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從古寧頭戰役尋找新的鄉土情國中組佳作
岸邊船板搖搖晃晃,隨波逐流著。那一年,媽媽忐忑不安地帶著還年幼的我,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金門,與大陸間存在不可斷的血脈淵源,正是這種「難捨」的情思,讓我對這兒懷抱著不同於他人的鄉土情。 一九四九年,為了政治因素,大陸曾積極進攻台灣,位處第一防線的金門,因之與大陸在血脈淵源外,更強加了歷史的情殤。當時,是海流向西的緣故,共軍於十月二十五日約凌晨一時半抵達壟口、後沙、古寧頭一帶。為了隱匿解放軍登陸的蹤跡,共軍炮兵開始從大、小嶝砲擊金門北岸,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均承受猛烈攻擊,雖然隔岸砲擊火力有限,但仍成功掩護共軍艦艇突破防線,自古寧頭登陸。 許是共軍不熟悉金門沿岸潮流的關係,造成當日搶灘的船隻因潮汐退卻之故,全部陷在沙灘上不得動彈。「無巧不成歷史」,海灘的這一頭,有剛入伍的新兵,正以望遠鏡觀看是否有團部工兵前來協助修繕,卻在無意將鏡頭轉向海邊之際,驚訝地望見共軍先遣登陸部隊陷溺在沙灘,因而不假思索地拿起步槍對空鳴槍示警。在風聲鶴唳的年代,此響不只預告後續不曾停歇的連串血戰,也哀鳴著金門百姓「血濃不如政治仇」的傷痛。古寧頭戰役於焉展開! 曾聽長輩說起那段戰役的血淚,令人不勝唏噓!中共為了統戰,一步步進行併吞計畫;金門軍民為了生存,奮力抵抗,一次次從血泊中爬起,不曾怯懦。雖然我從小在大陸成長,但是我每每以這段歷史為榮,這戰爭充分展現了「爭」的藝術與精神,雖然有些人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我的成長背景與立場,但是我從不以為意,一如過去的古寧頭戰役轉眼成了歷史片段,而未來,不論是金門的還是我的,都還有更大的挑戰必須突破。 轉眼,六十年歲月過去了,歷任總統的兩岸政策,總決定著金門與大陸的親疏轉變。過去,幾回戰爭,歷經無數的砲彈摧殘,無辜金門往往須背水一戰;現在,國內雖已開放三通,甚至包機直航,但在歷史洪流中未變的,金門仍是一座孤島,大陸曾那樣毫不留情的砲轟它,台灣則總推它上前線。媽媽嫁到這個曾經是敵對的小島,難免會有一些特殊的感受,金門一些曾經歷戰役的年老長輩,還是習慣稱呼我的母親是「共匪」、是「大陸妹」。面對歷史的紛擾,來自對岸的她無從介意起,只能更努力地當好「金門媳婦」! 兩岸曾有的紛擾,很多時候牽絆著我,我常想就此忘卻煩惱,推開煩憂。依血脈關係而言,大陸是我最親愛的母親,金門是我最敬愛的父親;對於過去的血恨情仇,我來不及參與,因此無力排除。戰爭,或許記錄了歷史的悲歌,卻也寫出金門的榮耀。這座蕞爾小島,在一場攸關局勢的激戰後,成為一座自由卻也孤單的島嶼。短短五十八小時的戰爭,規模不大,參戰人員不多,影響卻很深遠,發揮旋乾轉坤的力量,穩住當時國內飄搖的局勢,奠定臺灣今天的發展局面,卻無法保證未來金門的永遠安定。 回頭想想:如果當時沒有這場戰爭,或許就不會存在此刻我亟欲追尋的這份新鄉土情吧!
-
我所知道的古寧頭大戰高中職組佳作
六十年前的現在,烽火連三天,被炸得遍體鱗傷的古厝,依然矗立著,暗紅的赤壁,形成了一種黑暗的堆砌,倒塌的屋脊、橫樑疊壓著斷垣,殘破不堪,無情的戰火,在金門島上烙印一片荒蕪。 一切都要從民國三十八年那場古寧頭大戰說起,中共為了解放台灣,又考量到金門因地處閩海,扼閩南交通之咽喉,所以打算「一攻金門,二攻澎湖,三攻台灣」,便在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偷偷派了各型船艇兩百餘艘和突襲部隊想要攻下金門,天公不作美,當天的強烈東北風,船隻被吹到古寧頭,只好在該地著陸,上岸後,共軍並沒有完全被我方殲滅,反而逃竄於各村莊,然後這無辜的村莊,便遭受了炮火的猛烈轟擊,但我們並沒有因此退縮,驍勇的士兵們,有著「一人當關,萬夫莫敵之氣概」,以服從為天職,沒有什麼考慮,手持著武器奮力衝向前線,不管自己的性命,不屈不撓的守護我們的家園,也許是冥冥之中,有祖先在保佑著我們,古寧頭大戰尚未開始前,我方有輛戰車在壟口海灘演習時拋錨了,便把拋錨的戰車就停在海灘上修理,而跟它同排的另外戰車也留下來保護它,然而,這些戰車立了大功,在最前線阻擋了中共的軍隊。歷經了五十六小時的戰爭,我們終於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勝利。 受到這場戰役的影響,剛遷台的國民黨,從一蹶不振中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本在不利的狀況下,因為這場空前的大戰,鞏固了金門、台灣,亦鞏固了台海的安全,除此之外,國人也因此受到激勵,因而奠定了台灣今天和平的基礎與繁榮。然而蔣介石曾經講過「如果說台灣是頭顱,福建就是手足。」獲得這樣的殊榮,就連後世的我們,都感受到與有榮焉,並以這塊金門島的歷史而自豪。 從小爺爺就曾告訴我他對古寧頭大捷的親身經歷,他曾經看到有人來不及躲進防空洞而被炸死,甚至是有很多人因為戰爭流離失所、失去家庭,更有是自己的親戚打仗遇害……,有時候說著說著,爺爺也會激昂的握緊拳頭,眼泛著淚光。一直到我長大後,才了解這些痛苦回憶都深深的鏤刻在爺爺的心中。 也許打了勝仗,是很值得開心的一件事情,但我們都沒有想過,一場戰爭的出現,往往都是牽涉到人的慾望以及生物謀求生存的另類反應,人類的愚昧,人類的無知,產生了一連串的破壞行為,進而導致千千萬萬的人命,讓成長中的孩子心中從此蒙上陰影,讓失去家人的受害者心中帶有陰霾,揮之不去。數以萬計的士兵在這場戰役中受傷、犧牲,他們的犧牲並不是是白費的,而是要給那些激進份子警惕:無謂的戰爭是不必要的,不要再犧牲無辜的人民了。 六十年後的現在,天空抹遍的淡淡的藍色顏料,鬱鬱蒼蒼的濃蔭,被遠道而來的微風撥弄著,碧澄澄灑脫的湖,當微風吹起,水波也蕩漾,美的使人心醉神迷。殊不知,這樣一塊美麗的島,過去曾擔負了全島上人民的命運。
-
古寧頭大捷至今國中組第三名
六十年前的一場戰爭,使得金門鄉親痛失至親,六十年前的一場戰爭,守住了台灣與金門的領土。那一戰,正是古寧頭戰役。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吹著強勁的東北風,吹亂了共軍預定的目標,他們來到古寧頭搶灘登陸。那一天正是戰車部隊與二零一師步兵的演習,至黃昏時,六十六號戰車因履帶陷入海灘,動彈不得,只好派遣六十四號、六十五號戰車保護它的安全。 但誰也料想不到,就因為這樣的陰錯陽差,使得六十六號戰車,在這場戰爭中大顯身手。「排長,打一發吧!好歹也可以藉火光看看現況。」排長明快的應許了,「砰!」在夜裡摸黑放的這一炮,竟不偏不倚地打中了共軍帆船的桅桿,帆船上塗有的油脂被那一發砲引燃了,好像連老天爺也站在我們這一邊似的,海風的呼嘯,使得其他帆船也跟著燃燒了起來。也因為這些戰功,六十六號戰車這個「功臣」,意外地成了古寧頭大捷的「金門之雄」。 古寧頭戰役制勝的原因,除了是憑藉上天的幫助,另一個更大的因素,是中共過於輕敵,以為能夠輕易攻下金門,進而血洗台灣,軍官發出「拿下金門,血洗台灣」的豪語,深信「凌晨進攻,上午在金門吃早餐」這種說法,以為只要登岸,就算是佔領了金門。白城輿曾言:「輕敵是失敗的開始。」果然在這裡得到了應證,這場戰爭也警惕我們,不管對方是如何,千萬不能鬆懈自己,否則就會像龜兔賽跑的兔子結局一樣,就算自己本來能贏過對方,卻大意輸給了烏龜。 一轉眼,已經是六十年後的今天了。六十年前,大家都以「反攻大陸」為口號,從七十歲的老將軍,到七歲的小朋友,無一不覺得中共是個強佔我們土地的怪獸,野心狂大,還想將我們趕盡殺絕。而今,我們不但前往對岸旅遊,有些人在大陸買房子,打算成為第二個家,甚至到那大展鴻圖,讓自己的光芒被更多人所看到。 金門是中國與台灣之間重要的橋樑,自古以來也是引人注目的戰略位置,今日雖然少了炮火的攻擊,但中國和台灣政治的紛爭,對金門而言不免也是一種戰爭。金門的老百姓經過了炮彈的洗禮,也經歷了喪失家人的痛,深刻體會到戰爭的苦,只是,台灣的任一決策卻將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我們應該藉由戰亂所孕育出的韌性,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該只是默默的成為政治上的犧牲品。
-
殘酷的傷口──古寧頭戰役國中組第二名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黨的軍隊撤退至金門,於是和中國共產黨在金門展開一連串的戰爭,戰爭造成嚴重死傷,其中古寧頭戰役堪稱當時最激烈戰役之一,也形成人們生理和心理的傷口,也許是傷口太深太痛,殘酷的傷口讓受傷的人們至今憶起便痛徹心扉。 爺爺、奶奶年少時,金門是兩岸交戰的前線小島。其中古寧頭戰役一帶的南、北山、林厝等地被中共強行登陸,初期傷亡頗多,國軍增援及海空協力後沉著應戰、迅速反擊下,將登陸金門的共軍殲滅大部分,終於獲得勝利,歷史上稱為「古寧頭大捷」。在古寧頭戰役中許多此地的軍民或傷或亡,他們都面臨失去親人、同袍、家園破滅的事實,在精神飽受折磨下,至今仍有人心中形成殘酷傷口難以平復,有的抱憾終身,有的則因傷心過度積鬱而亡。 這場戰役中,某些家庭因此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某些孩子因此身體殘缺,人生蒙上陰影。李光前將軍因中彈成仁、壯烈犧牲,當地村民為了感念他的英勇事蹟,建了李光前將軍廟,供後人悼念;這場戰役所產生的傷口,疼得讓人陷入哀嚎的泥沼中,日日夜夜不斷的折磨、有口卻難以道出內心深處極度的傷痛。如果我們深入當時的戰區,會發現一棟又一棟頹倒、殘破的民房,屋頂垮了大半,牆上滿是槍炮彈造成的坑洞,用斷垣殘壁向歷史訴說屬於那段戰役的哀歌,讓人一入眼簾,腦海中便呈現一場慘烈槍戰的震撼感,保留現狀讓後人警惕戰爭的無情,所留下這有形的坑洞可清晰目測,但那深留在相關人們殘酷的傷口中,我們是否看得見? 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了,當時雙方歷經了五十六小時的浴血之戰,中共軍隊被殲滅,在這場戰役下靠金門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及守衛金門的戰士們,這些無名英雄的耿直丹心灑下熱血,才有「古寧頭大捷」,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我們同時也必須思考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現在看似和平的兩岸,政治上仍然處於混沌、猜測的時期,但在民間交流上卻十分熱絡,甚至已有相當多的大陸配偶在台灣、金門繁衍眾多的新台灣之子呢!只是我們不可淡忘六十年前那場教訓,那場奠定台灣日後能安居樂業的戰役,切記勿讓戰爭重演,勿讓金門重現那煉獄般的情景,勿讓兩岸的親人反目成仇。 現在的古寧頭村落裡,除了北山古洋樓受保護保留原樣貌,立碑記載事故供後人憑弔外,村落裡的屋舍大多重新修繕,還鋪設平坦步道,散步於其中,風輕拂臉龐,溫柔的告訴你,你所見之處為傳統閩南聚落,散發令人心曠神怡、思古幽情的氛圍,絲毫無法感受六十年前那段血淋淋,劇烈的戰爭慘況。六十年了,那道殘酷的傷口是否已結痂脫落,化作塵土隨風而去?如同眼前景象般寧靜祥和? 但願兩岸不再有戰爭,後代子孫能在此地安居樂業,兩岸能一笑泯恩仇,心中永存和平的心,互相關懷,以愛代替飛彈,如同一家人,讓戰爭遠颺。
-
金門古寧頭戰役高中職組第三名
金門,自古以來就因位居重要的渡口、地形險要,而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美稱。民國四年開始創縣,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軍興,金門淪入倭寇鐵蹄,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金門才得以光復;民國三十八年,中共部隊渡江南犯,東南半壁山河變色,中央政府搬遷來台,國軍轉進台澎金馬。金門因處在閩海間,扼閩南交通的咽喉,仍一躍而成確保台、澎的前鋒。由於反共軍興,國共隔海對峙,更使金門此一區區小島的戰略地位明顯提昇,中共視金門如芒剌在背,想趕緊剷除而後快。因此,自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至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這近十年間,金門飽受中共炮火無情之洗禮、鍛鍊,而始終屹立不搖,成為砥柱共軍的英雄島。 金門近四十年來的發展史中,而影響最為深遠的戰役,非「古寧頭戰役」莫屬。古寧頭戰役,中共部隊直接由村外海岸登陸,全村村民首當其衝,共軍在對岸砲火猛烈轟擊,其中,古寧頭落彈最多,戰後家園到處殘垣斷壁,元氣大傷,使得諸多古寧頭人仍紛紛舉家遷台,或是遷移至金城、山外等地,數十年來鄉親雖然身居外鄉,只在其事業有成之後,紛紛返鄉重建家園,參與家鄉的各項公共建設與公益事業,這是值得欣慰的好現象。金門人堅忍不拔的傳統精神,將千秋萬世永垂不朽。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國軍撤離了南京,便與渡過長江的中共軍隊兵分二路向南挺進,同年八月,陳毅率領的東路共軍自福建北部南犯,於十七日攻陷福州。此時,中央政府任命湯恩伯主持福建軍政,便將軍力集中於廈門,十月十七日,湯恩伯又率軍隊撤到金門,準備在此據守,一場驚天動地、讓台海局勢全面扭轉的「古寧頭戰役」即將展開。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清晨,共軍趁著國軍撤守金門尚未穩定之際,而利用暗夜渡海,在對岸砲火猛烈對金門攻擊的掩護下,以二百餘艘漁船分兩梯次載運兩萬名共軍,對金門嚨口至古寧頭地區進行強行登陸的拂曉攻擊,國軍奮勇反擊,經三晝夜的浴血激戰,二十七日清晨,國軍在古寧頭斷崖下包圍且殲滅共軍,並俘虜共九百餘人,因而獲得最後勝利。此一戰役不僅保衛了金門,也鞏固了台澎金馬的安全,更奠定了台澎金馬安定且進步的局面。 古寧頭戰役如何打贏的?在戰役發生的前一天,正好古寧頭戰車部隊進行演習,有一輛戰車突然拋錨且故障於路途中,排長命人將它修復後便可休息;而中共軍隊正巧於次日黎明發動攻擊,由於潮汐水流的關係,彼等原預計於金門小徑附近登陸,但卻因潮汐水流的關係,反而漂流到了古寧頭登陸,正當共軍摸黑登陸搶灘之際,此時國軍拋錨的戰車修復,發動引擎,隆隆震耳欲聾的引擎聲,嚇得已登陸的共軍往來路回衝,黎明前的天色無法分清彼此,讓想登陸者朦朧中見迎面而衝者,即本能反應開槍射擊,就這樣,國軍在尚未反擊的情況下,共軍已自相殘殺死傷不少,卻也給了國軍緩衝準備的時間。 國軍雖然具備人數上的優勢,但也必須依賴各方面條件的配合,才能擊敗敵軍而獲得勝利。就軍事戰略因素而言,我軍能獲勝的原因,包含共軍缺乏渡海攻擊的經驗、共軍缺乏海空兩軍的聯合作戰力量、共軍對戰場情報的掌握不確實、共軍指揮系統混亂並有輕敵的心態、我方三軍聯合作戰成功……等。 古寧頭戰役,不僅旋乾轉坤,開啟國運,更為台澎金馬帶來五十年的安定與繁榮。政府為紀念此一戰役,特別在昔日古寧頭戰場遺址修築「戰史館」,內陳設昔日戰爭經過的寫真及戰利品,今日古寧頭戰史館已成為金門觀光旅遊的重要據點之一。
-
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國中組第三名
金門,是個淳樸美麗的小島,它的一切都讓人稱羨,但我們是否想過,這美麗的背後,是一個個多麼令人怵目驚心的傷口。在過去的金門經歷過無數次的戰爭,每次戰爭都造成無數的傷痛,例如:最著名的八二三炮戰,還有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戰役」。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十七日,共軍佔領廈門後,即著手為渡海佔領金門作佈署,二十四日晚間集結渡海,二十五日凌晨,開始在金門島北面海岸登陸,震驚中外的古寧頭戰役就此展開。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夜晚,中共部隊分別乘坐各型船隻二百多艘,人數大約兩萬多人,自蓮河、澳頭、大嶝出發,入侵金門本島。二十五日約凌晨一時半抵達壟口、後沙、古寧頭一帶。為了掩護登陸,中共部隊炮兵開始從大、小嶝砲擊金門北岸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擊猛烈射。國軍立即反擊,雙方於上述地點及湖尾、林厝、南山、北山展開激戰,由火力戰而至白刃戰,國軍海空軍雙方配合作戰,人人奮勇爭先,先燒毀中共各型帆船於海灘,阻斷中共部隊的退路及救援,再將剩餘的殘餘共軍逼迫至海岸聚殲,前後歷經五十六小時激戰,這就是史稱的「古寧頭戰役」,也是一個扭轉臺灣海峽兩岸歷史的開始。 自古以來,金門就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情勢,因此戰爭也從未停歇過。自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戰役」至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這十年間,飽受炮火無情的洗禮、鍛鍊卻始終屹立不搖,成為中流砥柱的英雄島。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古寧頭戰役的六十週年了,爸爸帶著全家人去了古寧頭,跟我們解說古寧頭戰役的始末。走在古寧頭,感受這裡所有的清新,誰會想到這裡曾是一個發生激烈戰爭的地方呢?爸爸說雖然古寧頭戰役發生在他出生前,距離我們這一個世代也很遙遠,但這是身為金門人一個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慘痛記憶,但是這一段抹不去的傷痛,也為金門這塊土地留下一段足以警惕人們的教訓。撫摸殘留古厝的牆壁,牆上那坑坑疤疤的彈孔,以及砲彈砸落所留下的痕跡,那一瞬間,我明白了許多,雖說戰爭留下了無限的悲慟,但那些當初淌著血的傷口,是否正慢慢的結痂,迎向著新的時代來臨? 如今,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已經過去,古寧頭戰場早已成為歷史古蹟,金門和廈門中間水域的海浪也把戰場的血跡慢慢沖淡,小三通也更是新世紀的新開始。一座座的碉堡,一處處的軍營、防禦措施逐漸被拆除,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大家那股內心深處的希望慢慢的實現。「戰爭的年代總算過去了!」現在幸福和平的白鴿終於飛滿天,就讓我們張開雙手,敞開胸懷,去擁抱這遲來的和平吧!
-
H1N1防疫大作戰
預防H1N1是今年以來最重要的防疫工作,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與生命,我們每天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量體溫了;師長們也不斷的宣導要常洗手不讓「病從口入」。 預防H1N1的第一關就是常洗手,可不能小看洗手這個每天都會做的小動作,不是隨便沖沖就可以把病菌沖掉,要以正確的洗法並搭配抗菌的洗手乳才能徹底清潔。如果手部接觸到呼吸分泌物時,要立即清洗雙手,而且不要任意碰觸眼、鼻、口等,還要有充足均衡的飲食及睡眠並適度的運動,保持愉快的心情,養成個人的環境衛生,如果有咳嗽、打噴嚏時請用手帕或面紙遮住口鼻,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若出現生病時應戴口罩並在家裡休息,除就醫外應避免外出。而在學校進教室時,要打開四周的窗戶,保持空氣流通,如有發燒請立即通知家長與護士阿姨。 我覺得H1N1並不可怕,只要常洗手,不隨意碰觸眼口鼻,得H1N1的機率就會越來越少!
-
遊台灣
終於要去台灣了,爸爸很快的把東西整理好就上路了,我們要到台灣過快樂的暑假!一路上我們看著美麗的風景,到了機場,買好票、就搭著飛機去台灣。 我們在台灣玩了很多地方。去士林夜市的時候我很好奇,因為那裡有很多奇特的東西,他們都很「大」,「大腸包小腸」是大的,「大餅包小餅」也是大的,「豪大雞排」更大,大的像一顆頭一樣大。 我們還去六福村。六福村有許許多多的遊樂設施和節目表演,還可以搭火車和巴士觀察各種動物,我玩得很開心!我們也去故宮博物院,裡面有許多以前人們留下來的東西,它們都非常珍貴的,我們也學到很多知識。 我們後來還去了大溪。我們去買了很有名的大溪豆干,吃得津津有味、嘖嘖稱奇!接著又去了「碧潭」。碧潭風景很美麗,有山有水有吊橋,媽媽說:這裡的夜景更漂亮!那天晚上,我們一面喝著思樂冰,一面看著夜景,好幸福哦! 最後我們去了十三行博物館。裡面有以前人們留下來的工具,都是古老的文物。 今年到台灣很好玩,也學習到很多東西,真是愉快的旅途,我依依不捨的跟台灣說再見!
-
媽媽的拿手菜
我的媽媽是一位標準的家庭煮婦,所以做家事及煎、煮、炒、炸都難不倒她。媽媽總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煮出一桌的好菜。 媽媽的拿手菜有玉米濃湯、麻婆豆腐、咖哩雞肉、魚香肉絲、糖醋魚、筍子扣肉、炒米粉、肉燥飯…等,只要家裡一有客人,媽媽可以利用冰箱內的食物煮出一桌好菜,爸爸每每稱讚媽媽很利害,連我都覺得很佩服。 我最喜歡媽媽煮的玉米濃湯,料多湯頭又濃又香。每當媽媽煮玉米濃湯時,我的胃口就特別好。我也喜歡媽媽的拿手菜:筍乾扣肉,我把湯汁拌在飯裡,那濃郁的肉香與筍乾散發出天然食材獨特的香味,勾動我的味蕾,讓我狼吞虎嚥,並對母親的手藝讚不絕口。阿公種的馬鈴薯,媽媽把它煮成咖哩雞肉,金黃色的咖哩,又濃又香;爸爸海釣的魚,媽媽煮成糖醋魚、紅燒魚、薑絲魚湯,這些都是家常菜。媽媽也會利用冰箱的剩菜做變化,把滷湯拿來炒米粉,又是一道可口的菜色。 我的媽媽真是一位專業的「家庭煮婦」!
-
我的好友獨輪車
我的好朋友有很多,每個都有他的特色,獨輪車是一位好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傷心、有歡樂,還有我喜歡獨輪車的心。獨輪車很聽話,你要騎就騎,他也不會有一句怨言,在我的心中,獨輪車佔有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學校舉辦校外教學,一到四年級去國家公園參觀,而我們五、六年級安排要去的目的地卻是尚義海灘,最特別是我們的交通工具竟然就是獨輪車,這次由校長親自帶隊,還有全校所有主任及老師、愛心媽媽護航,真是聲勢浩大。 首先我們騎到畜試所,品嘗了香濃可口的牛奶冰棒,稍作休息後,又繼續出發來到了中正公園,享用了美味的午餐,為了爭取時間,我們沒有停留太久,再次出發,經過千辛萬苦,我們終於來到尚義海灘,然後我們就去挖花蛤,因為我們拚命的挖,之後大家都滿載而歸,高高興興的公坐公車回家了。 經過這次的努力,我很開心,因為這次活動太好玩了,雖然辛苦,但是我收穫良多,讓我學到了生命的意義和運運家精神,這次活動收穫豐富,希望學校能常常舉辦這種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