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政治「玩」不得
政治可說是一門十分高深而複雜的學問,掌握這「管理眾人之事」權力的執政團隊,所背負的重擔與壓力,箇中的滋味正如同大人們受不了小孩子煩人的問題攻勢時,往往會脫口而出的一句名言:「這是大人的事情,你們小孩子不會懂的!」這些握有治國最高權力同時也背負對等責任的領導階層,一言一行都可能攸關國家權益或百姓生計,自然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其中的分寸拿捏在在需要高度的智慧與成熟的人格特質,別說天真的小孩子不懂了,就是一般的大人們也未必有這樣的能耐。換言之,一個人想走穩政治這條路,除了要有細胞,也要有相當的閱歷與智慧累積,個人的言行舉止可能代表的是千萬人的利益,不能實驗也不容犯錯,當然也就不是「扮家家酒」般的兒戲了。 只是看看現在執政團隊的種種表現,實在讓人很難相信「政治是大人的事」。當然啦,這些政府高層首長確實是「成年人」沒錯,但說起話或做起事來,就曝露了其心智年齡「未成熟」的幼稚本質。這種「大人講囝仔話」的箇中翹楚,自然非咱們阿扁總統莫屬,雖然從他上台以來一直努力駁斥外界對他「童子軍治國」的看法,但一路走來卻仍始終如一,一會兒是在檢調尚未查明前就公開表示「李登輝曾對他說自己與拉法葉弊案無關!」一會兒又脫線地說「如果當時國民黨願意讓江丙坤出任行政院副院長,經濟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糟了:::。」好一番「童言童語」,竟出自一個國家領導人之口! 上樑不正下樑歪,難怪外交部發言人可以說那篇要求海珊流亡的聲明是個人意見,不代表外交部或國家立場,而外交部長竟也能為了護短而不追究部屬責任,反而要向半島電視台「補充說明」,徒鬧國際笑話更陷台灣於恐怖攻擊危險之中:::。倘若國政再這樣「玩」下去,人民如何還能看到希望與快樂,執政者若不能成熟理性的處理國事,「童軍治國」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成了「襁褓治國」了!
-
勇往直前終底於成
有道是:「沒有艱辛的摸索,豈有甜美的果實」。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中,正需要這股力量來挹注,才能益發彰顯其不凡的成就。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不往前踏出一步,明天和今天又有什麼不一樣」。這句話雖然淺而易懂,人人都可了解。但是,字裡行間且頗富道理,需要真正拿出勇氣、付諸行動,才能發揮功效。否則,只是紙上談兵,根本無濟於事,誠然值得省思。 再說,人的一生,何其短暫,與其庸庸碌碌,平平凡凡的虛渡,倒不如給自己添加一點刺激與塗抹一些色彩,較能增進生活情趣,開拓美麗的意境。 通常一般人的毛病,就是缺乏勇氣膽識與懶散心理,凡事拿不定主意,不能深入追究事實真相,勇敢走出第一步,坦蕩面對困難與挑戰。君不曾聽說,萬事起頭難嗎?只要能勇敢邁出第一步,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相信成功會離你不遠。 懶散與得過且過最要不得,它不但是自己的敵人,成為阻礙事業成功的絆腳石。因而,我們的心中隨時都要排除兩者的存在,全心全力迎接挑戰,以助益自己步上成功的境界,才是人生最終目標。 美國高齡太空人葛倫,不因年齡的關係而停止太空活動,依然勇氣十足,從事無數次的太空之旅,其一生的努力,為人類的第一步付出了無價的貢獻。只要能踏出艱難的第一步,人類的願景將會逐一兌現。 「如果不往前踏出一步,明天和今天又有什麼不一樣?」朋友!讓我們攜手,共同來開拓璀璨的人生。
-
嚴加取締任意傾倒廢棄物
地區不少地方雜草叢生,有些甚至淪為不肖業者任意傾倒廢棄物與營建廢土的埸所,嚴重破壞地區環境整潔,同時也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亟待相關單位重視嚴加取締,並澈底給予整理清除。 金門要發展觀光,除了各項軟硬體建設,塑造整齊清潔的環境,更是發展觀光所必需具備的,然而地區很多鄉間小路,其兩旁早已淪為廢棄物堆積埸,尤其是人煙罕至的地方或雜草叢生埸所,更成為傾倒垃圾的髒亂死角。 地區最近幾年來,各項建設可說突飛猛進,尤其是舊屋改建、房屋新建,可說此起彼落,還有很多道路進行拓寬整建,這些工程都會產生大批工程廢棄物,然而它們去了那裡,有沒有被妥善處理,或者任由不肖業者任意傾倒,相關單位實應嚴加稽查,以免成為污染地區環境的元兇。 以道路整建為例,我們常看到業者把清出的雜草、廢土、樹枝等雜物,推往附近無人耕種的農田了事。再以房屋整建為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建材任意堆放,廢棄物四處散落,當然最惡劣的是把營建廢棄物或廢土載往無人的地方丟棄,既省時又省工,像這種卑劣行為,務必給予嚴懲重罰,否則大家有樣學樣那還得了。 走訪地區很多鄉間小路,我們可以發現其兩旁常出現很多營建廢棄物,它們是怎樣來的,這說明地區有不少不肖業者,是到處在偷偷傾倒廢棄物,但是令人不解的是,長期來好像沒聽過有人因任意傾倒廢棄物而被抓,是不肖業者功夫好,還是相關單位不去管,我們希望相關單位應主動出擊,嚴加取締,以維護地區環境整潔,並為地區觀光事業發展加分。
-
有苦斯有樂
有人說:沒有影子則光線不明,沒有痛苦則幸福不永,不由勞力辛苦而來的生涯,稱不上是真正的人生。的確,幸福的成長,必自悲喜兩者的交互更迭與相形而後有成,有悲始有喜,有苦斯有樂,苦是樂的種子,樂是苦的萌芽,循環往復,互為倚伏。 職是之故,幸福可以說就像是一塊未經琢磨的璞玉,不經刀斧的鑿鏤,決不會顯露它燦爛的光芒;它又如皮球,愈受撞擊,彈跳愈高。西洋人有句話說:「艱苦之中方有快樂與希望」。大概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也相信,唯有經過困厄與不幸才能體會幸福的曲折奧妙,透過環境的淬煉,幸福的基石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奠定。 再說,凡人必以克盡人生天職為主要目的,捨此可以說幾無幸福可言,我們只要洞悉這個道理,自能體會怨嗟不平之無益,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那絕對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想想也正是如此,一個自艾自怨、惶惑退縮的人,幸福之門又怎肯欣然就道,敲開您的心扉呢? 更何況,人的氣質性情,往往隨著秉賦與環境而異,人生的悲苦喜樂通常由人自造,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的內心,都自成一個小世界,快樂者,無往不見為快樂,悲苦者,無往不見為悲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並無例外。至於品性所反映於實際生活上的,不過是善惡邪正的分別,善良篤厚的人,必盡力於高潔正直的生活,民胞物與,大公無私,幸福當然隨之;而自私偏狹者,專逞一己私慾,損人利己,如此胸臆間充塞的,盡是悲愁與失望,最後當然與幸福殊途。
-
「順時應勢」
近來看了幾篇文章,很生動、很有意思,作者不約而同的把物種在大環境的變化與演化,很巧妙的套用在企業上,看他們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幻中,求得存活與勝出。 首先,我們來談談恐龍吧!眾所周知,恐龍在地球上已成絕響,只能在一些恐龍大展與書本上,讓人回味與留念。恐龍為什麼不能存活至今,簡而言之,牠那大而無當龐體,由於不能隨著大自然的演化而改變自己,終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定律下給淘汰,令人不勝唏噓!這猶如一些老化的企業,組織龐大,冗員充斥,這時如未能適當加以改造,未能與時俱進的推出新產品,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隻被迫退出市場的恐龍,能不慎嗎? 再看一些較小或比較沒有攻擊與防禦能力的物種──譬如昆蟲。牠們得以從千萬年前存活至今,主要因素就是改變自我順應環境變化,甚至與環境融為一體。 有看見長得與蘭花一模一樣的螳螂嗎?當牠們偽裝在枝頭與其他花朵並列時,你絕對不會想到牠並非一朵真正的蘭花,直到牠不小心伸展了一下肢體:::,此外還有許多長得貌似枯葉、樹枝:::等等昆蟲,牠們利用「保護色」躲過天敵,存活至今,才能讓花花世界,這麼美麗! 再看時下,不論公民營機構,莫不強調服務──以客為尊,但是萬般還是有賴人的執行。網路上有篇文章「成為老鷹,別當鴨子,你就是贏家」,文中把能主動為顧客服務的員工稱為「老鷹」,把只能一板一眼、例行公事的服務者叫做「鴨子」,說鴨子墨守成規,沒有行動力,老鷹願意從問題找機會、找方法,才能成為贏家。 總之,無論從大自然的物種繁衍角度,或是觀之企業與個人的生存發展,唯有求新求變,主動出擊,懂得順應環境變化趨勢者,方能長存與勝出。
-
最牛踏無糞
四十年前,烽火漫天的金門農村,到處斷坦殘壁,民不聊生! 當時,不識字的父母,沒有固定收入,靠種一塊錢三斤的青菜,和剝一斤一塊五毛錢的海蚵,撫養我們兄弟姐妹七人。每天天一亮,一大群孩子睜開眼睛,就像一窩張口嗷嗷待哺的雛鳥,特別是農忙季節,面對一群只會吃喝拉睡,不能分擔勞務的孩子,雙親常感慨的一句話是:「最牛踏無糞」! 或許,糞是人畜的排泄物,象徵髒和臭,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耕稼人家靠禽畜屎尿作肥料,甚至路見牛糞也如獲至寶,必定撿拾至糞坑儲存。因此,倘若養一大群牛不能匯聚糞便作堆肥,和辛勤耕作沒有收穫,是同樣的無奈! 其實,人世間,何止耕稼人家怨嘆「最牛踏無糞」。曾經,有一對夫婦生了十個女兒,茹苦含辛把她們養大,還幫她們找到乘龍快婿,可是,女兒出閣之後,真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大家相互推諉,沒有人願奉養生父母。有一年除夕日,孤苦無依的老夫婦傷心之餘,寫了一對「家有萬金仍不富;身擁五子竟還孤」的春聯貼於門外。鄰人見狀咸感好奇,經詢方知一個女兒是千金,十個女兒就是萬金;女婿俗稱半子,十個女婿等於五子,辛苦一輩子擁有五子和萬金,卻孤苦伶仃過日子,令人聞之豈能不鼻酸? 誠然,當年不識字的父母,在砲火下養育七個兒女,沒有生育補助費與子女教育補助費,憑藉勞力披星戴月,忍飢挨餓,讓孩子至少都完成高中以上的學業,如今分別在外行醫、從公或經商,兒媳爭相迎接雙親奉養,但老人家不願離開家園和逢年過節要祭拜的「祖公」,因此,礙於現實,兒媳不克隨侍在側,最多只能偶而回去探望,或經常電話關懷,老人家忙碌一輩子,兒孫不能承歡膝下,晨昏乏人定省,處境和擁有萬金和五子的老夫婦,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兩樣? 最近,大環境不景氣,老人遭棄養事件層出不窮,每當看到那樣的畫面,不由得想起「家有萬金不富」的故事,腦海也再次浮現兒時父母感慨「最牛踏無糞」的情景!
-
關心我們的下一代
孩童總是無辜的! 每次看到虐童案的發生,內心總覺得那有這樣殘忍的父母親和保母,如此的狠心對待孩童、傷害他們,實在令人髮指及於心不忍。 西云:兒童是國家的主人翁,中國人有養兒防老的根深蒂固觀念。甚至,中國人十分重視傳宗接代,或許現代的新新人類對「無後」的觀念漸漸淡薄。儘管中、西對兒童的觀念看法不同;但都把兒童視為未來國家、社會、家庭的「傳承者」,也是國家、社會、家庭永續一代一代發展、進步的推動者,兒童是未來希望的持有主人。 因此之故,世界各國都有兒童福利保護之相關法令,用來保護兒童能在「免於恐懼」的生活環境中學習長大。但是,不論國內或是國外虐童的案件,仍是不斷的發生,對天真的兒童心靈造成重大的戕害,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為什麼會這樣的毫無人情又慘酷。 前些日子,台灣就發生一起保母虐童致死案,孩子的家屬氣憤欲絕,追著保母窮捉猛打出氣。另在國外也發生一起虐童案,繼父罰孩子睡狗窩而吃上官司。結果呢!法官判這位狠心的繼父也要睡進狗窩裡去,嚐一嚐睡狗窩的滋味如何! 台灣的這位保母和國外的那位繼父均因虐待兒童案吃上官司,罪有應得,可謂「自作自受」。無辜的、可憐的還是天真的孩子。所以,為人父母者,不僅是孩子的父母親,更是孩子的「保護者」。虐待孩童不應該,且有責任竭力提供孩童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受教育環境,讓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成為有為有守的好國民,才是國家、社會及家庭之幸。
-
救人也是自救
前一陣子的阿里山小火車事故造成了頗嚴重的傷亡,但也因事故現場乘客中有擔任護士工作者及時以標準急救程序為週遭傷患爭取救命時間,得以讓許多人熬到救護人員趕至,進而挽回寶貴生命。這樣的案例,讓政府相關單位及民間團體一直以來不斷在推廣的「心肺復甦術」(CPR),其重要性及在緊急時刻的關鍵角色更加不容抹煞。 當一個人因突發狀況導致心跳、呼吸停止的休克症狀時,若未能及時搶救便會造成腦部缺氧,留下永久性的傷害甚至喪失生命,而與死神拔河的黃金時間往往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令人沮喪的是,意外可能在任何時間、地點發生,醫療救護設備卻不可能是「你需要它、它便出現」,以專業醫療院所的可達性而言,這只能是第二線的救命措施,而第一線關鍵的維生之道,唯賴人人都能熟悉急救常識正確操作方法,如此一來,除非註定「天要亡我」,出事時恰處人跡罕至之地無人能施援手,否則只要有人發現又能及時用上這套救命術,便等於多了一分生存的機會,學一套簡單易操作的急救方法,既能救人也是自救,何樂不為? 記得以前曾經參加過類似推廣CPR的研習活動,雖然幾個「壓額、抬下巴、暢通呼吸道」及反覆操作的吹氣、心臟按摩動作看似簡單,但任何一種技巧即使再簡單,想要正確施作均有賴不斷練習,而不是上了幾堂課,對「安妮」(示範用假人)做做樣子,便能確保遇見狀況時能冷靜無誤地搶救生命;況且急救過程變數多,若有閃失,即使錯不在己,也可能背負急救不當的壓力,顯示這項救命法寶要想達到「人人敢用、時時會用」還有待努力。但無論如何,首先要讓愈來愈多人接觸,學習這套方法,藉由頻繁研習的反覆練習操作,遇有需要應該還是能發揮一定的用處的。
-
知足常樂人生無慮
往往有些人對自己所擁有的,好像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所以煩惱與痛苦必相隨而至,很少有快樂可言。 同樣的,一個懂得知足的人,他能理性的觀察、評估,一切都在順遂的環境中成長、茁壯,因而,他的生命是充實的、日子是安祥的、心靈更是快樂的。 在庸庸碌碌的當下,有些人高官顯要,名利雙收;但有些人則是一介清廉,兩袖清風,何止天壤之別?俗云:「人比人,氣死人」,確實堪值玩味。只要能安於現實,看破世俗一切,就可自然免掉無謂的煩惱。 雖然有人認為,不滿現狀才能進步,這種奮發上進的精神,本無可厚非;但若流於囂張狂妄,就難免淪為「夜郎自大」了。古往今來,許多英雄豪傑之所以能建功立業,他們都把握住「行其所當行,止其所當止」的準則,如此知進退、識時務,那有不成之理! 平心而論,人應有自知之明,時時心存戒慎恐懼,還要牢記「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字裡行間,不正明白告訴我們立身處世要能知足,此乃不爭的事實。 其實,「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們如遭遇到挫折就懊惱頹廢、懷憂喪志,一心想和現實作對,那是愚不可及的。有些事或許根本是求之不得;而有的是得之而非所求,搞得自己在痛苦的深淵中掙扎、煎熬,說穿了,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慾望是無盡的豁壑,永遠無法填滿。假如每一個人都心無貪婪,量力而為,凡事知足,必能真正享受快樂的人生。
-
發展觀光的重要課題
報載,兩岸小三通經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的積極奔走協調,兩岸同意增開週日海上定期航班,並已於上週日首航,也就是說兩岸小三通迄目前每周二、五、日均有客輪往返,這對於兩岸人民交流與交往,可說助益良多,我們除希望大陸方面,早日開放大陸人民利用小三通來金,多鼓勵大陸人民來金旅遊,也希望臺灣方面放寬人民可藉由小三通,從金馬自由出入大陸。 金門自解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觀光事業曾風光過一段黃金歲月,可惜只有短短兩三年光景,觀光業就開始走下坡,迄兩岸小三通,反而掀起金門民眾赴大陸觀光熱潮,如何振興金門觀光業,成為政府有關單位和觀光業者重要課題。 老實說,為振興金門觀光業,縣府等相關單位是不遺餘力絞盡腦汁,不過,也許是經濟不景氣,再加上這十幾年來也已有數百萬人次來金旅遊,要再創金門觀光業的第二春,除非臺灣方面能開放台灣人民可以從金門中轉到大陸,再來就是大陸人民可以來金旅遊,也唯有如此,金門的觀光事業才有前途。 但話說回來,一個地方要發展觀光,就必需先打造好觀光環境,金門有很多文化古蹟與戰爭遺蹟,還有綠化美化的成果,這些都是金門重要的觀光資源,但光靠這些還不夠,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再增強軟硬體建設,以招徠觀光客,以及如何把金門強力推銷出去,這些都是發展金門觀光業重要課題。
-
惜緣
「想念一個人,需要衝動的感覺;思念一個人,需要深刻的烙印;接近一個人,需要滿懷的誠意;愛上一個人,需要十足的勇氣;放棄一個人,談何容易!」這是朋友從網路上轉寄給我的一則留言,的確,在情場上,只有愛過方知情深,也只有摘不到的星星才最閃亮,愛人與被愛之間,有一份真誠的感動,說放棄就放棄不僅強人所難,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弔詭的是,最近一份非正式的統計卻顯示,台灣平均每天有八十六對夫妻離異,有很多人直把婚姻當兒戲,這當中還不包括那些名存實亡的,如果再加上那些各自另築愛巢的,真實的數目絕對會讓人觸目驚心。這樣的情形,多少反映了現代夫妻相處之道的難為。婚前,許多男人莫不挖空心思,想盡辦法來選擇一個理想的伴侶;而女人們不免也要睜大眼睛、使出渾身解數,以期牢牢抓住一個白馬王子作為終生的依靠。結果,在愛情的道路上,世間的紅男綠女為了博得對方的好感,往往便把自己的缺點隱藏了起來,最後因為認識不清而鑄成大錯的,可以說不勝枚舉。 其實,婚姻就像一場持久戰,對大多數做丈夫的人來說,他們最需要的莫過於得到妻子的關心;同樣的,一個妻子夢寐以求的,無非是希望能得到先生的寵愛。只可惜一般夫妻都想做「無本」生意,他們常常會站在本位立場,然後要求床頭人做單方面的慷慨,當然,不反求諸己的結果,不是同床異夢便是協議分手,這實在是很「划」不來的一個結局。 如果我們能學著以成熟的態度去疼惜對方,那麼錯過真愛的情形絕對會減至最少。問題是情場如戰場,稍微一個應對不當可能就把一個美好的家搞得四分五裂,很多人總以為,談情說愛只是婚前階段的行為,婚後由濃轉淡,一切從簡,這實在是很「危險」的一種想法,特別是在離婚比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學習容忍、相互尊重,愈發顯得重要了。不管怎麼說,既然已相互接納了對方,夫妻之間註定就有一輩子算也算不清的帳,懂得惜緣的人,絕對懂得用自己的深情去維護,這是婚姻生活要歷久彌新,必然決然的道理!
-
養兒不防老
日前,高雄市有一名六十三歲的老先生,自己擁有博士學歷與副教授的經歷,由於大環境不景氣,因而失業生活困頓,想要遠在美國的三個博士兒子按月寄生活費,卻遭到拒絕,痛心又生氣之餘,到地檢署按鈴控告兒子遺棄! 看到這則新聞,除了深深為博士老先生一掬同情淚,也不由得感慨西風東漸,中國固有人倫孝道日漸式微,昔日父母恩情深似海、昊天罔極的觀念不復存在,而且,與學歷成正比,書讀得愈多,反哺歸恩的觀念愈趨淡薄,令人嗟嘆! 當然,中國人崇尚孝道,看在西方人眼裡很難理解。因為,他們把權利和義務分得很清楚,認為父母養兒育女是應盡的義務,子女被養育是應享的權利,對父母沒有反哺的義務,他們依法納稅,老人安養與養護工作,應交給政府專業機構去照料。 其實,出國留學喝洋墨水的人,也不全然「數典忘祖」,大抵都能善盡人子之道,迎接雙親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或學成返國承歡膝下!可是,博士老先生費盡畢生積蓄把三個兒子養育成人,送出國留學成了洋博士,卻棄老父於不顧,或許,那是「三個和尚沒水喝」寓言故事的翻版;也可能是金門俗諺「最牛踏無糞」和「最囝餓死爸、多媳婦餓死耷家」的縮影! 誠然,中西文化不同,社會型態迥異,但隨著交通便捷,傳播媒體無遠弗屆,逐漸縮短差距,特別是中國固有人倫道統日漸式微,因而逆倫事件、子女棄養父母的情事層出不窮,諸如博士老先生控告三個博士兒子棄養,表面上看是理直氣壯,但孩子戶籍不在國內,司法管轄權「鞭長不及馬腹」,告了也等於白告,真是情何以堪?看來,為人父母,應該體認孩子功課好很重要,教育孩子懂得為人處事更重要,而且,社會型態改變了,宜有養兒不防老的準備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