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捷徑
有人說:聰明的投資是致富的捷徑之一,當然,在投資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風險產生,唯有自我不斷的學習成長,才能降低風險,快速累積財富。 同樣的,嫁個有錢的金龜婿、娶個有錢的富家千金,都是致富的捷徑;就讀名校、結交上流社會,擴大人際關係,這也是事業成功的捷徑。投資移民、國外依親,都是找平安的捷徑;上補習班、開夜車,也是爭取好成績的捷徑。 通常,人都有抄捷徑的習慣,有的人為了爭取時間,放棄大路不走,走捷徑小道,希望快速抵達目的地。事實上,走捷徑的人都了解自己的目的地,也知道那條路線是較直的。然而,除非一起始就積極動身,並且不管在途中遭遇到什麼障礙,仍奮戰不懈的向目標走去,否則絕不可能到達目的地。所以,當你用積極的心態進行思考時,你就能影響、應用、控制主觀和客觀的各種因素,或者同諸因素相協調。因此,對很多人來說,通向財富的捷徑就是要善用思考並且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 凡事走捷徑當然不好,但因「躐等」而成功的案例總是不少,就像看書,有些人前後翻一翻,就能了然書中之旨,何嘗不好?可有些人從頭看到尾細細閱讀,但就是不能把握重點,當然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走捷徑要有走捷徑的條件,只要有條件,何必浪費時間?一見鍾情,也是走捷徑,卻可能白首偕老;戀愛十年,可能結婚一年後就離婚了。所以繞路不一定就好,時空長短,用佛法來看,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都是因緣。 總之,在人情上,要有忠孝誠信,能心存厚道,才是捷徑。在教育上,要精進用功,聞一知十,懂得會意,才有捷徑。至於在財富的追求上,記得有句話說:思考讓上帝發笑,讓自己發財。我想,在人生的旅程中,能夠掌握自己獨特的才能,能夠善用思考,必能為自己走出一條條致富的捷徑。當然,如果沒有捷徑的因緣,還是老老實實的用功,本本份份的生活,因為,這才是人生旅途中最踏實的捷徑!
-
創造優質環境
暑期已近尾聲,眾多學子即將重返學校,接受師長們的傳道、授業、解惑,展開生涯求學的另番衝刺! 重返校門的第一關,就是註冊繳交學費。報載,地區今年申貸助學貸款學生,首日就高達一百五十位,人數更甚往年;台灣家扶基金會日前也公開透過媒體,籲請社會伸出援手,協助一千九百位考上大學、研究所卻繳不出學費的學生,其他透過標會,向親友私貸張羅的,更是不計其數。 許多人或許可能會大吃一驚,曾經締創「經濟奇蹟」的台灣,今天居然會有這麼多人連學費都繳不起? 沒錯,國內這些年來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許多科技新貴,有人光是年終分紅就超過百萬,但是隱藏在背後的,也有不少自詡為「電子科技」公司,連年虧損,董事長還是照領千萬高薪,怪不得股價每下愈況,騙得多少投資人血本無歸,近年來小康家庭頓成貧戶者驟升,雖說與整個經濟大環境、失業率上揚相關,但是這種富人掠奪窮人,等而下之,掏空資產,所在多有,這也是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的主因之一,政府金管不嚴、不周,難辭其咎。 再者,我們過去因為所得分配平均,曾被國外經濟學家稱許為發展中國家典範,但這些年來,隨著政府對富人租稅優惠的加碼,加上政爭空轉虛耗,產業外移日增,使之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長此以往,有人憂心會造成「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兩極化發展,這對國家整體發展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經濟、社會問題,破壞力不小,不容等閒視之。 浮在社會檯面上的自殺、搶奪頻仍,招搖撞騙橫行,就是當下的一個警訊! 因之,如何打造一個更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優質大環境,讓小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繳得起學費,過好生活,毋寧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
兩把刷子
從前,社會型態封閉,教育不普及,年輕人最好的出路是拜師學藝,只要熬過三年四個月的學徒苦日子,「一技隨身,行遍天下」,而且,那一套看家的本領,足以傳子傳孫,幾代人不愁吃穿! 因此,在那個年代,一個人若學藝出師,即能養家活口,倘能多學一套工夫,被形容有「兩把刷子」,那是至高無上的尊榮。然而,教育普及之後,加諸網路資訊發達,許多代代相傳的獨門絕學,其竅門被公諸於世,「江湖一點訣,講破唔值錢」;尤其,諸多傳統手工技藝,已經被電子高科技所取代,或在大資本集團壟斷下,幾乎沒有生存空間,變得一文不值,將成千古絕響! 簡單舉個例子,以前只要學會寫反體字,懂得使用彫刀刻印,即能擺攤營利;而今,電腦光學掃瞄雷射彫刻問世,想彫刻什麼圖案與文字,要放大、縮小,或拉長變形,透過指令完成,易如反掌,簡便快速,且收費非常低廉,傳統「慢工出細活」的彫刻難以競爭,逐漸被淘汰。同樣的,過去只要學會修理鐘錶,即能賺錢養家,而今,各種手錶大量生產、物美價廉,功能不斷推陳出新,款式稍退流行即丟棄,鮮少使用到老舊送修,鐘錶修理即將成歷史名詞。 再者,二十四小時營業超商興起,日常用品統統賣,特別是冷、熱飲食,不但種類繁多、口味齊全,且全天候立即供應,傳統商店怎能與之匹敵?早年學會各類餐點手藝開店、擺攤,生意都被搶光了,紛紛關門倒閉。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人類進化千古不易的鐵則;不是自己跑得慢,而是別人跑得更快,能怨得了誰? 古有明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身為現代人,最怕的就是中年失業,倘若還有子女在上學、或有房貸,沒有收入日子真的會過不下去!因此,無論是在民間企業工作,或在公家機構上班,都應保持高度危機意識,除要時時充實本職知能,更應加緊培養第二專長,具備「二把刷子」、甚至「三把刷子」,萬一單位裁併、裁員,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可免中年失業的危機!
-
話七月半
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又來到了!今人將農曆七月,稱之為「鬼月」。好兄弟放暑假,來人間遊歷一個月,接受人間的祭拜供養。金門人稱農曆七月為「七月半」或「中元」;古人,亦未見將農曆七月稱之為「鬼月」者。今人,將農曆七月稱之為「鬼月」,並未見出自何處?可能是受到新聞媒體的影響,才會將農曆七月,訛說成是「鬼月」。 辭海載:中元,時節名,農曆七月十五日也。︽五雜俎︾謂︽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日夜誦經,餓鬼囚徒,亦得解脫。 又,佛教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起盂蘭盆法會,以百種供物供養佛法僧三寶。另,︽老學庵筆記︾云:故都殘暑,不過農曆七月中旬,俗以望(十五)日具素饌享祭先人。蓋即古嘗祭之遺,今人是祭祀祖先,也是一種孝心及感念先人恩澤的表現。 農曆七月,真如術士、媒體所說的「鬼影幢幢」嗎?據籍載:農曆七月半,家家戶戶均拜「祖公」,晚間則有盂蘭盆的行事,燈火輝煌,供品陳列,街道擠得水洩不通,少女們戴著季節花,穿著漂漂亮亮的出外賞景。而在廟內則舉行法事,有些大戶人家競相結壇,大夥兒飲著碧羅春、鐵觀音等茗茶,街上行人來來往往,一點兒也不像今人所說的「鬼月」,十分的熱鬧。 當我們在普度、祭拜好兄弟,祈求好兄弟能帶給我們平安、發財時,是否曾反思過:好兄弟是怎麼來的?為何要「鬼門關」開了,才能來到人間?佛典:「夫心術無常,顧其所憑如何耳。故憑於十惡,則地獄見焉。憑於慳貪,則餓鬼見焉。憑於愚癡,則畜生見焉。憑於五戒,則見之人。憑於十善,則見之天。憑於四諦,則聲聞道成。憑於十二因緣,則緣覺果就。憑於六度,則菩薩慈弘。憑於最上乘,則佛果圓滿。」所以,祭拜好兄弟之時,也應深切的體認「七月半」的孝道和慈悲的意義,行善積德,種下善因,得善果。
-
何苦害人害己?
前不久,蘭寧颱風掃過北台灣,幸天佑寶島,未傳出什麼災情。反倒是有一個「不知輕重」的年輕人,意外成了颱風過境的「受害者」。這位熱愛水上運動的大學畢業生,眼看颱風天風大浪高,正是玩衝浪最刺激最具挑戰性的時刻,不顧海岸巡邏人員的勸阻與警告,仍舊冒險下海。颱風天執意從事危險性戶外活動的代價是:上得岸來,吃下一張二十五萬元罰單!縱使這位老兄一臉不情願,還不斷喊冤說自己根本沒聽到警告聲云云,但巡邏單位全程均有蒐證,由不得他狡辯,只顧自己爽而不考慮其他,結果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喜歡從事什麼樣的戶外休閒運動,本來是個人的自由,誰也無權干涉。但在惡劣天候或險峻環境下,不思及潛在危險仍執意上山下海,所牽涉的就不只是個人的自由而已了。回顧過去,每逢颱風天,任憑天候如何險惡,也不管有關單位如何苦口婆心奉勸民眾注意自身安全,勿前往警戒區域從事戶外活動,總是有少數「白目」的人或登山、或海釣、或戲水,每每不幸發生意外,便得動用直昇機、巡邏艇及救難人員協助脫險。雖說人命關天,焉能見死不救?但為了救這些「自找麻煩者」,耗費龐大的社會資源,更讓救難人員被迫跟著涉險,徒增正常救災工作之外的負擔,這難道應該嗎? 凡事有輕重緩急之分,颱風來襲首應注意人身安全,玩樂這等非必要的事兒,還是能免則免吧!除了警消人員與新聞工作者等少數因工作需要,即使在颱風天仍必須堅守崗位的特殊情況,一般人實在沒啥正當理由以身涉險。因為職責所在而冒險,值得體諒,但只為了一時的痛快而涉險,還得勞動他人捨命相救,就有點不可原諒了。祭出重罰或許令當事人很不服氣,然而較諸可能付出的龐大社會資源,這樣的教訓與代價算是相當輕微了。
-
「五十步笑百步」
一群烏鴉經常飛在養豬場的周圍,對著養豬場裡的黑豬取笑說:「豬呀!豬呀!好黑的豬喔!好難看的豬喔!」豬群因為跑不快,也不能飛,被烏鴉那麼取笑,也只有忍耐。不過旁邊的一隻黃狗為豬打抱不平,就對豬獻計說:「下次等烏鴉再來取笑你們,你們就反問牠說:為什麼不看看你們自己呢?」 這段話說明,一個人往往只看到別人,沒有看到自己。例如:笑別人說話不流利,自己講話就很流暢嗎?嫌別人囉嗦不乾脆,自己就很簡明扼要嗎?看不起別人沒有能力,自己就很能幹嗎?眼中看到的盡是這個人的缺點,那個人的不是,可是幾曾想一想,自己就沒有缺點嗎?「馬不知臉長,猴子不知屁股紅」,人,沒有「反觀自照」的功夫,就常常犯了不知「反躬自省」的毛病。「張家長,李家短」,說了一大堆閒話,其實那許多的長短,說的都是自己的行為。「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好壞,與別人何干?還不都是自己承擔後果嗎? 古人說:「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人與人之間,其實都是「半斤八兩」,但是專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還是滿街遊走。所以,千萬別過度抬舉了自己,也不要像烏鴉一樣笑豬黑,︽弟子規︾中有段話說:「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實足借鏡。當然,也不能和「龜笑鱉無尾,鱉笑龜粗皮」的故事一樣││龜和鱉是屬於同類的動物,外形非常相似,但因龜的尾巴比鱉長,所以龜笑鱉無尾;鱉的背甲比龜柔軟,所以鱉笑龜粗皮。事實上,從外形看來,龜和鱉仍是外形相似的同類,再怎麼互相譏笑,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總之,心地善美的人,所見皆善美。過去儒家一直要我們反躬自省,佛教也一直告誡我們要自我懺悔、反觀自照正是這個道理。
-
「戰爭與和平」
軍演、軍購,準戰爭狀態,近來沸沸揚揚,讓人為台海局勢捏了一把冷汗。 說起台海情勢,讓人第一連想到的就是「戰爭」。談到戰爭,金門歷經八二三、古寧頭、九三等大小戰役,又長期遭逢「單打雙不打」的砲彈侵襲與洗禮,落彈率堪稱「世界之最」,是最為名副其實的戰地。 從戰地的觀點來看戰爭,只能以「慘痛」兩字來形容。家園毀了,親人沒人,民不聊生,怎不是一個「慘」字了得! 如果說,在過往國共爭鬥歲月裡,金門前線軍民浴血保國,換來的是台灣後方的安全繁榮,我們的犧牲是有代價的,我們的鮮血沒有白流! 但是,時至今日,戰地已解嚴,政黨更已輪替再當家作主,台灣人早已出頭天了,為何還要「大玩」政治圖騰把戲──「公投正名制憲」等運動,將兩岸關係帶向紅線警戒地帶,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 難道意識型態真的可凌駕一切?難道國人的性命真的不值錢?要由少數政客來決定操控嗎? 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不過,名律師陳長文說得好:「倘若政府已盡一切努力,最後仍面臨了戰爭,我會選擇支持政府。但若政府怠以避戰,坐任戰爭加臨台灣,我痛苦的選擇將是遠離戰爭::。戰爭是你們起的釁,又如何要求人民拋家棄子,用生命去餵食你們養放出來的戰爭惡獸。」這正道出許多小老百姓心聲,深值主政者,思之,再思,三思!方能為國家建構出一條「長治久安」大道。 總之,站在全球化的浪頭上,兩岸關係,和則兩利,鬥則兩敗,兩岸當局皆應深刻體認到,我們要選擇一個戰爭倒退十年的經濟?還是創造一個穩定和平共榮的前景?其理甚明。因之,主政者的最高政治道德責任是避免戰爭,確保和平,才能為全民謀求最大的福祉。
-
二分之一
民國六十五年,舍弟到岡山空官報到後,大卡車浩浩蕩蕩把同期新生送到鳳山陸軍官校,參加三軍八校入伍新生訓練;在完成人員點交之後,連隊長致簡單歡迎詞,旋即實施「震撼教育」! 所謂的「震撼教育」,其實很簡單,只是值星官在隊伍解散前,下令學生繞操場跑一圈,然後,與連隊長站在起跑點,當一半學生跑完操場後,立即又下第二道命令:「前面二分之一去休息,後面的再跑一圈!」 這個當兒,來自四面八方有志想「飛」的青年,有人還在作「空中少爺」的白日夢,仍漫不經心地小跑步,根本不知道值星官仍在抓落後的學生,因此,當第二圈的二分之一跑完操場時,值星官又下命令:「前面二分之一去休息,後面的再跑一圈!」 天呀!原來是一場淘汰賽,還留在跑道上繼續跑的學生才覺悟,每一圈若不拚命爭取前面二分之一,得繼續跑下去,因此,趕緊咬牙全力衝刺,因為,跑最後一名的學生,同樣站在起跑點上,卻要比別人多付出數倍的辛勞! 其實,人生的旅程,正像在跑道上不斷的淘汰賽。君不見,從生命起源兩性接觸,只有跑在最前面的才有機會在娘胎受孕,瓜瓜墜地之後,從幼稚班、小學、國中、高中、大學、以及研究所或博士班,每一個階段都是永不止息的競爭,落後一步即成輸家!何況,既使一帆風順完成學業,進入社會求職,也是場場殘忍的淘汰賽;甚至,在工作職場、或營經事業,不但要時時接受挑戰,更要防範惡意阻擾與打擊,若不謹慎努力,隨時有被淘汰的危機! 眾所週知,軍校「合理是訓練,不合理是磨練」,舍弟將入伍生第一天的體驗永銘心版、軍旅生涯奮力不懈;同時,也把「二分之一」的故事與我分享,這些年來縈繞腦際,深覺受益匪淺。如今,孩子即將到大學註冊,除了轉述這則故事,也特別提醒大學雖是「由你玩四年」,但仍需用功讀書,當心「二分之一」科目不及格,是要被退學的!
-
愛之深,責之切
六○年代,我們是在「愛」與「鞭扑」下受教育而出的。今日的教育方式,已與過去不同,不再施行體罰教育,改以愛的教育。父母、師長都要以最大的愛心、耐心來了解孩子、陪伴孩子、教導孩子。讓他們在正常的、快樂的學習成長,有著健全的人格發展和美好的未來人生願景。 到今日為止,對於那一天所遇見的,以及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期許和希望,仍是無法忘懷。那時,剛走進一家店坊挑選要買的語文用品。不一會兒!突然聽到孩子的哭號聲。抬頭向窗外望,見到一位小孩跟在父親後面,又哭又喊痛,很受委曲似的! 咦!這對父子,不是剛要踏進店坊時,在店坊門口前所看到的那對人嗎?怎麼!剛剛還好好的,倆人一起在看東西,為何孩子突然會哭著喊痛呢!接著,那位父親回頭問了孩子話,孩子好像沒有答清楚,父親再次的管教孩子。這時心裡有點擔憂和捨不得,只要慢慢地講,孩子會懂的,可不要讓孩子受了委曲和傷害才好。 事後,有人說:那孩子的父親,每天很辛苦的工作,賺的錢又不多,看見自己的小孩子不曉事,不能體會父母的苦心,怪不得他會生氣。這時,才知道他是孩子的父親。對於孩子受到父親嚴厲的管教,外人看了還是為孩子捨不得。畢竟孩子還小,好玩是免不了的。 天下父母心!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對孩子都有期許和希望。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父母親而已,也是孩子的老師和學習、解惑的對象。那位為人父的心,可以體會得到,每一對父母都冀望子女皆能成龍成鳳。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學習都很重視。為人父母者,也要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才會是最快樂的!
-
留住綠色感動
毒辣的炙陽一夏更甚一夏,平日出門總會記得多穿上一件輕薄的長袖外套,即使悶熱了些,至少讓皮膚免受曬傷之苦。那日估量著天氣陰鬱,索性著短袖上衣騎著機車出門,詎料烏雲散去,霎時又是艷陽高照,如此令人措手不及的「變天」,讓曝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一陣灼熱,烈日的威力當真不小,倉皇忍受「烤刑」的我心想:若有樹蔭遮擋,肯定舒服多了::: 車行至小徑圓環,想到中央公路兩旁一片矮樹與花木,難避烈日當空,當下決定往環島北路行去,只因那兩旁的木麻黃雖不若兒時那般濃密罩頂成隧道之姿,至少行經機車道仍可獲得相當程度的「庇蔭」。馳騁在這木麻黃夾道的路上也總覺得格外親切,頭頂上茂密的枝葉將炙熱的陽光阻絕,涼風徐來讓人忘了夏日煩躁,一大片深綠映入眼簾教人心曠神怡。雖然這陣子這條路上多處施工、通行不便,但想到能享受綠蔭的庇護,其他的也沒啥好挑剔了。 想到以前隨處可見木麻黃「霸佔」馬路上空的壯觀景象,隨著天災肆虐、土地開發及林相改造,這些「金門印象」逐漸消失,多數只能成為腦海中的模糊記憶,在每一個炎炎夏日裡重新被想起。 在副刊中看到赴金門遊玩的台灣觀光客描述著對木麻黃獨特之美的感動,也曾在言論廣場拜讀過多篇關心島上木麻黃命運與未來的文章,足見這看上去不怎麼美的樹種,卻是金門之所以為金門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已經消失的或許無從挽回,但願一息尚存的能有生存的空間,該去該留應有妥善評估規劃,畢竟它們不僅代表一個樹種,也是金門的一種圖騰、一份伴隨著許許多多在地人成長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