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與瞭解
「沒人認識」的感覺
見到同學在臉書說他作義工時,沒人認識的感覺真是「自由自在」,真好!
我看了,哈哈大笑!這真是外島小孩的熟悉心情呀!
小時候在小鎮街上,遠遠見到前方有長輩、老師走入視線,我都會刻意轉入小巷,或側臉佯裝顧望,總之,不習慣問候,也不嫻於交際,個性內斂、含蓄,閃躲又害羞。
我在城區,找餐廳吃晚餐,隨意步行到轉角小店,一眼見有熟人用餐,轉身離去,走至另一頭食堂,坐定,桌後頭有人打招呼,呀!好巧!尚在用餐,他已埋單出門,回頭揮手說,我付了喲!而我心裡想,謝謝啦,其實我想自己付呀!
島上主要路線走一回,很難不遇到親友、熟人,有時不相約,也能一日見三回,怕的是,要問的問題一再重復,而該回的話已說完又說,待又見面,只有哈哈傻笑,呵呵略過。
前天桌球球友的二位千金到球場,離開時跟他們打招呼,他爸跟他們說,叫「阿伯」!齊聲阿伯!我連忙說,你好、你好!想起小時候被爸壓後腦勺說「不會叫『阿伯』啊!」的日子!
你需要被瞭解嗎?
單車行進中,小男孩倔強地說「他們都不瞭解我」,其實他爸媽一路跟隨他,心情卻有如行路中上下起伏的坡度,劇烈又迴轉。
小男生個性自我,不太理會他人感受,一路狂騎,屢屢想超越領隊,又於十字路口逕自迴轉,引得路人側目,驚叫「要看路呀!」,他冬日吃冰品,每天吃泡麵,行程中喃喃自語。
誰能瞭解誰呢?還記得「司迪麥口香糖」廣告嗎?一少年嘟嚷著「我有話要說」,然後也只能「吃片口香糖」吧!
人貴自知,要瞭解自己都很難了,何況他人,而且人生知己難逢,戲劇裡常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一生一死,乃知交情」,如此困難,又何必強求他人瞭解與接納。
有時你需要人理解,有時你需要自己獨處,有時你想讓人接受,有時你又說「Let me alone!」不要理我!
人都要有自知的本領,略懂得他人心思,卻也不必全懂,人情冷暖,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認識又瞭解
常常我們需要被認識,小從被人認識姓名,親切呼喚,大至光宗耀祖,以顯父母之名,但真心的,我們常常希望不被人認識,像個路人甲,安靜且自在,沒人打擾,沒人在乎。
其實有幾個知交就夠了,老同學、老朋友,三兩人,走走路、喝喝酒,縱同在一室,淡默不語,各自歇息,「我醉欲眠,卿可去」,也覺怡然自若,自在舒適,那就很好。
瞭解,但也不必明說,體會,但也不必聲張,認識不夠,你懂最好,最好你瞭解,不然就讓我一個人,自行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