局就推出一項活動,用他們獨特的冰島馬,幫你們回覆訊息吧。 這項活動的名稱就叫「OutHorse Your Email」。直翻就是戶外的馬幫你回覆電子郵件。上他們的網站還有詳細介紹三匹冰島馬分別的性格及特點,例如其中一隻就寫「打字很快,但很可能會打瞌睡」。是不是很好笑。你也不要想馬真的會幫你回覆甚麼長篇大論,通常都是一串亂碼,或是幾百個Y。重點是在那些馬幫你回覆郵件的同時,他們會讓馬站在一個碩大的鍵盤上,背景是冰島的各個美麗景點。回覆的同時讓人看到冰島驚人的自然景觀,及冰島馬優美的身形。 只能說冰島的旅遊局真的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宣傳當地的觀光。
-
《島嶼天青》讀後感言
《島嶼天青》是地區知名大作家陳長慶於2016年元月書寫完成的長篇小說之一,該文曾連載《金門日報、浯江副刊》,全文共分十四章,字數達十三萬餘言,作者想以此文獻給八二三砲擊期間不幸罹難的鄉親,以及為這塊土地默默奉獻的父老兄弟姊妹們,它是一篇真實的近代史文學。誠如作家黃克全先生在〈金門現代小說作家選一陳長慶論〉文中所言:陳長慶的小說題材、表現手法,及其精神內涵,殆無疑義,是鄉土文學、寫實主義、浪漫主義的綜合體……。 作者陳長慶是金門碧山人,一九四六年生,它的銜頭很大,曾任《金門文藝》發行人兼社長,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現任金門睿友文學館館長,金門第二屆文化獎得獎人,中華金門筆會理事,作品多篇曾編入《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台灣作家作品目錄》,三度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獎……等獎。 作者在該文中不管是人物的安排、故事的情節,都描述的很生動與合情合理,並挾雜摻和著當時傳統農業社會的思想及固有的倫理道德,世俗的禁忌,讓男主角王萬富、女主角添丁嫂歷盡坎坷的一生命運,實值得同情,但整篇故事過程情節,王萬富一直默默的為添丁嫂一家人的付出,顧念著當時傳統農業社會的思想及固有的倫理道德,世俗的禁忌,儘管對添丁嫂早已有愛慕之心,生、心理上亦有所需要,平日裡也有許多兩人獨處的機會,可是忠厚老實的萬富始終遵循著傳統道德的約束,未曾對添丁嫂越雷池一步,只一本初衷默默地為添丁嫂一家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其高尚情操終於感動天地,並獲得了添丁嫂兒媳的認同與接受。 或許很多年輕一代的讀者,沒有經歷戰爭的可怕,不知和平安定生活的可貴;沒有遭受敵人共軍砲火的肆虐,不知傷亡的慘痛,人的性命真的脆弱不如蟻命微小,與作者年齡相同的我,能深切體會作者描述金門經歷過的大小戰爭的種種可怕情節,那真是難忘的深刻記憶,打開記憶的匣子,回憶六十四年前的「八二三砲戰」,老一輩的人,內心都有著訴不盡的苦難和傷感。跟據報載的統計,這次戰役金門的軍民死亡有六百一十八人,受傷二千六百一十人,傷亡總共三千二百二十八人。房舍全毀四千五百九十四棟,平毀四千四百五十九棟,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砲戰紀錄,這一紀錄非但傷害金門的官兵與鄉親百姓的生命財產,更隔絕了海峽兩岸人民間的情感交流。 感恩作者能用細膩生動的文字描述各種感人的情節畫面。例如:副村長孫麻子的狐假虎威、魚肉鄉民、喜歡卡油吃女人豆腐,其醜陋的嘴臉簡直令人作嘔。也許是被眾人的的咒罵之報應,最後不幸終遭到匪砲擊斃,此事理應是大快人心,但是重情重義的善良村民,不計較其生前種種惡行惡狀,選擇了寬恕,作者從中育涵提醒了人們「要有不計前嫌,不念舊惡以德報怨的胸襟」之情操。 作者藉文中各章節的安排敘述,提到在戰地政務實施時期,島民被無條件的強迫去當搬運的搶灘工作、享受不平等的戰地單行法規之種種不合理的待遇情形,讓人們感染到當時島民的生不逢時外,只得忍受種種不合理又無法抗拒的單行法規,要不然,又能怎樣? 時代不停的在變,如今我們已置身在新時代中,但是身經無數戰爭的心靈創傷,是永遠撫不平的痛,然而新的年青一代,對過去曾發生在島上的一切事實歷史一無所知,在此,我要呼籲新的年青一代朋友們!你們應該從近幾個月來爆發的「烏克蘭與俄國戰爭」,已經進行了將近八十天了,雙方國家相互攻擊帶給無辜人民百姓的災難與死傷,造成無數的家破人亡,居無定所,缺糧缺食,紛紛想移民又無法達成逃生國外的種種慘景與無奈。筆者一想起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中共粹然對我金門發動猛烈的砲擊,在短短的兩小時內,不停的發射了五萬七千多發砲彈,在第一時間當時金門防衛司令部的三位副司令官章傑、趙家驤、吉星文等三位將軍就慘遭砲擊壯烈犧牲。在隨後的四十四天裡,共軍對金門大小各島嶼總共發射了四十七萬多發砲彈,平均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落下三千多發砲彈,想想算算,當時沒有被匪砲及擊弊而能幸存活下的我們,真是命有夠大呀! 再說金門從民國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六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的「單打雙不打」的烽火歲月,民國四十九年中共又發動「六一七砲戰」、「六一九砲戰」、而後中共一直採「單打雙不打」方式砲擊金門,直到民國六十七年,中共在與美國建交後,並發表了「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長達二十年的每天得躲砲擊,讓男女老幼居民飽受日夜驚魂驚慌恐懼的生活才告停止。所以這些親身經歷過的戰爭砲火洗禮的我們,那些慘痛的記憶已深深烙印在記憶的最深處,一刻也不敢忘記,我們真的希望享受安定和平的可貴生活,祈禱世間再不要有戰爭的發生了。 所以該篇《島嶼天青》小說一文獲得金門文化局的地方文獻補助,已於民國一○五年十一月出版發行,旨在讓後輩金門子弟們,能從文中各章情節去認識金門近代史中舉世聞名的「八二三砲戰」並記取戰爭的歷史事實,以激發大家能興起一份愛鄉愛國的情懷。當目前我們正享受和平安定的生活時,請別忘了作者的叮嚀:「請展現島民的寬宏大量,記住歷史、忘卻仇恨。」
-
芹壁
芹壁是馬祖北竿上的一個聚落,也是馬祖有名的觀光景點,以其特殊的建築景觀聞名;遊客絡繹不絕,它除是珍貴完整的傳統聚落保存象徵,亦間接帶動了地方上的經濟發展。 芹壁一幢幢以石頭打造的屋子,除了堅強、固實、穩妥,據說冬暖夏涼。其依山勢而建、階梯狀排列、櫛比鱗次、縱橫交錯,立體化了村落的整形象魅力。外觀靜謐、古樸、典雅又莊嚴,時又讓人覺身處在浪漫的希臘愛情海!有著「馬祖的地中海」美名。而古老傳說的「海盜村」更憑添了其濃濃的神秘色彩! 芹壁石屋有許多已經順應時代潮流、多了商業性,改成民宿與簡餐店。到芹壁可以逛完巷弄間的山城美景後,坐下歇著悠閒的品咖啡、喝果汁,搭配鬆餅或披薩、烘焙麵包……,無比愜意;或是嚐嚐中式甜蜜蜜的黃金地瓜餃、滑順細軟的魚麵、紅槽味濃酒香韻足的老酒麵線、以及嚼勁爽口的道地繼光餅……邊欣賞蔚藍海岸,傾聽浪聲、濤聲,絕對是一個優雅的美好午後時光!
-
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
之前看到有部落客說,其實臉書和IG,很多的美好照片都是個騙局。因為都是他刻意造假的,所以要大家別相信看到的是真的,說的好像每個人都這樣。 我相信或許有些人是這樣,但也有人不是。 任何的媒介都只是一個工具,你喜歡造假,那是你的選擇。就算沒有臉書還是IG,會愛呈現那樣的假象,也是個人的行為,不要用你自己的虛榮,去代表所有的人。 每天的生活,我都很認真的記錄,雖然有時一忙也就沒寫到……記錄著氣憤、悲傷、開心、還有作品,和孩子之間,都是我的故事,我的朋友也有好些人也這麼做。 記錄著美好,也曾記錄我過去的悲慘難受;因為過去實在是過的太不好,所以每次看到(我的這一天)時,我會滿懷感恩現在身邊擁有的幸福。 人生本來就是各種的好與不好拼湊而成。 是你選擇了一堆珠寶裝飾你的門面,又怪自己把門面弄的富麗堂皇讓別人相信;然後說著:其實你們不要被我騙了,這些都是裝出來的,我們不是人生勝利組.。 有時覺得,為什麼覺得人生勝利組就一定要呈現這樣的東西?(可能一般人都這樣認定吧!) 是你要成為別人眼中看到的樣子,迷失了自己才是真的~只要每天做的事都是自己喜歡的,聊天的朋友是自己欣賞的,吃的飽穿的暖,重要的人在乎彼此,我就很知足了。 在人生中這才是真正的勝利,因為是真實的發自於自己的心。 成功不是只有一種樣子,有很多種的面貌,不要迷失自己,因為別人也是看看而已,你過的好,或不好,跟他們真的沒有關係,只有你自己冷暖自知。 工具是看人使用,不是你被它操作控制,有時覺得我真的很淡泊,但是我很享受。
-
【童詩】游泳池的心聲
我認識那個游泳教練三年了…… 今天,他在我的肚子裡 養了一群 傻傻的青蛙 我知道兩、三個月後 他又會在我的肚子裡 再養幾隻笨笨的海豚 長成一個四四方方的 游泳池,我不能有任何抱怨 他的所有泳技……我不只 瞭如指掌 甚至心知 肚明,而他卻不知道我 最想要養在肚子裡的是 一隻虎頭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