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環境神祇 媽祖聖靈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3,081
字型大小:

常於推動環境教育及戶外教學活動之際,發現大部分均與環境信仰有關,各地所供仰的神廟也都與當地之生活環境特色有關,如媽祖、王爺、保生大帝……等。就以兩岸三地所共同信仰的媽祖文化為例,完全是因人們討海生活及為了活命而遠渡重洋之移民生活而產生的一種信仰,尤其是媽祖神靈,更是討海人最景仰膜拜的海神,由於海洋變化莫測,討海生涯,出海捕魚,自有一種無奈的宿命,因此只有將性命交給神明保佑。
我們家的佛龕裡有一尊古董的媽祖神像,小時候聽祖母說是祖先從大陸奉祀過來的媽祖婆。去年為了宗祠奠安赴陸尋根,到了惠安鐵坑,在宗親熱忱的接待行程中,帶我們到崇武古城之海岸公園參觀,其海灣類似金門之渡船口,他們說這裡是當地內陸通往沿海各地的出渡口,聽說先祖是從此處渡海來金的,因而使我相信此尊媽祖神像真的是先祖為了祈求保佑而帶到金門來的。據說剛到金門時,因所住的屋子是用昔果山當地各種石頭建材堆砌而成的矮房,到我祖父母時已是第四世,有住過此房,因此依傳統推估這房子當時已有一百二十餘年的歷史,後因房子年久人多而無法居住,各家子孫也都陸續另蓋新房外住,此屋即成為我們吳氏祭祖之祖廳,因僅安置祖先神主牌位,此尊神像就由祖母帶回安置供奉,每天燒香拜拜,祈求平安,是祖母例行性之工作,迄今仍一直在我們家供奉,歷經母親、內人接續此項有歷史意義之傳承膜拜。從小就感受媽祖的庇佑,且有求必應,包括從事漁業工作的二弟,在民國六十二年「魏達」颱風時能奇蹟地逃過一劫,是媽祖的保佑。近年來,我到大陸修習博士學位,研究閩南文化是我的主修課程,使我對民間信仰之調查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家的媽祖神像即成為我研究的緣起,因祂一路的陪伴我們、保佑我們。
日前因到峰上、料羅主辦環境教育活動,兩地都有媽祖天后宮廟,使我對媽祖神靈產生敬畏與崇拜,雖然只是一種民間信仰,但是他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意義,且不論民間信仰超出我們認知範圍,然而,正是傳統的力量維護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對環境本能的認識,通過神話故事固化了我們的生態倫理觀,這即是環境神靈之顯現。媽祖之廟宇神靈故事非常多,而且都跟海洋環境及沿海人民生活有關,以料羅順濟宮廟為例,就有清乾隆年間所立禁設繪棚之石碑、三魚公及鄭成功拜祭媽祖而一舉攻台成功的故事,而且順濟宮廟額也是宋徽宗宣合五年時為一艘政府官船出使高麗海上遇難時,媽祖顯靈而逃過一劫所賜之名。而料羅之順濟宮也是金門最早之媽祖廟,所以每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慶典,可說是料羅之大事。
根據媽祖傳略得知,媽祖生前即具有法力,能救助海難、保佑海上安全、商旅平安,與海和水關係非常密切,得道成神後,更是法力無邊,成為眾所尊奉的海神,人們為配合農業時代的生活方式,也常膜拜祈求五榖豐收,求水得水、求雨得雨,儼然由海神兼有農業神的內涵,促進社會及聚落凝聚的力量,媽祖文化與其他宗教文化均具有提昇人們心靈及尊榮,更是常民教育之另類方式之呈現,也能讓民眾瞭解文化的內涵與民俗藝術之美。而民間信仰也常隨著時代與環境變遷,以及生活需求而衍生諸多神靈之顯現,讓各種神靈的傳說結合環境空間的想像,超越史實真假之爭議,勾勒出社會意識與文化意涵之豐富內容,保存民俗之美,提供環境永續思考的新能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