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泥土的芬芳
在舊日純樸的農業社會裡,人們的歡樂通常來自泥土的芬芳,只要能守住一畝三分地,一般人的生活品質與生活型態幾可確保無虞。當然,對許多老農來說,他們一生的樂趣也在於那鋤頭的一起一落間,只要秋收屆臨,歡樂的種子也跟著萌芽。 舊社會中,這種情形可以說是國家強盛、民生安定的自然樂章,那時候的人民,說來也是挺容易知足的,因為,他們所祈求的,無非是風調雨順,稻粱肥足而已,所以,他們會把這片單純的希望,一面托給上天,一面托給政府,另一面則托給自己。只要老天爺憐憫庶民,政府搞好政治,自己又能刻苦耐勞,那麼必然能過個高高興興的豐年了。 然而,隨著社會型態的遽變,有田地的人不必刻苦耐勞即可坐收鉅利,反正只要忍心把祖宗留下的基業給賣掉,誰都可以不勞而獲的順遂自己的私慾。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賣田地的人,他們的歡樂,往往需要藉助種種人為的事物來刺激引發,這種浮面的歡樂,較諸農村中那種自然又實在的歡樂,還有那種源自泥土的芬芳,顯然是有點不單純的。 儘管,很多人都說:有田產的人絕對不會挨餓。但是,這個道理就跟有書讀的人永遠不會卑賤一樣的似是而非。過去,許多有田產的人,他們之所以不會挨餓,實在是因為他們都守得住田地,又懂得細細品味泥土的芬芳;反觀今天許多有田產的人,他們往往肇因於怕挨餓、怕貧窮,以致迫不及待的就賣掉田產。所謂「守成不易」,縱使這些人真能歡樂一時,可是一旦耗光散盡了家財,想要不挨餓也難;至於讀書人,許多人知法犯法、作姦犯科,過份賣弄聰明的結果,雖然有書讀也能夠勤讀書,可是如此一般,又怎能不卑賤。 古人說:大地藏無盡,又說:有土斯有財,這些道理雖都淺顯易懂,但若不能對大地隨時懷抱著感恩的心態,恐怕連最起碼的「稻粱謀」都要無以為繼了!
-
打造快樂的「正常生活」
春末夏初交際,天候乍暖還涼,尤近「煞士」風刮得緊,人心浮動,還好,金門福地,只聞一陣「恐慌」,不見實質加害,堪可告慰鄉人。 日前行政院SARS防治及紓困委員會副召集人李明亮,也以具體數字顯示,肯定的向國人宣告,疫情已經穩定下來,希望大家可以放心地恢復正常的生活。 台金疫情出現較為緩和跡象,的確讓飽受驚嚇的國人,獲得若干程度的振奮、與精神的舒緩,日子也不再那麼緊張兮兮,社會的恐慌將會很快消失泰半。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自此就可高枕無憂,在回歸正常生活之後,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而且還須更加倍努力以赴,方能擁有、享有,恢復到以前正常生活的好日子可過。 眾所周知,面對SARS此一無可名狀、來無影去無蹤的敵人,我們生活中潛在風險仍大,尤其現在SARS只能控制而不能消滅,我們就必須重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適度的洗手、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空氣與環境的潔淨自我保護之餘,政府也應訂定相關標準保障公共場所的安全,例如:看病、生病外出一律強制戴口罩,嚴格取締隨地吐痰等等,這不僅是道德、教育問題,還須輔以公權力的適度罰則方能克竟其功。 再說,如果SARS搞定了?人民會過很好的正常生活嗎?答案當然不。台灣經濟近些年來,連續遭受九一一恐怖事件及美伊戰爭的衝擊方自喘息未定,又逢「煞魔」侵襲,因此當國人逐步自SARS的創痛走出,卻又迎頭掉進經濟衰退的深淵,這種苦哈哈的正常生活,相信絕不是國人所想望的。千言萬語,人民正拭目以待政府,如何再創一個「經濟奇蹟」,小老百姓總是一再的盼啊盼!期待又期待著::::等待奇蹟,我們希望能迎接免於恐慌的正常生活,更期待能享有快樂的正常生活,不知政府聽見否?
-
我的第一部車
小學畢業那年,農村到處仍是斷垣殘壁,學童十之八九光著腳ㄚ,能買得起腳踏車騎到鎮上唸國中的並不多。因此,長得比步槍高的男同學,爭相報考第三士校當兵吃白米飯;而我,身材又瘦又小,只得留在家裡喝地瓜粥。 雖然,我幸運搭上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班車。但是,父親是民防隊員,在一次碼頭出運補岸勤,遭匪砲破片擊傷,不能幹粗活;母親體弱多病,而且,還有一群嗷嗷待哺的弟妹,一家溫飽都成問題,豈有閒錢買腳踏車去鎮上唸國中。 村子裡同班的阿狗,同樣被拒在士校門外,可是,他到鎮上腳踏車店當學徒,雖常滿身烏黑,但偶騎著腳踏車回家,真是神氣極了。阿狗答應我,車店若缺學徒,願向老闆推荐。 因此,我天天等待去車店當學徒的消息。有一天,獨自坐在門庭前的海堤,面對著大海和故國河山遐想,一群海鷗在退潮的海灘翱翔爭食,我好奇地走近瞧瞧,不經意間,瞥見泥中蚌殼迅速關閉吸水口,順手一摸,竟是一顆血蚶,於是,沿著水邊繼續尋找,約莫半小時光景,拾得滿滿一空罐血蚶。 隔天清早,我走了三公里路到市場販賣,一家餐廳的老闆以十五元買下,還囑咐以後直接拿去店裡賣他。據說,血蚶營養滋補,是一道很名貴的佳餚,專供到金門參訪的高級長官食用。 此後,每天我守在岸邊,等海水退潮撿拾血蚶。果然,一個暑假下來,總共賣得三百多元,買了一部中古腳踏車,開學的時候,我騎著一路喀喀作響的愛車去上學,實現心中的夢想! 時光飛逝,一眨眼的工夫,三十幾個寒暑過去了。這段日子裡,我順利升學、就業,曾買過兩部新的機車,也換過二部新汽車,但無論如何,那部靠撿拾血蚶換來的中古腳踏車,那鏽蝕斑斑的影像,一直烙在腦海深處,至今永難忘懷!
-
給孩子愛和關懷
看了那麼多的新聞報導,聽了那麼多的耳語,做父母的能不擔心嗎? 今天,是孩子被「居家隔離」期滿後,第一天上學的日子。前晚,孩子的父母倆就憂心著,孩子到學校後,是不是會受到被「居家隔離」的影響,同學會不會排斥,而憂心不已。 孩子的爺爺亦打電話來叮嚀說:「要不要先到學校去跟老師講一講,不要讓同學欺負孩子。這也不是孩子的錯!請老師先輔導一下,而不要讓孩子受委曲了。這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孩子的爺爺憂心的說。 那天清早,孩子起來梳洗完後,孩子的媽媽就委婉的告訴孩子說:「阿嬤生病了,被通報為SARS病例,我們一家都要接受隔離,所以呢!在居家隔離期滿前不能去學校上課。」孩子說:「不要啦!我要去學校。這樣子會很無聊!也不能跟同學一起玩。」 期間,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打電話來關心,孩子什麼時候可以到校及健康情形。有一天傍晚,陳老師還冒著雨把孩子的功課送到家,而且特地列印了防SARS資訊送給我們瞭解。老二和老三的老師也將功課寄同學帶回來,讓孩子能在家裡溫習功課。老師和同學們亦捎來祝福卡,祝福孩子的阿嬤早日康復,期待孩子很快回到學校上課。 等待總是漫長的!孩子的媽擔心的說:「要不要去學校看一下,孩子的上學情形。」「還是不要吧!相信老師會做最適當的處理,妳放心好了!」 經過一上午的等待(那天是星期三,學校上半天課),看見孩子們高高興興背著書包回到家。孩子回答憂心的媽媽說:「很好!同學們都和平常一樣,大家玩在一起!」這時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來。 孩子學校的關心和祝福,讓我們感到非常的溫馨及對學校有信心,內心太感謝了!
-
機會不再來
日前,在台灣的朋友用「伊媚兒」轉寄一篇很有啟示性的文章給我,仔細展讀之後,確實深受感動! 那是監獄的「最後一堂課」,一位退休的教師在監獄當輔導義工,應監獄臨時通知,特別為一批即將出獄的受刑人講「最後一堂課」,希望提出一些叮嚀與期待。 當輔導教師站上講台,才發覺學員是一位由兩名戒護人員全副武裝陪著的犯人姍姍來遲。犯人身加腳鐐、手銬,外加拖著沉重的鉛丸,那是監獄裡防止受刑人脫逃最嚴密的措施。刑犯學員進入教室後,很有禮貌地向老師深深一鞠躬,然後端坐在後面的空位聆聽。 輔導老師發覺情況不對,捨棄原來的講題,臨時用粉筆在黑板寫上「順從命運,打拚奮鬥」為題。五十分鐘一堂課,下課鐘聲響起,重刑犯站起身來,向老師深深一鞠躬後,拖著沈重的腳步離去。幾天後,老師收到一封信,正是那位重刑犯槍決前寫的,信中感謝老師能幫他上「最後一堂課」,並表白曾是老師在國中教書時的學生,最愛上老師的國文課,由於家庭因素叛逆成性,上課時還曾溜出校園外農田偷摘木瓜,雖逃離現場沒有被人贓俱獲,但仍被農夫指認出來,還是老師掏腰包代為賠償了事,後來因輟學在外流浪,結交損友打架滋事,犯下殺人重罪,因曾看見老師到獄內上輔導課,臨死前表明是老師的學生,請求死前最後一個心願,就是再聽老師上一次課,獲獄方成全。他仔細聆聽老師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後悔以前沒有用心聽課,才會鑄成大錯,如果下輩子有機會,依然要當老師的學生,好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當然,輔導老師收到這封信的時候,那個曾是學生的重刑犯,已接受國法應有的制裁,一節監獄輔導老師的最後一堂課,一封重刑犯最後的告白,娓娓道盡人生每一句話和每一個作為,不但關係自己,也深深影響別人。或許,這是虛構故事,但深具教化意義,特轉述以饗讀者!
-
天啊!三週年了?
阿扁總統繼前兩次就職週年當「一日志工」後,實在「欲罷不能」,今年五月廿日適逢執政滿三週年,永遠知道表演舞台在哪的陳總統,在全民抗「煞」的非常時期,來到樂山療養院擔任清潔志工,戴上口罩、手套,賣力地在媒體攝影機前消毒又打掃,做著做著甚至又悟出一套「志工哲學」,說什麼「為政好比環境清潔消毒,要放下身段,蹲得愈低擦得愈乾淨,愈是死角愈要注意:::」,讓人覺得阿扁除了比較不會執政以外,其他與治國無關的「才華」倒是挺齊備的,選擇當個藝人或是哲學家的話,應該都能勝任愉快才是。 時間實在過得飛快,要不是阿扁在鏡頭前又是擦桌椅、又是除草的「慶祝」就職三週年,很多人或許都不敢也不願相信執政黨輪替已經三年了,雖然民進黨不斷強調台灣這三年來不斷在進步,在野黨應多鼓勵肯定少批評責難,民眾也應對總統與政府有信心,但這三年來國家是否愈來愈好?成長的是人民的幸福指數還是痛苦指數?恐怕不是執政當局嘴巴上說了算數,民進黨執政團隊踉踉蹌蹌走了三個年頭,的確沒什麼大格局的表現,無奈執政當局不能自省,反而老是拿國民黨執政時代相比,說他們只有二、三年「持家」經驗,不像國民黨當家做主了幾十年,政績焉能不斐然?若真是如此,苦悶的老百姓不禁要問:既然新不如舊,又何必高呼政黨輪替才是成熟民主制度的表現?四年一趟下來,執政團隊搞砸了大不了被頭家「開除」,連莊無望,但整體國家發展、民生建設的道路一旦停滯了、走偏了,絕不是一句「下台負責」所能擔待得了的。 回首執政黨過去三年,親民黨所下的「乏善可陳」評語算是客氣了,執政好壞沒有藉口,人民將期望託付予你,你就該全力以赴,做得好是應然,做不好別找理由,把握剩餘時間努力修正改善便是。不管此刻阿扁與執政黨的心思在哪,民眾只能再次央求:「接下來這一年,請好好做!」
-
提昇地區醫療品質--刻不容緩
地區醫療設施的不足,最近因SARS肆虐,再度成為民眾關心話題,地方上並醞釀拒繳健保費,以喚起中央的重視。的確,金門和臺灣繳交相同的健保費,但卻無法得到和臺灣一樣的醫療服務品質,這也是很多金門鄉親心中的痛。 金門醫療設備的不足,可以從很多重大傷病必須後送臺灣治療可見一斑,其間所造成的病情延誤,一直倍受民眾所詬病,況且後送的管道並不是很方便暢通,直到近一二年來除非緊急重病才有直昇機可以後送,一般的重大傷病在金門沒辦法醫療的,醫師都會叫病人轉診赴臺,病人就只得自求多福,自行轉診到臺灣看病、治病,儘管政府有補助一些交通費,但杯水車薪,病人與家屬在臺灣吃的住的都得靠自己,而最叫鄉親難過的是,生病已經夠痛苦了,還要臺金兩地奔波,將心比心,有關單位那能再視而不見呢? 改善金門醫療品質,金門人已經大聲疾呼不知道已幾十個年頭,但不幸的是,最近我們看到烈嶼陳姓婦女因染煞需後送,但直昇機拒載,最後不幸亡故,這種無奈,如何補償呢?還有一位許姓婦人,也因先前被診斷為疑似SARS病例,直昇機照樣拒絕後送,讓許姓婦人只得躺在救護車裡當病房,所幸許姓婦人已排除染煞,但她的耽心受怕是否是白挨了呢? 改善金門醫療品質,是政府應盡的責任,如何增強醫療設備,引進充裕的醫療人才,可說刻不容緩,我們希望政府重視金門人的心聲,別讓憾事一再重演。
-
都是別人的錯
再次看過梅爾吉伯遜主演的「綁票追緝令」後,忽然想起多年前陳進興他們這一狗票綁匪在幹下白曉燕案後的一段對話,當時,陳進興在媒體的追問下,似乎還有點得意的說,他們是受了「綁票追緝令」的影響才犯案的。因著陳進興的錯誤示範,這些年來許多罪犯也起而效尤,推說是受媒體或電影影響,才會做出這許許多多的「糊塗」事。 同樣的,許多青少年總是把自己犯錯的原因,歸罪於他們來自破碎的家庭;或是父母忙著賺錢,無暇關心他們。社會輿論也忙著數落做父母的不是,甚至說是學校教育的失敗,這樣的一面倒、或者說一味的袒護,把所有的過錯指向單邊,無疑是給一些青少年朋友一個為自己脫罪的藉口,君不見時下許多犯罪的青少年,不但毫無悔過之意,而且只會指著說父母師長的不是,或是推說是同學帶壞他們,從來不會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 諷刺的是,這個社會還是有一大群「糊塗人」,他們總是認為,青少年有錯那是教育失敗種下的因;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會認真的探討他們的身家背景,然後篤定的說,他們今日的行為是有跡可循的,因為,都是別人造成的過錯啊! 其實,自己的思想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自己負責。如果說梅爾吉伯遜的「綁票追緝令」影響這麼大,為什麼其他的幾千萬人不會去綁票?犯了罪就說是家庭破碎的錯,那全世界該有多少這種家庭啊?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說「都是別人的錯」絕對是一種藉口;說老師失教,為什麼同班同學有些人還是那麼的出類拔萃?說是同學帶壞的?唉!是自己選擇的路,怨誰?看梅爾吉伯遜的「綁票追緝令」,難道你沒有看到綁匪的最後下場嗎?學著點,如果你信惡有惡報,大概你就不會覺得犯罪有多偉大了!
-
「煞」出多少問題?
SARS煞不住,從北台灣燃燒到南台灣,還遠渡重洋煞到金馬澎等離島,引起國人一陣恐慌,街上人人戴上口罩,深怕會被感染,據稱這叫「健康者隔離」的自保之道。 健康者為什麼要自我防禦、自我隔離,這就煞出了第一道問題:國人普遍的缺乏「道德」規範所致。試看,不少醫院、病人隱瞞疫情、病史、被居家隔離者還「趴趴走」,政府又缺乏明快果斷的應變,星星之火終於燎原了。 其次,SARS也煞出了我們諸多醫政管理與醫德問題。例如防疫初起時醫院資訊不透明、防護裝備不足,甚至刻意「隱瞞」疫情,造成不少醫護人員白白犧牲;還有病人被當「人球」踢來踢去,小老百姓繳交健保費,生病已夠悲慘,連求救都無門,真是情何以堪!在在暴露出我們在醫政管理、指揮調度上的不少缺失。再者,在這疫情嚴峻之際,SARS不僅在挑戰人命,也正考驗著人性。多少人始終站在防疫第一線,更有人自動請纓走上「前線」,甚至有人為照願病患捐軀,但也有小部分人選擇逃避、請辭,為社會「煞」出不少人性的光輝與卑微。 其實,人性有利他光輝的一面,也有自私自利的卑微一面,例如在正常社會,病人自動戴口罩,是為避免把疾病傳染他人,這是基本的道德,必須要經由教育、勸導、處罰等歷練,漸漸養成人們的一種習慣;再說一小部分的防疫「逃兵」,他們已棄守這一行的職業道德與誓言,顯然已失格了,政府自當適時祭出鐵腕,吊扣證照,以嚇阻不負責任行為,還社會一個是非曲直公道。 SARS同時也為本就疲弱的經濟,帶來更為寒冷的冬天,煞出更多「嗷嗷待哺」的人民,然而,日子難過,還是得熬著過,盼只盼政府能鐵肩扛責任,以更有魄力與效率作為,早日將疫情煞住,再拚經濟,帶領人民走出「霧煞煞」的迷境,撥雲見日,在此一「疫」,加油吧!
-
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佛家說:「人活百歲,萬般皆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造作也。作善業,造作惡業,皆是自己所做所行的結果。果是苦的,還是甜的,完全看自己的決定,亦必須你自己去承受,任誰也無法幫你分擔些許。這就是「責任」的問題,亦是無法逃避的問題。 西方人,他們熱愛從事冒險的休閒活動,美國就有位登山攀岩好手,他征服了許多高山。最近一次,他在征服另一座高山峭壁時跌落山腳,他被一塊好幾噸重的大石壓住右手臂而動不了。最後,他自斷右臂求生,撿回一條老命,成了一位獨臂人。 電視台為了要提高收視率和增加營收,推出刺激冒險的節目。有幾位青少年就模仿起「搞怪秀」,十八歲的青年爬上五樓高往下跳,結果人先撞上游泳池畔,再彈入池中,造成腰部嚴重受創,須要復健半年。而其他同伴亦吃上官司,須面對法律的制裁。 國內有位仁兄,他決定不做男人了。他透過變性手術成了女兒身。自此,他以為會過得很快樂。但事與願違,他的生活、工作和與人的關係都不是很好。最後,他無法忍受來自各方的壓力,選擇結束一生。 登山攀岩好手、模仿搞怪秀青年、還是變性人,他們的決定,造成他們自己受到傷害,甚至賠上生命。他們要為他們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誰也無法分擔,「自作自受」,豈是之謂也。 我簽過「切結書」,許多人亦有同樣的經驗。簽「切結書」就是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後果也將由自己負責。今天要做什麼事?做或不做,別人的意見,是你作出決定的參考而已。最後作出決定的仍是自己。所以,古德云:「三思而後行」。我們都要學會為自己的所做所為及一言一行負責,並清楚地知道那些決定是對的;同時運用智慧和負責態度,來處理所有與自己相關之事。
-
安全至上
那日搭同事的便車回家,深夜時分又下著滂沱大雨,擋風玻璃前的雨刷快速地舞動著,仍無法有效地撥開擾人視線的雨水,能見度不佳迫使同事放慢速度,雖然忙完工作拖著疲憊身軀,任誰都巴不得早點回家好好睡上一覺,但可不能因歸心似箭而忽略了安全,尤其在這樣一個大雨的夜晚:::。 車子緩緩來到中央公路上,卻遭遇警察攔路示意迴轉,一下子會意不過來發生何事,以為警察太過盡責,冒著如此大雨還出來執行路檢?掉頭改走他路之際,才瞥見不遠處似有車禍,只見有汽車翻覆,四輪朝天橫在車道上,看不清是否還有其他發生事故的車輛,只隱約從雨幕中望見幾輛車影封住去路,而看得較清楚的那輛「翻肚」車,車體已扭曲變形。看到這等車禍景象,實在令人怵目驚心又感到無奈。從車體扭曲乃至於翻覆,足見衝撞速度與力道並不小,在這樣一個下著傾盆大雨、視線不清的夜裡,有什麼樣緊急的理由值得開這樣的快車,拿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開玩笑? 中央公路寬敞筆直,幾步路一盞的高密度路燈架設,入夜後大放光明每每將整條道路映照得仿如白晝,原本這樣的照明設施是為了讓夜間行車擺脫以往摸黑前進、視線所及僅車大燈所能達到十幾公尺之遙的不便,讓駕駛人能掌握路況,提高行車安全。不料,燈火通明之後,許多人真當作是白天開車,不再戒慎恐懼,反而加速狂奔,有的甚至「有了路燈、免開車燈」,讓夜間行車增加了許多潛在危險,害己又害人。 大雨的夜晚行車本來就危險,路燈的輔助照明在大雨的干擾下並不可靠,確實開啟車燈並放慢行車速度,不隨意超車並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或許就可避免許多車禍意外。人人多一分小心,換取彼此的安全,不是很好嗎?
-
大家一起來抗煞
SARS疫情還在國內蔓延,迄至日前已有近四十位國人遭感染死亡,民眾聞「煞」色變,如何杜絕疫情擴散,做好防疫措施,實在不可輕忽。 SARS疫情自從在國內出現,隨後即爆發了和平醫院、仁濟醫院院內感染事件,緊接著台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也相繼傳出疫情,全國感染SARS疑似病例與可能病例已超過六百多人,造成國人人心惶惶,人人耽心是否會惹「煞」上身,不僅民眾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亂,對國內原本不景氣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SARS的可怕,在於它可能藉由飛沫或接觸、水源污染等途徑傳染,一個SARS病患如果未做好隔離措施,就可能一傳十、十傳百,造成疫情擴散,以和平醫院為例,就是因有病患感染SARS,但在第一時間卻未做好隔離,導致感染到其他醫護人員,致使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由於SARS傳染性強,政府因此採取強制隔離措施,但不幸的是少數國人自私自利,或因無知,有些則是不以為意,或者自認很健康,在居家隔離期間還到處「趴趴走」,這也是台灣在這波抗煞行動中節節出差錯的主因。 由於SARS死亡率高,傳染力似乎又特強,要防杜疫情蔓延,需要全民總動員,有病不要忌醫,更不可隱瞞病情,該居家隔離就該好好呆在家裡,平時多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與居家衛生,相信就可遠離SARS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