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亂時期的南渡:烈嶼西路林氏三代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274
字型大小:

在金門人近代南渡記憶中,日佔與冷戰時期的海外移民是一段值得探究的共同歷史。僑居汶萊斯市的林朝基、林景坤、林瑞典三代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祖籍烈嶼西路的林朝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南來汶萊斯市。他在1916年2月創辦了豐源貿易,獲利頗豐。隨後他返鄉結婚,迎娶青岐村的洪和娘,婚後育有景波、景連、景坤、景仕四子。豐源貿易進口新加坡的貨品,如米糖鹽、各種食品、衣服等。一如當時多數的華僑家庭,他經常往返汶萊與烈嶼之間,妻兒則留在烈嶼。
之後林朝基將四個兒子、太太接到汶萊,並考慮到兒子們的前途,決定擴展貿易版圖且進行分家。身為三子的林景坤(1907-2003),16歲那一年隨父親南來,接手豐源,並進一步擴充為豐源出入口商兄弟公司,又稱「豐源(坤記)」,亦為當地華社領袖之一。
林景坤娶了同鄉的洪素月(烈嶼青岐人,1911-2007),並在汶萊生下了瑞清、瑞慶、翠拈、瑞典等三子一女。1941年10月,林景坤聽聞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即將強佔汶萊,為免戰亂波及,他決定帶著家族近20人搭船到香港,再返烈嶼避禍。哪曉得到了香港後才知道烈嶼也為日軍所佔。他們像是難民一樣棲身香港,透過變賣財物來生活,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才回到烈嶼。安頓好家人之後,景坤再返汶萊重振生意。
林瑞典(1940- )出生於汶萊,襁褓之間跟著家人避禍香港,戰後再返烈嶼。父親的僑匯讓他們在烈嶼過著不錯的生活,並住在祖父林朝基所建西路一落四櫸頭的僑房。他就讀烈嶼中心學校,1954年畢業後考入金門中學,恰巧發生了九三砲戰,全校遷往陳景蘭洋樓,林瑞典在那裡唸了一年的書。他的哥哥瑞清、瑞慶年紀較長,則在烈嶼擔任民防自衛隊。1958年八二三砲戰之後,金門中學學生被送往臺灣本島,林瑞典被分到省立清水中學,並在那裡讀到畢業。唯畢業證書仍是領著金門中學的證書。
1960年,林景坤申辦手續,將太太洪素月、小兒子林瑞典及景連兒子林建順帶到汶萊。當時林瑞典20歲,已屆服役年齡,在未服兵役的情況下,理應無法出國。但就在這個時候,汶萊僑領甲必丹林德甫、拿督林清注、李仁義及林景坤四位在總統府求見蔣中正總統、宋美齡夫人,除表達汶萊僑界支持政府之外,也說明烈嶼華僑家庭子弟出境問題,後獲得特別的批准出境。他們一行三人搭乘臺北飛往香港的班機,再轉機到東馬的亞庇(KK),再飛到汶萊。林瑞典也回憶著一件有趣的事:當時汶萊方面的證件一直被退件,後來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原因是當時的青年沒有其他便服,證件照的衣服也穿上中學的卡其制服去拍,被汶萊誤認為是軍人身分,解釋很久才獲准入境。
抵達汶萊之後,林瑞典在斯市的聖約翰中學(St. John's School)就讀。一年之後,就到豐源學習經商。1967年與祖籍廈門海澄、汶萊本地出生的陳秀珍結婚,婚後育有豐揚、豐盛、豐寶三子。1980年代之後,他主掌豐源,自新加坡進口米、糖、酒、煙、各式罐頭等,貿易達到極盛。1998年他成立瑞豐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摩拉港口附近向政府承租了棧房土地,合約25年,興建了辦公室及大型倉儲。一年的地稅、門牌約9,000元(汶萊幣)。不過,根據汶萊政府的規定,公司經營必須留30%的股份給當地的馬來人,他們只是掛名領錢,也是公司經營的一種隱形成本。
林瑞典可能是最後一批在冷戰時期出洋的金門僑民。他收藏著在金門生活的照片、證書,也在現在公司的大門上掛著早期「豐源」的店招。念舊的他,記憶中滿滿是金門的故事,而這些回憶的點滴恰恰是僑鄉與戰地生活網絡的交織,是金門歷史不應遺忘的一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