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受人點滴、湧泉以報
有一則寓言很多人知道:一個善心人看到荒野裡一條蛇有凍斃之虞,於是把蛇揣在懷裡,以自己的體溫救蛇。沒想到蛇甦醒後第一件事就是咬了那善心人一口,置他於死地。 這是很傳神的一則寓言,警惕世人不要救「性本惡」的異類,否則施「恩」而遭到「怨」報,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當然,行善救人原本平常,社會上,發願行善者大抵又是一些施恩不望報的人,這些人通常是不計名利而講求實際的,所以泰半不會因為對別人施不點小惠小利而冀求報答,更何況當我們做了對得起良心的事,心裡是多麼安心啊!又何必斤斤計較於那些惠而不費的恩情呢? 不過,人生百態,誰也不能預料在某些情況下會發生那些事情,有些人原應向施恩的人報恩的,結果反而沒有良心的恩將仇報;相反的,有些人原應向敵人報仇雪恥的,但卻在理智的駕馭下化敵為友,兩相比較,前者的忘恩負義,為世人所不齒;至於後者的大度能容,則堪為社會楷模。 大體說來,報恩是一種純潔而真實的情感交流,那不過是一種基於「受惠莫忘」的感激心理,從而衍生出來的一種自然而理性表現罷了。不過,還是有些特別富於感性的人,疾痛則呼天,窮窘則號天,蓋情發於中,所以受人點滴,每每湧泉以報,君不見,那花團錦簇的人生美好畫面,就是由這樣有感情的人。點滴灌溉培植的結果啊! 總之,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人生在世,誰也免不了會在恩怨情仇中糾纏,所謂「你惠我一分,我要回報你三分」,這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因一絲小恩就要報答,正可以做為我們榜樣,否則豈不與那些蛇蠍本性的非我族類一樣的冷血嗎?
-
SARS與兩岸
SARS肆虐,禍延全球,尤以兩岸為烈。瘟疫源起中國,大陸成為箭靶,有人逮到機會,大聲唱衰中國! 中國起初隱瞞疫情,是該受譴責;大陸百般阻撓我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也是我們所無法接受。但是在此兩岸疫情嚴峻、滿街口罩族的當口,當務之急,更應回歸理性,如何有效的做好兩岸防疫工作,才是正確。 退一步而言,兩岸現正面對邪惡的SARS這一全民公敵,甚至為了防疫所需,有可能倒退到需暫時停止交流,但是,大家還須冷靜、理性看待,畢竟,休息是為走更長遠的路,此時此景,更有待「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唯有兩岸各自快把疫情「煞住」,方有兩岸未來長路可言。 SARS疫情,不僅吹皺兩岸人心,也把兩岸關係推向更混沌不明的未來,獨派人士更是大作文章,唱衰中國,直指除了帶來飛彈、瘟疫,大陸還有什麼?這一點頗值中共省思,在高舉「一中、和平統一」原則下,並不意味著毫無彈性的外交打壓,更須有兩岸前瞻、務實的作法,方能贏得台灣人的心。 SARS風暴,為兩岸關係投下不少「變數」,不過,隨著各國的嚴控疫情,天氣轉熱,新藥誕生,最壞時刻總會慢慢過去,屆時,世界還是會回到正常軌道運轉,我們不可能自外於全球,更不能自外於大陸。 理由很簡單,台股上市櫃有近六百家公司在大陸投資,台商逾百萬人在大陸為我們經濟佈局全球打拚,加上兩岸通婚人口扶搖直上,兩岸關係可說「剪不斷,理還亂」。去年台股大跌,中概股一柱擎天,給予在台股東很大回饋,這就說明台商為何西進之最大誘因所在。 總之,兩岸當前萬事莫如防疫急,也須為後SARS時代展開全球經濟佈局,讓人民早日脫離「苦日子」,而任何欲藉SARS之題延伸為統獨論戰,或是藉此污名化,以達政治目的,還是請您戴上口罩吧!
-
較受歡迎的文章
每次拆閱作者投稿信封或電子郵件,有幸能當第一個讀者,心裡總有一份「先讀為快」的期待,更企盼能是一篇好文章錄用刊登,以饗廣大讀者! 的確,任何一個伙房的掌廚者,都希望選用最生鮮的魚肉、蔬菜和佐料,作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滿足饕客口腹之慾,飽餐之後口齒留香,回味無窮;同樣的,任何一個編者,亦祈盼選用文采並茂的文稿,讓讀者產生共鳴「拍案叫絕」,或讀後覺得言之有物,而發出會心的微笑! 事實上,報紙由客戶花錢訂閱,副刊文章就是商品,只有夠水準的作品,才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換句話說,編者要負起嚴格把關的責任,讓「不好的文章進不來,也出不去」,也就是涉嫌抄襲模仿、已結集出書、或藉機打廣告自我推銷,以及陳腔濫調八股說教文稿,都避免選用。雖然,所謂「文從胡扯起,詩從放屁來」,但總不能太離譜,一些不知所云的作品,將難逃被退稿或丟進垃圾桶的命運。 當然,自古「天下文章一大抄,只是技巧高不高明」,過去可以瞞天過海,現在被舉發抄襲,將要負法律責任,因此,編者最怕的就是抄襲,因為,編者是人、不是神,任誰都無法看盡天下文章,被蒙騙在所難免,所以,任何刊物發覺作者涉及抄襲,即列為拒絕往來戶,文稿永不錄用。 誠然,每一家報社,都有自己的編輯方針,本報是地方報,最需要報導的是與這塊土地和人民有關的消息,舉凡與浯島風土民情有關的文稿,不論是緬懷過去的思古幽情,或是憧憬未來的遐想創作,副刊版面皆敞開大門歡迎。特別是溫馨饒富鄉土人情味的故事,用最淺顯的文字表述,不拖泥帶水、不堆砌詞藻,讓老少咸宜,大家都看得懂,而且,看了文章頭,還想一口氣把它看完,看完這一篇,還期待下一篇,或許,文章的好壞,個人有不同的解讀和詮釋,但唯有登出來有人願看、願讀那才有價值、有意義,不是嗎?
-
人從那裡來?
「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小女如是問。我並未馬上回答,反問她:「你為什麼這樣問?」她說:「我就是想知道嗎?」 我該如何回答小女的問題:「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 或許我該如是回答:「上帝創造天地,又命令穹蒼和水分開,大地從水中出現,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然後,祂又命令水和大地繁殖各類動物,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一切就照祂的命令完成。」接著,上帝說:「我們要照著自己的形像,自己的樣式造人。」於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有男有女。於是焉,人類的後代遍滿全世界,控制大地。 抑或說:「道生天地,天地交生人、生萬物。人是天地所生!或如莊子云:「已化而生,又化而死。」不然,人是「龍」所生的,中國人不是自稱「龍的傳人」嗎?要不然就如傳說:人是從光音天來的,吃了地球的東西,及迷念裟婆世界,身體變重了,飛回不了天庭,就永遠住下來了。 最後搬出︽百科透視大辭典︾:「現代人屬靈長類哺乳動物目,起源於大約五千五百萬年前,包括唯一現存的人種。最早的人種是南方古猿屬,介於猿和人之間。直立人,大約一百八十萬年前,首先出現在非洲,大約八十萬年後才進入亞洲。尼安得特人,源於大約二十萬年前,比較接近於現代人。智人(現代人)大約相隔十萬年後出現在非洲,到三萬年前,智人才占得主導地位。」 中國人是非常重視「慎終追遠」的民族。孔子回答季路問「死」時說:「未知生,焉知死。」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這是一門很深的「人類學」學問,至今人是怎麼來的眾說紛紜,還沒有定案。宇宙和人類「它只是在」,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確切的答案的。如何把書讀好,工作做好,生活過好,才是最重要的。行有餘力,才去追究它!
-
有健康才有希望
SARS風暴席捲全球,致命的傳染力與破壞力忙壞了醫界,在這場優勝劣敗的戰爭中,人類目前仍是居於下風。這出乎意料的一「煞」雖引發全球恐慌,卻也同時喚醒了許多人的健康意識。畢竟,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病毒,擁有愈強大的武裝─人體的自體免疫系統,也就愈有希望打敗病毒,贏得健康人生。 從小體質就差的我,飽嘗大小病痛困擾之苦,深刻體會沒有強健的身體,便難有安適自在的人生,也許是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青春期發育階段未確實注重營養與運動,終日伏案苦讀,K書K成了大近視,身體也搞壞了,「兩腳書櫥」不堪一擊的抵抗力,成了病痛侵襲的最佳選擇,如今想來,頗有悔不當初之感。 隨著這一股「煞」氣籠罩地區,自己又深切體認失去健康的苦,對於辛勞一輩子,如今體能與健康狀況不若以往的雙親,只能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多注重營養與休閒。忙碌了幾十年,他們總是將注意力放在我們這些兒女身上,忘了也該偶爾關心一下自己,就像繃得緊緊的橡皮筋,不知撐得過久早已失去了彈性,等到注意到了想拉回來時,才驚覺已彈性疲乏而無法恢復原狀。為了激起全家的抗「煞」意識,更有鑑於往年送給父母的保健器材如血壓計、跑步機等用心良苦的禮物總被他們以「太忙」為由冷落在一旁成了裝飾品,今年的母親節,決定軟硬兼施硬拉著爸媽爬山去,雖然一路上山氣喘吁吁,但看到終年操勞家事,少有機會出外走走的母親,沿途與我們說說笑笑,露出許久不見的開朗笑容,我堅信這是一份別具意義的母親節禮物了! SARS也許無孔不入,但我們也不能不戰而降,在聽天命之前,還是要先盡人事。因為SARS,我和家人更注重自身與彼此的健康,相約即便疫情遠離,仍要持續造訪太武山,既能健身,又增進親子互動,更滿足篤信佛教的母親拜佛的誠心,一舉數得,何樂不為呢?
-
土地開發應公平公正
地區自戰地政務終止,通常每三至五年就會辦理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把一些土地變更為住宅區,或者把一些土地變更為計劃道路,或者列為公園綠地、農地等等,至於都市計劃是如何規劃,採取什麼樣的標準,一般民眾都是「霧煞煞」,甚至有人認為有辦法的人可以把「狗屎埔變成狀元地」,沒辦法的人既使擁有土地,不是被列為道路用地,就是公園、綠地,民眾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地區以前有太多的例子,讓人搞不懂,想不透,甚至想入非非。 按理,所謂的都市計劃,是由政府統籌規劃,把一片土地開發成新市鎮,事前把道路等公共設施先規劃出來,然後用公權力收購整片土地進行建設開發,然後再賣出去,這對於解決居住問題,提昇生活品質將有很大助益,但問題是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開發經費,如果政府無法開發,民間也無力開發,光有都市計劃,豈非是紙上談兵,甚而阻礙了該片土地的發展。 良好的都市計劃,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但關鍵是要去執行,如果沒有能力去執行,為何不把餅畫大,讓民間有能力者去建設,譬如地區有很多土地已經拋荒,但還是列為農地,為何不把它規劃為住宅區,以剌激經濟成長,而民眾質疑最深者也是這點,為什麼同一地段的土地,某人的土地都是住宅區,可以大片大片的蓋房子,別人的土地卻劃為農地,這點難杜悠悠之口,也讓民眾質疑是否公平,是否暗藏什麼玄機,因此有關單位應引以為戒,都市計劃要好好規劃,如果沒經費無能力去執行,那就把公共設施先規劃出來,其餘什麼住宅區、農地別綁得太死,以讓民間去開發、去建設,那才是地區之福。
-
別把生活當負擔
張潮的「幽夢影」中有云;「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的確,一個內心充滿情趣的人,他們的人生歷程必然走得富足而充實。因為,大自然中的聲、光、水、色俯拾皆是,懂得欣賞的人,必然能深刻的加以體察與玩味,反之,不懂得欣賞的人,在衡量其價值與意義時,恐怕就不容易從中得到應有的富足與樂趣。 職是之故,一個對生活充滿情趣的人,他們總是比較慣於擷取萬事萬物中比較美好的那一部分,較諸一般活得毫無目標的人來說,他們的生命更盈滿了青春與活力,當然他們也較一般人更能夠慧眼獨具、更能夠從生活中發現逸趣橫生的事物,而且從容不迫的加以詮釋,從而輻射出它們的芬芳與光彩,以作為生活中探索和涵詠的對象,並發揮其至高無上的影響力。 不過話說回頭,這年頭總有人慣於把生活當成是一種負擔,以致活的時候總覺得痛苦,其實,生活中儘管有痛苦,但相對的也充滿了歡樂,只要你能拿開心頭的負擔,敞開心胸來迎接快樂,那麼,一切幸福與美好,馬上會為你所擁有。 也許,我們會發現生活實在單調、枯燥且缺乏情趣,特別是在今天這樣充滿不確定感的年代,很多人都已朝不保夕了,那還有時間靜下來給自己作一番調適。當然,這可能是你為痛苦找的理由,或者說是為失意尋得的藉口。因為生活其實是可以不用過得如此閉塞、如此憂愁的。我們相信,只要你有心做好防備,SARS其實一點都不可怕;同樣的,只要你對人生有信心,別把生活當負擔,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無處不動人!
-
平安健康就是福
美伊戰爭一波方平,又颳起一陣SARS風暴,讓全球原本低迷的經濟不景氣更蒙上一層陰影,對不少平日深信「人不理財,財不理您」的投資大眾而言,財富縮水是一普遍的現象。 以前常聽人說「錢賺錢,才能滾大錢」,在那高喊「台灣錢淹腳目」的輝煌時期,的確也造就不少人發了不少「機會財」,可是能見好就收的又有幾人? 眼看他人起高樓,又眼見他人樓垮了!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社會屢見不鮮。房市好的時候,有人發大財,但嚐到甜頭之後,投資愈滾愈大,直到房市反轉,一連走了十多年空頭,這才驚覺「時不我予」,樓塌了,如能重新來過,還有東山再起一天,怕只怕信心全失,自此一蹶不振,那才沒有明天! 其實,投資理財目的是保障生活及資產保值,而非一夕致富。追求高報酬時,相對的必須承擔高風險。有人看到股票漲停板,直嚷哎唷:「怎麼那麼好賺」,直到投入股海,方知股海深深深幾許,想要在股市討生活,還真是不容易啊!股市有個「二八定律」,意指十人中只有二個是贏家,八人會賠錢,因此,想要成為少數贏家,除要勤研公司基本面、研判多空趨勢、投資股票看老闆等基本功外,更須具備膽識,誠如投資大師巴菲特所說的「當別人在害怕時,您要貪心一點;當別人在貪心時,您要害怕一點」,方能悠游股海自得。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少人憑著「藝高膽大」,到處標會借錢又用融資,結果愈攤愈平,終至躺平,在在顯示股市難為的一面。 俗話說:「財子壽不可求」,投資理財須量力而為,尤其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重要的是重拾自己信心,投資自己,讓自己更擁有知識與技能,找到工作、保住工作、保有飯碗,生活過得踏實,平安健康就是福啊!不是嗎?
-
今非昔比
小時候,放學後丟下書包,背起籮筐,拿著鐮刀上山割牛草,或拿起耙子,到馬路邊行道樹下,耙取木麻黃的針葉回家當柴燒。 當時,農村家家養牛,耕牛白天馳騁阡陌,夜間休息要餵食宿草,隔天才有力量耕田拉犁,由於一斤高粱兌換一斤米,農村勞力充裕,每一寸能耕種的土地,都被闢成高粱田,所以,幾乎沒有荒地可長雜草,要割一籮筐青草,讓牛有個豐富的晚餐,真需要費一番工夫! 同樣的,砲火下的農村,家家用灶燒柴煮粥,每到向晚時分,聚落上空炊煙裊裊,饒富詩情畫意。然而,煮一頓粥,差不多要燒一籮筐草,而路邊木麻黃的落葉,燒起來煙少火旺,成為伙房的最愛,每天天未亮,馬路邊的行道樹下,早已人影幢幢,爭相背著籮筐耙落葉,難怪金門的馬路乾乾淨淨,為中外訪客所稱頌,除了歸功駐軍劃分責任區維護,百姓爭相耙落葉,亦是功不可沒! 記得當年與同伴背起籮筐上山,無論是耙草或割草,總喜歡徘徊在軍營鐵絲網外,覬覦裡面落葉滿地,草長及腰,常常趁阿兵哥不注意的時候,偷偷爬過鐵絲網,都能輕輕鬆鬆裝滿一籮筐背回家。 其實,當年喜歡溜進軍營裡,還有另一項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可以在垃圾坑撿到勝利之光、革命軍、新文藝和文壇月刊等雜誌,有小說、散文可看,雖常是一些斷簡殘篇,卻仍如獲至寶研讀再三,還可帶去學校與同學分享! 誠然,砲火下的童年歲月,沒有電,也沒有電視機。除了課本,從軍營垃圾坑撿回來的刊物,是唯一的課外讀物,藉以滿足求知的慾望。如今,我的孩子,他們放學後不必幫忙家務,擁有好幾個文庫的故事書、唾手可得的報章雜誌,也可藉搖控器選擇數十個頻道,遊目騁懷放眼天下,亦可敲下幾個搜尋按鍵,幾萬筆資訊任憑擷取,想想兩代之間僅隔三十年,所受資訊條件天壤之別,怎不令人有「今非昔比」之嘆!
-
母恩比海深
五月裡,開滿了康乃馨花;第二個禮拜天送給媽媽。:::康乃馨、康乃馨、康乃馨花,美麗的康乃馨送給媽媽! 唱的很好聽喔!嗯!送給媽媽什麼溫馨、祝福的話?跟媽媽說:「媽媽,我愛您!您辛苦了!我感激您!」不一定要送什麼珍貴的禮物,媽媽就會很高興的了,也最能適切表達你的心意! 母親,她對子女的愛和關懷是無私、不求回報;母親對子女的寄望,是她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長大,孩子都有美好的歸宿。這是每一位母親衷心的所願。從外祖母對家母和姨母之深深的母愛,還有姨母在外祖母過世後,她仍深深地眷念外祖母之赤子之情,顯露出母親恩情之偉大! 母親的偉大,佛典︿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母親具有十大德行:「一名為大地,於母胎中為子女所依托孕育。二名能生,經歷各種痛苦而生產。三名能正,常以母手調理五根。四名育,能隨四季時宜,盡心撫養。五名智者,能以各種方便促使子女,俾生智慧。六名莊嚴,以妙瓔珞而裝飾之。七名安穩,以母懷抱為止息處,最為安全。八名教授,以善巧方便教導子女。九名教誡,以善巧的語言,使子女遠離一切惡行。十名與業,能以家業,授與子女。」 一切世間,以什麼為最富貴?何者為最貧?佛陀說:「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悲母死時,名為日歿;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精勤修習孝養父母之道,若人供佛,褔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世間所高,莫過山岳,悲母之恩,逾於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於彼。母親的恩德,經於一劫,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而未能報一日之恩。母親之恩德浩大,實為難報,再貴重的東西,不如一念住孝順心,以微少物,色養悲母,隨所供侍,比什麼都來得好。值此母親節前夕,祝福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
漫話漫畫
在東洋與歐美漫畫長期主宰台灣的漫畫市場下,一直有人希望台灣本土漫畫創作者能努力殺出一條血路,爭取本土漫畫迷的支持,證明台灣也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漫畫風格,並且在題材與畫技上的水平不比「阿本仔」或「阿度仔」來得差! 綜觀台灣近年來漫畫產業的發展,的確有愈來愈多新生代的優秀創作者,在各類漫畫創作上走出個人風格,並擁有極佳的人氣與龐大的讀者群,這些新生代漫畫家,每個人都有一段不盡相同的創作歷程,在今日的功成名就之前,免不了有創作出現瓶頸、作品乏人問津等挫折與試煉,若非憑藉著對漫畫創作的熱愛與堅持,咬牙一一克服,如何能熬到最後,得嚐成功的甜美果實? 記得從小在兄長的啟迪與父母的鼓勵下,對畫畫產生極濃厚的興趣,對於「尪仔書」裡頭那一格格或動態或靜態的故事情節更是深深著迷,在父親買給我一本「人物漫畫入門」後,便瘋狂地踏上漫畫自學的修行路。那時台灣本土漫畫尚未蓬勃發展,坊間充斥的多半是東洋漫畫,我的自修之道便是廣泛地「K」漫畫書,找出自己喜歡的風格,然後模仿學習。只是當年地區有關漫畫產業的資訊少得可憐,更別提什麼學漫畫的管道,我雖然努力地塗鴉練習,用力地編織夢想,卻在赴台求學後慢慢了解以往的想法與認知好似「以管窺天」,喜歡畫並不表示能畫,漫畫家走紅前擔任他人助手的辛酸與個人創作道路上所遭遇的低潮更是我從未考慮過的問題,學生時代天真的夢想,在踏入社會後被較為實際的想法取代。漫畫家沒當成,只能退而在工作空檔為他人文章畫插圖,過過乾癮罷了。 地區學畫的孩子愈來愈多,其中應不乏如我一般對漫畫狂熱、埋頭苦練者,希望他們努力朝夢想邁進,說不定假以時日金門也能產生新生代漫畫家,用他們的畫筆畫出浯島鄉土的故事呢!
-
防疫要劍及履及
SARS疫情正快速蔓延,為防止擴散,政府等相關單位採取多項應變措施,包括強制隔離、出入境或公共場所需量體溫、搭乘飛機需戴口罩、加強環境整理消毒等等,甚至立法規定,遭感染或疑似感染者,未遵照隔離等相關規定,有傳染他人之慮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人因拒量體溫被開六萬元罰鍰,足證為防止疫情,政府是下定決心,問題是這麼多的防疫措施,有否去澈底執行,或只是聊備一格,因為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差錯或疏忽,都可能讓疫情擴散開來。 報載,為預防SARS入侵金門,台商自大陸過境金門中轉返台及鄉親自大陸返鄉,都需強制隔離十天,另有疑似或可能感染病例,其家屬也要採居家隔離,結果報載,竟然有隔離者跑去逛大街,還到處串門子,顯示我們的防疫措施還不夠落實,出現漏洞,亟待改進。 據醫界指出,SARS主要是藉飛沬、接觸等途徑感染,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只要不接觸病人,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居家保持空氣流通,少出入密閉性場所及公共場所,避免到疫區旅遊,就可減少感染,但問題是SARS疫情還是蔓延開來,因此防疫絕不能掉以輕心,對於違反居家隔離者,應處以重罰,不能只是流於形式的道德勸說,畢竟,國內疫情之所以越演越烈,就是有少數必須接受隔離者不守規定,才使疫情散播開來。 SARS疫情不僅危及人民生命安全,也危及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因此建立滴水不漏的防疫體系,澈底執行公權力更要劍及履及,如此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蔓延,確保國人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