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談生活的節約
「節約」、「簡樸」似乎是最近常談的話題,國家新行政團隊要求公務人員厲行簡樸公約,台省各地鬧水荒,政府也大聲疾呼「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大家多多節約用水。其實節約不只是口頭上喊喊的口號,而應該是平時的生活方式及習慣,否則喊破喉嚨也是白費力氣。 說起生活上的節約,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及「撇步」,這都和生活習慣、經濟情況,甚至價值觀等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在富豪之家,可能一擲千金而面不改色,在貧困家庭,能有三餐溫飽,就已是心滿意足了。因此,對生活上的要求,人人不同調,也是極為正常的事,如果真正的要求到「連送花也免了」的地步,或是宴客如競標「併最低價」,似乎也大可不必,只要回歸到古老的一句話││「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把錢花在刀口上,自然就學會了簡樸、節約的生活習慣。 由一些生活的小細節,有時就可以看出人對生活的態度;有些人寄信件時,是用已經使用過的信封拆開再反折利用,真的做到連一張紙都要「物盡其用」的地步,談節約用水,如果有機會到烏坵住一天,看到接雨水、等運補的情況,相信以後用水就不會是「嘩啦嘩啦」的浪費,因為在那裡節約用水本就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口號。 其實中國人談節約、簡樸早已是「古有明訓」,且錄一段人人能詳的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共勉之││「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宜未雨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簡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
相信自我
嬰兒時,我的頭特別大,很多人看了都喜歡摸摸,順便給個「大頭」的小名;曾經,有一個「看命仙」摸過我的頭之後,直誇「頭大面四方」,是個有福之人,能招來四個弟弟。果然鐵口直斷,未卜先知,我真的有四個弟弟,不識字的父母因而很相信命運,遇事都要先到廟裡燒香拜拜,抽支籤、卜個卦,希望趨吉避凶! 然而,生長在炮火下的窮苦農村,每天看父親挑著又髒又臭的水肥, 喝著牛拉犁耕田,因而時時叮嚀自己,不要向命運低頭,才能跳脫一生務農的命運。因此,我從不算命、卜卦;有一次走在台北街頭,騎樓下突然有人拉住我的手:「先生!我幫你算個命!」當我驚覺到是怎麼一回事後,立即告訴他:「對不起!你已經算錯了,我是從不算命的人!」 其實,抽籤、卜卦並非無知村夫村婦的專利,相反的,人類物質高度文明之後,心靈反而空虛,求神、問卜、換名改運之風更是盛行,連很多達官顯貴亦不能免俗,深信升官晉爵之道,在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咸認有沒有才德不重要,只要坐對方位,便能官運亨通,步步高陞! 當然,才不如命,並非始於今日,明成祖一統江山,以各地進貢茗茶良窳封官賜吏,有讀書人不服在牆壁上寫著:「十年寒窗下,不如一壺茶!」成祖皇帝看了提筆補上二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令天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儒生徒呼負負! 的確,人生的旅途,我只相信自己,從不向命運低頭,然而,處在這「窮算命、富燒香」的年代,或許算命和燒香,也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一些慰藉,有其存在的價值,至於某些專門喜歡幫女生看手相之徒,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荒誕復可笑,切莫輕信才好!
-
是希望更是請求
講起離島的醫療,長久以來,它就一直是生處於離島居民心中的痛和悲哀! 它,恰似西方哲學政治家說的:「去接受不得不屈服的悲哀(罹患緊急且有危及生命的重病或意外事故)、去接受聽任劣勢者,少數者(離島居民)所認為錯的東西(醫療不足)就這麼發生所帶來的痛苦。」 我們離島的居民一樣參加健保、交繳健保費;但,離島居民所享有的、所應得到的醫療照顧資源,卻是遠遠的落後於台灣本島。難道,這真的是生活在離島居民的悲哀,還是揮之不去的宿命。 澎湖縣七美鄉村長陳勝雄大量胃出血,必須以直升機後送台灣急診,卻因未能得到空警隊的即時救援、延誤後送就醫致死,令人十分的遺憾和痛心,也再度挑動離島居民的痛處,反映後送制度上的盲點及凸顯離島的醫療困境。 另外,這次澎湖縣七美鄉村長陳勝雄胃出血的不幸案例,也凸顯空警隊還是不能以「人命關天─百姓的生命為重」的積極態度來處理。如果當時─像內政部長余政憲說的:「先救人,事後在補辦申請手續」,相信七美鄉村長陳勝雄在得到即時的後送就診機會,這起不幸事件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每次,社會有危及生命的意外事故發生後,我們都衷心盼望類似意外不要再重演。所以,我們希望─不,我們請求政府能格外的重視離島醫療資源,檢討改進現行後送制度盲點,減低後送頻率,改善離島醫療品質,才是常道,讓離島居民的生命更有保障。
-
鳥籠與人籠何異?
一提起人籠,大家都只會意識到是牢獄,其實不然,這裡所指人籠,乃是居家環境,是人為所造成的。 地區近年來各地新社區到處林立,居家生活品質不斷的提升,在一般新建的住屋與樓房方面,除了追求樓房新穎造型,以及房屋內部的格局外;在建材上更講究高級產品,所以樓房越是晚蓋的越是注重外表的美觀。 當然生活水準的日益提升,導致人類建屋技術的突破,應是無可厚非的事。倒是人類本身的自私、貪婪、脫序的影響,讓這項成效蒙上陰影,大打折扣。追根究柢,這種始作俑者的行為,該是人類重新檢討、思考的必要。 對地區新建社區樓房的印象,不難發覺一種不尋常的特徵,一些透天厝開放式的庭院,屋主為了防範宵小的光顧,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根本不顧房子的協調性,每戶都所費不貲裝上不鏽鋼的框架,雖然從表面上看來多增加一層保障,畢竟也隱藏一股無形的危機。 從電視上得知,台灣各地每天都有不斷的火警發生,而每次的火災都奪走了寶貴生命以及燒毀不少的財物,真個情何以堪?從每回火災現場勘驗,人員之所以無法逃離火場,最大致命傷,大都因為受困鐵窗與鐵捲門的阻絕,才頻頻衍生悲劇事件。 由此種種跡象觀察,「鳥籠」與「人籠」究竟有何差別?這種怪異景象無疑是人類的恥辱。若想要這種現象從都市叢林中消失、絕跡,惟有期盼政府加把勁,在治安上多用點心;而最大的治本之道還是寄望人類心態的改變,從良知、道德、倫常出發。
-
嚴懲開快車
今年以來地區已發生多起交通事故,至少造成二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究其肇事原因,開快車無疑是最大禍首,對於那些喜愛超速行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人,有待警方嚴加取締,以免殃及無辜。 地區各路段經常可見超速行駛的車輛,以伯玉路為例,速限為七十公里,如果開到八十公里也許情有可原,但是如果飆到上百,那豈不是置他人安全於不顧,最可惡的是有些駕駛人超速行駛又任意變換車道,遇到狀況再來緊急煞車,似乎開車如入無人之境,像這種駕駛人嚴重危及交通安全,應給予嚴懲重罰。 其實不僅在伯玉路段常見飆車,在市區街道也常見開快車的駕駛人,無視街道車水馬龍,呼嘯而過,引來行人一頓臭罵,可惜我們的交通規則好像無法可管,否則就不該讓那些開快車的鏡頭一再重演。 報載,縣警局最近已向交通部爭取一筆經費,將用以改善地區十六處易肇事路段,這項作法值得肯定,但如果駕駛人開快車的習慣不改,任何路段、地點都可能發生車禍。 由於地區經常可見車輛超速行駛,有關單位應廣設測速器,同時探討各路段行車速限是否合理,像伯玉路瓊林到榜林也許最高速限可以提高到八十公里,部分寬廣的道路也不要硬限在五十公里下,以免造成塞車,但對於在人煙較密的地方如果飆到八、九十公里,即應予開單處罰,畢竟多設置測速器對交通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不過,如果測速器設而不用那又另當別論。
-
「境由心生」
報載,國人「自殺」案例,有日益升高現象,而全球性的憂鬱症也有愈來愈嚴重的傾向,真是令人心驚膽怕的。 在功利掛帥的工商社會裡,大多數的國人都生活在錯誤和偏差的迷思中,太過於強調名利,注重金錢萬能和升學第一,認為IQ是全部的事,並視其為成功唯一的因素,因此往往為了制勝起見,而時時給自己製造壓力,因而容易產生煩惱和憂愁。 有人說:「憂鬱猶如一把刀」,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讓人的心變得軟,變得無主,變得膽怯而喪氣,到最後「心如刀割」,別無他路選擇,就會走上絕路。 其實,冷靜的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遭遇的問題,如果不是你的能力所能控制和解決的,那麼就沒有必要去發愁傷腦筋了,因為煩也沒用,而如果你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想,可以解決的話,那麼更沒有什麼好煩好愁的。對事情,一切以平常心待之,順其自然,就會豁然開朗。 禪宗有云:「萬法唯心造」,也就是「境由心生」。同樣的一件事,如果有不同的想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因此懂得調整心境,常存歡喜心,面對同一件事情常能轉憂為喜。 相同的,與人相處,凡事多從好事想,多看對方的優點,很多的事情就有轉圜的餘地;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怨懟,內心一平靜,自然就會樂在生活其中。人的一念之間,可以是充滿希望、快樂、積極的,也可能是自艾、自怨、自憐的。我們要選擇那種生活方式,有待您明智的抉擇!
-
有夢最美
美國人無疑都很會營造夢想,再怎麼貧苦,再怎麼不幸,美國人中自信甚至自負者還是所在多有,因為他們根本不信命運那套,只相信好日子總有一天會來臨。因此貧苦如女工、艱困如夥計,他們儘管貧無立椎,可是他們無一不對美好的將來,滿懷著期待與憧憬。也許正因如此,所以他們永遠有夢想,那種期待美好日子即將到來的希望,使他們得以永保活力、向前奮進。 如果沒有夢想,有人說美國人現在可能還跼促在大西洋一角,同樣的,如果沒有夢想,哈佛約翰怕也不能以區區數百元創立了哈佛大學,耶魯大概也不能成其為耶魯吧!這些自然都是化夢想為事實、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美好實例。 台灣樂透彩開賣後,一窩蜂想要一夕致富的人也有了夢想,雖然夢想很美,但很多人還沒樂透已先瘋透,也有些人還沒樂透就已先窮透甚至死透透。這雖與個人下注的心態有關,不過說穿了還是貪念太濃所致,如果不是那麼在意「以小搏大」的結果,那麼圈幾注希望、買幾個夢想也是人情之常,大概也不用勞駕副總統來說,那是社會土石流,戕害社會人心至鉅了! 其實,「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如果是懷抱著做公益的心態,得之我命,失之我運,當不致招來社會土石流的非議,問題是,今天這樣的社會,多的是不理性的人群,許多人老喜歡用身家性命去賭機率並相信所謂的明牌,結果,明牌永遠是讓人猜不透也摸不到的,許多「玩」命之徒,因為臆來臆去「億」不到,終不免玩掉了身家性命。 這樣的玩法,與美國人那種永遠懷抱夢想,然後積極奮進的精神是迥然不同的,雖然一樣的有夢最美,但台灣人的不理性,總讓人覺得眼高手低,特別是「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結果,更無端的攪亂了一般人的生活步調與情趣,這是相當划不來的!
-
政治化的政治話
最近台灣政壇的新鮮政治話題是真正的「政治話」,也就是有部分立委要提案將河洛話列為第二官方語言,這個話題一推出,果然夠勁爆,也立即引起朝野一陣陣熱烈討論;其實語言無罪,只是因為政治人物的關係,連說個話都可以非常政治。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是在溝通、在傳達彼此的訊息,以目前世界之大,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能夠互相學習、互通有無,能把天涯化成比鄰,語言應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國語」的產生,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在加強溝通的運用。不要說國與國之間,小到一個家庭之中,總也會有說不同語言的組合,但經過學習,語言的障礙就會慢慢的消除,再說到地域性,雖然有南腔北調,但有共通語言也總是可以溝通。 以目前中國人共通的語言是所謂的北平的普通話,也就是「國語」,以今天立委的角度來看,就是第一種官方語言,河洛話就列為台灣的第二種官方語言。其實台灣要不要第二種的官方語言是見仁見智的議題,也是可以討論的事,只不過經過政治人物的口中說出來,就成為非常「政治化的政治話」。 語言主要是在「用」,只要是大多數人用的語言,它就能有一定的地位及重要性,它就會被廣泛使用。比如說,過去大家都推行說國語,而現今的台灣社會上,不論那一省、那一派的人士,不都要會說幾句「河洛話」,最好還能高歌幾曲台語歌,如此才能顯示出「你是我的兄弟」,而適時的幾句「台灣國語」,往往也會有讓人開懷的效果,人與人之間也不致於太嚴肅,而這些現象卻不必要經過政治討論所形成的,也比較容易讓人欣然接受。 以語言的本質而言,推動任何一種地方語言如果是以文化傳承的角度作為出發點,相信都是有其必要的,因為在這樣的過程中,語言它被當成珍貴資產而受到尊重,但如果語言被政治化,被當成政治工具,語言又何其無辜?不是嗎?
-
如是我聞
大陸的稀世珍寶─「法門寺」唐代地宮佛指舍利上月跨海來台巡禮迄今,引起國內各界的空前轟動,數以萬計信眾趨之若鶩競相瞻禮佛祖舍利。但站在心靈改革的觀點,如果全民在瞻禮佛祖舍利的同時不能「反躬自省」,不明「因緣果報」的重要性,進一步「斷惡修善」、「明心見性」,即使瞻禮膜拜舍利千萬遍,佛還是佛,眾生依舊是眾生,恐怕亦難以對當今的國內社會人心(一片求財致富的狂潮之中)有所助益。 一般佛教徒知道的釋迦牟尼佛,是古天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俗家姓名:瞿曇‧悉達多(意譯:吉祥或一切功德成就)。公元前五百八十八年,佛陀時年三十五歲,在北印度伽耶城外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證悟人生和法界一切萬有都是因緣所生。 釋迦成就佛道以後,終其一生,馬不停蹄遊化四方。其間,佛陀數度遭受惡因果報現前的厄難。涅槃後,佛陀留下的舍利,分到各國起塔供奉,法門寺佛指舍利就是之一,大陸視之為國寶。 據金光明、仁王等佛經:「舍利」的成就,是戒定慧之所薰修,甚難可得,無上福田。它的形狀、大小和種類不一。其中,最殊勝而珍貴的,應該非「法身舍利」莫屬了。所謂「法身舍利」,就是佛陀弟子三次結餘留下的「三藏十二部」經教法義。 由於宿昔無知,妄造「身口意」三惡業,感得頭痛如石壓、受食馬麥之報。尊貴如佛陀尚且不免遭受惡因果報,何況具縛眾生凡夫?所以,我們在瞻禮佛祖舍利,能悟昨非而覺今是,真正如是我聞,歡喜信受,到依教奉行,才算是真正供養佛祖舍利。
-
水滸觀後感
小時候,在煤油燈下囫圇吞棗讀借來的「水滸傳」,隨著歲月更迭,至今腦海中那澗水潺潺繞寨門,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替天行道救生民的影像,逐漸地模糊褪色,已經快不復記憶了! 幾年前,當我自己有書房時,曾在夜市買回一些磚頭書,卻因馬齒徒增老眼昏花,再看古典章回小說真是倍感吃力,因而每看幾回即又束諸書架,幸好,拜科技昌明之賜,播放一片小小的光碟,也能重溫「水滸」舊夢,特別是透過螢幕,享受聲光效果,令人仿若身歷其境,尤其沒有廣告插播,一氣呵成連看數集,陶醉其中渾然忘我,真有不亦快哉之舒暢! 的確,水滸大戲,只是宋朝時代社會上一些習槍弄棒,武藝高強的漢子,講義氣、重孝道,個個身懷絕技,他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呼群保義,卻因社會風氣敗壞,貪官污吏與惡霸橫行,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出手鏟奸除惡,因而常被判打幾十脊杖之後刺配流放邊疆,或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當然,綜觀水滸大戲裡的人物,個個凶狠殘暴,動輒拳腳相向,刀起人頭落,砍砍殺殺之後,到處死傷枕藉,血流五步,令人不忍卒睹,可是,因為呈現在畫面的刀下屍首,若不是貪官、惡徒、也是姦夫淫婦,社會所不容的人渣,他們的死,那是「天理昭彰」,死有餘辜,反而能大快人心,發抒人們胸中鬱悶的塊壘! 其實,古今中外,文學戲曲,旨在娛樂大眾,教化人生。有很多戲曲,在博君一笑之後,很快就為人們所淡忘。然而,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故事能流芳千古,為世人所傳頌,正因他們和「包青天」一樣鏟奸除惡,替天行道,仿若正義的化身,足以帶給為非作歹的人一些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