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與失
前幾天早上,正要上班時,才發現隨身攜帶的皮夾不見了,急著翻箱倒櫃,搜過所有衣服的口袋,仍不見其蹤影,仔細回想就是在前一晚在麵攤買碗麵,付錢時掉的,一時極為懊惱,皮夾裡放著身分證健保卡重要證件,再加上提款卡信用卡,這下麻煩大了,除了趕緊向銀行辦遺失停卡外,還得親自跑戶政事務所,重新辦理身分證和健保卡,巧的是兩天後,我就要回金門,已用遠航優惠交通卡,訂了機票、卡不見了,到松山機場登機劃位時,就得重新辦理退票再買,想起來真是折騰人啊!所幸熱心的同鄉會得知後,很快補送了一張卡給我,感謝黃清祥理事的協助,適時幫我解決了窘境。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時的大意疏失,給自己及家人朋友,帶來很大的困擾,或讓自己陷入難以出脫的險境。年紀大的長者,把隨身物品遺失,是常見的事,有位鄰居告訴我,他太太上午去買菜,回到家,把肉拿出來,丟在垃圾桶,然後把裝肉的袋子放進冰箱,晚上做菜時卻找不到,第二天倒垃圾時,才發現肉在裡頭,其實她年紀也不大,才六十歲而已,於是我就拿這故事當理由,原諒了自己,畢竟我還長了她好幾歲嘛!不再苛責自己,哈哈!晚上就很好睡了!
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寒暑,但每個人一路走來,都必須經過無數的風雨波折,又為了計較、比較成敗而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終日,總是隨著自己的慾念和外在的誘惑,去配合演出一場場相同輪迴的戲,時而主角,時而配角,忽上忽下,悲喜不由己,直到樂停鼓歇,曲終人散後,再任由他人去評價。
宋朝,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千古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道出了如何安心定志的人生最高價值和品德修養的方法,原意應是「不要以物質的得到而喜悅,因失去而悲傷,不以財富的多少而炫耀自己的力量,不以金錢的拚搏而迷失人生的方向,人生固然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但精神上的恬淡自在,才是生活最高的境界,不計較,不比較,不患得患失,得到時,心裡平靜,用感恩的心去惜福,失去時,處之泰然,用知足無常心態去對待,得不喜,失不憂,有也好,無也罷,只要我們每天積極去工作,誠心對待人,至於結果就順其自然,你會發現「順其自然,思想的豐富,知識的獲得,精神的提升,才是人生的高級享受」,人生唯有不拘於物,不困於時,方能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