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駐馬來西亞代表處舉辦僑情座談會及晚宴
﹝馬來西亞吉隆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駐馬來西亞代表處於6月26日成功舉辦僑情座談會及晚宴,吸引眾多海外僑胞及華社領袖參加。活動中,各與會者就重要僑務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並由葉非比大使代表頒發僑務委員之總統任命狀,並向僑務諮詢委員、僑務顧問、僑務促進委員等榮譽職人員頒發僑務委員會聘書。 葉大使在會中向與會者分享了當前政府的外交施政重點,特別推崇海外華人及僑胞在中華民國臺灣各個發展階段所扮演的舉足輕重角色。葉大使強調,希望在馬來西亞的僑務榮譽職人員及華社領袖能繼續堅定支持臺灣,共同促使臺灣穩健發展,繁榮昌盛。 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駐馬來西亞代表處與當地華社的聯繫,也為未來的僑務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葉大使期盼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臺馬關係能夠不斷深化,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
新加坡即日起上架16種昆蟲食品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自即日起,16種經批准的昆蟲食品將在新加坡各大商店正式上架。這些昆蟲食品包括蟋蟀、蠍子、蠶蛹等,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的健康食品選擇。 昆蟲食品以其高蛋白、低脂肪和豐富的微量元素,逐漸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青睞。這次上架的16種昆蟲食品均經過嚴格檢驗,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可以放心選購和食用。 昆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還有助於環保。相比傳統畜牧業,昆蟲養殖對環境的影響較小,所需的水資源和土地也更少。推廣昆蟲食品,不僅有助於緩解糧食危機,還能減少碳足跡,促進可持續發展。 各專賣店與餐廳現已陸續上架這些昆蟲食品,歡迎消費者前往選購和品嚐。未來,昆蟲食品市場將持續擴大,更多種類的昆蟲食品將陸續推出,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元的選擇。 新加坡食品管理局表示,將持續監督昆蟲食品的生產和銷售,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同時,鼓勵企業創新研發,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昆蟲食品,滿足市場需求。 「吃昆蟲救地球」,這句話聽起來有些聳動,但絕非無中生有。 專家進一步指出,這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20年來,關注研究和推動的目標,可食用昆蟲不僅富含高蛋白質、維生素、不須施打抗生素等,且具更高的蛋白質轉換率。 假若要產生相同含量的蛋白質,蟋蟀所需的食物量,僅為牛隻的六分之一、羊的四分之一、豬或雞的二分之一。 隨著歐盟批准乾黃粉蟲(麵包蟲)作為人類食用昆蟲上市,昆蟲養殖農場除了生產動物飼料與植物肥料外,也打開銀髮族營養品、運動員高蛋白補充品的商機大門;若作為牲畜飼料,以蟲粉取代黃豆,更可避免森林砍伐、土地剝奪的危害,有利於永續環保,可見「食用昆蟲」市場潛力龐大!
-
駐菲代表處提醒:提高警覺確保旅菲安全
﹝馬尼拉訊﹞ ﹝駐菲律賓台北經濟文化辦公室提供﹞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近期本處接獲多起國人入境菲律賓時遭拒、護照遺失、財物失竊及搶劫等事件。駐菲代表處特此提醒國人,來菲旅遊務必提高警覺,確保自身及財物安全。 入境準備 15歲以上國人需事先在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官網申請電子旅遊憑證(ETA),停留期限為30天。若預計停留超過30天或未滿15歲,需申請短期停留簽證(9A),並建議辦理旅遊平安保險。詳情請參閱MECO官網:https://www.meco.org.tw/services/visa-services 入境問題 菲國移民局對外國旅客進行證照查驗,若簽證不符、無法正確陳述入境目的、未備來回機票或財力證明、護照破損等,均可能遭拒入境。因移民政策為主權行為,無義務告知原因。來菲旅遊、就學及工作,應備妥相關證明文件。 護照遺失 護照與重要財物分開存放,並影印護照內頁及簽證。若護照遺失或被竊,應迅速報案並持報案證明、相片及身分證明文件至本處申請入國證明書,再赴菲國移民局補蓋入境及相關戳章,方能離境。 乘車安全 菲律賓計程車車況及司機素質不一,部分司機漫天喊價或敲詐外籍旅客。建議事先安排旅館車輛或友人接機,或使用機場專人服務之計程車或Grab服務。避免在街上招攬計程車,尤其夜晚。使用APP叫車較安全,若需招攬計程車,應記下車號及公司名稱,並確認司機採跳錶計價。 人身與財物安全 旅菲期間避免獨自旅行及佩戴貴重飾物,隨時注意周遭環境,勿與陌生人搭訕,避免前往偏僻地區。晚間步行應選擇燈光明亮、行人多的路段。遇可疑人員或車輛應迅速離開或尋求保護,遇搶劫可大聲呼叫並儘速報案。信用卡及金融卡遺失或被竊,應儘速辦理掛失。 緊急聯絡 國人在菲期間應每天與家人聯繫,倘遇緊急危難需本處協助,請撥打緊急聯絡電話: +63-917-819-4597(使用台灣手機號碼)/0917-819-4597(使用國際漫遊或菲國手機號碼)。 駐菲代表處再次提醒國人,務必注意旅遊安全,保護自身及財物。辦事處網站:https://www.roc-taiwan.org/ph/post/5894.html
-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專題》馬來西亞僑生:華文教育的堅持與挑戰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在台灣的校園裡,馬來西亞僑生是常見的一個族群。即使這些學生同樣講中文,他們獨特的口音和選擇來台灣求學的原因,往往引發了不少人的好奇。深入了解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發展,我們才能理解這些學生背後的故事。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艱辛歷程 馬來西亞是大中華地區之外,唯一擁有完整華文教育系統的國家。同時也是保有閩南傳統文化最深的地區。然而,這套系統的建立並不容易。從19世紀開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在困難中起步。第一間華文私塾於1819年在檳城成立,這成為華人社群教育歷史的起點。早期的華文學校主要依賴華人社群的自發組織和資助,克服了重重困難,逐漸發展起來。 隨著華人人口的增長,華文教育體系逐漸完善,涵蓋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然而,這一切的背後是華人社群長期的艱苦努力。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在缺乏政府支持,甚至面對阻力的情況下,憑藉堅韌的決心,克服了黑暗時期和教育斷層等多重挑戰。今天,他們依然在努力爭取教育平權,期盼著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而這樣的黑暗時期是現在擁有良好教育資源的我們是無法想像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影片連結。 多元民族與教育政策 擁有2800萬人口的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國家,主要包括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然而,憲法將公民分為土著(Bumiputera)和非土著兩種,前者包括馬來人和其他原住民,後者則是華人和印度人。這種分類影響了國家政策的實施,也深刻影響了不同族群的政治、文化和教育發展。 馬來西亞的憲法和政策架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華人的教育發展。華人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上受到諸多限制或排擠,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許多華人感到不滿,甚至有「二等公民」之感。然而,馬來西亞華人社群並未因此放棄,而是更加努力地爭取自身權益,特別是在教育領域。 華文教育的現況 自1970年代起,馬來西亞將英文中小學全面轉換為馬來語教學,目前小學系統僅剩國語(馬來語)、華語和淡米爾語教學的小學。根據最新統計,2016年華小(華語教學小學)有1297間,學生數量超過54萬。 中學方面,體制內僅剩馬來語授課的國民中學,不接受改制的華文中學則轉變為獨立中學(獨中)。獨中的數量已增至60間,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顯示出馬來西亞華人對華文教育的支持。 獨中雖然獲得華人社會的支持,但經費和資源依賴社會捐助。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統整獨中的教科書和考試,建立了獨中教育的公信力。然而,各獨中的規模和發展仍然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限制獨中的整體發展。 華文教育的困境 華小和獨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撥款不足、校舍空間有限等挑戰。教育部對華小的師資培訓和新校設立限制嚴格,導致華小發展困難。而獨中的經費自籌模式,造成不同地區獨中的發展不均,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獨中數量不足的情況。 華文小學(華小)的經費長期不足,每年須向社會募集龐大經費。儘管華小學生人數佔全國各源流小學生的21%,但每年只獲得2.4%至3.6%的撥款。教育部也忽視華小師資的培訓,並嚴格限制華小數量,不允許新的華小設立,這導致華小發展成數千人的大型學校,校舍空間不足,需分為上、下午班的兩班制。 獨立中學的困境 獨中的發展不為國家所支持,經費自籌,經常面臨資金短缺的挑戰。各獨立中學在經費上獨立自主,導致不同地區的獨中發展不均。獨中分佈不均、學校規模及學校制度差異明顯,例如在華人較密集的馬來半島西海岸地區,獨中較多,但在東海岸的吉蘭丹、登嘉樓和彭亨三州,只有吉蘭丹有一所獨立中學。這樣的分配現象與華人的人口分佈有密切的關係。 獨中學校的規模差異反映了城鄉發展的差距。在都市的獨中,有些學校可以有6000名學生,但在砂勞越的某些學校,卻只有70幾人。此現象源於鄉村地區就業機會少,人口外流嚴重,導致都市地區的學生數不斷增加,而鄉村地區學生卻不斷減少。 獨中的學校制度可分為單軌制和雙軌制。單軌制只重視董總課程(統考課程),較忽略政府課程(政考課程);雙軌制則同時重視兩者。根據調查,南馬柔佛州多實施單軌制,而其他地區則實行雙軌制。這些差異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機會,特別是進入政府相關單位工作的機會。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堅持與展望 儘管面臨重重挑戰,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在華人社會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教育成就,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的希望。華文教育不僅讓子女在社會階級中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也使華人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延續,維繫華人的族群認同。 未來,如何在保有文化傳承的同時,促進不同族群間的理解與融合,將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堅持,期待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能夠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結語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艱辛與努力的故事。從19世紀的私塾,到今天的現代化教育體系,華人社會在教育上的堅持和努力不容忽視。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成功,離不開華人社會的支持與努力,更是他們對文化傳承和教育公平的堅定追求。未來,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仍需面對許多挑戰,但只要繼續努力,必定能迎來更加光明。
-
新加坡金門會館召開2024年度常年會員大會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6月23日,新加坡金門會館順利召開年度常年會員大會。本次大會旨在報告會館會務及財政收支帳目等重要事宜。會議由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主持,財政林毅彪、副主席陳佳模、總務方百成以及董事陳成欣協助大會的進行。 會議期間,方耀明主席詳細報告了會館在過去一年中的各項會務活動,並對未來的發展計劃進行了展望。財政林毅彪則向會員們報告了2023年的財政收支情況,詳細列舉了各項收入與支出項目,並強調了會館在財務管理方面的透明度和規範性。 在大會結束後,舉行了年度獎學金頒發儀式,共有28位在中學、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和大專學府就讀的學生獲得了獎學金。頒獎典禮由財政林毅彪主持,他在演講中對獲獎學生表示祝賀,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追求更高的學術成就和個人發展。 這次大會的順利召開和獎學金的頒發,充分體現了新加坡金門會館在服務會員、支持教育方面所做出的積極貢獻。會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大會不僅加強了他們對會館事務的了解,也增進了會員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金門會館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並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增強會員之間的聯繫與交流。未來,金門會館將繼續努力,為會員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支援。
-
甲子傳承華章永續:葉大使出席馬六甲留臺同學會60週年文華之夜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6月22日,葉非比大使出席了馬六甲留臺同學會舉辦的《甲子傳承、華章永續》文華之夜,與會來賓共同慶祝該會成立60週年。 在致辭中,葉大使高度讚揚了馬六甲留臺同學會在過去60年裡為協助馬來西亞學子赴台升學所做出的貢獻。他強調,該會始終致力於團結守護文化教育的理想,並未曾間斷。葉大使同時宣布了僑委會於6月21日核定公佈的2024年「頂尖及傑出僑生獎學金」的結果,馬來西亞學生在此獎項中的表現尤為突出。獲得頂尖獎學金的馬來西亞學生佔31.7%,而獲得傑出獎學金的則佔24.4%。 葉大使表示,這些數據顯示了馬來西亞學生的優良素質和學術成就,他期盼在留臺學長姐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將有更多的馬來西亞學生選擇赴台升學。葉大使還指出,這不僅能促進兩地的教育交流,也能深化臺馬之間的情誼。 文華之夜活動中,馬六甲留臺同學會還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表演和展示,吸引了大批會員和嘉賓的熱情參與。通過這些活動,大家不僅回顧了過去60年的光輝歷程,也展望了未來的發展願景。 馬六甲留臺同學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在推動馬來西亞學生赴台升學、促進兩地文化交流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未來,該會將繼續努力,為更多馬來西亞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並致力於加強兩地之間的教育與文化連結。 這次的文華之夜不僅是對過去成就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展望,體現了馬六甲留臺同學會在傳承與創新中的不懈努力。
-
《僑鄉僑情》柔佛州金同廈青年團與婦女團體協辦環保3.0-衣物回收活動成功舉辦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6月23日,由柔佛州金同廈青年團主辦,婦女團體協辦的環保活動3.0-衣物回收活動在一片熱鬧氛圍中圓滿結束。此次活動得到了學校校長、老師及家長們的鼎力支持,使得活動順利進行並取得豐碩成果。今天的回收活動滿載而歸,收穫滿滿,令人深感欣慰。 社區支持:活動成功的基石 在當今社會,環保意識日益高漲,柔佛州金同廈青年團深知推動環保活動的重要性。此次衣物回收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收集舊衣物,更是一個宣揚環保理念、推動社區參與的機會。今天前來支持及惠借車輛的三機構理事、培訓組、活動小組、生活營工委及各位鄉親朋友們的支持和參與,讓此次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功。 這次活動得到了各學校的大力支持,包括愛群國民型華文二校、平民學校、石文丁中華國民型華文小學、亞音港中華小學、永章國民型華文小學、巴力士隆樹人小學、勵志國民型華文小學、中江國民型華文小學、新華國民型華文小學、班卒學校、華南學校及光南學校等。各學校的校長、老師和家長們不僅積極參與,還動員了大量學生和家長,使得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果。 衣物回收:環保的一小步,永續發展的一大步 衣物回收活動看似簡單,但其意義深遠。在當今的快時尚文化中,衣物被迅速消費、丟棄,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大量的舊衣物進入垃圾填埋場,既佔用土地,又釋放出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水源。透過回收舊衣物,可以有效減少廢棄物,降低環境污染,這對推動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活動共回收了數百公斤的舊衣物,這些衣物將被分類、清洗、再利用。部分完好無損的衣物將被捐贈給有需要的家庭和慈善機構,讓這些衣物重新發揮價值;部分不再適合穿著的衣物則會被加工成再生纖維,用於製作新產品,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這不僅減少了對原材料的需求,還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環境負擔,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推動社區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 環保活動不僅僅是回收資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透過這次活動,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每個人都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減少浪費,愛護環境,共同為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此次活動不僅是青年團和婦女團體的努力成果,也是社區共同努力的結晶。各學校的校長、老師和家長們不僅自己積極參與,還帶動了大量學生和家長參加,讓活動充滿了溫馨和感動。正是有了他們的支持和參與,這次活動才能如此成功。 未來展望:持續推動環保行動 環保活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每個人的持續努力。柔佛州金同廈青年團將繼續舉辦各類環保活動,推動社區環保意識的提升。誠摯邀請大家參加2024年7月14日在會館樓下舉辦的Drive-thru回收衣物活動,請大家多多支持,共同為環保出一份力。 計劃在未來的日子裡,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包括塑料瓶回收、電池回收、舊書回收等,讓資源回收成為社區的一部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環境,為下一代留下清潔的地球。
-
《學海資訊》金門大學與外交部攜手打造多元豐富課程 開啟學術與職場的完美融合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為了深化對兩岸關係、區域安全及東南亞文化的理解,金門大學與外交部聯手打造了一個內容紮實且豐富的課程,將於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期間開課。歡迎金門海外各同鄉會館邀請金僑學子參加。 本課程涵蓋多元議題,邀請業界專家和學者授課,為學生提供交流實習機會,助其拓展人脈並累積實戰經驗。 多元豐富的課程內容 課程涵蓋的議題包括兩岸關係、區域安全、以及東南亞文化等,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知識體系。這些課程內容旨在提升學生對亞太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的理解,特別是對新南向政策和區域安全的深度剖析。 透過與外交部的合作,課程還將邀請各領域的業界專家和學者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夠直擊職場實務,了解最新的行業趨勢和挑戰。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平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夠直接應用到未來的職業發展中。 提供豐富的交流與實習機會 課程除了提供紮實的學術內容外,還特別注重實習和交流機會的安排。學生將有機會參與各種實習計劃,親身體驗職場生活,並透過實際工作來鞏固所學知識。此外,這些實習機會也能幫助學生拓展人脈,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金門大學和外交部合作的這一計劃,將為學生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讓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學習,提升自我競爭力。學生不僅能在學術領域取得進步,還能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全方位的支持與保障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專心學習並充分參與各項活動,課程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保障。學生將獲得一張從馬來西亞或台灣出發的來回經濟艙機票,實報實銷。此外,課程還提供每月新台幣7千元的生活費(首月及末月依照在台天數比例核發),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台期間的基本生活需求。 住宿費和學雜費也包含在內,學生無需擔心住宿和學習材料的費用。課程還設有各種體驗活動費,讓學生能夠在課餘時間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進一步了解台灣及周邊地區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報名資訊 對於對新南向政策、兩岸關係、區域安全等議題有興趣的國內外學生,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學習和成長機會。課程將於2024年9月開課,持續至2025年1月。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7月3日,請有意申請的學生務必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報名。 申請者可透過以下方式報名: 電郵:liewsen@email.nqu.edu.tw 電洽:+886 984 214 717 欲知更多詳情,請搜尋「國立金門大學官方網站」(https://oica.nqu.edu.tw/p/406-1003-15462,r27.php?Lang=zh-tw)。
-
《僑鄉僑訊》丹斯里楊忠禮潘斯里陳開蓉慷慨解囊 雪蘭莪金門會館慈善基金獎助學金開放申請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丹斯里楊忠禮及潘斯里陳開蓉慷慨解囊,協助雪蘭莪金門會館慈善基金提供獎助學金,現宣布以下獎助學金開放申請: 1.台灣金門大學獎勵金: 獎助品學兼優的中學畢業生升讀台灣金門大學,每年名額為4人,分別為2名金門籍和2名非金門籍學生。每名獎勵金為一次性頒發5千令吉。 2.碩士、博士學位獎助金: 協助金門籍子弟攻讀碩士及博士學位,每年各1名。每名獎助金為一次性頒發1萬令吉。 3.華文獨立中學獎助金: 獎勵品學兼優且家境清貧的金門籍子弟,每年資助3人就讀華文獨立中學。每名資助金為一次性頒發3千令吉,每人只限申請一次。 申請截止日期為10月30日。有意申請者請盡早提交申請,欲知詳情,請聯絡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秘書處:03-33598707。(該電話為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
-
《僑鄉僑情》新加坡金門會館舉辦「雙親節暨端午節」雙慶聯歡會
﹝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6月16日,新加坡金門會館盛大舉行「雙親節暨端午節」雙慶聯歡會。這場活動由會館婦女組聯合文教部、青年團、飲食組和康樂組共同主辦,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增強社區凝聚力,慶祝雙親的辛勞和端午節的歷史文化。 活動亮點:美味自助午餐與特色粽子 活動當天,會館準備了豐富的自助午餐,吸引了眾多會員及其家屬前來品嚐。午餐菜單精心設計,不僅包括各類傳統中式佳餚,還特別推出了多款特色粽子。這些粽子種類繁多,從經典的肉粽、豆沙粽到創新的海鮮粽、素食粽,讓參與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也能深入體驗端午節的傳統文化。 豐富多彩的節目 聯歡會的節目設置豐富多樣,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參與者。活動的亮點之一是裹粽工作坊和包粽子比賽。在裹粽工作坊中,經驗豐富的老師手把手教授裹粽技巧,吸引了不少家庭參與。許多家長和孩子一同動手製作粽子,不僅增進了親子關係,也讓孩子們學到了傳統手工藝的樂趣。 包粽子過程則充滿了歡樂和競爭氣氛。參與者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的裹粽技能,體驗包粽子的樂趣。比賽過程中,觀眾們不斷為選手加油助威,現場氣氛熱烈,笑聲不斷。 親子互動遊戲和猜題 為了增加活動的互動性,主辦方還特別安排了多種親子互動遊戲和猜題環節。這些遊戲不僅考驗了參與者的智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參與的機會。在遊戲中,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和家長們滿懷喜悅的表情交相輝映,成為活動中最溫馨的畫面。 太極和歌唱表演 聯歡會還特別邀請了會員表演太極和歌唱表演團隊,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太極表演隊以其行雲流水的動作,展示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贏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歌唱表演則由會館青年團成員和資深歌手共同演出,曲目涵蓋了經典民歌和流行歌曲,現場氣氛一度達到最高潮。 幸運抽獎環節 活動的最後,主辦方進行了幸運抽獎環節,為參與者們準備了豐厚的獎品。從生活用品到電子產品,獎品種類豐富多樣,吸引了眾多參與者踴躍參與。抽獎環節中,不時傳出中獎者的歡呼聲和觀眾們的掌聲,給整個聯歡會增添了更多的歡樂和驚喜。 會館凝聚力的體現 此次「雙親節暨端午節」雙慶聯歡會不僅是一場慶祝活動,更是新加坡金門會館加強社區凝聚力的一次重要體現。透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會員們不僅感受到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更在互動中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會館領導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推動社區建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在這場雙慶聯歡會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團結友愛的會館。新加坡金門會館透過這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不僅成功地傳承了傳統文化,也為社區成員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