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咖哩的滋味
就熱愛辣,或是味道很重的食物,例如:咖哩、辛拉麵、辣豆干炒黑木耳等等,其中我最愛吃的是光頭廚房的「咖哩」。 光頭廚房的咖哩從遠方就可以聞到咖哩辛辣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連路人都會口水直流。 光頭廚房咖哩製作材料有:米飯、雞蛋、花椰菜、馬鈴薯、豬排,買了一份咖哩還會再送沙拉、湯和麥茶,一份二百元,我覺得很划算!製作方式第一個步驟,先把米飯煮熟,第二個步驟,做蛋包飯,第三個步驟,淋上咖哩醬,第四個步驟,切馬鈴薯和紅蘿蔔,然後拿去煮,最後放到盤子上,就完成啦! 一般咖哩雖然味道也不錯,但沒有像光頭廚房的咖哩那麼濃郁,而且也沒比光頭廚房的香味還香。普通咖哩的料只有紅蘿蔔和肉,但光頭廚房有馬鈴薯、紅蘿蔔、蛋、豬排、沙拉、湯和飲料,簡直天壤之別,我最難忘的滋味,是咖哩的滋味,也就是光頭廚房辛苦製作出來的成果。 光頭廚房的咖哩不但味道濃郁、價格便宜,甚至連觀光客都會想去那裡品嘗一番,我相信,我會永遠喜歡光頭廚房的「咖哩」。
-
美在浯洲
彷彿諸神遺落在人間的珍寶, 漂浮在大陸沿岸泛著五光十色, 名為浯洲的島嶼。 如果你問:什麼是浯洲最美的風景? 是鎮風驅沙鄉土守護的風獅爺? 還是漫天烽火故鄉情懷的戰地史蹟? 或是恣意四季歡快悠遊的賞鳥行? 漫步在陡峭的山道上, 一邊是湛藍的海洋環繞著, 一邊是宛如冰淇淋的雷達站, 一邊是似隱形人的機槍堡, 我才發現,原來最美的風景是浯洲仙山, 他就像一面巨大的城牆, 抵禦了外敵的侵擾。 遠處飛來高大的倒影塔, 欣賞那橘紅色的夕陽, 從天空慢慢隱沒, 這美麗的風景在腦海中, 形成珍貴的一幅畫, 魂牽夢縈,真是美極了! 如果你問:什麼是浯洲最美的風景, 請先閉上你的雙眼, 隔絕外界的擾攘, 當你再度睜開雙眼, 你會發現,美在浯洲, 眼前所見的一切, 就是浯洲最美的風景。
-
快樂的校外教學
一早,溫暖的陽光照入我的房間,彷彿在叫我快點起床,我拿著早已準備好的背包,迫不及待地衝進教室,因為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一路上,大樹隨風搖擺;小草緩緩搖動;小昆蟲也飛來唱歌,好像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是「金門水產試驗所」,裡面有兩個場館,一間是「金門鱟生態文化館」,另一間則是「海洋教育館」,看著牆上的兩對夫妻魚,讓我感到十分興奮,真想進入館中一探究竟。 終於可以參觀囉!首先,導覽員哥哥先帶我們進入金門鱟生態文化館,為我們介紹如何區分雄鱟與雌鱟,我才知道雄鱟的前緣是凹進去的,而且雌鱟在前面是圓的。而且大多數的鱟居住在建功嶼附近的海洋裡,在夏季時,牠會上岸產卵,因此那裡被列為保育區,不能擅自捕捉。接著導覽員哥哥帶領我們往前走,就會看見許多用毛線編織成的海洋生物與植物,把魚缸變成了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真是美麗。接著,我們便來到海洋教育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魚,有美麗的小丑魚,有紅彤彤的蝦子,還有五顏六色的孔雀魚,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吃水魚」,因為我們只要把一根手指頭放在魚缸外,牠就會兇狠地衝過來,真是可怕。 我們的最後一個活動是拼豆手作,老師先帶領我們來到了教室,當大家坐定後,老師便開始介紹拼豆的圖案,有美麗的鱟媽媽、帥氣的鱟爸爸,還有可愛的水獺寶寶。幫我選了水獺的圖案,因為它的模樣十分可愛。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創作時間,我先用黑色的豆子拼出眼睛、鼻子和嘴巴,再小心的把咖啡色的豆子填滿臉的部分,沒想到淺咖啡色的豆子居然沒了,我只好改用深咖啡色繼續完成,成果出來後,我發現水獺竟然變成一隻小松鼠,真是太好笑了!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管是有趣的手作活動,還是觀賞兇狠的地圖魚,我都非常喜歡。用毛線編織成的可愛小魚,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非常逼真,彷彿真的在大海裡一樣,真是漂亮。謝謝學校老師為我們舉辦這麼好玩的校外教學,也謝謝水試所的導覽員為我們講解關於鱟的知識,希望下次還能有這麼有趣的校外教學。
-
我的寶貝
說到我的寶貝,那就是放在書櫃裡面的珍貴寶石以及石英的結晶,它們全部都聚集在一起,繽紛的顏色閃亮亮的外表顯得非常珍貴。 為什麼我會有這些寶貝呢?有一天,外公帶著我去雞舍看雞,在走路的過程中我感覺腳邊踢到了東西,於是我停了下來、蹲下去看,原來是一顆石英結晶!那反射的光芒讓我看了好喜歡,最後就把它帶回家了! 自從那一天起,我很喜歡那顆石英結晶,不管是吃飯、睡覺、寫作業還是玩玩具,不管什麼時候,我都會帶著它。還記得有一次因為石英失蹤了,我非常的緊張,翻箱倒櫃的把家裡翻了一遍,最後才找到它,這次的經驗也讓我學習到往後要更加小心的保護這顆石英寶貝。 雖然後來陸陸續續我又收集了很多石英,但這些都比不上最初我從雞舍路上帶回來的那一顆,可能因為是第一顆,也可能是因為陪伴我最久,所以顯得更珍貴!
-
風獅爺
我喜歡風獅爺,因為很可愛,金門群島接近福建東南外海,四面無高山屏障,季風也很強烈,就是風獅爺的由來。 昔時,雙鯉湖旁的古寧頭村落,其村民常被海水倒灌所苦惱,於是大夥兒在北山安置風獅爺,此為古寧頭設立風獅爺所致;另,風獅爺也可消災解厄,此為古寧頭設立風獅爺所聞。當地居民共同決議,安排林厝、南山、北山三地人丁日夜輪值護守,從此後,古寧頭各村落撥雲見日,而西浦頭的雞犬也恢復正常啼吠。 風獅爺在金門也稱作石獅爺,有石雕及泥料兩種材質,前者精緻古樸,承襲閩南石雕的風俗;後者活潑生動。風獅爺身長最高達三百八十五公分,最小是三十公分,風獅爺常座落於村莊的外圍,祂迎向東北或是北方。 金門的風獅爺有些在牆上,官澳路邊舍牆內有一石獅,花崗岩材質,近乎建材石,為屋主禮聘風水先生卜詢吉凶決定預以石獅鎮宅,類似奠基石,在建屋前已預立,鄰近的民宅也受此影響,以石獅和石敢當並立門牆。 金門的風獅爺不單很可愛,也很受歡迎,我很開心可以住在金門,才能看到如此有趣的風獅爺。
-
金門我的家
金門,我的家!一個外型像狗骨頭的小地方,卻有像藍寶石一樣的藍眼淚;有在夕陽照射下更耀眼金黃的高粱田;有前人保家衛國的戰地遺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美麗天堂! 金門我的家,曾經那麼美麗的島嶼,因為開發,讓樹木變成了高樓,讓田地變成了房子。這時我彷彿聽到樹上的小鳥說:「我們下次過冬要去哪裡?」也彷彿聽到魚在說:「還我家園」,更聽到大地在說:「我面目全非了!」這些低語讓我留下心痛的眼淚。 金門我的家,孕育無數生命的地方,卻變得如此哀愁。人人都應該要保護金門,多種樹、少破壞,不讓汙水流到大海,不亂破壞生態,讓家鄉變美好,你、我才會更健康。 吳念真說過:「呵護我的土地,土地才會呵護我們的子子孫孫。」保護金門刻不容緩且人人有責,讓我們攜手守護金門,守護最愛的家。
-
歲末感恩活動
我很期待這一天,因為這一天我們可以帶零用錢來,也可以買東西。在歲末活動一開始,就是國樂社團的表演,我也是表演成員之一,既緊張又想突破。 國樂表演完之後,就換校長致詞,校長講了很多要注意的事項,校長講完後,就換民俗舞蹈的表演,我覺得大家都很厲害,因為她們跳得都很好。 所有的表演都結束之後就是大家最期待的跳蚤市場,一開始大家都不顧店,都跑去買東西,過了一下子大家跑回店,當我要去買的時候,老師廣播說街頭藝人的表演即將開始,輪到姐姐表演的時候她卻忘記譜了。 我覺得今天的表演都很精彩,歲末感恩活動很好玩,因為有外面的攤位來到我們的學校,我也吃了許多美食,中餐都吃不下了,希望下次跟這次一樣豐富多彩。
-
快樂就在生活中
快樂就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感受,努力體會,便會發現快樂就在我們的周圍。有人說助人為快樂之本,還有人說穿名衣、開名車才是快樂,而我認為會讓我不自覺揚起嘴角的事就是快樂。 雨過天青,天空出現了一道五顏六色的彩虹,也出現了久違的太陽,大家終於可以出門踏青,花開了,草綠了,大地又充滿了生機,看了令人十分舒爽,這也是一種快樂。 有人說:「手心向上是求人,手心向下是助人。」我們平日就應該手心向下多幫助別人,例如:同學忘了帶文具時,我會主動借同學鉛筆;看見同學受傷時,我會陪同學去保健室;同學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我會主動教同學功課,看見同學獲得幫助、解決困難了,會讓我的心中很有成就感,因此就會很快樂。 還有閱讀時,我也會感到快樂,因為在看書時,我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我的心情也會隨著故事的情節而起起伏伏,所有的煩惱都會拋到九霄雲外,心情格外愉悅,這樣也會感到快樂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不是缺少快樂,而是缺少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體會,在生活中觀察,你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值得快樂的事,你也會發現生活中藏著許許多多的快樂,只要用心感受與體會,快樂就在生活中。
-
【第三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問神
國中散文組第一名 那年,六歲,沐浴民俗的渲染。 街道上的燈光閃爍著黑夜,一陣鑼鼓喧天,劃破了西方村落的寧靜。聽著凌亂的鼓聲與刺耳的鈸聲愈發嘹亮,在這錯落的古宅間繚繞,一群人們浩浩蕩蕩的頂起神明的諭令,散播著堅定的庇護予每戶人家。 傍晚的時刻,村落裡的人們總會聚集在玄天上帝廟前,燈火通明得像是白晝一般,身著華服的耆老對著香爐拱手作揖,喃喃自語與那深處的尊者發生靈魂低語。年長的兄姊們分發著樂器,部分男孩們圍繞著轎子打轉,部分男孩們提起提燈,共同替神明提起一條大道,女孩們則在廣場上打鬧嬉戲,等待著收下人們真摯的祈福。廣場上的一切都準備著村里這一年無上的守護。 隨著隊伍響起鼓吹聲響,走經擺好金紙與沉香的家家戶戶。「一、二,發啦!」奮力的聲響迴盪在村落裡,抬轎子的男孩們嘴上喊著聲,併同著喊出的氣力頂開了大門。而後神輦佇立在禾埕,提燈輝耀大門兩側,聲響隨著轎子的落下逐漸和緩。待人們插上一炷香後,領頭的姊姊鞠躬感謝,偶有幾戶人家備點零錢與點心,便是那群孩子們行繞村莊時的幸運。鼓聲再次響起,一行人便繼續前往下一戶人家。 慢慢走遠的路途,手腳不俐落的我常常一鞋子勾起漫天塵土,弄得自己灰頭土臉,然而不只是我,男孩們手上的鈸也越發無力,仍是小孩的我們開始感到累了。疲憊的一行人挑了塊角落坐下,布袋裡裝滿了滿載而歸的餅乾糖果,孩子們一窩蜂的衝上前,一時間前面力竭皆在這些零嘴中消化而盡,夜色被天真爛漫的笑聲染上一抹童趣。嘴裡的甜蜜化作力量,一行人再次朝著村莊的每個角落行去。 這樣的情景,是若干年來西方社區的傳統,每年到了元月十五,街坊熱絡的迎接著我們,眼前的禮俗伴著長輩們欣慰的微笑,安定俗世中年輪所烙印的堅持。 直到十歲那年……。 那年夏天,一場高燒煎熬著年幼的我,遵照醫師的指示,三餐飯後加睡前的藥丸子準時服用,但都無法擺脫不適的感覺。一天兩天的過去,大人們在一旁束手無策,一向疼我的阿嬤撫摸著我那沸騰的前額葉,口中的低語不斷,而我眼前只有一片昏沉的模糊。此時,身子被緩緩支起,阿嬤端著一碗混濁的水不斷往我嘴裡遞去,「咳!咳!」一股焦香味充斥嘴裡,我虛弱的嚥下後說道:「這是什麼?」「心甘欸,這是符水啦!喝下去很快就會好了!」阿嬤暖暖的說著。聽到這樣的回覆時,心中嘀咕著:「這碗符水真的有效嗎?」然而為了讓阿嬤放心,我便緩緩地喝完了,看著阿嬤稍加放心的神色,口中說道:「觀音佛祖要保佑啊……」我便失去了意識。 再次睜眼已是五更時分,果不其然,依舊頭痛欲裂,身旁的爸爸早已在一旁「呼嚕--呼嚕--」的沉睡著。此刻只有沉沉的夜色陪著滴答的指針擺動,又再一次恢復意識時已經天明,也不知道是藥起了效,又或是觀音的神蹟,竟然好轉了不少!讓阿嬤直呼「觀音菩薩保佑!是觀音菩薩保佑!」 然而真的是祂的保佑嗎?我總困惑著:「這世上真的有神嗎?」 科技與媒體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挑戰著傳統的宮廟文化,也踢爆了不少招搖撞騙的風水師。電視上更是時不時出現人們對神明降世的懷疑,時不時出現對神蹟的質疑,這是一個草木皆兵的時代。 又再想著遙遠的過去,「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帝君在夜半時只想著鬼神之事;從前人們面對天災的絕望,也只能寄託在一次次的虔誠之下;國破家亡前夕,選擇沐浴更衣,祈求著上古傳說中的神祉能造福自己。然而這一切不過是他們自己的盲目跟從。更別說到了今日,鑽轎、乩童等行為更是顯得突兀,畢竟不斷發展科學的當下,大多不能理解人們所做的這一切。 就連曾經面對諸多人際難題的時候,我也曾試著問問神是否存在,然而,總是得不到任何回應……我總是想著:「神明呢?是我不夠虔誠,還是我不夠資格,為何我總過得如此蹣跚與無助……」而這一切的困惑我都只能放在心底,只是生活中到底該相信什麼?其實我並不知道,因為沒有可以相信的事物。 這年,年十二,一切只是選擇。 這年,新冠肺炎病毒席捲而來,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之中,臺灣也不意外,看著臺灣確診的人數不斷增增減減,身處金門的我們心中也充滿了恐懼,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重蹈大人們十七年前的恐慌。 為了封堵病毒蔓延,政府不斷地呼籲著大家春節時期減少移動,以免出現大量的感染機會,致使許多人選擇留在本島,原本應當熱鬧滾滾的西方卻變得格外冷清。本是團圓的時候,卻因這樣的意外讓見面都顯得困難。 又到了元月十五,雖說心中滿是抗拒,但這麼多年所締結的情誼,仍舊讓我前去參加今年的「討金錢」。這一年雖說聚落裡人丁稀少,卻在過程讓人感到心靈上的盼望。「一、二,發啦!」的號令依舊迴盪在每戶人家裡頭,有別於過往,許多白髮蒼蒼的奶奶、步履蹣跚的爺爺顫顫巍巍的朝我們走來,滿佈皺紋的雙手親自獻上沉香與祈禱,閉上雙眼專注祝禱之時,那份誠摯的神情讓人感到無比的動容,因為這樣的一舉一動都堅定的表現著他們的信任。也才知道這一年一次的祈福,他們已經等了許久。 「玄天上帝呀!請你要保佑啊!保佑我在臺灣的兒子可以身體健康,平安度過疫情呀,不要讓他……」 「玄天上帝呀!弟子陳某某,請你保佑臺灣的子孫,希望他們都可以……」 聽著爺爺奶奶紛紛為了無法返鄉的親人們留下祝福,明明都知道病毒的散播是如此的可怕,明明都知道目前連醫學的力量都無能為力,但他們仍堅持要為子孫獻上這一炷香。這樣義無反顧的信任讓人感到動容,看向他們安穩的面容,好似這一掌中就是他們所有的希冀。 我們繼續走在街道,更多的人們走出,隨著逐漸串起的企盼,那一家這一戶都祈求著能渡過這疫情難關,安定的柔光進駐每一落宅邸,我才終於幡然醒悟,原來在這科學理性仍在迷路的當下,無所適從的人們只能把心寄託在遙遠的精神之中。原來並不是單純的迷信,而是他們選擇了自己唯一可以相信的所有,神明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隨著我們走過的路途,看著村里的人們更是專注的模樣,我已不知道身後轎中坐的依舊是那尊雕像?也許祂已神光沐浴坐鎮其中?祂的存在,早已無法衡量,祂就是精神的象徵。 在這元月的夜裡,孩童歡樂的吆喝聲,大人們真摯的低語祈禱,共同祈禱著未來的安平。 而那一聲聲「玄天上帝呀……」的祈禱聲落在西方村落中,迴響在這元宵復始之日。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第三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阿嬤的紅龜粿
國中散文組第二名 沉重的墨藍色天幕,一點點向背後徐徐褪去,微亮的晨曦帶著一點點蔚藍、金黃和粉橘,染著遙遠的東方,遠處的太武山高低有致,起伏連綿,在飄渺的雲霧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不久,旭日披著烈烈的酒氣上升,將一種無限的醉意朝著遼闊的田野酣暢地散開。 剛剛誕生的黎明如同一個嫩紅的嬰兒,在這濃濃的潑灑中顫了顫,我還帶著睡意卻被一陣陣撲鼻而來的花生果香催醒了,循著香氣走近一瞧,看見廚房的灶頭旁,奶奶正熟練的包著紅龜粿,原來是為中秋節拜天公而準備。餅皮是用本地的番薯與糯米粞混成,糯米要先浸泡然後用果汁機打碎成漿,然後用紗布袋裝著,接著奶奶會搬一塊大石頭壓著,讓水分瀝乾到一定程度,加入紫心番薯或是黃心番薯,自然染色;至於內餡,是自家種的花生,顆顆堅實飽滿,炒熟壓碎成粉狀後再拌入細砂糖,那味道實在誘人。在奶奶的巧手下,先將餅皮分成大小平均的球狀,然後捏凹填入花生粉,再放入模型壓,形狀很多有圓形、有橢圓還有圓錐狀的,動作流暢、迅速,很快印有錢幣、壽桃、福祿壽等吉祥圖案的紅龜粿就做好了。 木麻黃在灶裡咇咇啵啵的響著,大鼎中的水滾了,蒸籠已擺好架式,我幫忙將做好的紅龜粿排放在蒸籠上,奶奶蓋上蒸籠蓋,要我顧著火,炊煙帶著誘人的香味裊裊上升,我還在想像中沉浸,奶奶說道:熟了,可以開蒸籠了。蒸熟後的紅龜粿,小巧玲瓏,微微脹起薄薄的嫩皮,有一種想戳它一下的衝動,Q彈的外皮、香脆濃郁的花生餡,越嚼越有味,滿嘴留香,討好味覺的藝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數好要拜拜的紅龜粿數量後,奶奶就開始分送給她菜市場裡的老姊妹及左鄰右舍,眼看著就要分完了,我故意捏壞了一個,奶奶說那個可以留給我吃,幸好我手腳夠快,顧不得燙,邊吃邊問……。 奶奶談起自己七十餘年的人生點滴。童年的八二三炮戰、困苦的金門島,由於經濟拮据,維持生計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身為長女的奶奶身上。奶奶說那時生活很艱困,但是軍民人口多,菜市場很熱鬧,十二歲的她為了分擔弟妹的學費,每天清晨天才露白,就必須前往菜市場整理菜攤,再送到阿兵哥軍營,忙碌緊湊的日子練就她俐落的手腳,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如今大賣場林立,阿兵哥撤軍、居民人口數也少,菜市場已不如昔日的興盛景況,甚至顯得落寞,但奶奶始終堅持留在菜市場,維繫著人們與記憶的紐帶。或是話話家常,或是傳授一些傳統糕點的製作,所以奶奶有另一個稱號叫做「市場阿嬤」。 奶奶去那兒?菜市場上的攤位上肯定能找到,市場上買菜的人並不多,但是奶奶的菜攤擠滿了咯咯的歡笑聲和濃濃的金門鄉土味。前陣子是把家裡的辣椒拿來市場煮辣椒醬分送,上個月是幫她的老姊妹家裡縫補破舊的玩偶和衣物,前二周說是石蚵盛產,家裡的菜也吃不完,又集合了她的市場夥伴做菜粿,明天是中秋,奶奶拿著剛剛出爐粉嫩色、黃橙色二款紅龜粿到市場,大夥已在菜攤上等著,奶奶分送給大夥做好的紅龜粿後,也順便帶了材料現場教學,希望一代代的金門人性格堅韌,就像紅龜粿的餅皮一樣Q彈,希望傳承的文化像紅粿的花生內餡一樣,香醇、濃郁、堅實。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老兵劇場表演
去年的十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的假日,由我們學校幼稚園美美老師領軍的芋頭島故事團,搭配縣府推動的老兵招集令活動,來個老兵劇場,一連帶來十場精彩的表演,這次的演出剛好在我居住的東林街,所以每場的演出,我都會準時出現觀賞。 假日下午四點,中正台前出現了一群芋頭島故事團員裝扮的人員,音樂一下,大家各自到定點就位,我們跟風一起來玩玩,先到服務台領取踩點引導集點卡,按著卡上我們到各點蓋章,首先來到國光戲院裡看場小電影,就能到外面找年輕的姊姊蓋章,接著再到施開攝影社外拍個照,通關密語「我要拍退伍照」獲得另一個集點章,阿玉婆湯圓的婆婆臉臭臭,看起來很兇,其實你要跟她說通關密語「老闆,我要再來一碗」,婆婆就會微笑地幫你蓋章,最後來到鄉政代辦所,一位和藹可親的伯伯熱情的幫我蓋上最後一個章,完成集點卡,順便在靈忠廟前撿一張宣傳單,就能到服務台去換小禮物。 沿路上,我看到許多穿著阿兵哥服裝的軍人走在路上,酷酷的憲兵一出現,阿兵哥各個緊張的表情,讓人感到害怕。番仔樓旁的洗衣、砍材、挑水體驗,讓我想到自己身在現今很幸福,有洗衣機、瓦斯爐跟自來水可用。 下午五點一到,警報聲一響起,大家都快速趕到中正台集合,原來是操兵和勞軍活動,每每看到班長操兵,老兵或遊客體驗各項槍法演練、實彈射擊,總會讓圍觀在旁的觀眾哄堂大笑,最受大家喜愛的明星勞軍表演,讓我能欣賞到美妙的歌聲和精彩的舞蹈,此時的身體會不自覺的跟著搖擺。 感謝芋頭島故事團的演出,場場座無虛席,讓我們看到精彩的表演,心中滿滿的感動,人來人往的人潮,讓東林街熱鬧起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已經開始期待今年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演出。
-
令我印象深刻的逆境
剛學琵琶時我覺得自己辦不到,因為我常常彈錯音、找不到第一條弦在哪裡,彈了好幾次都覺得自己彈不好,看著同學都很厲害,我都不會,有的時候彈錯音不然就是彈太大聲,讓我感到很挫敗,回家後,我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但是我還是彈不好。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琵琶老師鼓勵我們全部人不要放棄堅持下去,再加上媽媽的支持,我更相信自己可以。 最後我聽了老師的話,在家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在學校跟著老師的訓練,終於學會彈基礎的琵琶了。 這一次的經驗,讓我知道,在逆境中有很多是需要練習的,而透過重複的練習,會讓我離成功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