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僑鄉僑情》我國模型玩家 在「2024馬來西亞國際微縮模型展及競賽」(MIMHS-MALCOM)榮獲佳績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日前於2024年6月8日至9日,在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St. Giles Wembley舉行的「馬來西亞國際微縮模型展及競賽」上,來自台灣的模型達人們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獲得6面金牌、7面銀牌及7面銅牌的佳績,為台灣爭光。 此次展覽是東南亞最大型的年度國際微縮展,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的頂尖微縮模型製造商參加。台灣的30名選手也受邀參賽,與來自20個國家共400位選手、1,000件作品同場競技,最終贏得了驚人的成就。 其中,取材自中華民國海軍的模型作品《歸宿》獲得了船艦標準組銅牌。該作品描繪了濟陽級巡防艦被拖行至靶區的場景,並展示了艦艇作為靶艦的最後身影。作品細緻呈現了海軍拖駁艇協助無動力艦艇離港的過程,以及濟陽級巡防艦的拆除武裝和漆上鮮紅方形命中區域的細節,突顯了我國的特色。 此次獲得金牌的台灣選手包括潘宏昆、李國緯、呂學林、鄭人得、曹傑凱和賴奕辛等人。其中,潘宏昆以其製作的MH-60R SEAHAWK獲得了航空大師組金牌,作品以其細膩的細節改造和亮眼的彩繪機塗裝獲得評審的青睞。賴奕辛則以其原型手作組金牌作品Deer VS Tiger(鹿vs虎)脫穎而出,作品中擁有火焰角的鹿與鐮刀尾的虎相互抗衡,展示了純手工刻畫的肌肉線條與毛流的動感。 此次比賽中,台灣選手們展現了卓越的技藝與創意,並與來自各國的高手同場競技,為台灣微縮模型藝術的發展寫下了精彩的一頁。
-
《國際僑訊》新加坡金門會館 講座「尋根認祖不是夢---一個第二代海外金門人的尋根故事」成功舉辦
﹝新加坡訊﹞ 本月6日,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辦了一場題為「尋根認祖不是夢│一個第二代海外金門人的尋根故事」的講座。此次活動於下午兩點整在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行,吸引了眾多聽眾前來聆聽。 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原籍金門西山前的李寧強先生。李寧強先生生於1953年,是新加坡出生的第二代金門人。他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分享了自己曲折的尋根經歷,故事感人至深,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李寧強先生於去年在西山前宗老李榮芳、李榮協、李榮章、李招福等人的陪同下,返回了金門西山前李氏家廟祭祖。這趟返鄉之路不僅是鄉愁的催化,也是文化的感召。 在老家祖廟,李寧強先生虔誠地行跪拜禮,並在宗老的安排下,依古禮準備了三牲祭品,致祭並宣讀祭文,向祖靈報告裔孫返鄉。 那一次的返鄉祭祖活動還吸引了文化局長呂坤和、金沙鎮長吳有家等人到場。他們對這位熱愛中華文化並致力於電視新聞與戲劇工作的金僑第二代表示了誠摯的敬意。 透過這次講座,李寧強先生不僅分享了他個人的尋根故事,也激發了更多海外華人對尋根認祖的興趣和熱情。這不僅是一段個人的感人故事,更是對鄉情與華夏文化傳承的重要。
-
僑委會資訊
自本(113)年8月1日起,延長試辦泰國、汶萊、菲律賓等「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國民來臺免簽證措施,至明(114)年7月31日止。 發布單位: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為配合「新南向政策」之推動,並精進新南向國家國民來臺的簽證政策,外交部於本年4月12日邀集相關機關召開跨部會會議,針對泰國、汶萊、菲律賓國民來臺免簽證試辦措施、「觀宏專案」團體旅遊電子簽證及「東南亞國家人民來臺先行上網查核」(Travel Authorization Certificate, TAC)有條件式免簽證入境等簽證與入境便捷措施的執行狀況進行全面性檢視。 經評估上述措施歷年推動成效,各機關決議自本年8月1日起,延長試辦泰國、汶萊及菲律賓國民來臺免簽證措施1年至明年7月31日,並續行「觀宏專案」1年至明年12月31日,及依現行作法持續辦理「東南亞國家人民來臺先行上網查核」(TAC)有條件式免簽證入境。 外交部未來將持續檢視及精進相關簽證政策,盼在深化雙邊交流及爭取國際旅客的同時,兼顧國境安全及社會治安。並將持續進洽相關國家政府實質提升對我簽證待遇,以增進國人旅外便利。
-
《端午特刊》東南亞粽子風情萬種:閩南發音的跨國文化連結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端午節吃粽子是華人社會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百餘年前,華南沿海的廣東、福建以及海南等地的人口移居到南洋地區,將華人的文化與習俗帶到了東南亞國家。這些習俗逐漸融入當地風土民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令人驚奇的是,東南亞國家在端午節吃的粽子,其發音竟然都和閩南語相似。閩南語與中的「肉粽」發音為「bah-tsang」,在菲律賓稱為「Matsang」,在馬來語則稱為「Bacang」。在印尼,端午節被稱為「粽子節」,發音為「Hari Raya Bakcang」。泰國的端午節稱為「芭掌節」,其肉粽發音為「芭掌」,甜粽則稱為「吉掌」,這些發音都和台語非常相近。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粽子盛宴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地區華人最多的兩個國家,也保留了較多的華人文化。這兩國的華人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及海南地區,因此端午節吃的粽子種類繁多,包括閩南粽、客家粿粽、廣式粽子、鹼水粽、潮州粽等。此外,還有一種獨特的「娘惹粽」,這種粽子使用蝶豆花將糯米染成漂亮的藍色,並加入豬肉、香菇、冬瓜糖等內餡,再以香蘭葉包裹,是星馬地區多元種族文化融合的最佳代表。 泰國:潮州風味的端午節 泰國的華人大多來自潮州,保留了端午節及吃粽子的習俗。泰國的端午節被稱為「芭掌節」,取自潮州話音譯。泰國的肉粽「芭掌」和台式肉粽相似,而泰國的甜粽「吉掌」發音與台語的鹼水粽相近。泰國的甜粽使用榴槤皮燒成灰取得鹼水,再把糯米泡入鹼水中,口味與台灣的鹼水粽相似。此外,泰國人也會用糯米與椰漿拌炒後包入芭蕉、芋泥等食材,以香蕉葉包裹蒸熟的椰奶粽子,這是泰國人常吃的特色美食。 印尼:多樣風味的粽子 在印尼,端午節稱為「粽子節」(Hari Raya Bakcang),粽子的發音為「Bakcang」,來自福建話的肉粽發音。印尼粽子以粳米製作,比糯米更容易消化。印尼粽子的內餡選擇多樣,除了豬肉外,還有牛肉、雞肉、魚肉等多種口味。印尼的甜粽(Kicang)與台式鹼水粽類似,還會淋上椰糖漿和椰子絲。為了符合不同族群與宗教的需求,還有經過清真認證的穆斯林粽子(Bakcang Halal),以及在開齋節後食用的印尼粽(Ketupat),這種粽子用椰子葉編織成方形網盒狀。 越南:新年才吃的粽子 在越南,吃粽子並非在端午節,而是在過新年時。越南的粽子有圓柱形和方形兩種,圓形象徵「天」,方形象徵「地」。這些粽子以香蕉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及豬肉等內餡。傳統上,方形粽只有鹹味,而圓柱形粽則有鹹甜兩種口味。 菲律賓:甜鹹皆宜的長條形粽子 菲律賓的粽子是長條形,鹹粽的口味與金門的粽子相似,內餡包括糯米和豬肉。當地人常吃的菲律賓粽(Suman)是以棕櫚葉或香蕉葉包裹椰奶浸泡過的糯米,煮成軟糯的甜粽,食用時還會沾白糖,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的重要食物。 粽子啊粽子,你是華夏文化與其他文化的結合體 東南亞各國的粽子,不僅是華人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當地多元文化的體現。這些粽子的製作方法、食材選擇以及口味特點,展現了各國獨特的飲食文化。儘管各國的端午節習俗有所不同,但粽子作為一種跨文化的美食,依然在東南亞的各個角落閃耀著傳統與創新的光芒。正如那熟悉的台語發音,粽子在東南亞的多樣性和相似性,連接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同情感與記憶。
-
有華夏文化的地方就有端午節?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端午節,作為華人文化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僅在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慶祝,也隨著華人的遷徙與文化傳播,成為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節日。以下是一些主要在端午節慶祝的國家: 中國 中國是端午節的發源地,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和佩香囊等習俗至今仍廣泛流行。 台灣 台灣的端午節慶祝活動同樣熱鬧非凡。台灣各地都有吃粽子、賽龍舟等傳統活動,並且在節日期間,許多人會進行辟邪祈福的儀式。 香港和澳門 作為中國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和澳門,也有著濃厚的端午節慶祝傳統。賽龍舟比賽在這兩地尤其受歡迎,吸引了大量參賽者和觀眾。 韓國 韓國的端午節稱為「端午祭」(Dano),這一天韓國人會進行一些傳統活動,如擺放艾草、製作和食用特製的食物(如黏糕),以及進行一些民間遊戲和祭祀儀式。 日本 日本也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將這一天稱為「男孩節」或「兒童節」,主要是為了祈求男孩們的健康成長。這一天,日本人會掛上鯉魚旗,並食用一些特別的食品,如粽子和柏餅。 越南 越南的端午節稱為「Tet Doan Ngo」,也稱「殺蟲節」。這一天,越南人會吃粽子、甜粽、豬血粿等特製食物,並進行驅蟲的傳統習俗。 越南的端午節與其說是慶祝一個特別的傳統節日,不如說是因為越南炎熱氣候所致,和其他有過端午節的國家不同之處,在於越南端午節並沒有放一天假。傳統上,端午節對越南來說與台灣的意義相距甚近,都是一年之中氣候的轉變,天氣急遽變熱就會引發疾病,各種蚊蟲也會隨之大量繁衍,因此端午節又會被稱為滅蟲節,越南語稱之為Tet diet sau bo,也就是說在五月初這個時間點,必須準備好撲滅有害人類身體的蚊蟲,同時在越南,端午節當天會準備糯米酒和水果祭拜祖先與神明,據越南民間觀念,糯米與酒精相結合,有利於驅除人體的各種有害寄生蟲,連供品都是有驅蟲功用,顯見端午節這天與其說是一種節慶,不如說是節氣意義大於節慶 泰國 泰國的華人社群會在端午節慶祝這一傳統節日,並且當地也有賽龍舟比賽和製作粽子的習俗。 印尼 印尼的華人也會慶祝端午節,這一天他們會製作特別的印尼風味粽子,並參與一些傳統活動。 另外在印尼,端午節一般被稱之為扒船節(Perayaan Peh Cun)或是肉粽日(Hari Bakcang),當地客家人又稱其為五月節(Ng Nyiet Ciet)。而在近鄰著首都雅加達旁的坦格朗市,當地文德廟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與市政府合作舉辦龍舟比賽,以及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慶典活動,至今已有過百年的歷史。 除了人人皆知的龍舟賽事和端午立蛋,亦有一些其他地方很少見的傳統,例如有抓鴨子比賽,更會在家門口懸掛葉子辟穢祛邪,大家對這些習俗都覺得不可思議呢。而印尼這個國度就是有著接納多元文化的展現,不分膚色種族都可以參與其中,透過節慶能增進各族之間的友好交流。 菲律賓、緬甸 菲律賓的華人社群在端午節也有慶祝活動,他們會製作粽子,並進行一些傳統的祭祀儀式。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這兩個國家因華人社群眾多,端午節的慶祝活動也非常盛行。賽龍舟比賽是這兩地端午節的主要活動之一,並且當地華人會製作和分享各種風味的粽子,除此之外當然也有一連串的活動與祭祀。另外在端午節的前夕,擁有眾多華社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許多華人社團就開始準備一連串的活動,如包粽子、組織划龍舟團隊、文化體驗等。其過節的氣氛可說是很濃烈。 小結 總的來說,端午節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節日,不僅在華人聚居的地區廣泛慶祝,還隨著華人的移民和文化傳播,成為許多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節日。各國在端午節的慶祝活動雖然有些許差異,但都反映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僑鄉僑情》金門縣陽翟會山寺主委陳應超率團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與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金門縣陽翟會山寺主委陳應超率領一行23人,前往馬來西亞進行文化交流活動。該團首先拜會了位於雪蘭莪的金門會館,隨後前往巴生港口的金浯嶼伍德宮進行進香與交流活動。 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 陳應超主委一行首先來到雪蘭莪金門會館。金門會館作為當地金門鄉親的重要聯絡中心,長期以來致力於促進當地華人社群的團結與發展。此次拜訪,不僅是對會館的禮節性問候,更是加強兩地文化聯繫與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動。 在會館,陳應超主委一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雙方代表就文化傳承、宗教活動和社區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談中,陳應超主委表示,金門與雪蘭莪在歷史文化上有著深厚的淵源,期望透過此次訪問,加強雙方的聯繫,促進文化互動,並共同推動兩地的發展。 前往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進香交流 結束了對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拜訪後,陳應超主委一行隨即前往巴生港口的金浯嶼伍德宮。金浯嶼伍德宮是當地著名的宗教場所,供奉著眾多信徒。此次進香活動,不僅是宗教上的一種儀式,更是一種文化交流的象徵。 在伍德宮,陳應超主委帶領一行人進行了莊重的進香儀式,祈求神明保佑兩地和平繁榮。儀式結束後,雙方進行了友好的交流活動,並探討了未來在宗教文化和社區活動方面的合作可能。 陳應超主委在交流中表示,伍德宮作為當地的重要宗教場所,不僅承載著信仰,也連結著當地社區的凝聚力。此次交流活動,不僅加深了雙方的理解與友誼,也為未來更多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此次金門縣陽翟會山寺主委陳應超率團拜訪雪蘭莪金門會館及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意義的交流活動。這不僅加強了兩地之間的文化連繫,也促進了宗教信仰的交流與合作。隨著兩地交流的深入,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共同推動兩地的繁榮發展。 這次活動再次證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透過這樣的互訪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兩地的了解與友誼,也能夠在文化、宗教和社區發展等方面找到更多的合作契機。金門縣陽翟會山寺和雪蘭莪金門會館、金浯嶼伍德宮的這次成功交流,為兩地的長期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僑鄉僑情》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三分區團拜會雪蘭莪金門會館 共促友誼交流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Yi Kay﹞ 金門扶輪社在社長劉麗敏的帶領下,拜會了雪蘭莪金門會館,展開了一次意義深遠的交流活動。 此次拜會旨在促進國際扶輪團友與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之間的鄉情連結及合作,深化兩地社團間的交流與連繫。楊紫玫副理事長表示,金門同鄉會與雪蘭莪金門會館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這次拜會為雙方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台,分享彼此的經驗和見解,並共同探討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劉麗敏社長在致詞中強調,金門扶輪社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社會公益事業,希望透過此次拜會,能夠借鑑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金門扶輪社的服務水準。她還表示,兩地社團將加強連繫,未來將有更多的合作計畫,惠及更多的社區和群體。 拜會過程中,雙方就社團的組織運作、社區服務項目、文化交流活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現場氣氛融洽,與會人員熱烈討論,紛紛表示這次交流活動非常有意義,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拜訪浮羅金浯江會館 在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陳良吉與理事們的熱情招待下,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三分區於近日展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交流活動,品嚐當地特產,並進一步探索馬來西亞的美麗風光。 活動當天,扶輪3481地區第三分區的成員在品嚐雪蘭莪特產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與美食文化。陳良吉主席的悉心安排讓來賓們對雪蘭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陳良吉主席還特別協助安排快艇,將扶輪團隊送往金門僑鄉之島--巴生吉膽島。在這座美麗的島嶼上,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主席與理事們熱情接待了扶輪團隊,雙方進行了友好交流。 在浮羅吉膽金浯江會館的接待下,扶輪成員們深入了解了巴生吉膽島的歷史文化和當地社團的運作情況。雙方就社區服務、文化活動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現場氣氛融洽,討論熱烈,為雙方認識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拜會活動不僅促進了國際扶輪團體之間的友誼,也加深了對馬來西亞雪蘭莪和巴生吉膽島的了解。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三分區在這次交流中展現了扶輪精神,為促進國際友好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
《國際馬來西亞》2024年吉隆坡台灣觀光推廣會 成功促進台馬觀光交流
﹝吉隆坡報導﹞ 為促進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觀光業交流,台灣觀光署於2024年5月20日在吉隆坡、5月21日在新山舉辦了盛大的台灣觀光推廣會。此次活動吸引了逾220名馬來西亞旅遊業者參加,與來自台灣的旅遊業代表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與洽談,共同探討旅遊產品的合作機會。台灣觀光協會(TVA)更在吉隆坡場次與馬來西亞的兩大旅遊協會簽訂了觀光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全力吸引更多馬來西亞旅客赴台旅遊。 台馬合作瞭解備忘錄簽訂 台灣觀光協會與馬來西亞旅遊同業協會(MATTA)及馬來西亞華人旅遊業公會(MCTA)簽署了觀光合作瞭解備忘錄。此舉旨在促進雙邊觀光交流、提升觀光服務品質,達成實質送客目的,並強化雙方合作關係。台灣觀光協會期望在2024年達成馬來西亞來台旅客60萬人次的目標,進一步推動台馬兩地觀光市場的發展。 雙邊觀光市場復甦 台灣與馬來西亞一直以來交流密切。2019年,雙邊互訪人次達83萬,其中馬來西亞來台人次高達53萬7692,成為東南亞地區來台旅客最多的國家。2023年,來台旅客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疫情前的8成,達46萬人次,僅次於新加坡,成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客源國及全球第六大客源市場。 台灣旅展推廣活動 台灣觀光協會受交通部觀光署委託,號召各縣市政府、公協會、旅行社、飯店、休閒農場、主題樂園及伴手禮業者等31個單位、62位台灣代表,於5月17日至19日在馬來西亞雙威金字塔購物中心舉辦了一場大型的台灣旅展。此次旅展以「美食」及「鐵道旅遊」為主題,吸引了大批馬來西亞民眾前來參觀,觸及率估計超過10萬人次。 卜公使 出席「2024年吉隆坡台灣觀光推廣會」 卜公使正5月20日出席「2024年吉隆坡台灣觀光推廣會」,活動中介紹穆斯林友善接待環境、最新旅遊景點,並說明「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方案」及「遊臺灣金福氣」以及結合高鐵、捷運與臺灣好行的「Taiwan Pass」電子優惠票證等優惠措施,鼓勵馬來西亞旅客來臺旅遊。本次推廣活動攜手與各縣市、特色風景區與業界合作衝刺來台市場。 卜公使於致詞時表示,今年台灣觀光署針對馬來西亞旅客以60萬為努力目標,並提及台灣觀光署於5月啟以「Taiwan- Waves Of Wonders」 全新觀光品牌亮相,融合了台灣的山脈、海洋、蜿蜒的公路與鐵道等意象,傳遞給國際旅客「台灣四季,都是觀光季」,帶給旅客源源不絕的驚喜感受。 穆斯林旅遊市場開拓 馬來西亞穆斯林人口占總人口的60%,這使得台灣在穆斯林旅遊市場上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根據2023年「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GMTI)」,台灣在非伊斯蘭合作組織旅遊目的地中排名第三,連續多年成績斐然。台灣觀光協會表示,期待透過此次簽訂的觀光合作瞭解備忘錄,吸引更多馬來西亞穆斯林民眾來台旅遊,感受台灣的幸福魅力,並再創台馬旅遊人次的新高峰。 觀光推廣會成果豐碩 此次台灣觀光推廣會不僅僅是一次商業交流的盛會,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的契機。與會的馬來西亞旅遊業者對台灣的旅遊產品和服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美食和鐵道旅遊方面,台灣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令他們印象深刻。台灣的代表團也藉此機會了解了馬來西亞旅遊市場的需求和趨勢,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台灣觀光協會指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促進了台馬兩地的觀光業交流,還展示了台灣在旅遊市場上的競爭力。未來,台灣觀光協會將繼續加強與馬來西亞旅遊業者的合作,推出更多適合馬來西亞旅客的旅遊產品和服務,並透過多元化的行銷策略,吸引更多馬來西亞民眾來台觀光,體驗台灣的美麗風光和獨特文化。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台灣觀光協會表示,將繼續推動台馬兩地的觀光合作,並不斷提升台灣的旅遊品質和服務水平。透過持續的努力,台灣將成為更多馬來西亞旅客的首選旅遊目的地。此次觀光推廣會的成功舉辦,為台馬兩地的觀光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未來的合作開啟了新的篇章。 在全球旅遊市場逐步復甦的背景下,台灣觀光協會將繼續努力,與馬來西亞及其他國家的旅遊業者一道,共同推動觀光產業的繁榮發展,並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旅遊體驗。
-
《國際印尼》印尼總統佐科威推動遷都計畫 目標建設全球最先進智慧城市
﹝雅加達報導﹞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自2019年連任成功後,提出了將首都遷至「努山塔拉」(Nusantara)的計畫。為深入了解新都的建設進展,貿易協會(貿協)今日率領團隊參訪新都局,並由顧問劉德華介紹當前的進展情況。劉德華表示,新都第一階段建設已完成80%,預計下個月將啟動遷都,總統府的四個部門將率先遷入新都。此外,他透露,已有兩家台灣企業有意參與投資,分別來自農業和回收業。 緩解雅加達壓力 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雅加達目前擁有超過1,000萬人口,交通堵塞問題嚴重。此外,印尼超過60%的人口和經濟活動集中在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這導致區域發展不均衡,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佐科威總統提出遷都計畫,旨在緩解雅加達的壓力,促進印尼的區域均衡發展,減少貧富差距。 努山塔拉:森林首都的願景 佐科威總統積極推動印尼國會在2022年通過相關法案,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婆羅洲東加里曼丹省,並將新首都命名為「努山塔拉」。劉德華指出,目前新都努山塔拉已有10萬居民,預計在未來10年內人口將增至200萬。佐科威總統的目標是將努山塔拉建設為一座「森林首都」,以展示印尼政府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決心。 新都建設的進展與計劃 劉德華表示,新都的第一階段建設已經完成80%,預計下個月將正式啟動遷都工作,屆時總統府的四個部門將率先遷入新都。新都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包括機場和鐵路的連接項目,預計在五年內完成。目前在農業、煤炭和物流方面,已有多個投資項目進行中,並歡迎更多台灣醫療、家具與農產業者參與其中。 台商投資機會 劉德華透露,已有兩家台灣企業表達了參與新都建設的意願,分別來自農業和回收業。這些投資將有助於推動新都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新都努山塔拉的目標是打造成全球最先進的智慧城市,這為台商提供了絕佳的投資機會。智慧城市和綠能是台商最具潛力的兩個領域。由於新都計畫將打造智慧城市示範區,這為台灣企業提供了運用先進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機會,並以綠能作為基礎。 合作模式與挑戰 黃志芳指出,印尼政府將出資20%,其餘80%的資金需由外部投資提供。對於台商來說,最有可能的合作模式是與印尼本地企業合作,或者作為外國政府取得智慧城市標案後的下游包商參與建設。單獨參與建設難度較大,但透過與當地企業或國際合作夥伴的協作,可以有效降低風險,提升成功機會。 努山塔拉的遠景規劃 努山塔拉的總面積約為25.6萬公頃,規劃總計花費466兆印尼盾(約327億美元),其中20%的資金將由印尼國家預算提供,其餘資金則來自私部門與外國投資人。劉德華表示,參與投資建設的廠商將享有80年的經營權。未來,新都努山塔拉將與雅加達形成類似於紐約與華盛頓之間的關係,一個是經濟和金融中心,另一個則是政治和行政中心。 參訪團隊的觀察與建議 此次貿協率團參訪新都努山塔拉,旨在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和合作機會。黃志芳指出,智慧城市和綠能是新都建設的兩大核心,這為台商提供了廣泛的商機。參訪團隊建議,台商可以考慮在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綠能技術、環保設施等方面進行投資,並尋求與印尼當地企業或國際合作夥伴的合作機會。 印尼政府的支持與承諾 印尼政府對努山塔拉新都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承諾提供各種支持政策,以吸引更多國內外投資。佐科威總統表示,新都計畫不僅是為了緩解雅加達的壓力,更是為了促進印尼全國的均衡發展,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他呼籲更多國際企業參與新都的建設,共同推動印尼的可持續發展。 當地居民的期待與反應 努山塔拉的建設也受到了當地居民的關注和期待。許多居民表示,新都計畫將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改善當地的生活條件。同時,努山塔拉作為森林首都的理念也得到了廣泛支持,居民們希望透過這一計畫,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結語 印尼總統佐科威推動的遷都計畫,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不僅將改變印尼的城市結構和區域發展格局,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機會。此次貿協率團參訪新都努山塔拉,展示了台灣企業參與其中的潛力和前景。未來,台商可以透過智慧城市和綠能領域的投資,助力努山塔拉的建設,推動印尼和台灣的經濟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隨著努山塔拉的建設逐步推進,這座新首都將成為印尼未來的重要發展引擎,吸引更多國際企業的目光。期待台商能夠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積極參與努山塔拉的建設,為推動印尼的區域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國際新加坡專欄 李顯龍卸任總理:20年執政成就與爭議並存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5月15日正式卸任,將領導職位交給第四代總理黃循財。在他20年的執政期間,經濟表現卓越,並在外交上努力維持與美中兩國的平衡。然而,他堅持人民行動黨的長期精英統治,強烈壓制反對聲音,這一點受到了批評。 經濟成就與社會挑戰 李顯龍自2004年執政以來,經歷了兩次全球性經濟衝擊--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新加坡在這兩次挑戰中表現出色,政府的應對措施備受讚譽。 根據新加坡官方統計數據,20年來,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了1.3倍,從2,283億新元增至5,323億新元;居民月收入中位數從2,326新元(約新台幣5.5萬元)攀升至5,197新元(約新台幣12.4萬元)。此外,用於評估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從0.42降至0.37(台灣2022年為0.342)。 新加坡對外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從5個增加至27個;失業率從4.9%降至2.9%;每年入境遊客人數從830萬人次增至1,360萬人次;女性董事比例從5%增至36%。 儘管經濟表現亮眼,新加坡社會仍然面臨老齡化問題。生育率在20年間從1.26降至0.97;人均壽命從79.6歲增至83歲,政府每年的醫療保健支出增加了近10倍。 社會政策與改革 在李顯龍的領導下,新加坡放寬了移工政策以滿足產業需求,人口從417萬增至592萬,其中外來人口大增135%,但也帶來了房價飆升和文化衝擊等問題。《經濟學人智庫》統計,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從2004年的全球第10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位。 李顯龍任內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年度教育經費從2004年的50億新元增至2022年的129億新元。公立嬰幼兒托育中心增加了兩倍,並提供成人教育津貼,鼓勵終身學習。 此外,李顯龍也推動了社會改革,包括將男同性戀行為除罪化,並允許公立醫院的穆斯林護理人員配戴頭巾,以促進各種族、宗教和性別群體之間的和諧。 外交平衡與挑戰 在外交上,李顯龍強調在美中兩大強權間維持平衡的重要性。新加坡與美國保持「溫暖而深入的友誼」,李顯龍在歐巴馬任內受邀訪美,拜登政府上任後,副總統賀錦麗和國務卿布林肯也曾訪問新加坡。 與中國的關係則是「偶有波折但順利化解」。李顯龍在2004年出任總理前一個月曾訪問台灣,引發中國外交部的強烈不滿。新加坡1990年與中國建交,但一直延續1975年起在台灣進行的「星光部隊」軍事訓練計劃。新加坡官方秉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兩岸改變現狀。 2016年,新加坡「星光部隊」的六輛Terrex裝甲車在香港被扣押,這被視為中國向台灣傳達訊息的舉動。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強調,新加坡在台灣的軍事訓練不是秘密,不能遺忘曾幫助新加坡建立武裝部隊的老朋友。 內部控制與言論自由 72歲的李顯龍是新加坡已故國父李光耀的長子,他領導的人民行動黨(PAP)自新加坡獨立前就已掌權。他繼承了父親的菁英統治思想,強調政治穩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並主張政府資助媒體以提供「可靠資訊」。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李顯龍上任後不久,現已停刊的《遠東經濟評論》刊文提及新加坡常以誹謗罪對付批評者,李顯龍及其父親李光耀旋即提告。2010年,《紐約時報》因將李氏父子列入亞洲政治王朝清單而公開道歉。 2023年,人民行動黨醜聞不斷,包括國會議長與另一名議員的婚外情,和兩名部長涉及租用古蹟豪宅的特權事件。李顯龍承認執政黨「受到打擊」,但僅表示會「保持人民的信任」。 香港浸會大學教授陳思賢指出,人民行動黨長期以來試圖壟斷「真相」,透過主流媒體宣傳、言論審查和誹謗訴訟等手段控制社會。社交媒體興起後,《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POFMA)成為新的控制工具。 反對假新聞立法引發爭議 《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在2019年通過,被批評用來對付異見者。去年,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因在臉書貼文提及兩名部長涉嫌濫權,遭到要求更正通知,並被要求道歉和賠償。 網路雜誌Jom也因一篇相關報導,遭到要求發布更正通知。《經濟學人》質疑新加坡貪污調查局的獨立性,也遭到新加坡駐英國高級專員的公開信反駁。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曾任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他指出,試圖壟斷「真相」是人民行動黨政府維持政權與社會控制的長期策略,以往的手段是透過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對言論進行審查或禁止、提起誹謗訴訟等;社群媒體興起後,《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POFMA)就成為新的思想控制利器。 諷刺的是,政府根據《防止網路假資訊和操縱法》發出的命令,反而使這些報導獲得更多曝光,批評政府的人士也因此獲得更多關注。 同樣曾任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的學者劉浩典(Donald Low),2017年於臉書發文稱一名部長「嚴重誤解」他的言論,因而遭到官方指責。目前任職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劉浩典表示,人民行動黨保護聲譽的做法,給外界留下暴躁易怒的印象。他2020年參與撰寫的一篇文章指出,新加坡政治的長期特徵可能會是「一個更刻薄狹隘的社會,由更加暴躁易怒的人民行動黨領導」。 接下來新加坡的未來會如何?值得國際人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