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馬祖
1982年在馬祖西莒島服役,三么是第一個駐防的據點,面對蛇島的晨昏觀察,寫下軍旅札記的首頁;一個有江蘇籍一等老士官長和授階軍犬駐防的哨所,成為島上連隊的示範點。那個交通不便的軍事管制年代,在馬祖當兵的金門人,有埋藏多年的故事,成堆的手稿筆記等待重新整理書寫。
早期國軍在金門和馬祖布署員額較多,本島與外島常移防輪調,輪調或抽籤到「金馬獎」的機會真不少。記得當初在苗栗頭份斗煥坪結訓,下部隊前,跑到營區福利社買針線包,找回來的零錢中,夾雜著一張10元的馬祖錢,即加印一行「限馬祖地區通用」字體的紙鈔。我將它挑起要換正常的新台幣,那位負責買賣的班長看一看我的兵籍名牌,馬上不加思索地回答說:「不要換啦!你很快就會用得到了!」果不其然,撥兵後立即搭火車北上到基隆韋昌嶺營區,每日同梯次兵員的減少調動,等最多日的人,馬上就知道是要候船分發到馬祖列島去。登船前的安全檢查,我被沒收一些隨手塗鴉的筆記資料,接著坐上226登陸艇到馬祖南竿,再坐2個小時的安順輪抵達西莒島,分發到海防前線據點坤坵連。
軍中接任的工作是士官長職缺行政士,從參一到參四都要會辦,政戰業務更脫離不了關係。自此在島上都會稍加留意資料裡的兵籍號碼,自然很快搜索到補給證、人事命令單上「金」字開頭的老鄉,找機會去認識聯絡,聊以慰藉對家鄉的思念和愁緒。金門籍的服義務役子弟,大多數會因家鄉正處於軍事管制區及船期航班的關係,休假時較少能申請返回金門探親,個人因軍中職務繁忙,以致二年來一直漂泊異鄉。
金門馬祖解除戒嚴的前夕,兩地的旅台鄉親曾經連手爭取前線居民的權益,多次申請愛鄉遊行來訴求金馬民眾的心聲。參與過遊行的民眾,有的出入境證從多次許可空白欄被撕去大半,僅存一格備查,警告列為禁止返鄉的觀察黑名單,隨時有取消返鄉同意的可能。
當年國防部在社會輿論與金馬鄉親的壓力下,逐漸提出金馬地區將邁向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的方向,允諾先局部開放觀光。自此金馬的民主問題也成為社會的焦點,立法院立委多次向國防部質詢政策的改革及民主推動進度。1989年10月6日起,開放金馬兩處離島與台灣的電話通訊。1992年11月7日,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葉競榮中將、馬祖防衛司令部司令官金恩慶中將,2人先後宣佈金門、馬祖地區從凌晨起取消臨時戒嚴,實施36年的戰地政務實驗同時終止。
解除戒嚴後的馬祖,自己也找機會再度到東引、南竿、北竿、東莒、西莒等各島嶼作影像文字觀察記錄。
有閩東之珠美譽的馬祖列島,曾經與海上仙洲的金門相依為軍事前沿,相會是歷史的宿命;而在個人,緣分來自一次人生旅途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