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吾家有子,初長成
110年5月20日110年大學甄試委員會放榜,小犬獲分發第1志願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學士班(第2志願國立臺灣大學機械系未獲分發),先前5月7日110年科技院校日間部四年制入學聯合招生放榜,小犬已獲錄取開放普通高中生申請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學院學士班,著實令人滿心歡喜,並預祝小犬未來四年的大學之求學一切平安、健康、喜樂! 小犬從小對電機及資訊類,就深感興趣,回首小犬還在娘胎,我就每天開車接送內人及孩子們上下班(學)和補習,轉眼即將邁入18年,110年春節過後,110年大學甄試委員會公布1月22至23日大學學測成績後,小犬此次學測成績考得還不錯,國英數自4科55級分(滿分60級)及英數自3科43級分(滿分45級分),小犬在110年個人申請大學第1階段篩選,通過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學院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學院,現今小犬及諸多高三學生,除要專心高三課業外,還要準備個人申請大學第2階段書面審查資料及參加各校筆(面)試,而且,倘在110年5月20日第2階段分發放榜後,未獲大考中心分發,便要再次報名7月份的指考,天下父母心,看到現今的教改及多元入學方案,著實令身為家長的我,心疼萬分! 回首18年前端午前夕,小犬呱呱落地,喚醒,江底愛國志士,訴說,天地已物換星移,歷史已改朝換代,無須,再惆悵與悲情,而我,已為人父。凝望小犬紅潤臉頰,有我神韻,聽他,牙牙學語,看他,搖搖晃晃學走路,陪他,觀星、賞月與講故事,送他上幼稚園,學美語,習做人與處世之道理,知他,聰明、活潑與討人喜,他,笑容燦爛,歌聲嘹喨,為我,譜出許多的歡喜樂章,他是,上蒼恩賜之禮物,我的寶貝,是他,令我無法拾起行囊,無從,選擇行程,只因,他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110年4月18日週日清晨起了個大早,因為上午09:30~11:30小犬要參加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110年學測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筆試,當日8時出門,8時30分左右車輛行駛至公館附近,在等紅綠燈之際,探頭遠望紅綠燈上方的電子停車場空位告示,顯示臺大運動場停車位滿場,頓時,令人心頭糾結,怎那麼快就沒車位可停?5分鐘後到達臺大時,小犬說不想那麼早進入校園,吾遂將車輛駛入臺大運動場地下停車場,稍微排隊一下,原本滿場的,顯示有1車位,著實令人歡喜。在停妥車位後,小犬陪從地下一樓走樓梯到一樓工學院普通教室考場,進入台大校園,發現許多家長,同我一樣,懷著望子成龍成鳳的心情,陪伴小孩前來筆(面)試,一場接著一場,4月23日下午13:30~16:30我與小犬則要前往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筆(面)試,至於科技院校日間部四年制入學開放普通高中生申請大學的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學院,則不需要再筆(面)試,只要上傳書面審查資料(110年5月7日放榜),平時不太管小孩功課的我,他們都自動自發及維持成績水準,著實令我滿心歡喜,不管未來如何?身為人父的我,還是衷心祝福小犬考試順利及金榜題名。 此次乃吾第3次來台大校園,第1次係於1990國立金門農工電工科畢業後,前來異鄉臺北市國立臺北工專(今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科求學時,第2次係於1999年台北市建築管理處服務,到台大參加公共安全講習受訓,距離首次前來台大,轉眼30年匆匆過,人生半百,已知天命,感恩養育我的父母、家人及愛我和我愛的人與沙小(中)、國立金門農工職校(電工科)及國立臺北工專等同學的陪伴及師長們孜孜教誨,吾才能成長、茁壯、成家立業及傳承生命與克盡孝道陪伴87歲老母親,著實內心充滿感恩,遙望昨日,驪歌輕唱,妳我,青絲稚氣,離開,榮湖及太湖畔,航向波濤。今日,五十知天命,妳我,個個成家立業、頂天立地及傳承生命,逝去歲月,數不盡之思念,期待,疫情盡快結束,他日再重逢,話桑麻!
-
聽見
聽聆季節的聲音 不曾遺忘笑影 歲月走過夢 青春不再 情還在 守成 愛 似簪 意猶在 紅顏落逝 滄桑飛千絲 裊裊夢裡遺簪 凝聽華年輕輕唱 初夏的花園,翠綠緋紅繽紛;俯身看它,那圈圈迴紋彷彿某種浪漫的語境,或者正在跟我說著古老的故事……。 喜歡這個好有生命力的綠,和很迴盪綿延的韻律感,但不知其名。 閱讀了名作家蔣勳老師美文,終於知道了它很古韻的花名:花葉玉簪(Hosta),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玉簪部選句》的〈金史肅詩〉:「玉簪香好在,牆角幾枝開」,形容得玉簪花美好親和,恰似其花語:恬靜(如花),寬和(如葉)。 玉簪花冰姿雪魄,相襯裊裊綠雲般的葉叢,清新雅致;花開雪白如玉,幽香襲人;王安石曾詩:「瑤池仙子宴流霞,醉裡遺簪幻作花」,乃譬喻「仙女的遺簪」。 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也寫到它:「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將「玉簪」暱稱「玉搔頭」,傳說是來自漢武帝後宮李夫人以玉簪搔頭的美姿,在漢宮風動一時,引得眾佳麗仿效製作白玉簪,以致玉價高漲。 蔣勳老師最後結語「靠近細看草本的小花,也許可以知道許多生命的取捨」,頗能呼應宋朝黃庭堅「玉簪墮地無人拾」的花開花落歲時印記。(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粽香情更濃
今年的端午節,我決定排除萬難親自包粽。重拾兒時美味、滿足那股粽香情懷,帶領著孩子一起動手,享受包粽的樂趣和成就感。因為懷念多年前去世的奶奶,懷念有奶奶味道的閩南粽呀! 北部粽外觀上,粽葉大多使用筍殼,顏色淡淺,製作流程上先炒再蒸,軟Q的糯米會先與其他食材餡料烹炒到入味,再以溫火緩緩蒸熟,氤氳著濃郁的粽香。米粒看來如實粒粒分明,口感也較有彈性。這種心境,以好食物照顧家人健康,學會了包粽的好手藝,用心包出每顆粽,留住歡笑片刻,孩子們是否能夠體會? 飽滿的粽子瀰漫著祖孫濃厚的情誼,這是奶奶的專屬味道,更是家鄉的味道。這份兒時回憶將一直在我的記憶裡留存。年華伴隨思念,美味與親情在這端午節中傳遞,也留住對故鄉的懷念,相思情懷歷歷在目。多元卻不失真原味的食材,圍坐在一塊親手簡單教學,和家人一起品味親子溫馨時刻。 現代人總忙碌於沉重工作,藉由美食風味撫慰疲憊的身心。端午粽香濃,幾番相思,幾多滋味。重溫舊時光,童年恍若走遠,往事隨風淡忘,過往的愛卻早已凝結成種子在心海生根、發芽。歲月粽香飄,走過疫情,家人相邀歡聚,就是幸福!
-
不一樣的端午節
疫情仍在高原期,連傳統市場和賣場都實施分流管制,依身分證末碼數字決定單號日或雙號日才能前往採買,這實在是前所未有罕見現象。 眼見冰箱食材用罄,週五是我可以出門採購日期,拿著背包和菜籃子,及事先列好的購物清單,趁著一早人跡較少奔向傳統市場。 疫情嚴峻,台灣人自律高,但見每個攤位前面設立QR-cord面板,消費者很守規矩掃描,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奉守一次買足、少說話少逗留原則,一改以前喧囂吵雜鬧市場景,眼前是靜默中穿流有序,讓人不得不讚嘆台灣人真是棒。 端午有吃五子傳統習俗,粽子、豆子、茄子、李子、桃子,可驅五毒。冰箱裡有茄子、李子和桃子,再買些粽子和豆子就能五子齊備。因為現在出門採買不易,選購蔬菜時盡量挑選根莖類取代葉菜類,才方便長時間儲貨,而菜豆就是不錯選擇,耐放、好煮又營養分高,更能呼應台灣俗諺「食豆食佮老老老」的好兆頭。除了菜豆,我也買了一些口味不同的粽子,鹹的甜的,菜粽肉粽,放在冷凍庫裡,可以安然度過疫情艱困時間。 雖然端午佳節在即,政府為了避免人群移動造成群聚感染,除了降低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班次量能,也呼籲國人切勿返鄉不要出門,這景象也是空前,端午節原本該是返鄉探親日,此時卻是成了閉門避疫之日。在古代端午有驅瘟避疫習俗,五月五日、惡月惡日,人們在這天會貼神符、插艾草菖蒲掛香包,以避邪驅魔。時值疫情嚴峻之際,做好消毒避病工作,似乎更貼切時節了。 不過也因疫情,以前賽龍舟、拼立蛋、汲井水等應景活動全都取消,讓這年節遜色不少。孩子遠居他鄉,礙於疫情也難返家,只能透過視訊空中團圓,吃不到家鄉粽子,就到超商買個三角飯糰聊表相思。然而孩子發揮巧思,藉由鏡頭玩立蛋對抗賽,看這端的水煮蛋東倒西歪,瞧那端的茶葉蛋濕漉崩裂,有畫面有歡樂,笑聲不斷,倒也成就端午奇妙回憶。 另外,因孩子是五月天鐵粉,知悉五月天主唱阿信與插畫家不二良合作拍攝短片,揪網友宅在家進行畫畫比賽,畫中的狗狗和漫畫人物都畫口罩勤洗手,真是有趣,孩子將短片傳給我看,不禁莞爾,廣受喜愛的公眾人物影響力是無遠弗屆,能夠以身作則做好防疫,發揮創意寓教於樂,讓自主健康管理居家生活不會那麼苦悶又能力倡防疫準則,實在難得。 孩子一時興起,依樣畫葫蘆,要我參與他們來場PK賽。看每個人畫出來的粽子稀奇古怪,饒富藝思,親子難得空中相會,讓今年端午雖然不夠熱鬧,卻很溫馨。疫情下的端午節,很不一樣,特別有味道。
-
其實再忍一忍,端午節每天都過
今年初夏,台灣因爆發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全面進入三級警戒,由於警戒期間橫跨端午節假期,疫情指揮中心及各縣市官員為阻止疫情擴大,建議外地工作、求學的民眾盡量別返鄉,也停辦划龍舟比賽防群聚感染,很多民眾為配合防疫,不返鄉吃家人包的粽子,不參加划龍舟比賽,有點遺憾難過。 其實再忍一忍,端午節每天都過。畢竟家人還在,都有機會一起包粽子,且很多店家全年都有賣粽子,就連我某年冬天到嘉義朴子旅行,還跟同團遊客在朴子溪划龍舟呢。
-
從屈原談生命的意義
端午節,是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戰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後世為紀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龍舟競渡等風俗,加上民間的鬼神信仰,家家戶戶插蒲艾、喝雄黃酒、掛鍾馗像來除瘟辟邪,因此又稱為蒲節、重午節、五月節。 屈原,一位愛國詩人,在政治上被疏遠終被君王流放,忠心耿耿卻投江以死明志的情懷,足讓幾千年來人們歌頌不已。此外,因為他的騷體,影響了漢賦的發展,更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時至如今,屈原到底能給予現代人們怎麼樣的意義或啟發?我讀屈原,特別留意「投江明志」一事。一個人選擇結束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又該如何看待生命?這是嚴肅的生命議題。 很多人不曾探索生命的意義,甚至有人問:「活在世上到底有何意義?」其實我們可以試著和自己對話,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最大的特質是什麼」、「我如何定位自己」,藉由反思,找到答案,便能瞭解生命的價值。 海涅曾說:「生命是珍貴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惡。」每個人都會面臨不盡如人意的境遇,如何選擇將考驗著智慧;如果懂得生命的珍貴,相信會做出不同於屈原的選擇。瞭解生命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慎重選擇,才能安於選擇。 王爾德說:「人真正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遇到困境時,不妨和自己對話,瞭解生命的意義,如此當能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進而享受生命的美好。
-
生生世世傳粽(宗)接代
又到粽香飄的端午時節,在台灣,可以吃到各式大江南北的粽子,外加個人的偏方粽子,我對月桃葉跟野薑花葉特殊香氣的客家粽子,印象也很深,因為媽咪是客家人,早期客家婦女特別喜歡利用新鮮植物如月桃葉跟野薑花葉包粽子,跟乾燥竹葉的口感很不一樣,草本植物的香氣宜人,或許也是我那個年代的年節氛圍吧! 至於爸爸家鄉東北,是用黃米製做,特殊的黃米紅棗粽,加上外型如甜筒般的造型,非常吸睛,吃過兩三次。大連堂姊說:黃米是大東北地區跟北方的糧食,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因為黃米有黏性如同台灣的糯米,紀載中更提到長城裡面的材料有黃米,如同百年前的台灣的糯米橋,當初讓我特別好奇這粽子的口感。黃米加上紅棗做出來的粽子,軟軟的,當地人更喜歡沾上棉白糖吃,滋味挺棒的。當然這是爸爸家鄉專屬的滋味,讓人回味著口齒的軟糯餘香。 記憶中,見過媽咪大費周章包粽子的情景只有一兩次,媽咪之後再也沒碰過。往後端午節不是舅媽、阿姨送的客家粽,就是直接市場買回家,要不是在大連堂姊家包裹粽子,我早忘記媽咪包粽子的情景,再次見到這場面景緻,我年過半百了,如果不是大連堂姊包東北甜筒黃米紅棗粽跟媽咪的台灣四角粽PK,我想我們家應該還是直接市場買回家吃。 不知道為何,特別想學習包粽子,於是央求媽咪教我,我的腦袋一直想要用黃米加上糯米還有花生做的餡料,把構想告訴媽咪,於是我們進行採買準備。但是台灣買不到東北黃米,於是我們用小米代替,同樣具備黏糯性質。 做好備料工作,媽咪耐心的教我包粽子、綁粽子,連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妹也加入,但是這包粽子的慧根,看來我是不及格的,幾次試驗,都無法綁起來,因為每一顆媽咪都幫我收尾,最後摺起來的部分,我怎麼都無法完成。但是屬於孩提時後的情景,瞬間倒流:「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麗又安康……」。 這次做出的南北融合粽子,感覺特別的新鮮有趣。謝謝爸爸的特殊家鄉地理區域,還有我土生土長的寶島台灣,兩種的結合,加上媽咪指導的小米糯米花生粽,代表的就是南北大融合,生生世世的傳粽(宗)接代。 PS:台灣沒有大陸東北產的黃米(黍),可以用(小米)替代,還加上全家愛吃的花生,屬於我們家的特有款式跟滋味。
-
端午佳節倍思親
每次讀到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句子,內心總無法感動,因為親人都在身邊,根本體會不出這份情意,直到母親過世後,再次讀到這首詩時,竟不知不覺掉下眼淚來。 的確,每逢端午佳節,我總不自覺想起我的母親,那個熱情、好客的老媽,每每在端午節,即使自己不會包粽子,但家中總會有許多熱騰騰的粽子,那是隔壁鄰居,為了感謝媽媽平日對她們的照顧,紛紛送的愛心粽。 爾後為了不讓她們破費,媽媽便想出了既不傷害大家的好意,又可以增進彼此情意的方法。那就是在端午節前夕,媽媽總會準備許多包粽子的葉子、肉、鹹鴨蛋及香菇、花生內餡料在院子裡,再請臨近的婆婆、媽媽前來幫忙包粽子,自己則當總指揮兼蒸粽子,就這樣一串串的粽子出爐了,除了幫忙的婆婆、媽媽每人各提兩大串回家外,還會送附近那些孤苦無依的老人們,這樣一來,留在家中的粽子雖少了,但快樂的氣氛,卻籠罩我家整個端午節。 就這樣我過了許多快樂的端午佳節,直到我們搬到城市,前幾年端午節,都還能收到以前鄰居的粽子,但隨著歲月流逝,媽媽生病了,才斷掉這些聯繫。 那年一位媽媽的姊妹淘打電話來,媽媽隨口說她很想念當年包粽子的情景,沒想到那年端午節,劉媽媽竟邀了當年的媽媽們,備足了料,到我家來包粽子,彷彿重現當年的情景,讓我家熱鬧了一整天,媽媽更是笑得合不攏嘴,留給我們全家一個極難忘的端午節。 媽媽走後,每年的端午節,我依然能夠吃到可口的粽子,但總覺得少了一份媽媽的味道,我依然承襲媽媽的不會包粽子,每年只能買現成的粽子,希望媽媽在享受之餘,也能想起她曾帶給我們的快樂與記憶。
-
五日節到來
五日節,就是閩南語端午節的意思,每當端午節,家中雙親或鄰居一定會說,五日節到了,又要吃肉粽了,那一天,眾人團聚的一天,是紀念的傳統節日。 而這幾年,有時候端午節沒遇上連假,在外地工作的我便一個人到租賃處附近購買粽子,就那樣度過端午節,若有連假,則會開心的搭車返回老家,期待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可以大口的吃粽子,還能在吃完粽子後,享用美味的西瓜。 而端午節前夕,雙親便會預先向嘉義最有名的肉粽店預購粽子,或是向鄰居有在包粽子的預訂,也由於要拜拜,總會預訂不少的數量,每當回家看到用繩子綁起的一大串粽子,聞著透著粽葉的糯米與餡料的香氣,不自覺地留下口水。 早上我們一家人忙著祭祀,大家有不同的任務,雙親負責招呼來店購買金紙的客人,而我們則是負責祭祀完後的收拾及燒金紙的任務。雙親一早就在門外掛起了艾草,並灑了雄黃酒,而我們幫忙將粽子與水果放上供桌,進行祭祀,祭拜神明與祖先,也讓他們一起過端午節,香過幾巡,也近中午,我們便開始收拾。 收拾過後,十二點將至,一旁雙親等著放午時水與切西瓜,而我們這些孩子則是玩起了立蛋遊戲,一家人都緊盯著電視新聞上的時間,終於到了十二點,聽見浴室的放水聲,而母親也切好了剛從冰箱拿出來的西瓜,我們也完成了立蛋,接著便陸續進去浴室洗臉或沖澡,聽雙親說,這種午時水最好,一年也只有一次,沖好之後,我們享用了一小片西瓜,頓覺消暑,而後又拆開繩子,吃起了肉粽。 午餐吃完,母親把剩下的西瓜等分,切到大容器裡,而我們一面看著龍舟競賽,一面吃起西瓜,享受難得的團聚時刻。在比賽過程中,我們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加油,彷彿跟他們一起競渡,為他們的比賽而緊張,為他們的勝利而喝采。 到了晚上,桌上還是有許多粽子,但母親也會貼心的煮一點麵條給大家吃,避免我們吃過量的粽子感到太膩,或是造成身體的負擔。 端午過後,我們又要各自回到工作的地方,雙親把一部份粽子熱一熱,給我帶到車上享用,也把一部份粽子包起來放進冷凍庫,慢慢把他們吃完,每當節氣進入夏天,我便會期待端午節的到來,又到五日節,也到了團圓吃粽子的時間了。 一到傳統節日,對我們而言的意義就是團圓,跟著雙親一同過節,懂一些祖先傳下來的智慧,就像一種學習,知道了許多事物,同時也吃到了美食,擁有不同的過節氣氛。不管是不是連假,到了端午節總是要吃顆粽子應景,家家戶戶也有各自的過節方式,這就是一種傳承,一種文化的表徵,讓人心嚮往之,也效法之。
-
百年風華-愛述美
小學同學群組裡傳送著推薦傑出校友的訊息,臉書社團邀約著分享走過百年歲月留下的足跡,孕育陪伴我學習的園地--述美國小,竟然默默地來到了一個世紀。我家兩代人十多位學生,從爸爸叔叔到姑姑,還有我們家八個孩子,都曾參與這百年的歷史軌跡,除了受教育的啟蒙,也在這裡茁壯成長。 每每回官澳家裡一趟,都要先到校門口駐足,走訪楓林大道,笑談當年掃落葉的愛恨情仇,也述說著那個年代爸爸曾帶著學生們參與植栽楓樹的往事,走入校園,更要說起還在單打雙停年代,不長眼睛的子彈,曾不留情的直擊校長室。 縱使校舍重建,但熟悉的角落,依然有滿滿的回憶在腦海裡。當年黃沙滾滾的操場,看過小小的龍捲風盤旋,學生們驚呼著大自然的奇妙,運動會參加攀爬比賽百尺竿頭的活動,過度練習爬竿還讓我的小腿留疤許久,操場旁一整排的單槓,人小力氣弱的我,第一次挑戰時,整個人五體投地趴在細沙堆上,一摸竟然流鼻血了,從此不敢輕易挑戰單槓上的翻滾,操場最最美的景致,是在日落時刻,夕陽映照下,落日的餘暉灑滿海面,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美景。那些年,學校還曾推動著一人一樹(花)的小任務,被分派到照顧白色玫瑰花的我,在讀到名作家張愛玲女士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這篇小說時,都要說嘴自己曾經把白玫瑰從幼苗,照顧到花香滿庭芳,那些年,教室前的花圃,總在不同季節盛開著梔子花、扶桑花……,在課堂和課本外,校園裡還有著許多關於愛花惜花的小小故事。 還在讀金沙幼稚園時,放學就會搭公車到學校找爸爸,看他陪伴學生的專注和耐心,都要滿心羨慕,爸爸年少學成即返鄉返校任職,做女兒的我,一直認為爸爸會在述美國小一年一年的教著書寫著文章,誰知道命運捉弄人,一切的改變都不在我們家人的期望中,但也許那是命運最好的安排,有著更多他鄉的學生,感受爸爸對教學的熱愛和堅持。而當年陪爸爸值班,寫鋼板印考卷改作業的點滴往事,閉上眼睛回想,一切彷彿還在眼前。 那些年的時光,晨起揹著書包上學,總覺得那段路好遙遠,還曾有一年的端午節,把家裡門窗都插滿艾草榕樹葉後,匆忙上學的途中,快到校門口,才發現腳上踩著是一雙拖鞋,而在潮汐上漲的日子,豆腐店門口淹水到腳踝,都要開心地踢著水花來回奔跑著,年歲差了一輪的小弟弟,很愛騎著三輪車一路陪大姊上學,姊弟倆都要在豆腐店門口轉彎處說再見,也要再三叮嚀他該回家,路上一定要小心,每每想起姊弟同行上學的這段往事,就要感慨姊弟緣分如此短淺。 飛奔過半世紀的歲月,當我用很嚴謹的教育方式面對自己的學生時,就要想起當年的班導師,他曾用軍事化的管理方式陪伴我們從初入學時的懵懂無知,到稍稍懂得做人處事的應對態度,而高年級時溫婉耐心指導我們的班導師,當我從同學口中得知她因病離世時,傷心難過了許久,感嘆著人世的無常。曾經以為小學六年的日子好長好久,也曾經以為回首必然無風無雨也無情,誰知在群組、在臉書蹦現的訊息裡,找回了許多被封鎖的層層記憶 哼起了「太武山堅韌如鋼,馬山傍絃歌聲揚」的的校歌,突然想起了那些指導學習的老師們,相伴成長的同學們,祈願所有人都安好,也滿心歡喜地祝福「述美百年,永遠最美……」。
-
金門菜刀金門菜刀
當年沒有考上預官,是人生第一次大挫折,因為在讀大學前,我一直是人生勝利組,爸爸一直是我讀書時國高中學校的家長會長,或是顧問之類的人物。我自然很多事順風順水。 當兵,只能去當大頭兵。應該很跌股吧! 第二次的挫折很快接踵而至,是到外島金門當兵吧。 這兩項,前者是我努力不夠,筆試成績不如預期,所以,當兵前趕快加入國民黨,也不會由苦命的少尉排長,變成也是同樣「一桿」的輔導長。 第二項是純手氣不佳,完全沒有辦法怪別人,或是別人暗中幫助。 感謝這二項挫折,奠定了我之後的人生,無比的挫折容忍力。 既然來到了金門,我當然有放不下的東西,既不是父母恩情,非常不孝的竟然是女兒私情。為了不要讓女友忘了我,及我們曾經的感情,我不斷地省錢存錢,為了是寄禮物給女友。甚至女友的老家彰化縣秀水,也常常接到我寄的貢糖、高粱酒和牛肉乾之類的,真的非常用心經營啊。 重複性的禮寄太多了,我就是再不斷地想翻新花樣。 想不到搞砸了,原來我寄了一件違反民間禁忌的事,對了,你猜對了--寄菜刀!為了巴結我準岳母的芳心,以便我退伍讓她促成我和林文惠的美事一樁。我寄了一對菜刀回台灣去,菜刀是金永利製刀老鋪的。用是823砲戰留下的純鋼彈碎片,經千錘百鍊後而成,非常有名而且好用。 東西寄出去才發現有點不對勁。 那麼我和女友的感情不就是一刀兩斷了。 這個民間禁忌和情人之間,不能送傘或是扇子是一樣的。取其偕音或是功能的聯想。 送菜刀除了情感一刀兩斷外,聽聞還有血光之災。 還好當時的準岳母大人很聰明,她是鹿港人,深知民俗文化破解之道,她馬上交代林文惠記得拿錢給我。如此一來,就不是相送了,而是代購了啊。 事隔三十多年,我因為和林文惠分手了,我也是一直沒有機會再拜見我那個無緣,但我仍然非常敬重的岳母--問一問: 那把金門菜好用嗎?現在仍然可以用嗎?
-
賴來賴去
有e-mail的時候,感覺真棒,寫信、貼郵票、去郵局寄信這些麻煩事都可一指搞定,而且一兩天即可接獲朋友回音,真的進入太空時代。 不料朋友說,那東西落伍了,他都用賴。我說:什麼,你都在耍賴?他笑我老土,賴就是line啦。他才跟我說line是一種網路社群軟體,速度比e-mail更快更方便,不過得有智慧型手機才行。 原來又是電信業者的噱頭,想騙我這LKK換手機,哼,絕不上當!e-mail已經很好用了,這些年輕人真不知足,我得好好保護好我的老本。 就這樣硬撐了半年,眼看著大夥出遊時手機拍照,立刻上傳line群組,叮咚之聲不絕。然後對著心愛的智慧型手機傾訴心聲,或做癡呆狀,或者傻笑,而我mail過去的信彷如石沉大海,才知大勢所趨,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只好乖乖掏錢,從此不再孤單,和大夥打成一片。 人對新產品總是好奇,初始:你給讚來我回哈,可愛貼圖跳恰恰,每天忙得像隻無頭蒼蠅,總覺得這錢花得值得。繼而開始有狀況了,一個群組裡,經常賴來賴去者五六人,不常賴者六七人,其餘全是隱形人(永遠享受緘默權)。這些人除非你cue他,否則他難開金口。金口開了也簡明扼要,然後繼續緘默。忽然想起以前做學生時,有位老師問大家對他的教學有何意見?眼見前面的同學都把我的意見說完了,輪到我時,我只能說「沒意見」,不料老師說:沒意見也是一種意見,當場令我傻眼,莫非他以為我在做無言的抗議? 有次為了回覆同學,還得傷腦筋的引經據典,竟把一鍋紅燒肉燒焦。肉泡湯了不打緊,這刷鍋子的重責大任全「賴」給了老婆大人,實在罪過!還有一次賴得公車都坐過頭了,只好下車折返。沒想到賴東西時可以讓我廢寢忘食,這種專注的精神用在讀書上多好。牛頓學習時精神很專注,有一次煮雞蛋,心裡想著數學公式,竟誤把手錶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裡。沒想到我這一生只有在賴東西時像牛頓,注定是個平凡人。 有時一個人有好幾個群組,本要傳給甲群組的,誤傳到乙群組,等於雞同鴨講。當時還沒「收回」的功能,只有跟乙群組解釋一遍,還挺糗的。 後來有不少訊息在各群組輪番上陣,令人眼花撩亂,真偽難辨,尤其是政治訊息。本來要好的同學,卻因政治立場不同惡言相向,砲聲隆隆,氣氛很僵。更有甚者,話不投機「退群組」。那種氛圍下,讓傳訊息的人更少了。此時我才驚覺玩賴並不如想像的多彩多姿。可是冷靜下來也算好事,大家懂得分辨甚麼適合傳送,甚麼不適合傳送。此刻也才深深體會「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真義。 其實賴也有許多正面能量,如看到一則溫馨感人的小故事能撫慰我的心靈;或是某些同學以專業的角度分享他們的食衣住行等,都能增長我不少見識。又或者某些同學在旅遊的各景點打卡,讓我們知道他(她)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