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要驚人,更要迷人
金門碉堡藝術展十八個個展計畫之一,由國內藝術家林惺嶽提出的「金字塔酒窖」構想,基座與塔形取材自中美洲馬雅文化與古埃及文明的建築風格,卻選擇以二十三萬八千八百支高粱酒瓶為材質堆砌出金字塔,以契合地方產業特色。 根據設計者的規劃,若能與金酒公司達成合作共識,將選擇金寧廠區落實建塔事宜,打造一處八十九點二七公尺見方,塔高二十三點五公尺的建築物,結合藝術裝置平台、酒品展示、餐飲與活動空間於其中,打造金酒公司觀光形象,形塑金門新地標。藝術家的巧思規劃,若能跳脫模型框架,成為壯觀而兼具建築美感的實體象徵,相信不僅可令鄉親耳目一新,也會讓觀光客留下深刻印象。 澳洲雪梨歌劇院、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紐約自由女神像:::世界知名的觀光地標,以獨特的美感讓看過的人總能清楚記得這些「超大型藝術品」座落的國家與城市。金門高粱酒馳名中外,若真能建構一處既凸顯金酒文化特色又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觀光地標,不僅是豐富了金酒公司門面,或許假以時日也能如世界上許多著名觀光地標一般,在遊客腦海中留下鮮明記憶。 尚義環保公園那座巨大風獅爺雖然符合地方文化特色,但整體造型與質感不免曝露了「視覺震撼有餘,藝術美感不足」的缺憾。「金字塔酒窖」某種程度上呼應了地方產業特色,若藝術家的天馬行空真能獲得廣泛支持甚至進一步落實,吾人期待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座既「驚人」又「迷人」的新地標。
-
整治自來水金湖鎮民叫好
報載,為解決太湖自來水源遭污染問題,縣府獲經濟部水利署補助一億五千萬元,將分兩期澈底整治太湖山外溪周邊污染問題,縣府並因此召開會議研討,決定從上游開始著手,希望能根本解決太湖自來水源遭污染問題,很多金湖鎮民在得知消息,無不拍手叫好,畢竟有好水喝,能脫離無乾淨自來水可用的困擾,鎮民們已盼望很久。 的確,金湖地區的自來水質,長久以來一直倍受民眾所詬病,儘管相關單位一再保証飲用自來水絕對沒問題,但民眾在眼見山外溪的遭受污染和感覺自來水口感不佳,總無法克服心理障礙,很多家庭都自行加裝濾水器,或寧願提著水桶遠到瓊林、金城等地取水,或者取用井水,泰半以上鎮民就是不敢把金湖地區的自來水拿來煮食飲用。 要整頓維護太湖自來水質,不僅要澈底杜絕污水流入,如何清理疏濬山外溪與大小太湖底層污泥,以及如何控制魚兒繁殖數量,都是重要課題,尤其候鳥大量棲息所帶來的排泄物污染,也是污染太湖自來水源的元兇之一,畢竟太湖的主要功能是儲存金湖鎮民的民生用水,而候鳥的棲息污染水源也是項不爭的事實,因此如何讓生態保育與民生需求取得兩全其美,怎樣才不相互衝突,有賴相關單位多傷腦筋,有人認為小太湖內沙洲上的樹林,以及大太湖中涼亭四週樹木,因位於太湖水源上游應妥善整頓伐除,不宜淪為候鳥棲息地,讓候鳥自行遷移至太湖出水口下游棲息,以免其排泄物污染水源。 平心而論,現在金湖地區的自來水質,比起以前已經改善很多,但老實說還不夠好,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金湖鎮到現在還會取用井水或到別的地方拿水的原因,如今,縣府排除萬難即將給予整治,據悉除經濟部水利署補助一億五千萬元,縣府整個山外溪的改造工程,總計可能斥資到一億八千萬元,希望一勞永逸,以根本解決金湖地區自來水問題。
-
別輕言放棄
很多時候,夢想或想要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重點在於你有沒有勇氣出發去嘗試,而且,在嘗試之前,別輕言放棄! 「別輕言放棄」,很多人都說,這是一個成功者必然要有的特質,因為,這些人懂得堅持到底,也知道「路遙知馬力」的道理,無論是面對各種打擊、困難,他們始終是奮戰不懈、不輕易說不幹的一群,也因為如此,所以他們終究能品嚐到勝利成功的甜美果實。 以成功激勵著名的動力學大師蘭迪‧史耐德曾有如下的譬喻:輕言放棄的好比是引線短的鞭炮,只要一著火就劈哩啪啦地燒個精光。而有些人的引線雖然更長,但經常會遇潮而點了又熄。他指出引線的長短和每個人過去的習慣有關,成功者的目標明確,危機處理能力強,又有良好邁向成功的習慣,所以引線長而乾燥易燃。 在漫漫的人生道上,也許你會拿自己和他人比較,稍有不如意便懷憂喪志、亂豎白旗。其實,這只會降低了你原有的價值,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每個人都很特別。別人認為重要的事不盡然是你該列為遵循的目標,只有你才知道什麼最適合你,千萬不要一味的將貼近你的人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所以,當你還能給予的時候別輕言放棄,只要你不放棄,就有無限延伸的可能。別害怕承認你並非完美,事實上,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脆弱的細絲緊密的串綁在一起,而生命的美好不也正是千錘百鍊,有志竟成後的奮鬥結果嗎? 更何況,生命絕不會只是一場賽跑而已,而是一步一腳印的旅程,再怎麼說,昨天已是歷史,明天尚未可知,而今天則是一個上天的禮物。如果你不輕言放棄,又能認真的活在每個當下,生命將充滿無限的可能,這絕對是我們所期待的!
-
「他山之石」
近來,國際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歐盟東擴」。歐盟納入了十個新會員,包括波蘭等前共產東歐國家及兩個地中海島國,形成一個新政經聯盟體,引起舉世的矚目。 歐洲各國為什麼要邁向統合之路?原因無他,在廿世紀,歐洲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痛苦經驗,東歐更是「民不聊生」,深體戰爭及分裂的慘痛教訓,希望能藉由結盟方式及超國家的管理機制,追求和平安定與共存共榮發展的理想與共同目標。 另個著眼點,則有感於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下,為了全球經濟的競爭,希望形成一個龐大、有競爭力的單一市場,俾能與美、日一較長短,在世界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堪人玩味的是,歐洲國家成員眾多,有逾百不同族群、語言、文化更是分歧,他們為什麼甘願「屈就自己」而選擇加入壯大歐盟呢?道理很淺白,團結力量大嘛!尤其歐盟在整合過程中,特別重視主權分享的觀念,決策機制非常重視各國的平等參與及共識決的原則,以期在實踐共同理想的大方向下,讓各國仍能保障本身應有的利益及自由意志的行使。權衡利弊得失,各國政府及人民,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又怎能自外於歐洲統合這一大趨勢呢!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同文同種的海峽兩岸,現正鬧得不可開交,影響所及,社會人心浮動,治安變差,台股更是報予慘跌回應,在在令人不禁要問:「歐洲能,兩岸為什麼不能?」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奉勸兩岸「強硬派」,不要一直再硬拗,說什麼非要「一中」?還搞什麼「台獨」?難道不能從歐洲統合得到若干啟示,大家分享主權,好好的坐下來,平等互惠的談一談,以智慧化解歧異,用包容追求和平,兩岸必能尋找一條共存共榮的正確「模式」來! 再問一次:歐洲能,兩岸為何不能?為什麼?為什麼?深值兩岸當局與人民,思之,再思,三思!必有所得。
-
重讀「桃花源記」
日前,收到一封題為「現代桃花源」的副刊投稿,作者感覺在「金門」生活超級的舒服,可以到海邊撿海鮮烹飪、到處可聽蟬鳴鳥叫、也可眺望海景吹海風,居民生活純樸,這絕對是都市人渴望找尋的世外桃源!拆閱這封投稿,我搜尋三十年前國文課本中讀過的「桃花源詩并記」,兩相對照之後,決定儘快安排版面刊出,以饗讀者! 「桃花源詩并記」是晉朝詩人陶淵明虛擬一個風景優美、民風純樸、饒富人情味的世外桃源;在那裡人們勤奮耕作、悠然自得,享受寧靜的生活樂趣,「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那是人們夢想的最高生活境界。 其實,陶淵明是東晉名士陶侃的後裔,然陶侃為官清廉,身後家道中落。尤其,陶淵明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生活困頓,幸其外祖父家裏藏書甚多,提供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飽讀詩書之後胸懷大志,年廿九出任縣令,但看不慣官場阿諛、諂媚,為官八十餘日慨嘆:「無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遂掛冠解印辭官歸隱故里,過著「夫耕於前,妻鋤於後」的田園生活。 當然,農耕生活不比在朝為官享俸祿輕鬆容易,一如其歸園田居詩云:「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可以管窺務農是多麼的辛苦,然而,「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他們仍安貧樂道,因而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不朽的詩篇。 或許,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真的不存在,至今沒有人見過武陵人;也或許,古往今來,官場中人敢於不同流合污,能不為五斗米折腰者,畢竟是少數。相反的,為了名利與權位,不惜卑躬曲膝汲汲營營,或好官自我為之,笑罵由人!昔日年幼懵懂,讀「歸去來辭」,只能囫圇吞棗,無法領略其中滋味,如今年近知天命,重讀「田園詩人」的章篇,內心又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年前,美國以不確實的情報,指控伊拉克前總統海珊政權擁有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以及會對全球構成威脅為由,揮兵攻打伊拉克,推翻前伊拉克獨裁政權,活捉海珊。在美軍進攻伊拉克初期,有多位的美軍落入伊軍的手裡成為俘虜,美軍立即要求伊軍要本著人道和人權來對待美軍俘虜,以及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 諷刺的是,美軍士兵在巴格達附近阿布賈瑞監獄虐待及羞辱伊拉克俘虜的照片曝光,讓美國的面子掛不住。據美國當地電視新聞網播放的照片,顯示美軍士兵站在赤裸的伊拉克俘虜旁。一張照片顯示一名俘虜蒙著臉站在箱子上,雙手纏著電線,美軍士兵還曾恐嚇這名俘虜,如果他離開箱子將會被電死。照片還顯示,美軍士兵對著赤裸的俘虜大笑,並指指點點。另外,一張照片顯示十名俘虜疊成人肉金字塔,其中有些俘虜被要求模擬不雅的動作。 美軍士兵虐待及羞辱伊拉克俘虜的照片曝光後,立即引起阿拉伯世界的不滿,以及招致國際譴責,也使美軍從動亂城市法魯買撤離的行動蒙上陰影。布希政府也立刻降溫,指不能容忍這種事件,美軍對於涉及這些卑鄙行為的人員將採取嚴厲懲處云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當初,美軍落入伊拉克手中成為俘虜,要求伊軍要本著人道和人權對待俘虜。如今,美軍似乎忘了,竟以「野蠻行為」來羞辱和虐待伊拉克俘虜,加深了美伊間的傷痛,對於化解雙方的仇恨,一點也沒有幫助。 反思美軍士兵虐待及羞辱伊拉克俘虜的事件,我們知道以暴力是無法和平解決一件事情的,只會徒增困擾、仇恨,對自己對別人都沒有好處。大至國與國,小則個人與個人,若能以對話、溝通來取代暴力,互相尊重。那麼,暴戾之氣就會減少,事情也可以在祥和的氣氛下,獲得兩者都滿意的結果。人與人間,可以和善的相處;社會也會更加的和諧、溫暖、幸福。
-
保持戒心,遠離詐騙
現今社會上詐騙案層出不窮,上當受騙以致財物受損者不計其數,不法之徒與金融機構內部不肖行員掛勾,輕易取得成千上萬軍民眾身家資料,其中也許就有你我的檔案。我們的個人資料不只給了銀行,甚至包括政府機關與私人企業,這些為了換取使用各項服務而提供出去的資料,原本應該得到妥善的管理與保密,如今卻被不肖的管理者一筆又一筆地出賣給詐騙集團,讓你我都擺脫不了歹徒的騷擾。 身家資料不再私密,牽連甚廣有如滾雪球效應,握有民眾資料卻未善盡妥善保管責任的機構實應嚴懲。但以政府相關單位的辦事效率,除了一再強調「深入追查」之外,實在很難看出還有什麼鐵腕政策,倒是成立反詐騙諮詢專線及限制自動櫃員機轉帳金額的做法,或許能及時喚醒「鬼迷心竅」的受騙民眾,將損失降至最低。 不論是反詐騙專線還是限制轉帳金額,政府這些既「雞婆」又徒增民眾不便的措施,實在是眼見愈來愈多人「心存僥倖」而受騙,不得不使出的「下下策」,目的無非是希望民眾面對歹徒不斷翻新的騙術,別一時心慌或貪婪而誤信,不妨多一道查證手續,若不幸做了轉帳動作,也不至於在彈指間讓畢生心血化為烏有。 民眾不加求證便信以為真的心理弱點,正是詐騙集團日益猖獗的原因,隨便撒個謊就能騙得財物,這種「屢試不爽」的投資報酬率與成功率,歹徒自然是「樂此不疲」了。其實,有太多的前車之鑑及好心提醒,只是仍有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倘若人人平時皆常存「這種倒楣事可能隨時發生在我身上」的警覺心,歹徒豈能一再得逞?政府又何需祭出「終極手段」?
-
「防煞」兩岸應共同合作
SARS疫情,去年在大陸奪走不少人命,當時台灣也被「煞」到,不僅人人聞「煞」色變,全國更可說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相信人們記憶猶新,如今中國大陸又再爆發SARS疫情,引起和大陸僅一水之隔,人民往返頻繁的金門高度重視,相關單位並因此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防SARS疫情入侵。 金門自開放小三通,兩岸和大陸的關係可說越走越近,不僅台商借道金門往返兩岸頻繁,金門人組團赴大陸旅遊更是絡繹不絕,讓人不禁產生金門與大陸已密切到唇齒相依的地步,也因為如此,大陸一些人畜共通傳染病,很可能會傳染到金門,同樣道理,也可能由金門傳回大陸,因此,如何建立兩岸防疫機制,共維兩岸人民健康,實為重要課題。 就以SARS疫情為例,這種高傳染性疫病,只要有任何一個防疫漏洞,就會讓病源傳染開來,因此如何做好防疫,不僅無地域之分,也無國界之分,也因為如此,我們希望大陸方面,拋開兩岸政治議題,以務實態度,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以共同打擊人類各種共通傳染病。 所謂「天涯若比鄰」,現在的世界早已是地球村,尤其醫療與傳染病更無國界之分,去年大陸爆發SARS疫情,台灣方面不僅同情也關心,而大陸方面也曾捐贈金門大批防煞口罩,當時並傳為地方美談,也為兩岸留下一段佳話。由於SARS這種高危險傳染病,一直還沒有找到特效藥,一旦發現疫病只能採取隔離治療措施並追蹤來源控管其接觸史,為了嚴防SARS疫情捲土重來,兩岸不僅要攜手合作共同打擊疫病,世界各國也都不能置身事外,而世界衛生組織是一個人類對抗傳染病與精進醫療技術的國際組織,其成員不僅要多多益善,更不該有政治之分,如此才能共謀人類之福。
-
成敗操之在我
美國一位哲學家曾說:「人生最令人鼓舞的事,莫過於自己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昇生命的價值。」說得更貼切的,這是一種「操之在我」的智慧,儘管,像這樣的「口號」我們隨時可以喊得震天價響,但可以肯定的是,要使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除了要對自己負責,那種「操之在我」的智慧更要切實的掌握。 毫無疑問的,對自己負責是許多為人父母、為人師長,在希望你能獨立作業時最常說的一句話。然而許多人往往聽過了就算,殊不知對自己負責這句話有多麼的重要,因為,它,就像是一種魔法,一種讓聽者感覺自己可以獨當一面的語言魔法;它,使人擁有自信心,同時告訴你:「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決定。」 我們的社會確實存在著許多無法對自己負責的人,譬如飆車族、小偷、強盜都是,他們在做這些危險、犯法的事情之前,可能從未想過從事這些行為的後果,所以,當東窗事發,他們往往後悔不已,這其實正是一種不負責的行為,不僅沒有對自己負責,對父母、對社會也無法交代。 至於所謂的「操之在我」,絕不是指那些意氣用事、任性妄動的作為,當然也不是指任由四周的環境更迭而毫不在意或毫無反應,事實上,我們除了要掌握住自己未來選擇自主性外,更應各自啟發本身的良知良能,並把它應用在對人對事上,要不一味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豈不成了因噎廢食! 時下,許多青少年朋友,總喜歡跟著這種似是實非的調調起舞,總認為這是潮流也是趨勢,但我們若能深入的剖析整個社會的大環境,則不難發現,青少年朋友所謂的「自主性」,其實與「唯我獨尊」這類思考模式是如出一轍的。這種誤將「放縱自我」認為是「操之在我」的態度,非但無法為自己負責,甚至將嚴重影響到團隊的正常運作。 這種「先入為主」的態度當然不負責,也不夠實際,但我們始終相信,如果一切操之在我,便不會聽命於人,命運自然也在自己的掌控中,果真如此,那麼,不論成敗,人生將不再有遺憾!
-
人我之間
西諺有云:「沒有人會給報壞消息的人好臉色」,俗話也說:「想罵沒好話」,的確,社會的互動,就是一個「你、我、他」的運作,大家互吐口水,必然增添怨與仇,大家相敬如賓,必可和睦相處,如沐春風。 人與人間的相處,要能融洽和諧,除開利害一致,公平分配外,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態度問題,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道理簡單不過。 說真的,人我之間,重要的是相互尊重、包容、諒解、幫助,如果有一方不能體諒另一方,則人我之間必會發生問題,進而,相爭、相鬥、相嫉、相吵,就會產生怨懟,徒增煩惱,那又何益於人生呢? 古人說得好:「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宇宙萬物,都是仰賴因緣而有,也必須有因緣才能開展,當我們有緣在一起時,不論做人也好,處事也好,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機緣」,方能創造有情有義的天地。 總之,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是非成敗轉頭空,如何讓自己活得快樂最重要,而真正的快樂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心裡的滿足,心裡的包容,心裡的智慧,心裡的信仰。心裡怎麼想,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一個人的觀念問題。一個人要凡事往好的地方想,往好的事實看,則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反之,這個也看不順眼,那個看了也生氣,看似追求「完美」,其實已隱含了不少偏見,不能友善,不能放下,又何來快樂呢? 其實,大家都是人生的過客,人我之間,貴在相互尊重、包容、諒解、幫助,為自己與別人,互創一個更美好的空間吧!
-
難忘的一課
開國元老吳稚暉先生,年少即看不慣滿族官僚欺凌百姓,某次巧遇朝官乘轎路過孔廟前未下轎,憤而拾磚頭投擲,遭差役逮捕送辦;又有一次,目睹朝官公然狎妓飲酒作樂,著奇裝異服到場獻藝,高嚷請賞花酒三杯,遭衙役亂棍逐出門,「吳瘋子」之名不脛而走! 戊戍變法後,吳稚暉力主廢八股文,常為文攻訐時政,是維新派的活躍分子,為朝廷所不容,遂逃往日本鼓吹革命。民國肇建,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他在總統府幫了四天忙,即跑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邀他當學監,亦遭婉辭。政府播遷來台之後,蔣中正要他出來做官,他說:「我是無政府主義者,脾氣也不好,不敢當呀!」 吳稚暉一生不愛當官,生活儉樸,三餐清粥小菜,手頭寬裕時加片肉也覺得奢侈;大家知道他清廉,央求幫忙辦事沒有人敢送禮,甚至送書畫古玩,也遭當場扔出門外,他常說:「非義之財不貪,無功之祿不受!」 此外,吳稚暉認身軀是臭皮囊,生平最反對做壽,六十歲那年,親友為他慶賀花甲壽誕,廳堂紅燭高燒、壽幛高掛,壽桃和壽麵滿桌,嘉賓滿堂,唯獨不見壽星出場,原來他溜到杭州,並發出一信:「糊裏糊塗,醉生夢死,不知已登花甲!」八十歲那年,又有人幫他祝壽,仍遭拒絕:「我是趁閻王爺打瞌睡時逃出來投胎的,千萬不能做生日,否則將被捉拿歸案。」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來台,五年後病逝於台北,享年八十八歲,遵奉遺囑骨灰安葬於金廈海域。 上述吳稚暉的傳奇故事,是三十年前在金門高中上經國先生「永遠與自然同在」那一課,聽黃書文老師附帶精彩的解說,其情節至今縈繞腦際,然而,這些年來,是常遇見急公好義的市井小民,但放眼朝野政壇,鮮少看到如吳稚暉不愛作官、清廉儉樸的要員,甚至,政客為了爭權奪利,所使用的手段,只為權利贏一次,不怕名節輸永遠,怎不令人嗟嘆?
-
迎媽祖祈安祥
時序來到初夏,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熱鬧展開,揭啟慶祝今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序幕。大甲媽祖遶境所到之處,善男信女搶著鑽轎腳、壓轎金,拈香虔誠地膜拜、祝禱,流露出對媽祖的敬愛,十分的熱情。大甲媽遶境耗資上千萬元以上,其盛況之浩大,亦可看出社會的富庶、繁榮景象。 媽祖,有「海上保護神」之稱。辭海載:「媽祖亦稱馬祖。」俗姓林,閨名默娘。生於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湄洲嶼人。至於為什麼媽祖能廟食百世,受人敬仰信奉,且為後世垂範的人呢?相傳主要是媽祖純孝之報云云。 按湄洲嶼為僻處海濱之孤島,土地平瘠,居民貧苦,靠捕魚維持生活。婦女則居家織布,貼補家計支用,而且民風善良、純樸。 某晚,媽祖織作困乏,伏在布機而睡,彷彿看見父兄的船隻,掙扎於狂風巨浪中,狀至有沈覆的危急。驚醒後,媽祖即披衣走出戶外,但見海上白浪滔天,正為颱風來襲之時,視野一片漆黑,不辨東西。 擔憂父兄及漁戶安危的媽祖,為使他們歸航有所辨識,她遂返屋燃起風燈,貯立山頭作為指引,白天則改用白布幔;如此的三天三夜,父兄雖不幸罹難未能安全返航,而附近漁戶得媽祖的指引提示安全返航者甚眾,媽祖卻因連日焦勞,不幸於雍熙四年九月九日辭世。 湄洲嶼人為感念媽祖恩德,不啻為觀世音大士再生,救苦救難,遂在湄洲嶼上,立廟祀奉,尊為神人,受封為「通賢靈女」,後改封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成為民間普遍崇信之海神。 金門立廟祀奉媽姐的村落有料羅、峰上、金城等地。目前,台金兩地虔祀媽姐的廟宇有數百所之多,可說是遍及村落,尤以出海作業的漁民,視為平安的保障。當我們在拜祀媽祖,祈求媽祖保佑庇護、賜福的時候,不要忘了學習、效法媽祖捨己為人,克盡孝道,友愛親人的美德。如此,以媽祖的愛與慈悲,才能獲得媽祖的庇佑,發揮媽祖救苦救難的精神,我們的社會將更為和諧。我們亦祈求依止媽祖的慈悲力:「苦痛疾病驚恐盡消除,無量眾生喜樂皆具足,世間界中平安吉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