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受困驚險記
我們家的一樓往二樓的地方有做個木頭拉門,拉門打開時就會露出通往樓上的通道,關起來時多了隱蔽性,還可以避免開冷暖氣時的溫度跑掉;樓梯下方的空間我們也沒浪費,當初就請裝潢幫忙釘個門,這樣樓梯下堆放雜物也不會顯得雜亂。發揮小巧思、適度利用空間,其實是很不錯的設計。但是它也有缺點,我就被這缺點所害。 有一天我和小朋友在樓上遊戲房玩,摸到尿布濕後想說來樓下拿尿布,沒想到卻發現樓梯的拉門和置物門緊緊地卡住,推、拍、敲、打就是沒有反應,因為生活必需品都在一樓,水、食物、奶粉、尿布。我抱著一點期盼回樓上找手機,卻發現手機沒帶,試圖撥打二樓的話機,竟然不知什麼時候壞掉了,於是我確認我和小孩被「困住」了。 熬等8小時等先生下班嗎?我不時往窗外眺望,終於被我等到一位經過的行人,我大聲喊說:「我和小孩被困在樓上,可以麻煩幫我打電話給我先生嗎?」感謝他的善心幫忙,我和外界取得聯繫,真是鬆一口氣。 真沒想過有這一天,先生一回家當然就是被我念,因為這根本就是他平常防止小朋友爬去樓上的「卡門」動作,製造這一齣小小驚險記,不過也讓我了解到,要趕快更改家裡設計上的bug,有問題的部分趕快敲敲打打修理好,民生用品要「狡兔三窟」以備不時之需,希望不會再發生啦!
-
私立金中中學的「梯山樓」及「鈞齡堂」
民國37年,在珠山「顯影」月刊第二十卷第一期的新聞(金中中學訊)內容大意如下:金中中學校舍原為日本海軍軍部,後閩桂粵敵偽產業處理局標價國幣壹億元拍賣,由旅菲律賓衣里岸永昌公司同仁承購,獻於金中中學當校舍。當時洪文舉任金門縣長已一年,離職前想在金門留一永久紀念物,乃向永昌公司同仁磋商轉讓買下,仍獻於金中中學當校舍,永昌公司同仁以事關故里教育,且感於洪文舉的高義,慨然許諾,玉成洪前縣長的志趣。新聞中有附照片(如圖),為一棟原日本軍營建築,中央有一個像總統府的三樓塔木頭房子,但已鐫有「金中中學」四大字,金中董事會並擬於走廊間鐫石銘曰「梯山樓」(梯山是洪文舉縣長父親的別號),作為永久紀念。 同樣是民國37年,「顯影」月刊第二十卷第一期的新聞(金中中學又訊)內容大意如下:金中自復校以來,學生數日益增加,原有教室不敷應用,乃擇定大操場北面,劃地建築第二校舍,已聘工程師設計。該建築物為一字形,禮堂居中,左右翼各置課室二間(共四間),工程費預算國幣三十億(合美金三千元),校董會特訂獎勵辦法,捐美金一千元以上者,以該禮堂銘名紀念;捐美金五百元以上者,以課室一間銘名紀念,現已有許火練先生及永昌同仁,各捐一間。 金門縣志【卷十】華僑志,第五篇〈菲律賓〉說明:「抗日勝利後,旅宿務僑領林策勳,首倡捐款復興金門中學,建新校舍,邑僑均熱烈響應,捐建校舍四棟。林克凱獨捐大禮堂一座,為紀念其先人,因此名鈞齡堂。」 從「該建築物為一字形,禮堂居中,左右翼各置課室二間(共四間)」及「捐建校舍四棟。林克凱獨捐大禮堂一座」推斷,縣志所謂的四棟就是左右翼各置課室二間(共四間),也就是金門高中「白宮」中間三層樓部分為「鈞齡堂」,左右翼各置課室二間(鄰近鈞齡堂為兩層樓,外為壹層樓)。 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後,國軍大量進駐金門,由於位於西門岡阜的金中中學原為日本海軍軍部,腹地廣大,成為軍部練兵地方,金中中學遷到現中正國小校地。民國四十年中正堂落成(包括容納千人的大禮堂及已從鈞齡堂改成中正堂的白宮門面),由金防部司令官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胡璉將軍將原有私立金中中學、金東中學合併為福建省立金門中學遷到西門岡阜,白天學生在教室上課,軍隊在操場練兵;晚上學生回家,教室為軍隊休息睡覺的地方。 原日本海軍軍部中央有一個像總統府的三樓塔木頭房子,早已拆除,只是走廊間後來有沒有鐫銘「梯山樓」,不得而知;「鈞齡堂」還以「中正堂」身分存在,刻「鈞齡堂」三字的木匾曾長期放置於「中正堂」內,只是後來不見了(參見吳鼎仁老師〈中正堂(鈞齡堂)〉一文)。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追憶
冬日午后的陽光溫熱熱的,門前湖邊有石頭的欄杆,長長的圍著湖繞了一圈,想起了那一日,是年節時候,陽光也是這麼大,曬得我們倆的臉都紅通通的,倚著欄杆的你,若有所思。 我拍下來了,沒想到那成了永遠。 在很想很想的時候,從手機的隱私圈裡拿出來看一看,再藏進去;好似拿出來曬曬陽光似的,曬一曬心裡的影子,就像那永恒的背影,再也見不著。 沒有人知道下一刻有多近或是有多遠,人的生命就像一條線一般,怎不在這一瞬間多珍惜所有相處。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很溫和,坐在門前面著湖,是舒適的,還可以看著媽媽種的植物,在這冬日裡花都開著,多適合坐著一起對飲,只可惜是不可能了。 親愛的,一直以來不知如何提筆寫,就怕那一湧而上的情緒讓人瞬間無法控制,可是,人其實是需要釋放這些情緒的。有的時候想著想著就會覺得人生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走著走著開心就笑吧,不開心就哭吧。 就像那黃昏的影子,拉得長長的。 誰都不會知道下一刻即將發生什麼,或是就此遠行。 飛機劃過天際的時候,稚嫩的孩子喊著飛機、飛機,然後揮揮手。等到那一刻來臨時,要放開一切離開,有沒有辦法那麼容易。 又是清明時節,遙祭天邊的您,希望一切都好。
-
抗疫
如果對疾病的戰爭勝利前, 我也不幸染上了, 始終支持著我的愛人, 你對我的愛, 是否也將稍減? 如果我的胸膛承受不住你的依靠, 心臟與氣息已無力為你而激動? 你意味深長的斜眼瞧我: 「試煉情人的舉動都是愚蠢。 為了讓你愛的我健康, 若你疑似感染, 也該自願隔離檢疫。」 然而身為醫護人員, 責任與榮譽, 使我有義務 救治那些患病的人。 他們在床上受苦, 為呼吸一口氣掙扎, 扭曲自己的臉孔與尊嚴。 噙著淚水的雙眸有著 穿著醫師袍戴著口罩的我的臉, 你任性好似睡前索吻的小孩, 依戀不捨地說道: 「想著你的丈夫、兒女們, 就算是對病毒的戰爭吧, 我要你順利凱旋,平安歸來!」
-
今日午後的雷聲
今日午後的雷聲 雷聲自遙遠的山邊如鼓般滾來 陣陣微威壯撞 把你搖醒 搖醒那頁你幼時藏在棉被中的記憶 那時也常有雷聲 忽大忽小的傳來 傳來父母爭吵的聲音 圍繞在一個窮字打轉 然後就看到雨水落在母親的臉上 還有灰暗的天空 正如今日的午後
-
陪伴
這一位年輕母親陪伴她自己的兒子,在公園開放式的廣場上,學騎腳踏車;她看著他有所進步,自己也樂在其中,建立和諧且充滿愛的親子關係;她與她的孩子都那麼健康,想必也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否則無以維持! 相對的,有些家庭則缺少,或在某一段時期缺少「陪伴」這一分基本的日常福氣,成員們分頭各自努力,卻也終能度過接踵而至的一道道難關,令我感佩! 在她母親視線所及的範圍內,小男孩騎腳踏車的技術生疏,跌跤了幾次,卻又在他母親的鼓勵聲與提醒聲中愈挫愈勇地繼續練習,而更加能夠掌握住訣竅了! 失敗的屢次經驗已顯現出它們的價值來,昇華成為技能,他將帶著它,連同他母親的慈愛所賜予的溫暖和力量,以及一位初相見的旁觀者的祝福,迎向他長大後的更寬廣世界。
-
戇 牛
「凡事天注定,由不得我們凡人來操心。不要想太多,那只會自尋煩惱。」戇牛開導她說。 「有些事我不能不想,尤其是生兒育女的事,更是事關重大。你娶了一個肢體有缺陷的老婆已屬不幸,我怎麼能再生一個殘障的孩子來增添你的負擔,倘若真是這樣的話,對你來說是不公平的。」翠花不捨地說。 「這是命中注定,我從來沒有怨恨過蒼天的不公,因為祂對待每一個子民都是公平的。不管祂作如何的安排,我們都沒有抗拒的餘地,甚而必須屈服。」戇牛認真地說。 「算了,我們不必浪費時間為這些事爭辯,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一切就聽天由命吧!」翠花苦澀地笑笑。 「這樣不就對了嗎!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生出健康的寶寶,活著才能快樂。」戇牛鼓勵她說。 「希望能如此。」翠花說。 「天快黑了,我們回家吧!」戇牛站起身收拾農具,翠花也主動拿起耙子扛在肩上。如果依戇牛走路的速度與步履,他走一步,她一跛一跛地必須走上好幾步。但戇牛為了顧及她的自尊,仍然讓她走在前頭,自己緩緩地走在後頭,並沒有超前或搶先。 然而,當他們進入村莊時,卻碰到幾個孩子正在廣場玩耍,其中一位男孩竟大聲地對著翠花說:「跛腳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跛腳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而且邊說邊笑,連續重複了好幾次。一旁的其他人也哈哈大笑,甚至邊拍手邊說:「跛腳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跛腳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 然而對於跛腳的翠花來說,已聽慣了別人對她的恥笑。不懂事的孩子們對她指指點點出言不遜,早在娘家時已司空見慣,但嫁到這個村莊還是第一次遭受孩子們的訕笑。翠花心中雖然有點不是滋味,可是自己確實是跛腳,走起路來的確是「跛腳跛搖搖」,所以也就坦然面對,並沒有責怪孩子們的無知和無禮。而聽在戇牛耳裡,簡直讓他血脈賁張,這些孩子們也太不不懂事了,怎麼可以以這種言語取笑他的老婆。 當孩子們再次說:「跛腳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跛腳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時,戇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出口就責罵他們說:「使恁老母較好咧,恁這猴死囡仔,閣講一句予恁爸聽看覓,恁爸若無拍予恁死看欲怎樣!」說後放下肩上的鋤頭,捲起袖子,做了一個要教訓他們的動作。只見孩子們一個個以驚恐的眼神看著他,不敢再出聲。 翠花見狀,趕緊勸導他說:「不要和孩子們計較,他們只覺得跛腳好笑、隨便說說而已。孩子們都很純真,不會有什麼惡意的。」 「不,這些猴死囡仔欠『教示』,不嚇唬嚇唬他們、他們會變本加厲。」戇牛不屑地說。 「沒有關係啦!從小到大,這種言語上的羞辱簡直聽多了。坦白說,小時候不能接受,長大後竟也痲痺了,反正嘴巴生在別人的身上,人家愛怎麼說就由他們吧!我早已不在乎了。」翠花淡淡地笑笑,不介意地說。 「我知道妳心地善良,還有一顆異於常人的愛心和包容心。能娶到妳,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榮幸。」戇牛由衷地說。 「只要你不嫌棄就好,尤其人沒有十全十美,除了要相互扶持,也要懂得相互尊重和包容,這樣才是我們欲追求的幸福人生;更別忘了,我們要做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直到永遠。」翠花認真地說。 「翠花,妳說的正是我想的,就讓時光來考驗我們吧!」戇牛興奮地說。 兩人相偕回到家,翠花放下農具就忙著準備晚飯,戇牛則幫忙餵豬,夫妻不分彼此、分工合作,共同為家而努力。可是飯後絲毫不得閒,仍有工作要做。他們必須利用晚上空閒時,把一些較小的地瓜剉成地瓜簽,把帶藤的地瓜葉或野菜切碎,煮上一大鍋豬飼料,以免隔日沒有東西可餵豬。然而,幾乎所有農家都以曬乾的雜草做燃料,必須燒掉一大梱柴火才能把豬飼料煮熟,往往煮好後洗好手腳上床睡覺,已是夜深時分。 尤其是戇牛,白天務農幹的幾乎都是粗活,無論是挑水肥或擔糞土,或是犁田、耙草、「掘園邊」,都必須花費不少力氣。甚而從山上回來又得幫忙做家事,躺在床上想的卻是明天田裡的工作,因此在精疲力竭的情境下,不一會就呼呼大睡。而翠花雖然也忙得不可開交,但畢竟做的都是些家務事。即使她今天也下田幫忙種花生,可是在戇牛體貼入微下,做的幾乎都是些較輕鬆的工作,所以並沒有像他那麼地疲憊。 當她躺在床上看看睡熟的夫婿,他粗壯的胳臂是她此生最大的依靠。一個跛腳的殘障女人,竟能幸運地嫁給一個身體粗壯且又疼惜她的丈夫,如能再幫他生兒育女延續他們家的香火,不知該有多好,這似乎也是她夢寐以求的,希望老天爺能成全她的願望。而且戇牛已四十好幾,如不儘快地達成這個夢想,將來勢必是「爸老囝幼」。 然而,即使生小孩是女人的責任,但也必須跟男人密切地配合,一旦他強而有力的精子射入她的子宮,還必須跟她的卵子碰觸在一起,才能完成這個傳宗接代的重大任務,僅憑單方面是不行的。只是往往,天不從人願,但翠花依然懷抱著滿滿的希望,相信有一天她一定會為戇牛生下一男半女,而且是一個健康的寶寶,絕不會像她一樣長短腳,被人笑稱「跛跤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一旦不再遭受那些無謂的歧視,何嘗不是她這個殘障者的福份。翠花想著、想著,不一會,就含笑地進入夢鄉……。 不久,翠花懷孕了,經過十個月的妊娠期,終於生下一個健康的男丁,夫妻倆興奮的心情不言可喻。當孩子彌月時,戇牛特地請人「煮油飯」,準備「雞卵糖」,分送村人和親朋好友,讓他們一起來分享這份喜悅。然而,當村人為他們祝福的同時,卻也深刻地體會到,翠花雖然是一個行動不便的殘障者,但她勤勞務實,為人誠懇,熱心鄉里事務,處事亦有獨到的一面,無不受到左鄰右舍與村中嬸姆的誇讚。甚至大家都認為,戇牛家燒好香,才能獲得上天的保佑,娶到翠花這個好媳婦。 倘若在村裡,還有不知情的頑皮孩子笑她「跛跤跛搖搖,騎奇雞偷挽茄」,也會遭受大人的怒斥。除了警告他們不得無禮,假如敢再說一遍,就等著「食竹甲魚」。可見村人已徹底地消弭對她的成見,再也沒人敢責怪當年的貓嬸婆,為什麼會介紹一個跛跤的查某給戇牛做老婆。而萬萬沒想到,這個肢體有缺陷的女人,竟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難道是戇牛的孝心和他所作所為感動蒼天,還是他家真的燒好香,才會得到這種福報……。(五之五/全文完)
-
春天賞花趣
立春之後,天氣逐漸回暖,很適合賞花。某日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換上輕便服、帶著愉悅的心情,與老公結伴外出踏青賞花。防疫時期,不適合到遠處跟民眾人擠人,便就近到住家不遠處的靜嶽公園走走。那裡遍植櫻花及杜鵑花,空氣清新,環境清幽,是里民朋友們健身的好地方。 我們沿著小山坡路走,迎面而來就是一株盛開的櫻花樹,頂著粉桃紅色的花海在歡迎路人。兩人繼續往公園幽靜的小路走,道路右側連著種植數株櫻花樹,形成櫻花步道,美不勝收,路人不免要抬頭看看櫻花樹上大大小小的花仙子,有的才剛綻放,有的已弱不禁風,紛紛散落至地面上。 再往裡面走,道路兩邊的草叢堆中有一大片的大花咸豐草,開著黃蕊白花,黃色的花蕊正吸引著蝴蝶及蜜蜂來採蜜,我迅速用手機拍下這難得一見的畫面。這裡,除了紅色的美人蕉,還有乍看之下很像金針花的黃色美人蕉也來作伴,兩位美人皆嬌豔欲滴。 公園裡有多處遍開著杜鵑花,除了白色、粉紅、桃紅,還有較少見的艷紅色點綴花叢中,此外,孤挺花也藏在杜鵑花叢中,我猜,孤挺花不孤獨了。我跟老公沿路欣賞路兩旁的花草,遇到不知名的花草,便使用「形色」軟體來辨識花草植物,又認識了黃色的蟛蜞菊及雙莢決明花、白色的山姜花、紅色的長壽花。在這裡還看到了一種像蔥的植物,叫蔥蓮,還有製作成香精的迷迭香,原來就是長那個樣子。實在太有趣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春遊賞花去,不見得要跑很遠,咱們家社區公園的自然生態就很豐富了。數千步之遙,就能盡收迷人花草入眼底,蝴蝶、蜜蜂翩翩起飛來共舞,傳遞春之氣息。 春日夫妻結伴去賞花,賞花樂趣樂無窮呢。
-
孩子要讀軍校
學校工友阿賢的兒子下禮拜要到鳳山陸軍官校受訓,他特地向學校請了天假,說要親自陪兒子去報到。 我跟他說孩子都長大了,就讓他自己去,別從小呵護到大,養成了別人口中「爸寶」的習性。他卻搖著頭,臉上掛著捨不得的表情,畢竟這是孩子第一次要離開他出遠門,心裡實在不放心。 說起這孩子也算可憐,在幼年時就被狠心的越南媽媽給拋棄了。阿賢曾為了孩子委屈求全,好說歹說的想把太太給留住,或許是夫妻年齡上的差距,也可能是受不了外界的誘惑,太太夜夜的尋歡晚歸,成了夫妻倆離異的導火線。 阿賢的兒子與我兒子同齡,念的又是我任教的小學,同班的倆人常玩在一塊,感情相當不錯。我兒子外向活潑,成績向來優異,也能言善道很出風頭;而阿賢的兒子個性憨厚,但很隨和,常把我兒子當偶像崇拜,在學校可說焦孟不離。 既然我和阿賢是同事,所以平常也很關注這孩子的成長,令人欣慰的是孩子懂事,不因媽媽的離去而扭曲了心性。因為他知道,他還有一個愛他的爸爸,這爸爸給了他雙倍的愛,唯有好好的跟著爸爸生活,才能報答爸爸的恩情。 前陣子我就常聽阿賢提起孩子要報考軍校的事,我反過來問他看法,他也表現得很踟躕,說尊重孩子的決定,但其實他內心是不太願意的,因為他覺得讀軍校苦,孩子恐怕會捱不過。 想來也是不容易,當工友的阿賢薪水本就不多,除了得支付還未付清的房貸外,他和孩子的日常生活開銷、孩子的私校高中學雜費、補習費,林林總總的每月開銷,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只能在下班後兼兼差來補足。但畢竟有些年紀了,體力也大不如前,做比較繁重的工作就會氣喘如牛,同時抵抗力差也常生病。 那孩子孝順,知道如念一般大學,將來還得靠阿賢支付四年昂貴的學費。又現今景氣低迷,就業市場薪資普遍不高,將來畢業後也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畢業前恰巧軍校單位派人來學校招募,種種的內容說明激起了他的興趣,加上他對機械方面向來就很有興趣,於是經由甄試而考上了陸軍專校。 聽阿賢說孩子就讀期間,除了學雜費全免外,每個月還享有零用金一萬多元,畢業任官的薪資更比民間一般大學畢業生還優渥。我笑著恭喜他,說孩子做了正確的選擇,讓他肩上的重擔減輕了不少。但他還是悶悶不樂的,說孩子從小就依賴他,父子倆也從沒分開過,才會讓他始終放心不下。 想起當年住眷村的時候,很多兒時的玩伴選擇繼承父志念軍校。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當時社會的氛圍總認為當軍人沒出息,薪資不高發展又有限。沒想到風水輪流轉,如今的社會失業率高,薪資又停滯不前,反而是我那些童年好友在軍中都位居高階,成為了一般人欽羨的對象。 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只要是對的,父母都應該試著放手,過多的關懷和不捨,都可能成為他們未來的牽絆。與其因捨不得而把他們綁在身邊,倒不如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能有展翅高飛去圓夢的機會。我相信總有一天,那孩子會成為阿賢的驕傲,那驕傲不是因孩子的功成名就,而是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了社會上有用的人。
-
走在車轍道
山河動魄 島嶼變成防火牆 四季被埋入煙塵 歲月無法語言 我們沿著路 匍匐地穿過防風林 靜靜的聽海 聽著海哭的聲音 天空偶爾會有飛鳥 叼來北風的訊息 追逐著飛鳥 慢慢走到盡頭 野草尾隨著漫延 春風一吹 就會下起雪 將人心覆蓋,籠罩 我們只好轉身 回來路的這一頭
-
帶孫子逛大廟
兩個兒子星期日下午通常都會帶媳婦、兒子回老家共度家庭日。 長孫今年上大學,么兒的兒子才4歲,堂兄弟感情非常好,回家來總會黏著堂哥,形影不離。 下午的散步時間,長孫說要陪我出去散步,小孫子提議說到公園去盪鞦韆、溜滑梯。接納小孫子的提議,走到公園裡高興玩起來。他堂哥就在一旁保護他,讓小孫子玩得很盡興。 大廟的前面廣場,搭臨時戲台,正在演出歌仔戲,一位扮黑臉的演員,拿著麥克風,正在演戲。小孫子第一次看歌仔戲的演出,告訴他正在表演的叫「歌仔戲」,演黑色臉孔的角色叫包公。年紀太小,告訴他太多,也記不清楚。 星期天的下午,來上香祈福的信眾很多,富麗堂皇的大殿裡,信徒來來往往,十分熱鬧。 大孫子問我「阿公!我們拜拜需要點香嗎?」 「雙手合十拜拜就行了。」 小孫子模仿大人,雙手合十的動作,非常精準,嘴巴裡唸唸有詞,誠心誠意的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這些動作,可能平時他爸爸媽媽經常帶去拜廟有關。 退出大殿,在廊道上賣蓮花的朋友,年輕時因為遭受高壓電的電殛受傷而截肢,裝上鐵的義肢,就在廟前討生活。今年已經74歲了,還沒有退休。 我要兩個孫子叫他「叔公」,告訴他們那是阿公的朋友。好久沒有見面,彼此問候、關懷。 離開以後,回家的路上小孫子好奇問我:「阿公的朋友,手為什麼跟人家不一樣?」 「以前工作的時候不小心受傷,只好裝上鐵的假手,才能繼續工作,所以平常要很小心,保護自己的身體喔。」 他彷彿懂了我的提醒不斷地點頭,回到家裡,向他母親報告今天的見聞,只有一個錯誤,把歌仔戲扮黑臉的演員包公說成甲工,其他都按照時間的順序,正確的表達出來。 回到家裡,香噴噴的晚餐已經準備好了,讓他去洗手,準備用餐。 黃昏帶兩個孫子逛大廟,培養祖孫之間的親情,備感溫馨,陪伴孫子是我假日期待的一項節目。 愛的延續與傳承 阿公為什麼疼大孫,就是愛的延續與傳承。第一次由父親升級為祖父,心情特別愉悅,親情很自然的轉移到大孫子的身上。 我也是大孫,享受阿公對我的特殊待遇,弟妹們從來沒有計較、抗議,長大後深感歉疚。 就讀師範學校時,阿公擔心我運動過度而受到傷害,每一學期回家,他老人家特地為我特別製作傷藥粉,裝在玻璃瓶裡面,早晚服用,效果頗佳。升上二年級的寒假,他帶我到鐘錶店挑選夢寐以求的禮物-手錶,他毫不猶豫的買下一個三百塊錢的手錶,相當於他擺藥攤半個月的收入。回到學校,戴上手表,極為風光,因為當時戴手錶同學很少。師範學校畢業,到國小當教師,祖父立刻送我一頂涼帽,他最喜愛的Helmet,他說這樣戴起Helmet,比較氣派,又可以遮陽。 後來我也當上阿公,兒子媳婦沒和我們同住在一起,白天都要上班,我也退休了。大孫出生時,在我們社區鄰居找到一位經驗豐富又有愛心的保姆,負責照顧白天,我們白天可以自由活動,晚上負責照顧,培養祖孫之間深厚的感情。成長過程,從旁協助他父母親。拍攝了幾百張的生活照片,挑選精彩鏡頭,撰寫短文在報刊發表,圖文並陳,編輯成一本「爺爺手記」。表達當爺爺的欣喜、滿足、照護幼兒的心得。經過聯合報系udn數位閱讀網的協助,自費出版,送給親朋好友,頗受歡迎。 今年孫子就要上大學,個子長得比我還高,非常健壯,維持跟阿公阿嬤親密濃烈的感情,這就是阿公疼大孫豐碩的成果。 孫子的淚水 阿嬤病倒了,假日孫子與他父親回來探望時,見他父親扶起臥床的阿嬤,他協助把阿嬤扶起來。 他目睹一向陪他遊山玩水,探訪各地名勝古蹟的阿嬤,突然病倒了,眼淚情不自禁的冒出來,強忍住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看他轉頭,輕輕把淚水拭乾,輕聲細語撫慰阿嬤早日康復,他說:還有好多風景名勝沒去玩,趕快好起來,恢復往日歡樂時光。 多年來的寒暑假,安排多日的行程,兒子開車,載我夫婦、媳婦、孫子,遊覽全台各地名山大川。 兒子在孫子離開房間後,私下告訴老妻說:「你孫子看你下不了床,要人攙扶,他難過得掉眼淚了。」 嬤孫豐厚的感情,襁褓時到白天請媬母協助照顧,夜晚由阿嬤負責,阿公協助,到托兒所中班,由兒子、媳婦自己照顧,假日送回老家陪兩老。 十幾年來星期日回家成了習慣,除非有了特別的事情,都會回老家,學校功課做不完,帶回來作完,再陪阿公、阿嬤聊聊天。 回去之前也會跟阿公、阿嬤擁抱一下,讓兩老倍覺溫馨。當天晚上,告訴老妻,孫子看妳病了,為什麼掉眼淚? 「他心裡難過吧!」 我說:「應該是他小時候阿嬤把屎把尿換得的親情吧!」
-
清晰了的,聚與散
路燈下,熒熒照亮的是什麼?因為形象太熟悉反而不敢肯定,不只是顏色的沉重,還有太多霧色飄渺不定的緊湊,都從路燈朦朦照亮的輪廓說明了。這曾經是我童年最常見的夜景啊,我在紅日將墜時看它點燃,還在入夜後循著光走回家,像玩踩影子那樣:「這裡的路燈有十個耶,把街頭照出浪漫的輪廓。」它是那樣柔美而燦亮,小小年紀的我認為它是偉大的存在,應該被好好珍惜,因為它可以指引天涯遊子返鄉的方向。並且也好奇的想著,它會幫助多少人找到需要的方向感呢? 它後來在明信片裡出現了,以及書籤信紙信套等各式各樣紙品卡片,明亮著晴天雨天的華麗感,探照出春夏秋冬的滄桑味。莘莘學子在開架前挑選著他們想要的圖騰,尤其是戀愛中的男女:「雨景的照片還是合我味道,水的輪廓在燈下無所遁形。」儘管有鍾情雨夜,不喜歡的人倒也不少,只要觀察結帳商品便可略知一二。商品受歡迎就會暢銷,容易缺貨,我沒有預算,在書局溜達過後便打道回府,而那些愛不釋手的風景圖騰則在歸位後,仍安分守己待在原地發呆,雖然我買不起,卻有漂亮的夜景來與我作伴,那是向晚開始熒亮的路燈,就在我家窗台外,能清晰日落後的地平線。天氣很好的夜晚會有腳踏車隊伍經過,活潑著冷清的風景,增添一筆萬籟俱寂以外的聲音。有一次我看見腳踏車隊經過得並不順利,隊伍停在路燈下稍作休憩的空檔有人下車檢視車輪,車友合作無間,彎下腰蹲下身發揮所長。我站在窗邊看著,打從心裡感覺這是一幅絕世美景;大自然,其實早已給了毋須購買的絢麗風光,以前怎麼都沒察覺到呢? 寒夜的雨中,我和家人聚在客廳吃火鍋,腳踏車時間到了卻沒出現在窗外,分分秒秒滴答流逝,我在窗邊站了一會兒,時不時張望著他們最常逗留的那盞路燈下,也都沒遇見。會不會是因為下雨呢?我看著路燈下紛飛的雨,忍不住自言自語:「這麼冷的天又下起濕滑的雨,肯定沒人想騎車的。」那夜腳踏車隊的確沒有抵達,只是從此而後也不再出現,不管晴天或雨天。 我站在路燈下,帶點恍惚,想把不敢肯定的光影看清楚。「幹嘛?電線桿上有什麼嗎?」一旁的家人問,我才回到現實中。那天,雲端灑下了雨絲,漸漸洶湧,有滂沱之姿,也起了霧。因為這陣雨的洗滌,柏油路漆黑如鏡,路燈映照出雨水與夜霧的規模,清晰而震撼,我踩著影子向前走,腳步愈來愈迅速,就要接近飛翔了,不,是靠近跌倒。天雨路滑,好幾次我險些摔跤:「不會有人喜歡在寒風細雨的夜晚騎車出門的吧?」帶些有把握的肯定,我對自己下了結論。 那夜腳踏車並不順利,我看見路燈下的雨絲綿密,車友的衣服都濕了,彎下腰蹲下身的夥伴在處理好車子問題後,一行人便踩下踏板自黑夜深處加速離去。腳踏車隊徐緩而來又匆匆而去,消失在霧色飄渺處。, 當夜晚漸漸深沉,倘若路燈依然熒熒,明亮地平線的一景一物,明亮萬物們的相聚與離別,必定充滿甜蜜與浪漫,充滿藝術與滄桑,安詳而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