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愛的眼神
電影〈機械公敵〉中的高智慧人工機器人問主角:「眼神是什麼?對人眨一下眼是暗號?還是語言?」 無庸置疑的,眼神是語言,是一種不用交談的語言,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匯,是一種無言的溝通。 人生中有大多數時間必須與人打交道,但許多時刻人類這種情感的動物是不需要語言的。與知己同遊,即使雙方不發一語,也會知悉對方的想法;當家人的關懷透過眼神傳達,即使植物人也會流淚。 孟子以為「觀其眸而知其人」,我則認為「觀其眸亦能知其心」。眼神是最原始也最真實的溝通,所有的動物都可以透過眼神表達情感,只因人類擁有智慧,才能發展語言。 愛默生說:「眼神裡的語言,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理解。」或許,嘴巴的甜蜜話語不足以打動所有人;然而,一個充滿愛的眼神,那無言的溝通卻可以感動全世界。
-
初生之羊,毛茸茸
一隻小羊,白毛茸茸,看起來還不到一歲。掉隊了。牠獨自站在海岸岩石上,遠眺著人們一直在沙灘上撿拾一些白色的碎塊,有大有小。「那是不能吃的」,小羊年紀雖幼,老早已經嘗試咀嚼過那些東西。 當人們越來越靠近牠,小羊「咩!」才轉頭躲進樹叢裡,搖了搖頭,沒有朝著來時路返回至水泥灌漿的產業道路上,硬生生向著更深處的地方擠進去。覺得舉步維艱,沒幾步就作罷了。 按照原本野生世界的規範,草食性群居動物只要落單,基本都像活在紅燈警戒的狀況中;更倒霉的,無疑為真正獨居的肉食動物並不多,集體狩獵的效益無疑更高一些。例如正在小羊眼前的,總是團進團出的野狗群,祖先是擅長圍獵的野狼,近期返回這一片區域,且開始懂得遠離水泥道路,嘗試探索海邊的複層防風林帶。 小羊見狀只好反方向奔馳一會兒,身上黏滿鬼針草,這些黑色小針不是隨手拍拍就能夠輕鬆擺脫的東西,通常依賴著跟其他小羊在一起磨蹭的方法才能漸漸拔除一部份。走路前往新羊舍的小陳還來不及換上工作服跟雨靴,褲管、鞋帶就這樣莫名其妙被路旁衝過來的小羊沾了黑色細針。 等小陳反應過來的時候,小羊正邁步領頭在前往羊舍的路程,走起路來十分神氣。靜坐在機車座上的小偉,望著小陳「跟隨」小羊的步伐走到新羊舍,然後掏出智慧型手機在備忘錄寫下幾行文字,拍下那一隻小羊的近照,上傳至兩人在LINE社群媒體的共同朋友群組。 彷彿一刻都不能耽擱,「特別跑來陌生的機車面前試圖討人憐愛的小傢伙」,但是又似乎忘了些什麼,小偉一開始打了這些文字覺得這樣太囉嗦矯情,索性就說:「跩跩的小羊,不知道誰家養的?」 兩年前,小陳位在碧山村的新羊舍終於蓋好,讓他的畜牧事業開啟另一個嶄新的階段,而且鋼梁骨架的頂部非常適合配置大面積的太陽能面板,可以算是政府補貼的一筆額外收入。 原本的舊羊舍其實距離新羊舍不及一百公尺遠,由兩間鐵皮廠房改造而成,各自面積都不算小,合計達兩百坪,圈養大小羊隻約三百隻上下,大型的羊隻體重接近一般成年男子,小陳長期羊隻配種的經營成果可謂斐然。 舊羊舍採取半放牧的方式飼養,羊隻得到充分的運動,羊群在固定時間放離圍籬,團聚在廢棄農地上遊走,甚至一群一群直接闖入防風林,在岸上望向大海的另一頭。過一會兒,羊群再集體返回,牠們專屬的飼料就備妥了,通常是高粱酒酒糟鋪上玉米粉的組合。偶爾搭配一些綠色植物的葉子,一般的牧草跟路旁撿來的木麻黃枝葉。想要野外收割狼尾草的話會很容易劃傷皮膚,剛開始飼養的時候還有些興致想要人工幫羊隻換換口味。日子一久,便忘記了這件事情。 羊群中真正會走失的僅有小羊,沒出意外的話,隔一、兩天自行歸隊,因為還沒有經濟價值的緣故,「沒人在意」。如果是成年羊隻離群的話,小陳通常當天就數得出來。 舊羊舍美中不足的地方有兩點。首先是鐵皮屋最初只有一層樓的規劃,導致清理羊糞、沖洗羊舍成為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其次是產業道路沒有鋪往舊羊舍所在地。以前每一次小偉帶飲料來到舊羊舍跟小陳閒聊的時候,機車都要先騎經過一段泥沙道路,附加兩旁等身齊高的狼尾草時不時割傷騎士的手臂。 時隔兩年,LINE朋友群組裡面已經看過很多張新羊舍的照片,早就缺乏新鮮感。這次特別前來,因為要申請一個地方政府的產業補助項目,順便敘敘舊。 「具體的產品是什麼?」小偉一邊開口問,一邊從背包裡面找尋複印的資料。 小陳回答,「先寫『羊肉爐』吧?還是『羊肉調理包』好了……」。 小偉拿給小陳一份17頁的文件說道:「剛剛去超商列印的,我們一頁一頁、一項一項討論。」小陳需要一點時間瀏覽整份內容,小偉腦中卻不時閃過去剛才那一隻跩跩小羊的身影。 「說明會那一位教授怎麼講?」半個月前由縣政府主辦說明會,地點在新建的新創園區,共計上午、下午兩場,很多地方企業都派員前往學習如何申請本項計畫的經費,參與者大概一場三、四十人。 小偉決心要賣弄一下,咳了咳,又咳了咳,「我先喝杯茶」……他說:「可行性要一目瞭然」,還有「可行性跟創新是審查的重點。」講到這裡,跩跩小羊的身影好似從我背後跑過去了。 小偉想起以前曾經接觸過教育部的一些案子,抱怨起來: 「文字這玩意兒,超廢!」 「有沒有成功幫對方領取到補助款項才是重點。」 「有沒有通過審核,冤無頭、債無主的事情。要你拍拍屁股、自認倒霉!」 說著說著,語氣像極了餘辜未盡者。 「政府計劃通常申請成功率兩成。」 「沒通過的明年再來,通過的就是給你一點錢讓你跑流程、探索未來,他們也要業績。」 (上)
-
〈養育恩〉 評賞與感言
嚴父慈母情 多年養育渡子恩 終生難以報 作者感言/黃淑媛 多年前我是個餓到快死的小孩,偶然的機緣下被我的養父母收養,8個多月的身軀,宛如剛出生小孩,街坊鄰居說我是鬼子,見到我換尿布,無不倒退嚇跑。當時我的臉發黑,送到門診,醫生把我丟在椅子上,告訴我媽,這種孩子妳也領養!她一氣之下,換一家醫院就診,幸好這位醫生愛心滿滿,盡了全力來救助我,可說是對我有再造之恩。 今天我會唱山歌,也是受媽媽的願望而努力學習客家歌謠,民國79年,感謝客雅傳播公司老闆鼓勵我參賽,以渡子歌為題,從200多首曲子中,贏得新聞局文建會金帶獎第二名,獎金十萬,完成母親畢生的心願。 之後媽媽希望我在她歸天之際,能唱與她聽,我遵其所願,在她臨別之前,播放此曲,她靜靜傾聽,頻頻點頭,其間所流露的真情,多麼令人不捨與無奈,每每憶及此景,總是令我熱淚盈眶。 這首歌得獎後,曾於國父紀念館等地,多處演唱過,當時,還感動了在座的其他老師,母親當時也在場,深深地以我為榮。能夠榮耀父母親,覺得自己這一輩子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深感安慰! 黃淑媛〈養育恩〉 評賞/顏曉曉 事間最難能可貴的情,莫過於並非親生父母,卻一肩擔負起養育毫無血緣的子女。 並不是每個子女都這麼幸運,從小就有親生父母陪伴及照顧。有些為人父母生而無法養,選擇送養或者丟棄。無疑地,〈養育恩〉的作者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身體孱弱,連父母都無法照顧成人,幸好遇到養父母願意不計一切代價,照顧直至成人。這是需要多大的愛心與耐心,才有辦法做到。 「生的請一邊,養的恩情大過天」。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很幸運地,作者遇到善良的養父母方能夠順利的成長,結婚,甚至在客家歌謠界闖出一片天。 心存感恩的作者,以此帖娓娓道出對養父母的感恩之情。尤其養母可以說除了對作者有救命扶養之恩,甚至是引領她進入客家歌謠界的貴人。 這是一帖深富情感,字字動人的俳句。
-
天地間
喚醒原初的樣子 就像坐定天地之間 在同一地點看光景從遙遠走過來 讓我說出 那些事物和事物之間 盡是心中 一直有愛,在這裡 縱然那年 也像聲音 越來越近 是啊,逝去的昨天和今天 有相同的餘暉 一種隨之將至的黑夜 走向各個方向 總會是一段距離 無法看盡 也無從明白 懸在遙遠的地方 說不出自己的位置 更難斷定 世界何以存在於天地之間
-
【小說連載】 冬梅
「冬梅,坤山叔和戇嬸婆沒說錯,這似乎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的安排。我們除了要感謝兩位老人家的撮合,更要珍惜我們相處的每一個時光,不能讓幸福的歲月,輕率地從我們的指隙間溜走。倘若不懂得珍惜,勢必對不起關懷我們的每一個人,包括九泉之下的文福。」阿呆誠摯地說。 「我會記住你說過的每一句話,也希望能得到你更多的疼惜,畢竟它是我生命中的第二春。有你,我才有幸福可言;有你的疼惜,我活得才有意義;有你的陪伴,我才能走更遠的路,所以我沒有不珍惜的理由。」冬梅看看他,眼裡閃爍著一絲晶瑩的淚光,而這絲淚光不是辛酸淚,是邁向幸福人生的象徵。 阿呆緩緩地走到她身旁,當兩人四目重疊時,他情不自禁地緊緊把她摟住,冬梅羞澀地兩手環過他的腰,像小鳥依人般地偎依在他胸前。他們是鄉下人,不懂得什麼叫著羅曼蒂克,也不懂得親吻的滋味,只感到兩顆虔誠的心在跳動,因為這對有緣人終成眷屬。阿呆再也不是羅漢跤或十一哥,只是姻緣晚到而已,因為有一個賢慧的女人將與他廝守終生;冬梅亦將苦盡甘來,尋找到生命中的第二春,因為有一個忠厚老實又勤奮的男人,將陪她共度白首。 他們之於能結成連理,除了是老天爺冥冥之中的安排,也是坤山叔和戇嬸婆的撮合。值得欣慰的是,冬梅已當著戇嬸婆的面,在文福的神主牌位前卜得聖杯,得到亡夫在天之靈的應允。因此,美好的時光就在不遠處,幸福歲月可期,生兒育女指日可待,人生還有什麼比它更美好、更有意義的呢?只因為他們將攜手共創幸福的人生,走出一條屬於他們的幸福大道。 那晚,大廳盈滿著一股喜氣,兩人臉上堆滿著一朵朵幸福的笑靨。當黑夜籠罩大地時,純樸的小農村顯得格外地寧靜,竟連平日啾啾的蟲聲也沉默不語。此時是否無聲勝有聲,還是為了各自的身世,把洞房花燭夜幻化成一個感人肺腑的辛酸故事,留待後輩子孫來傳誦?即使房裡沒有紅燭高照,也沒有繡花枕頭和簇新的被褥,卻有著兩顆火熱的心在燃燒。 儘管他們生長在兵馬倥傯的亂世,承受著小島居民的宿命,然則無懼共軍砲火的肆虐。他們將以兩顆熾熱的心,和島民齊心協力,把共軍的大砲熔化在歷史的烘爐裡,好替不幸罹難的鄉親報仇。但繼而一想,兩岸同是炎黃子孫,他們理應展現出島民的寬宏大量,記住歷史,忘卻仇恨。 黑夜已沉寂,大地一片寧靜,當阿呆吹熄桌上的煤油燈,兩人不約而同地寬衣解帶先後上床,繼而含著興奮的心情躺在那張古老的眠床上。不一會,兩人的體溫已快速地上升,而且已暖和了眠床上那張冷冷的草蓆,一股幸福甜蜜的滋味就此湧上心頭。 身強力壯的阿呆,早已抗拒不了冬梅豐滿胴體的誘惑,他願把自己的處男身,獻給身旁這個將與他廝守終身的女人。縱然她是寡婦,卻是他此生最甜蜜的伴侶,最親密的愛人,與處女又有何兩樣?而三十出頭的冬梅,在重啟生命中的第二春時,亦殷切地期盼久旱能逢甘霖,衷心地盼望那一絲絲綿綿春雨,能滋潤她乾旱的心田。 於是他們發揮人性天生的本能,在那張溫暖的眠床上,盡情地享受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歡樂時光。而就在轉瞬的剎那間,為了迎接幸福的來臨,冬梅乾旱的心田已盈滿著春水,等待一個忠厚老實的農人來耕耘,兩人將共享收穫時的甜蜜滋味。往後的人生歲月,他們將在這棟古老的屋宇,義無反顧地孕育後代、繁衍子孫,把他們的青春,無怨無悔地奉獻給這塊曾經被戰火蹂躪的土地……。 (全文完)
-
我的故鄉一直在屏東的二、三件童年往事
可能是年近六旬老人了,最近常常想起了我國中以前,在國小及幼稚園時代的屏東。我是臺南人,可是我的童年,一直很屏東啊! 無法從心中抹去之國境之南: 其一,我的作文志願,是最愛寫的軍人和反攻大陸去。 我的父母來自農村,父親半工半讀仍未完他的高工補校學歷,母親是個文盲。 他們和當年60年代的父母一樣,偉大而且平凡。 我早期讀國小時,國語、數學程度很差,基本上連九九乘法及注音符號都不會。 讀國小時,班上都是倒數笫三或是第二的。(因為我們班最後一名固定有人。) 父母為了我把我從偏遠國小學區移到市區明星國小,他們用心良苦啊,我卻更顯得落後別的同學。 我是懶且蠢,我們老師常常罵我。但是那時的老師多是師範出身,罵歸罵,國小低年級時,她常常下午留下批改作業什麼的,順便留下我們幾個功課跟不上別人的學生補寫功課。所以,我常常參加下午的降旗典禮。 那個時候小學生,每天寫日記是我很大的夢魘。還好我的母親是篤信宗教之人,每逢初一、十五或是星期假日的時候,都會帶我們兄弟去屏東市火車站前的「慈鳳宮」拜媽祖。 所以,當我每天百思不解,尋覓日記題材,我常常會偷懶一下,把前面的拜拜日記拿出來再抄一遍。作文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我們好像每個月要寫七篇,而且用毛筆小楷書寫,超級麻煩的,那時老師及學生個個都是書法高手,除了我。寫字是問題,內容是更大的問題。我真的腹笥甚窘,後來我發現一個定律。我們身處在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時代,解救大陸苦難同胞的關鍵時刻。我那時,真的太聰明了。(套用朱自清背影台詞)也是懶人的方法。 作文最常見是套上「我的志願」模式,只要我寫軍人,就是可以扯到反共復國大業,就是可以扯到解救大陸苦難同胞,增加大半江山的篇幅。 那時班上多達50多人,高年級導師忙著下班去打網球,通過該有的夠頁數就可以用流水帳低分過關。 我只求人生及格而已。所以,所有主要題目扣緊:我的志願是軍人。 題目:中秋佳節。中秋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吃著月餅,吃著柚子,吃著豆沙包和紅豆餅,吃著包子和饅頭,聽著家人談論的元代末期驅除蒙古人,我的志願是當軍人,把共匪趕盡殺絕……。讓萬惡的、萬惡的、萬惡的共匪從地球上消失! 題目:清明節。清明節掃墓,和家人一起掃墓,拜完查埔阿祖查某阿祖(很可能是西拉雅平埔族母系社會),想到了先民移民的篳路籃縷地辛苦過程,也想到大陸8億苦難的同胞,我的志願是當軍人,把惡魔黨暴政從地球上消失殆盡,還我科學小飛俠南宮博士的大好河山啊! 題目:端午節。端午節,想到了肉粽,想到了划龍舟,想到了愛國詩人屈原,一定要發揮自己的愛國心,我的志願是當軍人,保護中華民國大好舊時江山,光復大陸國土,復興中華文化,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 題目:雙十國慶日。雙十國慶,看著我們的英勇國軍,精神抖擻,士氣高昂,我也是志願當個軍人,在反共號角響起,打第一仗,建第一功,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遍整個秋海棠的大好江山。 題目:聖誕節快樂。聖誕節!快樂啊,吃著豐盛晚餐,雖然沒有火雞肉,也沒聖誕禮物送給我,但是我覺得仍是幸福的,想到了千千萬萬大陸苦難的同胞,每天吃著土塊,拔著菜根,啃著樹皮過日子,我們是何等的幸福啊,我志願是當軍人,光復大陸國土,復興中華文化,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 題目:元旦及春節假期。新年快樂,家家戶戶懸掛國旗飄揚,想到共匪竊據大陸國土,感到無比的悲痛萬分,我的志願是當軍人,照例通通可以扯到光復大陸國土,復興中華文化,解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之中。 經過了近五十年,我沒有成為軍人,竟然成了師大國文系出身的老師,每次我改到類似學生的文章時,很扯的,當然他們不會再扯什麼反共大陸的流水帳文。 痛苦改著這堆作文,殆欲斃然時。我直覺是:現世報來了。 其二、我自小就是善長活捉蚊子,迄今功力不曾減低,不曾增進,仍然十分高強。 民國六十年代,我讀屏東市中正國小,哥哥高我二個年級,我們家屏東空軍基地公園西路附近,勝利眷村附近,我們家習慣淹水,也習慣停電。 因為多年前是最新蓋的,多年後變成舊的。別人蓋更新的,怕屏東多颱風怕淹水,所以鄰居們都故意墊高,如此惡性循環,家家戶戶,我們家屋內地板都比馬路還高。 天花板,更是躍起伸手可及!可是我們最愛的颱風……假,還是會常常來。 我是本省囡仔,每天和外省族群的囡仔,「打」成一片。 在那個物資缺乏,可是精神充沛的很。語言不太通,情感卻比親兄弟還親兄弟! 外省族群也是需要朋友幫忙吧,我們語言有點溝通障礙,三不五時,打打鬧鬧,但是情感還是「巷口吵巷尾和」般的濃醇香純。 除了每天穿「中國強」開口笑球鞋以外,私底下,舉辦「巷內」國際性棒球比賽頻繁,是每日下課放學後必須的日常。 我們克勤克儉式地,把一張張報紙,折成一張張手套,只要是木棍就是最好的巨人球棒了。混著日文、台語、華語及英文,棒球術語都非常「多國語言化」。 模仿著電視機的畫面和轉播,打出一場又一場精彩的賽事。 沒有任何隊名啊,贏的才能叫「中華隊」,輸的只能叫「美國隊」,叫做「日本隊」。 輸的隊伍教練,每次都會被嘲笑是「輸輸去(日本隊鈴木教練姓氏)」。 「輸輸去!輸輸去!日本的教練輸輸去!」 「輸輸去!輸輸去!日本的教練輸輸去!」 一直被嘲笑到下次能夠贏球為止。 沒有獎盃的比賽,事關全局,事關面子,怎麼能夠奮力而為? 那時屏東縣美和中學棒球隊是我們偶像團體。 曾紀恩是我們永遠的鐵血安西教練。 每每替國家出國比賽,爭取各種光榮顏色。即使,那時家家戶戶,電視台多是黑白的。 我哥哥有次離家出走,因為,那次他月考成績考得一敗塗地,他半夜離家出走,說要去參加美和少棒球隊。為家增光。 棒球,真是我們年輕時,不用讀書的,最後為國爭光的一滴希望! 即使半夜2、3點爬起來,為中華隊加油都成了全民自主性運動。 等到青棒、青少棒和少棒世界冠軍了,三冠王了,才發現街頭巷尾燃起了鞭炮,好像全屏東全臺灣,大家都不用睡覺了,好像看棒球比賽就會飽餐一頓了一樣。 那一次,結果哥哥要往南方向走,走錯方向,卻往北方向走,走到了高屏大橋,快到高雄時,被警方巡獲了。 結果回家難免被我老爸一陣竹筍炒肉絲「招待」,半夜依往例,哭著睡著了,我老媽默默的,偷偷的,幫他擦藥膏。 我們兄弟是黃金二人組,無敵組合!正所謂:兄弟同隊,其力斷金啊! 打完精彩的球賽,接下來就是一起洗澡了。 我們家只有一只「腳桶」,家母燒好熱水只能有一位小朋友在桶內。 另一個就在外面供養蚊子。 原本是哥哥和我猜拳決定順序,但這樣頻率太高,熱水洗澡很快冷卻了,後來我和哥哥決定,不浪費時間和多做善事、去積點陰德吧! 一人先在桶內享受熱水,另一個在桶外負責打蚊子,為民除害。 打死一隻,桶內、桶外才交換攻擊和守備位置。 有一次,我在桶外,打死十七隻蚊子,皆是活捉後呈堂證供,給我哥看,再打死的。 我自小就善長活捉蚊子,迄今。此項記錄迄今為止,無人能破。 其三,國小時講台語是類似水鬼捉交替,習慣訓練我們的保密防諜觀念。 為了零用錢荷包起見,常常要藏好我們「母語」。 因為當年藏得太深太好了,現在想要拿出來用,卻找不到了。 其三之次頁,當年,我們最愛防空演習了,演習完,學校就放假了。 有一次,前一晚,忽然狂風暴雨,去到學校,很多外省老師都哭成一團。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後來學校宣布放假。 我立馬「飆」回家,想要看我的「史豔文」,打開我爸爸新買的彩色電視機,咦!怎麼變成黑白的,而且「史豔文」和「科學小飛俠」都好像移民了一樣,不告而別,日日夜夜,整天播黑白版的戰爭片。(激發我們小小心靈的愛國情操?) 過幾天。蔣總統過逝!世界末日!民主燈塔,滅了!自由長城,崩了! 風雨飄搖!國家動盪!「總統 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你是世界的偉人,總統 蔣公,您是自由的燈塔,你是民主的長城」。 「先總統蔣公紀念歌」,它取代所有流行的歌曲,尤其是台語歌、客語歌。連兒歌都無法擋其魅力。 從此以後,每次升旗要多花默哀三分鐘,逢人聽聞:先總統蔣公,要像觸電一樣,馬上立正站好,聽候長官恩賜地說:請稍息。才能稍稍休息。 可能是年近六旬老人了,最近常常想起了我國中以前,在國小及幼稚園時代的屏東。我是老臺南人,可是我的童年,一直是屏東沒錯啊! 沒錯!屏東的一呼一吸,屏東的一草一木,引發了我的魂牽夢縈,應該不只二、三件童年往事吧。我,珍愛的屏東。
-
紀念日
滑行機翼緩慢撩起離別酸意 似是一盤炒老了豆芽還脆著淚水味道 不知倉促人生沿線收了太多留言 存記幾行旅行目的地的時間邊疆 那些夜行性的激情一直晾著珍重再見 許他14度C與14個月交叉對等春秋風貌倒陌生起來 冷眼瞅著遠方山氤飄忽橫看起起落落 走回你的眼眸我的悸動 寫字流浪到我心跳聲中圓滿落幕 歸人和過客同樣寂寞 浮掠身影串聯人聲四處遊蕩 灰暗色天空透析龐大冷清的冷 擁抱餘溫有絲絲熟成的分離 太濃思念焦味溢出輕易相信的苦澀 也許14度經緯視線是一場虛幻演出 漸次淹沒的鏡片水漬擘畫模糊方向 關於同譜頻寬與節奏會合在遠距離感應 紀念日步量就設在三百公里外小島霧裡的你 然後二萬呎高空飛翔依舊沒有答案 關於起草的紀念日 我們都是獨立思考的鳥 (稿費捐華山基金會)
-
【兒童詩】傳話
「媽媽!爸爸為什麼說 我跟姊姊都是:『潑婦』 生的?」 「老公!你以前跟孩子說我 『短褲穿太高』,暗諷我腿短 那就算了;是我大方不跟你計較 但這一次……這一次你是不是太過分了 竟然還跟孩子說她們是我這個 『潑婦』生的!」 「冤枉啊!老婆大人!我哪裡 敢說你腿短?我不是說你 『短褲穿太高』;我是說你—— 『膽固醇太高』!我也沒有說她們是 『潑婦』生的;我是說——她們是 『剖腹』生的!」 「小春、小夏你們快過來 ──跟爸爸說『對不起』!」 「對啊!我那麼愛你們!」
-
【小說連載】冬梅
當我請人幫他撿骨重新安葬時,是你幫他挖掘墓穴,然後放入骨骸罈又覆土,所以他會記住你的恩情。而且他在陰間,也希望我能獲得一個忠厚老實又勤奮的男人的照顧,這個男人不是別人就是你,所以他只有祝福,絕對不會有奪妻之恨,你儘管放心吧!」冬梅滔滔不絕地說。 「為了徵求他的同意,原來妳已先在他的神主牌位前卜過杯。幸好卜的是聖杯,要是陰杯我們就沒有今天了。」阿呆笑著說。 「雖然他在陰間,我們在陽間,互不相干,但有時卻也很神奇,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為了求一個心安,所以不得不慎重。如果卜的是一連串的陰杯,我就一直卜下去,總有出現聖杯的時候。因為冥冥之中,彷彿我們的緣分已到,我的後半生注定要寄託於你,跟你一起生活,在這個家繁衍子孫。」冬梅有感而發地說。 「能跟妳一起生活,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份,我們都得感謝坤山叔和戇嬸婆,如果沒有他們居中牽線,也不會讓我們衍生這份情愫。說不定不久妳就會經人介紹,嫁給那些退伍老兵,而我阿呆不知何年始能娶妻。」阿呆含笑地說。 「這輩子要跟誰在一起生活,好像天注定。自從文福死後,我每天彷彿活在共匪大砲的恐懼中,想起他屍首分離的血腥情景,我不得不怨恨蒼天的不公。兩人結婚只短短的幾個月,造物者卻馬上要我們分離,這是何等的殘忍啊!原以為這輩子要寡居終身,想不到卻遇到坤山叔和戇嬸婆兩位貴人。起初他們講,我只是聽聽而已,因為我是寡婦,而你是一個未婚的男人,論情論理都不會有結果。如果彼此之間,一個是鰥夫,一個是寡婦,這樣似乎較有可能。但他們卻認為我顧慮太多,而且再三保證說,阿呆絕對不會計較妳是一個寡婦,還說跟阿呆一起生活,比嫁給那些退伍老兵好。對於這點,我是百分之百相信的,因為我瞭解你。」冬梅認真地說。(四○)
-
窗外的勇健飛盤老人
一早的公園裡,老先生總是赤裸著上半身,天天在陽光中草地上汗流浹背的與他的同伴玩起雙飛盤,一來一往中還夾雜著他甩出飛盤的高昂發力吆喝聲,看他勇健的身手絲毫不輸任何年輕人,不愧是老當益壯,真值得晚起和懶得運動的人學習啊。 但他並不孤單,他們是一群飛盤老人。 但你還玩飛盤嗎,還是僅丟出飛盤而讓你的狗狗叼回來? 飛盤這玩意,是由美國發明家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Walter Frederick Morrison)於1948年發明的。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和他的妻子喜歡在加利福尼亞的海灘上互相扔一個25美分蛋糕盤子一起玩耍。他們扔蛋糕盤子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卻從中想到了製造塑料版本的想法,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在2007年的一次採訪中詳細說明:「如果您可以花5美分買一個蛋糕盤子,而不是25美分,那肯定是一筆生意。」為此,他和他的妻子就創立了塑料版本的蛋糕盤子生意,在洛杉磯的海灘上出售,讓消費者互相扔來扔去。另一位名叫沃倫‧弗朗西奧尼(Warren Franscioni)的投資者也看到商機了,他與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也有了合作意願,於是讓這製造塑料版本的想法更加得以推廣開來。 遺憾的是,當時的銷售並不如預期,所以他們兩人在1950年初分道揚鑣。 但經過數年後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的飛盤卻得到玩具公司Wham-O Manufacturing的生意,而得以在展覽會上出售他的飛行飛盤。那時「弗里斯比烘焙公司」在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波特製作餡餅,扔裝餡餅的盤子的遊戲已經在大學校園裡已經有多年,而每個盤子上都印有「弗里斯比的餡餅」。但玩具公司Wham-O Manufacturing註冊了飛盤的商標名稱為「 Frisbee」,並於1958年將其添加到飛盤中。此後,Frisbee開始在年輕人之間飛來飛去,並很快在世界上廣受歡迎。 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在1948年出售的塑料玩具飛盤的第一個名字不是飛盤,而是「Flyin' Saucer飛碟」,因為從1947年在美國首次發現了所謂的碟形不明飛行物(UFO),每個人都在談論它們。這就是當初稱為「Flyin' Saucer飛碟」的由來。1955年,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更改了設計,並開始銷售「Pluto Platters冥王星飛碟」的飛盤,這個名字一直保留到1964年,這也是現代飛盤的最初原型,也是最成功的一款飛盤。到了1964年,玩具公司Wham-O Manufacturing的Ed Hendrick開始發展飛盤運動。Ed Hendrick他不僅改變了飛盤的設計,還為飛盤比賽製作了「專業模型」。 而極限飛盤運動始於1965年左右,並在美國的高中學校開始流行起來。這位Ed Hendrick更於1976年左右創立許多其他盤式運動,這更添增了許多飛盤的流行度。 這種曾經在歐美國家的沙灘上不可或缺的一項飛盤遊戲,也有人說當初它誕生於1950年時,是受到當初的美國耶魯大學學生的啟發。那時的耶魯大學的學生常會扔撿錫質圓盤來取樂,這些器具在當時是由一家叫「Frisbie Pie(創始者的名字)」的當地公司生產的,而為了提醒路過的行人有危險,這些學生們會大叫「frisbie !」。觀察到這個現象,美國發明家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才有了把它用塑料材質製作以普及的想法,並把其叫作「Frisbie飛盤」。 我家附近的河濱公園裡,有幾位玩飛盤的老年人,他們也許不知道飛盤的歷史起源,但既然有很廣闊的草坪空間,和美好的早晨和陽光,為何不快樂的運動? 按照我長期的觀察,他們就像年輕人一樣,有著健美的身材和活力,他們天天準時出現在同一片河濱公園的草地上,牠們在汗水淋漓中飛跑跳躍,並且熟捻的對各種飛盤的丟或接的技巧都很能掌握得精準,甚至也會在旁觀者面前耍出各種花招,他們如同一隻隻在陽光下上下飛舞的飛燕,在空中就能一擊而中獵物,如探囊取物一樣輕鬆。 這一群老人身材健碩,幾乎沒有任何贅肉,這是因為他們長年在這簡單到任誰都能輕易上手的飛盤運動中找到樂趣,然後在簡單的動作裡,輕鬆地變化出多種玩樂的技巧,他們快速而靈活地轉動身體,在一來一往中夾雜著甩出飛盤的吆喝聲,這樣,就能增加肺活量,同時也讓這一點也不稀罕,也逐漸在式微的飛盤運動,增加一些感知上的熱度。 他們,這一群老人樂此不疲。 他們不顧旁人任何眼光,恣意的脫去上衣而裸露勇健的身材,快意且大喊地奔放在草地上,讓雙飛盤在彼此的手中快速飛行旋轉,然後敏捷地大玩跑跳碰的遊戲。冬日河邊的寒冷,或下雨,只要可以活動身心,他們就會出現在河濱草地上大展身手。這群老人,無須知道美國發明家沃爾特‧弗雷德里克‧莫里森是他們手中飛盤的發明者,他們更無須知道飛盤的真正英文名字,他們只是透過這種以少有人玩興的飛盤,如此簡單的運動器材,實踐他們在生活中的運動目的。 他們的運動精神,讓我自嘆弗如。 他們老當益壯,露出運動帽外的白髮在飛揚,他們快樂地縱情玩樂在陽光草地上,而我,卻腰部微微痠痛地靜坐在書桌前,找尋關於飛盤的枯燥資料,如此的一動一靜,誰說我一定比這群老人都強? 書桌旁的窗外,陽光明媚,秋季的最動人迷人之處就在窗外。 窗外,草地上,有飛揚快樂的白髮,有活力四射的飛盤,有此起彼落的高昂吆喝聲,有無論韶光動感身手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