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謹言慎行,為國為民
中共在五二○前夕發表聲明,提出「五個決不」立場及被外界解讀為取代「江八點」的所謂「胡七點」。罕見的強烈語氣,被在野的國親陣營認為是「給棒子多過於給胡蘿蔔」,憂心對岸此舉有最後通牒及預警意味,呼籲陳總統與執政當局妥善因應。 過去四年扁政府對兩岸關係的處理方式始終被北京當局界定在「聽其言,觀其行」的不信任狀態,雖然在中華民國憲法賦予執政權力之下,扁政府多數時候技巧性地閃避「台灣獨立」的敏感議題,但也一再暗示台灣要「走自己的路」。這種曖昧不明的兩岸政策,不僅讓多數台灣人民至今尚搞不清楚執政者究竟要將國家帶往那個方向,也同時挑弄著美中雙方對台灣問題的忍耐限度。 中共隔海「嗆聲」的舉動不是頭一次,雖然扁政府拿出「不畏強權」的心態,台聯也下了「了無新意,重演恫嚇戲碼」的註解,但看在咱們升斗小民眼裡,這種「我嗆聲,你吐槽」的氛圍,無益於兩個政權的和平共處,只會加速對立與仇恨,長此以往,一旦超越了那條不該跨越的底線,兩岸烽火再起,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老而彌堅」的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對大陸當局「撂狠話」的評論是:「吠狗不咬。」我們不清楚李先生所謂「中共只是一直會叫而不會咬人的狗」的信心滿滿從何而來,但從股市重挫看來,多數國人恐怕仍缺乏這樣過人的自信。「民主先生」也好,「台灣之子」也罷,多說並多做一些有益兩岸關係改善的事,把國家帶向正確同時也要平安的道路上,這是人民的期盼,更是當權者無可迴避的責任與使命。
-
和平共榮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中共日前發表聲明,除公布七點最新對臺政策,並強調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籲台灣摒棄台獨主張,停止台獨活動,兩岸關係即可和平穩定發展,否則終會玩火自焚。對於大陸這項聲明,國人反應兩極,很多人對大陸提出恢復兩岸對話與談判,平等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建立兩岸經濟合作互利互惠等對台政策,都給予肯定,不過也有人憂心,兩岸分立分治已五十多個年頭,所謂的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中華民國,為什麼不能各管各的,兩岸和平共榮呢? 老實說,兩岸人民同屬炎黃子孫,五百年前是一家,但兩岸分立分治各屬不同政治體系也是事實,說兩岸目前是一邊一國,或說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這些都沒有錯,但問題是這種意識形態之爭到底有何作用,兩岸人民所需要的是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任何會挑起爭端的政治問題都是兩岸人民最不願意見到的,為此,兩岸領導人應以蒼生為念,絕不能為一己之私,把兩岸關係搞砸,或推向戰爭邊緣,畢竟唯有兩岸和平共榮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大陸這幾年來經濟快速成長,老實說,臺商確實作了不少貢獻,而臺商也有不少人因此受惠,由於雙方相互合作下,臺灣與大陸可說互利互惠,尤其兩岸經貿往來日愈密切,未來大陸方面可多利用臺灣高科技技術,而臺灣可藉大陸廣大市埸,兩邊加強經貿合作,相信這才是兩岸人民所盼望的。 兩岸老死不相往來,或者走上武力爭端,絕對是非常不智的危險行為,為此,我們再次呼籲兩岸領導人,傾聽人民心聲,搞政治爭權力等各種意識型態之爭人民不喜歡,人民要的是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更希望兩岸能和平共榮。
-
珍惜身邊所愛
在日本,發生了一件千真萬確的事,有人為了裝修家裡,拆開了牆壁;日本住宅的牆壁通常是中間架了木板後,兩邊批上泥土,其實裡面是空的。他拆牆壁的時候,發現一隻壁虎被困在那裡,一根從外面釘進來的釘子釘住了那隻壁虎的尾巴。那人見狀,既覺可憐又感好奇,他仔細看看那根釘子,天啊!那根釘子是十年前蓋那房子的時候釘的。 到底怎麼回事?那隻壁虎竟然困在牆壁裡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牆壁裡的十年,真不簡單。不對呀?他繼而尋思,尾巴被釘住了,一個步子也跨不出的這隻壁虎,到底靠什麼撐過了這十年?他於是暫時停止了裝修工程:「牠到底吃什麼?」他要一探究竟。過了不久,不知哪裡又鑽出來一隻壁虎,嘴裡含著食物::啊!他一時愣住了,這是什麼樣的情啊?為了釘住尾巴而不能走動的壁虎,另一隻壁虎竟然在十年的歲月裡一直不停地啣取食物餵牠。 看過這個故事後,真的,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姑不論兩隻壁虎之間的關係,真的,也不想知道牠們之間的關係,是親子、朋友也好,是夫妻、手足也罷,那份生死相隨的執著,實在讓人動容。當然,這也讓我想起,在人類的社會中,隨著電腦的普級,人與人獲取相關的資訊更快速,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遙遠,想要擁有一份可歌可頌的情愛,真是大不易啊! 永遠不要放棄你所愛的人!就像被困在壁板的那隻壁虎,因為真愛的不離不棄,終能在暗無天日的夾縫中度過幽幽的十個年頭,更何況,世上的東西,有些失去後就難以追回了,友誼如此、緣份如此,機會如此、感情更是如此,許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往往都是在失去真愛後發生,為了你身邊的人,但願我們都不會犯了這樣的錯誤!
-
金門酒廠,加油!
一把無情火,讓金酒公司金城廠幾乎毀於一旦,損失金額初估近十億元,災情可謂慘重,縣民看在眼裡,自是心痛! 由金酒公司所「燒」出的此一地區「火警紀錄」,可見工廠的消防維護與工安是何等重要,稍有不慎,即會造成生命、財產的莫大損失,尤有進者,金酒公司素有「金門金雞母」美譽,是地區建設與社福的一大支柱,影響所及,關乎地區發展甚鉅,因此,當務之急,誠如縣長所言「務必查明真相,做好善後工作,儘速恢復生產」,以期讓損害降到最低程度,讓酒廠早日再獲重生! 而更為重要的是,從中記取此一事件的慘痛教訓,在後續的復建工程中,更加強化工安環境,重視作業安全,做好更萬全的消防措施準備,以杜絕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總之,金酒公司此一火警「意外」,或許是個「意外」,但是,我們絕不能以「意外」視之,畢竟,任何工廠安全,一切應以「防患未然」的最高規格來有以待之,須知,任何小小的疏失,都會造成大大的損害,希望此一事故能給我們最大的警惕與借鏡。 最後,我們要指陳的是,金酒公司雖然歷經此一不幸火警事故,是有加以檢討、改進必要,但是,另一方面,對於酒廠員工歷年來為地區所創造出的經營績效,全體縣民都應予以高度的肯定與推崇。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根據天下雜誌二○○三年「台灣一千大製造業」調查結果顯示,金門酒廠被譽為「最會賺錢的公司」,連中鋼、台積電等國內知名大公司都給比了下去,可謂「金門之寶」,功在金門,我們深信,有些深厚實力底子做後盾,假以時日,必能浴火重生,再為金門交出一張亮麗成績單,再為他們爭取較高的「紅利」加分,金門酒廠,加油!
-
溫馨五月天
時序輪迴,又是溫馨五月天,康乃馨盛開的季節,人間感懷母恩的日子! 或許,一份地方報的副刊,除有記錄地方歷史文化、和傳承風土民情的責任,亦應配合節慶推出應景文章。因而在母親節之前,規劃自五月起開闢「康乃馨的季節」專題,藉以匯聚讚美母愛的詩篇、或給媽媽的幾句窩心話,以及感念母恩浩蕩、追懷慈暉的文章,增添幾許節慶氣氛。 本來,按照個人最初的估計,倘能順利徵集十幾篇文稿,一天一篇點綴版面,能延續到母親節當天即算功德圓滿。豈料,四月底我發出五十封「伊媚兒」,隔天即收到六篇,五月一日起首篇「唱一首康乃馨的歌」及簡約推出之後,更引起廣泛的迴響,稿件從各地源源不斷湧至,泰半是祝福母親生日快樂;亦有遠嫁金門的大陸新娘,懷念遠在故鄉的母親;也有母子情深,卻因「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上第一朵白色的康乃馨;……等等,篇篇親情流露,句句感人肺腑,讀來令人溫馨滿懷! 說真的,童年生活在砲火下,飽嚐窮與苦的日子;及長,遭遇諸多險阻和挫折,跌倒了,翻個筋斗爬起來,自認是有血無淚,不怕風、無懼雨的粗漢,尤其,年逾不惑,淚泉早已乾涸,然審閱感懷母恩的來稿,驚覺眼眶仍有一陣又一陣的濕熱,莫非真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的確,來稿篇篇是佳作,無一能割捨,儘管母親節前夕連續兩天以全版刊載,仍無法完全消化,幸好,當初是以「康乃馨的季節」,能在溫馨的五月天刊出,即無「過時賣日曆」之虞,是以,節後刊出的文稿,並非作品不好,而是受限版面情非得已! 誠然,一份刊物之經營,靠的是作者、編者和讀者三者維繫良好的互動,倘若作者不供稿、編者將面臨「開天窗」的窘境;倘若文稿刊出,讀者沒有興趣閱讀,等於大家白忙一場。此次康乃馨的花朵在浯副盛開,感謝作者的支持,更謝謝讀者的鞭策與鼓勵!
-
命運大不同
有一首童謠的歌詞是這樣唱的:「喂喂,蝸牛!喂喂,蝸牛!你有沒有眼睛,你有沒有頭。我有眼睛,我有眼睛,還有頭和腳::::。」 前些日子,我在田裡挖地瓜,挖著、挖著,挖到了一塊一塊的地瓜。在長長的、糾纏不清的地瓜藤蔓裡,我捉到了兩隻又大又肥的蝸牛。當時,我是很懷疑,有長得那麼大的蝸牛嗎? 通常,若是在下過整日的雨之後,隔天的早上,可以在花台、或是園子裡很容易的找到蝸牛的蹤跡。他們的身軀不會像我捉到的蝸牛那麼大,大約只有半公分或是一公分左右的大小,有的還更小,或是大不了多少。而我捉到的蝸牛,卻有六公分左右長的那麼大,跟我們在雨後花台或是園子裡看到的蝸牛,是小巫見大巫的了。 所以,我會說,我懷疑我捉到的兩隻大蝸牛是不是蝸牛,而是另一種生長在地瓜田裡的螺類生命。我們在雨後看到的蝸牛,當太陽出來後,這些小小的蝸牛生命是很脆弱的,經過太陽的照射,四週的水份乾掉之後,小蝸牛就附著在葉枝或是牆壁上,一動也不動,慢慢的乾枯,最後剩下一個空殼子掛在那裡而已,結束短暫的生命。 過了幾天後,我在看一個介紹原住民野味美食的節目,原住民利用有露水的夜裡,到野外捉出來覓食的蝸牛。一隻隻大蝸牛,跟我在地瓜藤蔓裡捉到的大蝸牛一樣,我才相信我捉到的是兩隻大蝸牛。蝸牛是一種生活在陸地上的軟體腹足綱動物,蛞蝓、幅貝和石決明是牠的近親。蝸牛的眼睛長在後觸手上端,靠腹足爬行移動,冬季潛伏樹間或葉下而冬眠,又名「陵螺」。 不同的是,我捉到的兩隻大蝸牛,起初我想把牠們養著當作寵物,礙於我個性疏懶,無法天天去照顧牠們,就把牠們給野放了。牠們的族類沒有牠們的幸運,開腸剝肚下了熱鍋,成了滿足饕客口腹之慾的犧牲者了。同是蝸牛,命運卻是大不同!
-
交通安全,從「心」出發
行車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是人人都通曉的道理。了解交通號誌與道路標線所代表的意義,不僅是為了通過測驗取得駕照,更是為了日後上路能井然有序確保交通順暢人車平安。有云:「守法的最高境界,在於將對外在約束力量的被動遵守內化成為自我規範警惕的主動態度。」行車守規矩,是對有形與無形交通規範的正確認知與基本尊重,法律以對人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與不便,換取整體秩序的和諧,若不想被批評是「摩登原始人」,這點基本的體認與自律還是應該要有的。 有些人對於該不該遵守交通規則的標準卻不是取決於交通號誌或道路標線,而是執法者是否在場。有一則交通笑話突顯了這樣的諷刺觀念:有一個人闖紅燈,被交通警察逮個正著。警察生氣的問他說:「難道你沒有看到紅燈嗎?」那人回答:「看到了。」警察又問:「那你為何看到紅燈還不停車呢?」那人理直氣壯的答道:「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啊!」這也許是一則有些誇張的笑話,但多少也曝露了許多人不能確實遵守行車規範的僥倖心理。只要交通警察大刺刺地站在路旁,那麼在他們視線所及的範圍內將不會有違規情事發生,只是若人人都存著這種扭曲的「守法」觀念,想確保大街小巷交通順暢平安,執法人員豈不是得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如此傾所有交通警力也不足以保證萬無一失。 若行車所至都有警察盯著,相信誰也不敢心存僥倖任意違規,但這畢竟是荒誕而不切實際的想法。身為文明人,自律是應該的更是必要的,交通號誌或道路標線在在提醒用路人自我約束,有執法人員在場時應然,沒有警力把關時更要嚴格遵守。只要發自內心守法,勿存笑話中那位違規者的荒謬邏輯,交通自然有序,行車才能一路平安。
-
撫平政治亂象,臺灣才有未來
臺灣自總統大選後政治上紛紛擾擾,儘管國內經濟看好,很多產業營收頻創新高,但難擋重新驗票所掀起的政治風暴,再加上大陸經濟降溫,美國升息的壓力,外資紛紛撤離臺灣股市,令台股如洗三溫暖,足證政治的不安,將影響整個國家經濟,執政者怎能不謹慎因應。 以全國驗票為例,為什麼會發現有那麼多的選務疏失,誠如選務單位所言,肇因於大選綁公投,如今中選會才跳出來擬提案修改公投法,明定未來總統發動公投不得與全國性選舉同日舉行,因此,回顧這次總統大選,兩個毫無意義且不痛不癢的公投題目,不僅浪費納稅人的錢,讓選舉複雜化,也造成驗票糾紛,令這次總統大選留下一個難以抹滅的歷史污點。 所謂安內才能攘外,臺灣如果持續再亂下去,臺灣的未來實在令人堪虞,尤其是執政者,肩負整個國家前途,虛心檢討唯恐不及,怎能再操弄撕裂族群。報載,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開要求陳總統在五二○就職典禮中應為選舉期間煽動族群對立率先道歉,以政治智慧化解選後的政治紛擾,也呼籲國親陣營屆時不該以情緒性字眼,製造族群對立,讓台灣社會邁向族群和諧。 的確,當前台灣社會的危機並非來自大陸的威脅,畢竟兩岸分治已四、五十個年頭,兩岸的衝突與矛盾也不是今天才發生,何況隨著兩岸小三通與經濟交流,兩岸的關係可說越來越密切,尤其是經濟發展更達唇齒相依,兩岸絕對沒有必要發生衝突,反而應該攜手合作,共創兩岸人民之福,如今,台灣最迫切需要的是族群融合,人民與人民之間、執政者與在野黨之間相互信賴,也唯有如此,社會才會安定,國家才會富強,這也才是臺灣人民想要的,任何破壞國人團結,製造國人紛爭與兩岸對立的言行舉止,大家都應該給予譴責。
-
快樂多一點
很多時候,當朋友這層關係加了進來後,吵架對我們來說似乎就成了一件很荒謬的事。因為是朋友,所以就該有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因為是朋友,所以就該相互接納包容,因為……有太多的因為,到最後,只要不踰越朋友那道底線,似乎就很難吵得起來。 當然,吵架這檔事絕沒有個準,比較讓人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朋友會吵架?是因為不在乎彼此嗎?還是早已相看兩厭了!問題是,如果已不在乎彼此,又怎會是朋友,但如果真是朋友,在乎對方感受,又怎會動不動的就吵將起來呢?還是說,因為已經是朋友,所以願意用自己最直接的話語,表達自己最直接的心情,但在吵過之後,卻知道彼此仍是朋友,不可能有心結產生。 對很多人來說,朋友就是朋友,有時候雖然只是淡淡的君子之交,但會跟你吵架的人,不見得就感情不好。想想,在我們周邊,最容易跟我們吵鬧的是家人,而情人間的爭執、好朋友間的不對眼,不也是常有的事嗎?原來,最常跟我們有爭執的人竟然都是跟我們最親密的人,而能夠跟我們發生爭執的人,通常對我們也會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們常聽人說,吵架也是一種溝通,而願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瞭解你的人,這種論調實在不無道理。 也許,吵吵鬧鬧真的是一種溝通,但在感情世界裡,每個人似乎都很自私,爭吵的出發點或許真的是建立在「我是為你好」那種一廂情願上,這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說法,因為我們總是把自己的觀念加諸在別人身上,總以為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結果,你為他決定了事情,但要負責任的卻是他,這不是很不公平嗎? 所以,不論是對人還是對事,真的是不能一廂情願的,千萬別過度的抬舉了自己的格調,就像吵架一樣,我們總以為,通常願意留下來跟你爭吵的人,才是真正愛你的人,讓爭執少一點,生活就會更快樂一點,不是嗎?
-
消弭「政治赤字」
近來,台股屋漏偏逢連夜雨,狂洩千點。外有美股的回檔、中東動亂、恐怖分子興風作浪,大陸宏觀調控的「溫氏效應」,再加上國內政爭不斷,凡此種種消息面,搞得人心難安,台股不跌也難,股民更有如啞巴吃黃連,真是苦不堪言! 股市是最敏感的「經濟櫥窗」,也反映著市場人士的「信心」,連日來台股大跌,新台幣連貶,所反映的正是市場缺乏「信心」,外資抽手,散戶觀望,到底投資人在怕什麼? 美國的升息疑慮?大陸的宏觀調控?這些都是可掌控的事項,許多專家學者就這樣的解讀:如果美國真的升息了,代表經濟趨穩,可謂「利空出盡」,至於大陸的宏觀調控,為的是不使經濟熱過頭,成為泡沫,降溫是為「走更遠的路」,使其穩健成長,可謂:「短空長多」,何怕之有?倒是國內政治擾動、兩岸關係緊張,全球恐怖事件不斷,對於這樣一個「殺氣騰騰」的未來與不確定性,才是國人心中的「痛」,全民心中的「怕」,您說不是嗎? 說真的,台灣有獨步全球的晶圓代工,有能在世界爭霸的液晶面板,有不可或缺的電腦、手機組裝與零組件資訊業,顯示台灣企業在全球相當有競爭力,諷刺的是,自從大選「爆出」那兩顆「魔法」子彈以來,原本朝野對立的態勢,變得更雪上加霜,造成政局的動盪,這也是西方評論家所謂的「政治赤字」,而當一個社會有了政治赤字,它對經濟的衝擊即不可避免,當今國際金融體系對台灣的放款利息加碼,台股呈現的是一片「綠油油」,即是政治赤字明證。 總之,沒有安定的政治環境,便沒有安定的經濟可言。朝野政治人物如果不能在開闊前瞻的視野下「重塑政治」,而仍兀自沉溺在權謀惡鬥下,苦的將是全民,我們偉大的政治人物們,您們忍心嗎?
-
出門拄著好人
日前午後,專程開車到瓊林買水,車抵供水站前,遠遠地即瞥見四、五位身穿橘色制服的年輕人正忙著裝水,未等我車子開進供水站,其中一位個兒特別高的即迎面前來,很友善地向我招手,指著另一台空著的賣水機:「那台機器故障了,吃幣不出水,我們快裝滿了,來這一台等一會兒!」 其實,兩天前,我曾在靠西邊的那台機器投幣,一元的投幣孔卡幣,五元的投幣孔吃幣不出水,早知那台機器有問題,而且,機器下方的水泥地沒有濕痕,根據買水多年的經驗,一眼即看出那台機器故障尚未修好,又獲同是買水的消費者幫忙告知,更不必再去投幣嚐試,畢竟,人家是一番好意,豈能不賞光? 原來,那群穿橘色制服的年輕人,是海巡隊的官兵,我連聲向那位前來招呼的弟兄稱謝之後,依然坐在駕駛座上,一邊聽中廣播新聞,一邊目睹他們合作無間地在取水,不一會兒的工夫幾個水桶裝滿後,大家忙著把水桶提進車箱,其中一位從口袋裡掏出一疊黃色的標貼紙,撕了一張遞給「高個兒」,但見「高個兒」拿著標貼紙,直接走到那台故障的賣水機前,用筆寫著「機器故障,請勿投幣」,仔細貼牢在投幣孔旁,才上車離去。 看完這一幕,我若有所悟,腦海裡立即湧現兒時生活在敵人的砲火下,常窮得衣不蔽體,一套黃卡其的學生制服,哥哥穿到身體長高了不能穿,交給弟弟繼續穿,鈕釦掉了或小破損,母親總是把我拉到身邊用針線縫補,避免缺少鈕釦受風寒,或衣服破洞繼續擴大;記得母親是一邊縫補,口裡不停地唸著:「在身紩,就身縫;怨針嘸怨人;出門拄著好人;啥人罵阮嘴生蟲;好心好行逗相挭,阮感恩伊一世人。」原來,這群海巡隊官兵,不但主動幫忙我,還默默幫助許許多多不相識的人,他們「不以善小而不為」,處處行善,樂於助人,這樣的「好人」已經愈來愈少,卻被我遇到了,能不感激在心?
-
人生好與壞靠自己
「戴上這塊寶石,可以讓你身體健康,無災無病。戴了這條寶珠,可以讓你的家庭和諧、幸福。有了這粒寶石、寶珠,事業順利,賺錢像流水一樣::。」 擁有健康、金錢、事業和美滿的家庭,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和理想。這些都要付諸智慧、努力、愛心和用心去經營始得的。你付出的愈多,所收到的回報,相對的就愈多。 我們在遇到危難和困厄的時候,都會想去求神問卜,尋找很多的保護。或是想去換名字,買個寶珠、寶石的,改改運氣運途,希望可以將壞的祛除掉,招來好的瑞氣和吉祥。 或問,求神問卜、戴寶石寶珠、改名字,這些都是安穩、最佳的保護,也能使人脫離諸苦和危難、困厄? 自古到今,從許許多的功成名就的人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世界上沒有捷徑,也沒有人人都適用的萬靈丹;一個人的成就,是無法在一夜之間達成的,或是一蹴可幾的。」 學問要好,就必須努力學習,從書本上或是依師求得,不是拜拜神明就可以獲得聰慧的。要事業、工作順利,須在本職上充實知能,精益求精,不斷的進步,而且要熱愛你的事業、你的工作。家庭要和諧、美滿、幸福,須以愛和心去經營,始能開花,享受甜美的結果。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健康、金錢、事業和幸福的家庭;每一個人也都會遇到危難及困厄的時候,求神問卜,只能做為指點迷津的參考。換名字、戴寶石,真能求得安穩的保護?那也只能有些許的心靈慰助。只有深自的反思,找出問題的癥結改進;在本職上充實知能,以及接受切合自己的指引和有益的建議,尋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努力。如胡適說的:「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人生沒有捷徑,人生的好與壞,都是要靠自己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