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文學島上有珍才
黃珍珍繼《心弦上的音符》、《偷窺》、《星星堆滿天》、《高手》之後,出版第五本書《七月流火》,囑我寫篇序,我不敢拒絕,因為她是我非常佩服的寫作高手。 黃珍珍有好幾個筆名,她除了用本名,偶亦用「甲甲」、「方玄」、「四年級生」等名寫作,在金門文壇享有美名,她是文藝創作的健筆,家務繁忙之餘,仍撥空為文,我手寫我口,努力撰述,執著而堅持,令人欽敬。 我注意到「甲甲」,早在民國六十九年九月七日的《金門日報 正氣副刊》,那天楊樹清刊了篇〈燕南山書簡〉,當時,我還不認識楊樹清,只覺得他真熱情,公開發信給多位文友,這些文友如:凌雨琳、周靈、趙卓微、亞馨、藍曉波、甲甲、白木、阿錦、夢含、曉栴、終南山、艾貞、榆林、林野、卿雲、望參、吳順良、羊牧、陳文慶、陳思為,這些作者當時我都不認識,但在《金門日報正氣副刊》偶可見其大作,心想這位楊先生真不簡單,交遊廣闊,熱力四射。我將當天副刊剪貼留存,楊先生在〈給甲甲〉寫著:「……,妳寄來〈人在金門〉的作品,給人真切感受到,留在故鄉的女孩子對鄉土的感覺是如此的濃烈,對鄉土的歸屬感更是汲汲,難怪,妳能寫出好幾篇讓人讀後還想讀一遍的文章了。」 七十年我結婚,之後才知「甲甲」是太座小學、初中同學兼好友,她們彼此偶而聚晤,閒話家常與育兒經驗,不經意間,家人故事居然化為珍珍書中文字,她的記性及筆下功夫了得,令我佩服。 黃珍珍學歷是初中畢業,但學力驚人,任職軍人之友社時,努力閱讀書報,自學成長,在她第三本創作《星星堆滿天》的〈獻給母親〉文中自道:「喜歡文字,喜歡記錄生活中種種情事的我,完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的真感覺、真性情、真感觸與真體驗。我不會造假、憑空捏造,如果文章不是發自內心,那我無從下筆。回憶母親拿著我的「第一本書」時,臉上滿是驕傲。……在七個兄弟姐妹當中,我學歷最低。大姐、小妹都在當老師,大妹也在幼兒園所當幼教老師。但母親常對我說:「妳不比她們差,妳一點都不輸給她們。」 之前,她的每本集子都有名人作序,第一本書《心弦上的音符》,列在金門文學叢刊第三輯中,由聯經公司出版,書前有李炷烽縣長、李錫隆局長具名的序文。第二本書《偷窺》有金門大學王士朝教授寫的序文〈常民書寫,生活紀實〉。第三本書《星星堆滿天》,許維民校長寫序〈落花水面皆文章〉。第四本書《高手》,由文壇才女、廈大文學博士洪春柳作序〈珍珍.哈拉高手〉。 她的第五本書《七月流火》,書中文章,分「生活剪影」、「落番之人妻故事」、「人物特寫」、「親愛的家人」、「金門釆風」、「小佩傳奇」、「開心河南行」七大單元。內容多樣且富趣味,文中故事精彩,抒己則真情流露,所寫令人深思玩味,她在自序〈記憶的寶盒〉說道:「我喜歡文字,她是我生命中的珠寶,閃耀著光芒;我喜歡文字,她是我永遠的情人,一往情深永不移;我喜歡文字,她是我精神的食糧,餵飽我心靈的倉庫;我喜歡文字,她給我無限想像,可以是一片風景,可以是一段深情、感動;我喜歡文字,她是我的音樂,倘若失去她,我的世界將一片寂寥;我喜歡文字,她是我的空氣,少了她我會缺氧窒息;……。」 她寫的故事,她的文字技巧,都非常吸引人,聰明的您,趕緊也來瞧瞧。
-
背叛
在浮浮沉沉的人生歲月裡,從一而終的愛情談何容易,尤以現代社會現實、人心也容易思變,所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成連理枝」的山盟海誓,或許只有熱戀時才說得出口,當熱情的溫度冷卻後,誰還記得曾經對彼此的承諾? 青春時期的求學年代,一見鍾情的邂逅令人終日輾轉難眠,發誓此生只愛這個標緻的女孩,無怨無悔不背叛,也會把她捧在手掌心,永遠不分離。每當老師在台上講課,他卻在台下思嬌娘,渴盼恩愛的場面,訴求一生的無憾。 年輕時愛無限,冀望將來鶼鰈情深話永遠,而隨著在異鄉求學,雖屬同一類別,但就讀學校不一樣,也將彼此的距離拉得很遙遠。女孩不喜歡他對每個女人都好,或許是因愛情是自私的,全世界的女人都一樣。最後她選擇了他的學長,兒女情長在他鄉,斷卻了曾經在戰地留下的一段姻緣。 學長與學妹此生已無緣,他用盡力量想挽回,她卻使盡力氣的拒絕。愛情生變,唯有其姊了解他的辛酸。而在偶然的機會裡,一次的交流,即使上天曾經關了他的門、如今竟又為他開啟了另一扇窗,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孩,那清純的模樣深深地吸引他的目光,之前情緣已了斷,現在該把握眼前這段美好的良緣。 男人的嘴總是甜如蜜,尤以熱戀中的情侶,此時的最愛,他發誓不背叛,可是當兩人正式交往不久,一切又變了調,他雙腳踏雙船,努力尋方向,究竟誰才是他此生最美麗的永遠?而姊姊是他的軍師,亦即幕後的藏鏡人、操盤手。多少年過去了,他決定和那個清純的女孩攜手共度每一個浪漫的晨昏,以求人生的無憾。 他們曾海誓山盟、也曾恩愛綿綿,然則在一次聚會裡,這或許是老天安排的孽緣,與另個女人一觸擊發槍上膛,注定了往後人生的改變,父母聽聞很心寒,七上八下不知該怎辦?雙腳跪地求媳來原諒。而老母在他人的慫恿下,每束香煙一萬元,恭請神明為兒斬斷桃花求圓滿,三番兩次勒緊了自己的褲頭、求神問卜花了許多冤枉錢。 每一個追求過的女子,都是他此生的最愛,而夫妻已到了談判的階段,恩恩怨怨本該就此斷,然而從島鄉到異鄉,真實的故事已傳遍,有錢養小三、沒錢顧父母早已人盡皆知。而姐弟攜手來矇騙,不識字的雙親被耍得團團轉,嘗到甜頭的人也為其圓謊。 令人心寒的事一再上演,不守承諾更是令人膽寒,可憐雙親為他付出一樁又一樁,終老時為了顧及他蠟燭兩頭燒,既要養老婆、亦要養小三,乃讓他繼續上班去賺錢。生病了,醫療費用必須自己負擔,幸有政府的老人年金買單,否則等死勢必枉然。 老母離開人間,老父淚眼漣漣,幸有其他子媳晨昏定省,讓他頤養天年,老人家傷心與痛心,向左鄰右舍披露於他們的不孝,並且召告地方耆老,身後由不離不棄的子媳全權處理,任何人不得有異議。 在這個多變的社會,「背叛」之徒多如鳳毛麟角,有人背叛黨國、有人背叛朋友、有人背叛妻兒、有人背叛父母,倘若不知反省,莫忘舉頭三尺有神明!
-
火炙之夏
誠實是一座階梯,也是達到真理唯一的道路。 ──牛頓 一起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意外,讓許多年輕的生命蒙上了層灰,對更多的人而言,今年這個夏天的熱浪,將永遠揮之不去。愈是面對脆弱的生命,才愈顯出生命的韌性,短短的幾天,眼裡、耳裡承載了太多的不幸,人性才愈發顯得珍貴。 小時候,對家族裡被火紋身的長輩充滿了好奇,家人娓娓道來都是滿滿的不捨,沒有人希望意外發生,但真發生了,只能以誠懇面對。 「不怨恨嗎?」我曾直白的問。沈寂了許久,他才回道,「怨又能如何?」是啊,又能如何。生命裡曾經有過年輕的生命,我總是不厭其煩的鼓舞他要堅強、要面對生命的挫折,甚至要他理解,人的一生多數時候不為自己活著。他點頭說,「我都懂,因為悲觀會死更快;但,又能如何?」子非余,焉知余之痛,我們如何能去體會那沒日沒夜、椎心附骨的病痛,以及醫護的迢迢長路?在我們誠懇要求他人勇敢面對的同時,又如何能夠理解「勇敢」也是一個折磨;有人必需窮盡一生去學習站立、行走,甚至是面對人群。 只要一想起那些年輕生命未來將面對的日子,就讓人無比心虛。土耳其籍藝人吳鳳在臉書PO文說,彩色趴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台灣近年才開始引進,相關經驗並不豐富。他說:「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對這種派對方式相當嚴格,歐盟對於安全規定的懲罰更加嚴格,讓很多單位不敢輕易使用。」他認為台灣向國外學習好的經驗很好,但必須先檢討自己的優缺點,才可以避免誤用,他也引用美國朋友對台灣的一句評論:「臺灣,你對國際環境(的)無知常常很可愛,但是有時候很致命。」是啊,可愛的台灣人真的要學習更愛自己一點,現在我們可以很方便的蒐集到許多訊息,可多數人卻吝於對自己好一點、多關注一點周邊的安全,而讓一些或許不無良,卻無知、無謂的業者得以為所欲為。 社會的成長跟人一樣,都需要許多磨難。當悲天憫人的「事後諸葛」誰都會,但事前該進行防範作為的人都幹什麼去了?無意指責他人的不是,但愈是這種時候才愈感到道德、良知的貧匱。如果有後悔葯買,多的是人願意傾盡家產一換,卻少人願意在後悔之前,多盡一分關愛與憐憫,那怕是職責所在。 愛別人之前,真的要再多愛自己一點。全身布滿紗布、敷料,猶在與死神拚搏的年輕人,艱難的寫下「對不起」;是對親友牽腸掛肚的不捨,更是對無良社會的控訴,有太多人可以為他們繽紛的生命把關,卻選擇了無知的選擇漠視,事後再來懊悔,又有何用? 494,一場粉塵燃燒意外的傷亡數字。一群年輕的生命卻正與死神拔河。許多人追逐一場彩色的派對,卻因為一場火,燒掉燦爛未來。「年輕生命還在奮鬥,請為他們加油!」我們能做的,真的不僅是加油而已,而是該學會──誠實的面對。
-
新世代點將
我主編的《幼獅文藝》曾於二十世紀初製作「六出天下」專輯,劃分小說、新詩、散文三類型,邀請四、五年級作家與主編,以票選方式表現六年級生的創作群貌,甘耀明、童偉格等皆為小說選入名單,猶記當年製作專輯後,閱讀雜誌或藝文記者常問,「那麼,七年級生又有哪些代表性作家呢?」回想起來,那個時代,對新世代作家的崛起,既期待又焦慮。 一個世代的成熟,並不能以對待農作物的方式,以化學方式催熟,只能仰賴作家各自的覺醒,幸好,我們已從世代交替的焦慮中挺了過來,一切變化,還是交給作家,尤其是願意認真看待自己,並結合生命律動的作家群。 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台灣創作區有回歸趨勢,新鄉土、新寫實蔚為風潮。我覺得,二十世紀的鄉土回歸,彷彿六○年代歷史的重演。六○年代,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等人,以「橫的移植」,讓現代主義快速成為作家汲取養分的源頭,也釀造了後來的「二次鄉土」文學論戰,而八○年代的後現代,帶來社會秩序重整與建立,加上政治影響,成就了新鄉土型態寫作。袁哲生〈送行〉、〈秀才的手錶〉,吳明益〈虎爺〉,以及鄉土潮流帶動的家族溯源,可在甘耀明、王聰威、童偉格、張耀升、吳億偉、許正平、花柏容,以及七年級作家楊富閔、周紘立、黃信恩等,看見精神的承繼與新寫續作。 還記得《聯合文學》曾於袁哲生過世第二年,召集作家群,赴墓園弔祭,除懷念與作家的交誼,另也是袁哲生新型態的鄉土寫實,打開了本土並非特定族群的私有物,而是願意凝視且關注這片土地者,共同的文學資產。 延續鄉土者,未必沒有醒覺的力量。王聰威曾經辭工作,專心完成《複島》與《濱線女兒》,交織著鄉土與多重敘事,求結構之新,並與題材合融,正也是作家思維的表現。甘耀明以誇張怪誕情節、迷亂的本事,化以往的凝重沉穩,為暢快活潑,以新手法試演本土,故事活出了另一個面貌。佳評小說《殺鬼》之後,剛出版《邦查女孩》。 楊富閔幾乎是七年級代言人,得獎作品〈逼逼〉以奇詭離奇敘述鄉土人物阿嬤,鮮活的語言具強烈風格,揭示了本土未必一定濃情依依,亦可弔詭呈現。童偉格凝重早熟,人若是,作品亦然,以思維與思辯切入民間風俗文化,提出看待台灣本土的新方法。張耀升以〈縫〉崛起文壇,《彼岸的女人》穿梭愛慾與輪迴,扣合不只是民俗本土,也有著愛情的迷亂跟信仰。許榮哲的小說維持慣有巧密繁複的佈局,任耕莘寫作班要職,引進徐嘉澤、朱宥勳等新血,實際辦理寫作班推廣,獲五四「文藝推廣獎」獎章是遲早的事。近來任職出版社,推動少年小說,其妻李儀婷在原住民題材書寫,亦有亮眼表現。花柏容《愛貪小便宜的安娜》大量以新北市為場景,藉一對母女寫台灣近代史。 台灣文學透過得獎與出版「點將」,金門呢?我曾為金門文化局規劃散文出版新詩選集,自然是一種「點將」,但隨著《金門文藝》的復刊、出版,意外發現何采桑、王俐婷、蔣立恩、吳旻津等金門籍或金門大學學生作品,《金門文藝》顯然正為金門文學「點將」。雖然微量,但假以時日,或能茁壯,流椽金門書寫。
-
李福井的歷史報導文學
報導文學在中國起源很早,史記雖然是一部著名的史書,但是它有報導文學的影子,只是當時沒有這個名稱而已。 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史記,太史公司馬遷,不僅是一位報導文學大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記者。他的寫作方式有別於左傳,左傳是編年體,以一種理性、冷靜、平實的筆法,用字簡潔、清朗、明快,它的敘事方式不慍不火,是很優美的散文。 太史公則不然,他以田野調查的方式訪問耆老,搜集史料,踏訪山川,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司馬遷距漢初楚漢相爭不過六十年的光景而已,所以他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親身訪談,掌握第一手的資料。 因此,太史公的史記是以報導文學的方式所寫的史書,他以感性的筆法寓褒貶之意,有詠嘆,有浩歌,直書胸臆,跌宕起伏,是加入個人情感的敘事文學,雖然是歷史,但有文學的味道,開中國歷史上報導文學的先河。 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儘管法度謹嚴,都是良史,但缺少文學的味道,也就是缺少報導文學的文彩。史記雖是報導文學的極致,但是他有屈賦的味道,所以是近似離騷體的報導文學,魯迅讚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金門文史工作者李福井受太史公影響甚深,他喜歡讀史書,有敏銳的歷史感,也採用田野調查的方法,地毯式尋訪耆老。他以十年的時間踏訪古戰場,再以報導文學的技巧呈現,寫下《1949古寧頭戰紀》。鄭善禧老師說古寧頭是現代赤壁,這樣一場曠古絕今的戰役,常為人所輕忽,李福井是古寧頭人,他責無旁貸。 李福井又以五年的時間寫《烽火甘泉-金門高粱酒傳奇》,也是以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的方式呈現。金酒是金門的金雞母,是金門幸福的泉源,這樣一件事關重大的產業,居然缺乏一部歷史論述,李福井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就是想為紛擾的金酒創業史還原真相。 他以老子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以及陳之藩謝天的哲學概念的高度,為金酒的歷史人物定位與定調,他的微言大義,希望當事者的家屬看得透。 另外,李福井近期完成的《金大崛起-魔法校長李金振》,不僅紀錄了十七年的金大創校史,更將時間軸拉到八百年前的燕南書院,將創校校長的貢獻與朱熹和胡璉將軍齊名,為李金振做了歷史的定位。 李福井要為金門寫四部大書,除了上述三本之外,還有一部是《八二三史記》。既然定位為史記,即是想師法太史公的筆法,為金門這個冷戰島留下歷史記錄。他已經在兩岸三地搜集資料四年,還要花三年的時間書寫,能不能克竟其功,還要看因緣了。 有人說李福井的口述歷史獨具史識,能夠見人所不能見,言人所不能言。他想為金門寫史的願力極強,常說《金門百年史綱》從民初到建縣一百年,這裡面的歷史曲折而豐富,若能以第一手的親身訪談,田野調查,而不是搬用舊資料,將更能完整呈現金門百年的歷史風貌,這些都是金門歷史的瑰寶。 如今已從職場退休,步入初老階段的李福井,念茲在茲仍想為金門寫歷史。我相信史才、史德、史識兼備的他,只要史家之筆不輟,涓滴之水終將匯成巨流。
-
MichaelaLo的縷縷台灣情
Michaela Lo於3月18日再度來到臺灣,這是她的第四次台灣旅程,計畫參加由「國語日報社語文學苑」開設的「外籍人士華語文課程」,進行為期四個月的中國語文學習之旅。 Michaela Lo是華裔英國人,1993年出生於倫敦。她的父親是祖籍廣東的華人,出生於台灣,1960年代,隨家人移民英國,所以也為她取了一個中文名字「羅幗英」,這個名字帶有巾幗英雄的意涵,也隱含著與台灣的某一種情愫。 2013年夏天,一位英國女孩Liberty Brown,獲得我國教育部獎學金,利用暑假,來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中心學習中文;透過我們一位教育部派駐倫敦的朋友介紹,協助她尋找寄宿家庭。Liberty Brown來台次日,我帶領著她搭公車轉乘捷運去師大辦理報到手續和上課,並約好下午陪她去郵局申請開戶、購買手機易付卡及熟悉環境等事宜;她下課後,來到約定地點見面,同行一位東方人臉孔的女孩,是她剛認識,也是從英國來的新同學Michaela Lo,巧的是,Michaela Lo寄宿在他父親朋友的家,和Liberty Brown住處僅只五分鐘步程;由於彼此經常互動,我的家人和她們二人因此結緣。這次她要來臺灣之前,早早地就和我的子女們先打招呼了! Michaela Lo的奶奶和父親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但她對於台灣的印象十分陌生。一直到懂事時,知道奶奶是台灣人,才開始對台灣產生興趣,而沒有辦法用中文和奶奶交談,是她感到遺憾的事情,也激發了她學習中文的強烈動機。另一方面,Michaela Lo對中國歷史了解不多,當她初次來到臺灣時,還認為中國大陸和台灣是一體的呢;上次來時,聽人家口述分析,才認知到兩岸關係的特殊性;而對於台灣的統獨爭議這些政治議題,她不感興趣,她說,臺灣幾次來去,讓她們對台灣留下最為深刻美好印象的是,台灣人良善的一面,讓她感受到這裡的人們熱忱待人以及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 Michaela Lo個子嬌小玲瓏,如果不跟她交談,一眼望去,是很典型的中國南方姑娘的模樣,不會覺得她是外國人。她是一個很有自己理想的年輕人,勇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靠著打工賺錢來完成大學學業;因為家族長輩來自臺灣,她對臺灣有特殊的情感,認為要和台灣保持某種聯繫,知道學習中文對她的意義,經常爭取來臺學習中文的機會;她很有世界觀,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該怎麼努力去達成,目前已經爭取到澳洲某大學研究所的獎學金,在完成台灣的中文課程後,即將去到另一個國度,一圓她新的學習夢。我沒辦法全面的說Michaela Lo是怎麼樣的人,但就我所看到的,她是一個聰穎明慧、思想敏銳、活潑可愛又兼具中西傳統的現代女孩。 Michaela Lo預定於8月1日離開台灣,在她即將邁入澳洲研究所的學習新旅程之際,祝福她學習愉快!前程似錦!!
-
彩繪年齡
清晨載兒子上學途中,一面聽著收音機,聽到「無齡」二字,感覺很新鮮,以前只聽過逆齡、凍齡、減齡,沒聽過無齡呢!原來是一則養生新知識,除了容顏上的年輕,也要身體上的美肌,資訊倡導如何減緩肌膚壓力、容光煥發,又能讓身體充滿肌肉力、維持年輕,健與美,不再是猛男的專利,而女人除了五顏六色的彩妝,更必須內外在美相連結…。聽著聽著,我卻想到此刻趕著送孩子上學,頭臉都還沒打理呢,真是無顏見人。 也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張西方老太太的相片,約九十高齡,她滿頭銀絲整齊挽起,光潤臉上皺紋佈滿,無論額頭眼角嘴旁鬢邊,一條條痕紋,整個人十分潔淨,一派慈祥優雅,讓我好生羨慕,希望我老了也能有此模樣。原來人老了也可以如此的自然恬適,展現另一種風華,魅力無限,年齡在她的臉上呈現最美的一面,而我們老年還沒到,卻一直抗拒年齡華髮。雖說年齡是歲月的關係詞,皺紋是智者的紋路,白髮是智慧之毛,卻沒有人會喜歡。無論是人類或是動物,隨歲月而長年齡,也長心智,過年時對聯總喜歡題字: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福壽世人所求。 但是年年增壽也讓人的五官面容、身體髮膚產生變化,老成剝落,黯淡退色,自然生成的紋理更讓現代愛美的人士十分恐慌,避之唯恐不及,市面販售各類保養品美妝品,莫不以減齡、逆齡、凍齡…等名詞吸引消費者,或是醫美盛行,整容修護無所不用其及,只為了留住青春。其實無論用何名詞都是自欺的心態,如今更出現無齡二字,沒有年齡?人怎能可以沒有年齡呢,修飾隱藏美化讓年齡暫停吧。年齡真的是一大隱憂,代表美好時光逝去,美麗不在,一步步接近生命終點,但是無論怎麼隱藏,年齡一直在添增。小時候期盼快快長大,青春期又期盼青春無邊,一過三十大關就希望可以凍齡,臨近中年又祈禱只長智慧別長皺紋,以往除了女為悅己者容,現在是自尋煩憂。 瘦身養生健身休閒娛樂,一直是個熱門話題,有人因為經歷特殊事件而轉換生理心理跑道進入另一門世界,也有人因為愛美、生活富足而竭盡所能護身。我認識一男友人,因婚變十年來作繭自縛,後經練瑜珈、太極拳、禪坐而走出陰影,另有同窗因家庭因素出現憂鬱症而自殘,經人指引爬山、泡溫泉、慢跑而獲癒。肢體與心靈的互動很適合現代人空乏的網路生活,日常美學是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在在都想呈現最優的自己來面對這世界,我們一直在學習。 美照網上擺人人稱羨,也不用太在意,美化修圖都是虛擬,如何面對自己,走出去才是自信。記得有人說過,三十歲以後就不敢素顏見人;也有藝人從不以真面目示眾。早年我會覺得不可思議,慢慢的我似乎也可以體會。適當場合適當的妝扮自己,彩繪人生,可以增加自信,也是一種禮貌,猶如女人穿絲襪一樣。輕點胭脂可以讓微笑更動人,淡掃娥眉讓眼角含春,只是過與不及都是失色,該有的年齡可以是氣質,適情適性就是展現自我獨特的味道。 孔子說:不惑、知天命、耳順。是智慧,教我們不必害怕年齡,不必斤斤計較年齡滋長,不用自欺的以為可以留住青春年華。也許用人為、用物質能掩飾外在年齡,無形的年齡依舊不停。活出健康自信,坦蕩蕩面對自己的歲月,無損美。
-
夢回浯江溪
如果一座城市擁有一條河川,必能增加許多人文環境的秀麗與靈氣。曾經有過一條靜靜流淌幾百年的溪水,洗滌山川的歲月容顏,留給後世許多的回憶與念想。 後浦這座行政中心的崛起,是由河、海、港、市等地理條件所交織而成。以前居民生活依賴通暢的水系,家家戶戶都有大小溝渠相通,分支紋理清晰一如葉脈,匯集涓涓細水流入後浦大海。童年時海水大返潮時,可以漲到南門許氏大宗祠,碰到此景馬上邀約同伴集合在大井邊,摺紙船放入水溝,觀看一艘艘的白船帆影挨家挨戶飄進和浮出,最終流到浯江橋頭無盡的海面。 文獻上記載宋代時船舶可以停泊於浯江溪上游,後垵溪是古代的洗馬溪,相傳為唐陳淵牧馬處之故。閩南語的「垵」與「灣」音近,後垵地區曾經挖掘出幾枚古代船碇,證明歷史資料的真實性,至今村內仍保留一口村民引用溪水洗衣的池塘。宋朝時在南鄶村,即後來的庵前村興建牧馬王廟,金門千戶所鎮撫解智於永樂15年(1417年)撰〈孚濟廟記〉文中,談及明初海船可以從後浦海域行駛到東洲,更由於自然生態及人文環境的優美,令解智讚嘆不已。他說:「環廟外野香芳林,蒼然森鬱,又且多產藥苗,珍禽異鵲,探幽勝者朝暮喧唱。兼之洗馬溪左旋,千艘叢泊,右有龍湖庵,鐘鼓鏘鳴,浯之勝概,惟是專美」嘉靖39年(1560年)3月金門遭倭寇登島搶劫,史稱庚申之變。他們從料羅、西倉、西洪、林兜、湖前、瓊林、陽翟、官澳等地一路殺來,最終在後浦遭到阻擋。 當時後浦面臨人口成長的生計壓力,盛行向大海圍墾爭取海埔地,借溪水及雨水沖刷淡化,來增加耕種土地的面積。同時為防止海水倒灌所造成的傷害,居民大量築堤防,有分內埭和外埭,臨時組織的自衛隊伍就在埭頭擊敗入侵者。事件發生的地點在水門,水門的老地名,意謂著海水返退之處,潮水淹至今日東門的奎閣塗山頭下,時「泥濘沒脛,城不可攻」境況,非今人所能想像。 近幾年的考古場域,後浦海域地理環境與後豐港史前遺址相似,從夏墅到同安渡頭之間,陸續發現陶杯、陶罐、陶缽等夾砂陶片,印有水波、方格、葉脈等自然及幾何紋飾;石器中有網墜、凹石、石錛等,石錛中還出現有段石錛,呈現金門新石器時代濱海貝丘文化的特徵,這些散發文明曙光的文物,一直埋藏等待著我們考古挖掘的行動開始。 中正國小熱烈舉辦建校100年校慶,莒光國小也納入其中的一部分,回憶1968年就讀莒光國小時,橫跨浯江溪上建有莒光橋、兒童橋、浯江橋等三橋。從莒光樓發電廠走下來的莒光橋,中間為兒童橋,尾端是浯江橋。那時豎立的金門公園牌樓,較符合海上長城、海上公園的年代風格,我擔任莒光國小糾察隊時,常常站在浯江橋值勤,每日遠眺著董嶼,看著溪水滔滔不絕的奔流入海,總期盼著自己快快長大,闖闖外面的世界,努力找到更寬廣的人生出口。 如今海水的潮湧依然日夜撞擊浯江溪口,加蓋的停車場及臨時市場僅解決短暫性的民生問題。重新站在浯江橋頭回望,且思考讓這條歷史人文的伏流早日重見天光,找回城市的乾淨靈魂,倒映出夢裡昔日的燦爛笑容。
-
重塑勤奮公義的金門精神
近日偕同教師會和教師工會的伙伴,拜訪陳福海縣長洽談會務假等議題,除了獲得善意回應以外,在正式會談之前陳縣長的一席感言,令我深感心有戚戚焉。金門人現在是「得」和「拿」習慣了,各項獨步全國的福利措施,如;優於其他縣市的老人年金、八二三戰地三節慰問金、家戶煙酒牌照、三節配購酒、交通文具券、縣民免費車船、免費午餐、育兒津貼、學童從念幼兒園到國中、一律免學雜費、為縣民進行市價約1萬8千元的冠心症免費篩檢、提供赴台轉診病患交通補助、縣民非意外死亡可申領20萬元濟助金,金門所有在地與旅台學生,每年4千元交通補助費等等,美其名為福利模範縣,其實太過的福利措施已漸蛀蝕金門人原有的吃苦耐勞、冒險犯難的島民精神。 社會福利和經濟發展常是一鳥之雙翼,必須平衡發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君不見歐美先進國家若福利太過,許多都演變成經濟衰退、國力不振,甚至導致國家經濟破產,如: 希臘、冰島等國家,金門只因一個金酒公司有一些盈餘可以拿來作社會福利使用,我們就沾沾自喜,甚至拿來當作喝酒的藉口,「什麼不喝的話,就沒有薪水拿。」雖然是一句開玩笑的話,但其中暴露金門所有的縣庫所得來自金酒的迷思,而這些優於全國其他縣市的福利措施,也讓其他縣市和中央政府認為金門地方政府財源充足,因此各項補助款可以短少一些,事實上還是會影響金門的其他建設經費和整體發展,以教育而言,目前學校的很多設備往往缺乏經費更新,以筆者任教的學校而言,教師使用的教學用電腦都已經過了使用期限還在使用,使用頻繁的影印機已到了汰換的程度,卻仍然沒有經費可更換,「窮不能窮教育」在金門這利益掛帥的社會,似乎已淪為一句口號,這也是經費分配的不公義。 因此重塑勤奮公義的金門精神應該是:福利不能再這樣無限上綱,因為福利所使用的是我們的「公帑」,不是選舉時候選人拿來施捨的德政,所有的福利政策都是易放難收,只要一實施,為了選票就沒有候選人敢改革,大家都不敢做那一隻要把鈴噹掛到貓脖子上的老鼠。所謂政治就是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一個資源分配不均或有所偏頗的社會就是一個不公義的社會;而其副作用更是會讓人民好逸惡勞,失去勤奮努力、冒險進取的精神,整個社會易瀰漫著短視近利、貪圖享受、不事生產、坐吃山空的氛圍。 新的縣府團隊經過半年的勤奮努力,其政績也讓縣民有感,所以才獲得遠見雜誌五星級縣長的美譽,但金門朝野都必須努力的課題應是:整個福利政策的檢討和調整,縣政預算的合理分配,台灣有些縣市的一些福利政策最近也開始有「排富」條款的訂定,讓社會福利和建設經費分配更公平,而更重要的是縣府團隊和議會更應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年輕人發展和生根,足以引發年輕人勤奮努力、積極進取就有機會成功的永續環境,讓我們的下一代願意重塑先民們吃苦耐勞、和冒險犯難的金門精神,才能讓金門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
閃光累積夢的高度
即使安靜不動,我額頭的汗水仍一滴一滴往下滴,隨身攜帶的兩條花手帕,很快就濕透了。人在高雄,因為行程滿檔,我就近將行李寄放在捷運站附近,頂著火辣的艷陽,分秒必爭的奔忙,一直忙到夜間八點,我才走向前一日定下的旅館去辦住宿登記。 完成「高雄燈塔」謝主任的訪談,我心盈滿豐收的喜悅,離開燈塔時,我帶著他送我的澎湖千人菊毬果。謝主任是澎湖人,千人菊是他家鄉的代表性花卉,而我帶著一個文創發展計畫,興沖沖從家鄉金門飛往高雄,我們的燈塔話題,因為多了一份熟悉的離島氣息,交流更顯得輕鬆、自然,不僅繞著燈塔旋轉,也隨性穿插各種生活經驗與體悟。五個半鐘頭的訪談時間悄悄流逝,屋外的太陽依舊火辣辣。謝主任帶我把燈塔園區走了一遍,我拍下他整修好的步道階梯,走向正在進行維修工程的燈塔建築,他生動介紹的燈塔歷史、交集著自己燈塔家族的故事,聽起來特別豐富、精彩。每一座燈塔都有它地理、歷史、人文獨一無二的特色故事,已經走過好幾座燈塔、進行過多次燈塔訪談的我,站在高雄燈塔,心裡有很不一樣的觸動。我眺望著西子灣,一邊拍照,眼前的風景像一幅畫掛在天地間,靜謐而悠遠。讓我捨不得離開,我對自己說,不久我將會再來。 因為端午將至,我得避開擁擠車潮,趕回台北與家人一起過節,能停留在高雄的時間只有三天。而我想去的地方分散各處,有幾次問路,陌生的路人熱忱的把我載到目的地,甚而熱心的等我連結好事情,再把我載往下一站。這些素昧平生的熱心路人,使我對高雄留下極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讓我三天做完許多「夢想完成」的事情,那高效率與溫馨人情使我決定要在高雄另闢一個創作園地。 在「橋頭糖廠」已建立「綠光鮮境」園地的好友潘,帶我去看他打造的新農場, 之前我們每次聚會都在台北101高樓的總部基地,這回新增的高雄基地,可以踩踏土地說新計畫,讓我更加歡喜。我拍下結實累累的果樹、翠綠的蔬菜園,在棚架下輕巧跳躍、啄食的小鳥兒紛紛飛入鏡頭,而展翅的白鷺鷥,突然飛過來搶鏡頭,我喀嚓一聲將牠定格,感覺自己也被定格入一片自然風景裡。正在舉辦「海峽兩岸荷花展」巡迴展的潘,帶我繞過農場裡一池又一池的荷花池,天上的雲朵在頭上飄移,輕輕的影子倒映在荷花池,雖然太陽火辣辣,但我的腳印是輕的,悄悄倒映在水中。因為有潘的好友「趙總」支持我們的文創發展計畫,未來,我的夢想園除了畫布的繽紛色彩,也會散發出一陣陣蔬果花香。 為了累積夢的高度,我把「趙總」開放讓我參觀的文創精品一件一件全部拍攝下來,聚光燈投射在美麗的文創精品上,我拍得汗水淋漓,但心裡十分輕鬆愉快,因為夢想一直在閃光。當我搭遊艇遊高雄港時,那燦爛陽光下的水波節奏、速度感,讓人與島嶼外面的海洋,連結更多的希望與美。我拍下一艘又一艘的輪船,一邊聽遊艇老闆解說。之前去「台中港燈塔」參觀、訪談時,我東問西問,對燈塔與國際港的密切關係有了新的認識,遊高雄港時,難免會做一番比較。當我向遊艇老闆請教一些問題時,他說,在台灣你有七座國際商港可以比較,至於全國三十五座燈塔,我想不用特別去做比較,只要順著閃光,聽它說故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