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飲水思源
節約用水,人人有責,這句話並不是空洞的口號,藉由「節約用水」的力量,讓水資源利用更經濟、更久遠。 其實節約用水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用過的水回收再利用,不但省水,更可以減少環境污染。我有幾個小撇步可供給大家參考,一、不要用泡澡的方式洗澡。二、洗米用過的水可以澆花、澆菜。三、洗手時水龍頭的水,不要開太大。這幾種方法雖然簡單,但如果國人每天節省五十公升用水,那一年就可以省下三億六千五百萬噸的水,相當於一座翡翠水庫的水。 節約的方法有很多,我們應該從平日做起,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愛護現在所有的水資源,我們必須了解水資源的解決之道,以避免水資源問題再次發生。目前每次用水量最多的區域有:廚房、廁所、浴室,以及庭園用水等,這些區域的用水量都很多,但是也都各自有節約的方法。現在台灣人口劇增,用水量越來越多,節約用水就該從居家做起。 此時此刻,我終於領悟到沒水的痛苦,沒有水的話就不能做很多事情,節約用水就應該從平日的生活習慣做起,幾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省下很多的水資源,不要連小小的動作都懶得做,讓我們大家來當一個小小的節約用水專家吧!
-
關心別人
「關心別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你只想著自己的家有愛,而不去想一想社會也需要愛,那你永遠不會互愛的那種溫馨感覺。所以我們要學習關懷,更愛其他人。如果讓自己親身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忙的快樂和新感受,這是讓人幸福也同時能讓自己受益的一件好事。 在班上有一位女同學跌倒了,手骨折了!在她到康復為止,都是我們大家發出關愛幫助她的,我們都希望他能早日康復。另外,有位男同學,他牙齒痛請了三、四天的病假,所以他回來後,我們也發揮同學愛,很有愛心的教他功課。像這樣大家都會關心他們,他們都能儘快趕上之前落後的進度,真好! 沒錯!我們不能只關心自己,而要更進一步的去關懷他人,我們要活在互助互愛的情誼中,才能感受溫暖的價值;但如果只有關心自己,處處計較得失,那會使心靈空虛、沒有溫情和愛心。如果每一個人能把愛心大方的向外播放,也能同時關心其他人,那麼社會上的暴力與衝突就會減少,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更清靜。 如果不去想想社會也需要很多的「愛」,那麼我們存在的社會仍舊是非常混亂;如果大家把愛心發揮出來,那麼社會一片祥和,也是一種幸福。我們有時會幫助別人、照顧他人;或有時也會接受其他人無私的協助;所以我們更要心存感激,多多助人,生活周遭中的陌生人也可能變成是我們的貴人!要讓自己活在互愛中,讓心靈更豐富。
-
我的家庭
「我的家庭真可愛,兄弟姊妹都安康…。」我相信大家對〈甜蜜家庭〉這首歌曲都能朗朗上口,而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成員包括有爸爸、媽媽、兩個可愛的弟弟和我,一共五個人。 媽媽是個家庭主婦、爸爸則每天要辛苦的上班,媽媽每天任勞任怨的照顧我和弟弟們,她除了要做很多家事外,還要幫爸爸整理公司,而當我和弟弟們生病的時候媽媽就會不眠不休的照顧我們,她的關心與疼愛,我們姐弟們都一直看在眼裡,放在心中。而爸爸為了要給我們一個溫暖又舒適的家庭,每天努力在外賺錢,早出晚歸的他,讓我們家人有時很擔憂他的健康,而排行老大的我,每天放學也會幫忙分擔家事,照顧弟弟,也將自己份內的事盡快完成。 當爸爸放假時,我們就會安排休閒時光,全家人會一起到戶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看綠色的植物,欣賞萬紫千紅的花朵,望望青翠的高山,聽聽小鳥在樹上唱歌、在空中飛翔,我們享受著快樂又美好的休閒時光。 我在這麼幸福的家庭中長大,我要更懂得惜福,也要學著去關心社會上很多不幸的人,我相信他們如果可以得到大家溫暖及關懷,這樣社會也能和我的家庭一樣祥和又快樂。
-
難忘的演戲經驗
話說在我小時候時,曾有一次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直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而且讓我回味無窮。 這件事是發生在小學四年級時,當時一家電視台要拍一部有關金門的紀錄片,由一位小說家的書為題材,片名和書名都叫「砲彈擊落一個夢」。由於演員要有當地人的感覺,於是導演和副導演兩人就乾脆「就地取材」,到金門的中正國小舉行「面試」。當廣播說全三、四年級都到活動中心集合時,我們這群小兔崽子,一知道有可以成為「明星」的機會時,個個無不大顯身手,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與拿手絕活準備大展身手。而平日活潑好動的我,當然不願意錯過這個機會,藉著三寸不爛之舌和模仿咕咕雞脫穎而出,雀屏中選,成了當時自覺走路有風的––「主角」。 在結果揭曉,主角確定後,眾人抱著「無魚蝦也好」的心情展開了一點也不激烈的「第一配角戰」,結果只有一名榮登寶位,由最搶眼的二人,許×威和何×昇兵分天下,突然一人黑馬一躍,跳上寶座,來個「爆冷門」,他就是我日後的好友––牙謙。 結果揭曉後,牙謙和我被迫展開一段極不人道的特訓,隨後片子即開拍,而我和牙謙還有其他四年級的配角,都患有嚴重的「小攝影機症候群」,彷彿深怕被吸入攝影機中。由於掛著「主角」的面子,我只好硬著頭皮上工,這或許就是我為什麼現在這麼不怕有關攝影方面的原因吧!克服心理障礙後,同伴們也進入狀況,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拍戲,我們去水頭、料羅灣等取景。乍看之下這故事很美好,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大意就是主角阿泉(我飾演)追求棒球夢,為了買全新棒球裝備而去挖砲彈碎片,最後挖到未爆彈而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家人的夢也碎了。總之,阿泉升天了,所以在劇中的我也……,不過我並是真正的被炸飛,而是靠剪片的方式「死裡逃生」了。 最後完片殺青後,我領到了紅包,也吃了一頓。由於一個多月沒上課,功課也就一落千丈,不過當影片開始播放時,所有成就一同釋出,那種感動,那種喜悅,真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的,尤其我被炸飛的那一瞬……。不過對我而言,在看過第四、五次時就像搞笑片了……,但是由於這次的經驗,我充分的了解攝影,知道面對鏡頭,便能體會到演員不是好當的(尤其導演喊:「NG!卡!」時候),除了要會演,還要緊張有沒有出錯等。 這次的經驗真的很獨特,或許一般人難以體會吧!記得導演曾說過:努力和代價是成正比的。大家看演員明星如此大紅大紫,接受的掌聲,但他們的背後是辛苦血淚是我們所看不到的。總之,這難忘的經驗要忘也難,就讓它成為人生的一段記憶吧!
-
樂陶陶﹐學做陶
今天我要參加一個活動,地點是在金城金頤陶瓷之家,我們要去學做陶、捏陶、吹陶,我興高采烈的想趕緊去那,因為我知道,一定會滿載而歸。 到了那兒,師傅已經在門口迎接我們,便帶我們到地下一樓的捏陶室,師傅還幫我們每個人準備用具,例如:陶土、泥漿、刀子……等等。之後告訴我們些製作陶瓷的過程,包括:手捏、土條圍切、上釉、燒製……等少驟。聽了師傅的講解後,才了解其實不容易完成一份作品,要靠些技術和耐心。師傅先示範做一個筆筒給我們看,他先將桌上的陶土捏成球狀,然後壓扁做成杯底,再來是切土條來圍住杯底,用泥漿把它們黏在一起,最後看自己要用什麼圖案去裝飾外表。每個人就開始動手做自己的作品,我想了想,該做什麼才好呢?之後決定做一個心型的盒子。按照師傅說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做,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個人的風格,雖然沒那個容易,不過還是要有耐心的做,失敗了再重來一次,最後的成品並不是跟我想像的那樣,但至少我有完成了。之後師傅幫我把一些地方修得更好一點,再拿去上釉,燒製……等,不過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接下來師傅拿了幾個自己做的陶笛給我們,並教我們基本的指法,慢慢的學幾首簡單的歌曲,例如:小星星、小蜜蜂……等等,大家吹起陶笛來,聲音非常的悅耳。我一再挑戰難度比較高一點的曲子,多吹個幾次,就得心應手了。師傅還誇獎我們,第一次吹陶笛表現就這麼棒。之後師傅展示他的作品給我們看,有:小夜燈、鰲頭、馬背、陶笛、拱橋……等,每一個作品都栩栩如生,還有它的意義在內。要達到那種技術。需要花長久的時間,努力磨練出來的。 陶土看起來不怎麼樣,但只要有興趣,一定有一番成就的。今天參加這個活動,不但讓我知道製陶的過程,也得到一個啟示:凡是遇到困擾的問題,不要把它當作可怕的、討厭的、無奈的遭遇,而要把它當作歷練、訓練和幫助。雖然不是每件事都能夠十全十美,但千萬不可以半途而廢。今天有了個經驗,下次就要做得更好!
-
最美的聲音
在我們多變化的生活中,我們總是因為太過忙碌,或是各種因素,導致我們錯過生活中許多美妙卻不足為奇的事物,聲音就是一例。生活中我們聽到的聲音太多種了,數都數不清,有「大聲」的,也有「小聲」的,但小聲的常常被忽略掉,我想這是因為大聲的聲音聽太多了,這將是我們莫大的損失,這不只是我們聽力受損,也讓我們不把聲音看在眼裡。 在我快樂的生活中,我總是熱愛大自然,熱愛田野,只要一有空閒或放假時,就待不住家裡,常常忍不住往戶外的綠地跑,即使是在上下課時間,我總會猛然的往教室後的林子瞧,不知怎麼的,那些翠綠的樹木與青青草地總是吸引著我,而另外一項因素,就是「鳥叫聲」。「鳥叫聲」是種細微又悅耳的聲音,其實只要是有綠樹的地方都聽得到,但常常被其他聲音所覆蓋,當我往外瞧時,就一邊仔細聽著,我的心情就會隨著鳥叫聲的高低起伏而有所變化,就像為了紓解壓力而聽音樂一樣,雖然我不認識這些鳥兒,卻認得出牠們那天籟般的歌聲。 再來就是每當放學時,我總會自己騎著腳踏車去海濱公園,沿著海堤欣賞漂亮的風景,那裡的鳥叫聲更是千奇百怪,有低沉的、悅耳的、高亢的,還有抑揚頓挫,各式各樣的巧轉,讓我心情好得唱起歌來。我想之所以這裡會有那麼多鳥叫聲,是因為這裡是紅樹林溼地,溼地富有大量的招潮蟹、寄居蟹、彈塗魚等,各種牠們喜愛的食物和休息的地方,簡直就是牠們的天堂,也難怪會有這麼多的嚶嚶美聲。 在那麼多的「聽鳥」經驗後,我省思到一個道理,大自然是鳥和其他動物的家,我們都是相依共存的。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大自然,也因此喪失了許多大自然珍貴且奧秘的寶物。
-
心中有愛
愛能是冬夜裡最溫暖的手;愛能是照耀大地的陽光;愛能是萬物都需要的氧氣,永不止息。德雷莎修女說:「人人把愛當作一種工作,把愛的光輝發揮到日常生活裡,這世界就和平了!」 當你捐出自己的積蓄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時,當你扶起一位跌倒的朋友時,當你能仔細聆聽同學的心事時,心中該是多麼的歡欣、愉快!愛,不是一分額外的負擔,而是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關懷。人人心中都能有份愛,將會使社會更加祥和! 這次的八八水災重創台灣,許多南台灣的朋友們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家園,風無情地吹垮房屋,就這樣隨著滾滾猛水消逝,眼看美麗的台灣被破壞得如此殘破不堪,心裡真的有如被刀割一般難過。大自然無情,但卻也藉著這次機會讓我們體會到心中有愛的重要。這次水災有一半的因素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濫伐山林、垃圾污染等等,造成土石鬆脫,排水設施不通,大自然雖不會說話,但這次的災害就是反撲的證明。「每個人愛它,家就有光彩;每個人付出,家就不孤單;每個人珍惜,家就有甜蜜;每個人寬恕,家就有幸福……」若大家心中能多一點愛心,發揮自己的一點舉手之勞,讓這座美麗的島嶼能永遠生氣盎然! 愛,使一首曲子更加動人,讓生命更充實而豐富。尤其照亮了每個人的心靈,讓宇宙各角落皆充滿著溫馨與幸福。
-
英語課
英語是國際共通的語言,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要國民學習英語,而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從小我們就有英語課,我對英語有濃厚的興趣,上國中之後,我那股熱情,燃燒得更加旺盛,因此,讓我深深的愛上英語課了。 我的英語老師是人見人愛的型男–翁坤成老師,大家私底下都稱他叫坤伯。翁坤成老師的教學方式很有趣,讓大家學到許多。他會先念英語單字,之後再作課外補充,提升我們的能力,在課堂上,他會不厭其煩的反覆教導,直到我們真正了解,才會繼續上課。 翁坤成老師的個性很好,不會亂發脾氣,他常會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同學。而且他很有耐心,記得有次,大家都學不會把單數變複數的文法,老師不但不生氣,還很溫和、有耐心的教我們,讓我印象深刻,十分感動。 上英語課的時光,好像過得特別快,「咻!」一下子就結束了。但是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總是獲益良多,讓我覺得格外充實、快樂。所以我特別喜愛上英語課,真希望天天都有英語課啊!
-
秋天
看,那羞澀的楓葉害羞地紅了臉頰;聽,那蟬聲漸漸離去;聞,那大地豐收的氣味;感受,那微風徐徐吹來的涼意。這就是秋神的降臨,這裡的一切一切都是祂所賜予大地和我們的「禮物」。 一年當中的每一個季節,都各自擁有獨特的魅力與致命的吸引力。在這其中我對「秋天」情有獨鍾。我愛秋的多,秋的涼爽,秋的氣息,更愛它所帶給我那如詩如畫的景象。秋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三個季節,當它到來的時候,你才會驚覺這一年已過了四分之三!才發現歲月與時間的流逝並不像流水般的流動,它如光速般的飛行才對,轉身回去看看自已留下的,竟然一片空白,這也就是所謂的蹉跎光陰,但,若你有所領悟,秋天也是一個重新起步的好時機,把握並珍惜僅存的四分之一的時光,現在努力,一樣能拚出輝煌的人生! 秋天是農夫收成的季節,是檢閱成果的時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當農夫在抱怨收成不好時,有想過自己有定期除草、除蟲、施肥嗎?就像自己看到成績感嘆時,可曾想過自己花多少時間讀書,多少時間努力?秋天就像人生的休息站,停在這,想想自己做了什麼?思考,檢討未來與過去! 秋天這個季節,對我的人生是一大轉折,幫助我好好利用接下來的時間!不知道在這個季節裡,對你們有什麼心情悸動?
-
古寧頭戰役60週年徵文比賽優勝作品
我所知道的古寧頭戰役國小組第二名◎李芸錚 古寧頭戰役對在安定中成長的孩子來說,是遙遠而陌生的。有關戰爭的經過情形,起初都是阿公告訴我的。上學讀書以後,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是我們的校慶,學校舉行慶祝活動,老師總會提起選定這一日為校慶的原因,也順便講一些古寧頭戰役的事情,引起了我們對該戰役的興趣。學校的鄉土教材與校本課程,老師為了讓我們認識自己家鄉的歷史,除了講述戰役的經過外,也會帶我們到戰史館、北山洋樓、林厝浴血奮戰紀念碑去參觀,再從網路上搜尋更多古寧頭戰役的資訊,使得我對這一個戰役有較進一步的了解。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對岸共軍分乘各型船隻,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在嚨口及林厝一帶登陸。第一天幾乎占領了整個古寧頭,共軍士氣如虹,向西浦頭推進,國軍奮勇抵抗,槍炮聲不停。到了十月二十六日,國軍增援部隊到達,戰車投入戰場,空軍、海軍支援,士氣大振,反攻林厝,展開逐屋爭奪,才改變了整個戰局,最後獲得勝利。 戰爭即將來臨時,古寧頭的人大多跑光了,阿公捨不得離開家園而留下來。阿公曾說:「為配合戰事的需要,捐出家中的門板與食物,更與其它鄉親,應徵構築工事、運補……與國軍打成一片。戰爭中由於短兵相接,肉搏巷戰,天昏地暗,叫聲殺聲如雷,真是心驚膽跳,只得在炮片橫飛,硝煙觸鼻,槍聲、炮聲中聽天由命,自求多福。戰爭結束後,再度徵召清理戰場,看到遍地都是死傷的士兵,斷手斷腳,滿身鮮血,痛苦哀嚎的聲音,內心非常難過。用門板抬著血肉模糊、死不瞑目的屍體,填在古井或坑中,更是無比的辛酸。」古寧頭戰役至今已屆六十個年頭,戰役的情景,一直活生生印在人們的腦海中。 政府為了紀念此戰役,將共軍登陸的地點建有「古寧頭戰史館」,占據時的指揮中樞「北山樓房」,保留著斷垣殘壁的面貌。也在戰役攻防肉搏戰中最激烈的地點,建「林厝浴血殲敵紀念碑」,最近更大興土木在古寧頭城門外興建「和平廣場」與「胡璉將軍紀念館」。早期金城圓環也興建一座象徵古寧頭大捷的「金門精神堡壘」,浮雕中有應徵參與作戰的民防隊員,拿槍的、挑石頭的、拿木板的、救傷的……婦女、大家同心合力在一起,使得士氣高昂而獲得勝利。這一些都以古寧頭戰役為主題,使得古寧頭戰役歷歷在目。 古寧頭戰役有位為國壯烈成仁的李光前團長,其英勇表現,使後人在李將軍為國犧牲的附近集資興建了「李光前將軍廟」。李將軍在槍砲子彈橫飛戰役中,雖然犧牲了性命,但是他忠勇的義行,永遠供人景仰。榜林圓環三丈五尺高的「無名英雄像」,看那雄糾糾、氣昂昂,栩栩如生的持槍勇士像,令人熱血沸騰,意氣高揚。矗立在中央公路起點,一位戴頭盔的戰士眺望遠方。這一些都是為了紀念古寧頭戰役無數無名英雄塑立的。 在這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的日子,讓我們衷心感謝好多為國犧牲的奉獻的軍人與百姓,他們都是「無名英雄」。回想當年政府在大陸節節敗退,該戰役具有穩定局勢的功能。參與戰爭勤務的阿公,他常會感嘆戰爭的殘酷。我是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有如溫室的花朵,連躲宣傳戰的經驗都沒有,只是從戰爭的影片、老師的講解、網路的搜尋、阿公的口述中來得知戰爭的歷史。每當看到戰爭影片的畫面,那無情又恐怖的情節,常常不由得的流下辛酸的眼淚。我們除了要以虔誠的心來憑弔這古戰場,更要大聲的呼籲,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希望兩岸的長官,要以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共同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讓百姓們能在無憂無慮中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