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拾穗集】硯臺
這硯臺是台北故宮「愛硯成癡」展出的作品之一,將一隻鵝的形狀雕刻在一整塊硯臺上,如此處理頗富深意。據說「書聖」王羲之喜歡鵝,經常觀察鵝的走路姿態及游泳動作,作為書法執筆、運筆之參考。硯臺布局頗具巧思,除將鵝的主體形狀納入硯臺中,且雕工精緻細膩,鵝身上的羽毛紋路,翅膀、尾巴都明顯地表達出來了。這與書聖的理念遙相呼應,且輕易捕捉觀賞者目光。 記得父親也擁有一塊經常使用的硯臺,在我小時候,父親常坐在廳堂的八仙桌旁記帳,父親寫得一手流暢的小楷。他記帳寫的數字像一組圖畫,數字底部用十百千等數額來顯示。至今,我還未曾再看到這樣的數字表達,也不知道這樣的數字如何稱呼。想昔時未曾就近詢問父親,頗感可惜。 印象中父親使用一方小小的石質硯臺,長約12公分、寬約8公分,中間有相鄰的兩處低窪,一深一淺,作為存放墨汁,硯臺最右邊約有兩公分寬為磨墨及沾墨理順筆毛之用。 觀賞過這賞心悅目的鵝硯臺,不得不讚賞其高超的工藝成就;也讓我的思緒落入記憶深處,想起父親使用的硯臺、毛筆字、自行裝訂的記帳簿。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第四章 大箍呆回到家,他還沒有開口,虎嬸仔就迫不急待地告訴他說:「玉姆仔剛來過,她要我們趕快去擇日,然後先訂婚。所以我決定明天就去找命理師,看看那一天是好日子,把婚事先訂下,以免讓別人搞破壞或是搶先一步。你要知道,這種姑換嫂的婚事,只有玉姆仔這種老媒婆才想得出來。她要我們珍惜這個大好機會,要是錯過就可惜了。」 大箍呆故意問:「娘,妳見過林家兄妹嗎?」 虎嬸仔語氣堅決地說:「我雖然沒有見過,但玉姆仔曾說過,林家哥哥身強力壯,忠厚老實,又勤於農耕,是一個可託付終身的男人。而林家妹妹則長得濃眉大眼、身材豐滿,屁股又大,一定能為我們人丁單薄的家庭蕃衍子孫,將來必是一個能勤儉持家的賢妻良母。」 「娘,妳被玉姆仔騙了,其實林家兄妹哥哥是矮古仔財,妹妹是矮仔冬瓜。」 虎嬸仔瞪了他一眼,不屑地說:「你那一眼看到林家妹妹是矮仔冬瓜?別胡說八道亂亂講,破壞人家的好名聲。坦白告訴你,女人矮沒關係,只要屁股大能生小孩就好,又不是要娶來當花瓶。」 大箍呆反駁她說:「要我娶一個頭大、身長、腿短的矮仔冬瓜,那是不可能的事,秀香也不可能去嫁給那個矮古仔財。」 虎嬸仔氣憤地說:「夭壽死囡仔,汝誠敢死,這個家是我當家還是你當家?我說了算數,沒有你討價還價的餘地!」(三九)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處世哲學
看到臉書的朋友,紛紛把大頭照變更為「謝謝日本」,以對其國家表達敬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還帶來了台灣迫切施打疫苗高級伴手禮。當然有的人不以為然,認為把不要、多餘的順便而已,或者是怨懟日本對我國漁民不友善;相對有人冠冕堂皇振振有詞強詞奪理反擊雄辯解釋說服:一碼歸一碼無法相提並論。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才是提倡一種人生的效率和未損害到國民的尊嚴。 喜不喜歡一個國家,是非常主觀性,不會它做好、壞事來評斷。例如: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台灣、賽德克巴萊電影劇情日本對台灣原住民族肆虐、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版圖建設貢獻、311大海嘯台灣對日本捐款為世界第一;日本贈台灣AZ疫苗,後兩者牽涉到政治互惠互利互益道義責任、某位政治人物直轄市市長被採訪說:該感謝的是台灣人民……等等。 閩南語有句話說:「自食都不夠,那有通曝乾」。即使日本未贈送疫苗給台灣,還是會喜愛它;也許是文化、地理風景或某種程度上原因契合。就像喜愛一個人,有時無需太多理由;也許是純粹血緣親情關係或密切戀人般概括承受。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從客觀性角度觀看,彷彿人與人交流,其實是一場你來我往;好的友誼,一定是一場彼此祝福守護。但二十一世紀國際間手腕比國防、經濟財富、外交、權力、地位聲望……那些都要經營,有誰真正可以雲淡風輕自在,現實中能不為堅定信念生存利益安全和平共處嗎?各心底見仁見智有自知之明就無從評論了。
-
時代的印記:三合院裡的軍用吉普車
「大專暑訓中心的夜晚,似乎飲酒過量的老士官長,搖搖晃晃的在學員教室裡咆哮、哭泣、呼喊爹娘,以及說一些聽不清楚的話語,大家深感尷尬與不知所措之際,但見值星班長走上前去並委婉勸離,然後跟連上學員表示:老士官長從小離開故鄉隨軍來台,心中許多思鄉與鬱悶之情,偶爾藉由喝酒釋放壓力和舒緩情緒,請大家多多包容並以將心比心的角度看待。」 六○年代上成功嶺接受為期六周的大專暑期訓練,當年在部隊裡依然有許多年長的老士官長,大致負責伙房、後勤和其它相關業務,雖然沒有直接和受訓學員在操課時接觸,但是通常都會受到連上官士兵的尊重,因為畢竟他們大都是身經百戰,曾經從事實際戰鬥的老兵出身,尤其獨自離鄉背井隨軍來到陌生的地方,難免有許多五味雜陳的思緒,況且有很多老士官長在退伍之前,幾乎都是以部隊為家,他們都是連隊至為重要的瑰寶。 雖然部隊講求階級職能分際,不過當時連上許多軍官,通常比老士官長還年輕,即使官階在老士官長之上,可是基本上都會對他們蠻客氣,而老士官長們也很知道禮節,該遵守的部隊規則還是很守規矩,有時候甚至站在年輕長官的立場,協助維護軍中禮節和紀律。 當然在勤務完畢的夜晚,單身而且以部隊為家的老士官長們,最直接的休閒娛樂,大概就是三兩同志聚在一起喝杯老酒,藉著觥籌交錯的微醺氣氛,各自吐露一些比較不為人知的個人經歷,從少小離家從軍開始,到參加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和輾轉來台的經過,內容讓人覺得蠻辛酸,雖然是個人離奇曲折的人生過程,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待,他們類似「自傳」的親身經歷與心情,統合起來顯然就是一部代表時代真實而寶貴的歷史資料,也是許多人會在文學作品和戲劇藝術表演中看得到的故事。 當年幾十萬大軍包含官士兵不同階級來到陌生的地方,雖然有一部分軍眷得以跟著部隊來到台灣,不過仍然有許多官士兵是獨自隨著軍隊移動,在槍林彈雨的戰鬥中存活下來,所以除了軍中袍澤以外並無親人在台,也就是上述那位老士官長所凸顯出來的故事背景。 提到眾多單身阿兵哥的感情與婚姻議題,當時五、六○年代的記憶裡,村子裡老一輩人家的觀念,似乎不太能夠接納將女兒嫁給來台的阿兵哥,所以上了年紀的老士官長,想要在本地尋找美滿姻緣而成立家庭,通常得付出更多的心力,拜託長官、故舊或是鄰里賢達幫忙,協助找到一樁適合的因緣而娶老婆,這種情況好像是那個時代普遍的現象。 「好比外婆家的三合院,有一天就停放一部軍用吉普車,那是附近部隊老士官長到舅舅家提親所乘坐的車子,而新娘子便是長我十來歲的大表姊姊。」朋友想起孩提時期蠻新奇的記憶,原來那位老士官長所乘坐的吉普車,乃是連上長官體恤弟兄即將娶親,因此特別出借在當年甚為拉風的軍用座車迎親,藉以表示袍澤之愛和致上誠摯的賀喜之意。 朋友又說,當時大家看到停在院子裡的那一部吉普車,簡直像似發現奇珍異寶那麼稀奇,因為人們偶爾在路上看到部隊移動,坐在軍車上面的人都很威風,覺得好像是很大的長官才可以坐車,至於阿兵哥都是扛著一身裝備用走路,所以印象當中對於吉普車,總是興起羨慕的眼光來看待,沒想到竟然可以在自家三合院裡看到、撫摸到真正閃閃發亮的吉普車,簡直是令人感到極其驚奇而興奮,也許明天可以到學校和同儕們吹牛一番,畢竟這是畢生難得的經驗。 朋友當年的記憶與心情,彷彿呈現了童稚純樸的一顆心,對於眼前所看到的景致,大都會以當下最為直接的反應來看待,也許他並不了解那一樁婚姻是經過相關人們多少波折與努力,其中包含最重要的當事人意願,加上善意努力奔走的媒人,以及新娘子的長輩點頭應允,還有體恤部下和給予恭賀之美意的部隊長官,才能夠讓老士官長風光的搭乘吉普車迎娶美嬌娘,因而促成一段美滿的姻緣。 朋友分享這段數十年前的童年吉普車記憶,讓我們覺得蠻有意思之餘,更感到歲月流淌過程所留下的痕跡,無不註記了每一個時代的故事,讓人們的日常生活與記憶內容更為豐富,好比另外大家所熟悉被稱之為「竹籬笆」的眷村生活與文化,都是每一個時間軸所刻劃出來最為珍貴的歷史風華,同樣都是讓人備感懷念而且無可替代的印記,不過那又是另外一個美好的故事了。
-
環島北路
走過中山北路 林森北路 坐車上中山高則一定得行經 重慶北路 當年找家教首次去延平北路 一堆木造舊房子 若非親身經歷 定會懷疑 這是臺北市嗎? 是的 這裡是延平北路九段 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社子島 英雄最怕話當年 廉頗老矣! 遊子的雙腳走天下 心向著故鄉 我想起了故鄉的環島北路 想起了木麻黃 想起了 伯玉公 木麻黃漸漸淡出時代的舞臺 中央公路也一同淡出 留下 伯玉路 我也想起了那年的某一天 特地騎著自行車 逆強勁的東北季風北上 再沿著環島北路一路東行 朔風笑我 昏暗的冬晨 你是太閒乎? 颯颯颯 呼呼呼 似戰馬狂嘶 如鬼魅哭號 嚇不到我的 也阻擋不了我 我的目標是 騎經蔡厝後 由北向南登上太武山 看日出 多年過去了 耳邊依舊常常響起 環島北路上穿過木麻黃的 風聲 註:社子島自聯外快速道路通車之後,發展迅速,已昔非今比。
-
悠悠陵水湖
風輕吹 湖水微漾 候鳥低掠 一筆滑開蒼茫 雲煙深處是神州輪廓 回首少年夢 記憶猶溫 蘆葦輕語 呢喃春日訊息 木樁靜立 承載四季更迭 水面映著晨光剪影 時間止歇 歲月無聲流淌 候鳥排開字陣 寫下無言詩 翅膀開展 一揮就是風的書簡 波光掠過 那可是季節邊界 未知卻懷抱希望 曾經吟唱離別與歸航 湖泊兩端 是彼此故事 一邊是家鄉 一邊是故土 歷史如波紋 輕輕蕩開古往今來 潮起 故鄉的夢漸深 潮退 記憶的沙紋更清 北風裡有故事低吟有新生聲音 烈嶼晨曦 迎來乙巳蛇年喜悅 陵水湖擁抱早春光影柔情 走入湖畔 走入人間 萬物喜樂對望 連袂開啟嶄新的一年
-
從齒開始
因為定期洗牙,才開始發現,從齒開始的重要,一次洗牙結束,忍不住向專業的牙醫請教,請問: 「什麼時候人類開始知道要清潔牙齒?」 有此一問的好奇寶寶,並沒有難倒專業的牙醫,醫師說: 「最早西元前人類已懂得要清潔牙齒,刷牙工具的起源可回溯至公元前,當時埃及人會用牙刷刷牙,磨刮樹枝,製作牙刷,人們也在古埃及人的陵墓中找到陪葬用的牙刷刷柄。會用棕毛來刷牙,那時人類的食物,沒有現在精緻,但人類有了糖之後,才開始有蛀牙的問題,有興趣可以去讀牙醫史,而牙刷也在不斷的演變。」 女兒買了一本《釋迦牟尼的藥箱》,我在閱讀中,讀到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傳道時,當數百名圍繞在周圍的弟子們,討論時,釋迦牟尼發現弟子們口臭相當嚴重,於是釋迦牟尼開始勸說人們要重視清潔牙齒,並教弟子們如何用樹枝製造刷牙工具;例如可利用台灣欒樹較細的枝椏,咀嚼之後,即可改善口臭的問題,也有以柳樹的枝來清潔牙齒。 據說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開始使用一種稱為「牙刷棒」的工具來清潔牙齒。 這些牙刷棒是由木材製成的,一端有刷毛,另一端有一種可以用來清潔牙齒的物質。 中國也有自己的牙齒清潔工具發展史。公元七世紀,唐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一種使用豬鬃製成的牙刷。 又根據美國牙科醫學會和美國牙科博物館的資料,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把牙刷是由我們數百年前的先輩發明的,西元1498年由中國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發明的,這位遵從一夫一妻制的皇帝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他在當時就懂得使用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製作出較早形態的牙刷,世界上首款牙刷就從此誕生了。 那再請問:「牙膏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呢?」 醫師說:「最早可追溯到2000-2500年前,在希臘人、羅馬人、希伯來人等的早期著作中,就已經有了使用潔牙劑的記載。古老牙膏的成分,其中包括公牛蹄子灰粉末及燒焦的蛋殼,並以浮石糅合。希臘人和羅馬人喜歡研磨度較高的牙膏,其成分包括壓碎的骨頭及蠔殼。羅馬人會在牙膏中加入更多味道以改善口臭問題,碳和樹皮粉末同樣是當中的材質。」 根據2020/06/21歷史解密坊以〈這家博物館藏有埃及文物,竟是一張莎草紙,上面有五千年牙膏配方〉為標題發表: 據說在奧地利維也納博物館內,收藏著不少古埃及時代的莎草紙,上面居然記載著古埃及貴族們清潔牙齒的配方,換句話說,這段記載是古埃及人所使用的牙膏配方。 博物館的副館長紐曼博士,紐曼博士對一個古老的大箱子十分感興趣,所有莎草紙上的文字記載,紐曼博士進行了統一的翻譯,從中汲取到大量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知識。在一頁並不完整的莎草紙中,他發現了一段小小的記載,記載內容非常有趣,它居然是古埃及貴族們清潔牙齒的配方。換句話說,這段記載是古埃及人所使用的牙膏配方。 古埃及人牙膏的配方成分是:「岩鹽、薄荷、鳶尾乾花以及一些胡椒」。據記載稱,只要將這些原料全部混合在一起,用堅硬的石頭碾成粉末,就可以用於清潔口腔,甚至還有治療口腔疾病的功效。 可敬的是紐曼博士專程到市場採集原料,並根據文獻中的使用劑量,將它們進行充分混合後碾碎,製成了一包古埃及牙膏粉末。 紐曼博士用牙刷蘸取古埃及牙膏粉,在口腔裡試刷了幾下,可令他想不到的是,只一會的工夫,他的牙齦便開始出血,顯然,這些粉末實在是太粗糙了,用它來刷牙,無疑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不過紐曼博士注意到,當他因牙齦出血而趕緊漱口後,嘴裡的濃重口氣居然消失了,如此卻也證明,古埃及牙膏的確具有清潔口腔的作用。(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oqaelqo.html) 一場洗牙的過程,因為好奇,卻意外賺來許多生活中的智慧,而這些又都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文化演變的重要資訊,值得繼續深挖,從古人對生活的用心,還有熱愛研究的紐曼博士其可佩的鑽研精神,真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附註:《釋迦牟尼的藥箱》:作者:太瑞知見,譯者:林文娟,瑞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6/08/31。
-
不糾結的美好
是的,我平時不太習慣帶現金出門。 一來皮夾曾經搞丟過,加上下班後又特不愛出門,宅咖一枚,網購時能用貨到付款或線上支付,就絕對不出門匯錢,所以皮夾裡的現金就越來越少,甚至經常帶在身邊的就只是一個小小圓形零錢包。 由於平時有固定小額捐款的習慣,每季都會選擇在超商繳費,剛好前些日子又特別忙碌,才發現原來上一季的捐款還沒繳。趁著外出晨運游泳,順便拿著捐款單和手機去超商繳費,我在結帳櫃檯說要用ibon繳費,結果收銀員按錯鍵,變成現金繳費,而且單據都列印出來了。當時接待我的小家碧玉收銀員發現後,立馬向一旁正在貨架補貨的小鮮肉收銀員求助,小鮮肉收銀員說要我繳現金才行,我說我沒帶現金(誰會游泳時在身上帶九千多元?)更何況我的小圓零錢包裡也真的沒那麼多錢。 接著小鮮肉收銀員不知道打電話去哪裡,問是否可以取消交易。問了一下,掛斷電話後,我問他解決了嗎?他說還要問更高層的部門。(才大清早五點多,高層部門的同事應該還在呼呼大睡吧?)看著小鮮肉收銀員誠懇協助處理的模樣,我笑說:「算了,我回家去拿提款卡領錢好了!」小鮮肉收銀員說:「要不我還是打電話再問一下。」打完電話,說可以隔天取消。後來想想為了大家都省事,我還是決定直接回家拿提款卡、領錢、繳了現金,然後也順利完成繳費。 這個故事的重點不是要說「其實我很跟得上時代,我只使用行動支付。」而是看到那位小鮮肉收銀員很努力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讓向來怕麻煩的我願意特地回家拿提款卡領錢,協助他一起解決。 清晨小七,一樁烏龍繳費小插曲,總算圓滿落幕,同時也覺得,大多時候我們無論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都常常很怕認錯,其實面對問題時表現出誠懇的態度,通常對方也沒那麼不好說話。當然我也從中受惠,因為當時如果我還是拒絕現金繳費,堅持原本的ibon繳費,恐怕還會耗掉很多時間,搞得大家更焦頭爛額。有時面對問題,不妨轉個念,不糾結,也許會有更棒的解決方法也說不定。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看到小鮮肉收銀員(男生)在整個過程,完全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反而沉著的協助小家碧玉收銀員(女生)時,判斷這兩人年紀應該都是90後,瞬間腦補了一齣粉紅泡泡青春偶像劇,年輕真好!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然而,當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卻不斷地想,從這個姑換嫂的事件來看,他似乎不能怪罪母親,實際上她也是出於一番好意。因為他們兄妹已到了適婚年齡,既然兒子不想跟養女成親,只好透過媒人為他們尋找對象。若以目前的社會形態來看,秀香要嫁人不成問題,他想娶妻則沒有那麼容易。 因為除了男多女少,而且還要付出一筆聘金,加上豬肉和一些繁文縟節,並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所以才會聽信媒妁之言,來一個姑換嫂。如此對男女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安排,唯一的缺點,就是只聽媒人的片面之詞,對男女雙方的底細不夠瞭解。若想知道彼此的身家背景,則必須加以打聽,甚至透過關係親自去看清楚,才不會上當。 但生長在這個保守的農村,年輕人大部分都很純樸,男的不可能逕行去偷窺女的,女的更不可能去偷看男的,一切全聽信於媒婆。可是大家都知道,媒人喙糊纍纍其來有自,透過她們三寸不爛之舌,見男方說女方漂亮又賢慧,見女方說男方多金又瀟灑,往往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把醜陋變美麗,以此來取信男女雙方。直到迎娶的那天,才能揭開男女雙方的原始面目,把真實的一面呈現在彼此的眼前。倘若看對眼,是彼此理想中的伴侶,媒婆便是他們的恩人,也是各自的福氣;假如看不對眼,由不得你重作選擇,也由不得你不認命,縱使怪罪媒婆,亦於事無補,這不就是所謂的命運麼?(三八)
-
外籍新娘的眼淚 一個人的哭泣,兩個人的眼淚
不用在大學授課時,我會去金門基督教會參加早禱會,通常牧師講解聖經之後會請大家一一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最後牧師為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來禱告。 其中一位媽媽(Ami)的分享,令人落淚與感動,以下經過她同意而寫下來的故事: 我叫ami,從越南嫁到臺灣來,老公整整大了我二十六歲,若不是家境貧寒,二十四歲的她不會遠嫁,也不會在醫院。從破水後直至胎盤娩出的兩天四十九個小時裡,汗水、淚水相互交織,奮戰與堅持一刻不停。 雖然在前一晚就已破水,我忍受著間歇的焦慮與陣痛,但產程幾乎可說是毫無進展,我們只好等待。 此後整整三十多個小時,寶寶仍沒有要出來的跡象。49小時生死時速、驚心動魄,想起母親的出門前話語:「女子生產,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棺材)。」意即女人生孩子是件九死一生的大事,要我小心再小心。 終於,醫生再次檢查宮口,說可以了,然後才把我推進了產房手術室。 本以為進了產房就水道渠成了,殊不知超出生理承受能力的痛楚才開始。助產士們一邊慢悠悠的準備工具物品,一邊等待我的宮口開盡,對於我痛得渾身濕透、身體顫抖、大吼大叫彷彿小菜一碟,置若罔聞,想是見多了也不奇怪。 感覺痛苦了有一個世紀那麼久,助產士終於開口,說讓我用力的時候就用力。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怎麼用力,陣痛時使不上勁,陣痛後助產又不讓用力。結果不知過了多久,助產士突然說胎心不好了,在下降!情況變得緊急,我也緊張起來,陣痛一來我拼命用力,可是效果甚微,助產士仍一個勁地喊再用力。 我感覺有人在用力幫忙推擠我的肚子,有人在給我側切,但此刻完全感覺不到痛,已經痛到沒有知覺了。 助產士再次提醒我,孩子缺氧了,要儘快,否則孩子有危險!我很害怕,我可憐的孩子!於是豁出命一般的使勁,終於孩子冒頭了! 正當我感受陣痛準備再一次用力的時候,底下助產士一拉,孩子就出來了,全身上下的疼痛戛然而止!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醫生在我耳邊輕輕地說,你的小孩有可能是唐氏兒。 老公還在加班,我獨自躲在房間裡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手腳都發軟。我不敢告訴任何人,「屋漏偏逢連夜雨」,我不明白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寶寶? 我才二十四歲,家裡沒有遺傳病史,為什麼我的寶寶會是唐氏兒呢?無法理解。 老公來了醫院看了一眼孩子:「送孩子到特殊機構,如果不送,就離婚。」 門被他摔得晃蕩響,冰冷的話像刀一樣插進我的心裏。明明我們曾經那麼相愛,如今卻在彼此傷害,我的娘家又遠在越南,老天爺!我該如何是好? 一個人的哭泣,兩個人的眼淚。陪她哭泣,我也哭泣。臺灣人去大陸工作兩個月領不到錢,並且無法申訴,只因為填寫臺胞證上的號碼比大陸上身分證號短,導致表格填寫不正確。當時全身家當還遺落山東,回不去也走不開,身無分文身上連機票錢都不夠,還是一位基督教弟兄幫買張機票並送我去機場……。做為外籍老師,遭遇不公卻無處伸冤,很長很長一陣子,我寫不出任何的書信,也很沮喪。 當那位媽媽在哭時,我比她哭更大聲。曾以為我已經哭乾眼淚了,沒有想到,神的恩典讓我在助人中得到安慰--幫Ami找到賴以維生的工作,之前因為她不會寫中文,找工作一直碰壁,又不好意思開口請人幫忙……。 當我們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時,我們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一位忘年之交的朋友,知道我的困境後,說:「想寫就寫,想發就發,哪怕是對空傾訴,也是情緒宣洩、釋放壓力,可以減少抑鬱,有利於『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更好地直面人生,積極生活。沉溺於苦難不能長久」。 最後想做個祝福禱告: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禰使我得著新生命。也求禰賜給我智慧,每天都能領受從禰而來的亮光,使靈魂得飽足!遭遇苦難的時候,有時我會軟弱,但我要信靠禰,求禰大能的手在每個黑暗的時刻,成為我的幫助。禱告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門。
-
沉靜的喧嘩──月下美人
紅塵 一座喧囂舞臺 你、我臺上相擁 又同是臺下孤獨者 何必曾相識 共飲沉靜 蒼白 夜之舞臺 誰?持定靜淨 奔逸外放的野性 恣意揮灑 那美 近乎喧嘩 瞬間永恆 仙氣 凝斂 心 怦然 月下美人 素淨 幽獨 誰?醉眼見她 收斂華美奇香 作別今生 未見的朝陽
-
【小說連載大箍呆
阿德不解地問:「就是因為這樣,才想到姑換嫂?」 「那是我娘聽信媒妁之言所做的安排,今天幸好來找你,才讓我瞭解到事情的真相,也看清了林家兄妹的面貌。雖然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但總得勉勉強強可接受,不能相差太懸殊。玉姆仔實在不該為了賺取媒人錢,就隨隨便便想把一對不對稱的男女湊成在一起,那是相當不厚道的。如果我娘不加以打聽,就聽信她的花言巧語,逕自安排這種可笑的姑換嫂婚姻,不僅我的幸福會葬送在她的手裡,也會把秀香害慘。 可不是,我疼愛她這個妹妹,卻沒有善盡保護她的責任,也沒有許給她一個幸福的願景,反而把她害慘,果真如此的話,我的良心勢必會受到譴責。所以為了我們兄妹的幸福,我必須阻擋這件姑換嫂的婚事,以免造成終身的遺憾。而且我還許下要為秀香尋找一個好婆家的諾言,倘若這個諾言不能實現,我這輩子絕不娶親。」 阿德提醒他說:「秀香有你這個哥哥,是她的福氣。但願你能信守承諾,為這個可憐的女孩,找一個好歸宿。」 大箍呆紅著眼眶說:「我會的!」(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