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此三「顧」非彼三「顧」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邦祥。
點閱率:2,975
字型大小:

後浦陳氏祠堂大殿四點金柱前楹柱聯對,上書宣統二年元月吉旦:「昔年卜鳳謀貽歡從三顧八廚紹太邱而廣,此際元龍樓峻豈二難四美茭浯浦以相成」,作者陳啟鳳。上聯用了《後漢書.黨錮傳》中的故事,試探如後。
一般人看到「三顧」都會直接的反應為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草蘆」的故事,但顧字的解釋有很多種,如:當動詞用可以解釋為「回首」、「回頭看」;「看」、「張望」;「拜訪」、「探望」;「關注」、「照應」。當作副詞可解釋為「反而」;「豈」、「難道」。當作連詞可解釋為「不過」、「但是」;「乃」。當作名詞可解釋為「姓氏」如明代有顧憲成,清代有顧炎武。
我當時讀這幅楹聯時,也一直被「三顧」困惑,為何陳氏祠堂會去歌頌諸葛亮呢?遍查手邊字典一無所獲,一直查到《康熙字典.頁部.十二》顧:〔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古慕切,音故。
  《後漢書.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為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所以「顧」:也解釋為「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根據《後漢書.黨錮傳》「八顧」指的是: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這八個人。並無陳氏在內。此外《後漢書.黨錮傳》內列的「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中,只有「三君」中的陳蕃,和「八及」中的陳翔才是陳姓。那明明是「三君」,為何成了「三顧」呢?
先看「三君」這「君」的意思,君是指:「言一世之所宗也」,而「顧」是「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筆者的臆測則是為了平仄和諧,上聯「三顧八廚」對下聯「二難四美」。如果寫「三君八及」在無法合乎平仄上要求。而「一世之所宗」的人,當然「能以德行引人」。「八及」中陳翔,及的意思是:「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而廚的意思是:「言能以財救人者也」。「其能導人追宗者」,自然也能「以財救人」。所以這「三君八及」也就成了「三顧八廚」。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氏。東漢末大臣,漢桓帝時任太尉,漢靈帝時為太傅。蕃為官耿直,桓帝朝時因抗顏直諫,多次被貶;靈帝時雖得以重用,因和外戚竇武共謀翦除閹宦,事敗而死。
另外有「三君」之稱,指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東漢陳寔及其子陳紀、陳諶。《後漢書.陳紀傳》:「弟諶,字季方,與紀齊德同行,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這幅聯末幾句「紹太邱而道廣」這「紹」字就是接續、繼承的意思。如:「克紹箕裘」。《書經.盤庚上》:「紹復先王之大業,底綏四方。」看到繼承還以為陳蕃、陳寔、陳翔之間有什麼關係?但太邱長陳寔(104年-187年)和陳蕃(?-168)陳翔(?年-?年)的年代相近、籍貫卻不同,因此解釋為「接續」比較說得通,意思是東漢時期汝南平輿的陳蕃,汝南邵陵的陳翔,接續著潁川許縣的陳寔在道德上的表現,而且更加的廣大。
一句「三顧」,困我多年,查了《康熙字典》才解了茅塞,且存一說。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